『壹』 《魔獸》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差強人意的預告片以及內部試映會傳出的負面消息,已經引起令人不安的預感:《魔獸》很有可能是一部爛片。後來外媒Metacritic放出的電影評分也只有可憐的29分,爛番茄也只有23%新鮮度。傳聞暴雪高層對魔獸電影不滿,意圖收回版權,負責牽線傳奇影業的首席運營官Paul Sams被迫離職。我懷著熱切期待又惴惴不安的復雜心情,在首映日看完電影,才感到《魔獸》電影確實難以稱得上是合格的影片。
魔獸(Warcraft)作為現象級的系列游戲,改編電影早已註定了同樣是現象級,無論質量如何。因為,這是一個游戲玩家們走進影院與當年公會好友在銀幕上親眼目睹游戲中夢境成真的美好機會,這是一個穿上魔獸主題衫炫耀藏品高喊口號盡情狂歡宣洩情懷的絕好機會。這個機會是如此的珍貴,以至於不允許外人對電影本身有苛刻的評價。
其實,原作擁躉更應該恪守嚴格的標准來看待衍生的改編作品。電影多麼失敗都無損於原作的光輝,電影再好也好不過原作。對於改編電影的溢美之詞,莫過於稱贊電影媲美甚至超越了原作。《魔獸爭霸》和《魔獸世界》業已成為代表游戲之新紀元的文化形式。改編電影《魔獸》與游戲原作相比,根本無法論及媲美或超越,僅就一部電影而言,可以勉強地談談合格。
眾多角色的塑造都非常糟糕。萊恩國王、卡德加、洛薩,即使臉譜化歸類為國王的王者氣質、青年法師的聰明頑劣和忠誠榮譽的統帥,也沒有諸類印象,因為真人演員全部表現為面癱和呆板。至於盔甲、武器、王座、大廳等服裝道具,以及完全可以摘掉牙齒洗掉綠色當人類的迦羅娜,還有醬油角色如橢圓臉矮人、醜陋的亞裔臉精靈,都像是稀鬆平常的cosplay,直接從暴雪嘉年華中拉過去的。人類角色演技和造型的扁平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獸人角色CG卻高度還原了游戲中的樣貌,全然形似而趨向神似。人類角色和獸人角色之塑造的極大反差,就好像真人演員沖進了游戲過場動畫中去。游戲原作中有大量的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經典對白,電影中卻沒有一句台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台詞本身的枯燥也對眾角色的塑造造成了障礙。
電影劇情多處偏離了游戲原作,比如邪能取代惡魔之血強化獸人、達拉然提前升天、迦羅娜獸人戀、洛薩秒殺黑手、奧格瑞姆變成霜狼氏族。這些雖說是不太珍視魔獸歷史,可是暴雪自己就愛吃書,即使從原創和翻新的角度來考慮,電影的實際改編效果也是蹩腳的。這與魔獸世界吃書吃出一個資料片,或是彼得傑克遜錘煉托爾金《魔戒》原著成為三部曲的劇本是有差別的。
劇本按照多個人物視角進行敘事,視角的頻繁切換導致缺乏敘事的重心,無法代入觀眾的主觀情緒,後期剪輯也沒有清晰化出一個明白的線索,所以熒幕上就看到了凌亂的劇情和跳躍的場景,還有一堆不知道在忙活什麼的角色。聯盟這邊遭遇獸人部落入侵,或是指點地圖意見不合,或是種族會議無果而終,迦羅娜美獸心計混入聯盟高層大演情感戲碼,麥迪文頻繁閃現閃回大秀傳送,還有不知道是薩滿的還是紅警中的閃電風暴。部落方面散兵游勇打家劫舍,杜隆坦通敵被抓族誅陣亡,古爾丹屢次糟踐獸人榮譽。
重要的情節卻缺乏情感或邏輯上的支撐。黑石小徑的談判,缺少營造緊張氛圍的主觀鏡頭和特寫,黑手殺敵之狠辣,洛薩喪子之痛楚完全無感,以至於令人懷疑是不是親生的。黑暗之門的戰斗兩軍對戰雜亂無章,footman還抄起來矮人火槍,這與聖盔谷之戰和帕蘭諾平原之戰的有序調度形成反差。迦羅娜殺萊恩和洛薩殺黑手,這些說不通的事件卻成為轉折點。相比《星球大戰》《魔戒》《變形金剛I》高潮迭起之後經典結局,洛薩舉劍高喊口號是早已料到的例行公事,這個合成的畫面甚為潦草。鑒於整部電影的沉悶,口號已經不能再激發觀眾的共鳴,更不要提熱淚盈眶起立鼓掌了。
總之,從角色、劇本、剪輯、調度上來看,稱不上是流暢的成熟的商業電影手法。奇幻電影通過天馬行空的場景和情節,來表達鮮明的善惡觀念和激烈的價值沖突。由於前者欠缺,後者未能實現。這部帶著九分利慾和一分誠意的改編電影,其初衷就是通過壓榨游戲粉絲的剩餘情懷,來獲取票房和口碑的保證。
難道僅僅看到還原了游戲中的插旗,河畔的魚人和變羊術就足夠滿意了,十幾年的情懷是不是太廉價了。為了節約拍攝成本,主城都是掠影一樣過去,沒有高空俯瞰的震撼全景,也沒有旅店拍賣行之類溫馨細節,更沒有表現出魔獸世界中恢弘大氣的自然景象,只有稀鬆平常的樹木和黃土。為了照顧非玩家,世界觀大大簡化,很多背景不再贅述;為了照顧玩家,又點綴了幾處游戲元素。這似乎是一種既可以敘事清楚又可以節約成本的巧妙安排。然而,架空世界的豐富信息是奇幻電影引人入勝的關鍵。壓縮原作內容不能以犧牲豐富性作為代價。《魔戒》第一部開場就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嫻熟地描述了夏爾剛鐸瑞文戴爾魔多,鮮活地刻畫了霍比特人人類精靈矮人戒靈半獸人,引出魔戒遠征隊前往末日火山的任務,中土世界躍然眼前。《魔獸》的主創曾經坦言要以其作為標桿,顯然還沒有得到要領。
先進的CGI和動作捕捉技術在獸人建模上有一定貢獻,除此之外鮮有亮點。職業法術只有術士邪能綠和法師奧術藍,未免過於單調。整部電影也只有一頭獅鷲飛來飛去,特效預算略顯緊張。最重要的是,前期拍攝的不足,努力用後期製作來補完,這是電影中大量採用的方法,使得在渲染中實景和特效的產生層次的斷裂,顯得非常得「假」。例如聯盟部隊出征這一幕,近景部隊人物和搭建的城鎮建築,生成的麥迪文雕像和填充的遠景天空。《哈利波特》也有各種絢爛的魔法和怪獸,以及較為真實難以辨別的綠幕合成場景,而且作為兒童文學改編電影,在人物和劇本上卻是十分扎實的。
這部電影的真實品質還沒有達到《魔獸世界》游戲CG的水準。不僅與近年來的漫威電影,以及其它奇幻電影相比大為遜色,更無法同史詩典範《魔戒》和《權力的游戲》相提並論。
導演鄧肯瓊斯是憑借小成本科幻片《月球》和《源代碼》贏得聲譽的,缺少大製作的經驗和製片的主導權,中途接手的一個爛攤子,拍得不好很難責怪他。這部電影像是一個半成品,做好獸人建模,花光了預算,後期包裝一下就上映了。製片方吝嗇投資而糟蹋原作,消耗情懷透支票房的做法實在是不可取。
『貳』 電影魔獸豆瓣影評怎麼樣
觸「目」可及的艾澤拉斯
文/夢里詩書
如果單從電影的視角來看《魔獸》,劇情的羸弱使其很難成為一部能比肩《指環王》般堪為傳奇的佳作,但當《魔獸世界》本身的情感附加成為了手握的王牌,契合極為出色的視覺特效,一個觸「目」可及的艾澤拉斯,是足以為人追憶的情懷所在。
《魔獸世界》作為曾火熱全球的知名游戲,自身擁有的世界觀和歷史雖遠非《指環王》所能比擬,可也正是這紛繁復雜史詩量級的劇情,亦難以是一部電影的時長所能承載的,所以相較於國內《魔獸》二字的譯名,直譯《魔獸:起源》來形容此作更為確切,電影將背景時代聚焦於了第一次獸人入侵艾澤拉斯大陸時期,但對於並不熟識《魔獸》宏大世界背景的普通觀眾來說,電影並沒有一個清晰能為人一目瞭然的開篇,而是突兀的進入到了一個仿若眾人皆知的世界,這使這段人類與獸人之間的生死之爭,在伊始便難以引人入勝。
不論從敘事架構還是人物塑造來說,《魔獸》的難度其實都遠高於《指環王》,這可能也是《魔獸》為何選用鄧肯·瓊斯這位曾以《月球》、《源代碼》驚艷影壇後起之秀擔任導演的因由,他對於人物的出色掌控也在這兩部作品中有著最好的例證,可從成片來看,《魔獸》雖有著有別於原背景的自主創新之處,但這些新穎的改編,例如奧格瑞姆的背景,麥迪文的形象,迦羅娜的美化等等,並沒能更好的去講好一個故事,而太多的人物和劇情,也使鄧肯·瓊斯對於群像人物把控的力不從心得以暴露,在無法討好新觀眾的前提下,劇情和人物的設定亦難依靠劇情博取《魔獸世界》擁躉們的心房。
即便有著劇情的尷尬,但不可否認《魔獸》作為一部熱門IP電影是足夠誠意的,在視覺畫面上並沒有辜負忠實粉絲多年來的期待,CGI技術的輔助,使電影無論是從達拉然、暴風城、鐵爐堡恢宏的場景營造,還是霜狼、獸人、獅鷲栩栩如生的塑造,都做到了無比精細的高度還原,一如當年初入《魔獸世界》畫面的震撼是此作夯實的奠基,也令觀眾近乎真實的見證了那個人獸紛爭的魔獸世界,而大量游戲原聲音樂的經典填充,確也使人重拾了那份昔日的魔獸情懷。
對電影鍛造的艾澤拉斯觸「目」可及的形容,並非一味的褒義,《魔獸》只能讓這片大地得見於眼,而無從動人於心,不過好在這只是一部開篇序曲的「起源」,望艾澤拉斯血與火的英雄史詩終有一日能動人心魄。
『叄』 十大暖心家庭電影推薦,有個地方四季如春
十部暖心家庭電影推薦:
1.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講述了孫悟空回來天庭後的故事,彰顯出愛、勇氣、理解和寬容的家庭情感。
8. 《媽媽的心聲》:講述了年邁母親和女兒之間充滿關愛和困擾的故事,感人至深。
9. 《魔獸》:講述少年喬伊和聯盟士兵洛瑞克之間充滿冒險和嘩宴團隊合作的故事。
10. 《西雅圖夜未眠》:講述了一名記者、一名繼承人的不團者同人生經歷,最後幸福的家庭在相遇中展現。
有個地方四季如春的
『肆』 魔獸這個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
艾澤拉斯與德拉諾本是兩顆祥和安寧的星球,人類在艾澤拉斯大陸上世代繁衍生息,獸人則在德拉諾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直到古爾丹(吳彥祖飾)的出現,打破了兩個星球的和平。邪惡的古爾丹為了一己私利,使用惡魔能量打開了一扇傳送門——黑暗之門,並殘忍的破壞獸人的家園。
霜狼氏族的酋長杜隆坦(托比·凱貝爾飾)不得不帶領著自己的族人離開支離破碎的德拉諾,在舉步維艱的艾澤拉斯大陸上尋找著庇護所。面臨家園危機的人類在領袖洛薩(崔維斯·費米爾飾)的帶領下一邊痛擊著野蠻的入侵者,一邊苦苦尋求著戰爭之外的解救方法。兩個種族面臨著同樣的危機,他們必須設法渡過這場災難。
洛薩是名無畏的勇士。為了阻止一場毀滅世界的戰爭,他忠誠地為了自己的國王而戰,挑戰不可能戰勝的敵人,維護人民的安全和保護自己唯一的兒子。為成為艾澤拉斯需要的保護者,他的動力來源於對國家的忠誠,經常還需要他犧牲些個人感情。雖然為人冷漠,但是洛薩願意為那些宣誓以生命為代價捍衛國王和王國的人挺身而出。
(4)魔獸豆瓣電影擴展閱讀:
《魔獸》是由美國傳奇影業、暴雪娛樂聯合出品的奇幻動作片,由鄧肯·瓊斯執導,崔維斯·費米爾、托比·凱貝爾、寶拉·巴頓、吳彥祖、本·施耐澤、本·福斯特、安娜·加爾文、多米尼克·庫珀、羅伯特·卡辛斯基、魯絲·內伽、泰瑞·諾塔里、克蘭西·布朗聯合主演 。
影片根據1994年暴雪娛樂製作的游戲《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改編,以人類聯盟和獸人部落之間發生沖突為背景,講述了黑暗之門打開之後,兩個世界的種族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園奮起而戰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6月8日以中國巨幕在中國內地上映,2016年6月10日在美國上映。
『伍』 魔獸電影簡介
《魔獸》講述了黑暗之門打開之後,兩個世界的種族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園奮起而戰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魔獸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魔獸》是由美國傳奇影業、暴雪娛樂聯合出品的奇幻動作片,由鄧肯·瓊斯執導,崔維斯·費米爾、托比·凱貝爾、寶拉·巴頓、本·施耐澤、本·福斯特、吳彥祖、多米尼克·庫珀、羅伯特·卡辛斯基聯合主演。
影片根據1994年暴雪娛樂製作的游戲《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改編,以人類聯盟和獸人部落之間發生沖突為背景,講述了黑暗之門打開之後,兩個世界的種族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園奮起而戰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6月8日以2D、3D、IMAX3D、中國巨幕在中國大陸上映。並於2016年6月10日在美國上映。
艾澤拉斯與德拉諾本是兩顆祥和安寧的星球,人類在艾澤拉斯大陸上世代繁衍生息,獸人則在德拉諾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直到古爾丹(吳彥祖飾)的出現,打破了兩個星球的和平。邪惡的古爾丹為了一己私利,使用惡魔能量打開了一扇傳送門——黑暗之門,並殘忍的破壞獸人的家園。霜狼氏族的酋長杜隆坦(托比·凱貝爾飾)不得不帶領著自己的族人離開支離破碎的德拉諾,在舉步維艱的艾澤拉斯大陸上尋找著庇護所。面臨家園危機的人類在領袖洛薩(崔維斯·費米爾飾)的帶領下一邊痛擊著野蠻的入侵者,一邊苦苦尋求著戰爭之外的解救方法。兩個種族面臨著同樣的危機,他們必須設法渡過這場災難。
拍攝過程
影片於2013年在溫哥華開機,整部電影拍攝耗時123天,實景拍攝只有兩天,剩下的全在一座足有12個網球場大小的攝影棚完成,於2014年5月關機 。
拍攝場景
影片拍攝用了3個不同的外景地,美術指導加文·巴奎特和他的團隊總共設計和打造了90個不同大小和復雜程度的場景,9個影棚,104個場景,影片大部分都是在艾澤拉斯,伍德森林、卡拉贊、獅王之傲旅店、黑石等地拍攝。艾爾文森林是劇組搭建的最大最全的場景之一,長60米、寬30米 。
道具設計
影片里的盔甲和武器都是Weta設計製作。武器大部分都是實物,但是獸人奧格瑞姆的毀滅之錘在片中是用CG製作的。獸人們的戲服都是在現實中設計、縫紉、製作,然後掃描到電腦里,置景、油漆、美術、道具和布景部門比正常的劇組要大出數倍,《魔獸》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是量身定製的,而不像其他影片拍攝那樣可以購買或者租賃 。
手工製作
影片里每一片樹葉都是手工繪畫。手工製作了650套各不相同的戲服,所有的劍、盾牌和矛,還有24套馬鎧。為了製造獸人軍團大舉進攻的場面,根據獸人的不同年齡對其骨骼結構和皮膚進行了不同設計,分別列出幾十項不同細節,皮膚的平滑程度、刺青、傷疤、淤青和血管等等方面 。
特效鏡頭
該片在製作的2000個視效鏡頭中,有1300個鏡頭涉及這些巨大的戰士。電影中獸人扮演者的鏡頭,都是通過真人扮演然後動作捕捉完成的,最多時動作捕捉攝影機達到了120台。而整部電影有將近2000個特效鏡頭,然後都是通過真人+搭景+藍幕製作完成 。
正面評價
《魔獸》導演鄧肯·瓊斯做出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舉動,不像很多影片,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要忠實原著,而放棄了影片的戲劇性,用大量的對白來解釋一個關鍵性的人物或者是道具的來龍去脈和用途。鄧肯·瓊斯就是不做任何解釋和解讀,用戲劇性的沖突來闡釋一切發生在故事架構中的元素。沒有預設任何關於影片內容的門檻,對於知道哪些名詞和不知道那些名詞的觀眾一視同仁。不用語言做多餘的解釋,而用故事性表達元素的存在性,用視覺化呈現一個故事,這是一個導演的能力,也是好萊塢導演們最缺乏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導演鄧肯·瓊斯做到了有一個水準。 (1905網)
反面評價
影片中所有的價值取向,故事表述,情節轉折,人物設計,鏡頭安排,都處在非常典型的好萊塢框架的蔭蔽之下。這里不存在創新,不存在驚喜,更沒有嘆為觀止的情節。在這里存在的,只有一種敘事模式和方法,這個東西現在有一個很時尚的名字,叫做套路。按照好萊塢的套路走,必然能獲得相應的審美結果,當然,也必然會有一切的俗套和無聊。 (1905網評)
《魔獸》遠遠不是一部滿分電影,走的是一條特別的路,為史詩電影尋找親民的情感落腳。也並非一部完全為游戲迷拍攝的懷舊電影,而是面向普通電影觀眾、有著票房野心的商業大片。影片前二十分鍾,無暇顧及鋪墊人物、世界觀,就開始一連串的轉場,各種場景頻繁切換。這完全是玩游戲的模式,而非正常的電影敘事,只是迎合了游戲玩家,而在電影敘事上是不及格的,毫無魔幻史詩氣質。
從其中漫長的時間線和龐雜的人物網中,究竟選取哪些角色成為第一部電影的故事載體,是極為困難的。畢竟電影的容量有限,事實上,從《魔獸》里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對於電影主線人物的選擇,是有自己審慎的考量的。考量後的做法就是,將人物的情感動機最大化,電影中主要角色的行為抉擇,無疑都有著充分的個人情感因素推動。電影里雙方都有重要角色掛掉,但每個角色的去世,並不那麼打動觀眾,從根本上講,《魔獸》在人物塑造上是失敗的。 (《北京日報》評)
《魔獸》有太多故事要說,然而觀眾無法真正融入到劇情中去。電影除了暴風城的皇家城堡、術士的高塔和史詩般的戰場外,幾乎看不到艾澤拉斯的其他風光。電影花了很多時間在打鬥場面上,但是打鬥畫面在某種程度上太不真實,很難讓人感受到這場斗爭的熱血氛圍。歸根結底,影片的問題在於游戲本身。導演鄧肯·瓊斯作為一個職業魔獸玩家,顯然想把對魔獸的愛灌注到電影中,不過這一切是否值得還是存在疑問的,電影薄弱的劇情太過致命。 (《衛報》評)
影片里有太多主角,以致於沒辦法對每個角色的故事進行拓展,對觀眾來說是恐怕形同路人。導演鄧肯·瓊斯努力把游戲中的次要情節往主線劇情上靠,但這顯然讓他有點喘不過氣。影片整體基調很嚴肅,《魔獸》的雄心是值得贊賞的,但僅有雄心是不夠的。劇情空洞,故事令人費解。 (《帝國》雜志評)
影片表面上的矛盾是人類與獸人之間的生死存亡之爭,真正的沖突卻來自於那些真心實意想要講述有血有肉故事的電影人和電影業固有的那些滑稽可笑的陳詞濫調。即使沒有電影里那樣的大法師,也可以預見到這部源於知名網路游戲、昂貴卻荒謬的改編電影註定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影片絲毫沒有顧及那些初涉魔獸文化,絲毫不知獸人、法師為何物的普通觀眾,帶領他們一頭扎進一個充滿奇妙生物、神秘魔法和古怪人名地名的幻想大陸。這種態度可能會讓絕大部分觀眾對這部影片敬而遠之,當然還是會有一定數量的鐵桿擁躉趨之若鶩。(《綜藝》評)
影片每一幀每一秒都是由角色所推動的,這也是為何導演鄧肯和那群才華橫溢的藝術指導創造出一個華美的奇幻世界,卻無法令人信服。 (《好萊塢報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