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處女作電影應該參加什麼電影節

處女作電影應該參加什麼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3-06-19 08:42:31

❶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獲得者究竟是誰有何背景

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第1部導演作品最佳影片的獲得者是文牧野。他是一位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的優秀電影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電影藝術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然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攝影機記錄生活,同時給大眾奉獻出精彩的電影作品。但是對於一些導演來說,倘若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第1部電影作品就能夠登上國際獎項,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於文物也來說他卻做到了。憑借他在2018年執導的劇情片,我不是葯神獲得了第三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第1部導演篇。

像文牧野這樣類似的青年導演,在中國還有很多正在慢慢的崛起當中,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越來越多具有擔當的新時代導演人物將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❷ 電影《深空》入圍台北電影節,陳冠導演程青松監制,有什麼看點

陳冠導演的電影處女作《深空》一經亮相,就得到了人們的關注,還入圍了台北的電影節。作為一個導演的處女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時也說明了這部電影非常的精彩,非常有看點,接下來,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這部電影都有哪些精彩的看點。

最後,這位新人導演在指導的過程中,力求能夠發揮每一個演員最自然的狀態,給演員們非常大的發揮和獨立創造的空間。與演員們建立了內在的情感連接,在自由發揮到空間裡面又伴隨著自己對於電影的一些構思和想法,能夠在堅持電影的主線和主旨的情況下,力求給人們看到最多的可能和演員更多的精彩表演,極大地擴大了電影中表演的戲劇張力。

❸ 國際上比較重要的電影獎項有哪些

1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比較提倡藝術和現實
戛納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天才電

影集合地。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電影節還可使創作者與眾多買主接觸,展示自己的影片。電影節的

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電影節成立一個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按照某種

規則為影片評獎。

每年電影節都要精選出大約50部故事片和20多部短片,分為參賽影片、非參賽影片、短片、「某種關注」四類進行展映。從1978年開

始,設立「金攝影機獎」獎勵那些在電影節任何一類影片中展映的最佳處女作品。1998年又新增了「電影基金獎」和「職業:製片人

」獎。參賽故事片競爭下列獎項: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評委會還有可

能對影片頒發「評委會特別獎」。非參賽影片通常是那些以前在戛納獲過許多獎的導演的作品,還包括那些要求作特別安排比如作午

夜放映的影片。「某種關注」類屬於正式選出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在這個單元展映的處女作影片可以競爭「金攝影機獎」。短片(15

分鍾以內)作品競爭金棕櫚短片獎。電影節規則允許評委會獎勵兩部短片作品。

戛納電影節1998年開始推出「電影基石獎」,旨在發現和鼓勵全世界范圍的青年電影製作者。「電影基石」單元將推出大約20部學生

電影作品(短片、中等長度的虛構作品或動畫片),由一個單獨的由5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來評判,最後獎勵4部最佳影

片。第一次「電影基石獎」的獲得者將被保送其第一部故事片參加戛納電影節。戛納電影節1998年還推出「職業:製片人」單元以表

達對製片人的敬意。11位對電影藝術給予極大支持的製片人被從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中國香港選出。這些

製片人扶助提高的30部電影將在「職業:製片人」單元展映,奉獻這些影片的藝術家、導演、演員將一並出席。於1978年設立的「金

攝影機獎」獎勵那些參加戛納電影節任何種類(參賽影片、「某種關注」單元、「導演雙周」影展、「影評周」、「法國電影」展等

)展映的處女作影片。這些影片由一個特別的「金攝影機」評委會選出。
2柏林電影節,金熊 促進世界電影的交流並展示文化多元化
國際性電影節,世界十大電影節前三甲,柏林電影節號稱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電影節。
獎項是最佳影片為金熊獎、導演魏金熊獎,演員獲銀熊獎,後又因鼓勵歐洲電影設立「蘭天使獎」,我國電影獲得柏林獎為----「紅

高粱」----金熊獎。
「我的父親母親」-----銀熊-----「章子怡」。
國際性電影節是各國均可參加不分地區和語言。
3威尼斯電影節,金獅 是歐洲與亞洲電影交流的一個平台,也是傳統歐洲電影的根據地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

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

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

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

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

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

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

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

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

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

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4歐洲電影獎 扶持歐洲電影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歐洲電影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

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辦地。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5凱撒獎(法) 扶持法國電影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

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

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6英國電影學院獎 英國的奧斯卡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

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

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

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

。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

的獎項產生。
7青龍獎(韓)
8東京電影節,金麒麟 展示亞洲電影的最大舞台
(上面的兩個沒有找到相關的詳細說明)
9奧斯卡(美國電影工會獎) 世界電影最高獎(也有很多人說是戛納) 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別稱。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的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

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

.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

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1931年時曾說這尊

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

用這個名字。
10聖丹斯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

,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

資源庫。

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未在國際上得過獎是參加聖丹斯電影節的必備條件。然而,這些參加者一旦在電影節獲獎,他們就有可能一下子從影壇上的無名

之輩變成當紅明星,例如,當《麥克穆倫兄弟》獲得1995年聖丹斯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時,人們對該片的導演兼主演愛德華-伯恩斯

還一無所知。如今,伯恩斯已成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主演之一。再如,1996年以《歡迎來到玩偶屋》一片獲得聖丹

斯電影節評委獎的托德-索倫茲,今年5月在戛納電影節上以《幸福》一片獲得了競賽外最佳故事片獎。而去年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露臉

的《厄夜叢林》,更是在票房上創下奇跡。

聖丹斯電影節至今已舉辦20屆。

美國獨立電影界盛事「2001聖丹斯電影節」的得獎名單於1月28日正式公布,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於1999年執導的《我的父親母

親》經觀眾投票奪得本屆「世界電影」組別的觀眾投票大獎。

❹ 嘎納電影節還是戛納電影節

正確的是戛納電影節,全民為戛納國際電影節。

一種特別冊敬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國際影評人周誕生於1962年,是戛納電影節引入法國全國評論家協會的力量後創立的第一個次生單元,被稱為戛納電影節的大女兒,到今年剛好是五十大壽。影評人周單元設有單獨獎項,參加該單元展映和競賽的影片必須是導演執導的首部或第二部長片或短片,有些類似與其他電影節設立的處女作獎梁姿磨。

短片單元電影基石,戛納短片單元是戛納官方正式競賽單元之一,電影基石橡斗則是1998年由主席吉爾·雅各布創立的學生作品單元,只是它們共用同一批人組成的評審團。

❺ 第57屆柏林電影節

57屆柏林電影節
時間:北京時間2月8日至2月18日 頒獎地:主會場 Berlinale Palast

評委陣容
第57屆柏林電影節日前公布了評委會陣容,今年將有七位國際影星和電影專家參與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一同決定金熊與各項銀熊獎的歸屬。《計程車司機》的編劇保羅·施拉德將出任評委會主席,中國香港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將同巴勒斯坦女演員希亞姆·阿巴斯、德國老牌演員馬里奧·阿多夫、墨西哥當紅小生蓋爾·加西亞·貝爾納、美國影星威廉·達福,以及丹麥電影剪輯師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出任評委。

評委會主席:保羅·施拉德

作為導演,《美國舞男》是保羅·施拉德最為著名的作品,當然,施拉德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計程車司機》(1976年)的編劇,該片的劇本幾乎改寫了美國電影發展史。他與馬丁·斯科塞斯之後還成功合作了《憤怒的公牛》(1980年)和《耶穌最後的誘惑》(1988年),延續了這對黃金搭檔的輝煌。1978年,施拉德首執導筒推出影片《藍領》,1985年又執導了《三島由紀夫傳》,1991年,他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的影片《迷情殺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92年,他執導的犯罪劇情片《迷幻人生》曾參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角逐。

評委

施南生

香港知名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曾被美國權威業內雜志《綜藝》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電影人之一。由她監制的影片包括曾創造香港電影神話的《無間道》以及徐克的《七劍》。

希亞姆·阿巴斯

這位巴勒斯坦女演員同時也為電影創作劇本並曾任導演。2004年的《生生舞不息》和2004年的《敘利亞新娘》中,她充分展現了自己超寬的戲路。去年,由她主演的《天堂此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外,她還曾出演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

馬里奧·阿多夫

德國演員馬里奧·阿多夫曾出演過超過120部電影和電視劇,在德國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他曾出演過德國著名導演施隆多夫執導的《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和《鐵皮鼓》、法斯賓德的《羅拉》和迪特爾執導的《羅西尼酒店》。

蓋爾·加西亞·貝爾納

他的銀幕表演處女作就是阿萊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利度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愛情是狗娘》,這位墨西哥男演員的魅力自此一直在國際影壇閃光。巴西導演沃爾特·薩勒斯之後選擇他在《摩托車日記》中出演青年時代的切·格瓦拉,還曾主演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他主演的《睡眠科學》去年曾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他與伊納利度二度合作的新片《通天塔》也是今年奧斯卡獎的有力爭獎影片。

威廉·達福

威廉·達福位列當今口碑最佳的幾位美國實力派演員之一。他塑造過無數復雜、陰暗、內心糾結的角色,1980年,他憑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國之門》一鳴驚人,1986年在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中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近年來,他在商業和藝術電影兩方面平均用力,在《蜘蛛俠》大獲票房成功的同時,他還不斷與科南伯格、拉斯·馮·特里爾、斯科塞斯等導演合作。

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

她曾擔綱丹麥知名導演拉斯·馮·特里爾迄今為止幾乎每一部作品的剪輯師,其中包括《醫院風雲》、《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狗鎮》以及《曼德萊》。

開幕片《玫瑰人生》

另據電影節組委會本周三發布的消息,法國「小鳥歌後」埃迪思·皮亞芙的傳記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將開啟本年度的「金熊」之爭。

在埃迪思·皮亞芙逝世近40年後,由法國投拍的影片《玫瑰人生》從追思和揭秘這兩個角度出發,重現了這位法國傳奇香頌女伶充滿激情的生平故事。該片由音樂錄影帶導演奧立維埃·達昂執導,瑪麗昂·歌蒂亞主演,「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將飾演發掘皮亞芙的伯樂。

生前,皮亞芙與讓·谷克多、瑪琳·黛德麗、伊夫·蒙當是好友,而她天鵝絨般高亢婉轉的嗓音以及獨特的舞台風格永遠與《玫瑰人生》、《不,我沒有遺憾》、《愛之頌》等經典香頌名曲被歌迷永遠銘記。在輝煌的舞台燈光以外,皮亞芙在其喧囂的一生中曾被指控謀殺、經歷獨子夭折的悲痛,以及兩次失敗的婚姻,並捲入了法國保衛戰……現年30歲的女演員歌蒂亞表示,即便皮亞芙並不是一位如此著名的歌手,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絕對是電影的好素材,「不管你愛不愛皮亞芙,是不是了解她,你都會願意去看一看這位不凡女人的不凡故事。」

----------------------

柏林電影節的來歷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
又:
柏林國際電影節始於1951年,最先是出於美國文化政治的動機,讓西方世界的三條聯盟有更為廣泛的理念。在二戰結束後的第六年,柏林成為自由社會的樣板,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這一電影節就成為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英格瑪-伯格曼,薩提瓦伊提-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以及法國導演古塔德、特拉甫特和夏伯勒,都在柏林電影節中贏得了國際輝煌。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一段很明顯的停滯期。1970年出現了公眾呼聲,但與越戰影片的出現並非巧合。1971年,除了傳統競爭以外,還開創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第一部蘇聯電影在該電影節參展,東德也參加了這一屆電影節。政治氣候發生了改變,兩德之間的各種協議紛紛簽署。從此,柏林電影節重新被定位,一方面它是國際電影製作的一面鏡子,另一方面它在東西方之間的政治文化方面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有四位導演對柏林電影節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阿爾福雷德-鮑爾是奠基者;沃爾夫-唐納引入了改革,烏爾里奇-格雷格創立了論壇,莫里茲-德-哈德恩則是自1979年以來競爭機制、全景電影、電影回顧和兒童電影節和歐洲電影市場開創的功臣。
雷尼-辛特尼斯和柏林熊
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1988-1956)因為她的動物塑像而一舉成名。從柏林工藝學校畢業後,二十年代她的名氣急升,1931年她進入了普魯士藝術學院。由於國家社會主義的提升,1934年她被迫離開了學院,但二戰以後,她又重新得到了認可,有各種教學講座邀請她,獎項和榮譽紛紛踏至。而自1951年開始的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的。
電影節的金熊像雛形是雷尼-辛特尼斯在1932年設計而成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電影節的熊像原鑄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諾的諾阿克鑄制廠所擁有。他們曾與辛特尼斯有過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為電影節提供熊像。
皮爾-雷本和柏林電影節主題樂
為紀念柏林電影節50周年,電影作曲家皮爾-雷本譜寫了新的電影節主題樂。新主題樂強調了電影節的片頭,每部電影在播放前都要播出這段片頭。
雷本與法斯賓德合作多年,還與70年代的其他著名德國導演有過合作。如今他被認為是享有國際名聲的最為著名的德國電影作曲家之一。
皮爾-雷本早在1982年就有了為柏林電影節創作主題樂的想法。那時法斯賓德因為影片Veronika Voss獲得了金熊獎,為此雷本覺得應該給電影節一個音樂禮物,一個特別的主題樂。作品在1990年第40屆電影節為官方電影節所認可,自此每部在電影節放映的影片的片頭都要播出這段主題樂。

--------------------

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圖雅的婚事》(中國,王全安導演)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其他》
最佳導演銀熊獎 約瑟夫-希達(《波弗特》)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胡里奧-查維茲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哈勒姆》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 《Vanaja》導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 《電子人也無所謂》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獎(短片) 《Raak》 導演:Hanro Smitsman 荷蘭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 《Decroche》 導演:Manuel Schapira 法國
《美》 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 中國台灣/美國
終身成就獎 阿瑟·佩恩

圖片見http://ent.sina.com.cn/f/m/57thberlin

❻ 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基本簡介

2011年4月28日晚,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頒獎典禮舉行,葛優和范冰冰分別憑借《趙氏孤兒》和《觀音山》獲封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影片《唐山大地震》為馮小剛帶來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的稱號。

葛優以《趙氏孤兒》在大學生電影節稱帝,頒獎嘉賓馮小剛半開玩笑地單膝跪地為老搭檔頒獎,引起全場大笑。葛優表示自己以後還會好好拍電影,為大學生服務。在紅毯上引起轟動的范冰冰以《觀音山》獲得影後稱號,她表示在大學生電影節得影後比拿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影後更過癮,"每個人都流眼淚,我就笑吧,怎麼燦爛怎麼笑。《觀音山》證明,文藝片也能有市場。現場有一半的大學生都說看過《觀音山》,我特別感動。"

馮小剛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常客。當晚,除為葛優頒獎外,他更因《唐山大地震》自己兩度登台,分別領取最佳影片和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獎。面對學生,素有"小鋼炮"之稱的馮小剛卻十分溫和,"還是會接著拍電影,而且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拍觀眾有感覺的。"當被媒體問及新片《溫故1942》會否邀請葛優參加時,馮小剛閉口不談匆匆離去。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開幕影片《秋之白華》導演霍建起獲得最佳導演稱號。

此外,文章和姚晨分別憑借《海洋天堂》和《武林外傳》得到大學生們的支持,成為"最受歡迎男女演員"。文章當場感謝自己的太太--坐在台下的馬伊琍,是她鼓勵和支持他演這部電影,支持他做公益,"無論我受多少人歡迎,我最在乎的是受你的歡迎,我永遠是你的冬粉,永遠是你背後的小男人。"十分煽情。姚晨則笑言想給這個獎項起名叫"最受待見獎"。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唐山大地震》

最佳導演:霍建起《秋之白華》

評審會大獎:《碧羅雪山》

最佳男演員:葛優《趙氏孤兒》

最佳女演員:范冰冰《觀音山》

最佳觀賞效果:《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最佳處女作: 《蛋炒飯》

最佳新人:盛超《玩酷青春》

藝術探索獎: 《鋼的琴》

人文關懷獎 :《海洋天堂》

喜劇片創作獎: 《人在囧途》

最佳電視電影女演員獎:王黎雯《芳心驛動》

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獎:李乃文《我是植物人》

最佳電視電影導演獎:高峰《老寨》

最佳電視電影獎:《我是植物人》

組委會大獎:《我的少女時代》、《殲十齣擊》

組委會民族題材特別獎:《康定情歌》

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2》

最受大學生歡迎男演員 :文章《海洋天堂》

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姚晨《武林外傳》、《非誠勿擾2》

提名名單

電視電影競賽單元

1.最佳電視電影獎 提名:

《我是植物人》

《老寨》

《芳心驛動》

2.最佳電視電影導演獎 提名:

高峰《老寨》

王競《我是植物人》

鍾海《芳心驛動》

3.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獎 提名:

李乃文《我是植物人》

高峰 《九月殺》

孫海英《精彩人生》

4.最佳電視電影女演員獎 提名:

馮波《我是植物人》

王黎雯《芳心驛動》

向甜《暗香》

主競賽單元

5.最佳影片獎 提名:

《唐山大地震》

《秋之白華》

《碧羅雪山》

《趙氏孤兒》

《線人》

6.最佳導演獎 提名:

劉傑《碧羅雪山》

霍建起《秋之白華》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

林超賢《線人》

蘇照彬《劍雨》

7.最佳男演員獎 提名:

葛優《趙氏孤兒》

李連傑《海洋天堂》

謝霆鋒《線人》

文章《海洋天堂》

王千源《鋼的琴》

8.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

徐帆《唐山大地震》

秦海璐《鋼的琴》

秦海璐《到阜陽六百里》

范冰冰《觀音山》

呂麗萍《玩酷青春》

9.最佳觀賞效果獎 提名: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劍雨》

《殲十齣擊》

《將愛情進行到底》

10.藝術探索獎 提名:

《鋼的琴》

《都市童話》

《海上傳奇》

《到阜陽六百里》

11.最佳處女作獎 提名:

《蛋炒飯》

《我們天上見》

《海洋天堂》

《盲人電影院

12.最佳新人獎 提名:

盛超《玩酷青春》

趙文浩《趙氏孤兒》

肥龍《觀音山》

汪普則《碧羅雪山》

13.喜劇片創作獎 提名:

《人在囧途》

《武林外傳》

《戒菸不戒酒》

14.人文關懷獎 提名:

《海洋天堂》

《盲人電影院》

《都市童話》

15.評審會大獎 提名:

《碧羅雪山》

《我們天上見》

青春氣息

國產大片頻頻露臉 評審團將青春進行到底

有"最青春的電影節"之稱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每年中國電影界的第一個盛事。大學生電影節每年三月開幕,四月閉幕,如今,第十八節大學生電影節開幕在即。伴隨著主競賽單元國產影片競賽單元征片工作的開展,部分國產大片已經紛紛回響,包括《觀音山》、《武林外傳》、《將愛情進行到底》、《劍雨》以及《海洋天堂》在內的多部叫座又叫好的優秀國產影片已經明確表示會來參賽,截止到目前為止已報名國產影片已達近百部,屆時入圍名單將於大學生電影節正式開幕之前公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生電影節一直致力於主張發揚青春氣息,評審方式也將會"將青春進行到底"。據介紹,在電影節的常設獎項中,除了"最受歡迎"類獎項完全由大學生自己票選評出,其他獎項則由評審會評選,而評審會是以三分之一的40歲以下的青年專家、教師作為特邀評審和三分之二的青年學生作為學生評審組成,如此年輕的評審團體已經成為了電影節評獎環節的一大亮點。

國際接軌

助力中國電影產業騰飛 大影節"成人禮"試足國際化軌道

201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已經突破了一百億大關。經歷了十八屆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長大成人,在中國電影產業騰飛道路的新春拉開帷幕,想必也已經有了新的氣質和面貌。據介紹,從2010年起,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將首次與北京國際電影季合辦,這一變化將意味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已開始試足國際化軌道。主辦方認為,大學生電影節發展至今,隨著其規模和影響力的逐漸提升,在全球化的今天,與國際接軌即是需要,也是必然結果。本屆大學生電影節的這次嘗試,將會有利於國內外影視從業人員的交流,在拓寬交流渠道,提高國際視野等方面也會有不容小覷的力量。

高校巡展

高校巡展接檔院線 眾大片期待"最受歡迎"

據悉,在第十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行過程當中,往屆的保留節目--國產電影高校巡迴展映也將如期舉行。在最終入圍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也會加入到高校巡展。據主辦方介紹,高校巡展活動隨著入圍優秀影片的增多和合作團體的增加,放映場次每年都在增高,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漸漸形成了一條帶有大影節特色的"高校院線",這些放映的機會給一些優秀國產影片的宣傳和影響也有不小的帶動作用。而大學生電影節最具有特色的獎項"最受歡迎"類獎項,則自始至終都成為了目光聚集處,"最受歡迎"類獎項包括"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獎"、"最受大學生歡迎男演員獎"和"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獎"。因為"最受歡迎"類獎項由大學生集體票選得出,所以這些獎項的獲獎結果代表了當代大學生最有公信力的認可,這些獎項每年都會成為參賽影片和演員的最高期待。

❼ 戛納電影節一共分為哪幾個單元

戛納電影節共分九個主要單元,
1.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主競賽單元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電影節的主要活動,在該環節展映的影片將角逐電影節各類獎項,其中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Palme d'Or, Golden Palm)能為獲獎影片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和全球關注及發行渠道。該單元一般只接受敘事類影片,不過偶爾也會有紀錄片闖入。
2.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非競賽單元
非競賽單元嚴格來說並不是戛納電影節的正式組成部分,不過在電影節創辦之初,這個環節就一直存在。在該環節展映的影片多是未能達到參與競賽單元標准(meet the criteria for entering the competition)。
3.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單元創立於1978年,意在吸收一些難以歸類的小眾影片。該單元創立之初並未設立獎項,不過近幾年也開始頒發「一種關注」獎。
4. Cinéfondation 電影基金會單元
電影基金會單元在1998年成為戛納電影節的一部分,主要展映全球電影學院製作的中、短片。該單元有自己的評選委員會,並且會對該環節獲獎的前三名頒發現金獎勵。
5. Cannes Classics 戛納經典單元
戛納經典單元創立於2004年,主要是利用修復的膠卷放映一些經典影片,向全球電影發行公司、版權所有者、電影資料館,以及國家檔案庫的工作成果致敬。
6.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國際影評人周
國際影評人周由法國影評人工會創立於1962年,是戛納電影節最古老的一個單元,主要關注電影界新人的作品。該單元主要包括14部由初次或二次製作電影的新人製作的故事片或短片角逐獎項,以及特別放映環節。參賽電影由影評人周提名的國際影評人小組選出,獲獎者會得到現金獎勵。
7.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導演雙周
導演雙周由一群法國導演於1968年創立,目的是在不受政治、審查和精英主義影響下放映影片。
8. Marché Film (The Film Market) 電影市場
電影市場是電影節舉辦的終極目標,所有電影從業人員匯集一處,商談與電影有關的各種交易。
9. L'ACID (the Association Cinema Independent pour sa Diffusion) 獨立電影推廣協會
該環節由獨立電影推廣協會贊助,旨在為獨立電影尋找全球發行渠道。該環節被納入戛納電影節已超過16年,不過在最近幾年才得到電影節的官方認可。獨立電影推廣協會單元每年會放映9部尚未在全球發行過的故事影片。

❽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閱讀全文

與處女作電影應該參加什麼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不死的電影 瀏覽:368
高考題材電視劇電影大全 瀏覽:169
大肥鴨電影 瀏覽:578
士兵電影俄羅斯全局 瀏覽:96
鋼鐵俠三3D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39
電影院地面抬高如何 瀏覽:152
2018在重慶開拍的電影 瀏覽:417
經典法國友誼電影大全 瀏覽:911
歌王動畫電影 瀏覽:910
芝加哥電影院 瀏覽:300
二十歲2015電影解說 瀏覽:228
搞笑電影中國2016 瀏覽:787
如何尋找國外的小眾電影 瀏覽:109
山河令在線觀看播放電影網 瀏覽:624
肖正國電影院 瀏覽:885
如何製作電影版生日視頻 瀏覽:240
奧特曼之王大戰怪獸之王大電影 瀏覽:199
日本電影對狙 瀏覽:445
韓國電影朋友沒看懂 瀏覽:459
如何免費領取電影網vip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