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蝴蝶的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蝴蝶的觀後感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7-17 13:39:24

『壹』 法國電影《蝴蝶》觀後感!急需!!!!!!!!!!!!!!!

電影蝴蝶通過一個沒有爸爸跟著媽媽一起生活的小女孩走失後,遇到一位失去兒子的老人安利文之後兩人一起找「依莎貝拉」的蝴蝶的過程。通過她們之間的交流,所看,所遇,而間接揭示有關親情、愛情、人生、小孩教育、生活及戰爭的無情,及讓我們思考該怎麼處理問題、處理愛情、當親情缺失之後應該以一種什麼樣態度來生活一部溫情電影。
它拋棄了一般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手法,通過一老一少的對話及尋找蝴蝶的經歷。將我們的思維跟著一個又一個為什麼,而思考我們自己平時處理問題是否有些偏激或不足之處。

『貳』 電影蝴蝶的影評

看完法國電影《蝴蝶》的晚上,許久不肯閉上眼睛。彷彿眼瞼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談去,世界將重又歸於嘈切、繁囂。不會再有天籟般的童聲一記記問詢,仿若幼嬰的耳語。《蝴蝶》象一組清新的田園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點滲入眼耳。那片屏幕,穿過蝴蝶斑斕的羽翼,給我一座驚艷府邸,如此寧馨,靜美。
蔚藍晴空下,一望無際碧綠的草原,微風中搖曳的金色麥浪,草原上爛漫的野花和撲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靜美與生命的動感,在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無缺。如此看來,圈子裡的幾個朋友都偏愛法國電影,並不是沒有理由。
《蝴蝶》沒有跌宕迂迴的劇情,也沒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場平淡的講述。口齒伶俐、思維敏捷的麗莎在與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與固執嚴肅的朱利安鬥嘴。一老一少在不斷地爭執與妥協中,漸漸親近。這一趟旅程,變成了尋找愛與親情的路途。法國優美的鄉村風光和老少之間諧趣的對話,使得整部片子看來心曠神怡。
看法國電影,總能讓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原因在於法國電影總是能將很深刻的主題演繹得輕松詼諧。許多人生的哲理與隱喻,被有條不紊地編織進情節的前生後世,於細節處,一一表露。
這部79分鍾的影片,其實涉獵了相當廣泛的內容。親情、友誼、愛情、戰爭、金錢、命運、人生等等。看起來似乎是極深奧的話題,本片卻以簡單的對話和簡潔的鏡頭語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闡釋。比如,當那隻美麗的鹿倒在偷獵者的槍聲里,朱利安沒有去擋住孩子的眼睛,他讓她知道了什麼是「偷獵者」。當朱利安爺爺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葯物能致蝴蝶於死地的瓶中時,麗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獵者」三個字。這是一種意味深長的諷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釋,但在孩子的眼中,並沒有實質的不同。比如,麗莎與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對情侶,男孩要求女孩為了證明愛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傘。朱利安告訴麗莎,這對情侶的愛情只靠著一根繩索維系著。通常人們要求對方做些什麼來證明他們的愛情時,就表示不信任對方,沒有信任,愛情就撐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會上,麗莎問朱利安怎麼樣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訴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片中還有多處涉及到了敏感話題(在國內的審片制度中,經常會出現此類術語)。反戰,應當是它隱藏的主題。我至愛朱利安用手影給麗莎講故事一幕。個人感覺,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獨具的表達。麗莎入睡前要聽故事:朱利安於是藏身於床單後,就著昏黃的燈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講了動物界及整個人類世界生存的殘酷。上帝的手,同時製造了美醜與善惡。似乎臨到末日審判那一日,誰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朱利安與麗莎借宿農家的時候,聽男主人訴說與民生的利益對沖,戰爭的殘酷及對人性的摧殘。男主人的老母親仿如蠟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帶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憾。也是在此,朱利安終於說出,他如此痴迷於尋找「伊莎貝拉」,是為了要滿足兒子臨終遺願。他的患重度抑鬱症的兒子,臨死前惟一的願望,是想看一眼傳說中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親情的主題,在這里被濃墨重彩地渲染開來。雖然朱利安敘述得不動聲色,而內里蘊含的深沉情感卻教人動容。他其實深愛著兒子,卻從不曾對他說出「我愛你」三個字,當兒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遺恨都已來不及彌補。所以,對此深有感觸的老人,在片子近尾聲的時候,當警方出動人力,將不慎跌入山洞的麗莎救上來之後,才會對麗莎年輕的媽媽說:去,告訴孩子你愛她。
在野外的時候,「伊莎貝拉」因為麗莎的莽撞被驚飛,老人帶著小小的遺憾返家。但導演卻在尾聲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費盡心機尋找的「伊莎貝拉」蝴蝶其實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隻醜陋的蝶蛹。原來,他們一心想追尋的東西,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片中會讓人發出會心微笑的鏡頭:下了課的小女孩每天飛快地穿過街區,跑上樓梯,氣喘吁吁敲開朱利安的家門,只為了能夠親眼看到一隻蝴蛹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導演給了長達4分鍾的鏡頭,用來表現伊莎貝拉破蛹而出的畫面。伊莎貝拉在燈光下緩緩打開翅膀,那一刻,美麗震懾人眼,彷彿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似乎也在那一刻,聽到麗莎內心的蛻殼聲。片子里的最後,麗莎放飛了「伊莎貝拉」。末尾的點睛之筆,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貼著朱利安的耳朵說:我媽媽的名字,也叫伊莎貝拉。
朱利安抬起頭對她微笑:那我們都找到了它。這是法國影片中又一觸動人心的溫情點,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編劇與導演兩職的菲利普.穆樂擅長處理家庭喜劇,在本片中,他舉重若輕,將深厚涵義融化於輕松溫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滿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劇本里的對白及導演鏡頭語言的運用,講究對內心忠實,對情感忠實,所以每一個觀看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而法國人一貫擅長表達的浪漫在這部電影中穿插始終,朱利安雖然表面嚴肅,其實內心也天真如孩童。他與麗莎之間孩子氣地鬥嘴,令整部影片諧趣橫生。
比如電影原聲音樂。在本片中,麗莎與朱利安的一問一答,將那些雋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淺顯而通透的闡述。小女孩的聲音活潑俏皮,老爺爺冷靜嚴肅。融合在一起,聽來耳目清新。
法語一向被公認同為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而小女孩童聲稚氣的法語更是彷彿天籟。這首電影原聲歌曲,被許多人視為靈魂的洗劑。執掌配樂的NicolasErrera,用醇美的鋼琴和行雲流水的弦樂來合成了這首曲子,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運用。79分鍾的影片,象一場聲色光影的旅行。參與過藝術電影《情慾飛舞》和奧斯卡得獎影片《美麗心靈》的攝影師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鏡頭,將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緻拍得如同一副寫意山水畫卷。
《蝴蝶》雖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製作電影,故事也非常簡單,但它象一部多棱鏡,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會引起不同層面的反思。

『叄』 法國電影蝴蝶觀後感

法國電影《蝴蝶》觀後感
這部影片 輕松,幽默,溫馨,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既沒有跌宕的情節,也沒有精彩的動作,但卻揭示了很深刻的哲理:「有時候愛就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略」 !
朱利安是一位喪妻喪子的孤獨老人,多年前兒子抑鬱症自殺,他為了實現對兒子許下的諾言,執著地尋找一隻叫做伊莎貝拉的蝴蝶。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女孩麗莎,偶然闖進老人尋找蝴蝶的旅程,而女孩的媽媽也叫伊莎貝拉,16歲時懷孕生下來麗莎,媽媽忙於工作,似乎又不懂得如何愛她,女孩受到冷落。女孩在這次旅行中實際上是在尋找母愛。 短短的旅程,老人完成了兒子的遺願,女孩找到了母愛,他(她)們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伊莎貝拉。
影片中很多細節值的品味,女孩一路上天真的問,老人充滿哲理的回答,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啟示。這位看似孤獨的蝴蝶老人卻對生命有著宏大的感悟。
看到一對戀人要用跳傘來證明彼此的愛情,老人就說,「他們的愛情很危險,只靠一根繩子在維系,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信任」;
看到一位登山者瞬間賺到35萬美元,老人絲毫不為所動,因為他懂得,「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真正的富有」;
看到母鹿被偷獵者射殺,老人平靜地說出自己的生死觀——「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他會隨時造訪而沒有預告,生命都是一秒鍾一秒鍾地度過的」;
他告訴麗莎的媽媽,要去愛撫、親吻自己的女兒並告訴她「我愛你」….因為老人有切身的體會,親情對一個人有多重要、有多珍貴. 老人也為始終沒對兒子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而愧疚 。
影片的最後,朱利安老人對媽媽說,「缺少母愛的小孩都渴望自己快快長大,脫離讓自己感覺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麗莎媽媽才幡然醒悟,她擁抱著女兒,輕輕的告訴她「我愛你」!
尋找蝴蝶並非意義本身,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親情的寄託才是這部電影最終要表達的主題。整個電影充滿了人性關懷和智慧火花,她讓我們用心關注那些孤獨的老人、不安的孩子,和日漸麻木的自己。
看完電影後,那位孤獨,善良,充滿滄桑卻智慧的蝴蝶老人,那位聰明伶俐,又孤獨敏感,清澈藍眼睛裡的憂傷,羞怯迷人的笑容,精靈般的小女孩, 以及親情,友情,美麗的大自然,充滿生命哲理的對話,生動而立體,久久的的展現在眼前,那種精彩難以言表!

『肆』 《蝴蝶》觀後感

很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當保姆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經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因為樓下沒有電視(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否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當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後一個請求。
她問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因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姆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姆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姆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貼子,這個小丑在凌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了,這就是惡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原因

『伍』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

幾日前刷知乎大V謝春霖的一篇帖子[如果你能穿越,現在會變得更好嗎?]。

在長達30分鍾的閱帖時間裡面,引用了不少關於[蝴蝶效應]這電影的論據。

並且裡面有比較完整的劇情摘要。

至此,[蝴蝶效應]這部電影開始吸引了我的眼球。

懷著好奇的心,在一個美好的周日下午,看了下2004版本的蝴蝶效應。

習慣在看電影之前查下評分和簡介。

豆瓣電影評分:8.7。

騰訊視頻評分:9.2。

應該是部好劇,值得一看。

有一天...主角埃文,發現自己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可以通過閱讀自己的日記,回到過去,甚至改變歷史。

第一次穿越

他找到了自己曾經深愛的(女主)凱麗,發現她如今的生活特別不如意,又因為自己提起她小時候被變態父親要求拍限制級影片的往事,導致凱麗精神崩潰,選擇了自殺...

男主悲痛欲絕,決定使用穿越技能,回到過去,改變歷史!

既然凱麗的生活悲慘,精神崩潰到要自殺,是因為有一個變態的父親,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經歷,那我就去改變這段歷史!

男主超能力加身後,對變態佬一番呵斥,成功阻止了她父親繼續拍片...

歷史,發生了變化...

男主由此還給了凱麗一個美好的童年…

回到現在,如今的女主,真的成為了男主的女友,兩人郎才女貌,過著王子與公主一般幸福甜蜜的生活,並且即將結婚~

但是,就在求婚的當晚,男主突然發現,女主的弟弟湯米變成了個大壞蛋!剛從監獄里釋放,並來找自己麻煩…

原來,因為上一次的穿越,女主的變態父親,把這個變態心理,從女主轉移到了弟弟湯米身上,導致湯米從小心理畸形…

後來,男主與湯米放生沖突,男主失手誤殺了湯米,並因此被關進了監獄,美好的生活就此終結…

男主想,不能在這里了卻餘生啊,得繼續穿越...

既然我入獄,是因為湯米變壞了,那我就要回到過去,勸他變成好人!

 

於是,男主穿越到湯米小時候做壞事的情節...

男主想讓湯米變好,就勸說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神奇的是,湯米真的被說服了,打算重新做好人!

可沒想到,另外一位夥伴「蘭尼」因為一直怨恨著湯米,趁湯米放下屠刀的時刻,一時沒忍住,把湯米就給殺了!

男主傻眼了…

歷史,又被改寫...

回到現在,如今的蘭尼,已因為那件事,被當成了精神病,給關了起來…

而女主凱麗,也因此被毀容,家庭被發瘋的蘭尼給毀掉,如今已淪為了賣淫女,犯上了毒癮!

這可不行,我心愛的女主怎麼成這樣了…

男主決定繼續穿越…

這一切都是小時候的那場惡作劇,蘭尼被湯米唆使在別人家的信箱里放雷管,結果炸死了房主,蘭尼才會憎恨湯米。男主想,我只要回去制止這場悲劇的發生就好了!

第三次穿越...

於是,男主又穿越到小時候放雷管的場景...

這次,男主沖上前去想保護要被炸的房屋主人,結果自己卻不小心被炸成了殘廢…

而蘭尼卻因為救了房子的主人,成為了英雄!

歷史,再一次被改寫...

回到現在,男主發現,蘭尼竟然和女主走在了一起了,還正巧在自己身邊,做著羞羞的事...

而自己,已經失去了雙臂,變成了個殘疾人...

男主想不開了,想自殺….

結果自殺失敗,被救起…

沒辦法,男主選擇繼續穿越….

第N次穿越...

總之,男主因為如今生活中的各種不滿意,穿越到過去,並進行各種修改…

可是,每一次小小的改動,結果帶來的卻是一次比一次更可怕的現實…

最終…

影片有3個結局,這是結局之一

男主已完全接受不了現實的痛苦,也不想給其他人再造成麻煩。於是,他最後一次,選擇穿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自己還沒出生前,用臍帶把自己勒死在腹中...

男主角每一次的穿越都是源於對女主角的愛。

但是似乎每次穿越都沒有獲得一次更好的結局。

第一次,女主角童年在變態狂父親的糟蹋下,在成年後選擇了自殺。

第二次,女主角雖然被保護的很好,但是父親將毒手伸向了弟弟,間接導致男主在牢獄過完一生。

第三次,女主角和自己的好兄弟在一起,自己卻成為了一個殘疾人。

第四次,女主角成為了一個滿臉刀疤的吸毒的賣淫女。

這些結果正正呼應了電影的標題: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 亞馬遜河 流域 熱帶雨林 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 得克薩斯州 的一場 龍卷風 。

一個輕微的小決定可以給你或者他人以後一個巨大的影響。

而這個世界上這種輕微的小決定無處不在,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和上演著。

你不知道什麼東西會改變你的一生,也沒辦法聯想到他人的一個念頭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因為畢竟社會就是混沌的。

遺憾的是,在現實每個人的人生就是單行道,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後悔葯可吃,更不可能去穿越。

眼下很多人都在抱怨:

如果在爸媽離去之前我能多陪陪他們就好了,現在不會有遺憾。

如果我當時不那麼倔強,在她離開的時候,能把她留下來就好了。

如果畢業的時候,我能勇敢一點,多嘗試其他職業就好了。

如果我大學的時候可以認真讀書,少點貪戀游戲,也許今天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啦。

若是能回到過去,結果會更好嗎?

假設你有穿越的能力,去改變後,卻發現每一種結果都不是完美的。

可能給自己和別人帶去災難性的後果。

每次的改變是最好的改變了,改變不一定是個優化。

既然人生是一條只有唯一求解的方程。

那麼我們只有在每次做決定的時候,都做的更好一點。

不要再去在意結果,而是感受過程。

既然沒有穿越的可能,我們只能夠讓自己不留遺憾。

對身邊人釋放更多溫柔,因為也許你給予的一絲溫暖,能拯救一個在絕望中的人。

對不同的行為多一些理解,在你給予的包容的同時,會減少一些帶給別人的傷害。

對與自己價值觀差異較大的說法,報以傾聽和嘗試理解,而不是出言攻擊,讓多種的聲音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讓更多的人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

『陸』 求法國電影《蝴蝶》觀後感

精湛的演技,清純的眼神,深邃的話語,濃濃的親情,還有美好的風光,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是這部電影的亮點。聽完那內心的獨白,彷彿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小麗莎問朱利安爺爺,怎樣才能變富有?朱利安並沒有多解釋,只是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管麗莎有沒有聽懂,誠然,這句話不只是物質上的富有,還有精神上的。難道說只要快樂就能富有嗎?其實也不全錯。一個人,如果戰勝了精神上的挫折、痛苦、打擊與憤恨,去接受另一種全新的並且你熱愛的事物,你就會變的快樂,從此變得精神上富有的人。換一個角度想想,精神比物質上的富有來的更加不易,而欣喜與快樂且能使你終生受用……一個男孩要求一個女孩為了彼此的愛的約定,和他一起勇敢的跳傘,雖然女孩不同意,但最後男孩還是硬拉著她跳傘。看到這一幕,老人對孩子說,他們的愛情只用一根繩子維系著。這似乎是導演特地安排進去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人們口中的信物,恰恰是不相信的證明,如果兩個人真心相愛,疼愛對方都怕不夠,都怕來不及,誰還會破天荒要用一個巨大的行動來證明心中的愛意?再價值連城的一個鑽戒能貴重過一個人的生命嗎? 最後,他們回到了家中,沒有「滿載而歸」,因為麗莎毛手毛腳的嚇跑了蝴蝶。不過, 最後的最後,總是美好的,她的媽媽對麗莎說出了久違的三個字;朱利安也完成了他多年前許下的諾言。也就是在那個晚上,他們都找到的那些被忽視的愛! 不過最後我們還是等待到了伊莎貝拉,就在兩人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在老人的溫室里,一隻郵寄來的伊莎貝拉誕生了,兩個人的心願都得到了實現,女孩的媽媽也告訴她「她愛她」。我看到這里,也才赫然明白,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意義原來就是,不要忽視身邊的愛。

『柒』 觀電影《藍蝴蝶》有感 不少於500字

一個患有腦瘤的少年和一位昆蟲學者,一個溫情感人的故事加上美妙的熱帶雨林的昆蟲世界,一個夢想的實現和升華。電影把主角賦予了藍閃蝶,這種讓彼特和艾倫苦心追尋的蝴蝶,雨林的居民賦予了它兩種身份,一種是幫人實現夢想的真神,另一種則是利用美麗奪人魂魄的惡神。少年彼特只有一個純純的夢想,希望能在其短暫的生命結束之際,看到一隻藍閃蝶。當他隻身迷失在雨林中的時候,閃蝶的「藍色幻影」讓他看到了真神與惡神的親臨,在美好與恐怖的幻象時空中經歷了一次生死體驗。更加戲劇性的是,病魔從彼特的大腦中離開了,他從此迎來了更加美好的人生,而艾倫也在這次雨林之旅中感悟到了自己的得失,他也要去尋找潛藏心底的那份愛。電影對雨林中各種各樣昆蟲的描寫很是生動,唯一欠缺的是,對這些小昆蟲的微觀表現,與劇中人物是隔離的,少了些人與生物同處在大環境下互動。
因為蝴蝶有化蛹成蝶的神奇變化和自身艷麗的色彩,所以在許多影片中都將其神化或把它做為人的一種信仰和追求,如德國影片《重生之門》中,蝴蝶引領著大衛走進一扇重生之門,門後背,大衛的人生可以重來。法國電影《蝴蝶》以喜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和一位嚴肅的老人到大自然中尋找「伊莎貝拉」的故事,(「伊莎貝拉」是一種生命短暫卻異常美麗的蝴蝶)。其間老與少,靜與動的磨合,風趣的對白和情節引來許多對人生的思考。
彼特最終還是將藍閃蝶放飛在大自然中了,蝴蝶閃著藍光自由飛舞,象一個熠熠生輝魔法師,等待彼特的,是又一次嶄新的生命。根據
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藍蝴蝶》見證了一個生命的奇跡。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死亡眼前一片虛無。如果有夢想,那麼生活不再那麼難以煎熬。生命的意義是我們自己捕捉的,如同藍色的大閃蝶,人類賦予它美好與邪惡,而它只不過是一種稀有的生命。在我們陷入困頓的時候,身邊的關愛很重要。它的力量會讓我們更加堅強更有勇氣面對,生命的奇跡就可能發生。

《藍蝴蝶》是部能夠令人感動的影片。藍色大閃蝶是富有神秘力量的奇異生物,它不只是一隻蝴蝶,還是某種像夢想一樣的象徵——你、我以及世間萬物都可以是「藍蝴蝶」。故事中患有癌症即將離開人世的小主人公皮特,他用自己的方式感染著身邊的人。為了實現未了的心願,他執意去熱帶雨林捕捉藍蝴蝶,見證一下藍蝴蝶的神秘。當母親的努力遭到昆蟲學家埃蘭•奧斯本拒絕後,他附註一陣決意獨行,而不能平衡行走的皮特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夢想的。最終,他感動了埃蘭和母親特麗莎。他們一同踏上了熱帶雨林的尋蝶之旅。
追求夢想的道路是充滿艱辛的。美好的東西不是隨我們的意願出現的,藍色大閃蝶不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有。藍色大閃蝶的活動季節快要結束,皮特他們可能會失望而歸,對一個快要死的孩子來說畢竟太過殘忍。為了緩解這種擔心,昆蟲學家埃蘭在尋蝶的過程中引導皮特關注大自然的其它昆蟲,在他們的眼裡熱帶雨林里的一切都是神奇的。藍蝴蝶似乎冥冥之中在指引著小主人公,讓皮特對它痴迷。待他們發現並企圖捕捉藍色大閃蝶的時候,驗證了熱帶雨林原居民關於藍色大閃蝶的兩個版本的傳說:一是,有幸見到藍蝴蝶的人會獲得它的神秘力量;二是,藍蝴蝶是邪惡的化身,它用美麗引誘著人們去得到它,然後讓找到它的人徹底消失。因此,皮特和埃蘭遇到了兩次失落和兩次危機。他們在快要接近藍蝴蝶時,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他們快要捕捉到難得一現的藍蝴蝶時,一次差點摔下了瀑布的崖壁,一次差點命喪無底洞。正是尋蝶過程的磨礪,小主人公皮特越發堅強,讓自己擺脫了癌症也救助了昆蟲學家那禁錮的靈魂。

影片《藍蝴蝶》里醞釀了一個愛的世界。對於兒子的願望,母親特麗莎是竭盡全力的支持。不喜歡昆蟲的特麗莎為了兒子進入了昆蟲無所不在的熱帶雨林,一直在皮特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用自己的愛溫暖著一顆可能冰涼的心,這便是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其中,昆蟲學家也從皮特身上看到了夥伴的力量,兩人無所不談,有種志同道合相見恨晚的感覺。《藍蝴蝶》里對熱帶雨林原住民的描述不再是粗魯野蠻而是很友好,他們閑適地生活在雨林里,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想得到卻沒能得到,不想得到卻偏偏得到。皮特和埃蘭千辛萬苦捕捉藍蝴蝶,險遭非命,很平和的雅娜意外捉到了神奇的大閃蝶,並將它送給了小主人公。他們之間有著難以言表的友誼。可能是因為這些,故事不僅更真切,而且更感人。
生命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分布在我們的周圍,點綴著我們的生活。生命的奇跡之所以會出現,可能並不是藍蝴蝶的魔力,而是我們追求它的過程中讓意志更加頑強。我們要得到的不是藍蝴蝶沒有生命的身體,我們要得到的就是那種生命的美麗。小主人公放棄了要做標本的藍色大閃蝶,將它放歸於自然。讓美好的生命繼續存在,等待下一次邂逅的同時獲得了對生命對自然新的認知。

『捌』 誰會寫法國電影<<蝴蝶>> 的英文觀後感...

Julien (Michel Serrault) is a bitter old man in the midst of an emotional desert. His collection of butterflies constitutes his sole passion. One day, he makes his new little neighbor's acquaintance, Elsa (Claire Bouanich), visibly neglected by her mother but looks unfavorably on her intrusion in his life. One day, he's going to the Alps to try to find a rare species of butterfly, the Isabelle and for his greatest pleasure, Elsa invited herself to the trip...

If you ever want to spend an evening in front of a DVD and if you search for originality, then this Philippe Muyl's flick hasn't your name on it. How many times have we seen the eternal recipe of a friendship story between a grumpy old man and a little girl as fresh as a daisy? Making Julien and Elsa go into the Alps to try to discover the Isabelle is a pretext to bring them together and make them know each other. At first, it's hostility. At the end, complicity prevails. Between the two poles, a scheled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In short, on the surface "the Butterfly" (2002) smells the reheated. However, although Muyl has limited talents as a film-maker (the success of "Cooking and Dependences" 1993 is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tandem Jean-Pierre Bacri/Agnès Jaoui), there's something warm in his work. The presence of the little Claire Bouanich is partly responsible of it. She's so gorgeous of freshness and spontaneity that it would take a heart of stone to resist her. Definitely no Shirley Temple. She sees in Julien, the grandfather she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and especially an experienced person to take care of her. Getting in contact with him, she learns life with its joys and sorrows and her hill-walking is rich in learning lessons so that it's nearly an initiatory travel for her. Beside her, Michel Serrault is excellent as usual.

Tenderness for his two main characters, preposterous explications but adapted to a child's faculties of understanding to bring touches of humor (did you know that shooting stars are locks of hair God loses?). Philippe Muyl mixes these two things and by letting oneself slip into this touching story, one just has to be charmed along the way and the work is done. And it works rather well. There's a feel-good factor that dominates our minds throughout the projection and sometimes it's comforting to feel this. Moreover, the wild beauty of the Alpin countryside is highlighted to add a decent amount of poetry.

But probably to avoid a break of tone, the director erased as much as possible dramatic sides of the story, particularly the hateful misunderstanding according which Julien is suspected to have kidnapped Elsa when she left of her own free will. During the time the two protagonists are in the mountains, this point is taken to the back seat and after Elsa fell into the hole and help rescue her, Julien i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but we can watch him leaving it rather freely without any trouble. Philippe Muyl glossed over this point. Fortunately, that doesn't muck up the bliss of the projection but beware Mr Muyl! You came close to disaster! At the end of the road, the most cynical ones will only probably see a simpering flick without any real depth and tailor made to furnish an evening in front of the telly. As for the others: if you are sick of watching violent or bloody movies à la "Kill Bill" (2003/2004), why not having a break with this certainly stereotyped proct but so cute which surfs on the wave of unexpected popular movies like "une hirondelle a fait le printemps" (2001) through the simple philosophy it brings out: earth connection, a return to the basic pleasures of life.

『玖』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

看完後,我的第一感想是,只有不來人世,才能讓所有人幸福。但接下來就有了疑問,我們可以選擇不來人世嗎?即使我們也如電影主人公埃文那樣擁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我們能改變上帝的旨意而不出生嗎?我想,這應該不是此片的主題思想吧。那麼,這部影片要揭示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取名蝴蝶效應?

我們可以看到,回到過去改變其中某個細節,人的命運就會發生不同方向的改變,即人的一生會因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細枝末節的改變,從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頭。這應該就是此片命名為蝴蝶效應之原由了。但影片的意義並不限於對蝴蝶效應這一混沌學理論的說明,它似乎隱含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讓現狀變得更好,並有機會從過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來過,結局是否可以如你所願變得完美?影片似乎也給出了答案:在一種假設有悲慘結局的時候,試圖從開始來改變它們,往往會事與願違,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尾。這應該才是本片的主題思想吧。

人生有無限可能性,我們只能經歷這無限可能之一,我們總認為如果過去不怎麼怎麼樣,現在就會過的更好一些,但事實往往是,如果過去真的不那麼樣,你的一部分目的達到了,卻可能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在你自己或你周圍人的身上。因為你不是上帝,你無法讓事情完全按照你所設立的方向去發展,就算你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你仍然無法將未來引向你的設計藍圖,無法准確地控制命運的方向。在你為達成某個意願而欣喜的時候,總會有另一種遺憾在等著你,永遠會有你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因為,總有蝴蝶翅膀的意外扇動,除了上帝,沒有人能把握住這個。

蝴蝶翅膀的偶然扇動,會帶來千里之外的颶風,一個細節的改變,就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命運。如果我們無法預知或避免何時何處的蝴蝶會扇動翅膀,我們也就無法預知或避免生活中的哪些細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們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現在的你和你所周遭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別懊悔哪個人生路口你曾走錯,因為曾經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當時時空背景下無數前因和無數細節混合產生的結果,有其無可更改的必然性,這也是上帝為你命運做出的最好安排。別幻想改變過去會更好,接受現實往前走,總是強於沉迷在改變過去的幻想中。

我們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周遭的人,而周遭人的存在也會影響到我們,這正如聖經上的話:萬事互相效力。你很難說哪一種影響是好的,哪一種影響是壞的。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因果相疊,環環相扣,所以不要過於引咎自責,也不要試圖結局完美。既然我們無法選擇不出生,那就把一切曾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都當成一種必然而欣然接受吧,往前看,少回頭!因為改變過去,或許會讓今天變得更糟,而珍惜現在,才可能讓明天變得更好!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

題目是廢話,人生可以重來嗎?顯然不能,如果可以重來,那麼世界可能沒有宗教了。宗教都講來世,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要來世干嗎?

在電影《蝴蝶效應》中,男主角可以藉助日記修改人生,讓人生重來。遺憾的是,無論他如何修改,總是有意外的事情發生,使得人生偏離了他希望的軌道。一句話,無論他如何回到過去,讓人生在某個時刻再次啟動,總是不完美的。好像,我們電腦出點小毛病,就重啟吧,重啟後發現,小毛病還在,只是不是原來的而已。

看著男主角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重來,好像輪回一樣,我又好笑又驚恐又期待。好笑於電影的荒誕,驚恐於人生再次修改後的不可預測,期待於完美人生誕生。可是期待到最後,落得是男女主角擦肩而過,非常落寞。

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開頭就說:如果我們的生命的每一秒得以無限重復,我們就會象耶穌一樣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模仿這話,我說:如果我們的人生的每一次可以修改,我們就會象西西弗滾動巨石來回於山坡一樣被刻畫在宿命上。因為人心是不足,修改了人生之後,不會容易滿足的,一定修改又修改,重來再重來,於是來回奔波於過去和現在之間,幻想修改出完美人生,最後不能,如電影里的男主角。不宿命嗎?

人生的魅力在於過去無法修改,如同下棋,落子就要無悔,而走錯一步,全盤皆輸。每個偶然的事件,經過蝴蝶效應的放大,都可能造成對人生不可彌補的影響。問題呢?我們無法預知那些事情會產生好的蝴蝶效應,那些不是。

人生的魅力也在於未來是無法提前被揭開。阿里巴巴的CEO馬雲說:我從來不做計劃,因為最嚴密的計劃也不能預測未來的發展。於是當日子一張一張撕下來時候,有人幻想明天的好運,有人憧憬明天的希望,每個人會努力奮斗。因為人生不可重來讓你再次起跑。每個現在生活在不幸中的人也充滿希望,因為人生的底牌沒有揭開,誰知道明天不會沒有良好的蝴蝶效應誕生?

但是,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那麼每個人不會這么熱愛人生,一定都會更加疏懶,更加漫不經心,更加無所謂,心想:錯了沒有關系,再來。那麼世界可能更加槽糕。幸好,人生不可重來。我也認為,人生就這樣很好,雖然,我活得不是很風光很成功。

佛家說: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活在眼前,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多想過去徒生悔意,多想未來流於幻想,所以享受現在吧。不虛度每個現在,勝過讓人生重來千百次。

蝴蝶效應電影觀後感

為什麼電影名要取做《蝴蝶效應》呢?我一直帶著這個疑問去看這部電影。但是電影看完了,對劇情了解清楚了,我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於是,不得不藉助網路來求得答案。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 龍卷風 或 風暴 ;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 革命 。

原來這里是把男主人公比作了蝴蝶,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一場龍卷風,就是隱喻了男主人公通過自己的日記回到童年,一個小小的改變,看似微乎其微,但是13年後,卻使身邊所有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對 蝴蝶效應 這個專業術語的很好解釋。

這部電影是在2004年就上映的。6年前美國就可以創作出這么震撼人心的電影,然而反觀我們國內的電影呢?中國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古話: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這句話告訴我們大家應該學會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流逝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世上唯一買不到的就是後悔葯。然而,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人們在抱怨,要是可以重新來過該有多好;要是可以重新來過,我會怎麼樣怎麼樣 這部電影,導演就是抓住了這一點,設計了男主角通過日記回到從前,然後改變那時的情境,想讓事情向著好的方向去發展,但是總是事與願違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情節上具有創新性,打破常規,因此具有很大的新引力,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感嘆,這就是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的差距。為什麼他們就可以想出這么好的構思,拍出這么棒的電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跟教育有關。我國的教育,重要的就是告訴人們是什麼的道理,然而美國的教育從小就是帶領他們去探討為什麼的道理,更多的是注重他們的創新思維的培養。近幾年,我國的電影有了很大的發展,不斷有好的電影出爐,但是電影業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在教育上的改變就是以後應多注意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根本上做出轉變。

電影《蝴蝶效應》觀後感範文

如果有一天你擁有了回到過去的超能力,你會怎麼做呢?我一定會說,我會回去打破命運的枷鎖,去改變我的命運,改變周圍人的命運,讓那些悲催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和周圍人的身上,讓所有人都快樂幸福的生活。電影《蝴蝶效應》就是以此為假設的命題。我們看到的是主角埃文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過去。試圖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周圍人的命運,但每次回到過去,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永遠無法得到那個完美的結局,始終因為種.種的原因,命運都狠狠得打擊著他那一絲絲的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試圖找到這一切的根源,最終,他發現了,他們的相遇才是最根本的錯誤,正如開頭巫婆的預測「你沒有生命線,你不屬於這個世界,你是個沒有靈魂的人,你不該在這里。」於是,他選擇了放棄,他回到母親的肚子里,掐住自己的臍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沒有他的世界裡,是另外一副模樣,除了母親有流產的悲傷,三個夥伴生活得都很不錯,因為沒有他凱利和湯米和他們母親生活在一起,遠離了變態的父親,沒有了攝影棚事件、爆炸事件、殺狗事件,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長大後都有各自的職業和愛情,所有人都生活的很幸福………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 ,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形成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蝴蝶效應,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我們可以看到,回到過去改變其中的某個細節,人的命運就會發生不同方向的改變,即人的一生會因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細枝末節的改變,從此走上不同的岔路口,不能回頭。這應該就是此片命名為蝴蝶效應的原因了。但影片的意義並不限於對蝴蝶效應這一混沌理論的說明,它似乎隱含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讓現狀變得更好,並有機會從過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來過,結局是否可以如你所願變得完美?影片《蝴蝶效應》似乎也給出了答案:在一種假設有悲催結局的時候,試圖從開始來改變它們,往往會事與願違,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局。這應該才是本片的主題思想吧。

人生有無限可能性,我們只能經歷這無限可能之一,我們總認為如果過去不怎麼怎麼樣,現在就會過的更好一些,但事實往往是,如果過去真的不那麼樣,你的一部分目的達到了,卻可能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在你自己或你周圍人的身上。因為你不是上帝,你無法讓事情完全按照你所設立的方向去發展,就算你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你仍然無法將未來引向你的設計藍圖,無法准確地控制命運的方向。在你為達成某個意願而欣喜的時候,總會有另一種遺憾在等著你,永遠會有你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因為,總有蝴蝶翅膀的意外扇動,除了上帝,沒有人能把握住這個。

蝴蝶翅膀的偶然扇動,會帶來千里之外的颶風,一個細節的改變,就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命運。如果我們無法預知或避免何時何處的蝴蝶會扇動翅膀,我們也就無法預知或避免生活中的哪些細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們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現在的你和你所周遭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別懊悔哪個人生路口你曾走錯,因為曾經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當時時空背景下無數前因和無數細節混合產生的結果,有其無可更改的必然性,這也是上帝為你命運做出的最好安排。別幻想改變過去會更好,接受現實往前走,總是強於沉迷在改變過去的幻想中。

我們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周遭的人,而周遭人的存在也會影響到我們,這正如聖經上的話:萬事互相效力。你很難說哪一種影響是好的,哪一種影響是壞的。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因果相疊,環環相扣,所以不要過於引咎自責,也不要試圖結局完美。既然我們無法選擇不出生,那就把一切曾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都當成一種必然而欣然接受吧,往前看,少回頭!因為改變過去,或許會讓今天變得更糟,而珍惜現在,才可能讓明天變得更好!

電影《蝴蝶效應》觀後感範文500字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通俗的解釋一下: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微微地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可能會因此引發一場巨大的龍卷風。

《蝴蝶效應》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孩為了拯救他身邊的朋友和父母,通過都自己小時候記錄的日記一次次回到過去,改變影響他人生的幾個重大事件,即使只改變重大事件的一小點,對他整個人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他甚至因為改變人生中一小步而在不同的世界線中成為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朋友家人有了不同的結局。在影片的最後,男孩為了讓所有人過上美好的生活,利用父親的錄影帶進行了最後一次穿越,回到了母親的子宮里,用母親的臍帶把馬上臨產作為嬰兒的自己勒死了。

許多人總以為如果能改變過去該多好,對過去的錯誤進行修正,獲得一個更好的更完美的人生,那麼看了影片我們就應該明白沒有完美的人生,人生總有不如意。當你以為人生將會圓滿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會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人生總是不會按照你想像出來的完美道路上演。你改變過去得到的未來,很難決定到底哪一個好,那一個壞。

閱讀全文

與電影蝴蝶的觀後感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萍鄉萬豪電影院哪個好看 瀏覽:859
3D電影冰雪奇緣2 瀏覽:832
西瓜怎麼做電影剪輯怎麼不違規 瀏覽:60
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第一書記 瀏覽:674
美國六個字的電影名 瀏覽:35
劉濤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6
網頁電影如何手機投屏 瀏覽:944
韓國電影隔壁的美女 瀏覽:654
周星馳去掃黃那個電影 瀏覽:379
外國明星的名字電影有哪些 瀏覽:629
微電影演員導演 瀏覽:874
約女孩看電影被拒絕如何回復 瀏覽:537
關於地下通訊員的動畫電影 瀏覽:585
2016年2月出的電影 瀏覽:862
南通圓融幸福藍海國際影城拍電影 瀏覽:11
好看的電影推薦打仗的 瀏覽:912
韓國分級制電影排名2017 瀏覽:691
萊蒙國際電影六月份電影2018 瀏覽:164
現代飛思電影有哪些 瀏覽:658
愛奇藝高分電影動漫推薦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