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問一下在電影裡面加入廣告怎麼做
植入性廣告。
比如在主角需要使用某個道具的時候,例如:開汽車、喝飲料、打手機、乘坐航班等的時候,鏡頭給這些產品LOGO一個特寫,兩三秒就行。
主角在交談時,說出某個品牌的名字或者其廣告語。比如,Just Do It!
最後就是在片尾贊助商名單中露面,不過這種方式幾乎無效,誰會沒事看片尾?
最好要完美融合,使觀眾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要讓觀眾認為是故意性植入廣告。
2. 好萊塢電影的植入廣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
基本上,好萊塢的廣告植入有三種類型:第一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硬塞到鏡頭里。第二種是出現方式經過一定的設計,表現方法相對會克制、隱晦一點。第三種是作為電影中的關鍵道具出現,符合劇情設定,既推動劇情又打了一個完美廣告。
因而,影片中出現的各類互聯網品牌logo大多數並非是刻意植入,而是劇情本身需要的場景設置,如同我們每天行走在城市間隨處可見的地標一樣自然。導演也曾在采訪中透露「這些商標並沒有花費劇組多少版權費,幾乎都是免費的。」
3. 影視植入怎麼做才能讓觀眾感到不生硬、不反感
在合理的場景環境下,以符合故事邏輯、貼合人物身份的方式植入適當的廣告,不僅不讓人觀眾感到反感,還能對人物身份、劇情內容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
電視劇《辣媽正傳》中的亞寶丁桂兒臍貼的廣告植入就相對成功,圍繞育兒、養兒的主題,廣告定位和故事內容、角色身份貼合恰當,沒有脫離故事情節、強行切入之感。
1、要充分考慮目標人群。即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與影視劇或節目的目標受眾分析有沒有交集,這一點是採用植入式廣告時優先考慮的問題。在一部以家庭婦女為目標受眾的電視劇中植入IT類產品顯然是不合適的,目標受眾群的分離將造成廣告的無效或低效投放。
2、植入式廣告要考慮品牌或產品自身的特點。雖然植入式廣告是一種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但是並不是任何一種產品使用此種方式都會取得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因此要先從產品自身的特點出發,來判斷其是否適用於植入式廣告。
首先,因為植入式廣告是一種較隱蔽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處在企業產品生命周期中後期的老品牌,不太適合那些處在品牌導入期的新品牌。當品牌處在導入期的時候,消費者對該品牌比較陌生,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被植入的該種品牌產品。
而當品牌處在品牌生命周期的中後期時,品牌已經深入消費者內心,通過植入式廣告可以鞏固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的記憶和認識。植入式廣告的難點在於:需要同時滿足劇情和營銷傳播的要求。過分遷就劇情傳播,可能會影響廣告的傳播質量,導致信息偏離營銷傳播的協調性,與整合營銷傳播的要求相悖。
反之,強調營銷信息又可能影響劇情。植入式廣告就是在「被情節干擾」與「干擾情節」的夾縫中誕生。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整合是成功的關鍵所在,贊助商應與編劇、導演充分溝通,廣告植入的痕跡越少,與劇情結合的越自然,傳播的效果也就越好。
(3)電影如何有效植入廣告擴展閱讀
具體分以下幾方面:
(1)媒介環境復雜且投放成本加大,使得廣告的效益呈下降趨勢。以國內電視媒介的情況為例,從1978年的32家電視台,到2002年的330多家電視台、2200多個電視頻道,電視頻道和節目播出時間的劇增加速了受眾的分化。
加上電視媒介贏利模式單一,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廣告,各電視頻道紛紛以增加廣告時長的方式維持收入增長,廣告發布環境日趨復雜、環境噪音增大、廣告接觸率嚴重下降,形成了廣告擁堵的局面。因此,廣告主急需找到新的優質傳播渠道。
(2)觀眾的心理。與媒介環境復雜相適應的是,受眾在廣告轟炸下,顯示出愈來愈明顯的離心傾向和逆反心理,充滿對廣告的不信任感,對各種營銷信息表現得越發麻木和冷漠。具體表現為對廣告的逃避和不專注。
電視甚至呈現出類似於廣播的「伴隨化接收」的傾向,報紙出現了「讀報讀半截」的現象,而網路廣告一方面沒有發揮其「互動」的特性,一方面又受到技術性和習慣性阻截,這使得大量的廣告媒介投入浪費。
廣告的強制力與吸引力喪失,導致品牌與消費者的有效接觸依賴於轟炸式投放,繼而再次加劇了受眾拒絕與逃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3)收費電視的存在。收費電視無疑是近幾年媒介產業的重要話題,大眾媒介幾乎眾口一詞表述,「收費頻道傳輸節目不插播廣告」。事實上,只要廣告投放的原動力存在,廣告就不會消失在銀屏上:
一方面廣告主不會輕易放棄電視媒介這一受眾面最廣、傳播方式生動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電視媒介也不會輕易放棄每年200多億的廣告收益。所謂的變化不過是廣告將從「顯性」向「隱性」轉變。可以做一個假設,收費電視如果真能成為電視業的主流,植入式廣告必將大行其道。
(4)品牌管理。除了媒介方面的原因,植入式廣告的盛行還有品牌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廣告投入的持續增加,並不能使品牌價值同比例增加。
另外,處於成熟期的品牌需要以提醒的方式保持產品的銷量和品牌的活力,但硬性的品牌形象廣告難以持續地激發消費者的熱情,連續地廣告投放可能造成消費者的麻木,品牌聯想缺少有效地更新,品牌容易被視作「老邁品牌」,失去年輕的消費群。植入式廣告是廣告主的需要,同時也是節目或影視內容提供商的現實需要。
4. 盤點影視劇中各類植入大法
植入廣告弊辯謹其實在影視行業早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不過,自從限廣令實行之後,植入廣告的形式似乎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青睞,尤其是在一些熱門劇集中,我們總是免不了看到各路植入廣告的身影。
行業數據顯示,全球植入廣告規模約45.8億美元,中國植入廣告市場目前達到15億人民幣,佔全球比重的5%。電視劇一年大約有8000集左右的播出量,對於國內植入廣告規模來說,未來還會有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而植入廣告目前覆蓋的范圍很廣,也並不局限於某幾個品類,日常生活中常用、符合播出規范的絕大多數品類均可以在影視劇中進行植入,葯品、食品、飲料、酒精類、日化洗護、清潔、數碼3C、家電辦公、家居用品、個人用品、服飾、休閑娛樂、金融、商業服務、交通、地產、農業等行業均有廣告主參與。
金主過海 各顯神通
好的植入廣告講究與電視劇情節融合,同時傳達品牌含義。
不過,隨著近幾年電視劇的腦洞大開,植入的形式多樣化起來。一些品牌不僅在一些都市偶像劇內進行植入,甚至受時代歷史限制的古裝劇也常見植入廣告的身影。這些廣告出現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讓人捧腹,有的讓人吃驚,還有的承包了全劇的槽點。
那讓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類型的植入大法吧。
無孔不入型
這種類型的植入一般都會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便一言不發地向屏幕對面的你丟出無數個植入暴擊,有的是仿若不經意的一瞥,有的是隨意的一個特寫,甚至有的是演員口中一句可有可無的台詞。但就是這樣,才想讓人開始下意識地去數這集究竟植租基入了多少個品牌,根本停不下來。
比如隨意就傷了風,感了冒,沒關系,上999感冒靈。(《歡樂頌》)
有什麼不懂的,我用網路給你搜狗一下啊~(《歡樂頌》)
早餐都要喝養樂多,腸子漂亮,人就美,你造嗎?(《微微一笑很傾城》)
又感冒了?沒關系,葯別停!(《微微一笑很傾城》)
腦洞大開型
要說腦洞大開,還得數近幾年興起的中插廣告。在劇情設定的基礎上,獨立成篇,幾乎每個廣告都是一個小創意,不僅短小幽默,但是又符合劇情人物,一些無厘頭和二次元的形式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當年《武林外傳》中無厘頭的廣告形式不僅是整部劇笑點的一部分,而且似乎也為以後的植入廣告形式提供了參考。
近年來,植入形式的創新灶升,加上網劇的興起,不少影視製作公司都嘗試了在劇情中插入有完整故事的小劇場(也就是「中插廣告」)的形式,這似乎已經要成為廣告植入影視劇領域的重要趨勢。
古墓里會玩手機的粽子哥(《精絕古城》)
以及破著案子還要來個廣告時間的警察同志們(《暗黑者》)
還有龍門快遞公司的腦洞植入~(《龍門鏢局》)
不過,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中插廣告還是會被剪掉。然而隨著網劇的火熱,加上一旦觀眾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對於既有獨立性又有創意的中插廣告形式居然還是挺喜聞樂見的,所以用戶接受度相對更高一些,這也註定了中插廣告將會變為一種植入趨勢,並且已經開始商業化。
無力吐槽型
每當看到這種接近於硬廣的植入,總是會生出一種無力感。扶我起來,我還能再吐三百回合!
家中要常備的感冒靈葯哦~(《青雲志》)
厲害了,我的藏頭詩!(《青雲志》)
這個牌子的堅果吃完了歷劫能順利點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改頭幻面一葉子(《擇天記》)
植入商業化要靠創意和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