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評|電影《盜夢空間》觀後感
文道道老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為了寫好這篇觀後感,我研究了網上很多人的評論,看這部電影看了多遍,斷斷續續看了一周,直到我完全看懂。覺得自己已經看懂了,可在寫影評的時候,還得老是回顧電影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電影,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
以前寫影評,我都很注意不要劇透,以防影響大家看電影的樂趣。但是這次我發現人們說這部電影是不怕劇透的電影,而且發現很多人說沒看懂,我的兩位同事就告訴我說沒看懂。我自己看電影後也發現這部電影無論你怎麼劇透,都沒關系,因為它被拍攝得太巧妙了,而且內容蘊含這么豐富,無論你怎麼劇透,電影內容還是足以讓人興趣深厚。
所以這次影評,我打算給大家劇透一下,講一下電影描寫的故事。
片中角色
柯布:盜夢人、阿麗雅德妮:築夢師、阿瑟:前哨者、伊姆斯:偽造者、約瑟夫:葯劑師、齊藤:觀光者、羅伯特·費舍:終極目標、邁爾斯:柯布岳父。
故事起源
柯布和妻子梅爾曾是梅爾父親也就是柯布岳父邁爾斯的學生,邁爾斯曾教給他們如何控制別人的心理,但他們更加拓展了知識。他們是夢境世界研究的先驅者,對於夢境世界的共同追求使得他們在自己身上試驗。不斷深入之後進入了第四層夢境。因為只有兩個人實驗所以前面幾層沒留人不能幫他們kick(刺激)而蘇醒。而由於時間延緩的效應,在現實中入睡一個小時在第四層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之後他們在夢境中老死了。因為他們是服用了加強型葯物的,不能自動醒來,所以雙雙進入了迷失域。迷失域中兩人都失去了記憶,忘記了已經完成了一起變老的承諾。女人貪戀著無時間盡頭的廝守就認為這是現實,不想回現實,而柯布卻慢慢記起了自己的孩子想回現實。為了說服妻子他把懷疑一切,嘗試一切的想法灌輸給了梅爾,這是他的第一次意念植入。
最終妻子和他一起卧軌自殺,在迷失域自殺之後,他們回到了現實,可是意念植入的副作用產生了,那就是妻子開始懷疑現實其實是夢境,認為只有死亡才能脫離。於是梅爾自殺並且造了她是被柯布設計殺掉的假象,終極目的是想刺激柯布放下一切隨自己去死,也就是回到她所謂的現實。柯布喪失了監護孩子資格,並有被逮捕的危險,所以他只能逃亡國外。這個事件對於柯布的影響是巨大的。妻子在他的夢中的投影總是會想辦法壞他的事,因此柯布不能再兼任築夢師了。
接受新任務起源
柯布在國外流亡期間只能接盜夢的工作謀生。所謂盜夢,就是在別人的夢中不知不覺地竊取別人藏在心裡的情報。在這種情況下,柯布他們接受了一個叫科博工程的公司的任務,竊取日本大亨齋藤心中的擴建方案。根據柯布的策劃,這是簡單的夢中夢,只有兩層,所以這里只有一般性葯物,夢里死了立刻就醒。
他們沒想到的是,齋藤事先有了准備。他們已經知道柯布他們要來,但齋藤想要測試一下柯布他們的技術能力。故意讓他們進入夢中盜取信息。他們作案地點是一趟行駛中的火車。
第一層夢境是暴民橫行的某個小城,第二層夢境是齋藤的日本味兒甚濃的宮殿。
在第二層雖然柯布的妻子的映像給他們搗亂出賣,但是柯布還是成功盜出了齋藤的秘密文件,然而齋藤對他們事先有準備,將重要信息全用黑色的墨水塗抹掉了,實際上就是相當於關鍵信息進行了隱藏。
梅爾的搗亂造成第二層樓境坍塌,回到第一層夢境後,柯布他們還是幾乎讓齋藤相信了這就是現實中自己熟知的某個房間。可就在威逼即將成功之際齋藤發現房間地毯是人造纖維而非現實中的羊毛,而知道這是夢境,而看出了真相。任務就此失敗。這是柯布僱傭的築夢師的失誤。
任務失敗後的逃亡中那個犯了錯的築夢師向齋藤出賣了柯布和他的助手阿瑟。齋藤卻經過這次測試很看重他們的能力,反而要僱傭他進行意念植入:讓競爭對手公司年輕的繼承人羅伯特·費舍分解自己父親留下的公司。因為那個公司勢力太大,造成世界壟斷,從而引起其他公司難以生存。齊藤許諾事成之後可以在高層運作撤銷在美國對柯布的謀殺指控讓他回國看孩子。心動的柯布決定一試。
任務開始:組隊
完成意念植入任務的當務之急是組織一個得力的團隊。首先,為了替換出賣他們的築夢師,柯布來到了巴黎拜訪了自己的岳父。在委託岳父把禮物帶給美國的孩子之後請求岳父給找一個能跟柯布水平相當的築夢師。岳父把自己手下最好的學生小女孩阿里亞德莉推薦給柯布作為團隊的築夢師,並告訴他,這個學生比柯布更厲害。柯布對阿里亞德莉進行了測試,發現她確實相當優秀。她也經過猶豫後選擇了參加他們的團隊。亞瑟教給她如何在夢里設計建築和如何隱藏夢境的邊境。
隨後,柯布又遠赴肯亞招募了偽裝者伊姆斯和調配鎮靜劑的化學葯劑師約瑟夫。在去找伊姆斯的過程中受到了另外一夥不知單位殺手的追殺,最後他們在齋藤的幫助下逃脫追擊。然後又考察了葯劑師的情況合格,這樣加上贊助人齋藤,一個六人的團隊便已成型。
植入意念的策劃
在進一步的調查之後他們准備把商業元素換化為情感元素。因為發現羅伯特·費舍和父親的關系很差,羅伯特·費舍認為父親不看重自己對自己失望,柯布認為積極的情感會壓制負面的情感,如果羅伯特·費舍恨父親的話,反而會把企業做好來證明自己比父親強。因此最終擬定的計劃是讓羅伯特·費舍從下面接受瓦解公司的想法,在深層夢境中意識到父親是愛自己的,憎恨的情緒得到宣洩,然後羅伯特·費舍會下定決心瓦解公司不再向父親證明什麼而選擇作自己。
還有費舍父親的左膀右臂布郎寧,他們也想了辦法分解費舍和布郎寧的關系,讓費舍不再聽布郎寧的建議。最後計劃最方便的意念植入的地點選在悉尼飛往美國的十小時航班上。由齋藤想辦法讓羅伯特·費舍因為私人飛機檢修,而乘坐這個航班去參加父親的葬禮。而且飛機上整個機艙都被他們的人員承包,連帶空乘人員也要收買,為了省事,齋藤連這家航空公司也買了下來。這對柯布來說不成功便成仁,因為他在美國因為謀殺妻子被通緝所以一落地就會被逮捕。齋藤許諾說只要他完成任務就會在飛機上打電話解決這個問題。
這次任務的准備 :
本來准備了三層,第一層意識到跟父親的緊張關系,不想跟父親走;第二層產生「我要創造自己的事業的想法」;第三層讓他看到父親不想讓他子承父業(通過夢境);用的鎮靜劑更強,會使夢的鏈接清晰並會加速夢境運轉,在夢里會進展更快。第一層一個禮拜,第二層半年,第三層是十年。
准備的從夢中醒來有兩種方法
要從夢中醒來(不管是第一層還是第二層)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所謂的「kick (刺激)」,也就是通過撞擊或下墜帶來的身體震顫。第二種就是被殺死。當然,等葯物效果過期也是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刺激要同時穿透幾層夢境,用音樂倒計時為信號,同步不同層次的刺激。
潛在的危險就是梅爾會隨時出來搗亂,影響他們盜夢的成功。
第一層夢境:雨中都市
一進入第一層夢境就出了問題。羅伯特·費舍被其他盜夢專家訓練過,夢境雖然是小女孩創造的,但是目標人物羅伯特·費舍的意識映像會化身武裝人員對異常夢境里的人物進攻。於是綁架羅伯特·費舍招來了一場槍戰。而且以後一直到第三層,每一層都需要克服費舍的防禦者武裝人員。
齊藤中彈危在旦夕,這時候柯布才把如果死去的話就只能進入迷失域這一鎮靜劑的副作用告訴眾人。眾人無可奈何間也只有孤注一擲迅速完成任務而脫身了。按照計劃,偽造者伊姆斯裝扮成費舍的教父勃朗寧與之共同被關押,一方面初步把拆分公司的主意推向羅伯特·費舍,另一方面套取羅伯特·費舍和父親的交往細節以備最後第三層的騙局,特別是費舍提到的父親的失望的遺言。
最後葯劑師約瑟夫留在第一層開車一邊躲避武裝人員一邊准備負責kick(刺激),其餘人進入了第二層夢境。
第二層夢境:酒店
在第二層夢境柯布兵行險招,因為他曾經受過把盜夢訓練,柯布向羅伯特·費舍通過奇怪的天氣和變向的地球引力讓費舍相信他們是在夢境的事實,並且誘導羅伯特·費捨得出結論是自己教父勃朗寧策劃的一切。
第二層夢境裡面的勃朗寧是羅伯特·費舍心中裡面的勃朗寧的意志投影,所以如果費舍爾心裏面認為這個勃朗寧是忠心的話投影就會表現出忠心的樣子,反之費羅伯特·費舍懷疑勃朗寧的話投影也會對莫須有的罪行供認不諱。所以偽裝者伊姆斯對齊藤說他在跟蹤勃朗寧的投影,根據投影的表現判斷羅伯特·費舍有沒有上套。
羅伯特·費舍最終還是上套了。柯布佯裝幫助羅伯特·費舍窺探勃朗寧的夢境把羅伯特·費舍誘導進了第三層夢境。這時候羅伯特·費舍以為勃朗寧是目標人物而且第三層夢境中的武裝是勃朗寧的潛意識,但是實際上羅伯特·費舍還是目標人物而他將在第三層夢境中幫助柯布一行人對付自己的潛意識武裝。最後阿瑟留在第二層一邊對付武裝人員一邊准備負責kick(刺激),其餘人進入了第三層夢境。
第三層夢境:雪山中的堡壘
一開始一切順利,伊姆斯引開了武裝。齋藤和羅伯特·費舍進入了雪堡。可就在羅伯特·費舍即將踏入伊姆斯為他准備的最後意念植入的騙局房間的時候柯布妻子摩爾的影子突然出現擊傷了羅伯特·費舍。面對昏迷的羅伯特·費舍,柯布感覺是失敗了,想要放棄這次任務,阿麗雅德妮這時提出進入第四層夢境找到那裡的羅伯特·費舍,然後想辦法在第四層完成一個kick(刺激),與此同時伊姆斯在第三層用電擊提供Kick(刺激),這樣協同刺激,把羅伯特·費舍送回第三層再進入騙局房間。這樣阿麗雅德妮和柯布一起進入了第四層夢境。
第四層夢境:懸崖邊的空曠城市
這時候,因為阿麗雅德妮沒有設計第四層夢境,就由柯布用之前和妻子一起進入時的場景設計。在那裡阿麗雅德妮看到第三層夢境中伊姆斯電擊形成的閃電,算好時間把羅伯特·費舍推下高樓而形成第三第四層同時Kick(刺激)從而把羅伯特·費舍又喚回了第三層的雪堡。
在雪堡深處的房間,羅伯特·費舍聽到了伊姆斯設計更改過的父親的最後遺言:我對你極力想試著成為我這樣的人很失望,也就是說讓他作他自己別管公司。打開保險箱之後羅伯特·費舍看到的是自己最珍愛的和父親照片中的紙風車,對父親愧疚之下自然會實現同樣在保險箱中的偽遺囑分拆公司。到這里意念植入的任務圓滿完成。
與此同時,在第四層的柯布也註定將面對自己最後的心魔。他的對妻子死去的悔恨因為回憶起了和妻子在第四層夢境世界白頭到老的幸福而被沖淡。最終他放棄了自己心中的妻子的影子。
在最後瞬間的多層同時kick(刺激)中,活動在第四層夢境的阿麗雅德妮經過第四層的墜樓kick(刺激),第三層的雪堡爆炸崩塌kick(刺激),第二層的電梯推力kick(刺激),第一層的落水kick(刺激)回到現實世界。活動在第三層夢境的伊姆斯和費舍爾,活動在第二層夢境的阿瑟也同樣經過三次同時或者兩次同時kick(刺激)都回到了現實,除了齋藤和柯布。
迷失域:找回記憶的掙扎
齋藤死在第三層夢境於是跳過第四層直接來到了迷失域,而柯布為了救他故意錯過了最後的四層同時kick(刺激)而身死進入了迷失域。所以最終柯布找到齋藤的時候,齋藤要比他老很多。他們彼此相對,想了很久才記起要自殺逃離迷失域。最終齋藤舉起了槍…
尾聲:夢境還是現實?
團隊六人在飛機上醒來相視而笑。齋藤也兌現了諾言打了電話解除了柯布在美國的訴訟使柯布得以順利入關。柯布終於得以回家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然而最終的結尾是開放性的,桌上陀螺不知道停沒停,本人看來已經出現了將要停頓的不穩定的震盪,應該是現實。
做夢規則 :
造夢師不能讓防禦者知道建築的細節。
為了區分夢境與現實,可以使用圖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圖騰,圖騰在現實和在夢境狀態不一樣,有明顯區別。
疑點解析 :
在第一層齋藤重傷,想回來通過死去回來,柯布說他回去會進入迷失域。看網上有人說這里是柯布在騙他,還有的說是BUG,其實不是。影片進展過程中已經反復提過這個問題了,這次任務因為用到三層夢境,需要下葯很重。造成他們如果早回來的話,醒不過來,從來進和迷失域。弄不好會陷入昏迷。
這部電影有好幾次這種情況:第一層齋藤受重傷;並且隊伍中有人一看任務這么凶險,萌生退意;第二層費舍也問過他自殺是否可以醒來;第三層齋藤死;第四層費舍被梅爾打死。柯布都說他們不能早回去,回去後會醒不過來。這是影片的設定,柯布並沒在騙他們。
他們在夢中總是不停地看到柯布的兩個孩子。這是柯布潛意識的映像,是由柯布的經歷引起的潛意識,因為他太思念孩子。還有夢中出現的妻子梅爾,都是由於柯布的潛意識而出現的映像,因為柯布覺得自己對妻子的死有責任,一直心有愧疚。
夢境是不穩定地,層數越高越不穩定。特別是到了第四層,一看就是太不穩定了,樓在自己坍塌。有時為了夢境穩定,會用葯物。
個人疑問
在迷失域,柯布對了讓妻子離開那裡,給她植入了「這里不是現實」意念,他們兩個卧軌自殺後回到現實。為什麼在回到現實後趕緊把這個過程告訴妻子,或者趕快想辦法再弄個意念扭轉過來呢?造成妻子自殺?是辦不到還是沒想到?
最後費舍的潛意識做到了父親讓他自己創業的植入,如何做到的呢。看到只是他和父親,就一定會向柯布他們的預想發展嗎?因為畢竟是夢,人的夢有很多不確實性不是嗎?
想法 :
這種夢境還是不要試,真的會迷失。看電影中,柯布其實也貌似有點不清醒了,常常分不清現實與夢境,他多次在現實中就旋轉那個陀螺,看看到底是現實還是夢。想像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其實是比較痛苦的不是嗎?人生已經如夢了,他們又這樣在現實和夢境中轉來轉去,其實並不舒服。
影片分析
影片演員陣容強大,演員當中,有5個是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演員,分別是Leonardo DiCaprio、Tom Berenger、Pete Postlethwaite、Ellen Page和渡邊謙。還有兩個奧斯卡影帝影後,Michael Caine和Marion
Cotillard,每個都演技驚人。事實是這部電影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光獲獎情況在網上就是長長一頁,這里不綴述。
雖然電腦科技技術已經很強大,諾蘭還是實現了老式電影技法的回歸。影片的拍攝足跡遍布全球,單單主要場景的拍攝就涉及四大洲6個國家。在拍攝過程中,攝制組的演職人員可謂歷盡艱險,經歷了摩洛哥丹吉爾的酷熱炙烤,又體驗了加拿大卡爾加里的大雪紛飛。拍攝地還包括了東京,巴黎和洛杉磯,視覺效果團隊為了做好一組車輛動作鏡頭,運用了人工降雨等手段完成了貨運火車橫掃市中心的情節。這些都增強了影片的現實性拍攝效果。
影片結構比較巧妙,將柯布和他妻子的故事穿插到不同部分的裡面,而不是專門拿出來獨立敘述,同時將夢境的各個層次分級描述,實際上卻是在同時發展。
《盜夢空間》是一部很聰明的電影,豐富的細節、錯綜復雜的敘事,將觀眾帶入一個潛意識的迷宮。諾蘭創造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驚悚世界,有點類似於榮格學說,在真實與非真實的多重層面上對觀者構成了挑戰。快速剪接和敏捷敘事把超現實的世界表現得酣暢淋漓,將虛擬影像技術呈現人腦的意識做到了登峰造極。——《綜藝》 作者本人看來更像是一個虛擬游戲。
這部電影最強大的地方是不同的人看了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情況,看了後有的人認為是夢境,有的人認為是現實,這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同時開放性的結尾讓讀者遐想連連。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電影。值得多看,而不是一看。
2. 盜夢空間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盜夢空間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盜夢空間》是一部美國的科幻大片,其中應用了很多現代科技理論和生物技術原理,現代科技的鏈接技術為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
為了展開和康博公司的較量,柯布一行人選取在夢里行動,這樣既避免了現實生活中的傷害,又能在對方最薄弱的時候獲取對自我最有利的信息。所謂夢,就是人的潛意識,透過進入人的潛意識而獲取有用的信息,這樣做雖是違法的,但這種行為應用在現實社會對於很多商業戰爭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電影中,柯布是造夢者,他有很多的造夢理論,斗攔聽上去是很復雜難懂的,但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只有自我是核心,其餘都是記憶映射出來的影子,影子都會關注著核心,所以人在自我的夢中永遠是主角。
利用人的潛意識進行活動的技術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應用,電影《阿凡達》就是利用了生物連接技術,用人腦的潛意識進入潘朵拉星球,在另一個空間中進行人類活動。電影《危機解密》也是利用了生命垂危之人的潛意識讓人在另一個時空內繼續存活。
高端的現代科技為很多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而本片也是在原有的技術構想下構成的。
電影《盜夢空間》以其宏大的空間場景和巧妙的配樂效果贏得了世界觀眾的青睞和關注。本片無論是從藝術欣賞方面還是技術實現方面都有其分析的價值和觀賞的必要性。對於觀眾而言,視覺的沖擊力和聽覺的享受性是一部影片藝術性質的重要體現。然而,科幻片的技術支持更加重要,有些現代科技比較難以讓人理解,但是作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透過影片情節展此刻觀眾面前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如此看來,本片贏得很好的口碑並不是空穴來風。
盜禪仔夢空間是我看過的最好電影之一,場景的設置十分多樣,而且,我一開始,根本就沒看懂怎樣回事,直到影片進行到一段後,才開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這個盜夢空間,讓我開始對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開始有了較深的印象,雖然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里我就見過他,但是直到盜夢空間,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楓的話說,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盜夢空間的劇情進行地十分快速,一開場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給出場了,此刻回想這個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總是有著不少逃亡的鏡頭,即使是狼狽的在逃跑,卻在槍林彈雨中仍然表現地那麼能幹,有些畫面很滑稽,比如在盜夢空間里,他為了賀銷汪躲過康柏的追擊,被列車夾在牆里的那個難受樣,實在好笑。
那個造夢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試我覺得很經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麼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樣貌,她很厲害,而且十分的有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其他人物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比如那個費雪小帥,比如那個偽裝者,但是還是主角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內疚,還有,在刺客說的那句話:
在泰坦尼克號,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說: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盜夢空間,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則說: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們留下了欣慰的眼淚。
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電影《盜夢空間》是一部集藝術審美和技術追求於一體的美國商業類型科幻大片,該片讓主人公帶領觀眾在夢境與現實間遊走,如此虛實結合的設計或許會讓觀眾產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夢境還是現實,所以導演為影片製造了很多元素來區分夢與非夢的狀態。好萊塢的大製作影片通常以場面的宏大、場景的華麗、特效的設計著稱,而本片不但集合了這些商業元素,還存在藝術的可觀性。有人說,《盜夢空間》是「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這樣的一個定義既說明了該片的藝術欣賞價值,同時又體現了其技術實現的研究價值。
宏大的空間場面創造視覺沖擊力
在電影《盜夢空間》中,夢境與現實的交錯讓觀眾目不暇接。夢境在本片佔了很大的空間,導演投入資金為夢境製造了很宏大輝煌的場面,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東西,都透過夢境完成的。製造夢境就相當於建造一座迷宮,場面的奇幻之處讓觀眾大飽眼福,幾何的構圖、建築物規則密集的擺放排列都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大雨漫天、車水馬龍,馬路上由於大雨的沖刷而顯得混亂不堪。一輛火車行駛在馬路上撞了好幾台汽車,使馬路更加處於癱瘓狀態。這個夢境中所發生的事情在現實中是不會出現的,但也正因為情節如此設計才使觀眾區分開夢境與現實的關聯,從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夢境中,撞車事件頻出、槍擊爆破場景頻發,這種畫面往往能夠帶動觀眾的緊張情緒,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所帶來的藝術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觀眾,增強了本片的商業性,同時也不乏藝術欣賞性,可謂是一舉雙得。
導演為了展現夢境中場面的宏大,採用了縱橫交錯的鏡頭運作方式,緩慢地推拉延伸使場面更加波瀾壯闊。在夢境被毀壞的那一刻,夢境中的建築物頃刻毀壞掉,碎石砸下、鋪天蓋地都是揚塵,導演運用慢鏡頭更加突出了氣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視覺沖擊力。
在夢境中,槍戰和開車的場面導演利用晃鏡頭展現,使畫面質感並不清晰,卻更加體現了夢境的不真實性,以及主人公內心的混亂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喪妻子,在他的夢境中,妻子再次復活,生活在他的夢境中,應對妻子與他的回憶,他內心是無比恐懼和痛心的。在夢里看到妻子與自我低語,導演用微微晃動的鏡頭展現了柯布內心的小小恐慌,在應對妻子時他似乎毫無勇氣應對,這也是他夢境中的軟肋。
多變的音樂特效製造強烈緊張氣氛
電影若想凸顯出氣氛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音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較弱跳動的音樂能夠營造神秘的氣氛,漸強寬廣的音樂能夠製造緊張的感覺。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帶領阿麗瑪德尼進入夢境時,周邊人物都注視著夢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麗瑪德尼。導演在此處設計的音樂十分詭異神秘,若有若無、恍若空靈。當夢境空間結構發生改變,馬路向上翻折,讓空間變成一個循環的狀態,這時的音樂漸強,展現了場面的宏大氣魄。
夢境中,柯布受人追擊,混亂的場面配上雜亂無章的歡快音樂,更加增強了追擊場面的動感,同時表現了柯布內心的緊張感。為了表現打鬥場面的激烈,導演用強烈低沉的音樂與畫面配合,主旋律很穩重。柯布被卡在牆縫間時,音樂戛然而止,只留下緊密的鼓點聲,這樣的處理更能夠凸顯緊張氣氛,也為人物的命運進行了留白,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質疑,增強影片的節奏感和可觀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節是發生在夢境中的,人物進入夢鄉之時,導演往往加上舒緩的音樂,好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讓觀眾隨著主人公放鬆。當柯布在夢中與妻子相遇時,妻子往往用氣息微弱卻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語氣和他說話,這時的音樂往往充滿了神秘感,聲音幾乎是空白的,隱隱能夠聽到一些聲響,卻仿若是自然的風聲,十分親切隨和。導演似乎故意將人物的呼吸聲放大,那種聲音直接壓迫觀眾的心臟和聽覺神經,製造了強烈的緊張感。
導演在不一樣的狀況下應用不一樣的音樂,恰到好處地增強了影片想要表達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畫了人物心理,而且對於人物關系和情感的表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剛好《盜夢空間》上映,我約上三兩同學,一同去購物公園的五星電影院搶險觀看。
不愧是熱門電影,來看《盜夢空間》的人還真多。我們排隊買票之後,趕緊進入放映廳,等待開映。
終於,電影開始了……
故事在一個一個「扣」的揭開中展開,整個電影劇情在親情、愛情、和驚險刺激的場面中深入,在萊昂納多重回現實中結束。
若觀看了這個電影後,不禁被導演諾蘭的敘事方式和創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夢境和現實中不斷交錯,故事情節盤根錯節,讓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絕。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現實與夢境中,已經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現實還是夢境。由此,我聯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我只喜歡語文、政治、歷史,而不喜歡理科。我文科成績很好而理科成績一塌糊塗。
但是現實是,我必須通過中考才能上高中、通過高考才能上大學,上了大學才能更好的實現我的夢想。而以我蹩腳的理科成績,很難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難上到很好的大學了。
我一直處在糾結中。看看了《盜夢空間》,經過深思熟慮,我明白了現實與夢想的區別,我必須處理好我現在的顯示問題,我必須把理科學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繼續我的夢想。
《盜夢空間》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我很喜歡。
《盜夢空間》又名《奠基》,編劇兼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項大獎。
《盜夢空間》以其極具想像力的空間,給觀眾打開了夢境之迷,讓每個觀眾從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脫離現實卻又浮塵於現實之上,帶領觀眾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盜夢空間》關於夢境的設計是:他們的第一層夢境是尤瑟夫的夢境,是在一座大城市裡;第二層夢境是亞瑟的,在一座酒店裡;第三層夢境是費舍爾的,在一個雪中要塞;第四層夢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經進入過的迷失域;第五層是潛意識邊緣。每進入一層夢境,時間會慢二十倍(即大腦思考速度加快),10個小時的航程,1層夢要1個星期,2層夢要6個月,3層夢要10年……但可以用協同刺激來喚醒。
《盜夢空間》整個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思路嚴謹,兼具幾何學、邏輯學、物理學、建築學等各種學科,令人回味無窮。它那錯綜復雜的情節設置、眼花繚亂的動作編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轉折、充滿詭異的窒息氛圍,就像一座精密紛繁的迷宮,即使徜徉數遍,仍能讓人有意猶未盡、神秘莫測之感。
熒幕上,一首夢之跌宕曲喧囂上演,分崩離析的高樓大廈、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無跡可尋的顛倒空間,讓我無比震撼。電影的各種精彩的鏡頭和精湛的拍攝技術讓我難忘,讓我對編劇兼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更加敬佩!
夢中夢自有夢中夢,誰說夢中沒有夢?今天,這部電影就讓你知道夢中也有夢,而且還不止一個,同時也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商。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講述了柯布和他的團隊,穿梭於各個夢境盜取別人的機密、財富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創新的電影(別人說的),自己看什麼都看不懂,就看他們,刷、刷、刷弄來弄去,最後回來,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看完後我大腦「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飛一樣地奔入我的腦中,使人頭痛欲裂,卻又無法解答,真想馬上拿出手機看電影解析。天呢!地呢!太難看懂了!我這IQ只有50的小腦子,快炸了!所以這部電影你要IQ300才能觀看,不然——會短路!
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他應該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築夢師,可因為妻子不能再築夢。他給團隊請的築夢師的入隊條件也太變態了吧!兩分鍾內畫一個迷宮!我估計那名新築夢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過她也真是奇葩,還真給畫出來了,好像還是一個圓形的。更可怕的是後面的夢境,被改的簡直就像哪位大師畫出來的不可能的圖形一樣。比方說:你正在上樓梯,卻去到了二樓的牆壁上,這個牆壁卻又連著隔壁房間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
這已經很牛了,但更讓人琢磨不透的還是結尾。
他到底有沒有回到現實世界中?我認為是的,他回來了,雖然他可以用陀螺來辨別,但最後這個導演不給面子,搞事情,不多留個幾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沒。所以我們必須另找線索——戒指。沒錯,就是戒指!他這個東西在夢境中是出現的,但在現實中是消失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道具可以明辨現實,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納悶——那既然有了這個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
看完後的我甚至感覺,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實了……想讓別人踢我一腳。
很受追捧的片子,未觀其影,久聞其名。
看名字就知道,又是一部「折磨」大腦的片子,只是沒想到會有這么多的動作場面。汽車追逐部分,讓我莫名的想起呂克貝松。看到人物在空間里翻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為何名為「空間」。
此片包含的因素很多,視覺的、聽覺的、思維的`、甚至還有幻覺。
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任務,在每一個場景都能「恪盡職守」,努力的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片中小MM第一次進入夢境時候,周圍景物的大爆炸很明顯的看出是電腦特技製作的,有點失真,這算是最大的敗筆。後來小MM製作了屬於自己的圖騰,卻始終都沒使用過,很可惜。成了一個看似沒有任何用處的情節。
一個一個的夢境,一層一層的深入,還不如說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每一次進入下一層夢境都是這一層的「無能為力」,就好像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然後不斷的針對謊言的漏洞去製造更多的謊言。最終發現,其實一切都是假的。
片中對於夢境「規則」的解說,如:死亡之後就會醒來,使用鎮靜劑死亡之後就無法回到上一層,跌入夢境邊緣之類的。其實都是圈套,讓觀眾總是按照預定的框架去適應這些規則,然後規則不斷變化,規則中出現規則,讓觀眾開始暈暈呼呼。加上場景的不斷變化,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來回切換,然而每一層都有每一層出現的「規則」,觀眾的思維就很難一步到位的跟上,
菲舍在老菲舍病床前那生死別離的一刻,我實在忍不住了,腦子一片翻騰,所有的記憶清晰無比。
還好當時還算有點理智,沒有完全讓傷感佔了上風,強迫自己認真看電影,極力忍住眼淚。可惜,還是不夠堅強,滾燙的熱,劃過臉頰,留下了無比混亂的思緒。
接下來的部分,一直在掙扎中看完,一邊腦子里不斷的重演著回憶,阻礙正常思緒,沒法認真看下去。一邊又必須保持理智,想要好好的看到結局。一直掙扎著,以至於看完之後情緒很難平復,實在對不起同行的朋友。
人活百歲,半生是夢。
夢境,一直是神秘的話題。自古便有周公解夢,近代又有「夢的解析」,然而,我們依然對夢的解構十分疑惑。
本片中的夢境,實際上是參雜進了潛意識的人為之夢,主角以及其同伴們潛入別人的夢境,盜取他們潛意識下的秘密。同時,他們也能植入意念進入別人的潛意識,從而徹底改變這個人的一生。
劇中有個場景,很多的人被注射鎮靜劑後,長時間的成眠於夢中。每天對他們的喚醒,於他們而言則是做夢。因為他們已經把夢境當作現實,而現實本身卻成了夢境。很像《黑客帝國》,活在一個意識的世界中,真實——不過是頭腦中的影像而已。現實中我們孤立無助,似乎只是某些人的附庸。夢中我們是思緒的焦點,可以達到夢想的彼端。遊走在感知的邊緣,亦真亦幻。
當主角與他的妻子,在夢的邊緣數十年的停留後,已經完全分不出現實與夢境的區別。只有做夢的人在夢中死去,才能從夢中醒來。於是主角和妻子選擇了卧軌自殺。而主角的妻子,卻在返回現實後,仍深深的懷疑現實也是夢的一層,最終自殺身亡。無邊的夢境,竟是無窮的痛苦。當夢儼然成為現實,也便不再擁有真實。
人生虛空大夢,轉眼韶華白首。一覺醒來,一切彷彿曾經來過,又模糊不清。我們走過的歲月,我們執著過的一切,都匯入了我們的意識,潛藏在了夢的深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有的世界,它們曾有喜怒哀樂,我們帶著各自的記憶,匯於現實——這個共享的「夢境」。誰是世間的醒者?思緒無窮,夢境無窮,意識,也許才是這個世間的本真,一切的源泉。只是我們以為物質才是基礎而已。
夢在繼續,生活也在繼續。夢中之夢,你是否也在其中,卻依舊渾然不知?
主人公柯布,和他的團隊擁有一項令人不寒而慄的特異功能——進入他人的夢境,盜取最重要的機密,就叫盜夢。
看完這部電影,腦里像是有團熊熊烈火在不停地燒著自己的腦子,為什麼他們可以盜夢呢?為什麼夢境的時間比現實快一些呢?結局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連串的問題像是蠻橫的野獸不斷地撞擊著我的好奇心,使我不得不認為這是部疑雲重重的電影。我猜測著種種可能,可還是只是看到這真相的冰山一角,好似霧里看花,看到的還不是九牛一毛。在我為這部電影頭痛的同時也不得不敬佩導演,這如此繁瑣的線索需要怎樣的邏輯能力才能編出?這如此真實的夢境又要何等想像力?
我的腦袋好似一團漿糊將藕斷絲連的關系粘合在了一起,由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以及觀點:①柯布回來了。在電影里每個盜夢者都有自己的圖騰,來幫助自己判斷是否還在夢境中。由主人公柯布的圖騰——陀螺,就不難看出,只要陀螺不倒,轉個不停那就是還在夢境中。而另一個盜夢小組的成員,那個夢境設計者的圖騰是象棋,這怎麼轉?原來是用手推的,推得倒在現實中,推不倒應該就像定在那一樣推不動。由此可以做出進一步的推測,不管圖騰的主人用不用力,認不認真,不會倒就是不會倒,要倒那就回來了!所以主人公是回來了的。②柯布沒回來。通過電影,觀眾不難看出每層夢境都需要一個人來接應,而進入夢境的有六個人可以進入六層夢境哎!所以結局是在第六層夢境。
我總結出一句話:明白身處在夢境中,卻又出不來才是最可怕的。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科幻片。其實在我看來它是一部情感片,它更多的是描述情感。
柯布與妻子的情感。看著深愛的妻子,在自己眼前墜亡。那個打擊無以言說。那應該是一種窒息的心痛,伴著深深的自責。因而,妻子總是在夢境的關鍵時候出現,妨礙、破壞行動,而這都來源於他的潛意識。驚訝於潛意識的力量。不由聯想到可能生活中有些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也是潛意識在作用。影片中沒有描述柯布是否後悔自己當初對夢境的研究。但他冒險執行最後一項任務就是為了回家,想必是無數個夜晚輾轉難眠。
柯布與築夢師。我覺得他兩是伯樂與千里馬,也是默契十足的搭檔。他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最後柯布可以擺脫潛意識里的妻子,漸漸回歸正常。築夢師功不可沒。
柯布與其他搭檔們。特別佩服他們間的團隊 精神與義無反顧。為了柯布的回家夢鋌而走險。遇到困境,沒有遲疑和氣餒,竭盡全力完成任務。那是一種耀眼的光芒。
再來說說柯布回到家的畫面。那句「歡迎回家」對柯布來說應該再沒有更動聽的語言了吧。
其實影片結局讓你迷惑。我們不知道柯布是真的回家了還是迷失在夢境。
這估計是最好的結局,也是電影想傳達的 精神。就像是人生,我們在分叉路口時常會迷失,會不知所措,分不清東西南北。這時,就需要一個特製的物件來提醒自己回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