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夜前的五分鍾》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深夜前的五分鍾》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本多孝好的《午夜的五分前》,由行定勛執導,劉詩詩、三浦春馬、張孝全主演。
影片講述了若藍、如玫兩個孿生姐妹與阿良、天倫兩個男人之間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
阿良(三浦春馬 飾)是一家復古鍾錶店的修表匠,喜歡游泳的阿良在游泳館結識了神秘憂郁的專欄作家若藍(劉詩詩 飾),阿良深深為其著迷。若藍有一個雙胞胎妹妹如玫(劉詩詩 飾),與若藍截然相反,如玫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大明星,還有一個溫柔的高富帥未婚夫天倫(張孝全 飾),是一個出色的電影製片人。阿良、天倫、若藍、如玫迅速組成了四人約會團體,若藍姐妹經常玩互換身份的游戲享受雙倍的人生,然而表面的和平之下,阿良逐漸察覺到若藍和如玫姐妹之間看似親密的疏離。如玫婚禮前,兩姐妹決定去模里西斯進行最後的單身旅行,結果遭遇海難,只有一人倖存下來,她是若藍還是如玫?三個人捲入一場撲朔迷離的情感糾葛
整部影片,每個細節都被詮釋的淋漓盡致。如果你足夠細心,其實你看到的每個細節,都足以讓你解開是若藍還是如玫的困惑。《深夜前的五分鍾》情感細膩富有層次,敘事層層推進,畫面精緻唯美,演員演技和電影後制技術使得雙生花牢牢把控住了影片節奏的起落波瀾,不浮不躁,懸疑的背後是多重視角的探索,充滿無限可能,雅俗共賞 。
常使用長鏡頭、景深鏡頭細致地展示各種景緻,與人物情感息息相關,鏡頭構圖以及用光精巧細膩,另外聲光畫極致生活化,背景音樂舒緩抒情,與情節相輔相成。影片以雙胞胎姐妹愛情之旅展開,卻用雙生姐妹花身份互換、戲中戲等巧妙的設置使得簡單的愛情嫉妒故事變得錯綜復雜,充滿懸念。
Ⅱ 《深夜前的五分鍾》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這個電影看完會有兩種態度。一:「卧槽這是什麼爛片看都看不懂」。二:「卧槽這個電影細節太驚人了,我到現在還無法平靜等我回去慢慢想想再跟你說」。
影片基本劇情:若藍和如玫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若藍與修表工阿良相愛,如玫選擇了電影製片人天倫,當一場海難後,姐妹里只有一個倖存,活下來的劉詩詩究竟是誰?
你以為回來的是如玫?你以為回來的是若藍?你以為這只是一個玩兒猜人游戲結果到最後也沒猜出來活著的是誰的電影,然後你還為了這個活著的人是誰跟小夥伴吵了一架?咳咳,還是圖樣圖森破啦……
其實《深夜前的五分鍾》這個電影所有的問題和答案都出現在前五分鍾,然後電影接下來用了兩個小時,並通過一個懸疑愛情的殼子在解釋前五分鍾講了什麼。不信?那讓我們從細節開始推導……本文分為【入門級】、【進階級】、【終極】,請各位看官根據自己的智商酌情閱讀。大爺的,老子寫了這么久你敢不看完!
為了表述的方便,也為了照顧觀眾朋友們可能保留的對角色的不同理解,我們把一眼就能分清的若藍和如玫就叫「若藍」和「如玫」,把事故之後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叫「劉詩詩」。
細節解讀——【入門級】
我們先來總結一些顯而易見的細節,只要認真看了電影的你都能注意到:
1、若藍與如玫最大的生理區別是:【若藍會游泳,如玫不會】。而游泳也是若藍為了讓自己與妹妹不同而特意學習的,後來也成為如玫辨別自己的方法,因此如玫確定身份時選擇了跳入泳池試探自己是否真的不會游泳。
2、天倫(張孝全)和阿良(三浦春馬)是兩個極端類型的男人。若藍和如玫原本都喜歡天倫那樣的男人,所以當若藍告知如玫是自己主動搭訕阿良這個與天倫完全相反形象的男生時,如玫很震驚——這是若藍刻意營造出的自己與妹妹的【第二個不同點】。
3、若藍和如玫是同卵雙胞胎,外貌一樣,從小又在一個環境長大,父母為了區分她們給她們穿不同顏色的衣服。但是兩個小淘氣從小互換過很多次,她們自己都分不清,影片開頭砸玻璃盪鞦韆並不是她們第一次換衣服,也不是最後一次。
4、天倫把衣服送給的是被他誤當作如玫的若藍。那件衣服被媽媽發現在若藍的遺物里,如玫的那件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但是真正的如玫絕對沒有經歷過被天倫送衣服的事】。
5、阿良告訴若藍關於「五分鍾」的故事,若藍幻想著自己可以在那偏差的五分鍾里使自己與如玫不同,因而阿良送給若藍一塊手錶,並且給手錶調慢了五分鍾,這是這對情侶的默契,【後來一直生活在偏差了五分鍾的阿良多次用校對時間的方式辨別劉詩詩】。
6、若藍對阿良說過自己小時候掉下鞦韆腦袋上有疤,但是阿良沒見過這個傷疤。如玫對天倫也說過自己小時候掉下鞦韆,天倫見過如玫的傷疤,但是他沒有查驗過倖存的劉詩詩頭上是否有。阿良看到倖存的劉詩詩頭上有傷疤,但是由於他沒見過若藍的而無法確認是否是同一個。【所以傷疤無法成為判斷姐妹的實質證據。】
7、其實到最後,阿良和天倫都不知道這個倖存的劉詩詩是若藍還是如玫,但是天倫選擇了逃避,而阿良選擇了給眼前充滿迷惑的她一個擁抱,一如當初四人聚會後若藍對著阿良說出自己的迷惑時阿良給予若藍的擁抱,意思是【認可現在的她。】
8、若藍和如玫一起去模里西斯的時候,若藍給阿良寫了一封信,信上的內容大致如下:a.我喜歡跟如玫做雙胞胎,不再為她搶了我的人生而恨她了;b.我明白了,「不需要快五分鍾,也不需要慢五分鍾,只是那一刻就好」,我不需要把表調慢五分鍾感受自己不是如玫了,因為每一刻我都要享受;c.阿良,我好愛你(的鍾錶店走字的聲音)。←_←悶騷
9、劉詩詩在跟天倫離婚後在阿良家裡翻到了佩索阿的詩,然後自己又去了一次模里西斯。這次獨自的模里西斯之行和姐妹一年前一起去模里西斯的場景是【交替剪輯】的。10、在一年前的模里西斯,若藍把阿良送的手錶放在了教堂,交換了十字架,然後若藍在海難發生的時候把十字架給了如玫。一年後劉詩詩來到教堂,把十字架放了回去,將阿良送給若藍的手錶交換了回來,然後回到上海阿良的鍾錶店悄悄把手錶放在了阿良桌上,自己獨自離去(只不過她的動靜太大把阿良驚醒了,之後阿良才追了出來)。
11、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當午夜24點的鍾聲響起時,阿良拿出手錶,發現時間不快不慢,正好是24點,然後鏡頭給到劉詩詩的回眸,全劇終。——常識告訴我們,過了24點,就是新的一天,而【電影正好在新生到來之時戛然而止】。
接下來這部分,是【入門級】里的難點,需要你對中國電影和文化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一個外國導演對中國電影和文化理解到這個程度,我只能說:請收下我的膝蓋!);此外我要簡單做一點補充知識,權當課外閱讀了。
12、在阿良初遇若藍後,修表時廣播里放的歌是崔健的《花房姑娘》,歌詞是這樣的:「我獨自走過你身旁,並沒有話要對你講,我不敢抬頭看著你,噢......臉龐.你帶我走進你的花房,我無法逃脫花的迷香,我不知不覺忘記了,噢......方向,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走在老路上,這時我才知我已離不開你!噢......姑娘!」這首歌象徵是當時阿良的心境,即已經被若藍所吸引,迷戀上了她。
13、這首歌被老爺子的書掉地而打斷,阿良撿起書,念了裡面一首詩。這是佩索阿的詩《牧羊人》選章,他是這樣念的「美是一種並不存在的東西的……」這里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對應著阿良對若藍的美的心動,不知這個相遇是否是自己的一場夢,而女神其實並不存在;另一方面涉及【進階級】,詳情容後再表。
14、阿良與若藍初次約會,到廣場時正在播放的老電影是195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愛情電影《五朵金花》,電影劇情是互相喜歡的年輕人唱歌表達心意,【意指此時阿良與若藍已互生情愫,因此兩人這時十指相扣】。
15、姐妹去模里西斯之後,阿良在修表時聽到收音機里播放的曲子是梁祝,然後被電台插播了模里西斯傳來的死訊,他抬頭看見蝴蝶在自己房間上空盤旋——梁祝+死訊+蝴蝶=化蝶,【隱喻肉身的消滅和靈魂的自由】,這是一種東方式的、中國式的含蓄美的表達。導演怕你聽到死訊+看到蝴蝶還不能理解這是「化蝶」,還特意放了梁祝的曲子,用心真是良苦啊。
16、當劉詩詩從模里西斯回來後,她與阿良走上街頭,這次廣場電影所放映的是1948年費穆執導的電影《小城之春》(華語電影十大怎麼排都漏不了的這部片子),片子男女在倫理與愛情中掙扎,而廣場上的阿良想要握住如玫的手又縮回。表明此時阿良也在掙扎,示愛還是節制,反應了他內心的糾結。
17、天倫和劉詩詩從海難回來後拍攝的電影片段是阮玲玉的代表作1934年由吳永剛執導的無聲電影《神女》,後來在「如玫與天倫離婚」那個報紙上寫的小標題是「《神女2014》停拍」。而天倫被張一白告知如玫從海難生還後變的有些不一樣了,因此加重了疑慮,在剪輯室里獨自觀看的也是模仿《神女》中的經典片段。這是導演對華語電影經典時代的致敬,也是為了進一步加深懸疑和突出如玫的演員身份,此處涉及【進階級】,詳情容後再表。
18、電影里兩次念了佩索阿的詩,還讓牛犇老爺子特意介紹了一下作者的全名和國籍,還給了書名一個大特寫(就是讓你回去網路的)。導演在眾多詩人中選擇了佩索阿,為何?科普時間到:費爾南多•佩索阿是葡萄牙著名詩人,「佩索阿」在葡萄牙里的意思是「面具」,而他本人更是創造了七十多個異名(不是筆名)來寫不同的詩,並且還偽造了幾個「不同的作家」的生平和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有非常嚴重的自我分裂傾向的大作家,【導演以此來呼應若藍和如玫這對雙胞胎的身份識別有大問題,即自我認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