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由程步高執導的電影《春蠶》改編自哪裡
由程步高執導的電影《春蠶》改編自自矛盾著名同名小說。
三十年代的浙江農村,每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開始養蠶。蠶農老通寶(肖英飾)借來高利貸買桑葉喂蠶,他非常迷信養蠶的各種禁忌。大兒子阿四(龔家農 飾)生性忠厚。
小兒子多多頭(鄭小秋飾)卻讓人不省心,他經常和根生(王徽信 飾)的老婆荷花(艾霞飾)耍笑,而老通寶認為荷花就是不吉利的人物。她以前做過大戶人家丫頭,村裡人都瞧不起她,而多多頭不顧家人和村裡人的冷眼,仍願意和見過世面的荷花在一起。
全文
春天是養蠶的季節。每到這時候,我常常想起母親來。解放前,我們家很窮,母親就靠養蠶換點兒錢,給我們姐弟倆交學費。
我們家門口有幾株桑樹。春天一到,桑樹剛發出新芽,母親就照例拿出幾張蠶種來。每張蠶種不過一尺見方,上面布滿了比芝麻還小的褐色的蠶卵。等桑葉長到榆錢大小的時候,蠶種上便有許多極小極小的蠶在蠕動。蠶的生命就是這樣開始的。
母親微笑著,把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經撒了一層剪成細絲的嫩桑葉。這是母親帶著我從桑樹上摘來的,擦得乾乾凈凈,剪得又細又勻。
『貳』 由程步高執導的電影春蠶改編自誰的同名
《春蠶》是由夏衍改編自矛盾著名同名小說的一部30年代默片黑白電影。《春蠶》,作家茅盾著作「農村三部曲」之一。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2)電影春蠶改編自什麼同名擴展閱讀
20世紀20年代,茅盾曾被看做堅實的自然主義信徒,他在這段時間內翻譯了大量的外國自然主義的書籍,並且為之撰寫了不少的理論書籍。而到了1928年,茅盾隨著思想的變化又申辯過他也並非依自然規律開始創作生涯,而是相反一一真實地去生活,經驗了生活和人生之後才來做小說。
到了1958年的《夜讀偶記》他甚至對自然主義給以全面否定----認為自然主義是個「暗坑」。雖然如此,茅盾的創作與自然主義依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茅盾早期剛步入文壇的時候極力倡導自然主義,他認為自然主義是文學上之寫實主義,是一種具有真實、客觀、細致、科學等特點的文學思潮和創作方法。因此他的前期創作和文論也因自然主義而聲名鵲起,較為著名的篇目如《評四五六月的創作》,這篇關於自然主義的評論引起了當時文藝界關於自然主義的激烈討論。
而1925年開始介紹新寫實主義的茅盾也開始了對自然主義的懷疑,1928年他開始明確的反對自身受左拉和自然主義的影響。然而茅盾此間的創作仍然帶有自然主義深深的烙印,如這期間發表的小說《滅亡》、《追求》無不閃現著自然主義的光輝。
30年代以後,茅盾自覺沿著革命現實主義的大道闊步邁進,對自然主義作客觀分析。認為自然主義發展是因為反帝運動高漲、社會科學思想發展而帶來唯物論思想的發展,自然主義在思想基礎上與唯物論更為接近。
自然主義優點在於對平民化、日常生活的描寫,勇於直接反映丑惡;而不足在於沒有留下餘地給讀者去用經驗和想像去填補。這可以說是他對自然主義認識的一次升華,故而這段時間,他的大作《子夜》誕生,裡面較為完美融合了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寫作手法。
然而茅盾後期有些過於執著對自然主義的崇敬,使之與中國正統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發生一定程度的偏離,因而產生了裂隙,引起落後焦慮導致了他創作萎縮,故而茅盾後期並無太引人注目的文學創作,而轉向文學評論。
『叄』 由程步高執導的電影《春蠶》改編自
由程步高執導的電影《春蠶》改編自茅盾的同名小說。
《春蠶》小說概述:
電影《春蠶》改編背景:
電影《春蠶》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農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苦難與抗爭,也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和沖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