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的科幻片都是怎麼拍的,
演員們站在綠色背景前表演(稱為摳像技術),屏幕上只有·演員的圖像而沒有背景,背景另外拍攝或製作,到後期製作的時候合到一起就完了。
科幻電影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1)太空背景的電影怎麼拍的擴展閱讀
美國著名科幻片介紹
1、《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主演。
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太空梭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
2、《星球大戰》(Star Wars),又名《星球大戰4: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四集,也是正傳系列的第一部。
本片由喬治·盧卡斯執導,哈里森·福特、馬克·哈米爾、凱麗·費雪等主演,於1977年5月25日上映。影片講述了主角盧克·天行者走上絕地武士之路的冒險歷程。
B. 2001太空漫遊中,女宇航員手拿住漂浮著的鋼筆的鏡頭,是怎麼拍攝的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中首度使用了「前投影特效技術」,即是在拍攝時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的方向放置一塊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演員在鏡頭前表演之時,攝影機就會把演員和背景畫面悉數收入鏡頭,這樣更加增強了畫面的逼真感。這種技術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直至綠幕技術普及之後,才逐步被取代。不僅如此,影片中的模型技術也是登峰造極,那些遨遊在太空中宇宙飛船都是經過特效師手工製作出來的模型,以假亂真的程度堪稱一絕。
C. 電影《地心引力》里的失重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1 光盒 :為演員提供真實背景光盒看起來就是個空心的箱子,高6米左右,寬3米左右。內壁由196個LED面板組成,每塊面板大小為0.6×0.6米,每個面板上共設有4096個LED燈。有點像是正方體的萬花筒。光盒的LED燈的明暗與顏色由電腦控制,它的功能是協助攝影機打光。當然面板能顯示出諸如太空、宇宙飛船內艙等畫面,演員在光盒裡表演時無需面對綠幕想像畫面,更有身臨其境感。
D. 《地心引力》中的失重狀態是怎麼拍的
以前,電腦特技不是很好的時候
是用那種特製的747(應該是這個型號),做爬高~~俯沖。來拍攝一些鏡頭
類似於你在游樂園玩青蛙跳,往下掉時那種失重的感覺
話說現在,NASA都還在用這種方法訓練宇航員的。
現在么,基本都是用電腦特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