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弱點觀後感
弱點觀後感 (一)
《弱點》是2010屆奧斯卡獎獲獎影片,該片投資為2900萬美元,但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收回成本,更收獲三億美元票房。確實能夠觸動人的心靈深處。影片講述了一個美式足球運動員成名前的故事。大個子邁克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邁克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見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離的場面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可是沒有受到他所成長的環境的影響而學壞,邁克善良本分。在深秋的晚上,邁克穿著一件短袖T恤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朝體育館走去,僅僅因為體育館暖和。後來,邁克被陶茜夫人「撿」回了家。邁克的善良打動了陶茜夫人,獲得了全家人的信任,最後成為家庭一員。有了家庭溫暖的邁克學習也上去了,而且在家人的幫助下成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一場比賽使他家喻戶曉,各高校都爭相邀請他加盟,一個孩子的命運就這么改變了。
美國黑人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婦女和兒童問題尤為嚴重。反映黑人問題的電影有好多,可是這部電影觸動了人性中的善良。凡是有善心的人,看過都會被邁克所打動。
整個故事裡最打動我的就是奧赫的成長經歷,很難想像在那種情形里長大的小孩還能保持樂觀和向上的心態,也很難想像他後來是那麼成功,成了萬眾矚目的體育明星。我想這個故事是有教育意義的,它能教導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理想和追求。也許再走一步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弱點觀後感 (二)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大塊頭黑人——邁克爾·奧赫的高中轉變,在自身努力和眾多好心人幫助下成長長成一名學習優秀的橄欖球明星的故事。他的成功,離不開的收養他的母親安妮的幫助。
是什麼迫使她允許一個黑人進入自己精心布置的家;是什麼使她具有勇氣孤身進入貧民區;是什麼促使她跨越歷史早已規定界限,為了一個無名黑人而與密友翻臉。
我想這就是母愛。每個母親的心底深處,都隱藏著深深的母愛,這是作為母親的一種本性。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自己的兒子過著棉衣坐在溫暖的車中,而奧赫卻穿著單衣在狂風冷雨中走向未知的目的地;在溫馨的感恩節中,自己的兒女賴在父親身邊看著都喜愛的橄欖球比賽,而奧赫卻只能孤獨的吃著給予的食物;在優秀的學校中,自己的兒女名列前茅,前途光明,而奧赫只能迷茫的望著象牙塔……
這些都極大地觸動了這位母親的母性,天生的母性激發了她心底里最原始的激情與沖動,這激情與沖動迫使她勇敢的面對並征服來自家人,朋友,歷史的眼光和言語。
奧赫在被收留了之後,他感受到了愛的溫暖,家庭的關懷,漸漸地他的心中充滿了光明,他懂得了如何去笑,懂得了如何與別人去相處,他的成績也有了提高。安妮讓他把球隊當做他的家後,他在賽季上一舉成名了。
母愛,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能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並努力去改變。其實,母愛不是母親特有的品質,這品質是無論男女老少都具備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只要我們像安妮女士那樣用真心去關懷奧赫。這社會就會因母性而充滿愛,就像一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這世界,多一些關愛,就多一些快樂;多了一些快樂,也就多了一些美好的人生。每個人的心中都需要愛的關懷,無論是多麼堅強心,總會有脆弱的一面。這脆弱的一面,正是要用愛去讓其堅強。
如果我們都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我相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美好!
弱點觀後感 (三)
昨晚看的電影《弱點》,曾在《讀者》上看過其報道。當時已為其所敘文字而感動,看了電影後確有所感。
乍一看,邁克爾體型健壯,活像一隻勇猛的大黑熊。可惜他的智商是與他體積成反比的,而且他母親是個癮君子,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與他接觸,這造成了他性格孤僻的特點。但也正因為此,他的保護意識才顯得如此強烈,成為了他踏上橄欖球之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片中主要有三個場景:家、學校、橄欖球場。說到家,那並不是奧赫真的家,我認為奧赫真正成為他們的一員,是在拍攝聖誕全家福時,並送出印有照片的賀卡後,大家都知道了「肖恩家又多了一員!」說起美國的教育,是許多中國學生所神往的。說實話,看了電影後我也有種立馬想去美國上學的沖動,但沖動畢竟是短暫而虛幻的。那麼,美國教育的優勢,(m.taiks.com)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出什麼呢?首先是錄取。奧赫上的是私立教會學校,他的入學是在眾教師的一片反對聲中,被校訓「錄取」的。由此可見,教育的信念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多麼重要而不可違。其次是學習。奧赫的智商不高,只有80,和6歲的孩子差不多,但他最終卻被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家人曾經學習過的地方,錄取了。這說明了什麼?他剛入學的第一場考試,交的是白卷,許多老師對他很反感,原因是他不聽他們的課——實際是他聽不懂。這時,只有他的班主任是耐心地指導他,用頗具人文主義的教育,使奧赫逐漸由一個交白卷的學生,慢慢地得了「D」、「C 」、「B」……可以說,奧赫的進步,如果沒有他的班主任的關懷,是很難取得的。奧赫雖然選擇了橄欖球,可他卻對橄欖球知識一無所知,但他有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他的弟弟SJ為他設計的體能鍛煉,在幫他增強體格的同時,也增進了他們的友誼;他的媽媽給他做的指導,要求他像保護家人一樣保護他的隊友……他都做到了,這可由他在賽場出色的表現看出。
奧赫是個很努力的傢伙,他的感情很細膩,只是不善表達。但他卻很幸運,肖恩家接受了他,並培養他,關心他。使他身上的弱點,逐一消去或發展為他的強項。這是美國式教育和家庭觀的優秀成果,在看到奧赫成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反思我國與美國在這些方面的差距,並應如何改善。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關懷,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貳』 美國電影《弱點》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美國電影《弱點》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黑人孩子的故事,《弱點》觀後感。他從一個吃穿沒著落的孩子發展到一個優秀的大學橄欖球運動員。這其間,安妮一家人起到了游納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懷和愛心接納了邁克爾,以她的開朗熱情感染了邁克爾,以她無私的愛融化並溫暖了邁克爾那顆飽受創傷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極富同情心和愛心,我要說,這一切也許都緣於安妮這位心胸開闊、充滿愛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兒柯林斯,雖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對於同學們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並且在自習教室時,主動走到邁克爾旁邊坐下,陪邁克爾一起做作業。這一舉動無疑給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視邁克爾的同學一次大大的驚異與警告,也顯示出了柯林斯沒有種族歧視的愛心。安妮的兒子小肖更是一個熱情開朗、調皮有加的快樂小男生。他以他獨有的方式關愛著邁克爾,並以有了邁克爾這樣一個大哥而驕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個極開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選擇,支持安妮的一切愛心活動,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給力者。邁克爾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陽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當安妮的老公鄭重地問邁克爾是否願意成為他們家的一員時,邁克爾的目光環顧著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看到每個人都對他投來充滿笑意的目光並點頭示意時,邁克爾輕聲地說:"我以為已經是了。"這就是邁克爾肯定的回答,是一種幸福的融入。
在整個影片中,最令我敬佩與感動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偉大與智慧的母愛。
有一次,邁克爾開車帶著小肖因處於興奮狀態中而出了車禍時,安妮的表現讓我由衷的佩服,看著她當時的表現,我想,即使是孩子的親生母親能做到這樣也應當說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確認了邁克爾沒事,然後再去看小肖,當她確認小肖也沒什麼大礙,但被警察告知這只是一次偶爾的幸運時,並沒有因自己的寶貝受到傷害而對邁克爾惱怒,而是平靜地走到邁克爾身邊,蹲下身來關切地撫摸著邁克爾的肩膀,告訴他神辯沒小肖沒事,並關心著邁克爾因救小肖阻止那個氣囊時受傷的手臂。這些舉動足以安慰一個缺少關愛而受傷的心靈。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可以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的言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偉大母親的愛,而是把這份愛灑向了整個人類,在我的意識中,這才是真正的博愛,真正偉大而無私的愛。
邁克爾在橄欖球訓練場上,一直不得要領,教練試圖以嚴厲的語言來讓邁克爾開竅,但卻總也不得要領,觀後感《《弱點》觀後感》。而安妮卻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讓邁克爾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職責,給這個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責任課。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說出的一番話:"大聲吼沒用的,他不相信別人,在他以往的經歷里,那些人都裝做關心他,但後來都消失了。"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灶困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差錯的家長。我們在看到孩子犯錯時,試圖以獅吼來警醒我們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讓孩子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不要說配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個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這句話也在告誡我們這些家長,當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變時,不要企圖孩子也會順從地隨之改變,因為孩子在我們以往不當的教育方式下,已經不再信任我們了,孩子心目中那個溫暖的母親已經離他們遠去了,所以,我們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愛,逐漸地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距離,這才是我們最先要做的。我們要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在這樣愛的付出與等待中,才能看到我們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並朝著我們期盼的方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當教練發現邁
克爾的驚人的變化時,來到安妮身邊請教她對邁克爾說了什麼讓他有這么大的變化,安妮的一番話再次讓我感動與受教:"你應該了解你的隊員,他的保護意識排在前2%。"這句話足以可見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並使之發揮到極致,以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這也正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不要把目光只關注在孩子的缺點上,而使之遮蓋了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當你把孩子自身的閃光點找到,並使之不斷地擴大,以至於用它的光環去照耀著其他方面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缺點在一點點地縮小,而優點卻在一圈圈地擴大著。
最後,因為調查人員的一番話,差點造成了對邁克爾更大的傷害。她告訴邁克爾,安妮一家對他好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讓他為他們的母校服務。因此,邁克爾感覺受到別人的擺布與愚弄,從而惱怒的離開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責與痛苦之中,她不僅提出了對自己的質疑:"客觀地說,我是一個好人嗎?"看到這兒,我不僅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為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是抱著對孩子好的心態而去盡心盡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樣真心地為了孩子好才那麼做的,可是,當孩子不領情時,當孩子對我們的愛發出質疑時,我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我們也像安妮一樣對自己提出了質疑:"我真的是愛我的孩子嗎?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在自己的質疑聲中,我們會像安妮一樣,不難發現自己的偏差之處、自私之點:這其中,我們給孩子的愛里已經摻雜了我們的需要和渴望;已經融入了我們的面子問題;已經在這滿滿的愛里續寫了太多的虛榮與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說的:"在這裡面,你獲得了一種變態的滿足感。"真的,做為家長的我們,顯然是真的在愛我們的孩子,但也同時有了些許的面子問題、虛榮心問題,從而體驗這其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在又一次找回邁克爾時,安妮與邁克爾有了一個特別智慧的對話。安妮:"你想打橄欖球嗎?"邁克爾:"我玩的還不錯。"其實這也代表了邁克爾已經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邁克爾問:"你想讓我去田納西?"安妮:"我想讓你自己選擇,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邁克爾接著問:"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強調說:"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來,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親,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明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這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會有一種輕松的愉悅感,所以,邁克爾才在以後的調查談話中用了這樣一個詞"選擇",他明確地告訴調查官,是我選擇了這所大學,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這個學校讀書。
這就是理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理由,更是一份在愛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選擇。如果做為父母的我們,都有這樣一份從容,都有這樣一份信任與尊重,那麼我們的孩子都將是快樂而幸福的孩子。
『叄』 弱點觀後感
弱點觀後感7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弱點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邁克爾,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他的家就在毒癮圈子不遠的地方,他的周圍到處是墮落而又無助的人,每當他的媽媽做「壞事」的時候,就會讓邁克爾閉上眼睛,做完壞事後,數1,2,3讓邁克爾睜開眼睛,並告訴邁克爾明天依舊美好。在骯臟而又嘈雜的環境里,充滿了黑暗與暴力,一個大個子男孩像貨物一樣從一家運到另一家,他停駐的居所里的人都在假裝對他好,最終都放棄了他。
一個這樣背景的孩子,如果他變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他依舊不願意成為那個壞人,他慢慢地自閉,沉默。電影中你會看到一個偌大的身材經常出現在冰冷的夜裡,只為能夠免費洗自己的僅有的1—2件衣裳或者尋找可以吃的食物和睡覺的地方。他不斷地被學校以各種理由開除,你會想這big man完蛋了。他的人生已經被判了死刑。
可不曾想過,他願意將看球台上的吃剩的垃圾袋拾起,他願意將別人施捨過他的被子整理好之後離開……出生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怎麼可能做到?可邁克爾做到了,最終他為了保護領養家的弟弟而用手擋在了前面,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在賽場上打敗了對手,他甚至為了家人而選擇了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一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人,當他得到了愛,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呵護這份愛。
在變好與變壞之間,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你選擇了什麼,就會成就什麼?
溫柔對待世界,勇敢面對自己。
無意中發現的這部電影,雖然影片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但卻能引人深思,無時無刻劇中都充滿了愛與溫暖。
電影《弱點》中的主角Michael出生在復雜、貧困的環境里,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短袖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
Michael與莉安家庭形成鮮明對比,他有他的自卑,有他的弱點。在生活中,往往有慚愧的經歷,令人不想提起,想逃避他。這就是他的弱點。可是弱點不必隱藏,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應該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努力奮斗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看完這部電影給我的一種希望的感覺,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完美,心靈深處總會有裂痕,但那又何嘗不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了,所有請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以及世界裡的人。就像現在美國進行的愈演愈烈的抗議行動,人人生而平等,何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生短暫,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溫柔留給這個世界,讓我們的生活永遠被愛包裹著。
生活難以抉擇,最好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邁克生長於環境險惡的黑人聚居區,但一直保持著善良的本性,是因為他媽媽從小教導他,有壞事發生時要閉上眼睛,等壞事過去後再睜開眼睛,世界還是一片美好,這個生命的盲點保持了邁克的純凈。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當天氣寒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看到這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很有阿甘的形象,但是讓你感覺或許比阿甘更真實。弱點,無需隱藏,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真實的象徵。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放棄那些不必要的佯裝。
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莉安溫馨的關懷和教育終於讓這個「可憐」憨厚的男孩成長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同時,也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並為此運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奮斗,為了你想要的而活。
影片結尾,關於邁克要去哪裡上大學?「我想讓你做任何你想做的工作,這是你的抉擇,邁克爾,這是你的人生。」邁克爾說:「假如我想做低賤的事情呢?」陶西答復:「這是你的抉擇,這是你的人生。」在結尾部分,看到兒女成長、進步,陡然間覺得養育子女成人是一件非常自豪、有成就感的事情。
《弱點》是20xx屆奧斯卡獎獲獎影片,該片投資為2900萬美元,但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收回成本,更收獲三億美元票房。確實能夠觸動人的心靈深處。影片講述了一個美式足球運動員成名前的故事。大個子邁克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吸毒。邁克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見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離的場面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可是沒有受到他所成長的環境的影響而學壞,邁克善良本分。在深秋的晚上,邁克穿著一件短袖T恤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朝體育館走去,僅僅因為體育館暖和。後來,邁克被陶茜夫人「撿」回了家。邁克的善良打動了陶茜夫人,獲得了全家人的信任,最後成為家庭一員。有了家庭溫暖的邁克學習也上去了,而且在家人的幫助下成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一場比賽使他家喻戶曉,各高校都爭相邀請他加盟,一個孩子的命運就這么改變了。
美國黑人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婦女和兒童問題尤為嚴重。反映黑人問題的電影有好多,可是這部電影觸動了人性中的善良。凡是有善心的人,看過都會被邁克所打動。
整個故事裡最打動我的就是奧赫的成長經歷,很難想像在那種情形里長大的小孩還能保持樂觀和向上的心態,也很難想像他後來是那麼成功,成了萬眾矚目的體育明星。我想這個故事是有教育意義的,它能教導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理想和追求。也許再走一步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黑人孩子邁克自小生活艱難,父親在他出生一周就不知去向(這樣不負責任的人是不是應該取消生育權),母親吸毒,酗酒成性,生活在黑人聚居區的貧民窟里,按說這樣的環境很難讓他破繭而出,做任何改變。
他很幸運具有運動天賦,一次偶然機會在路上遇到陶西女士,看他孤苦無依收留了他,得到了正確的引導,進入大學,並在橄欖球方面成為明星。
陶西一家人都很了不起,當然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陶西,寒風蕭瑟的晚上遇到只穿短褲的邁克,沒有像丈夫一樣打個招呼擦身而過,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帶到家中,給予吃住,就此一住好幾年,成為一家人。這就是行動的力量,克服種族歧視,克服安全隱患,甚至第二天早上陶西夫妻倆都不知道,邁克會不會偷東西。但仍做出收留的決定,我想沒幾個人會為惻隱之心對陌生人冒這樣的風險吧。
邁克是個天生的橄欖球運動員,智商有點低,讓我想起《綠里奇跡》的黑人男主角,都有著能力超群,人畜無害的特點,強壯,能幹,溫馴是好多電影黑人正面人物的標簽吧。
邁克很幸運,遇到陶西,按我們說法是他的恩人,也是貴人,而且給予他足夠的尊重。陶西的閨女,兒子也和邁克成為了好朋友(最喜歡陶西小兒子)。邁克由此走上一條未來可期的光明大路。沒有像他的鄰居,朋友一樣,雖然有運動天分,卻無人指引,管教,打架斗毆,二十幾歲就死於非命。
有錢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個有錢人,一個悲憫、智慧的有錢人。
影片講述了陶西夫婦收養了一個黑人少年邁克爾,並把他培養成一位橄欖球巨星的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邁克爾沒有見過生父,母親吸毒,在小邁克爾6歲時就被剝奪了監護權。邁克爾10年來輾轉於11個寄養家庭,生活之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這11個寄養家庭並非缺乏愛心,否則他們不會接受邁克爾——一個超級大塊頭,身高1.93米,體重170公斤,智商只有80的黑人少年。但邁克爾太能吃,一般的家庭承擔不起。還需要睡一張特製的大床,一般的家庭只能讓他蜷縮在沙發里。要給他交學費,還得接受他期末考試考0.6分的均分(美國學校是4分制)。
這真是個燙手的山芋。
陶西夫婦則不一樣,陶西先生經營著85家連鎖快餐店,陶西太太是知名室內設計師,住豪華別墅,開寶馬7系。這樣的經濟條件收養10個邁克爾也沒有問題。
陶西夫婦最大的美德,在於不濫施同情。窮人那麼多,有運動天分的也不少,但他們只收養了邁克爾一個。他們對這一個傾注了極大的愛和關注,調動自己所能調動的資源,給他愛,給他尊重,給他更高的平台,激發出他潛在的能量,使他成為巨星。
我們中國人常說,升米恩,斗米仇。這話聽起來特別諷刺,也特別悲涼。中國式善良容易激發出人性的貪婪,往往不得好報。
盡管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我們還是要看到: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傳奇,這是一個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愛的傳奇。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既不是陶西,也不是邁克爾。
有錢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個有錢人,一個悲憫、智慧的有錢人。
《弱點》這部片子是一部美國片,當初之所以選他,是因為覺得這是一部教育片。我想說不定自己還可以吸取什麼經驗呢!
剛點開影片我就看到一個大塊頭的黑人。哦!他是主角!然而他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帥氣或者雄壯,而是一個麻木,委屈,不會笑的感覺。我感覺無味,有點煩。
但是我還是接著看了,我對自己說,怎麼也要把片子看完。於是我又耐心的往下看。但是吧,越看我越不想看!我想好歹這片子影評這么高,可能亮點在後面,於是我開始快進,跳著看劇情!
哎呀,像這種主角打橄欖球的片段,太不吸引女生看片子的慾望了,我有點無聊了,於是我拉快劇情,准備看看結局!
很顯然,後面主角黑人經過家人,教師的努力變好了,變優秀了!最後的結局很溫馨美好,這時我才有一點慾望接著看。
我又開始從頭開始看,我覺得他可能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嗨!果不其然,快進使我錯過了很多精彩的瞬間!我現在都想起女人(媽媽)問他的一句話你為什麼去體育館黑人低著頭說那裡比較暖和
就在那一刻,我有了想哭的沖動,你能想像一個和姚明一樣塊頭的黑人臉上露出惴惴不安的表情嗎?巨大的塊頭讓人很容易忽略他還是一個孩子。
《弱點》這部片子有很多細微的讓人感動的地方,看完整部片子我知曉了一件事。勇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我們都應該需要勇氣。他反應了勞動階層的一種現象,我想他可能不僅僅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勇氣,很是呼籲我們關心底層流離失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