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世界未日的電影有哪些
有關世界末日的電影有:
1. 《末日崩塌》
《末日崩塌》是一部以地震為背景的災難電影。 該片講述了在大地震後,主人公為了拯救家人並面對一系列挑戰而展開的故事。影片展現了地震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人們面對災難時的恐懼與求生慾望。
2. 《2012》
《2012》是一部以全球洪水為背景的災難電影。 影片描述了當科學家預測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一場全球性的洪水即將淹沒地球時,人們為求生而展開的種種行動。影片通過壯觀的視覺效果展現了洪水的破壞力以及人類求生的決心。
3.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一部以地球面臨毀滅為背景的科幻電影。 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情況下,人類試圖用極端手段拯救地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推進器,尋找新家園。該片展現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獨特魅力,以及人類面對末日挑戰的勇氣與智慧。
4. 《絕世天劫》
《絕世天劫》是一部以隕石撞擊地球為背景的災難電影。 該片講述了科學家們發現一顆即將撞擊地球的大隕石,並設法阻止其破壞地球的故事。影片展現了人類在面臨巨大災難時的團結與勇氣。
以上電影都以世界末日為背景,展現了人類在面臨災難時的恐懼、求生慾望、勇氣、智慧以及團結精神。它們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法,讓觀眾深入感受到末日氛圍的緊張與刺激,同時也引發觀眾對於生存與災難的深入思考。
2. 電影《2012世界末日》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
根據瑪雅歷法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過完這一天地球將會被毀滅,新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在神秘的瑪雅預言面前,人類再次負擔起拯救地球命運的重任,影片《2012世界末日》(後面簡稱《2012》)就是在講這樣一個故事,不過好在地球沒有被消失,在瑪雅預言即將實現時,拯救地球的英雄再次力挽狂瀾救人類文明於瞬間。
擅長科幻和製造災難的導演羅蘭德•艾默里克對這種題材早已純熟,深諳好萊塢法則的他還曾將此類型影片發揮到極至,1996年的《獨立日》和2004年的《後天》都可看做為同類題材中的佼佼者。作為導演的兩部代表作,前者著重對外部入侵危機進行刻畫,後者則是對產自內部的環境問題進行控訴,兩影片中一成不變的末日理論與救贖為銀幕前的觀眾敲醒警鍾。新晉上映的《2012》有著同樣的元素,只不過在影片中內部環境問題與外部自然因素被導演放大,並最終藉助瑪雅預言為我們再現一個電影CG技術看台,還有宣揚美國普世價值的機會。
雖是一部顯而易見的類型片,但是影迷觀眾該看的看該評的評,好壞觀眾自有界定。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吸引眾多影迷走進電影院的無非是明星導演、影片特效、瑪雅預言還有國內宣傳所稱的「中國元素」與「汶川精神」。就《2012》先期公布的宣傳片看,影片特效還算絢麗,不過在《史前一萬年》的陰霾下與趕期上映的口風中對導演以及特效期待還是要謹慎些,以免暗自傷心。有關瑪雅預言影片中只是少有表露,如果真的對這個神秘文化感興趣可以擴展電影外的知識與閱讀。對於影片內地宣傳中的「中國情節」大家也不要太過執著,《變形金剛》的記憶應該在這里浮現,因為在沒有看到影片最終效果前,有些宣傳可能是假象。
擅長充當救世主的美國人不會放過挽救地球的機會,於是我們在影片中會看到主人公疲於奔命地為拯救地球而忙碌。看到這里不難看出,影片所表現的末日理論與瑪雅預言只不過是導演對自己影象風格的加強與置換。試想一下,如果不藉助天文知識異常驚人,算術歷法精確,神秘出現卻又消失的瑪雅文化,有多少人會相信導演編造的這個故事;如果真的相信了這個所謂的預言,人類的救贖又怎麼可能實現?在這個矛盾的理論下,藝術載體給了我們一個預演未來的機會,而結果自然是希望。除此之外,《2012》中還延續著導演對環境的關注還有對人類未來的渴望。
而在這一切希望到來之前,地球上很多建築與景觀被毀滅破壞,這其中包括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救世基督像、華盛頓的白宮、還有梵蒂岡的西斯庭大教堂,連中國與印度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和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也未能倖免。在這些場景中***、天主教還有中印邊境山麓上的佛廟都在大自然破壞之列,而與之相關的世界幾大宗教也悉數登場。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謂被***、天主教、佛教所普度庇護的芸芸眾生以及在戰亂中的***人民都無被上天所挽救,拯救一切地球生靈還是要靠英雄。
所以,不要低估了英雄的能力,即使幾年不在地球的「超人」仍然可以重新歸來肩負起保衛人民的重任,更何況在地球上土生土長的「美式英雄」呢。所以當羅蘭德•艾默里克的末日預言與電影技術組合出的影像出現在大銀幕,觀眾大可把它當作消遣,因為在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導演本身就在意淫。
3. 電影世界末日講的是什麼
不過要注意哦,這只是一個電影故事,現實世界裡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積極面對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