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豆瓣電影星球

豆瓣電影星球

發布時間:2022-05-18 08:10:34

⑴ 2021年豆瓣年度熱門搜索影視資源

覺醒年代

豆瓣評分:9.3
本劇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覺醒年代的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

提取碼:1234

⑵ 《藍色星球2》登頂豆瓣,豆瓣的高評分影片還有哪些

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 在豆瓣上評分極高,有人評價它是「史詩般的海洋全紀錄」。其實豆瓣作為各類影片收集的地方,這上面高評分的影片有很多。讓我來推薦幾篇同樣是紀錄片的高分影片。




看紀錄片是一個增長知識,又能消遣時間的方法~ 喜歡推薦的這些電影你會喜歡!

⑶ 豆瓣評分9.8以上的電影,你都看過哪些

教父

都說男人都要看一遍教父,那為什麼教父的評價會這么高呢?那是因為教父的劇本寫的很好,故事情節也很緊湊,拍攝手法又獨具特色,演員陣容也很強大: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等,幾個影帝在裡面,另外,教父的構圖,美術都是超越了時代,在當時很少電影會有教父那樣的藝術感,也真真正正的提現了一個成熟男人的魅力。

⑷ 豆瓣評分最高的科幻電影是哪些

科幻電影毫無疑問在電影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機會,相對於普通電影有著非常緊湊的結構以及豐富的劇情吸引觀眾,科幻電影是用各種各樣的特效在視覺上給予我們極大的滿足。而在豆瓣上評分非常高的科幻電影里有很多,我主要選取三部我最喜歡的進行說明。

一、《阿凡達》

這一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世界人類為了獲取其他星球的資源,開啟了一個名為阿凡達的計劃,在當地人與人類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在這一部影片當中讓我們看到了科幻影片的巔峰之作,不管是對於影片當中人物細節的把握還是整體風格的控制,都達到了一種極致。它是一種劃時代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科幻影片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一點虛假質感,更多的是一種真實身臨其境之感。

⑸ 求一百多字《星球崛起》電影影評,感激不盡

人類很貪婪,人類很變態。物質 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難道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了嗎?想想你有什麼?文化?思想?還是那最起碼的憐憫?我們那樣虐待動物,動物真的到頭來虐待我們了嗎?沒有。他們很有人性,他們很善良,他們很團結,他們很頑皮,他們是榜樣。。。

他們為了人類的未來,不也甘心給我們做小白鼠?我們想的卻是從他身上如何發現價值。當今地球愈發的變得越來越槽糕,人口將要突破70億。全球極端天氣災害頻發,氣候越來越暖。空氣越來越差,瀕危物種越來越多。光渤海灣的漏油都露了將近大半年了,竟然還沒堵住。你想說什麼?你還能說什麼?你有義務去見義勇為救死扶傷。可你有權利行使你連說話的最起碼的自由嗎?

動物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反思。當全世界到最後只剩下人類的時候,請問,你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動物也僅僅不過是想要獲得一些自由。。。難道和我們不一樣嗎?

影片中Caesar的眼神很犀利,犀利中還帶著一絲絲憂傷。。。

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小塊,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塊泥巴被海浪沖掉,大陸就小了一點,如果是一座海峽,如果是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園被沖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和人類的關系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鍾為誰而鳴;喪鍾為你也為我而鳴。

-------- 約翰·堂恩

寫在前面。。。

猩球崛起

影片是科幻經典《人猿星球》的前傳,聚焦於人猿進化為高級智慧生物、進而攻佔地球之前的種種際遇。當然,主題不外乎是帶有警世性質的——人類瘋狂的野心所產生的惡果。

劇情介紹

《猩球崛起》以深入淺出的故事探討人類文明與科技進化之間的沖突。

故事的背景設在現代的舊金山,基因科學家威爾-羅德曼(詹姆斯·弗蘭克飾)為了治療人類神經萎縮類疾病研發了一種葯品,可以治療老年痴呆一類的病症,新葯在黑猩猩身上做實驗時,發

現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智力,症狀眼睛變為綠色,智力達到人類水平,這只試驗成功的黑猩猩生下小猩猩後,為了保護其子母性爆發,襲擊了工作人員而被射殺。其後研究所被迫對剩下所有黑猩猩進行了安樂死。為了救新生的小猩猩,威爾收養了他並起名凱撒(安迪·瑟金斯飾),在喂養凱撒過程中,因治療猩猩的傷,威爾-羅德曼遇上了動物學家凱洛琳(芙蕾達·托飾)並相戀。

凱撒因為遺傳其母的基因,從小就有很高的智慧,同威爾一家人一直幸福的生活著,直到在一次誤傷人類之後,凱撒被迫與威爾分離,並被送進了看護所。在那裡他受到了無情的對待,繼而開始對人類產生敵意。有著高智慧的凱撒不但順利逃離了看護所,且救走了同被囚禁的人猿。而此時已經證明這個葯品對人類是不可醫治的病毒,但是對猩猩無害而且能大幅提高其智慧,病毒已經開始傳播,形式在逆轉,一場不得不與人類對立的戰爭即將開始,浩劫的最後的勝負,將決定全世界生存的未來!

美國熱評:

《丹佛郵報》(Denver Post):雖然這部電影作為《人猿星球》前傳,在情節設置上有少許的失誤,但主題卻十分明確,猿人類的暴怒不是來自叢林,而是源自人類建造的金門大橋。

《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故事簡單明了,由演員通過動作捕捉完成的猿族的表演,不誇張又令人印象深刻,這部電影很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猿族崛起》製作的很靈巧,非常有意思,同時賞心悅目,堪稱2011年暑期檔最佳電影,模範之作,它沒有辱沒你的智商。

《滾石雜志》(Rolling Stone):通過人類演員和計算機CG技術的結合,《猿族崛起》將猿類演繹得栩栩如生。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猿族崛起》很好,很有意思,今年好萊塢暑期檔的一個「奇跡」。

《好萊塢記者報》(Hollywood Reporter):完美的動作設計,一流的特效,《猿族崛起》是迄今為止,關於猿類題材電影最好的作品。

《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猿族崛起》是這個夏天最值得觀眾去影院觀看的最佳電影。

《綜藝雜志》(Variety):電影令人印象深刻,同時還以一個悲傷的結局為續集進行了鋪墊。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猿類橫沖直撞的動作形象,非常震撼人心,堪稱好萊塢目前最高水平的電影製作。

《今日美國》(USA Today):真人動作和CG技術嫻熟結合,難得的是,這是一部關於猿人類,映期從11月提前至8月的商業作品。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在好萊塢創作才思枯竭的情況下,《猿族崛起》提升了今年暑期檔電影的集體智商,以及集體思維的轉向。

《時代周刊》(TIME Magazine):繼《金剛》(King Kong)之後,威塔工作室(Weta Digital Ltd.)又創造出了《猿族崛起》里栩栩如生的類人猿,展示了他們驚人的技術。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猿族表現不錯,就是人類形象的表演令人失望,此外這部電影摒棄了原題材的社會政治,取而代之的是關於動物實驗,人類罪惡的警醒。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猿族崛起》,顧名思義,猿族在人類的玩弄下,揭竿而起,尋找他們的尊嚴,這是一部超過預期目標的B級電影。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猿族崛起》里,人類僅是配角,該片高達9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多數用於猿族的製作。

影評:

他只是想回家

從影片名字,從幾句話的劇情簡介,還有海報上猩猩犀利的眼神,一開始就讓人帶著緊張的心情期待猿族的大爆發。這種緊張的心情隨著凱撒的每一次成長變化愈發加重,他的每一次變化,每一次齜牙都讓人心裡一沉,從小窗子里張望外面的世界的興奮,到逃出去玩別人的自行車被打傷,到看到男女主角kiss時的意識喚醒,直到看到will的父親被人打,終於,暴力爆發了。
在動物園里的時候,凱撒的眼神無助,無奈,但will同樣無奈。看到凱撒在牆上用粉筆畫的Home的窗子的形狀,那一刻,心裡一震,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最讓人心動的地方。
will第二次來仍然不能帶凱撒回家,凱撒的眼神以及不再是無奈無助,而是失望,低沉,包含著絕望和憤怒,此後多次犀利的眼神特寫,讓人心情更加緊張,不知會不會像kingkong一樣復仇。
順著影片的走勢,凱撒只是帶領猩猩們摧毀了害死他媽媽的地方,並未對人類造成過多傷害,在通往紅樹林的金門大橋,甚至阻止了同類傷害人類,他爆發的暴戾裡面還是有will給他的溫暖,以至於他對人類沒有痛恨至極。
在他的帶領下,猩猩們沒有傷害過多的人類的情況下,回到了紅樹林,will來找他的時候,他的那句「Caesar is home」再次震撼了人心,他的爆發,暴戾,到最後,也只是想回家而已,這里,才是他的家。
看完之後,緊張的心情終於放下,反而覺得看得過程中有點過於緊張了,看到結局,終於舒了一口氣,他只是想回家而已。

《猩球崛起》:進化無罪 造反有理

在蒂姆波頓那部失敗的翻拍之作之後,誕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的著名科幻驚悚系列《人猿星球》這次是真的要再次翻新崛起了。翻拍自當年那個系列第三部的《猩球崛起》票房飄紅口碑過硬,續集已經提上日程。

與當年的《人猿星球》系列中尖銳的反烏托邦主題相比,《猩球崛起》層層遞進地講述了大猩猩反叛人類的過程至少表面上平和了很多。

影片的科幻色彩很淡,片中涉及的科學原理也是大多數人中學就已經學到的有關基因、遺傳以及物種進化的理論,猿類主角凱撒所有成長和反叛的過程都與此有關,人類主角威爾所從事的基因葯物研究工作在經過戲劇化處理之後更加容易理解。在原來版本中,大猩猩凱撒來自2000年後的一個猿類統治的「猩球」,而本片中大猩猩凱撒不過是從熱帶雨林捕捉回來的一個大猩猩的遺腹子,如此朴實的設定就是為了讓觀眾相信,故事發生的一切都是可能在當下發生的。

大猩猩在特效中如何驚世駭俗那是彼得傑克遜在《金剛》中已經盡情展示的,本片中雖然大猴子成群結隊,但肯定不是為了以量取勝。而本片的好看,就來自導演純熟的敘事技巧,這種技巧很好地沿襲了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模式。105分鍾的片長里,戲劇沖突的大小高潮接連不斷,從開篇時土著人捉猩猩,到凱撒的一步步成長和一步步走向反叛,導演都做了扎實的鋪墊和敘述,當面對動物收容所年輕莽撞的管理員發出憤怒的吼聲「NO」的時候,大猩猩凱撒的命運已經將觀眾牢牢抓住。這個過程在僅有的片長中顯得有點冗長,不過凱撒與主人威爾共同生活時的機敏靈巧動作的快速剪輯,與威爾對凱撒智商的研究交叉敘述,穿插著維爾父親對同樣影響了凱撒智商的基因葯物的反應,讓這個鋪墊過程充滿了驚喜、有趣和刺激。

凱撒受母親遺傳大腦神經間接受到了基因葯物影響,所以在遭到動物管理員的虐待時,他有了反叛意識,同時他很快具備了組織、教育、煽動同類的能力。人類研究基因葯物時對利益的貪婪追逐,以及人類管理動物時的物種優越感,兩種人性的丑惡促成了猩猩造反的惡果。最後的金門大橋一戰與之前充滿驚險刺激的鋪墊敘述相比,有點過於倉促,對於被各種視聽效果刺激著感官神經的當下的觀眾來說多少有點不過癮,然而這段決戰過程其實已經滿足了敘事的要求。

因為本片的主題,已經不是當年的經典系列以物種換位思考的反烏托邦角度向人類發起猛攻了,大猩猩凱撒所有反叛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回歸他們所嚮往的山林——在影片中,那是凱撒小的時候,主人威爾帶他來的紅杉林,當時小凱撒興奮得在樹林之間上下跳躍。最後凱撒領導的猿族軍隊並沒有對男主角威爾進行人身威脅,他只是告訴這個把他養大的人類:哪裡才是他們的家。從這一點來說,影片的主題更接近於《金剛》。這里的人類,動物管理員的殘忍與沖動,基因醫葯公司的頭兒的貪婪與瘋狂,都是來自人類身上依然無法褪去的動物性;而這里的猿類,那些包括了「金剛」在內的猩猩們與其說是對人類的反抗,不如說是為了返回他們的棲息之所,這種淳樸的動物性卻因為人類身上的動物性而變得困難重重。而人類現代生物科學中的基因技術促使了猩猩的物種進化、智商提高,但還沒有改變他們回歸自然以生活的本能。但這或許也是因為剛剛形成人類最初聚集生活的他們,還沒有產生對權力和利益的慾望。所以本片中的所謂人猿爭霸戰,一切才剛剛開始而已。但可以相見的是,隨著猩猩向人類方向的進化,他們也將漸漸擁有了人性的丑惡。但這一部里,猩猩們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們擁抱大自然。

金門大橋一戰還不是物種之間的決戰,而是出於各自生存需要的本能。金門大橋上,面對成群結隊從對面沖過來的大猩猩們,荷槍實彈的警察在橋頭嚴陣以待,突然,一匹騎警的馬匹驟然出現,而馬上的人漸漸直起身,居然是奪下騎警馬匹的凱撒!這個鏡頭的作用絕對勝過人猿大戰三百回合。有趣的是,本片讓大猩猩金剛作為猿族的猛將兄,大戰危機之際成功拍飛了美國警察的直升機,算是對《金剛》中死於飛機轟炸中的金剛的一個交代。

我們不能打敗人類,因為我們都很蠢

影片要從凱撒他媽的實驗說起!
猩猩Caesar的媽媽被殺了
Caesar被好心的並且帶有一些私心的葯劑師收養了。
葯劑師發現Caesar有著超乎尋常的智力。
那是由於遺傳自它的媽媽。

後來小猩猩長大了。
有一天Caesar為了保護葯劑師的爸爸
跟鄰居打了起來。

因為能打,並且狂扁了一個欺負自己主人的爸爸的人類
被關押到了猩猩飼養中心。
Caesar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歧視

Caesar很想主人接她回去、

葯劑師對Caesar還是有感情的。
於是辭去工作,不惜以中國式辦事方式接Caesar回家。
可是Caesar在猩猩飼養中心遇到的一些事情讓Caesar內心發生了變化。
從而拒絕了葯劑師的好意。

此時Caesar的內心中,已經清楚他與人類永遠不是一類的
種族之間的對立,讓孤獨的Caesar決定回歸自己、
那個項圈是他心中縈繞的情愫。

於是,Caesar開始了一系列的反抗計劃。
Caesar有著領袖氣質。
並且希望拯救族群。

當所有一切時機就緒時。
Caesar終於將憤怒與不滿發泄出來。
Caesar是有理智的。

當那個倒霉孩子讓Caesar放手的時候。
Caesar咆哮了。
那個充滿力量的NO!!!
似乎帶著無限的憤慨和嚮往。


然後,猩猩們為了自由而戰。
Caesar帶領猴子猴孫拯救了動物園中、葯劑公司的猩猩們

後來,他們突破了人類的防線,回歸森林了。
當葯劑師最後見到Caesar的時候,
真心並且充滿誠摯的向他道歉
並邀請他回家
要保護Caesar。
Caesar充滿憂郁的眼睛

輕輕拍了拍葯劑師的肩膀。
在他耳邊說
Caesar is home!
是啊,他找到了自己。



電影很值得看,特技效果和情感表達都做得很好。


影片中Caesar的眼神很犀利,犀利中還帶著一絲絲憂郁,電影的故事線很明朗,前置劇情鋪墊的恰到好處,我覺得唯一不足的就是對凱撒少年時的遭遇刻畫的不夠深刻。如果多一點被排斥被歧視的戲份,那麼在凱撒開口「No!」的一瞬間可能就會造成一種更為強烈的情感施放,也可能導演想過多的交代生化危機的劇情,好讓猩猩的統治更順理成章。

凱撒的前半生其實很悲情,盡管看上去很幸福。實際上並不是的,小時候他被關在家裡。看見小孩子們玩耍,只能站在窗邊偷偷觀望。和主人出去散步還要帶著項圈。一起上街的時候還要承受人們異樣的眼光,對於這樣一個擁有人類智慧的物種這無非是一種莫大的情感壓抑,當被關在籠子里的時候,凱撒在牆上畫了一個窗戶,那證明凱撒有著一顆渴望自由的心。這正是前面劇情的鋪墊,才會讓觀眾看到這的時候會忍不住的跟著揪心。

----影評整理轉載自豆瓣。

⑹ 豆瓣評分較高的科幻電影都有哪些

科幻電影毫無疑問在電影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機會,相對於普通電影有著非常緊湊的結構以及豐富的劇情吸引觀眾,科幻電影是用各種各樣的特效在視覺上給予我們極大的滿足。而在豆瓣上評分非常高的科幻電影里有很多,我主要選取三部我最喜歡的進行說明。

一、《阿凡達》

這一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世界人類為了獲取其他星球的資源,開啟了一個名為阿凡達的計劃,在當地人與人類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在這一部影片當中讓我們看到了科幻影片的巔峰之作,不管是對於影片當中人物細節的把握還是整體風格的控制,都達到了一種極致。它是一種劃時代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科幻影片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一點虛假質感,更多的是一種真實身臨其境之感。

⑺ 《藍色星球2》登頂豆瓣,《藍色星球2》有哪些看點

在剛剛公布的豆瓣2017年度電影榜單中,紀錄片《藍色星球2》以9.9分的超高評分,獲封年度評分最高的紀錄劇集。自開播以來,《藍色星球2》的總播放量已經突破2.2億,豆瓣評分人數過萬。

自從《藍色星球》2001年開播以來,我們對大海之下生命的理解被徹底顛覆了。從北極熊出沒的北冰洋到煥發著勃勃生機的藍色珊瑚環礁,本系列紀錄片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吃驚的新發現;邂逅在南冰洋深處神出鬼沒的奇怪章魚,觀賞巨大的鰺魚跳出水面,飛躍到半空中捕魚;騎在虎鯨的背上,同它一起沖向魚群。

總結:《藍色星球2》帶領我們體驗讓人敬畏稱奇的新地方,見識魅力四射的新物種,了解非同尋常的新行為。

⑻ 傳送到一個距地球一億光年的星球,取生命血清,還有變異的熊能殺人的驚悚電影叫什麼名字

野人行星 Savage Planet(2007)
(豆瓣電影有劇照)

導演:
編劇:
主演:
製片: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 2007-05-26
又名: 怪物星球
IMDb鏈接: tt0790746

⑼ 盤點好萊塢經典的科幻電影,每一部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你看過哪部

《黑客帝國》

這部片子也算是我看過的最有內涵的商業科幻片之一了,哲學、神學、無神論都在電影裡面都有濃重的表現,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蘊含了啟蒙、涅盤、重生的概念,還在電影的配樂中使用印度教的頌歌、理念、虛幻、因果報應和自然存在的多種觀點。一千個人看MATRIX,就有一千個黑客帝國。

秘訣就是歡樂,就是無厘頭,就是「搞」。搞怪,搞笑,搞懷舊,搞滿漢全席。信馬由韁的想像力才是《黑衣人》的護法利器。

《星球大戰》

之所以把這部電影放在最後,是因為有的電影將註定不僅只是電影。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在1977年的問世,創造了一個現代神話。因其前所未有的太空場面,紛繁復雜的星系斗爭,它被稱為「繼摩西開辟紅海之後最為壯麗的120分鍾」。《星球大戰》三部曲(1977~1983年)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⑽ 同一部電影,為什麼貓眼、格瓦拉與豆瓣的評分差距那麼大

搜評分,已是人們選電影的標准動作了。大多數時候,評分對觀影體驗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我們也都看過 5 分的好片,以及 8 分的爛片,不得不追問一下——這些分數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主流評分平台豆瓣、格瓦拉、IMDb 在評分方式上又有何不同?

請看四部電影在三個平台上的評分:

《最後的巫師獵人》

豆瓣:5.8 格瓦拉:7.9 IMDb:6.0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豆瓣:7.3 格瓦拉:8.1 IMDb:8.4

《碟中諜4:幽靈協議》

豆瓣:8.3 格瓦拉:8.8 IMDb:7.4

《捉妖記》

豆瓣:7.0 格瓦拉:8.8 IMDb:6.2

很奇怪吧?格瓦拉在上述電影中給出的評分都是最高的,豆瓣和 IMDb 除了在《最後的巫師獵人》中給出了近似的評分,另外兩部中差異接近 1 分——這是不小的差別,畢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是否值得看」的分數底線。

熟悉的老豆瓣

豆瓣 CEO 阿北於去年底解釋過豆瓣的評分機制,他稱之為「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由於豆瓣不能購票,評分人群是純粹為分享觀點而評價,可以粗略認為豆瓣電影評分來自一個有一定電影評判知識、又樂意點評電影的「愛好者評審團」。豆瓣的評分演算法簡單粗暴,用阿北原話說:

我還寫過計算豆瓣評分的最早的幾版代碼(不難,加起來除下人數)……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關於水軍的問題,阿北的解釋是:「水軍是有的,但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意思是,水軍的作用僅限於上映推廣期,後期大量評論湧入後水軍的影響可以忽略。

格瓦拉與豆瓣最大的區別在於,豆瓣是愛好者社區起家,而格瓦拉是賣票起家,這就構成了評審團的屬性差異。可以認為格瓦拉評審團比豆瓣更加大眾化(不那麼文藝),用戶更多是根據觀影的抽象體驗評價影片。很難說這個差異有多大,但有一個特點是公認的——格瓦拉評分比較高。

據格瓦拉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評分規則有這些特點:

影片初始評分為 7 分,當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則開始顯示變化

格瓦拉評分代表購票用戶的評分,非購票用戶會被獨立記錄

對購票用戶的評分採用權重演算法,具體無可奉告

不難看出,格瓦拉評分機制是為賣票而生的。在初始的分值鎖定規則下,7 分成為了大多數片子的安全底線,不至於這也解釋了格瓦拉普遍較高的評分。當然,格瓦拉本質就是一款購票應用而不是電影社區,因此分數雖然缺乏絕對公正性,在自己平台內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國際的 IMDb

IMDb 是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的縮寫,始於 1990 年,是一個國際權威性的電影點評網站。它採用的演算法比上述兩家都要神秘一點。主要特點如下:

每部電影至少要收到 5 個投票才會顯示評分

用戶可以反復投票,但網站只記錄最新的一個

網站重新抓取數據間隔不超過 24 小時(似乎比豆瓣周期要長)

網站里寫得明白:「我們不會簡單地把評分加起來除以總票數,我們用的是加權平均數。」演算法的細節與格瓦拉一樣無可奉告:

為了避免人為操縱票數,保持投票系統的公正性,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公布加權演算法的細節。但請放心,這里不會有偏見。

盡管每部電影的評分演算法無可奉告,IMDb 解釋了他們在 TOP 250 榜單中使用的貝葉斯演算法(公式請跳原網頁)。此外,TOP 250 只允許有一定評論歷史的「老用戶」參與該榜單的投票。據知友陳博學介紹,演算法背後是這么個原理:

電影 A,十個人看過,全部評分均為 10 分; 電影 B,十萬個人看過,評分平均值為 9.8 分。

請問你願意相信哪部電影更加優秀??貝葉斯演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避免讓電影 A 的最終得分會超過 B。

當然啦,再復雜的演算法也擋不住刷票,尤其是狂熱的粉絲自發的刷票。例如說《蝙蝠俠:黑暗騎士》就曾被粉絲刷上榜首(下圖),但這個第一只維持了幾天,很快《肖申克的救贖》又重新登頂並維持至今(共計收到近 160 萬票)。

你的眼睛高於一切評分

總之,評分的區別來自於四個方面的原因:

用戶屬性 評分演算法 評分數量 無可奉告

近幾年來國內上映的電影品質與院線硬體都有明顯提升,不少人已經把去電影院當成每周的必修功課。各平台評分機制各有不同,都嘗試給出一個能反應觀眾評價的指標;而每個人觀影的訴求也不同——消磨時間、約會、品鑒、學習,各有所愛。因此大可不必拘泥於評分,用自己的眼睛去享受電影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豆瓣電影星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孫紅雷拍的緝毒電影大全 瀏覽:156
抖音電影推薦美國恐怖 瀏覽:986
3D電影原盤是半寬還是全寬 瀏覽:830
2016年3月好看的電影 瀏覽:690
電腦看3d電影用什麼眼睛 瀏覽:484
神州第一刀國語電影全集 瀏覽:299
電影右岸2016百度雲 瀏覽:53
魔鬼日本電影 瀏覽:720
一張好看的電影票怎麼畫 瀏覽:547
播放劉德華的電影神話 瀏覽:402
哪些電影是書改編的 瀏覽:876
2017五月有什麼電影 瀏覽:78
電影頻道電視表 瀏覽:326
王大陸最近拍的電視劇電影 瀏覽:292
國外搞笑電影鼻祖 瀏覽:240
韓國卧底電影電視劇在線觀看 瀏覽:450
憐憫電影2018豆瓣 瀏覽:981
動畫電影蘭登 瀏覽:966
床戲什麼電影最多 瀏覽:620
中國第一部從頭到尾配樂的電影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