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我的1999歷史背景嗎了
你說的是電影《我的1919》吧。這部電影講的是1919年陳道明演的中國外交代表顧維鈞參加巴黎和會的事。這個是中國五四運動的背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謹豎發,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政府統治時期。從1917年開始,戰爭局勢越來越明朗化,各國紛紛參戰,加入以英法俄為代表的協約國一方。中國也派了軍隊開赴歐洲戰場,雖然只是工兵,但是在戰爭絞肉機一樣的一戰中,也是死了很多人。1918年,戰爭以同盟國一方投降而結束。
很快,懲罰戰敗國的戰後分贓會議——巴黎和會召開了。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派了代表去參加巴黎和會。祥拍大當時的中國山東被德國占據,中國代表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德國是戰敗國。但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控制巴黎和會,他們要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雖然顧維鈞在和會上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裡面著名的一句「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參會人員都很感動。但是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合賀鄭理要求遭到拒絕。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很快,五四運動爆發了。憤怒的學生舉行遊行示威,燒了時任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長等三人的住宅。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而五四運動也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貳』 《建黨偉業》的歷史背景簡述
《建黨偉業》的歷史背景: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孫中山與蔡鍔成立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相會即將到來。
(2)陳道明演一戰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建黨偉業》於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懷柔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開機,拍攝歷時5個月,於2011年1月26日關機,進入後期製作,預計將於今年6月20日全國公映。電影拍攝足跡遍及北京、上海、長沙、橫店、廣州、法國巴黎、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實地取景。
自開啟拍攝計劃以來,《建黨偉業》幾乎每天都會傳出影星加盟該片的消息。在參演的上百名明星中,包括周潤發、劉德華、陳道明、王學圻、張家輝、王學圻、劉燁、陳坤等接近20位影帝,陣容規模堪比《建國大業》。此外,吳宇森、何平、鄧超、王學兵、馮鞏、文章等也分別出演重要角色。
在這個全中國正處於大變革的時期里,除了以毛澤東為中心的共產黨員以外,還包括其他一些影響歷史變革的人物。以袁世凱、張勛為代表的北洋政府;以康有為、載灃代表的保皇派;以孫中山、蔣介石、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
以胡適、梅蘭芳、周樹人、楊昌濟、蔡元培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等。電影將通過宏大的歷史畫卷,重現了一群青年有志之士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前仆後繼探索民族救亡道路的歷程。該片電影的海外部分拍攝由李少紅任導演,五四運動部分由陸川掌鏡,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
在敘事方式上,總導演黃建新表示,《建黨偉業》故事性比《建國大業》更強,架構也更復雜,「《建國大業》像是探索頻道中的歷史回顧,而《建黨偉業》更接近故事片。」黃建新還透露,片中的人物造型充滿青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