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香港靈異無頭女鬼什麼電影

香港靈異無頭女鬼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5-09-12 05:59:36

1. 香港鬼片連續劇,越全越好

僵屍道長1&2
我和僵屍有個約會1-3
沖上人間
點解阿SIR系只鬼
大頭綠衣斗僵屍(好看又好笑,有鄭秀文演哦,她很少演電視劇)
聊齋1&2
僵屍兵團
紫青雙劍
仙侶奇緣1&2(關於血魔的)
大鬧廣昌隆
衛斯理
七姊妹
古靈精探1&2
等著你回來(撞到正)/情定陰陽界
靈異偵緝檔案1&2
祖先開眼

2. 《死寂》影評

《死寂》影評(一):實話說,真是沒嚇到我?!

不知道《死寂》這類片子為何在豆瓣的評分在這個水平?其實俺本身作為喜歡電影之人,自覺對於電影的包容性還是相對較強的,對於一般的電影通常也會選擇「還行」以向看客們傳達「此電影,尚可看「的信息,但對於這部《死寂》,還是選擇了」較差「,同樣也是為了告訴看客們:這部電影,不看也罷。

作為怨靈附在玩偶上來弒殺生命這一題材,老美的恐怖片也基本是要用爛了,像《鬼娃回魂》,拍了一大系列,也確實是血漿與虐殺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死寂》實際上也是套用了這一題材,只是在情節設計上或許增加了更多的懸念與猜忌,但整體情節的單薄與無力,還是難逃怨靈復仇這一窠臼俗套。

作為老美恐怖片,整體看錶現方式大致也就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血漿為大,為的就是讓看客們恐怖於各種虐殺場景,基本屬於惡心嘔吐型;另一類就是擯棄血漿,藉助於音效情節與場景展示給予看客們那種驚悚恐怖之感,或許屬於心理暗示型。這《死寂》無疑也是藉助了上面這兩種表現方式,但血漿明顯不夠,而心理暗示能則顯得有些小兒過家家了,通篇除了偶爾那斜眼的木偶和尾篇木偶化的老爹外,其他可說是略顯幼稚而毫不恐怖之感了

或許是看了過多的恐怖片,本身對於恐怖片的觀影感受多半會驚悚蠢陵虧於成功的心理暗示,那種越想越害怕的感受則應該是真正的恐怖之感,《死寂》顯然是妄圖達到此種境界,但顯然相差甚遠。

《死寂》影評(二):瘋子老太婆惹不起

沒有想像中的嚇人,大概是因為以人偶為媒介,但我自己也有好幾個人偶,看電影的時候她們就坐在我的旁邊,這有什麼好怕的。

Mary Shaw這個女人挺扯的,她自己因為一點點童言口角,就把男孩給殺了,還很惡心地做成人偶,男孩的家人真的是怎麼報復都正常,她自己不檢討反而要殺人全族,也是醉,照這么說,被殺的無辜者應該怨氣更重,也一樣要變成怨靈吧,就她特別……

最後的結局雖然反轉了一下,但仔細想想也挺牽強的,在我看來,Mary Shaw以前做的所有木偶都很醜,做工粗糙簡單,怎麼突然就做出了外表和人類一模一樣,可以以假亂真的完美木偶?還把男主給坑了,好歹有點說服性吧……

《死寂》影評(三):是誰送了我那該死的木偶

是誰送了我那該死的木偶

那帶神是很小時候的事,上幼兒園時吧。因為爸爸當時當官,總是有人往家裡送東西,自然也有很多人給我送玩具。

當然很多玩具我都不記得,只記得自己有很多車子,積木,樂高玩具等等。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與電影中差不多的一個木偶。

木偶製作精良,那時也就2000年前後,或者之前,國產貨還一直是良心的存在,這個木偶就是如此,不僅用料講究,而且服飾好看。

但當時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笑的很詭異,而且有種它在盯著你看到感覺。等你認真盯視它時,又感覺它移開了目光。

它穿著的就是小禮服,穿著小皮鞋,不過有點像小丑,但也不怎麼明顯,它擁有蓬鬆的爆炸頭發,但是可以取掉,取掉之後就是光頭了。

媽媽當時嫌棄它丑,說扔掉吧,爸爸卻留下了,他說這個貴著呢,然後問我喜不喜歡。

我當時不算喜歡,甚至覺得它有點恐怖,原因上面已經提到。正因為如此我留下了它,因為我認為它能證明我的勇氣。人類總是愚蠢的,總要向人證明自己,所以才不能暢汪瞎快活著。

至少它那時就一直讓我不暢快活著。

那時我就有小房間,實際上是書房,單獨弄個小床給我睡覺。白天大人會進來看書,我很小就不跟爸媽睡了,原因如上,我認為獨睡可以證明自己的勇氣,當時小夥伴們經常拿這事互相炫耀。

木偶被我放到了一堆物象化的玩具中,可能用詞不準,我的意思是,我有一個獅子玩偶、一隻狗狗玩偶,一隻蚊香蝌蚪玩偶(可以翻過來變成蚊香蛙),反正很多,這只木偶就被放到其中。

而且它們都對著床頭,這樣我可以在睡覺前跟它們說晚安。我入睡前還會挑一個玩偶放到床頭,要它和我一起睡,也就是所謂的「寵幸」...

詭異的事就出現在它身上。

有時候你會不經意的回頭看向某處,這是因為你感受到了某人視線,這種事很多人想必都會經歷。

沒錯,應該是自它出現後,我便會不經意的回頭。但當時是小孩子,就算做了什麼不經意的動作,自己也根本不會在意。

後來大學無意想起此事,才覺得毛骨悚然,因為難道不是它在「看」我嗎?

因為每次回頭或側頭時,都會發現它坐在那裡。

以及入睡時,經常注意桌上的情況。雖然窗簾都拉上了,屋內已是漆黑一片,但是外面會有微弱的光透入,桌上就有一縷反光。

那就是它眼瞳的反光,這便讓我有種強烈的感覺,它在盯視著我。

經常連續幾個晚上我都有這種感覺,當時也的確害怕,但卻居然作死的也感覺一絲興奮。

為什麼呢,因為才上幼兒園的我,肯定如同其他弱智小孩般,希望自己的玩具是活的,所以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才會如此大賣。

因此發現木偶是「活著」時,我反而很高興,還經常和它說話,然後叫它也跟我說話,並且再三保證我不會告訴別人...

當然它至始至終也未說話。

事態稍微嚴峻是在我後來開始「寵幸」它時,也就是說,我把它放在了床頭,就是枕頭旁邊。

然後我就夢到它了。

我夢到的它總是和當時看過的動畫片有些關聯。

例如我看「星際恐龍」,可能叫這名字,就是主角是一堆恐龍,然後我就慫恿它和我一起加入好人,它開口說好人打不過壞人,不如加入壞人。

它當時的聲音很尖銳也很沙啞。

或者是「超能勇士」,我問它會不會變聲,它說不會,我就嘲笑它,然後它問我會不會,我也搖頭。接著反派霸王龍出現,把我打倒了,我看見它和霸王龍一起走了...

當然多數和動畫片也並無關聯,但是無一例外的,它會出現在我每一個夢里。

哪怕最簡單的夢,我在夜裡散步,夜很深很深,是我小學的操場,很遠的地方才有燈光。

我在散步,它就一直跟在後面,因為腿短所以走得很慢,我就叫它走快點,但它沒理我。

我記得我們走了很久很久。

雖然夢境都不怎麼恐怖,但是後來稍微長大後想想,老是夢見一個木偶不是很詭異嗎?

更為詭異的是,後來我厭倦它了,一如其他很多喜新厭舊的小孩一樣,我把它放回桌上,又開始「寵幸」其他玩偶。

結果--

有天早晨睜眼,發現它坐在床頭,還稍微彎下腰來,低頭看著我。我嚇壞了,連忙揮手把它打開,還不斷大叫著。

結果我發現這只是夢,我接著真正的醒了,發現它就安穩的坐在桌上,一如其他玩偶。

這時的我才真正覺得恐懼,尤其是這種夢我還做了不止一次,大概三四次的樣子。

於是我把它放到了上層書架上,天真的想這下它便下不來了。

要是大人的話,當然會直接扔掉它或者燒掉它,但小孩就是天真啊...

因此後來有天,我發現它坐在轉椅上,面對著我。

我醒來後看見它時,當場就哭了,因為我實在太害怕了。雖然我一直在用勇氣對抗著它,而且一度喜歡上它,但最後,它帶給我的終究還是恐懼。

我哭的很兇,我小時候很少哭,因為我覺得男孩子要堅強,何況爸爸也一直這么教我的。

爸爸媽媽同時進來,我指著玩偶說出這事時,爸爸馬上安慰我說是他放的,我這才安下心來,媽媽則訓斥他幹嘛嚇我。

但我小時也有聰明的一面,那時玩偶已經被扔了,有天我問媽媽,爸爸半夜會進我房間嗎。媽媽說才不會,一般都是她進來,因為她每次醒來都要看看我,而爸爸則一直睡的跟死豬似的。

這從側面推翻了爸爸的話,也就是說,他所謂的「玩偶是我放椅子上的」是安慰我的話不是嗎?

我卻始終沒有勇氣去問他,這事便也不了了之。

後來我便升小學了。

現在想來,還是有些恐懼不是嗎?雖然我是從不相信所謂靈異事件的,但是這些事卻是真真切切發生的。尤其是看了這部電影,更讓我覺得,我小時得到的那個玩偶,是擁有生命力的。

哪怕現在我是以玩樂的心態打下這些文字,但不否認,內心一部分還是感覺懼怕的。

它縱然走了,也一直是我的噩夢,自我小二搬家以前,我一直覺得它就藏在家裡某處,一直默默注視著我。

《死寂》影評(四):關於馬利肖為何殺人

看了這部評價不錯的恐怖片之後,我一直很不明白馬利肖為啥能夠變成厲鬼(玩偶),復仇成功,因為她明明就是殺了那個男孩呀,沒有啥冤情為啥還能夠跑回鎮子里來 殺人,這個老妖婆一點也不值得人同情。

後來,我想應該是她痴迷於玩偶製作,想要所有人相信她做的玩偶是真的,殺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後來回來殺人,也是為了向小鎮子裡面的人證明她做的玩偶確實可以以假亂真。好吧,最後她成功了。如果說世界上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得不到的痛苦,一種是得到的痛苦。不知道她復仇成功之後又會咋折騰。

然後不明白的就是為啥那個斂屍官為什麼要按照那個女人的遺願把她做成玩偶,她瘋了,結果他也要跟著他瘋嗎?

所以,我總是覺得這種腹語術玩偶都沒有啥娛樂性,都很恐怖。

《死寂》影評(五):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

很多人講了了故事的大概,五花八門的,我個人認為的最合理的故事情節如下。

馬利肖在舞台上受到小孩的質疑,她殺了小孩,村裡的人一起殺了她,她變成鬼回來報仇,當然鬼在世上必須要有容器,所以她附身在玩偶裡面。

男豬腳是馬利肖最後要殺的幾個人之一,他找到了真相,然後毀掉了玩偶,但是最後一個玩偶比利在他老家,他不得不回家去銷毀最後的玩偶,經過一番較量,他打敗了馬利肖,但是,其實比利不是最後的人偶,最後的人偶是完美人偶,也就是男豬腳的繼母,結局就是馬利肖復仇成功。

之前有個細節說他老爸在外面活動的,那他老爸是不是可以附身的人偶呢?(這個有待商議)至於為什麼我說最後的人偶只有完美人偶,原因如下

第一,如果他老爸可以附身,那要她附身繼母幹嘛呢?直接附身他老爸不是更簡單.

第二照其他鬼片的定義,附身的東西必須是死者身前的東西,所以死者身前除掉那些被毀掉的人偶只剩下完美人偶了。他老爸是後來製造的,不屬於被附身的定義。

《死寂》影評(六):寫個評,吐個槽~

《死寂》豆瓣評分有7.4分,在恐怖片中算是難得的高分。對此我不敢苟同,因此寫個短評吐個槽,也算是表達一下不同意見。

誠然,《死寂》這部電影並非拍得一無是處。相反,它還有諸多優點。

最後時刻劇情的反轉就不錯。當然,這個也算是經典套路了,不過父親被掏空做成人偶的點子不能不贊一下。

片中恐怖氣氛的渲染也尚可,沒有刻意一驚一乍地嚇人。視覺的幻象,鏡中的鬼影,停滯的鍾擺等等,都是老梗,卻被用得恰到好處。

但是,《死寂》的劇情推動方式卻讓人時常出戲。一般情況下,「鬼追人」才是正常的模式,但到了本片卻基本都是「人追鬼」。

主角傑米身為警方兇殺案的嫌疑人,卻帶著重要證物滿世界飛奔,哪裡鬧鬼上哪裡,挖個墳還要趁半夜,簡直是刻意為電影製造恐怖賣點;他無論情況多麼凶險,永遠赤手空拳單槍匹馬;他明知道手中玩偶詭異異常,卻連睡覺都要放在卧榻邊。這不是擺明了要和自己過不去么?

再說那惡靈瑪麗肖,殺一家子竟整整用了幾十年。傑米把她附體的玩偶時刻貼身藏在身邊,還主動跑到她的棲身之所,可她就是不殺,非要等一切真相大白了再殺。這一點導演也沒給出理由解釋,只能說是劇情需要。傑米一早死了,片子就拍不下去了。

為了把故事講完,該死的不死,該追的不追;為了觸發劇情,不該死的卻送上去找死,死得莫名其妙。這是很容易讓人出戲的。

《死寂》影評(七):既不懸疑也不恐怖的「懸疑恐怖片」!

此片可分為兩段,前段從一開始男主夫婦接到木偶包裹到男主老婆被殺直到警察介入這段走的懸疑破案風格,後段鬼婆瑪麗?肖帶著怨念和無限能力調戲男主的同時也調戲了觀眾一直到影片結束這段是鬼片風格。如果不是前段有懸疑破案風格我可能不能堅持看完整部影片,情節非常之簡單:一表演腹語雙簧的中年婦女瑪麗?肖鬼魂的復仇殺戮之旅。在影片前半段就早早揭示了女鬼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懸念,在後半段因為導演編劇沒有給男主任何對抗鬼魂的能力導致男主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亂竄被調戲的團團轉直到最後被女鬼做成人偶完結,全程的恐怖場景便是人偶轉轉眼珠或者突然出現在男主旁邊,因此也算不上恐怖。最後所謂反轉一幕更是畫蛇添足,不但對整個影片情節毫無影響而且更像是刻意的討好觀眾:「我這里反轉了哦,不簡單哦!」。

《死寂》影評(八):死寂

傳說在194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雷萬斯費爾的小村莊發生了一樁慘案。一名小孩被殺死了,村民認為兇手就是當地一個靠拿著木偶表演腹語為生的女人瑪麗·肖。憤怒的.村民們將瑪麗抓起來將她割掉舌頭之後,連同她的木偶們一同放進火里燒死。從此以後,消失的木偶會時不時在村裡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有人死,而且死去的人都會被割掉舌頭。於是村裡就留下這么個傳說: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

幾十年後,已經遠離雷萬斯費爾的詹米發現他新婚妻子麗莎在公寓內離奇死亡,他回到村裡辦理妻子後事時突然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木偶殺人的故事。詹米決定解開這個謎團,那段塵封的恐怖歷史又一次被翻開。

《死寂》影評(九):玩偶也恐怖

電影前半部分有幾處繪畫畫面作轉真實畫面的設計很有特色,前後的鏡頭處理也很棒,再配上恰到好處的音樂,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電影中有警察這一角色,出現的頻率也很高,但是給他設計的對話與行為邏輯性不是特別嚴密,角色顯得很生硬,從而讓人感覺這個角色對劇情的推動很弱,還經常出現。

另一個「瘋老太太」的角色,總能來點什麼「真理」之類,驚悚片中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做出一些特別的東西,這種方法人已經看厭了。

整個中前期在「玩偶」這個線索的的引導下,影片的驚悚氛圍,流暢度都蠻不錯的。不過到了後期,警察會和主角一起行動,這樣就會很大程度的減小觀影者的緊張感,而且在見BOSS之前,還有兩幕《電鋸驚魂》的彩蛋,作為一個《電鋸驚魂》系列愛好者,看到後簡直各種歡樂,一點都沒有了驚悚片的氛圍,哈哈哈~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反轉的結尾,還是比較有邏輯性,伏筆設計的也差不多。所以整體上來看,這個片子還是很精彩的,值得一看!

《死寂》影評(十):觀死寂論看恐怖片的正確方式

死寂這部溫子仁的老電影我是早有耳聞了,之前看過溫導演的《潛伏》系列,《招魂》系列,中西結合式的恐怖手法極其出彩,中式,更確切說是港式鬼怪類恐怖片,大體講究一物降一物,有鬼,必有驅鬼人。所以港式鬼片誕生了午馬,林正英等一批驅鬼大師。這種鬼故事敘事,一來滿足了人們邪不勝正的審美,二來降低鬼片的恐怖感。而西式的,就算日韓的也包括在內,他們的典型鬼怪片,一般只有鬼,沒有相對應的降服力量。人類在未知力量面前顯得極其渺小,無力。溫子仁的鬼片風格在於把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把驅魔人帶入了西方鬼片中。不過溫導作品中的驅魔人並不像港式鬼片中的午馬,英叔氣場強大,嚇得小鬼退避三舍。溫的作品中驅魔人還是那麼無力,正義的力量顯得很渺小,驅魔人和鬼怪的對抗也是勝負參半,不像港式鬼片,英叔一出場,觀眾就放心了,結局肯定是英叔與惡鬼大戰幾百回合,惡鬼敗下陣來,然後結局正大光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溫的電影好在引入了港式鬼片的一些元素,但是仍然讓你猜不到結局

不過《死寂》其實更加西方化,沒有驅魔人的角色,和電鋸的風格更加近似,充滿窒息感,主角無助且無力,不過由於看這部電影之前,老早就被我媽劇透了。所以這部電影遲遲未看,但在知道結局的前提下,死寂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仍然讓我感覺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恐怖片,不過除了知道結局,因為我不小心開了彈幕,也讓恐怖感大打了折扣。所以,其實本人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如何觀看恐怖片才會感到恐怖.

簡而言之,想要恐懼感,就是要專注,融入到角色中,才能感受到恐懼,具體做法呢?

1.觀影人數:一個人看其實比一幫人看更有代入感,開彈幕,一邊看一遍和人聊天,都會令恐懼感大打折扣,看恐怖片切忌互動,你要融入到電影里

2.媒介和時間,地點:觀影最好在晚上,屏幕越大越好,用電腦最好開全屏,並且關燈,大屏幕電視更好,配上不錯的音響設配,小時候看恐怖電影的恐怖感在於這里。觀影更容易專注。當然在電影院里,零零散散幾個人觀影效果最好,用馬歇爾麥克盧漢的話說,媒介分為冷熱媒介,和觀眾互動的多的媒介稱之為冷媒介,譬如電影,因為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不與人交流,專注於大熒幕,人更加容易全身心浸入到媒介當中。不過電影院觀影,即使人多,恐怖片營造的恐懼感我個人感覺也好過在家裡用小屏幕電腦。麥克盧漢說的「媒介即信息」還是很有道理,用不同的媒介看不同的電影,感覺是千差萬別的。恐怖信息不止來自電影,也來自媒介本身

3.觀影連貫性:看電影最忌諱的就是被打斷,要想體驗一部恐怖片所營造的恐懼感,不要一會接個電話,一會刷個微博了,其實看電影的同時,也是個思維的過程,還是個不自覺扮演電影角色的過程,做其他的事情,本身會打斷思緒,讓你出戲,剛剛融入一部電影,被打斷,就又要重新融入,不斷被打斷,自然很難產生恐懼感了

暫時想到這些,未完待續……

3. 關於香港電影中的恐怖片

我想這位朋友必定看過不少的港式恐怖片才有這些疑問吧。本人看的香港恐怖電影不時很多,不過對於你的問題我還是想發表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1,關於香港恐怖片的精髓,我覺得近些年的香港恐怖片已經基本放棄了678十年代港式恐怖片追求劇情緊湊,故事發展迅速,僵屍赤裸裸地遍地橫行的精髓和傳統,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越來越高超,特效效果也越來越炫目,但是總感覺電影本身很空,情節很散,中心思想也不明確,最多就是表達一個珍惜生命,生者要懷念和尊重死者的孤陋思想。如果這是當代香港恐怖片的普遍意願,那麼這就是它的精髓了。但是客觀來說,香港恐怖片相比歐美恐怖片,還是要好一截的,而且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與對生命的理解。港片更注重對觀眾內心的揣測與探究,激發觀眾潛意識的恐懼,拍出來的影片大多驚悚而不血腥,陰郁而不殘酷,甚至有些片子拍得很唯美,具體的例子就不舉了,想必這位朋友也深有體會。。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源於港片有意要拍的與歐美片有所不同的原因吧。總之,我覺得追求唯美恐怖,注重對人內心恐怖的發掘,而且多數有個不錯的並不讓人絕望的結局是香港恐怖電影的精髓
2,香港恐怖電影的歷史很久。我對這個研究不多,摘取西祠胡同的一片評論吧。~~~~說到香港的驚悚類型片,由於大多與鬼怪沾邊,因此營造道具特技的恐怖視效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已發端,只可惜限於成本低廉及創作人員的因陋就簡,以至發展緩慢,少有佳作問世。而純以懸疑恐怖的情節鋪陳取勝的影片則更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這種情形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的香港「新浪潮」電影才有所改觀,以許鞍華、徐克、嚴浩、余允抗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的電影專業高才生的集體亮相,為當時死氣沉沉香港電影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在展現自己創作個性的同時,亦不忘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在商業類型片中皆有建樹。其中又以許鞍華、余允抗、於仁泰等人導演的恐怖片最受歡迎,他們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

《瘋劫》是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處女作,亦被公認為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於香港龍虎山一件真實的兇殺案,不過編劇陳韻文在利用這個素材時卻做了巧妙的藝術改動,真正的兇手不是那個瘋傻(徐少強),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趙雅芝)。這一加工,便由原本無意識的瘋子殺人事件衍變成濫情造成的人性悲劇,不僅令故事情節更加懸疑,而且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而許鞍華的導演才華亦在《瘋劫》中鋒芒畢露,無論是選景、取鏡、光影,還是攝影機位變化,都有力地掌握著懸疑趣味,創造了逼人的驚悚氣氛。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對當時香港的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節的單一視點的結構,採用多視點結構敘述故事,形成懸疑震慄的藝術效果。

1979年的《瘋劫》使得香港觀眾體會到本土電影空前的恐怖感覺,1980年的《山狗》則再度引發影院的陣陣驚叫聲。這部由另一位新浪潮導演余允抗執導的恐怖暴力片,其實情節平常,主要講述憤怒的父親(陳星)為給自己慘遭輪奸的女兒報仇、上山將四個兇手分別殺死的故事。《山狗》的最成功處是對陳星殺人情境的刻畫,叢林中的廝殺混戰,凶徒被誅的過程,導演借鑒了西方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在鏡頭的出色調度下,營造出令人窒息的驚悚感。盡管當年《山狗》在上映時由於太過血腥恐怖而遭到輿論抨擊。但日後抄襲該片叢林之中驚悚殺戮的拍攝手法的《魔圖》、《山狗1999》等香港電影層出不窮,足見《山狗》的恐怖魔力影響深遠。

其實翻開香港恐怖片的歷史,余允抗及其作品絕對不能忽視。《山狗》雖然引發爭議,卻令他一舉成名。待到1981年,余允抗拍攝的《凶榜》更一度被認作有史以來香港最嚇人的電影,他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及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同時在情節鋪陳又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個管理員離奇之死和懷孕妻子惡魔上身幾段場景營造的氣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於守候在門外的丈夫突然舉斧劈向妻子懷中的魔嬰之際戛然收場,更將那種恐怖感發揮到極至!另外,《凶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進行土洋結合的成功嘗試,惡魔借胎重生恐怖情節很明顯是抄自西方同類經典《凶兆》,大廈管理員死後變成面目惡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鑒歐美喪屍片而來,至於茅山師傅施展驅魔大法則是中國傳統神怪片的典型橋段。

現在看來,這部集合多種中西靈異恐怖元素及拍攝手法的《凶榜》雖然好評如潮,卻並未形成風潮。究其原因則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最受歡迎的是功夫片和喜劇片,所以大多數類型片中都加進了這兩樣元素,變得駁雜多趣,而像《凶榜》這樣認真的拍成一部純以恐怖取勝的類型片並不多見。

(二)

鬼怪驚悚喜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片種之一。說到始作俑者,卻是那部新浪潮導演許鞍華導演的《撞到正》。影片直接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戲班文化、敬鬼風俗,配合傳說中的陰陽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說人鬼殊途,卻原來並無區別,皆有愛恨情仇,甚至還有插科打諢的幽默。《撞到正》雖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嚇人氣氛,但最令觀眾受落的卻是「鬼上身」「鬼看戲」、等驚悚搞笑的情節。

《撞到正》上映後叫座叫好,同時亦令著名電影人洪金寶受到啟發,開拍一系列靈異鬼怪題材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在這些影片中,洪金寶不僅沿襲了許鞍華《撞到正》中鬼上身、戲班見聞等情節元素,而且對中國傳統鬼神習俗趣味的挖掘更進一步,加進了大量的茅山術驅鬼以及避鬼延壽、鬼戲人的神奇橋段。不過,本應驚悚嚇人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卻被編導處理得以功夫和搞笑為主,驚悚情節居然淪為點綴,最終形成融合功夫喜劇和鬼怪題材的新型片種——「靈幻功夫片」。至於後來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賣座的「功夫僵屍片」,其實與「靈幻功夫片」也是一脈相承。而劉鎮偉導演的《猛鬼差館》、《猛鬼學堂》、《猛鬼大廈》系列則結合了洪金寶的功夫僵屍片與余允抗的驚悚鬼片《凶榜》,開創出恐怖與喜劇「半斤八兩」的另一番特色。

另外,當年與洪金寶的靈幻功夫喜劇交相輝映的則是新藝城的都市鬼怪喜劇,比如《小生怕怕》(劉家榮導演)和《開心鬼》系列(高志森導演)中的鬼魂往往性格善良、樂於助人,自然用不著大玩恐怖情境。而事實上,在無論什麼港片要加些搞笑和功夫噱頭的八十年代,能稱得上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確實少見。相比之下,能真正做到不趕潮流、堅持自我的,仍是掀起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幾位導演,其中又以梁普智的《夜驚魂》、於仁泰的《靈氣逼人》、余允抗的《凶貓》最值一提。

講述變態殺人狂連環勒死女性故事的《夜驚魂》,其實是新藝城公司換掉先前導演,梁普智才臨危受命。在公司規定只許導演照劇本宣科的情況下,梁普智的導演才華同樣有出色發揮,心理變態者殺人前後的驚悚氣氛營造,最後一場警察判斷失誤導致疑犯潛入電視台再次行凶的緊張節奏都能達到令觀眾心跳屏息效果,因此上映後票房列入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而《夜驚魂》十幾年後又有翻拍本《狼吻夜驚魂》問世,不過反響卻遠不如梁普智的原版了。

《靈氣逼人》是如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恐怖鬼片導演於仁泰的早期代表作,本來講述女鬼冤魂不滅附在人身復仇的故事並不希奇,難得的是於仁泰對影片節奏的控制,情節如剝細絲般的有條不紊,影片開始還有些喜劇元素,但不久便籠罩著驚悚懸疑氣氛,導演在這方面最見功力,尤其女鬼上葉倩文身後的陰森表情及動作被拍得攝人心魄,而結尾處周潤發、黃百鳴以重演昔日案件來平息女鬼怨氣並令觀眾了解驚人真相的情節設置更顯巧妙——於仁泰駕馭恐怖片的功力從《靈氣逼人》中已見一斑,日後揚名國際自是意料中事。

至於1987年上映的《凶貓》則是恐怖片大導演余允抗的又一部用心之作。影片請了著名動作指導兼演員劉家良主演,加進了大量的功夫打鬥噱頭,還有九命凶貓連番附人肉身的驚悚情節,似乎都迎合了當時潮流。然而在這個簡單的故事架構中,余允抗要做的仍是繼續揮灑自己擅長的對恐怖情境的渲染本事,鏡頭、機位、動作、特技、表演配合得精彩淋漓,貓妖附在鄭浩南情侶身上等情節更是極盡煽情恐怖。待到最後觀眾以為他大義滅親殺死凶貓時,生還者之一(王晶)卻又以凶貓形態趴在鐵網上,原來…..影片至此定格,雖然有照抄美國《異形》等片結尾的嫌疑,卻再次表露了余允抗恐怖電影一貫的「罪惡循環不息」理論,令人回味。

(三)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正值香港電影迴光返照的黃金時代。由武俠片、警匪槍戰、賭片和搞笑片共同造就的空前輝煌,令香港電影人見獵心喜,蜂擁而上拍攝這幾種類型片。當然,其中倒也不乏一些渲染恐怖元素的電影,比如藍乃才(《力王》)導演作品展現的恐怖暴力和李修賢(《羔羊醫生》《人肉叉燒包》)、孫敬安(《弱殺》《烏鼠》)製作電影實錄的殘忍殺戮同樣能令觀眾心驚肉跳,盡管還只停留於低級暴力血腥引起的視覺恐怖,但總比粗劣照抄美國心理驚悚經典《沉默的羔羊》的港片《雨夜天魔》要強得太多。

可惜香港電影的好景不長,由於盜版和港片賣埠要價過高等因素,令香港電影漸漸失去了本地以及台灣、東南亞市場,這才令低成本製作的恐怖電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又開始抬頭,稍後竟形成潮流。而說到這掀起九十年代至今香港恐怖片第一浪的,則當屬錢升偉的「數字」鬼片系列,錢永強的「夜半幾點鍾」系列以及南燕的「陰陽路」系列。

從1993年到1999年,錢升偉幾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攝製作了《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月十三之龍婆》、《四月四日》、《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驚悚鬼片,這些影片不僅情節皆與日期有關,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辦案時發現離奇鬼怪事件為故事框架,通過主人公漸漸了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關友情、或關愛情、或關家庭的煽情怪談來。其間夾雜著驚悚的調查過程,扣人心弦,煞是好看。

或許是受了日本分段式怪談電影的影響,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突然開始盛行以《夜半一點鍾》、《怪談協會》和《陰陽路》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結構的鬼片。這類影片因為有葉偉信、錢永強、南燕、邱禮濤、譚朗昌、馬偉豪等電影人集體創作、分頭導演而顯得靈活便利,並且非常有利於並且非常適於低成本拍攝。現在看來,一部電影講三個故事雖然略嫌簡短卻盡顯精悍精巧,每段故事大多能在短短三十分鍾內做到跌宕起伏,懸念叢生,通篇籠罩驚悚氣氛。而結局亦能出人意料之外,心生暗鬼,痴心情鬼、索命冤鬼,花樣百出;恐怖與搞笑並存,煽情和靈異齊飛,陰風陣陣,驚叫連連,好一通現代版的《聊齋志異》!於是,觀眾看得過癮,編導拍得上癮,《夜半一點鍾》之後,就有了《夜半二點鍾》和《夜半三點鍾》兩部續集;王晶監制了《怪談協會》之後,近來又有《辦公室有鬼》問世;而《陰陽路》則從1997年開始一直拍攝至今,共拍了十九集——不過,「陰陽路」系列只有邱禮濤執導的前六集值得一看,七集以後作品不僅放棄了三段式結構,而且也粗製濫作為不忍卒看的垃圾電影。

一位資深的香港電影人曾經說過,每逢電影業蕭條低迷之際,三級片和恐怖片便會大行其道。其實這話未必准確,因為迄今為止香港三級片的輝煌仍是在香港電影鼎盛的九十年代前中期。不過,香港驚悚片形成至今未退的空前恐怖熱潮,倒是真的形成於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當然,這其中我們也絕對不能忽視日本恐怖鬼片《午夜凶鈴》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

1999年在香港熱映的《午夜凶鈴》對港產恐怖片的拍攝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但即便如此,仍並不能改變偷懶的抄襲遠多過探索的原創的事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僅僅在《午夜凶鈴》上映後幾個月,香港便有一部模仿照抄該片的《山村老屍》問世。盡管編導梁鴻華在開頭似模似樣的加進了些港產傳統鬼片特色的扶乩游戲,但《山村老屍》的人物設計、情節發展、多數恐怖情境拍攝手法以及怨氣女鬼造型卻都抄足了《午夜凶鈴》,甚至包括《山村老屍》中「凡喝過浸了女屍溫泉水的人必死」這一最重要的細節,也只是翻拍自《午夜凶鈴》的「凡看過那盤錄像帶的人必死」而已。——其實借鑒其他影片的題材創意本來無可厚非,若是在此基礎上注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樣不失為一條明路,只可惜象《山村老屍》抄得這么明目張膽毫無新意的,卻著實令香港電影蒙羞了。

(四)

然而,無恥的抄襲絕不能掀起香港恐怖片的長久潮流,真正的探索原創作品才是維持觀眾信心之所在。近幾年來,香港恐怖電影確實也涌現出不少誠意創新之作,其中既有成名導演的發韌之作,又有新銳導演初試鋒芒之作,總能令我等不斷感到驚喜。

同樣在《午夜凶鈴》席捲香港的1999年,著名導演林嶺東以完全跳出從前港片套路的《目露凶光》為香港恐怖片掙回些面子。影片沿用林嶺東擅長的警匪片結構,混入驚悚震慄的元素,前半部顯然是劉青雲撞邪超乎常態,後半部卻發現原來是匪徒預謀綁架搶劫,但結尾處劉青雲死後鬼魂離身的驚悚視覺表現卻又混淆了我們的判斷,到底劉青雲的嫉恨心理和犯罪行為是撞邪作祟,還是心魔人為?編導似乎是在故弄玄虛,而評論亦是褒貶不一,不過如《目露凶光》這般試圖將鬼片與警匪片進行拼湊的新奇嘗試,無疑值得肯定。最值一提的是,影片開場梁家輝夜探空盪盪凶屋的五分鍾獨角戲盡顯名導演的場面調度功力,影像音效及鏡頭轉換的完美配合拍出十足驚悚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成名成腕兒的大導演,都喜歡對自己擅長的電影元素反復把玩。正如林嶺東拍驚悚鬼片玩的仍是自己拿手的警匪舊橋一樣,許鞍華導演的《幽靈人間》和陳可辛導演的《三更之回家》同樣有兩位名導以前拍攝手法和主題內涵的重復體現。

20年後再拍鬼片的許鞍華,繼續在《幽靈人間》中大玩昔日《撞到正》中的「陰陽眼」、「鬼上身」噱頭,黃大仙的舊式屋村、西環舊區從來是傳統敬鬼習俗的集中地,但導演又通過迪廳、地鐵等現代景觀進行對比,再帶出真假、對錯、今昔的對比變化,故事情節也由此懸疑驚悚,無頭鬼黃秋生索命到最後才發現找錯了仇家,最意外的是結局,舒淇原來早被女鬼上身……許鞍華拍鬼片的本事果然不讓當年,除了拍出《幽靈人間》令人不寒而慄甚至嘩然的恐怖效果外,還能借紛雜線索解讀出父子、情人、冤讎的多重感情含義,於近期香港鬼片中已屬難得佳作。

作為2002年最有口碑的香港驚悚鬼片《三更之回家》,有很多人樂意將其視作陳可辛經典之作《甜蜜蜜》的靈異版,究其原因主要是黎明與原子淇那對痴情夫妻的大陸身份,還有《回家》表面看雖然也是靈異題材,但實質上卻仍是其擅長的如《甜蜜蜜》的文藝愛情拍法。陳可辛在故事開始或許還通過小孩的眼睛刻意營造了些驚悚的氣氛,但到得黎明出場則完全演變為古怪的情感戲——在警察曾志偉的眼中,黎明飾演的中醫師用盡各種辦法企圖使三年前植物人妻子醒來的做法,簡直是變態行徑!至於黎明幫植物人妻子每天洗澡,和與其在想像中喃喃對話等情節絕對是文藝片的手法,顯得既生活化又令人震撼。而曾志偉與黎明的對手戲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並以此巧妙地闡釋了該段故事的情感本質。因此,當故事結尾處,曾志偉發現原來黎明當年也曾昏迷卻被妻子醫活的事實從而理解黎明的古怪做法,但此際黎妻已裝棺、黎明已進監,什麼都難挽回之時,那種嘆息中帶著驚喟的情感會油然而生。

據說,拍驚悚片非常有利於發揮演員的演技。在香港,除了拍鬼片的專業戶「龍婆」羅蘭是以嚇人見長,其他演員出色的表現則多是詮釋遭遇恐怖事件的驚悚心理過程。正如今年的第二屆香港金像獎,張國榮、黎明、林嘉欣、李心潔皆憑借驚悚片分別獲得最佳男女演員提名。不過,這四人中最終只有「新人」李心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項。而令她得獎的電影、由彭氏兄弟執導的《見鬼》,與黎明主演的《三更之回家》卻都是陳可辛創立的「Applause Pictures」電影公司作品。

其實若單以演技論,李心潔當然算不上最出色者,幸運的是她扮演的角色與其他嘩驚鬼片不同,非常有難度,令她有得發揮。由失明到復明的心理和外部表情都極到位,後來不斷見到鬼魂出現的表情動作也能帶動觀眾的恐怖情緒。至於《見鬼》本片亦有值得稱道之處,李心潔換上的陰陽眼有見鬼和預知未來的雙重功能,由此引出泰國少女因擁有預知能力卻無法阻止災禍而無望自殺的悲劇,這一頗有前世今生意味的詭異故事,被初執導筒的彭氏兄弟拍得層層推進、如剝細絲,還算及格。另外,該片雖然文戲的拍攝技巧欠奉,但出身剪接的兩位導演對恐怖情境的渲染卻極見功力,比如通過李心潔的主觀視點拍出許多古怪鬼靈和最後大災難的電腦特技,都有很強的驚悚效果。

(五)

香港的恐怖片發展到現在,還能有什麼變化新意?或許羅志良的《異度空間》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還能給觀眾帶來些希望。這兩位新銳都以驚悚片獲得本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青年導演獎的提名,結果羅志良憑借《異度空間》得獎。

其實《異度空間》雖然拍得頗有恐怖效果,可惜卻未見新意,以陰森靜寂的氣氛營造鬼魂突現的驚嚇畫面以及女學生鬼魂糾纏張國榮的造型動作,都能從日本鬼片中找出淵源。不過,《異度空間》的創新高明處在於探討了人、鬼和精神錯亂三者之間的關系。正如心理醫生張國榮所講,世間根本無鬼,皆是心魔作祟。因此,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嚇,張國榮後半段被鬼逼的驚悚畫面皆是人心理受傷世界的投射,鬼的鮮明形象只是人不快心事的偽裝而已,這似乎又來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而我們亦可將《異度空間》看作是「疑心生暗鬼」的一次形象示範作品。

與《異度空間》強調對鬼進行科學的心理分析不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則是純粹的驚悚鬼片,該片出現的心理醫生甚至是被否定的反面角色。再者,與鄭保瑞上一部大受好評的《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主要靠渲染恐怖氣氛和有意模仿西片《女巫布萊爾》相比,成本相對較高的《熱血青年》除了能繼續大玩恐怖氣氛外,更加註重了對視覺效果的經營,令觀眾神經始終無法鬆懈。至於情節,雖然仍是冤魂、厲鬼、害人的傳統鬼片鬼片套路,但主題意念卻完全突破傳統世俗因果報應的價值觀,影片中三位青年好心捐血救人,誰知竟招致被救人女友鬼魂的忌恨,怨他們多管閑事,令自己與男友陰陽分隔。結果任何人都對那女鬼束手無策,她的陰謀亦最終得逞——怨氣無法化解,好人最終喪命,如此偏執冷酷,自然令觀眾感受到絕望的恐怖,難怪《熱血青年》被人稱作近年來最驚悚的鬼片了。
3,一開始我想我有所介紹了,當然只是個人的看法,不知你是否有同感~~~日本的電影我覺得像是中西合璧的混合體,即講究唯美有不放過血淋淋或赤裸裸的恐怖比如屍體啊災難啊什麼的,很奇怪這位朋友為何沒談到韓國恐怖片,建議你可以看一些,許多片子拍得還是很不錯的。

4. 誰看過幽靈人間結尾看的稀里糊塗,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

該片講述了發型師Peter偶然遇上神秘而感性的June,之後發生了一連串奇怪的事件。

15年前的一樁交通事故,令一個男人死於車底,他的頭被卡在車底下,身體卻走了一段路後才倒下,這個恐怖的場面,被一個小女孩看到了,嚇得目瞪口呆。

15年後,發型師Peter(陳奕迅 飾)和小琴(舒淇 飾)一夜情,卻令Peter真的愛上了小琴,小琴是一個神秘的女孩,自稱陰陽眼可以見到鬼,自從二人交往以來,怪事連連發生,Peter目睹了件件怪事,靈異的現象讓他非常苦惱。

首先是Peter在長洲和June目睹一隻女鬼上了June的朋友身,然後是Peter的父親盧傑(黃沾飾)於風雨夜突然從老人院偷走出來,告訴Peter其實他並不是老年痴呆,而是被鬼迷。

繼而在Peter相助一個小孩,替其母驅走纏身厲鬼之後,才發現原來該小孩已死。令對鬼神半信半疑的Peter一再和靈界接觸,產生混亂。最令Peter疑惑的是其父突然自殺死後,老人院黃姑娘(李楓飾)告訴Peter在其父死前,June竟曾和盧傑相互對望良久而不發一言。

Peter追問June原因,June卻支吾以對。Peter企圖跟蹤June,竟發現June神神秘秘地走入元朗,和一個身穿道袍的人相會,並迅即被一群大漢毆傷,令Peter漸漸對所謂鬼神之事愈來愈討厭。不料June此刻竟告訴Peter那隻近一段時間經常出現的無頭鬼,其實是沖著Peter而來。

Peter益加覺得June胡言亂語,決意和June分開。直至某日醒來,Peter發現自己竟睡在西環電車路上,不時夢見父親無頭的Peter深知不妙。當發現十五年前西環無頭人事件,June當天竟在場時,Peter隱隱覺得這一切必定和June又莫關聯。

就在Peter堅信一切事件其實和June有關時,突然離奇墜樓受傷的老友Simon(李燦森飾)卻告訴Peter有問題的似乎是他自己,因為Peter竟然渾渾噩噩的把房子漆上紅油,更把Simon推下街。

原來無頭鬼真的沖著Peter而來,因為當年是盧傑害死他的。無頭鬼並不打算放過Peter,誓要置Peter於死地。到了最後緊張關頭,一直對其童年失去了記憶的June終於記起當日所發生一切。

其實盧傑並非有心殺人,只是被後面一個不小心的人推撞,才誤把無頭人推出馬路,無頭鬼得知這個荒謬的原因後,才心息消散 。

(4)香港靈異無頭女鬼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幽靈人間》選擇在黃大仙的舊式屋村、西環舊區與Disco、電車與地鐵等地取景,製造出一種強烈的新舊對比,這些對比也令電影在攝影及顏色運用上產生變化 。

其中有「自殺勝地」之稱的長洲東堤,每次到東堤海邊,當地的潮聲,特別凄厲誇張,而為了避免干擾收音,導演又另外找處僻靜的地點,該處是兩年前轟動一時的香港大學女研究生兇殺案棄屍現場 。

《幽靈人間》這部電影製作費比過往的「系列」鬼片充裕,有較多資源用在音樂效果之中,而恐怖之餘的思考又成為了該片一種別樣的感受。在詭異氣氛的營造和神秘場面的表現上有不少令觀眾嘩然之處。

恐怖開始的時候總是會伴隨著陰森的色調。暗淡的光線、緊張的音樂、由遠漸近的呻吟,滿牆的紅漆、怪異的人,雖然該片少了一些令人惡心的視覺直感,但是驚恐總還是有的。

5. 香港十大恐怖片,你敢挑戰嗎

《維多利亞號》之後,許多朋友表達了對香港十大恐怖片的好奇與期待。為此,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香港恐怖電影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踏入這十部驚悚作品的世界,感受它們帶來的緊張與震撼。

10.《三更之回家》

豆瓣評分:7.4

類型: 愛情 / 懸疑 / 恐怖 / 奇幻

推薦指數:★★★★

陳可辛導演的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以針灸、按摩、葯貼、洗髓等方法使死者復生的古老絕學。男主於輝連續三年為已逝妻子使用中葯,試圖使其復活。在痛苦的等待中,一個新搬來的警察鄰居意外發現了他的秘密。影片營造出頹靡而吊詭的整體氛圍,牆面色彩豐富,故事中透露著溫情與感動。

9.《幽靈人間》

豆瓣評分:6.5

類型: 懸疑 / 恐怖 / 奇幻

推薦指數:★★★★

15年前的一場交通事故,令一名男子頭部卡在車底,身體卻意外前行。15年後,發型師Peter與神秘女孩June戀愛,一系列怪事接踵而至。然而,這些靈異事件均源於那場15年前的悲劇。影片對傳統儀式進行了顛覆性詮釋,特效的運用使得無頭幽魂、敬鬼神、鬼上身等橋段異常吸引眼球。

8.《靈氣逼人》

豆瓣評分:6.8

類型: 喜劇 / 恐怖

推薦指數:★★★★

作為八十年代中小成本鬼片風潮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講述了一行人入住神秘大宅,女子扮鬼嚇人,卻不料引來真鬼。其中一人更遭神秘艷鬼擲出窗外。周潤發扮演的發仔上門調查,揭露了當年某歌星槍殺情夫後自殺的真相。影片在懸疑層面下足功夫,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接近年度電影前十的地位。

7.《雙瞳》

豆瓣評分:7.6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推薦指數:★★★★★

作為中國恐怖片中的佼佼者,《雙瞳》講述了台灣警探與美國FBI專家聯手追捕離奇連環殺人案幕後真凶的故事。影片用宗教元素闡述電影主題,具有一定的哲理性。電影關注了兩種心理病症問題:童年陰影與情感創傷。

6.《異度空間》

豆瓣評分:7.4

類型: 劇情 / 恐怖

推薦指數:★★★★★

張國榮、林嘉欣、李子雄主演。影片圍繞著主人公章昕經常看到靈異幻象,求助心理醫師阿占的故事展開。在這一過程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但阿占最終也遇到了鬼。《異度空間》是張國榮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關注了童年陰影與情感創傷的兩個心理問題。

5.《office 有鬼》

豆瓣評分:6.7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恐怖

推薦指數:★★★★

一部關於辦公室鬼故事的電影。阿Pat和前男友阿Ken在電梯內遇到只有白衣女子的詭異情況,同事認為可能與鬼節有關。影片營造出天然的恐怖氛圍,雖有霉味,但不失緊張感。

4.《凶榜》

豆瓣評分:7.1

類型:恐怖/劇情

推薦指數:★★★★★

影片集凶兆片的恐怖、喪屍片的血腥硬核、功夫片的神奇怪誕於一體。一名大廈管理員屢次遇鬼,最終揭出一樁陰間大陰謀,展開了一場陰陽大鬥法,茅山師傅展開驅魔大決斗。

3.《七月十四》

豆瓣評分:7.0

類型: 驚悚 / 恐怖

推薦指數:★★★★

一部冷門經典超自然靈異驚悚片。講述了七個小孩童年時代發下毒誓,多年後發現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怪事。這部影片在一代人的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鳳凰衛視電影台的反復播放使其深入人心。

2.《見鬼》

豆瓣評分:7.2

類型: 劇情 / 驚悚 / 恐怖

推薦指數:★★★★★

影片講述了一自幼失明的黃嘉汶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後,能看見周圍事物,也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鬼魂。嘉汶尋找真相,卻面對更大的秘密與災難。這部影片極具震撼力,讓人難以忘懷。

1.《山村老屍》

豆瓣評分:6.8

類型: 恐怖

推薦指數:★★★★★

這是一部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怖電影。女鬼的身影、蒙著臉的黑色長發、唱戲的聲音以及走動時骨頭的聲音,無不讓人感到震撼。《山村老屍》是許多人心中的童年陰影,每看一遍都覺得恐怖,難以忘懷。

閱讀全文

與香港靈異無頭女鬼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氣味相投法國電影中字 瀏覽:907
色鬼電影網 瀏覽:510
辦公室戀愛電影大全 瀏覽:8
有部電影是講老師的國外的 瀏覽:952
韓國特工阿池什麼電影 瀏覽:878
關於少女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730
公正社會韓國電影 瀏覽:253
3d電影在線光 瀏覽:276
歐美電影劇情殺手 瀏覽:106
美國未刪減版的電影 瀏覽:413
3d芭比娃娃電影 瀏覽:643
復仇2017法國電影 瀏覽:786
適合學生黨看的電視劇和電影 瀏覽:996
俄羅斯有個電影講冷淡的 瀏覽:36
劉德華演的摔下來失憶的電影 瀏覽:123
招商引資相關電影電視 瀏覽:720
濟公周星馳電影片尾曲 瀏覽:460
wewillrockyou電影插曲 瀏覽:532
第一次約女生看電影要准備什麼 瀏覽:557
畫面超高清的電影推薦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