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最美支教老師電影觀後感

最美支教老師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5-09-17 06:23:41

『壹』 關於支教電影觀後感1000字

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

其實說實話,電影的前面部分讓我有點反感。但還是看完了,而且被結尾打動了。打動我的,並不是一群孩子排在路上哭著送城裡老師的情景,也不是老師為了追男朋友在回村路上昏倒在路上的一幕,而是最後村長找到許老師,說羅老師去世那一刻。雖然心裡已經有了一些預期,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打動了。也許是這個演員的表演太真實,不管怎樣,我也要給這部電影打五分。

看到片尾,出來一行字,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們。謝謝導演,拍攝了這樣一部真誠的電影。也謝謝這句話,雖然我現在已不是一名志願者,但我曾經在鄉村中學支教三年。我想,也許我的支教歲月可能並不是很長,但這段時間也足夠讓我明白很多事情。

因此對於這部電影,作為一個曾經的志願者。還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其一,提起鄉村支教,大家可能總會想起燭光里讀書的孩子,背著弟弟妹妹上學的孩子,趟著河水過河的孩子。志願者們來到這里,來到山區,看到了貧困的孩子,貧困的村民,貧困的當地教師,他們是怎麼想的?孩子的臉上還有泥巴,當地的老師們說著方言,用著很落後的教學方式,他們自身素質可能也並不高,讓人想到一個「土」字。這也是「天那邊」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衣著光鮮的,來自大城市,帶著數碼相機攝像機,帶著筆記本電腦的志願者們就這樣來到這里,往往,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炫耀。我知道這並不是惡意的,但是區域之間的差距,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也拉開差距。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志願者能夠敞開自己的胸膛,去真正接受當地的孩子和村民們?他們是不是臉上還有一些不易顯露的優越感?許多時候,志願者和當地人之間,也許並不是平等的。

其二,提到支教,大家總可能想到崇高二字。志願者來到山區,在一開始,有的人臉上就似乎有了崇高二字。因此來到這里本身就是崇高的。但為什麼崇高?志願者能夠為當地做一些什麼事情呢?他的貢獻,是不是要比當地一名普通老師要多?很多時候光環會掩蓋住事實的真相。電影和電視里總是一些正面的典範,實際上也確實有大量的志願者,給當地孩子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是每一個支教志願者都是真正的崇高,如果他們是崇高的,也請你們去尊敬和關注那些像「破羅」那樣長年累月一直默默無聞辛勤付出的當地普通教師,因為他們同樣地崇高。

其三。志願者來到山區,有一些問題可能是許多人沒想到的。他們可能給當地增添了新的負擔,但自己毫不知情。他們的學歷很高,能力很強,但不一定教學很好,付出很多。他們期望很高,但也許回報不多。也有的人並不是為了做志願者而做志願者的,他們並不太單純。當然,電影是很少會刻意去描述這些問題的。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成為志願者,這些問題似乎逐漸浮上了水面。舉一些不太讓人愉快的例子,有的志願者回到大城市,開始哭訴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多艱苦,吃的有多差,當地人有多貧窮,小孩有多笨。似乎越是醜化當地人,越是襯托出自己的奉獻精神。其實不是這樣的。你來到山區,當地人用最好的東西招待你,用最真誠的心和你交流,而且一如既往,他們始終尊敬你,無所保留。而你轉頭過去,向別人宣揚的卻是他們的醜陋。

最後。對於很多志願者來說,他們默默在支教地服務了一年,兩年,三年(在「天那邊」里,蜻蜓點水的三個月算真正的支教嗎,也許吧)。帶著一顆疲憊的心就回到了城市。他們付出了,但是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真正大紅大紫的是那些會宣傳的人,說自己做了些什麼什麼事情,哪怕你沒有做那麼好,哪怕你並沒有去做,哪怕別人做過而且比你做得更好,但在一般人耳朵里聽來,這似乎都是很值得贊美的。對於這種人和事,我覺得少一點炒作,多一些真實和踏實更好。支教,本身就不是一種業績或一段工作,而是一種生活。

『貳』 2019《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精選10篇

《一生只為一事來》講述了支月英在偏遠大山深處的艱苦條件下,以最質朴的信念堅守初心,為大山裡三代孩子帶來重大命運變革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19《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範文一

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力。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跡,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裡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範文二

《一生只為一事來》里的那條山路,彷彿是一個象徵。

每個人的遇見、選擇和故事,都像是一條洞開歲月的路。「路」的意象,本身就帶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於泥洋村而言,一條路在腳下,溝通著山裡和山外;一條路在心裡,連接著歷史與未來。於支月英而言,還有什麼樣的人生大事勝於這樣一條「心路」?還有什麼樣的使命擔當勝於千家萬戶的孩子的命運?

教育的庄嚴和神聖,可能在時過境遷的歲月回眸中更能凸顯。面對生命中不可想像的生命蝶變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義才在「溫故」之後而「知新」。當電影將閉塞、貧窮、破敗、簡陋的種.種情境與細節一層層展開的時候,我的淚水不止一次盈滿眼眶。――為群山阻隔的泥洋村,更為自己的當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的小學條件會略勝泥洋村。不過,一年級教室里確實也是在泥磚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塊塊烏黑的舊木板,據說那曾是攔豬的木板。

那地方叫雲灣。校舍是當年貧下中農沒收了那些大戶家留下的祖宗家業。營構有制,冬暖夏涼。其外,白牆黑瓦,青樹相擁。其內則迴廊轉曲,天井四合。特別是,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禮堂,地上鋪了小小的青磚,那是我們全校集會的地方。

當年我還有一篇題為《我為四化刻苦學習》的四年級作文以墨筆抄了,貼在禮堂的那個宣傳欄里。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八十多歲的母親依然還清晰地記得此事。

學校之於村莊,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童年裡,我們曾在校園里流連。黃昏的時候,老師們在球場上打球,長發飄飄的年輕女老師蹲在冬天的花壇邊洗頭發,那種淡雅的芬芳彷彿還飄浮在空氣里。至今我還記得校長湯楚健先生穿著灰色棉襖站在廊下敲鍾的樣子,記得鍾聲的急促和同學們跑進教室的氣喘吁吁;我還記得李茹曼老師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漢語拼音,她寫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我還記得楊廣雄老師教我們圖畫,他在黑板上畫一個孩子坐在木盆里,並取名為《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說法叫「沐浴」,還有帥氣的屈正樂老師講水籠頭放水或注水之類的數學應用題……

幾十年過去,村小的老師們已是久違不遇。坐在電影院的那一刻,關於他們的記憶卻全都蘇醒了。他們,就是我走出故鄉的那條「路」,那條開滿了野花的「路」。

即使是今天依然在故鄉謀食的同齡人,他們日後的生活里或許也遇到了種.種自私與貪婪、愚昧和暴躁、怨憤及其臟污,有無數冷漠的灰色曾給過他們人生的奚落,然而,在學校的那些年,在大樟樹下的那些日子,在鈴聲敲響的午後,他們都曾和我一起看見過文字里的光亮,看見過最純的笑容。在昔日少年的柔軟內心,曾種下過美與善的種子。那裡有人間最浩盪的豐沛,最溫暖的干凈。他們至少都曾被開示過。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範文三

「有些人,不是因為希望得到什麼而去堅持,而是因為愛,才不放棄。」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已經結束,我的心中卻不能平靜,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心頭,無法散去。

影片開頭偏黑白的色調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個年代。我看見一位與我年齡相當的女孩兒,拋棄過往的舒適和未來的光明,固執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看到她歷經冷漠和排斥後暗淡的面容,看著她離去後又不舍初心地猛然回首……

就是因為心中有這條「路」,所以不管離開多少次,都能回來。

19世紀的中國,教育的落後讓人難以想像,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師」出現,我們又如何能發展到現如今這樣的盛景!

在劇中,曾經的頑皮少年變成成功商人後,為了效益計劃鏟除障礙,而在得知這個「障礙」就是教化他長大的小學後,他先是勸說自己的老師離開。被狠狠拒絕後經過很久的自我說服,他終於不顧反對地幫助了這個栽種希望的地方,不僅沒有拆除它,還籌集資金重建小學,讓它為更多窮苦孩子帶來希望。

在這里,我們就能看到當今社會的矛盾所在。迅速發展的經濟讓一部分人富足起來,而他們不會想到,我們的國家中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在為一間教室,一本書發愁。這時,像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一樣,自願下鄉的有志教師,和奉獻公益的成功商人一波一波不斷湧出,正是有了他們的貢獻,國家才因少年的強大而日漸繁榮!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已經結束,可生活還在繼續。其實,每一位能夠擔得起「人民教師」稱謂的老師,都值得被銘記一生!

影片已足夠感人,可這竟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難以想到,就真的有這么一個人,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振興事業」,甘願去山村奉獻出自己的一生!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範文四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真的很久很久,都沒有好好看過一場電影了。不是沒有閑情,而是沒有時間。今天,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共同前往影院觀看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想來,正好可以讓我久已「禁錮」的身心放飛一下自我。盡管心裡牽掛著一天沒見嗷嗷待哺的小寶,盡管大寶流著鼻涕發著燒,狠狠心,咬咬牙,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就這樣,懷揣著一種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和一種見賢思齊焉的渴盼,我走進了影院。108分鍾里,我靜靜地觀看著,回憶著,敬佩著,思索著……幾度哽咽,潸然淚下。雖然內心一直很軟,淚點一直很低,但像這樣被一部電影深深觸動心靈,感動心扉,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即便此刻,滿身疲倦,我也還想打起精神,記錄下今天的感動。

當我看到那群頑皮的孩子,在支老師不堪重負選擇離開後,從歡呼雀躍再到一起低頭落淚,他們細數著支老師的好——支老師臨走前一夜沒睡把窗戶紙糊好了;支老師很有耐心,總是鼓勵他們,從不會因為他們不懂不會就責罵他們;支老師看穿了所有惡作劇背後的始作俑者卻從來沒有揭發,沒有生氣,而是默默堅守,兢兢業業。這群朴實的孩子頓悟到了支老師的良苦用心後,一個個飛奔著去挽留支老師,當他們紛紛撲向支老師懷抱的那一瞬間。我哭了,因為我看到了人類最偉大工程師的靈魂在閃閃發光。支老師走進了每個孩子的心靈,她用愛,用心,用情,打動了每個孩子。就連那個最最討厭她,希望她趁早離開的董大山也被支老師感化了。

支老師,她有著博大的胸懷和仁愛之心,無論學生怎麼惡作劇,她都不怨不怒,並且從不向領導和家長打小報告,她愛護學生,勝過愛自己。支老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親人一樣。當她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跑去曠課的王如意家家訪的時候,當她帶著受傷半個月沒有就醫的小花去懇求醫生的時候,當她哭著把因為保護妹妹而和同學打架的初九摟進懷里的時候,當她一臉歉疚四處給大山買黑狗的時候,當她因為專註上課而讓自己的女兒赤腳走在冰天雪地里的時候,我感覺她不是一位老師,而是所有學生的媽媽。只有媽媽,才會如此無私地奉獻自己,才能如此忘我地付出一切。

支媽媽來泥洋村看過一次女兒,帶來了女兒愛吃的豆沙餡月餅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文具用品和他們沒吃過的月餅。她心疼女兒,也反對過女兒,但她理解自己的女兒,尊重女兒的無悔選擇。支老師深愛著山區的每個孩子,她說哪裡有上學的孩子,哪裡就要有老師。而支媽媽何嘗又不愛自己的孩子,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跑到山區來過苦日子,但她自始至終沒有說出一句要帶走女兒的話,也沒有任何勸一句說女兒回家的話語。當支媽媽拿只一個空空的手提袋,獨自離開的時候,母女倆噙著淚,遠遠地揮手告別。那一刻,我的淚再一次奪眶而出。因為,支媽媽的孑然離去和支老師的倔強堅守,都是源於愛。她們彼此愛著,也彼此理解著,所以,無言,無聲。支媽媽成全了女兒的堅守,而支老師守候著教育的初心。

支老師,就像一棵「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紮根在了山區,紮根在了孩子們的心裡。她跋山涉水,在孩子們的心田不斷播種著希望和夢想,她大愛無疆,用行動詮釋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愛心和奉獻。

猶記起,大學畢業後,我也曾前往一個偏遠的山區做過三年特崗教師。那時候,也是滿腔熱血,一片赤誠,想著要為山區的孩子帶去溫暖和希望。那時剛去的第一天,就被突然竄進房間的老鼠給嚇哭了。水管里放出的黃泥水,破舊的窗戶和木床,到處都散發著陰森氣息的山林,都讓我有一種想捲起鋪蓋走人的沖動。可是,我一想起臨走前父母的反對和阻攔,想到他們說我肯定吃不了苦的預言和斷定。我就莫名有了勇氣和力量來克服一切困難。從小,我就是那種比較任性和倔強的孩子,喜歡和爸媽唱反調。他們不支持我來山區工作,認為我吃不了苦,而我偏偏就來了,我還要證明自己是可以吃的了苦的人。漸漸地,我適應了在山區的教書生活。我不再被突如其來的老鼠嚇得尖叫落淚,也不再因水管里黃泥水而苦惱不已,而是和學生一起去山間提泉水,山野的清風開始讓我陶醉。

但是,我沒有像支老師一樣一直堅守下去。待了四年,由於家庭原因,我還是選擇了離開。正是這段寶貴的工作經歷,讓我對支老師的一部分經歷感同身受而愈發敬佩,愈發感動。雖然,我離開了山區,但慶幸的是,至今依然堅守著一顆立志教書育人的初心。

感謝支月英老師,您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不足,也讓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方向。您像一盞明燈,會永遠照亮我奮勇向前的道路。我將不忘初心,逐夢前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範文五

《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停留於道德升華,也沒有走向俗濫的教育苦情戲,而以那縱貫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時空,並從中開掘出並非止於教師職業的價值追問。這種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展望和回眸的時空張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義下的清貧堅守和無私奉獻,而是哲學意義下的人生成全與未來開啟。

命運總在未知里神秘蜿蜒,生命的價值卻在回眸里更加清晰。

世間職業千萬種,有哪一種職業會如此深刻地關切著個體與民族的命運?又有哪一種能聽見歷史與未來在群山之巔蒼茫應答?

在我看來,支月英之於泥洋村,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一條路」。她在,學校就在,那種通往世界和未來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庄嚴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長的「大山姐姐」以結婚的方式改變命運,下山之後便不再回頭。正如她父親所說,「心中裝著一條下山的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作為女性,她以愛情和婚姻的方式去逃離大山的閉塞,這是人性之本然,無人可以對此作出道德的褒貶。因為,她所懷抱的,不過是最起碼的文明期待。

在城市出生、長大的支月英,當她以支教的方式抵達泥洋,生活的選擇讓她看見了一條「上山的路」。憑什麼她會讓花朵一樣的年華綻放在大山深處?她生命里那種超越苦難的篤定、執念和信仰來自哪裡?我以為,正是無數苦難的生命境遇和超越苦難的深切期許,轟然開啟了她關於生命價值的幽微思索,那是一種很可能被城市繁華所遮蔽的思索燭光。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最大價值在於其自我實現。環視人間百態,金錢、權勢、地位以及種.種繁華與榮耀,永遠在誘惑蠅營狗苟、利令智昏。人們與世界所建立的聯系,大多取決於功利的深淺,而一時一事的得失計較又時時拘囿著人生的格局。人們習慣於共時性的橫向比照,而缺乏歷時性的縱向思索,而所謂「人生價值」,亦多流於言辭,而非信仰的抉擇。

對支月英來說,泥洋村就是她生命的舞台,就是她足以安頓此生的全部世界。在那裡,她被需要,被尊重,被喚發,而不是被排斥,被壓抑,被漠視。相對於祖祖輩輩的泥洋村人來說,她是一個「外來者」。與那些散落在山前溪畔的人家並沒有血緣情感,但是,她又與每個家庭的祖祖輩輩的希望相連,與腳下那片土地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相連。

多年後,做了公司老總的學生大山回到了泥洋村。其時,學生眼裡那個亭亭玉立、眼眸清亮的「支姐姐」早被山居生活暗淡了青春的光澤,而一飲一食的簡陋和粗糙,將她塑造得更像一個泥洋大媽。然而,那隻是生活的表象。她像一棵樹,將根深深埋進了泥洋的大地,而所吐露的芬芳卻被一代一代山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帶向了四面八方。

那芬芳,而是支撐支老師熬過山村暗夜的力量,是她「一生只為一事」的生命選擇。多年以後,我更願意說支月英獲得不是顯赫的成功,而是一種真實的幸福。

支月英的幸福是什麼?是她在職業的起點看見了價值的終極,是她憑著樸素的信念,在「最小的天地」里活出了「最大的自己」。

『叄』 誰知道《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謝謝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里描述的是一位城裡的女青年來到江西山區支教的故事,這女主角在影片中就姓支,叫支月英。通篇看完,也沒明白她為何要去山區支教。她在山區小學支教的過程中受到種種懷疑和山區孩子們的非難,吃盡了苦頭。當她實在忍受不了艱苦環境的困擾准備離開山區時,又被孩子們的真誠所打動,又回到了那簡陋的泥洋小學。
有關鄉村教師的事跡聽說過不少,過去也看過一部蘇聯的電影《鄉村女教師》,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女教師的名字叫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這兩部電影里都有一個相似的情景:支老師親手種植一棵棵小松樹來紀念已經畢業的孩子們的人數。而《鄉村女教師》里,村邊有三棵松樹成長的過程,這些都揭示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深刻道理。
由穆婷婷主演的支月英來到山區的泥洋小學時,看到那裡非常簡陋教學環境不由地感到非常的驚訝。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開始階段,她所表演的女青年的表情拿捏得不怎麼出彩。而當她表演中年以後及華發早生的姿態時還是比較到位的。王姬扮演支老師的媽媽似乎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觀眾很想知道她女兒為什麼一意孤行要來山區支教的緣由卻並沒有交代清楚。
電影里反映的是山區里孩子們在支老師精心培養下成長的過程,孩子們的表演各具特色。徐梓涵飾演的童年董大山,怎麼看也不像是個山村裡的孩子,完全是一個城市裡的熊孩子。而宋心鈺飾演的羅如意卻是充滿了山區小孩的純真,盡管她也有點野性。當她因為家裡窮而放棄了學業到城市裡的建築工地打工,讓人看了鼻子發酸!整片看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鞏漢林扮演村支書形象,而就是這個小如意!
這部電影里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情節,但是一個城裡來的女教師能夠在山區紮根三十多年,為了那裡孩子們的未來獻出了她質朴的年華就足以讓人欽佩了!電影中支老師說過的「若是心裡存了條上山的道,那就什麼也擋不住我的路」以及「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這兩句話充滿了正能量。
在全國很多發達城市都有響應黨的號召去偏僻的山區和邊疆投身教育事業的動人故事,我市也有很多優秀教師一批又一批地奔赴新疆、青海、西藏、貴州、雲南、河北等地區支教,其中就有海安赴滇支教團隊在雲南寧蒗支教也已經三十多年了。他們的事跡雖然也很平凡,但是他們給那些貧困地區送去了希望的火種,像支月英老師那樣,在貧瘠的山區堅守,從青春年華守到滿頭白發,他們就是了不起的大寫的人!

『肆』 電影《新來的李老師》觀後感

今天我在上網時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電影《新來的李老師》,這部影片是根據真情實感來改編的故事,講述了一名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自創的一套「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就非常有趣。大學生李青為了保研到一個破舊的鄉下小學支教。這學校只有三個老師。可是李老師只把教育當做游戲,認為只要同學們開心就好,於是就把同學帶出去上課,並且在上課時李老師還在吃棒棒糖。一節課有40分鍾,李老師就只讓他們背一首古詩,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結果遭遇到姚老師的反對。沒有耕耘怎麼會有收獲呢?太堡村學校在期中考試中考了全縣的最後一名,原以為派來支教老師會使學校里同學們的分數有所提高,這樣就不會和其他學校合並了。但是,卻讓楊校長大失所望。校長也因此喝悶酒,舊病復發而住院。為了讓學生們成績好起來,學校改變了教學方案。李老師為了鼓勵小瘦能考到重點中學以學京劇使壓力化為動力,後來經過大家努力,學校終於考到了全縣第三,父親也感到欣慰,小瘦也夢想成真,和老師去城裡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熱愛,與真誠。姚老師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感到傷心。而李老師為了實現同學的理想,也放下了城裡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親能夠體諒,因為他知道童年對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當然,每個老師不會不愛自己的學生。我還覺得李老師雖然捉住了孩子們的童心,卻沒有使同學們的成績降下來。看了電影,我希望身邊有一位能理解孩子,關心孩子的好老師。我也希望有快樂的學習生活,不過我的身邊已經有了好幾位好老師,只希望壓力能化為動力使我更上一層樓!
難道不是嗎?這就是我們學生嚮往的生活!每一個人在幼年時都會覺得童年是美好的,他們都不會讓自己的童年被淹沒。

閱讀全文

與最美支教老師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蝴蝶電影觀後感50字 瀏覽:305
女主出軌的電影電視劇 瀏覽:909
香港女明星的動作電影 瀏覽:849
好看的電影男女主角中國人 瀏覽:705
電腦網頁怎麼看電影 瀏覽:594
有關八年級上冊英語電影觀後感 瀏覽:27
電影插曲前奏吉他悲傷 瀏覽:480
韓國電影懸疑驚悚電影有哪些 瀏覽:443
2011美國電影詭打牆 瀏覽:416
美國兩兄弟販毒電影 瀏覽:761
可以用別人的手機訂電影票嗎 瀏覽:521
電影水果日本 瀏覽:52
好看電影公主推薦 瀏覽:319
關於巴黎的英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804
劉德華和周星馳接吻是哪部電影 瀏覽:600
越界電影城今日電影 瀏覽:339
美國電影對美國的影響 瀏覽:208
最美支教老師電影觀後感 瀏覽:10
電影地久天長推薦 瀏覽:214
神奇狗狗電影有哪些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