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到底是什麼,拍電影到底為了什麼
電影是由主動攝影和幻燈片投影相結合而形成的連續圖像。它是一種現代視覺和聽覺藝術。它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體,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寫作、雕塑、建築和其他藝術。但它也有自己的特點。
對於觀眾來說,是為了娛樂、視聽和精神享受。也是一種文藝熏陶和自我完善。效果如何最終受到觀眾個人主觀思維的限制。
對於國民教育和新聞媒體來說,要弘揚和弘揚優秀電影所表現的「公道、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展示所謂的「真、善、美」、「假、丑、惡」。
2. 《卧虎藏龍》是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
人到中年的大俠李慕白,和他愛慕並已經相伴多年的俞秀蓮,在經歷半生風波後厭倦了江湖紛爭,決心和愛人一起攜手歸隱,去過平常的柴米生活。於是讓俞秀蓮把自己攜帶的青冥劍贈與貝勒爺以明心志。結果劍在俞秀蓮手中被盜,二人為了追回青冥,一路追查到高官千金玉嬌龍頭上,而由此展開的一段圍繞李、俞、玉三人的恩怨糾葛。這是電影《卧虎藏龍》最表層的意思,卻絕非是導演李安所要表達的全部意思。
只要我們稍微往深處想一想,不難發現的是,青冥劍代表的是李慕白這樣一個忠孝悌義周全的傳統大俠所壓抑的慾望和攻擊性,而奪劍的玉嬌龍,則是保守中庸的江湖兒女李慕白和俞秀蓮羨慕但是早就已經失去的自我。
3. 電影《這就是命》主要講了什麼
《這就是命》主要講述了身患重症的孟大衛遠赴國外尋找妻子楊曉楠,無奈因一個神秘文件袋捲入黑道鯊魚的案件中,進而一路陰差陽錯引發了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劇情介紹:中年大叔孟大衛(王迅飾)正經歷中年危機:和在旅行團做導游的妻子楊曉楠(於莎莎飾)婚姻出現危機;又不幸查出膀胱癌。
萬念俱灰、正准備跳樓自殺的孟大衛,接到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心生一計,想要設計意外死亡給妻子留下一筆保險賠償款。孟大衛和妻子約定好,在泰國度蜜月的酒店1602房間解釋矛盾,並花錢僱傭殺手設計自己的意外死亡。
陰差陽錯下,孟大衛碰上來泰國代購的龍大、龍二,並捲入龍大、龍二和泰國華人黑幫老大(曾志偉飾)的交易中,由此引發了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泰國之旅,註定充滿冒險。
(3)電影就是電影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這就是命》劇情介紹:
1,孟大衛
演員:王迅
一個想法天真的落魄作家。和妻子楊曉楠婚姻出現危機又不幸查出膀胱癌後,萬念俱灰的他想要設計意外死亡給妻子留下一筆保險賠償款。因一份神秘文件被捲入黑道案件,他選擇雇兇殺掉自己,他也因此引發了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
2,鯊魚
演員:曾志偉
泰國華人黑幫老大。在孟大衛將他認成了菜鳥殺手後,他的居所被其強闖,但由於重要文件袋在孟大衛手中,只好忍耐孟大衛的任性搗亂,確不料孟大衛上手就給了兩記耳光。
4. 電影降臨講的是什麼內容
影片講述了12個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在地球上時所發生的故事 。
由於世界各地出現十二艘外星飛船,而女主是一名語言學家,所以被政府召喚,前往其中一處飛船降臨的地方,隨行的還有一位物理學家。女主從最先開始接觸外星人到通過不斷學習外星語言,最終學會了外星語言並且獲得一種附加技能——預知未來,女主因此得知外星人是來幫助人類的,而幫助的形式就給予人類所謂的「武器」,而所謂的外星武器,就是外星語言,而外星人則要求人類在3000年後要幫助外星人。
拓展資料:
《降臨》根據姜峯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傑瑞米·雷納、艾米·亞當斯、福里斯特·惠特克、邁克爾·斯圖巴聯合主演的科幻片。
該片於2016年11月11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2月,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
主要人物簡介:
艾米·亞當斯飾演露易絲·班克
一位離異的語言學家,大學教授,自從12歲的女兒死於罕見的癌症後,就一直獨居。由於外星人飛船來到地球,露易絲受政府僱用,與外星人溝通並了解它們來的目的。
5. 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別是什麼
1.拍攝媒介不同:
電影拍攝在膠片上;電視劇拍攝在磁帶上。
2.放映媒介不同:
電影在電影院放映;電視劇在電視上放映。
3.銀幕大小不同:
電影播放銀幕比較大;電視劇播放銀幕小。
4.故事結構不同:
電影有限時長;電視劇每集設定情節點。
(5)電影就是電影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和電視的特點:
1.電視劇是一種專為在電視機熒屏上播映的演劇形式。
2.電影依託膠片在公共影院放映,有數字電影與數字影院。
3.電視劇講的是一個體系的或者整體為一個故事的電視劇。
4.電影需要有扎實的編劇、導演、等等多方面技能。
5.電影要考慮商業方面的因素,要保證有足夠的回報。
6. 什麼是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6)電影就是電影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