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代有哪些導演稱得上是世界級電影大師
電影有好壞之分,導演資質也有不同,但坦白講任何藝術上的評選或者榜單都是主觀的。所以呢,以下我所列的導演都是自己覺得夠級別稱得上世界電影大師的。
總結:這三位就是我喜歡的,不過其實還有很多好的導演,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
❷ 有哪些電影大師
1.公認的大師,供無數後人仰望的(高山仰止類)。
格里菲斯、愛森斯坦、茂瑙、德萊葉、卓別林、奧遜威爾斯、羅伯特布列松、讓·雷諾阿、阿倫雷乃、英格瑪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希區柯克、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庫布里克、阿巴斯、安哲羅普洛斯、貝拉塔爾、布努埃爾、帕索里尼、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羅伯特奧特曼、約翰福特、比利懷爾德等等。(劃重點:目前還有兩位大神在世,戈達爾和貝拉塔爾)
2.成就極高,死後(或封鏡)若干年後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或者離上面大師稍有差距的)。
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大衛林奇、羅曼·波蘭斯基、邁克爾哈內克、雷德利斯科特、貝托魯奇、伍迪艾倫、錫蘭、泰倫斯馬力克、阿基考里斯馬基、羅伊安德森、格斯范桑特、比利奧古斯特、斯皮爾伯格、科斯塔·加夫拉斯、邁克李、奧利弗斯通、庫斯圖里卡、阿莫多瓦、法斯賓德、施隆多夫、維姆·文德斯、赫爾措格、阿彼察邦、拉斯馮提爾、科恩兄弟、宮崎駿、達內兄弟、肯洛奇、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等等。 >
註:這類導演,基本上獎項已經很難衡量他們的成就了。
3.成功導演,粉絲眾多,但成為大師有較大難度的。
阿方索卡隆、亞歷桑德羅·伊那裡多、艾倫帕克、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保羅索倫蒂諾、 阿斯哈法哈蒂 、理查德林克萊特、保羅格林格拉斯、彼得傑克遜、亞歷山大佩恩、馬丁麥克唐納、大衛芬奇、大衛柯南伯格、蒂姆伯頓、卡梅隆、托德海因斯、弗朗索瓦歐容、德帕爾馬、韋斯·安德森、喬·懷特、克里斯蒂安蒙吉、伊斯特伍德、保羅范霍文、丹尼博伊爾、史蒂芬戴德利、諾蘭、昆汀、喬治米勒、索科洛夫、安德烈·塞金薩夫、索德伯格、羅伯特澤米吉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吉姆賈木許、北野武、是枝裕和、蔡明亮、李安、姜文、賈樟柯、婁燁、杜琪峰、李滄東、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約翰拉賽特、達米恩·查澤雷、托馬斯溫特伯格、多蘭等等(雖然是第三梯隊了,但這裡面也都很強,其中一些比較年輕的,以後 還是很有機會的。)
註:這里的「成功」指的是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個的:1.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奧斯卡有過多次提名,至少拿過一次重要獎項的,這里的重要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銀獎、終身成就獎; 2.世界范圍內取得過票房佳績的。有遺漏的人的話歡迎補充。
4.成功導演,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師的。
蓋里奇、吉爾莫德爾托羅、薩姆門德斯、JJ·艾布拉姆斯、喬斯韋登、布萊恩辛格、山姆雷米、馬修沃恩、喬恩費儒、沙恩布萊克、羅素兄弟、邁克爾貝、扎克施耐德、凱文史密斯、張藝謀、陳凱歌、周星馳、羅宏鎮、林詣彬等等
註:商業片導演在其影響力下,普遍需要後退一至兩個身位。
除這幾類外,還有無數目前還不成功,以後也絕無可能成為大師的導演。
這里衡量大師的標准主要是看對藝術形式的革新貢獻、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對後世創作者的影響程度,商業片導演一般來說在大眾領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但其實對電影語言的開拓以及電影深度都是不夠的,所以要在影響力下後退一兩個身位。這不意味著商業片導演就沒可能成為大師了,在商業片框架中做出探索和深度的也是有的。另外,這里說的是作為導演的成就,導演本人的其他身份如:演員、工程師、電影理論家等方面不應放在導演維度去評價。
❸ 被譽為現代電影大師
格里菲斯
大衛·格里菲斯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美國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藝術指導,被稱為「美國電影之父」。他推進了電影的演出技術,他也是第一個用特寫的導演。是電影歷史中的傑出革新者,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輝煌的日子是二十年代的默片時期。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
大衛·格里菲斯的早年經歷
大衛·格里菲斯,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鄉下的一個破落家庭,父親雅各布·格里菲斯(Jacob Griffith)是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軍隊的上校。格里菲斯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浪漫的英雄傳說,父親的言傳身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種族觀。父親所灌輸的感情偏見,由於格里菲斯熱愛維多利亞風格的詩篇,更得到了助長。
他自幼熟讀勃朗寧、金斯利、丁尼生和胡德的作品。這令格里菲斯一直保持著浪漫的觀念和詩意情懷,有人評價格里菲斯的一些作品充斥著矯揉造作、甜言蜜語的情調和喋喋不休說教的特點,也就是說,他在創作中太容易動感情了。
17歲的格里菲斯在《路易士維爾信使報》擔任記者,並開始業余寫作劇本,在朋友的勸告下,加入巡迴劇團。他在演戲的同時沒有停止創作劇本和詩歌,但這些小作品很難得到發表。
❹ 電影《記憶大師》劇情是什麼 結局令人出乎預料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2025年,因為和妻子張代晨(徐靜蕾飾)婚姻破裂,男主角江豐(黃渤飾)走進記憶大師醫療中心接受手術,卻不料手術失誤記憶被錯誤重載,他莫名其妙變成了「殺人兇手」。
警官沈漢強(段奕宏飾)的窮追不舍讓他逐漸發現,自己腦內的錯誤記憶不僅是破案的關鍵,更是救贖自己的唯一希望。與此同時,妻子身邊出現的女人陳姍姍(楊子姍飾)、記憶中浮現出的神秘女子(許瑋甯飾),似乎也和真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場記憶燒腦戰也隨之開始 。
結局:最後一通電話是沈警官自己的,他自己把它改成了姍姍的號碼,姍姍和他沒有關系,只是成了可憐的替罪羊,可能真因為法醫有白手套很正常,所以他選擇嫁禍給她,沈警官年幼之時看盡父親對母親的家暴,而母親選擇忍。
他為了讓母親解脫,所以選擇殺害母親,魚缸淹死那段是沈警官小時候的記憶而已,前面的鋪墊黃渤發現了最後通電話的號碼,質問沈警官為什麼說沒查到,沈警官閃爍其詞,其實是故意讓黃渤發現,因為電話已經是姍姍的了。
(4)電影什麼大師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江豐
小說作家,因手術事故意外載入一名殺人犯的記憶。由於和妻子張代晨婚姻破裂,男主角江豐走進記憶大師醫療中心接受手術,因記憶手術失誤被牽連到李慧蘭被殺案中,出人意外的是錯載記憶的江豐成為兇殺案的真凶。
2、張代晨
作家,江豐的妻子,兩人在片中經歷了一場感情糾葛。從懵懂青澀的情侶到歷經滄桑的夫妻,可以看出二人婚姻生活中甜蜜的過往,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日積月累的夫妻矛盾,卻讓江豐選擇走進記憶中心,忍痛將這段相愛記憶抹除。
而他因手術重載失誤身陷兇殺案記憶迷局中,更是讓二人的情感接受嚴峻的考驗,隔閡、誤解愈來愈深。
3、沈漢強
有著多年辦案經驗的老牌警官,深得警局上下所有人的信任。為尋找真凶與梁傑理飾演的警員雷子激烈談論、審閱卷宗。對兇殺案進行鞭辟入裡的調查,另一方面又露出犀利的目光審訊犯人,從蛛絲馬跡的細節中尋找真相。
4、陳姍姍
急診室的一名醫護人員。在救治病人的時候懷疑江豐就是犯罪嫌疑人,並且協助沈漢強抓住真正的犯人,在與江豐碰見的時候被江豐一把直接撞向牆面。
5、神秘女人
一個身份神秘的女人。此次飾演一個被家暴的女人,因為患斯德哥爾摩症狀,即使被暴打,也對丈夫不離不棄,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還有一個孩子,因為愛孩子,所以想給他一個完整的家。
❺ 電影大師的介紹
「電影大師」(Masters of Cinema,簡稱MOC)是英國公司尤里卡(eureka)發行的一個系列產品,始於2004年英國尤里卡公司(Eureka Video)以出品早期默片和經典電影為主,原本該公司將DVD劃分為5個類型,如經典與默片系列、戰爭記錄系列等,對於早期電影的整理、修復,尤里卡公司可謂煞費苦心,通過各種手段修復後的膠片甚至可以和當年原始膠片相媲美,而且有些也勝過美國一區所出品的。
❻ 希區柯克是電影導演中的大師嗎
電影如此,小說亦然,希區柯克的敘事藝術,說的是藝術作品的共通性。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深知觀眾內心的渴望。從這個層面上看,希區柯克不只是一位電影大師,更是一位心理巨匠
❼ 新上映的電影叫什麼大師
鄧超首次自導自演的「超氏喜劇」[1]電影《分手大師》是根據同名人氣話劇改編,由內地編劇俞白眉改編劇本及聯合導演,由鄧超、楊冪領銜主演,梁超、柳岩、古力娜扎等傾情加盟。[2-5]
該片講述了「分手大師」梅遠貴,在開展「分手」業務的過程中,相識北漂彪悍女漢子葉小春,並由此上演了一出「史上最蠢卻感人至深的愛情喜劇」。[6]該片於2014年6月27日國內上映,並在北美、澳洲、紐西蘭同步上映。[7-9]
中文名
分手大師
外文名
The Breakup Guru
出品時間
2013年
出品公司
光線傳媒有限公司,橙子映像
發行公司
光線傳媒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北京,模里西斯
拍攝日期
2013年10月12日—2014年1月24日
導演
鄧超,俞白眉
編劇
俞白眉
製片人
李曉萍
類型
喜劇,愛情
主演
鄧超,楊冪,梁超,古力娜扎,柳岩
片長
116分鍾
上映時間
2014年6月27日(中國大陸)
票房
6.6億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u34545327
在線播放平台
暴風
❽ 世界著名的電影剪輯大師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沃爾特 · 默奇與電影剪輯藝術
一、沃爾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知,這是由其工作 的性質決定的:剪輯。一部上佳影片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運之中,而完全看不見剪輯的痕跡,這是剪輯師的至上功夫,而剪輯,正是電影區別於攝影、戲劇、表演、文學,最終宣告自己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標志。作為剪輯大師,沃爾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輯室內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好萊塢被尊為「 教父」 ,當然不光因為他為科波拉締造了《教父》三部曲的傳奇,更因為他為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剪輯師作為「 看不見的藝術家」 普遍不為外人知的情況下,沃爾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頻頻出現在人們文化視野中的剪輯大師。
默奇是美國七〇年代崛起的「 學院一代」 電影人之一,這群人都是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生,包括弗蘭西斯 · 科波拉、喬治 · 盧卡斯、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復興好萊塢、創造了一大批現代電影經典的大師們,而沃爾特 · 默奇正是他們背後那雙「 看不見的大手」 ,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和美國電影學院的多項嘉獎。他於1960 年代末與科波拉和盧卡斯在舊金山共同創造了北加州的電影工業從而為洛杉磯的好萊塢帶去新的風氣。從1969 年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輯開始,默奇先後創造了《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畫面剪輯, 1974 年為科波拉的個人最愛之作《竊聽大陰謀》(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設計贏得奧斯卡提名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現代啟示錄》中傑出的音效設計而獲得奧斯卡獎。1996 年,因為沃爾特 · 默奇為《英國病人》的畫面和聲音的詩一般的剪輯塑造,而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兩項奧斯卡獎。四十年來,經沃爾特 · 默奇之手而呈現銀幕的著名電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舊版《現代啟示錄》,還有《五百年後》(THX 1138), 《朱麗亞》(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戀》(又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鍋蓋頭》(Jarhead, 2006 )。經他編劇導演的《回到奧茲國》(《綠野仙蹤》續集,1985 )雖票房不佳但業內人士相當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奧森 · 威爾斯遺留的筆記而主持重構/ 復原威爾斯1958 年的經典之作《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譯《狂野生死戀》) 被稱為權威的「 導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委託修復愛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迪克森的小提琴》,這是對他作為電影技術- 藝術大師地位的首肯,無疑是一種特殊榮譽。在《現代啟示錄》的剪輯過程中,沃爾特 · 默奇創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設計) 這一概念,將電影音響從一種從屬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獨具藝術表現力量的高度。
默奇學識淵博,被稱為好萊塢稀有的文藝復興式全才。他學藝術史出身,熟悉音樂,建築,甚至物理學,在電影剪輯的間隙,默奇喜歡翻譯義大利詩歌,並對人的知覺系統、宇宙學、以及科學史的研究深感興趣,1995 年以來他根據「 旅行者號」 空間探測器和哈勃望遠鏡發回的數據重新闡釋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恆星圖。默奇現居舊金山鄉下,面對一片湖泊,沒有電視,自釀蜂蜜。
二、沃爾特 · 默奇的書
《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委員會的演講記錄稿修訂而成,部分內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戲劇影視學院1990 年2 月的高級剪輯課程內。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剪輯的技術手冊,而是關於剪輯的思考和對電影與人性關系的獨特洞見,其中最容易為人所記住的,莫過於作者將剪輯跟人眨眼的內在心理- 情感機制進行觀察比較所得出的「 一個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結論。該書自1995 年出版以來,立即成為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更成為一般人文學生從電影內部來認識和了解電影的難得的入門參考。默契以生動而淺易的文字,將電影剪輯的多層面的問題寫得極富啟發性,從最最基本的為什麼剪輯是有效的談起,默奇帶領讀者一口氣把電影剪輯的美學與實際問題都一一檢討,並就連續、非連續、夢與現實的關系,好的剪輯的標准,眨眼的情感意義及其與剪切點的關系,數碼剪輯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他在剪輯那些著名的電影時的思考與體會,他用不同的比喻來解說電影剪輯的深意,把古典音樂,夢的解析,攝影,甚至遺傳學、天文學、郵政服務等都跟電影關聯起來無所不談,非常具有啟發性。默奇從《冷山》開始使用蘋果公司被視為低成本、「 業余」 的電影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不但將該軟體介紹進好萊塢,更直接影響、推動了全世界低成本獨立電影的製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舊式剪輯機那樣的站立工作姿勢,因為他認為電影剪輯是一種全身的舞蹈,坐著是無法跳舞的。他說。
❾ 電影《記憶大師》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我覺得電影《記憶大師》劇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近未來的懸疑科幻故事,在電影精心設定的時代背景中,人體的記憶具備移植與重載的功能,極具懸疑感與科技感,也預示著影片將以復雜的軟科幻元素為觀眾呈現一場集視覺與腦力於一體的懸疑巨制。
《記憶大師》在層層揭秘真凶的過程中,曾到達過這種效果,但編劇的野心還未止。在影片的結尾,觀眾可以感受到編劇在創造「懸疑」效果上的努力,但也難免重蹈多數國產劇情片故弄玄虛的覆轍。甚至在真相大白後的一些片段,讓觀眾笑出聲,恐怕這並不是創作者想要的結果。
❿ 儒家電影大師之稱指的是誰
摘要 是費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