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電影《末代皇帝》的影評
片名:末代皇帝
英文名:Last Emperor, The
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
主演:彼得·奧圖爾 陳沖 Hongxiang Cai 陳凱歌 Shu Chen
類型:劇情
預告片:
上映:1987年01月15日
地區:英國 法國 義大利 對白:英語 日語 普通話
評分:7.7/10(8459)
顏色:彩色 聲音:Dolby 70 mm 6-Track
時長:160 分鍾
分級:英國:15 芬蘭:S 阿根廷:13
《末代皇帝》劇情介紹: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本片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是一部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註:該片獲第60屆(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
《末代皇帝》演員表:
彼得·奧圖爾 ....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陳沖 .... Empress Wan Jung/Elizabeth
Hongxiang Cai .... Scarface (uncredited)
陳凱歌 .... Captain of Imperial Guard
Shu Chen .... Chang Chinghui
Shuyan Cheng .... Lady Hiro Saga, Pu Chieh's Wife
Xu Chunqing .... Grey Eyes
Jingping Cui .... Lady of the Pen
Xinmin Cui .... Japanese Bodyguard (uncredited)
Jiechen Dong .... Doctor
Zhendong Dong .... Old Doctor
Dennis Dun .... Big Li
Guang Fan .... Pu Chieh, Pu Yi's Brother
Jade Go .... Ar Mo
Constantine Gregory .... Oculist
② 末代皇帝溥儀 觀後感 500字
當1967年的黃昏漸漸退去,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點精神的寄託就隨著這歷史的興衰而沉入了那永遠也無法逃脫的深淵之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歷史的更替推動著一個民族的崛起,而對於溥儀來說,這一切卻又就變成了一場巨大的噩夢,葬送了他一統萬年的大夢……
看完這部電影,令我想起了南唐李煜的那首不逝的經典——《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溥儀的眼眶裡,我看見流出的是李煜那心酸的淚水,兩個相距千年帝王,經受的卻是相似的痛,一朝成為階下囚,在一個有志男兒的眼裡,當然是無法接受的事實,然而江山變色,社稷易主,歷史毫不留情的在他們身上碾過,當他們站在昔時繁華的宮闕前,又怎麼不能生出對於故國的情?
但是相對於李煜來說,我覺得溥儀更加的令人尊敬,李煜強烈的文人氣質也就註定了他無法用實際來實現他的抱負,而溥儀不是,對於他經受的挫折,他勇敢的對它們說不,換作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可能都無法在如此困難面前像溥儀那樣勇敢,然而當長春城裡的歡呼聲響起之時,我們不得不嘆息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卻因為急於求成的心情而走上了一條讓他一生一世都後悔不已的路。在關東軍還在滴血的刺刀之下,他也只能選擇了順從,於是他變成個一個木偶,生活在了那個不屬於他的煉獄里。
③ <甲午風雲> 《 末代皇帝》觀後感
溥儀。末代皇帝。最後的君主。被迫當上了皇帝,被迫離開了紫禁城,被迫去了偽滿洲國。他沒有錯,他只是生錯了時代,被人強行推上了王座,在還是乳臭未乾的幼年時代。他想救國,只是沒有能力。他想擺脫日本的控制,擺脫偽滿洲國…只是,他沒有力量。夢想與現實實在是太遙遠了,他,無能為力。
當被弟弟告知在紫禁城外有了「另一個皇帝」,而自己所謂的臣子們都在對自己隱瞞真相,自己視為親生母親的奶媽被送出紫禁城時,一個年幼的君主,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一瞬間失去了所有,披散著頭發,在偌大的紫禁城裡,聲聲吶喊,夕陽下的背影,孤獨而凄涼,溥儀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無力。
少年溥儀,不知道為什麼能對自己的英文老師敞開心扉,或許因為他是紫禁城裡唯一以真實面孔面對自己的人吧。在這個英國人的眼裡,這個中國的末代皇帝有著一腔熱血,但無處施展,有著滿腔抱負,卻無力回天。當溥儀為這位英國人送行時,濃郁中國風的樂隊跟在他身後,這位英國人,溥儀的老師,更是朋友,一步一回頭。他知道,這是自己和這位悲哀的中國最後一位君主的訣別。
溥儀以為自己不會在意母親的死,但是,他還是騎著自行車向城門奔去。當紫禁城的大門將近在咫尺的並不算光鮮卻真實的,有死去母親存在的世界隔絕在紫禁城外時。溥儀的臉上,分明透著可惜,絕望,繼而轉為憤怒。或許,那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不是什麼帝王,只是一個可悲而無奈的囚犯。
終於可以離開紫禁城時,原本以為自己會恨紫禁城的溥儀,竟有了一絲不舍。黃昏下,回首最後看了一下紫禁城,這個自己前半生所生活的地方,但是,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是激動?是悲傷?是慶幸?是不舍?
在天津的期間,溥儀一度過著頹廢奢靡的生活,直到文秀毅然離開溥儀,慈禧的墳墓被挖,他才赫然發現,自己雖然還過著貴族的生活,卻已經失去了意義。面對不僅沒有伸出援手還間接軟禁自己的國民政府,溥儀選擇了日本。即使明知道日本人在利用自己,理由很簡單,他奢望自己能夠反利用日本,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滿洲國。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他終究成了傀儡皇帝,尤其是他「訪問日本」回來後,妻子婉容的離去,他信任的人被調職,被迫任命不想任命的人為官員,在會議上爭取獨立權,但換來的卻是日本人和所謂的臣子們的拂袖離去,在偽滿洲國,他真正的成為了孤單一人的君主。在這個被日本人控制的滿洲國里,真正的中國人只有溥儀,他真正明白了什麼是孤立無援。
他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拒絕日本人要求自己娶日本女子為妻子。這也許是他最大的努力了吧。
在監獄里,與家人分離的溥儀臉上分明寫滿了惶恐與不安。一代君王,沒落的貴族,驕傲如他,卻還是潦倒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即使晚年時期參與外交,受到多位領導的接待。但是,愛新覺羅·溥儀終究悲慘了一世。即使那不是他選擇的。
末代皇帝的憂傷,又有誰知曉?
④ 末代皇帝觀後感
影片簡單講述了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從他的幼年、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幾個人生階段進行了簡單的敘述。紫禁城裡的皇帝,這曾是多少人夢寐以求想要得到的,是多少人想要過上的生活,但單從溥儀來說,他擁有了這一切,不過從他進城的那一刻開始,這一生便開始不斷的失去。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影片評價: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的影片,也是歐洲導演貝爾多魯齊的經典之作。該片的敘事手法與《美國往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閃回的手法,在2小時40分鍾內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
⑤ 末代皇帝讀後感400字作文
末代皇帝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五》這一部講到了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同時也是一名末代皇帝。
對於亡國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爆君?昏君?無能?荒淫?……
他們頭上扣著的帽子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是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禎是這樣的人:敏感、鎮定、冷靜、聰明絕頂。
然而,大明江山,此時已經是個病入膏荒,沉痾難治的病人。縱有妙手回春的扁鵑,也已經無能為力。同時他的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後金,正等著大明這個曾經的巨人倒下,然後拾取這片繁華的土地。對於崇禎來說,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對他,我只有無盡的遺憾,所謂生不逢時,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時期,他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而不是背負罵名的亡國之君。
同時,我想起歷史上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不管是官方的史書,還是民間的傳說,這個據說是耗子精轉世的皇帝是一個最最荒淫的人,其實,我相信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煬帝的一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開通京杭大運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幫助寒門子弟進階朝堂,聽取民-意。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的社會基矗
當然做為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尤其是一個擁有至高權力的人,他的些微缺點都會被權力無限放大,而成為致命的傷害。比如,楊廣的好大喜功,因為自己曾經的戰功赫赫,所以發動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想讓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後人的景仰,結果卻是未獲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盡國力,勞民傷財,激起民怨,引發叛亂,致使亡國喪命。
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史書中的隋煬帝,缺點被無限放大,優點幾乎是完全抹殺,才讓後人誤解至今。
其實,在隋唐以前的史書,可信度還是很高,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原貌。而就是從隋唐以後,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篡改史書,開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編撰的,所以楊廣被抹黑成弒父弒兄之徒。而玄武門之變,也變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過墨寫的謊言永遠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歷史的真-相總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末代皇帝電影海報(2張)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監獄里遇見了他的胞弟溥傑,於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心殿院中,溥儀和溥傑玩得正起勁。他已長到6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並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們。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士敦任教的4年裡,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鏡,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並且朦朧地嚮往西方的民-主政治。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為「皇後」,文綉為「皇妃」,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獄。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歷史:
電影劇照(二)(20張)
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溥儀在庄士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綉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不久後,文綉恥於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女特務川島芳子被派駐在婉容身邊,庄士敦也不得不於1931年離開了溥儀。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後,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一心想復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為理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為了延續後代,婉容和司機私通並懷孕。當時日本人強逼溥儀在任命新國防大臣的文件上簽字,溥儀一開始不願意。沒料到日本人對他的身邊一切都了如指掌,這讓溥儀深受威脅,最後妥協。後來婉容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日本人害死,她也被日本人強迫送走了,最後落得一個精神失常的下常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丑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歷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獄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