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建軍大業的觀後感

電影建軍大業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22 07:53:47

⑴ 看完《建軍大業》,你有什麼感想

在這里,我想對這部電影表示認可,它對新一代的青年、少年起了正面作用,讓青少年對歷史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觸,雖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如我一般去查閱這些偉人的資料,但這部電影通過一種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人們對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這些史實有著更深刻的記憶,也讓人們感受到了英勇無畏的士兵們那種敢於保衛自己所崇尚的信義,對親人、戰友最無私的保護和付出,因為九十年前是他們通過自己高尚的品格,通過自己的血肉之軀,奠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構造起了基礎的圍牆。

⑵ 建軍大業觀後感怎麼寫

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名黨在武漢的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的「寧漢分裂」。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四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七月武漢國民黨決定清黨,發動了七一五事變。

社會動盪不安,志士心急如焚。

四一二政變,以筆為刃的孱弱書生,在國民黨的屠殺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大量共產黨人被捕,在槍桿子下抱恨而終。妥協不是權宜之計,是無意義的退讓。

家國動盪,山河破碎,我輩皆是罪人。

親者痛,仇者快。偌大的一個中國,在災難面前只能妥協,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嗎?

不!任人宰割如何平天下?

「槍桿子里出政權」,唯有革命。

他們在黑暗中摸索,看不到黎明來臨的曙光。他們被現實嘲笑,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民主共和之路渺茫,各省獨立是權宜之計,中華民族究竟何去何從?

奮戰在革命前線的英雄給出了答案。

八月一日凌晨兩點,三聲槍響,掀開歷史帷幕。

南昌城內,朱德大宴賓客;葉挺,賀龍指揮部隊英勇作戰,黑夜中槍炮聲不曾斷絕,火光沖天,照亮了南昌頭頂的天。數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攻佔南昌。辛亥革命全面爆發。

南昌起義轟動全國,那個在四一二政變毫無還手之力的中國共產黨,拿起了刀槍,踏上武裝革命的征程。

但革命的路途艱險,星星之火尚未點燃,何成燎原之勢?

得知起義消息,四面八方的共產黨員往中央靠攏,即便如此,革命力量仍然弱小。起義部隊撤離南昌南下,到達潮汕地區,遇到了優勢敵軍的圍攻,敵眾我寡,正面戰場卻停留在硬打硬沖。戰斗的潰敗已然成定局。主力軍被打散,留守的朱德帶領保留下來的軍隊轉戰湘南。此時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長沙戰場屢遭重創。

1928年4月,井岡山風雲際會,兩支同樣敗退的起義軍,在井岡山匯成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紅色雄獅——紅軍。

至此,星星之火,遍布全國。

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國家日益強盛之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如今,無需我們血戰疆場,但赤子的一腔愛國之心難涼。我們銘記著每一段歷史,或輝煌,或屈辱,亦或千斤沉重。在歷史的影像里,我彷彿看見,飛機漫天轟炸,部隊在英勇廝殺,他們沖著喊著,哪怕倒下,他們也微笑著。

時代仍在召喚,作為中華民族稚嫩而充滿活力的一代,國家和人民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要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把青春激情和活力集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正能量,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⑶ 求建軍大業觀後感800字

《建軍大業》是一部描寫中國軍隊建軍的影片,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事件為主線,秋收起義為輔線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高度還原了當初中國共產黨建立軍隊的困難,體現了老一輩革命者開創新中國的決心。
本片開頭從「四一二政變」開始,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的帶領下決定實施不抵抗政策,會議上毛澤東因為不贊成這個政策而被驅趕出會議大廳,以此引出了後面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會面,為後續劇情的發展做了鋪墊。
劇情根據時間的推移,周恩來率賀龍,葉挺等人的部隊與朱德會面,一起商討如何拿下南昌城。而此時的毛澤東則回長沙看望自己的妻兒,准備發動農民起義,發起秋收起義。8月1日這天,周恩來率領的共產黨部隊正式攻克南昌城,汪精衛在此之後急令發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國共產黨前委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劃經瑞金、尋鄔(今尋烏)進入廣東省,先攻佔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留下朱德帶領三千部隊斷後,為先行軍爭取寶貴的時間。最後朱德率領殘余部隊追上先行軍,發現先行軍南下失敗,最後整合部隊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和。
本片因劇情內容的原因,所以整部影片都很熱血,讓人看了很激動,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而且裡面的場景很貼合實際,不浮誇,很精緻,不失大體又面面俱到。影片的節奏不快不慢,恰到好處,細細品味又不會過於冗長。劇情抓住兩個點去描寫,很有空間感,不會跳出去,能緊緊的抓住影片的中心。
本片有兩處高潮片段。其一是周恩來等人率軍進攻南昌城,久攻不下南昌城的制高點,此時葉挺挺身而出,主動請戰,率炮兵部隊轟炸制高點,其顏色,背景音樂的搭配讓整部劇的情緒達到最高點,很燃。其二就是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壩,以3000人抵抗錢大鈞部隊1萬人,在最後一天,錢大鈞部隊發動最後的總攻的時候,朱德部隊留下的部隊嚴防死守,最終與錢大鈞部隊同歸於盡。最後的悲壯讓人唏噓,讓我們對革命先烈肅然起敬,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的今天。
整部片子,大部分劇情還原了歷史事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歷史劇,值得大家前往電影院觀看。

⑷ 求建軍大業觀後感800字,越快越好

思路:首先介紹影片,再概括中國初建的窘境,最後展示自己的觀感。多寫中國建立後的偉大,歷史給予我們的思考,我們應該做到什麼。

正文:

作為「建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建軍大業》延續了《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的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特點,整個影片給我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潮迭起卻又感人至深,影片結束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內心都無法平靜。

導演劉偉強大膽選用了很多青年演員:劉燁扮演毛澤東,朱亞扮演周恩來,馬天宇扮演林彪、劉吳然扮演粟裕,等等。正是這一個個鮮活甚至略顯稚嫩的面孔才更能拉近我們與偉人們的距離,褪去近乎神秘與崇敬的光輝,讓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當年領袖們對革命的激情澎湃與艱難探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中國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已經完完全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國內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各種反動、帝國主義勢力在苦難的中華大地上競相角逐。

國際上,列強環伺,鯨吞蠶食著中華大地。這一時期正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如奧匈帝國、德國同老牌兒的資本主義強國如英法之間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並最終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當時的中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列強爭相瓜分的目標。

國內,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復辟失敗最後身敗名裂而死,北洋集團分裂,軍閥林立,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各個軍閥爭相投靠帝國主義做其在中國殖民統治的代理人。這一時期軍閥混戰、互相攻伐,國內士匪橫行,商人投機倒把,民不聊生,勞苦大眾已經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

在這樣復雜的局勢下,年輕的共產黨人也曾天真,輕易的相信了國民黨反動派,真心誠意的開始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共建黃埔,想再造共和、救民於水火。

可是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蔣介石獨裁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脹,逐漸排擠共產黨員並最終演變成4.12反革命政變。影片剛開始描繪的就是這一段歷史。當反動派舉起屠刀時,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已經被收繳了武器的工人糾察隊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任人幸割。

當井岡山會師的歡呼響徹雲霄的時候,毛澤東、朱德這兩位偉人四手相握,面對朱德「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毛澤東同樣也用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嫁原」大膽而又堅定的對未來的中國革命做出了准確的判斷。最終經過二十一年不忘初心,堅持不懈的斗爭,共產黨人最終領導人民軍隊,盪滌宇內,掃平四海,趕走了國民黨反動派,改天換地,建立了新中國。

看完本影片我感觸良多,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堅持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而處於生活安逸的新時代的我們,當我們在人生中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候,我們怎麼還能有理由輕言放棄!

⑸ 建軍大業觀後感

思路:從電影的劇情展開。

電影中有這么一個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戰後,幾位革命偉人舉杯慶賀,觥籌交錯間略顯失態,磕磕碰碰地唱起國際歌,末了老淚縱橫。他們醉夢中所希冀的場面,應該是無數紅軍戰士們沖鋒陷陣時,或醉卧沙場時,或臨刑就義前所夢寐以求的畫面——國將一統。

普天同慶,父老鄉親圍著篝火縱情地跳舞,歌聲與笑聲交織,再也不用把冰冷的槍口對准自己的同胞,觸手可及的是眼前闔家團圓的溫存,你笑中帶淚,右手痛飲一大白,左手灑在戰友的碑前。

夢想照進現實的代價,我們無從得知,只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視死如歸,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視他人如己出,正如《與妻書》中所言——使天下人愛其所愛,以天下人為念,為天下人謀永福。

所謂戰士,不單單指在前線扛著槍桿;堅守民主陣地上的各界人士,也在洶涌的暗流中不斷掙扎,在反動派血腥的打壓中勇敢地發聲。可想而知,反動派獨裁統治下的世界,就如同聞一多筆下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有這么一幫人前赴後繼地為民主事業傾注一腔熱血,才讓這個世界得以清明。

在信仰的道路上,赤色的旗幟終究櫛風沐雨而屹立不倒。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它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它做江湖,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殘的慘劇,多少無辜的將士淪為反動派企圖獨裁的犧牲品。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我們需要信仰,這個信仰早已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歷史的證明,歷久而彌新。

那一代人的理想是多麼純粹和崇高,他們雙手握拳,嘴唇翕動,把鏗鏘誓詞鑄成錚錚鐵骨,烙在心底,融入血液,用血與肉的代價誓死捍衛心中的領土。我們有幸生活在這一盛世,無法真切地體會到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裡,我們的黨帶給先烈的是怎樣一種驚喜和希望,我們也無法理解爺爺輩們每次談及這段歲月時目中閃爍的信仰,那些過往的沉重甚至成為某些非主流聲音中的輕佻和不屑。

但我們要學會正視淋漓的鮮血。動盪和紅色的年代成為他們的記憶,太平昌明的時代構成我們的生活,但請不要忘記塵封在歷史中的這段過往,因為信仰的接續和傳承不能出現斷層,這片美麗的山河滲有他們血液的余溫。



(5)電影建軍大業的觀後感擴展閱讀:

影片以跌宕起伏的劇情、大氣磅礴的影像風格、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強大的演員陣容、精良的製作,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創建革命武裝的艱難歷程。這段真實的歷史,這段革命先賢的過往,血肉真實地呈現.在大銀幕上,熱血燃情,振奮人心。

影片通過眾多的故事線索交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經絡,但同時敘述又相對集中,通過具體的情境展現歷史的主體進程。

具體來說,主要通過三大段落貫穿整個故事,主線的貫穿使得這部電影具有了高度整體性。影片堅持敘事的真實,同時又不乏高度風格化和類型化的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⑹ 看完《建軍大業》有什麼感想感想

其實對於建軍大業這個電影,我是從他公布了就很期待的,不只是因為裡面的演員陣容很吸引人,更是因為我之前看過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我相信只要看過前兩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對第三部電影有所期待。

⑺ 《建軍大業》是以宣傳愛國愛黨為目的,看完對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觸呢

《建軍大業》作為建軍90年紀念的著作,是值得一看的。影片自身便是回望特性的,結果沒有伏筆,劇情也全是在歷史上產生過得了,交給導演們的充分發揮室內空間並不算太大。情況宏偉,人物繁雜,也沒有辦法對某些人物開展細膩的描繪,這種全是作為影片的缺陷,但這種並不妨礙影片帶大家返回那一段輝煌歲月,去感受那些日子的拋下一切鬧革命的。

作為一部軍事題材電影,《建軍大業》既主要表現大歷史進程,又沒忘記營造新鮮的人物、鋪敘實際的關鍵點;既重視歷史時間的總體真正,又可以膽大地將形象化的解決多方面加強;既勤奮讓影片發揚基調、展現自我革命熱情,又切實根據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敘述和獨特的人物營造進行主題風格。

這就要著作得到和今日的觀眾們開展真真正正的溝通交流,保證了表現力、思想性和價值觀的統一,另外把一種青春年少的熱情和膽量傳遞給了今日的觀眾們。影片根據諸多的小故事案件線索交代復雜多變的歷史時間經脈,但另外描述又相對性集中化,根據實際的情景呈現歷史事件的行為主體過程。

從總體上,關鍵根據三大文章段落圍繞全部小故事,主線任務的圍繞促使這部影片具備了高寬比全面性。影片堅持不懈敘述的真正,另外又不缺高寬比操控變形和典型化的表現手法,具備明顯的視覺效果撞擊力。

⑻ 建軍大業觀後感題目怎麼寫

題目:享受歲月靜好,不忘有人負重前行
2021年3月13日,星期二的晚上,我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建軍大業》這部愛國影片,在這部電影裡面眾星雲集、震撼人心,我們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我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在影片的開頭,反動黨派毫無人性的屠殺遊行學生,天空下著大雨,頓時血流成河,學生的屍體堆積如山。接下來是1927年8月1日,以周en lai、賀long、葉ting、朱de等領導人組成了第一支革命起義軍,開始對反動黨進行有力的反擊,就這樣打響革命的第一槍。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朱de同志率領的其中一志隊伍在三和被在意中以3000人成功的狙擊了反動軍隊3萬多人。第三天,朱司令為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決定留下200人死守陣地。當時他下令父子同軍者父親留下兄弟同軍者,兄長留下。大家都知道留下只存死路一條,但是大家都願意留下。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非常感動。隨著一聲巨響,頓時火光映紅了整片天空。朱司令和大部隊停下腳步,回過頭注視著濃煙滾滾的方向,兩行眼淚奪眶而出。他知道戰士們用生命挽救了大部隊。最後,朱司令率領革命軍來到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與毛同志會合,毛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深的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多少英雄犧牲它們的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在幸福的享受歲月靜好的日子,一定不要曾經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報效祖國。

⑼ 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該影片由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偉強執導,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等主演。該電影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進行展開 ,描寫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電影把近代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巧妙的串聯起來,給人們壯美的視覺感。從南昌起義中誕生出來的紅軍也有了永不磨滅的番號。如同鳳凰涅槃,共產黨在經歷了流血,分歧,迷茫,犧牲之後,成長之後的共產黨也更加堅強,堅定,堅韌。

經歷了這些而誕生的紅軍也絕不同於普通的軍隊,它懷著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肩負著解放中國的偉大使命,攜帶著永不向反動勢力屈服的意志,代表著中國革命的新希望。

⑽ 《建軍大業》觀後感

望採納!
紅色的基因,血脈的傳承,國家的榮耀與興亡……
當我們幸福而歡快地享受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一切時,你可曾有想過歷史,九十年前的一場腥風血雨,槍林彈雨的悲壯場面呢?!是的,四月十二日,蔣XX下令大肆屠殺XX黨員,正是那一天,武漢城內一片慘狀,民不聊生,就從那時起,XX黨委會正式和國民黨做斗爭。南昌起義,以毛XX、周XX等人召集各路人馬,動員農民,說服各地軍閥,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反擊。
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深深映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南昌會戰,攻佔敵人無數座城池;三河壩戰役,我方三萬人對敵方三 萬人,整整死守了三天,僅有八百人突出了重圍,但為後方主力部隊拖延了足夠的時間。每一顆子彈打穿敵人的胸膛,每一首戰歌在戰士們心中響亮。「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更應該繼承這份紅色的基因,咱們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是充滿激情的血,是革命先軀們的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人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就更要懂得珍惜,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雖不能上前線沖鋒殺敵,但我們可以用智慧來支撐住祖國的樑柱,祖國需要我們!

閱讀全文

與電影建軍大業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宇宙第一名著電影 瀏覽:75
獵鷹演員新電影叫什麼 瀏覽:822
日本電影父母毒打兒子 瀏覽:550
韓國電影虐待小孩的有哪些 瀏覽:787
2018上映的口碑電影 瀏覽:983
機器人小女孩電影大全 瀏覽:187
沉靜如海2017電影 瀏覽:799
成龍國際電影周第四屆完整版 瀏覽:850
美國電影紅色鞋 瀏覽:158
2016中國喪屍電影大全 瀏覽:439
60分鍾以上好看的日本電影愛情片 瀏覽:644
青春電影日本 瀏覽:306
電影3d資源 瀏覽:762
美國拳擊格鬥電影大全 瀏覽:52
特效轉場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2
十年愛日本電影完整版 瀏覽:741
電影永遠第一集 瀏覽:6
飆車及偷車的十大電影 瀏覽:290
最偉大的日本電影 瀏覽:710
國外電影成為巨星的電影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