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鹿原影視城觀後感100字
星期二的時候我看了《白鹿原》電影,我沒有看過陳忠實先生的作品《白鹿原》
,能欣賞到他的手稿一定會
是我最大的榮幸,
不過如此珍貴之物能有幸一瞥之人必也應是鳳毛麟角了。
一部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
手稿自然是極其珍貴和令人珍惜的。
而對於文字多少有些愛好的我來說,有著難以言明的好奇和鼓勵的。這也是對於任何一部呈現在我面前的
優秀作品來說的。
當我們巴望著歷史書,緩慢甚至艱難地理清著它的脈絡,還在好奇地猜想和厚重的史實下漫遊在歷史的長
河中時,一部優秀的反應時代特徵的作品無疑成了我們消化的良葯和迷途的北斗。我今天剛剛欣賞完這部
巔峰之作改編而成的電影,
演員、
演技之類的就不加以評說了,只想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說說自己的看法。
物是人非刻畫著時代的變遷,片子還是很不錯的,有很強的震撼效果,我想我是看得有些認真了。作品選
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人物,在我印象中,田小娥的傳統女性的身份是非常典型的。在封建社會走向革
命的半封建時代,傳統女性的命運此起彼伏,亦是水生火熱,唯一的統一點就是人性本良的歸屬,誰對自
己好就跟誰走,女人不這樣還能怎樣?當然有人會說田小娥的作風很下賤,只是為了生存就出賣自己的身
體和貞潔,但如果在此之上她也是有所選擇而不單單是像風流女子那樣的錢奴,背叛了地主和黑娃私會就
是最好的證據,那就需另當別論了。況且生存二字,在那時顯得尤其沉重和不易,就愈加激發了人求生的
本能。那時候的小娥如果從一而終,恐怕早就死於非命了。地主的大房二房,並不比白鹿村的人面善。
封建時代的族長,引領者白鹿村的村民過著盡量安定的日子,思想還是比較遠(圓)的,及時剪掉了辮子,
不壓制改革,也不死守傳統,審時度勢,似乎什麼壞事都攬不到身上來,他總是一副淡定的姿態,沒有誰
知道他心裡有否在盤算著什麼,也有可能只是他始終沒有強求的一種回報而已;封建時忠心的長工,勞碌
的身影下是腳踏實地的本性和甘心為主家奉獻的大無畏,可惜節操太重,期望不高,失望不遠,最後只能
哀嘆,成為了時代思想和斗爭的犧牲品;還有那個總是「見機行事」的有點小聰明的鄉約,三刀兩面,巧
言蜜語,基本上充當著漢奸的角色,在政府和農民之間細數著瓜分,一路下來,一切的一切似乎占盡了便
宜,最後卻因為兒子的共產路,在仍得勢的時候瞬間被拉下了台,不得不說他的結局還是令人較爽的,畢
竟他所做的一切也沒令自己得到好報,但卻又不得不哀嘆他帶給田小娥的悲劇,那個讓她和白孝文走到一
起的催化劑,只是沒想到田小娥成了第一個受害者,而她的肚子里還懷著族長夢寐以求的孫子,卻是被忠
心於他的長工給毀掉的,這其中帶著些命運滑稽的成分。似乎整個劇情從田小娥生命結束的那一剎那就開
始了最後的沖刺,黃昏來得猝不及防,令黑夜變得鬼使神差。然而鹿兆鵬,黑娃等一些人代表了一種完全
不同於封建氛圍的革命力量的覺醒、曲折與反撲,兩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又剛好詮釋了知識和教育對年輕人
的影響,從而反應了革命面貌和力量的豐富。
2. 白鹿原的影評
如果說一波三折對《白鹿原》是件好事,那麼就是深深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觀眾期待的電影《白鹿原》的原因很明確:原著的厚重和精彩,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嚴
重匱乏。尤其是這幾年中國電影患上嚴重虛妄之症,很難見到有一部很文藝但很震撼的中國特色影片HLOD住觀眾,再加上好萊塢接連不斷的科幻電影天馬行空,
讓人膩味,中國觀眾更是對《白鹿原》充滿期待。
作為迫不及待的觀眾之一,筆者昨天第一時間趕往影院看了第一場《白鹿原》。由於有數次讀原著的比較,加上心裡充滿期待,觀影時生怕漏了哪個細節,並不由自
主和原著一一對號入座。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心裡有驚喜也有失落,五味雜陳。一時間難以給這部電影下一個准確的定義——是好片還是爛片呢?
我認為,影片有很明顯的三個亮點和三點遺憾!
亮點一、影片很陝西、很地道,有著濃烈的陝西關中鄉土氣息。這一點和原著的精神基本符合。片中的田小娥、黑娃、鹿子霖、白嘉軒、白孝文等人物的扮相和表演
也比較接近原著。演員們的陝西話和所處的環境以及行為細節極具陝西風味。除了陝西話,影片中時時出現的陝西景、陝西戲、陝西飯……總能無聲提醒所有觀眾
「請注意,這部電影來自陝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陰老腔是影片亮點之一當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老腔響起,和影片中人物故事極度貼合,這種很有歷史價
值卻根植於陝西鄉土的地方藝術形式非常有震撼力,成為電影特色的點睛之筆。有意思的是,段奕宏飾演的黑娃數次端著大老碗大快朵頤吃油潑面的場景也讓不少觀
長卷,有著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時代背景,更蘊含著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要用兩個半小時表現這一史詩著作談何容易。電影從4個多小時刪減至兩個半小
時,導演試圖只留下精華,結果把很多過渡、鋪墊和人物細膩表現的地方都給咔嚓掉了,最後就像貼瓷片,一片片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裂痕遍布,硬傷處處,
以至於在一些情節的銜接上出現突兀和顧此失彼的情況。這樣使影片看起來不連貫不緊湊,有些悶;尤其有一種浮在表面而深入不下的感覺,和原著的氣質距離較
遠。
遺憾二、成也情慾戲敗也情慾戲。原著小說《白鹿原》關於情慾戲場面的描寫有5萬字之多,這可不是個小數。可以說,如果要用影像准確地表現5萬字的戲份,估
計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些情慾戲基本都是發生在田小娥和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幾個男人之間。嫁入大戶人家做偏房的田小娥因為經常獨守空房,性生活得不到
滿足,和麥客黑娃產生戀情並越過雷池偷情。姦情被發現後,田小娥被逐出夫家,和黑娃回到黑娃所在的白鹿原老家。黑娃和田小娥的醜事不為白鹿原的族人所容,
田小娥的人生就此發生逆轉和改變——命運把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她推向一個悲劇境地。在白鹿原,田小娥在長輩鹿子霖和黑娃的兄弟白孝文之間周旋,成為男人的
玩物。戰亂和瘟疫,使田小娥用身體最終換來的卻是懷著孩子的冤死。和幾個男人的情慾戲是原著中最能表現人性和田小娥悲劇的點睛之筆,無奈受審查和無分級制
的限制,這些情慾戲在影片中被刪得剩下寥寥幾筆,可謂蜻蜓點水點到為止,還不如以前其他過審的電影豐富。沒了這些纏綿,影片的悲劇氣氛和人性表現大打折
扣,大傷原著之元氣。
另外,影片在上映前,把情慾戲當賣點來大肆炒作,這樣的宣傳背離整個原著精神,而在影片中卻鮮見情慾戲,這樣未免讓觀眾很失望,這對影片的品質和觀眾都是一種傷害!
遺憾三、田小娥的戲份太多,整個影片虎頭蛇尾。田小娥戲份之多讓人摸不著頭腦。她周旋在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之間,是一個關鍵人物,但是原著中的田小娥是
個悲劇人物,是男人們的玩物,因此她才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委身於不同男人以求安寧。而電影中的田小娥,似乎對性愛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由原著中
二度無奈變成電影中二度輕浮和不檢點,這也成了影片遭人詬病之處。不過電影《白鹿原》最大的問題在於刪了大儒朱先生和白靈兩個人物,朱先生是貫穿這部小說
的關鍵人物,後者則為白鹿原的居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態度,難怪有網友評論稱:「電影《白鹿原》沒了朱先生,就像《三國演義》沒了諸葛亮。」另外,可能是
由於刪減不當或者難以取捨的矛盾所致,電影《白鹿原》前一個小時戲份相當精彩。不過到了電影的後一個半小時,節奏竟然變得拖沓無比,而且讓人感覺毫無高
潮。更讓觀眾難以接受的是,或許是因為審查刪剪的原因,整部《白鹿原》給人支離破碎的感覺。鹿兆鵬掀起的土改沒有交代清楚,原著中的黑娃從農民成為了土
匪,後來又拜朱先生為師改邪歸正,但電影僅僅講到黑娃當上了土匪就戛然而止,影片在日本軍機轟炸中莫名其妙的結了尾……結局倉促而不知所雲不知所指,這些
都使得公映版本的《白鹿原》和史詩電影之名不符。
眾印象深刻;大老碗和油潑面也是地道的陝西關中文化符號,歷史悠久。
亮點二、畫面靚麗,麥田壯美,很有張藝謀風格。《白鹿原》以一片金黃色的滾滾麥浪開場,在寬銀幕的展示下十分震撼,隨後多次出現壯闊麥浪,有觀眾迫不及待
邊看電影邊發微博,「正在看《白鹿原》,場景震撼!鏡頭下關中大地的蒼茫與力量讓人心馳神往!」多次出現的麥田和符合歷史時代的人物妝容造型,都和現代人
所處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到撲面而來的自然美和鮮明的民族風貌。
亮點三、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影院上映的《白鹿原》基本上是以女主
人公田小娥為中心展開故事的。張雨綺飾演的田小娥是全片靈魂人物。她的扮相基本符合原著,表演這次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基本上做到了行止、語言、內心和
心理都收放自然,鮮有敗筆。這將是奠定張雨綺演員地位的轉型之作。另外,段奕宏飾演的黑娃、張豐毅飾演的白嘉軒、吳剛飾演的鹿子霖、成泰燊飾演的白孝文、
劉威飾演的鹿三等主要角色都很出彩。畢竟都是一幫實力派演員,且有文學原著撐底氣,他們都圓滿完成了對角色的塑造。
這部折騰十年之久的電影《白鹿原》不可能是部差片,但就是這三番五次的折騰,卻也折騰出不少遺憾,最明顯的有三處。
遺憾一、刪減過度,支離破碎!50萬字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堪稱史詩巨著,至今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反映的是一個關於西安白鹿原地區的歷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希望採納,謝謝
3. 白鹿原影評
好人的壞,壞人的好
太復雜了,白鹿原上的眾生萬象,每個人的人生都一言難盡,還是想用三言兩語說道說道。
白嘉軒,身為一族之長,凡事都是家族利益優先,自小受傳統仁義道德耳濡目染,活了一輩子,是個好族長,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父親。
鹿子霖,是個教科書級別的小人,自私自利,陰險狡詐,貪婪好色,卻充滿了人味兒,跟白嘉軒爾虞我詐卻在聽他交代後事時落下淚來,在鄉親們面前耀武揚威卻願意跟他們坐在一起掰扯,逼迫兆鵬成親生娃卻為他的安危牽腸掛肚。他就是個市井小民,有自己的算計,卻也有時心軟,他的壞大家都看在眼裡,也算是個堂堂正正的小人。
白孝文,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看他小時候的種種表現,我心裡也跟白嘉軒一樣,就覺得他心術不正,是個壞東西。長大後反而開始心疼他,又沒干過什麼天理難容的事,從小就小心翼翼地活成父親喜歡的樣子,反而越活越不受他待見。他這輩子……這輩子……沒體會到過父愛,好不容易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卻被父親親手送進了監獄。
4. 三碼心得大家怎麼樣——白鹿原影視城觀後感100字
期盼已久的《白鹿原》電影終於上演了,我是懷著十分激動和興奮的心情看完影片的。
我們年輕一代是比較喜歡看電影的,而且是在電影院看電影,要的就是多人觀看那種氣氛,一起大笑、一起驚呼、一起興奮……但遺憾的是,往往看不到真正讓人震撼或文化底蘊深厚的影片。
《白鹿原》是我們陝西人自己寫小說,自己出資、自己導演,講述的又是陝西本土故事的電影,作為陝西人,我很激動!也很驕傲!
5. 電影《白鹿原》影評3000到5000字
在網路里找3000——5000字影評,沒有人會有耐心打那麼多字的。在這里搜了一些材料。你自己整合一下:
1、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就彷彿拿了一手好牌,最終不但沒有打好,還打得相當難看,沒有原著厚重,更不如原著鮮活。電影只截取了小說的中間部分,可以說是無頭無尾,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無法體會出《白鹿原》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意義。電影的主題模糊,敘事混亂,其中白鹿兩家祖孫三代的對立,沒有很明確地表現出來。「不見白鹿,只見小娥,前段平穩,後段散亂」,「拿掉抗戰後的段落,造成白孝文、鹿兆鵬和黑娃的命運不知所終,上下兩代人的傳承只完成了一半,原著架構被完全破壞。」
2、電影離小說差得太遠,在小說中,田小娥並非是貫穿《白鹿原》始終的人物,她在故事講到一半就死去了,從這個角度講,導演王全安只拍了半部《白鹿原》。當然,讓漂亮女人田小娥成為主角,讓田小娥跟幾個男人的故事作為主線,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如果影片改名為《那些年,田小娥和她的男人們》或者《田小娥和幾個男人的故事》就更好了。片中有七個男性角色,有六個是圍著田小娥轉的:黑娃(段奕宏)、鹿子霖(吳剛)、白孝文(成泰燊)迷戀於她的美色,先後成為她的男人;白嘉軒(張豐毅)和鹿三(劉威)忌憚和痛恨她禍水般的紅顏,算是她的敵手;狗蛋成了她的調味品。田小娥,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更是犧牲品。與黑娃偷情私奔,被鹿子霖誘奸,被迫引誘白孝文,沖出慾望的田小娥逃不開悲慘的命運。田小娥,正象徵著時代背景下的叛逆力量,正是她為古老的白鹿原帶來了巨變。田小娥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風情萬種,她不甘心被擺弄,能低頭但也有著傲氣,為生存可以不顧尊嚴。而一切,只不過是想安身立命,簡單得庸俗,庸俗得可憐,最後變成了可悲。在原著中,田小娥的命運是必須有一個男人依靠,她才可以活下去,那個男人是誰不重要,但在電影里,左右田小娥行為雖有慾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卻是恨——她只愛過黑娃一人,跟黑娃開始是性本能,而後准備真心過日子;跟鹿子霖,則是利用性來尋求安全保護,她尿鹿子霖滿頭滿臉是恨意的表現;跟白孝文,她開始是被利用,之後有同情的成分在,後來很奇特地變成了有愛情意味了;還有一個沒沾上邊的傻子狗蛋。而這每一段關系都具有顛覆性。這幾個有點能量的男人(狗蛋不算),為了田小娥都鋌而走險,呈現本能的同時也呈現了真我。小娥人生中的幾個男人,每一個都讓她的命運滑入更大的不幸中。小娥最終死在了公公鹿三手中,這個宗法領袖白嘉軒忠實的追隨者,這個本分的農民都已經不能忍受小娥了。
3、與原著宏大的社會視角相比,電影的視角顯然低了許多,它的重點放在了田小蛾的命運上,從她身世的幾經轉折中,也可以說,她與幾個男人間的關系中,體現出相應的社會關系。她與武舉人的關系是封建體制下對人性摧殘的反映,因此處在一種壓抑之中;而與黑娃的關系是人性的釋放,但這種釋放卻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黑娃參與砸祠堂之類的舉動,多半也是一種發泄,一種反抗。而白孝文在封建家族制的壓抑下,已經喪失了人的本能,而他在與田小蛾的關系中,重新發現了自己。而田小蛾最終卻死在一種道德觀念的異化之下,這完全顯示了一種社會環境的制約。
4、導演王全安算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說「我們的胃遠遠比思想深刻」,其意思無非是說本能比觀念更有力量。「食色性也」,這也是人的兩大本能。兩大本能不僅是電影《白鹿原》的驅動力,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驅動力。食在電影中是麥子,大片麥田金黃,風吹麥浪滾滾,片中很多情節據此展開,收割麥子、麥垛偷歡、交過皇糧、強征糧食、暴力抗征、怒燒麥田……都是在為食而戰。另一個本能色在影片中表現得更為強勁。有人說漂亮女人一出現就有麻煩,片中田小娥只要一出場,接著就會是暴力(鞭笞)、色情或兇殺。有人說,田小娥正是《白鹿原》新力量的象徵,她用自己的慾望激活了許多東西。因為她喚起或者喚醒了男人的本能,男人變得有進取心、競爭力乃至獸性等等也都跟著爆發了。權力則是目標達成的手段。片中食色是目標,權力是手段。黑娃是受壓迫的一員,他擁有的除了暴力所剩無幾,一旦有造反的機會,他當然就是訴諸暴力使用暴力(砸祠堂、為田小娥復仇,還有小說中的其它行為),向那些曾經壓迫過他的人和勢力復仇。這是人的另一大本能——暴力。
5、四十多萬的小說濃縮成155分鍾的電影,提取了精華,然而起承轉合非常突兀,很多地方讓人一點都不明白,比如怒燒麥田後那個五花大綁被槍殺的老者怎麼回事?再如鹿三殺人前路遇白孝文那段,白孝文怎麼忽然變成無賴了?再再如影片莫名其妙地在日本飛機投下兩顆炸彈後戛然而止,又讓人覺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小說中,田小娥是罌粟花般美麗而帶毒的女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合體,電影中主要是以受侮辱和被損害的形象出現的,身上仍然帶有邪惡和妖冶的成分,但畢竟向善良和無辜進步了不少。另外,導演採用抽取的手法剝離了白靈、朱先生、鹿兆海等有著非凡意義和舉足地位的人物。看起來,影片《白鹿原》還需要一個下集,至少我們有理由關心白孝文、鹿兆鵬,以及尚未出場的白靈、鹿兆海、朱先生等人的命運,這些顯然不是可有可無的,少了後面的筆墨,就有被腰斬的感覺。
6、除了田小娥之外,黑娃是影片中性格最為完整的一個。他雖無鹿兆鵬的鴻鵠之志,卻也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在郭舉人家的無邊麥田裡,他成為了最能乾的麥客。在田小娥的床上,他完成了男人的加冕禮。被攆回鄉,他只想位列門牆,踏踏實實過日子,可是宗法和族長不容,他和田小娥成為了全村的棄卒。直到鹿兆鵬帶著革命的使命歸來,黑娃才直入雲霄,成為農會的骨幹。黑娃的好運不長,被逼離開白鹿原當了土匪。段奕宏把黑娃幾個階段的心思吃透了,一會兒性感,一會兒生猛,一會兒蒙昧,一會兒狠辣。從黑娃喪失宗族庇護的那一刻起,他顯然已經成為白鹿原上最為躁動的一份子:偷東家姨太太,索性娶了回來;砸祠堂,他沖在最前面;鍘土豪劣紳,他最積極(共產黨員鹿兆鵬都嚇得鳴槍示警);給妻子報仇,他連親爹都不認。最後,他把白嘉軒的腰打折,留下一句經典台詞:「腰桿子挺那麼直,也不過是害人!」黑娃縱橫捭闔,生無所依,正是這樣一個人,嘯聚山林,殺伐快意,完全憑借野獸般的原始生存慾念存活。可以想見,血性十足的黑娃不會是個怕日本人的孬種,如果是日本鬼子糟蹋了田小娥,黑娃會成為整個白鹿原上反日的急先鋒,什麼事他都幹得出來。
7、慾望是生命的本性,白鹿原正因為有田小娥這樣的女人存在,才充滿了戲劇色彩。「慾望就像一劑春葯一樣,把所有的東西都激活了。不管往著哪個方向去,它都是一種力量。」田小娥對於愛情的慾望、白嘉軒對權力的掌控、黑娃背叛式的成長……黑娃為什麼不敢吃那個冰糖,他害怕以後吃不著難受,他佔有的慾望太強烈。對田小娥而言,慾望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其他人的問題。開始,男人們是慾望的主體,她是被覬覦的對象。後來,她利用色相來控制男人,自己也沉入了慾望的深淵。白嘉軒和白孝文好像是一個人,白孝文遇到的問題比父親要更現實,他就是父親身上的人慾。白嘉軒為什麼說田小娥是黑娃鎮不住的女人,因為他看到連白孝文臉上都有了變化。後來,白孝文的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他用不要臉(要臉時不行,不要臉了就行)的代價換取快感。
8、影片中的秦腔比較出彩,極好地渲染了白鹿原上隱忍到骨子裡的那種愛恨糾纏的情感基調。每當原上有大事發生,這音樂就升騰成一種古老的民族語言,或激越、或悲愴。片中麥客們的那一段唱腔非常震撼!他們在收麥吃飯歇息之際,隨性吼起了華陰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這段戲拍得豪放粗獷,很彪悍犀利。田小娥和著外面的秦腔唱桃花源的一段哀婉動人意味深長。
9、鄉村社會充滿了矛盾,當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動盪沖突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沖突中,人類賴以維系的價值准則往往會被沖擊得盪然無存。此時此刻,有一種理性的力量,能夠巍然屹立,能抵禦瘋狂,帶領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具有這種力量的人,也是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樑的人。電影中由張豐毅塑造的族長就是這樣的人。在和平時期,他是鄉規民約的傳承製定執行者;當大難來襲(軍閥搶糧),他挺身而出,是村民利益的捍衛者;在動亂中,他的正直維護了起碼的理性和道德底線;他也是准則獎懲的自覺踐行者,當發現兒子有不軌行為,同樣施以嚴厲責罰。整部片他始終保持著不溫不火的演技,先堅拒交糧後動員全村,訓斥兒子白孝文分家賣地及面對鹿子霖的各種挑釁,在得知田小娥懷有白家骨肉有可能使自家絕後的情況下仍下令造鎮妖塔,最後眼睜睜地看著鹿三一家人的悲劇上演……
10、其他幾位男主演中,郭濤可能因為喜劇電影演得過多有些出戲,段奕宏表現的野性和成泰燊的掙扎都可圈可點。與白嘉軒的正氣凜然不同,吳剛扮演的鹿子霖,爭強好勝、利慾熏心,吳剛對這個人物的奸詐狡猾拿捏很有分寸,他是電影里唯一一個難以讓人產生同情心的人物,他不僅與田小娥有違背倫理的肉體關系,更是想以田小娥為「武器」,去攻擊他一直又敬又畏的白嘉軒,最後眾族人攛弄鹿子霖當族長等,都證明鹿子霖是貨真價實的陰謀家。
11、《白鹿原》畫面很美。在一片片漂亮得幾無瑕疵的黃金麥浪中,觀眾被帶上了白鹿原這渾厚、重實、神奇的土地。這種干凈、大氣、絕美的鏡頭語言一直到影片結束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寫意的黃土地、蒼涼的牌坊、厚重的畫面感與原著的宏大題材相當匹配。片中布景、服飾、調色都是精心製作,那些金黃的麥浪、遠處的牌坊組合起來的畫面,很壯觀。
6. 《白鹿原》的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讀後感寫作圍繞原文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感悟,描述出自己心中的體驗。根據文章中所描寫出當時所發生的故事內容,對其的思想進行理解和感受,寫出讀後感。
範文:
第一次看這種帶歷史性的紀實類小說,文章不長,但我卻花了很久的時間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書,往往都願意讓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讀,不願錯過任何的細節,不管是全篇的記述方式還是敘述角度,時而順序時而插敘亦或倒敘,在讀的過程,腦子就像在放電影。
本書說的是辛亥革命後30幾年的時間里發生在白鹿原上的故事,也反應了當時全國的一個現象:女性地位底下,被當成是一個生產的工具,迷信思想嚴重,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低下。全書描述了白鹿兩家.
在白鹿原上,兩代人之間的恩怨故事,裡面要說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應當要說白嘉軒了,這個白鹿原的族長,封建思想最堅固,最不喜歡湊熱鬧,卻也最有人情味,生活的也最透徹,能分清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人活一輩子能跟他一樣,真是不簡單。
老族長能堅守自己的原則,一輩子不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對於設計算計他兒子白孝文,給他家摸黑的鹿子霖,在其入獄後替他說情;當黑娃學為好人原諒他的種種破壞族規的劣跡,最後還去擔保黑娃,的真的是以德抱怨。這樣的氣度,不得不讓我佩服。在那個時候,是時局造人,還是人造時局已不太分清楚,總之動盪年代,總會出現一些所謂的英雄一些所謂的反派。
7. 《白鹿原》觀後感:白嘉軒為什麼不讓孝文進城念書
考慮一:白嘉軒想讓孝文繼承族長。
考慮二:白嘉軒想讓孝文盡早為為白家傳宗接代。
在父母的心中,男大當婚、傳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白嘉軒想讓孝文像鹿兆鵬一樣盡早成婚,為白家傳宗接代。因為族長是需要交到「有後」的人,白嘉軒就差點因為沒有孩子而不能競選族長。從這幾集的軋花機可以看出,白嘉軒已經為兒子孝文選好媳婦了,就等挑個好日子娶過門了。
考慮三:白嘉軒沒想著讓孝文他光宗耀祖。
鹿兆鵬回鄉便當了小學校長,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事。
但白嘉軒卻沒有絲毫的羨慕,也並沒有改變他不讓孝文出白鹿原闖闖的想法,一如往常的把孝文圈養在白鹿原。白嘉軒是一個守舊的人,他打心眼裡就覺得生於白鹿原,就要紮根於白鹿原,葬於白鹿原。在他的世界裡,種地吃飯是最驕傲的。白嘉軒最信奉的便是「耕讀傳家」,所以他不讓孝文進城念書,是因為他根本不指望孝文能光宗耀祖。
考慮四:白嘉軒帶著莊稼人追求安逸生活的傳統想法。
8. 《白鹿原》讀後感3000字的
《白鹿原》是 20 世紀後期的一部作品,塑造了許多悲劇命運的女性形象,其中具有許多優秀品質的白靈尤為突出。在《白鹿原》中,白靈是在舊時代的傳統家庭里的成長過程中接受了新思想啟蒙的新女性,書中描寫了她精彩而短暫的一生,雖然以悲劇結尾,但意義卻非常深刻。關鍵詞:女性;傳統;新思想在小說《白鹿原》中, 白靈是白家唯一的女兒,長著一雙聰靈的眼睛,就像朱先生的感受: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厲害……而對於任何女性來說,就未必是一件幸事……白靈的眼睛有一股凜冽傲氣……整個原上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她雖然生長在封建禮教之家,但在父親白嘉軒縱容嬌慣下,封建禮教對白靈的影響不大,就連「纏腳」都在白靈的撕心裂肺的嚎叫中被白嘉軒嚴正取消。白靈聰明稚氣、鬼靈精怪,她不但騎在父親頭上身上玩,還大膽提出「我也要念書」的要求。得到父親同意後,得意的白靈就大模大樣地跟著父親走進了學堂,成為原上第一個走入學堂的女性。她讓先生很是驚訝:她非常靈聰,幾乎是過目成誦,特別是那手毛筆字寫得相當的好。
9. 白鹿原電影影評分析
王導演的《白鹿原》無論在宣傳還是創作背景上都強調了根據陳忠實先生原著改編這一點,因而我們需要討論的是這部作品是否達到了原著的水準,而不是說這部作品是否忠實於原著。任何名著改編電影都不應該以內容是否符合原著來做評判標准
10. 白鹿原影視城觀後感小學習作
期盼已久的《白鹿原》電影終於上演了,我是懷著十分激動和興奮的心情看完影片的。我們年輕一代是比較喜歡看電影的,而且是在電影院看電影,要的就是多人觀看那種氣氛,一起大笑、一起驚呼、一起興奮……但遺憾的是,往往看不到真正讓人震撼或文化底蘊深厚的影片。《白鹿原》是我們陝西人 自己寫小說 ,自己出資、自己導演,講述的又是陝西本土故事的電影,作為陝西人,我很激動!也很驕傲!就電影本身而言,我覺得它適合當代年輕人的需求。影片中,田小娥與黑娃是真心相愛的,剛開始或許是出於生理上的需要,小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人格上的尊嚴,愛情上的自主和真愛。她為了自己的追求放棄當姨太太物質上的享受,和黑娃住進了偏僻的破窯洞,過著普通農民艱難而又實在的幸福日子,為了等自己的愛人回家,她提著一籃雞蛋去求鹿子霖,鹿子霖趁人之危,強占田小娥的便宜,當時的畫面,田小娥滿臉的無助與無奈,眼睛裡包含著屈辱的淚水,她強忍著把眼淚吞進肚子里,為了自己心愛的男人,她得堅強的活著。黑娃,是一個家裡窮困但很有追求的人,他渴望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獨立,追求真愛。他真心愛田小娥,在逃命的緊急關頭,他放心不下小娥,結果在和小娥難分難舍時被抓,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同時,在得知小娥被害之後,回白鹿原報仇時,發現竟然是他爸把田小娥給殺了,當時他的感情和心情十分復雜,原本以為自己的媳婦是被白嘉軒害死的,他對仇人面目猙獰,恨得咬牙切齒,在他的腦海中快速閃現著他與田小娥患難與共恩愛的一幕幕,他最愛的女人被人殺了,他已經恨到極點了。然而擺在面前的真相讓他不知所措,他把這一切惡果的根源歸結到白嘉軒這個封建禮教衛道士的身上,如果白嘉軒不那麼固執教條,拿著族規這個雞毛當令牌使,他和田小娥就不會進不了祠堂成不了親,他父親也不會把他們趕出家門,他恨自己沒本事,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取不回家,給不了她一個名分,讓她在白鹿村民面前抬不起頭,不能堂堂正正做女人。他父親能不念親情下毒手殺小娥,就是深受白嘉軒思想的毒害和奴役。黑娃從小就想擺脫白嘉軒高高在上的陰影,他不願意再像父親那樣對白嘉軒言聽計從,沒有思想,沒有獨立人格的活著,所以當他成年後,白嘉軒連他娶媳婦的事都全包了,讓他在自己家裡幹活,但黑娃毅然決然的選擇遠離家鄉的地方去幹活,他想逃避那個讓他壓抑,讓他看不到希望的地方,他要出去闖一闖,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他又回到了這個讓人窒息的地方,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心愛的女人年紀輕輕竟然命喪於此地,人雖然是他父親殺的,但白嘉軒脫不了干係,他恨他,所以用粗棍狠狠地向白嘉軒的腰上打去,連打幾大棍,白嘉軒被打趴在地上,動彈不得。黑娃要給小娥報仇,面對殺妻仇人的父親,他萬分傷心和悲涼,父親是給他生命的人,田小娥給了他希望和快樂的妻子,親人為什麼要自相殘殺?黑娃的心在愛與恨、情與仇交錯中苦苦掙扎著,最終他砍掉父親視為生命的辮子,斷絕父子關系來結束這段痛不欲生的情仇恩怨。白孝文一個有情有意,沖破封建藩籬, 追求愛情 的男人。白孝文是白嘉軒的長子,自然是擔起族長的重任。他打第一眼見田小娥就喜歡上她了,但他不敢妄想,因為田小娥是他從小玩到大情同手足乾哥黑娃的媳婦,他是作弟弟的,不能有非分之想,何況他是一族之長,更應嚴格要求自己,為全族人做出表率。當他作為族長處理田小娥與狗蛋「偷情」時,他不得不抽打田小娥,他打得恨,是因為他想不通,他愛慕的女人竟然和狗蛋這么檔次低的人鬼混在一起,為什麼不把這么好的機會留給他呢,當狗蛋不停地央求呼喊著:「別打我的女人,別打我的女人……」白孝文打得更重了,他怨田小娥同時又恨狗蛋玷污了自己做夢都想得到的女人。看戲時,田小娥的示好,他有所遲疑但沒有拒絕,當田小娥要與他發生實質性的關系時,他拒絕了,不是他不願意,一方面由於身體的原因,另一方因為他太愛田小娥,對上次抽打她的事耿耿於懷,覺得挺對不起田小娥的,田小娥願意為他獻身,他覺得來得太快,自己還沒有做好思想准備。他心裡很牽掛小娥,當天下暴雨時,他冒雨拿來杠子把小娥家的破窯洞頂住。飢荒來臨時,他和小娥花完所有的錢,餓倒在炕上,得知小娥懷了自己的孩子,他鼓起勁出門給小娥和孩子找吃的,他低頭向長工鹿三討饅頭,看見當兵能掙錢,一想小娥和孩子在家等他送吃的,一咬牙就把自己給賣了壯丁。作為80後的一代,我覺得這部影片改編的很好,它符合我們對電影的期求,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無論什麼時代,在什麼地方,都有為愛而執著追求或飛蛾撲火般獻身的人。或許,有人要說田小娥是個破鞋,亂搞男女關系,但從現代社會女性的角度看,她是一個漂亮、堅強、能幹、敢愛敢恨的女性,她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同時她又是幸運的,畢竟她有過真愛,雖然很短暫。有的夫妻過了一輩子,但從來沒有愛過對方,這才是可悲的事。古往今來,一個個被千古傳誦的愛情故事,哪一對是真正的夫妻,它們之所以被傳誦是因為他們沖破世俗倫理道德的束縛,大膽 追求愛情 的精神感動並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