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雨人》讀後感
看完了《雨人》,驚覺親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細膩而又震撼人心。當片子到了最後,面對即將來臨的離別,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動讓兩人的額頭相貼。那個鏡頭緩緩地延續了將近一分鍾,兩人心靈的溝通在一剎那間迸發。雖然電影沒有進行倒敘,然而之前二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卻一幕一幕地從觀眾眼前閃過。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弟弟閃爍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觸,然而終是沉默。就連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兩人無聲的共鳴仍不覺讓人感動。
他是個不幸的孩子,先天的智力障礙沒有使他得到更多的呵護。在弟弟出生以後,父母擔心他會傷害這個彌補了家庭缺憾的新生兒,所以將他送到了護理院,從此與世隔絕。
然而,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往往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雨人非凡的數學與記憶能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每當那個時候,觀眾席上常常是鬨笑一片——與雨人木納的表情格格不入。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無數次的抱怨哥哥無法與自己溝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鬧,內心的暴躁不安宣洩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詢問和傾聽,總是可以從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動的秘密。
溝通的阻礙並不是因為智力問題,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每個人都需要愛,只不過接不完的電話、處理不完的事務、解決不了的難題,讓弟弟忽略了傾聽。反觀這個五光十色的社會,何嘗不是弄花了我們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愛,有一點是因為我們彷彿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恆。當他笨拙地唱起兒時對弟弟唱過的歌;當他看到滾燙的熱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們才明白在他對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歲月沒有抹去他心中的親情,就算與家人相隔,他心底深處仍然死死地拽著那幾年與家人共處的回憶:他的「一壘,二壘」的喜劇對白、他的發黃的照片。這么大個人了,提到父親時仍喊著「爸爸」。那些回憶已經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觸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為抗擊,執著地捍衛心中的寶貝。
300百萬美金,把兄弟倆個聯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終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內心,金錢與親情的關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說,親情是一種野蠻關系,因為你無法選擇並且歷時一生。然而,金錢卻以更囂張的姿態插足於人與人之間,讓你無法阻止。
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維加斯賭城大獲豐收,背景音樂里歌手興奮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內心寫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納的,他一無所知,全然聽從。弟弟越是激動,這種反差越是扎人。什麼是親人?什麼是工具?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利用?雨人的單純像是一面誠實的鏡子,反射出人們急功近利的躁動。這是1988年的電影,到了今天,它依舊讓我們心生嚮往。
⑵ 《雨人》好看嗎它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手足之情的震撼力,以及這種震撼力是如何一步步感染並影響到我們自己的。
克魯斯那時嫩的能掐出水,演技卻成熟到位,當然雷蒙的演技更是如同自閉症患者一般。在這次兄弟倆特殊的旅行中,直到浴缸放出水的那一刻,查理才意識到父母與哥哥為自己健康成長付出多少,犧牲多少。雖然後來自己帶雷蒙去賭場有自己的一己私利,但看到他倆在跳舞時,眼神中能看到查理對哥哥開始有了依戀與期盼。同樣地,電影結尾處,哥哥雷蒙低頭倚在查理頭上這種幼稚的行為,暗示自己對弟弟的不舍與留戀。
電影《雨人》對自閉淀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對大眾來說,自閉症是別人身上的事情,跟自己沒什麼關系。但在1988年之後,越來越多人的了解了自閉症是什麼,並且對自閉症患者可能的表現持有友好的態度。
⑶ <雨人>讀後感
觀後感:影片反映了一個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問題,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原來許多人以為這類患者不能治好,看過影片後發現他們還是通人性的,如給予關懷和溫暖,便有可能使之從自我封閉困惑中解脫出來。影片生動的故事和具體的形象所發揮的作用,大大超過了書本、報刊上的宣傳。
同時,影片還側面反映了家庭倫理道德與情感問題。查理之所以能從一個不通人情、圖謀遺產的不義之徒,最終放棄邪念,變成一個知情達理的人,主要是為手足之情所動。雖然這種轉變還太快,但觀眾卻從影片里享受到了美國社會生活中十分缺少的那種溫馨的手足之情。
(3)電影雨人觀後感擴展閱讀:
《雨人》是巴瑞·萊文森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瓦萊莉·高利諾、邁克爾·D·羅伯茨、邦尼·亨特、貝絲·格蘭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賺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影片於1988年12月12日在美國上映,獲第6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個獎項,以及金球獎、金熊獎等多個大獎。
⑷ 電影<<雨人>>的觀後感(100-200)字
在二人行到中途的時候,「雨人」突然想起自己的內褲,於是要求查理回到他指定的地方買那條指定的內褲。已經被這個怪哥哥弄的焦頭爛額的查理此時進退兩難。異常無奈的他氣憤地離開了汽車,獨自一人邊走邊大聲抱怨,可當他回頭再看時,哥哥也已經不在車內了,而是向賣內褲的那個方向走去。這時的汽車里空無一人,代表的是兄弟倆情感及思維方式上的隔閡與難以溝通,於是倆人相繼離開了他們心靈交流的場所——汽車,頓時造成了一種分離空盪的藝術效果。而當後來查理和「雨人」在賭場贏了一大筆錢後和蘇珊娜一同乘車嬉戲時,氣氛卻是暖洋洋的,因為汽車在這一狹小空間代表的是兄弟間心靈的溝通,讓他們同時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噴泉中的泉水也像是和著歡快的舒暢的背景音樂雀躍起舞,發出輕捷明快、滴入人心的水滴聲。在這兩個地方,汽車顯然是充當了「親情」溝通的場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⑸ 電影<<雨人>>的觀後感 1500字的 謝謝
懷念和忘卻——電影《雨人》觀後感
世間總有一種溫情讓人難以忘卻割捨,那就是骨肉親情。這種親情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裡正受到種種慾望的挑戰時,人們選擇了什麼?電影《雨人》告訴了我們答案——親情。
這是一部講述兄弟間骨肉情深的電影。當查理多年之後仍然耿介於父親當年對他的教育時,父親的去世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悲傷;相反,倒是300萬美元的遺產讓他為之寢食難安並欲窮盡手段。之後,他查明那些錢是留給他哥哥的。而這個哥哥他從未聽說過,當然在記憶里他是以雨人(雷曼,因其發音不準讀作了rain man)的形象存在的。無需否認,在最初階段,查理絲毫沒有念及兄弟之情,而是將其哥哥作為一種工具,即想獲得對他的監護權,當然這種權利的背後是為了巨額遺產。而電影故事情節就是從這里展開,直到它復原了一個幼年的記憶和一份親情故事。
父親是怎樣的人,電影中未作詳盡的交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父親對兒子的遺囑做些稍稍的理解,他有著與不同常人的父愛,那種愛的深沉是小兒子在當時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相反,這恰是查理不悅的記憶並直接導致父子失和許多年。父親對兒子的愛,之於另一個患自閉症的大兒子雷曼卻是忘不了的;並且雷曼對弟弟的愛也如打上了烙印一般永駐內心,不容絲毫的侵犯。這種永恆的親情和愛,它是美好的,無疑應當為人們所記住和懷念。
對幼年時代的事,人們有許多已經記不住了。那些所能記住的僅以殘缺碎片的方式存在,並且隨著時間的流淌愈發支離破碎。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場景等等。它們彼此相互分割,並不關聯或者有一定關聯卻不知為何關聯,它隨著時間將更多地成為回憶者對往事的一種記憶符號。這種符號不一定是具體的上述記憶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醜陋等修飾詞一語概之,這似乎要歸結於記憶碎片的影響力。這種符號和其他的記憶碎片的分割,使人回憶不起來,甚至有些時候人們不知不覺地去懷疑它的存在。但符號做為線索的確能使記憶碎片復原,即復原那個完整的故事記憶。這種對符號的還原記憶或許是經歷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時或許能記住,但電影的妙趣是將對事件的回憶和復原交給了雨人,一個殘障人。這的確是值得一個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反思的,那就是應該記住的和不能忘卻的,具有良知的人們都記住了嗎?
雨人是殘缺的,而不殘的是記憶。如果將其當做獨立於每個人的一個天才記憶者能夠幫助我們記住親情的話,還不如歸類於他可以是或者就是我們每個人記憶存儲器或提醒者。電影是諷喻的,這種象徵化的意義正是告訴我們,它表現了人們對自身親情的缺失而不自知。
情節的記憶復原意味著親情的完整,當查理將哥哥所帶給他幼年一系列的記憶時,他感動了。他感動於哥哥的關心和愛護,他理解了父親當年的教誨,他感悟於女友對他的愛,當然他更加悔悟於早年無知的任性和對親情的漠然。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和慾望的世界裡,他做了反思,最終沒有迷失而選擇了正確。
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似乎應有著這樣一個小小的雨人,它象是一面鏡子深沉地反照我們自身日益的浮躁,它教會了我們對親情的念念不忘和感恩。善待雨人,正如善待自己。
⑹ 從心理學角度寫《雨人》的影評 字數越多越好。。。
這是一次不完全觀影的片面感受。我並沒有從頭到尾看完這部電影,原因很尷尬,下面會說到。在這個前提下,我的感受也是片面的,很可能是錯誤的。管中窺豹的我本沒有資格評論這部片子,但既然有了感受,便如同鯁骨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便記錄在這里。
《雨人》這部電影有兩條線索,兄弟情是明線,很直觀,帶著情感撲面而來。大家都明白。我寫了很多,了無新意,在這里都刪去,不再贅述。我所要談的是父子之情。
關於父子之情的描寫是一條暗線,不連貫的散落於影片之中。其中那輛1949年產的「別克」牌白色敞蓬汽車成為體現這一情感線索的主要道具。影片的開始就交代了父親從不讓查理動這輛車,而死後又將這輛車留給了查理這一矛盾事件。這使得查理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父親在世的時候,查理未經他同意,擅自將車開出去兜風,途中被警察以「偷車賊」罪名拘留,在警察局足足關了兩天。可父親居然不來保釋他,就是這件事情造成了父子間感情破裂。接下來當查理得知父親允許雷蒙開這輛車時,心中更是憤懣,更加認定父親的不公......
(到這里,出現了一個可怕的,不可饒恕的情況,那就是筆者在觀看本片時還兼顧著德甲聯賽。又由於父子之情的線索是散落於影片當中,一點一滴的提供給觀眾的,因此筆者未能得到關於父子之情的全部資料。這樣,下面的文字是建立在不完全資料基礎之上,帶有半推測性質的表達。敬請見諒。)
那麼事情是象查理所認為的那樣嗎?後來查理發現,雷蒙就是小時侯給自己唱歌的雨人,而小時侯把自己燙傷的也是雷蒙。這些線索說明雷蒙的少年時光是在家中度過的。那麼雷蒙為什麼會被送進醫院?恐怕和那起燙傷事件脫不了干係。這樣來看,父親對查理其實是非常愛護的。回到那輛車,我們從父親允許雷蒙開那輛車這一細節了解到,父親並非愛護那輛車,或者說並非愛護到同兒子反目的地步。基於上述結論,我們就不難了解父親的真實情感。他已經有了一個需要照顧,不能獨立的兒子。他不希望自己健全的兒子成為生活上的廢物。他不希望兒子玩物喪志,因此不讓他開車;他不希望兒子坐享其成,因此不給他留一分錢。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獨立的生活下去,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
父親將汽車和薔薇花圃留給了查理,那是他畢生所珍愛的東西。把它們送給查理正是在表達父親對兒子的愛。另外我們可以想像,父親其實也可以留一部分錢給查理但他卻一分未留,何解?除了希望他獨立,也許還是為了安排他同雷蒙的見面。對兒子的了解,父親一定能預測出事件的發展。這也許是父親給兒子上的關於人生,關於情感的最後一課。
由於前面提到的原因,筆者下的結論可能是臆斷的。但影片中所表達出來的父愛是實實在在的,感人肺腑的。
該說的都說完了,該到給這個小文寫一個煽情的結尾的時候了。這非我所擅長的。記得一部影片的結尾有這樣的獨白:過去有很多偉大的人說過很多偉大的話,當你覺得你的語言超不過它們的時候,你就引用它們,那會帶給你力量。
我便引用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後記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如果喧賓奪主了那也沒有辦法。
「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豐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⑺ 《雨人》觀後感,劇情好看嗎
也許由於這是一部很久遠的電影了,當我再次翻出來看的時候,我發現裡面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親情的愛,不管最後那300百萬的美元最終再誰的手裡,他們兄弟兩的親情一直都會在那裡、只會增,不會減少的。
我喜歡哥哥那種憨厚老實的性格,
也許有人會說他很傻,但你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實質,如果你想知道的話?自己翻開你的rain
man,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的。一種傻乎乎中存在的倔強及嚴責,一種很尋規守紀的生活,也許他是真的習慣了他自己的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當哪天弟弟出現的時候,又讓他那麼的魂不守舍、措手不及,不知道再如何保護他自己了;(如果此時我們能打開自己的心扉,這個世界將會是另一片精彩;這也許自己宅著的收獲;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找不到自己的IDEA,所以總會感覺到自己的迷茫,唉,看來我來影評的時候都會嚴重的跑題啊!)回到正題了!~哼哼。
也許有人也會說他很聰明,能一下子記住六戶牌、並且能算牌,但是你不知道到他犧牲的是什麼呢?想知道答案的話:點開的main man
。那種賭場一下子娛樂的氛圍會為你解讀真正的貪婪又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所以說,上帝在關上你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的,一定會兼顧我們每一個人。世界上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公平的、只要我們用心發現,就算你面前是一個自閉症的哥哥,弟弟同樣能感受到哥哥對他的愛,那是一種亘古不變的情親;盡管哥哥對他的愛還停留在那個小時候的記憶,還能唱出小時候哥哥一直哄他睡覺的童謠時,但你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你不覺得自己此時會很幸福、感到嗎?慢慢地弟弟也讀懂了哥哥對他的愛,慢慢的哥哥也能理解弟弟對他的玩笑,當哥哥講出:K超市的東西都很爛的時候,你不會會心的一笑嗎?一種淡淡的笑容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了,是那麼的自然(看吧,我有矯情了)呵呵。
雨人
⑻ 電影<<雨人>>的觀後感(100
你的用詞不太准確 電影應該是 觀後感 1.泰坦尼克號一九九七年的泰坦尼克號我但是這100多分鍾看下來,老趙一路顛簸,經歷了打劫、盤纏被盜、黑店遭宰,
⑼ 如何評價電影《雨人》
水足飯飽,等女兒睡了之後,開始看電影《雨人》,講述的是弟弟和自閉症哥哥相處的故事,弟弟從一開始為了爭家產「綁架」哥哥,到最後難舍難分,那份血濃於水的骨肉情將他們心連在一起(connecting)。湯姆.克魯斯真的是帥啊,隨便一個畫面都是完美截圖,養眼的說!霍夫曼的演技簡直太贊,自閉症患者不敢和人直視,他全程做到了。他和普通世界格格不入,在正常成人看來是不正常的、詭異的。但是他走進人群,走在大街上,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他,使得世界顯得可笑和渺小。還有一幀幀路上的風景,讓我想趕緊學會駕照,自駕游!看這樣的電影,真是極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