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毛女讀後感300字寫白毛女的讀後感
寫作思路:主要寫出讀完白毛女你的感受。
正文:
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個共同的命題就是:婦女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應該得到解放。新華字典對解放的定義是: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展。在舊社會中,因為束縛,婦女沒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麼是發展。她們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權的世界。
由此表現出來的女性的特質,諸如:柔弱,寡言,逆來順受等等皆是我們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紅頭繩就是束縛的象徵,在出現的短短幾分鍾里,卻是喜兒最柔美的一瞬。不僅僅是男性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默認一切皆合理。
這樣的觀念的根深蒂固,以至於為了消除掉這樣錯誤(先不論是否真的錯誤)的觀念,劇中採用了一種完全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展示女性應有的特質:柔弱成為剛強,寡言成為敢於言說,逆來順受成為勇於反抗等等。
表現在藝術語言上就有如下的改變:大量使用對比高的色彩,以產生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服裝上,主角最終換上共和國新裝視為最終走向光明;舞蹈動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斷的動作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
通過這樣的手法,戲劇完全消除了舊社會的女性形象殘留在大眾的陰影,使得戲劇告訴觀眾:這樣才是正確的,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⑵ 小學一年看白毛女電影讀後感100字
今天,我觀看了《白毛女》這部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解放前,在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佃戶,叫楊
白勞。他有一個女兒叫喜兒。楊白勞租用著地主家的地,由於條件惡
劣,所以每年不僅自己顆粒無收,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地主每天都
上門討債。無奈之下,楊白勞喝鹵水自殺了。楊白勞死後,他的女兒
喜兒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歡喜兒的大喜,想把喜兒就出來,可是沒
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產黨。後來在二嬸的幫助下,喜兒逃到了山
上,靠吃奶奶廟里人們用來祭祀的水果生活。由於長年不見天日,每
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她的頭發全白了。
人們發現她時都認為她是妖
怪。共產黨們讓大喜帶著一小部分兵力去抓這個「妖怪」
。
喜兒被抓了。他們給喜兒上刑,把她的頭發剪光。這時,大喜發
現,
這個
「妖女」
是他一直喜歡的那個人。
於是停止了用刑。
解放後,
大喜和喜兒結為夫妻,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喜兒長出的頭發也變回了
原來的黑色。
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後的生活做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知道
了,當時地主的殘忍和可惡,以及老百姓們凄涼、悲慘的生活。新中
國給人們帶來的是平等和尊重,
人們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們
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學會感恩,
用行動來回報那些給我
們帶來幸福生活的人。
⑶ 白毛女觀後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話劇《白毛女》。劇中講述了在1935年除夕,河北楊各庄貧農楊白勞外出躲債,回家後被地主黃世仁逼死,他的女兒喜兒也被搶到了黃家。可憐的喜兒趁機隻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堅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變白,為了生存,她不得不與野獸搏鬥,忍飢受凍。然而,她堅強地活了下來。後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倒了地主階級,喜兒和廣大農民報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舊社會兩重天。
看完了這部話劇,我感慨萬千。喜兒只有17歲,正是豆蔻年華,本來也應該穿著漂亮的衣裳,像我們一樣坐在明亮寬敞的課堂里學習各種知識,她卻親眼看著父親慘遭毒手,含恨而死。她更不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成長,一個人在山洞裡過著"鬼"一般的生活。比起她來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幸運的社會,這都是無數革命先烈披荊斬棘、英勇奮戰,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安康。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強大繁榮的新中國,有富庶的祖國博大的庇護,我們才能沐浴著太陽的光輝,幸福地放聲歌唱;憧憬美好的未來,放飛火紅的希望!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這是毛澤東主席說過的。我也要做這沃土裡的一顆種子,陽光下的一朵葵花,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愛和幸福,在黨的關懷下,在和煦的陽光下,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強。
⑷ 求一篇白毛女的觀後感。。各位大神們來幫幫我吧
永不滅的希望之火
很小的時候,就記得媽媽一直說白毛女的故事。現在長大了,小時候的記憶也漸漸淡去了。因此白毛女的故事也記不清了。其實一直以來都很想再看看白毛女,正巧我園組織教職工觀看白毛女芭蕾舞。這確實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我真正感受經典,觸摸經典。
觀看地是上海大劇院。站在大劇院門口,就被劇院的宏偉震驚。不住的過拍了幾張照片。走進大劇院,一種文藝的氣息布滿四周。當一迴文人的感覺也真不錯!那時我想在大劇院中觀看白毛女,氣氛一定很不錯。
這場芭蕾舞劇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代人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憤怒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熱烈歌頌了新社會,形象地說明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指出了農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劇團里的經典劇目,「喜兒」這實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人物角色了。全劇從青春年少的喜兒到白毛女,貫穿出現了二位飾演者,分別扮演青春的喜兒和白發後的喜兒。兩位演員都十分傑出。
但我比較欣賞的是喜兒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父親遇害時喜兒沒有放棄希望;在地主家被鞭打時喜兒沒有放棄希望;在深山老林度過了幾個春夏秋冬喜兒還是沒有放棄希望。她的堅強,她對未來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是我所佩服的。無論前路有多大的風雨和坎坷,她都沒有低頭,勇敢地走下去,最終看到了光明,最終戰勝了黑暗!
雖然現在的社會沒有曾經那麼黑暗與殘酷。但是社會的競爭相比更激烈了,喜兒的這種希望不滅的人生態度正是我們青年所需要的。
撇開劇情,單單看演員的表演,那種表情,那種姿態,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舞蹈也是我們的必修課。演員們柔美和強韌並存的舞姿著實讓我佩服了一番。演員們肯定也是苦練了多個春夏秋冬,才有今天的成就。和喜兒一樣,所有站在舞台上的演員都是如此的堅定,抱著希望展現著自己。這也提醒著我要不斷的自我提升,舞蹈中加入表情,用心去揮舞。
芭蕾舞《白毛女》是一場非常值得觀看的藝術。從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更感受到喜兒的堅定的信念與希望。促使著我一步步前進,一步步努力,抱著希望尋找未來。
用不滅的希望之火,將永遠在心中燃燒!
⑸ 電影白毛女觀後感!急急急急急急。。。。。
回味《白毛女》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已不再為美國動作大片而熱血沸騰。一方面覺得這類電影的故事情節缺乏深度,只獲取了短暫的視覺沖擊,卻難以得到心靈上的共鳴,另一方面,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裡面大量的特技不但不會使我為之振奮,反而被弄得眼花繚亂。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對國產的紅色經典老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一部電影都讓我對那個紅色年代多了一些了解,同時也讓我對那個年代有了無限的嚮往。在那樣一個飢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數的窮苦老百姓雖然缺衣少食,但是精神世界卻非常充實,他們團結向上,他們慷慨激昂!每天都快樂地忙碌著,為了簡單的衣食住行而勞作,勞動充實了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抱怨、去勾心鬥角。他們活得簡單而快樂,常常為了一頓飽飯歡欣鼓舞。在這些老電影里,你完全看不到現代人的空虛、墮落,即使條件再艱苦,你從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永遠是堅強向上的革命精神!
影片《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在盜版光碟泛濫的年代,《白毛女》是我收集的唯一一張正版電影DVD。因為我覺得它很有收藏價值,它不愧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中一個場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楊白勞為了慶祝新年,用忙碌一年僅剩的一點錢給喜兒買了根紅頭繩,喜兒便高興得載歌載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個人只能嘗嘗有限的幾個餃子,卻熱鬧非凡。而我們現在的新年,人人衣著光鮮地圍坐在擺滿大魚大肉的餐桌前,臉上卻少了喜兒那份真摯的快樂。大家虛偽地互相拜年,到處送禮、塞錢,把過年當成顯示自己闊綽或討好別人的平台,還有的為了獎金在忙著工作,至於家人難得的團聚早已拋在腦後,親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白毛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曾影響了一代人。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蕭條的經濟,戰亂後的杯盤狼藉,近百年被列強欺壓淪為奴隸的艱苦生涯,難免使很多中國人對新生活喪失信心。《白毛女》就在這時出現了,成為那個物質極度匱乏年代裡人們的精神食糧。而且裡面的主人公就是當時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縮影,許多中國人在裡面看見了曾經的自己。它不但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讓大家意識到喜兒的精神在新時代同樣值得傳頌。作為一個吉林人,我尤其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見證了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輝煌,從這以後,長春電影製片廠又相繼拍攝了像《董存瑞》《五朵金花》這樣的經典的老電影,之後便銷聲匿跡。
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年代,各種商業大片充斥著整個電影市場,大部分人們已將《白毛女》遺忘,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部經典。但我覺得它應該被人們重新審視,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電影,它更是一份對艱苦年代的回憶,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
⑹ 白毛女觀後感
白毛女觀後感她的悲慘命運,是舊中國廣大農民,特別是婦女的苦難典型,她的頑強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國農民在惡勢力下不屈不撓的反抗意志和復仇願望。
楊白勞是喜兒的父親,是與喜兒相對照的形象。他勤勞善良,對生活要求很低,年關躲債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雖看清地主等的反動本質,卻看不到出路,沒能反抗,賣女後,痛苦自殺。
他的形象告訴人們:勞動人民不奮起反抗舊制度,非但不能改變苦難的命運,反而會被舊社會所吞吃。
本片故事來源於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頌,它以主人公的命運概括了舊社會億萬農民倍受壓迫的苦難歷史,並以此說明封建的剝削制度「使人變成鬼」,勞動人民做主的新社會「使鬼變成人」。影片以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兒的形象,她不只是舊社會剝削壓迫的承受著,而且還是勞動人民反抗精神的體現者,因而是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典型意義的。
凄美的故事,溫馨的結局,這部影片雖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堅強,解放軍的英勇,地主的兇殘表現的淋漓盡致,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動,使我反思對過去生活的態度,現在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但以前的戰爭年代要什麼沒什麼,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學習白毛女的精神,把握現在,成就未來。
⑺ 誰能幫我寫一篇《白毛女》觀後感急急急急急急!
《白毛女》芭蕾舞據觀後感言
前幾天,正值市人大代表大會召開時機,市政府特邀了上海芭蕾舞團到開遠市表演的舞劇《白毛女》,同事約我一同去觀看!我也是第一次現場觀看芭蕾表演!現場氣氛果然不錯,舞檯布置場景特別漂亮,逼真!演員們也個個表現出色!芭蕾藝術果然與眾不同,非凡的享受!
劇說《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劇團里的經典劇目,「喜兒」這實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人物角色了。全劇從喜兒到白毛女,貫穿出現了四位飾演者,但表演最精彩的莫過於首尾兩位,代表了當前上芭的舞蹈水平。
前兩幕出場的「喜兒」感覺瘦弱單薄,卻在痛斥黃世仁時,竟能釋放出那樣咄咄逼人的驚人氣場,特別是演員的軟度與旋轉,實在為之震撼。而成年的「白毛女」,動作更顯干練穩重,把一段悲慘的故事娓娓道來,從技術表現到思想內涵,都更飽滿了劇中的人物形象。她在劇中的復合轉非常精彩,據說也是此劇的亮點。
確實,經典劇目的藝術成就無可厚非。但藝術畢竟是在發展的,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將近四十年前的作品,相信很多前來觀看的中年人都是借著《白毛女》去追憶過去的那個年代,追憶曾經的那些童年景象。看來藝術已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欣賞的層面上了,它更大的魅力應該源於溝通,一種跨越年代的心靈溝通!
第二天與同事又談論起白毛女喜兒,同事的一些話讓我們陷入思考,同事說:「楊白勞不講理,欠了人家的債就應該還,到處躲債不應該,那是違法的!那白毛女也真是的,人家黃世仁有權有錢,標准一個大款,這樣的主兒貼都貼不上,她卻為了窮大春逃到山洞裡受苦,傻帽兒一個,換作現在社會,有多少窮人家的女孩夢想著伴這樣的大款呀!再就是黃世仁真笨,應該用上門說媒這樣的方式處理,先不提還債的事,先把喜兒娶過來!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債也就自然免了!從此喜兒與楊白勞都過上富裕殷實的生活!黃世仁也得到了喜兒!用現在通俗的話說:這就叫「雙贏」!
現在的社會上,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著喜兒與黃世仁的事故,而現代的「喜兒」們個個都以嫁給大款們為榮呢!
時代不同了!難道說「喜兒」也變了?
⑻ 白毛女讀後感100字
今天,我觀看了《白毛女》這部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解放前,在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佃戶,叫楊
白勞。他有一個女兒叫喜兒。楊白勞租用著地主家的地,由於條件惡
劣,所以每年不僅自己顆粒無收,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地主每天都
上門討債。無奈之下,楊白勞喝鹵水自殺了。楊白勞死後,他的女兒
喜兒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歡喜兒的大喜,想把喜兒就出來,可是沒
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產黨。後來在二嬸的幫助下,喜兒逃到了山
上,靠吃奶奶廟里人們用來祭祀的水果生活。由於長年不見天日,每
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她的頭發全白了。
人們發現她時都認為她是妖
怪。共產黨們讓大喜帶著一小部分兵力去抓這個「妖怪」
。
喜兒被抓了。他們給喜兒上刑,把她的頭發剪光。這時,大喜發
現,
這個
「妖女」
是他一直喜歡的那個人。
於是停止了用刑。
解放後,
大喜和喜兒結為夫妻,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喜兒長出的頭發也變回了
原來的黑色。
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後的生活做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知道
了,當時地主的殘忍和可惡,以及老百姓們凄涼、悲慘的生活。新中
國給人們帶來的是平等和尊重,
人們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們
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學會感恩,
用行動來回報那些給我
們帶來幸福生活的人。
⑼ 白毛女的影評
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個共同的命題就是:婦女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應該得到解放。新華字典對解放的定義是: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展。在舊社會中,因為束縛,婦女沒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麼是發展。她們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權的世界。 由此表現出來的女性的特質,諸如:柔弱,寡言,逆來順受等等皆是我們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紅頭繩就是束縛的象徵,在出現的短短幾分鍾里,卻是喜兒最柔美的一瞬。不僅僅是男性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默認一切皆合理。這樣的觀念的根深蒂固,以至於為了消除掉這樣錯誤(先不論是否真的錯誤)的觀念,劇中採用了一種完全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展示女性應有的特質:柔弱成為剛強,寡言成為敢於言說,逆來順受成為勇於反抗等等。表現在藝術語言上就有如下的改變:大量使用對比高的色彩,以產生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服裝上,主角最終換上共和國新裝視為最終走向光明;舞蹈動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斷的動作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通過這樣的手法,戲劇完全消除了舊社會的女性形象殘留在大眾的陰影,使得戲劇告訴觀眾:這樣才是正確的,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而是否這樣的改變就是真正的獲得了自由呢?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注意到,強烈的極端對立後的結果就是,使男性特質完全掩蓋了女性特質。 有評論解釋到八大樣板戲中皆是中性化了女性,而在我看來還不夠,應該是男性化了女性。中性只是在男性化過程中的一個體現,並不是結果,它在社會上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但男性標准卻是顯而易見的。以上提到的如剛強、勇於反抗,以至於到軍裝、發型、舞蹈動作等,均明顯的向男性特質靠攏(至少在那個時候之前,一直以來男性表現出來的特質都是如此)。 所以男性化後的女性就帶來了這個問題:這是解放還是重新的束縛?為什麼最後女性還是必須以男性為標准來生活,為什麼女性一定要型行皆似男性才能得到認同和尊重(劇中的確如此表現)?於是整個戲劇進行的過程就是一次循環,以《白毛女》為例:父親(男性)沒有把女兒(女性)保護好,於是女兒被地主(男性)搶走,女兒逃出來過著非人的凄慘生活(沒有男性的女性),最後紅軍(男性)拯救了她。喜兒在這個循環中其實沒有自己的選擇,因為當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其實並不能稱為選擇。 芭蕾舞源於西方,它最大的特點便是足尖起舞。為什麼選擇這樣高難度且身體損害高的舞蹈形式?是因為踮起腳後能夠牽扯到腿部肌肉,使得女性柔美的線條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展現。所以在西方芭蕾舞起初只是表現宮廷,自然,神話等主題。而在革命芭蕾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劇中演員努力的踮起腳,卻在試圖表達一種剛強。即使在《紅色娘子軍》最後,有大量的大腿露出來,看到的也只是一塊塊結實的肌肉。只能說,這是政治要求下的藝術創新吧。 而事實上在紅色年代下催生出來的各種文藝成果,不都是這樣的嗎?而今天也成為了國內外炙手可熱的話題。我從來認為任何攙雜意識形態政治訴求的文藝創作皆喪失了它本源的追求。所以對我來說,革命芭蕾中最美好的,還真只有喜兒頭戴紅頭繩時的驚鴻一瞥吧
⑽ 求白毛女觀後感5000字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毛女出生在北方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為了生活她父親欠下了地主很多的債,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地主黃世仁上門要債,可是對於吃飯都困難的白毛女家哪有錢還債呀,於是可惡的地主便提出要用白毛女來抵債,白毛女的爸爸說什麼也不同意,結果被地主的爪牙活活打死了,悲痛欲決的白毛女為躲避地主少爺的迫害,逃到了深山當中,幾年過去了白毛女蒼老了許多,他的頭發全都白了。
就在白毛女有家不能回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出現了,他們帶領鄉親們趕跑了地主黃世仁,把土地分給了貧苦的鄉親們,同時還救出了受盡折磨的白毛女,白毛女最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八路軍,和鄉親們一起參加到抗日隊伍中去。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萬千,我十分痛恨可惡的老地主黃世仁,也憎恨萬惡的舊社會。那個年代人們沒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地主手上。同時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觸,那就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是人們的大救星,分給人們田地和糧食,讓人們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這不由得使我更加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