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

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29 15:37:01

㈠ 電影《黑天鵝》想表達什麼

《黑天鵝》是一部心理懸疑驚悚類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是人的精神層面的雙面性。因為追求完美,「天鵝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與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實體化了。

這部電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與惡兩面性。人的內在有兩股勢均力敵的能量,這兩股原始而強大的能量,一面是充滿光明、積極、創造的生的能量;一面是充滿黑暗、壓抑、毀滅的死的能量。

一正一反,這兩種能量就如「陰陽」兩極,相輔相成,相互制衡發展,並且能在某種機緣下彼此轉化。人類也在這種生與死,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不斷上演著各種戲碼,推動歷史的進程。

(1)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該片講述了能夠完美演繹白天鵝的芭蕾演員妮娜,為了出演黑天鵝努力發掘自己身上的陰暗面,同時也是在釋放被控制狂母親一直壓抑的野性,最終導致精神世界崩潰,「黑天鵝」降臨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共4項大獎。這也在向世人宣誓著以舞蹈元素為素材的影片將擺脫邊緣化,它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雙重的敘述方式贏得評委的青睞、獲得觀眾的認可。

㈡ 《黑天鵝》電影解析是什麼

黑天鵝這部電影之中的女主人公妮娜,是一位芭蕾舞者,而從小在母親嚴格管教之下的他,生命的每一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練習芭蕾,進而芭蕾技術越加精湛。

但也是在母親嚴厲的管教和自我要求極高的狀態之下,妮娜與無法放開自己去沉浸於芭蕾舞之中,也為他評選《天鵝湖》這一著名芭蕾舞劇的主角,增添了巨大的難度。在作為新出的芭蕾舞劇主演的時候,妮娜的競爭對手莉莉在黑天鵝的表演上,卻遠勝妮娜。

心地純潔,善良的女孩,無法表演出黑天鵝所需要的性感和狡詐,雖然妮娜飾演的白天鵝幾盡完美,但是導演並不太滿意妮娜的飾演的黑天鵝。但最終導演依然選擇了妮娜作為飾演主演的人,但是為了讓妮娜成功的扮演黑天鵝,開始對他進行心理的疏導,在一次一次的矛盾中,妮娜卻走向了燃燒與毀滅的結局。

達倫.阿諾羅夫斯基給妮娜的人格分裂提供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表現方式——芭蕾舞劇《天鵝湖》中黑白天鵝的角色之爭,一白一黑一正一邪。

妮娜的人格異常融入到舞劇中的假想角色中,把現實中無法形象地實現的人格裂變通過唯美的芭蕾舞劇徹底實現。

雖然妮娜在天鵝皇後的角色之爭中暴露了她暴戾的充滿恐怖色彩的另一面,但當她在舞台上成功地詮釋了黑天鵝這個角色時,也意味著她多年來被束縛的女性慾望和真實人性得到藝術性的完美釋放,這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而言,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影片藉助舞台角色和迷離的幻想情境,讓妮娜這個人物裂變過程充滿驚悚感和隱喻性,一方面妮娜需要和自己被長期隱藏的陰暗面做斗爭,另外一方面這種帶有功利性質的陰暗面也正是大多數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舞台上的天鵝皇後之爭也是真實中的人性博弈,很少有人願意心甘情願地退到人生舞台的邊緣,因為站在那裡的人是得不到掌聲和鮮花的,舞台如此,人生亦如此。

妮娜最後在精神迷亂中殺死的競爭者莉莉其實就是自己——這個情節堪稱神來之筆,假如妮娜的確是殺死了真的莉莉,那麼她的最後裂變就帶有了無法洗凈的罪惡。

當我們明白死亡的人是她自己時,隨後而至的和現實人物心理變化絲絲入扣的芭蕾舞表演讓妮娜的死亡有了一種鳳凰涅槃般的悲情和唯美,這時我們生出的情感只有同情惋惜而沒有厭惡憎恨——凌空一躍的妮娜在肉體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卻復活了,一部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經典悲劇也誕生了。

㈢ 電影 <黑天鵝>故事梗概是什麼

故事圍繞著主角妮娜展開。

主角是一位芭蕾舞演員,從小在一位身為退休芭蕾舞演員並且有著強烈控制欲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生活中只有舞蹈和職業目標。

隨著導演托馬斯為新一季的《黑天鵝》挑選演員。妮娜終於得到了她期待已久的機會,並且成為了第一候選人。

然而,妮娜還有一位十分優秀的競爭者,莉莉(。妮娜可以很好地表現出白天鵝的優雅高貴,而莉莉卻是黑天鵝的化身。

托馬斯卻要求舞者不僅要能演出白天鵝的無辜與優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鵝的詭詐與淫盪。兩位舞者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甚至扭曲。

為了能夠得到這個角色,妮娜開始不斷地發掘自己的陰暗面。並且她為追求完美和對手之間的競爭形成了雙重人格,並沉溺於幻象之中難以自拔。

《天鵝湖》中白天鵝、黑天鵝兩個角色映射她的雙重人格,一面是她現實中的一面,在母親的督促、照顧下努力習舞,面對導演的「潛規則」不為所動,像白天鵝一樣純潔;

另一面她潛意識中的東西全面爆發,恐懼、嫉妒、對一成不變的壓抑生活的抵觸,包括對性的飢渴全都展露無疑,像黑天鵝一樣邪惡。

影片最後,妮娜抵擋著幻覺帶來影響和傷口的疼痛,化身白、黑天鵝為觀眾獻上極致之美,她含淚將目光投降熱烈鼓掌的觀眾和激動的母親,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都不重要了,躺在彈簧墊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她對著鏡頭說:我感覺到了,我是完美的。


(3)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美國電影。影片於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率先放映。

角色介紹

1、妮娜

演員 娜塔莉·波特曼

一位紐約的芭蕾舞演員展開,她與母親——退休的芭蕾舞演員埃里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職業目標。新一季《天鵝湖》中,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

2、莉莉

演員 米拉·庫妮絲

一名芭蕾舞演員,在新一季《天鵝湖》的競爭中,她是妮娜成為第一候選人強有力的競爭者。

3、托馬斯

演員 文森特·卡塞爾

是一名舞台劇導演,在片中決定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新演員,托馬斯要求舞者不僅僅能演出白天鵝的無辜與優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鵝的詭詐與淫盪。認為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鵝而莉莉卻是黑天鵝的化身。

4、埃里卡

演員 芭芭拉·赫希

妮娜的母親,曾也是一名芭蕾舞者,退休之後與妮娜住在一起。在生活上不斷地給予妮娜溫暖與關愛。

㈣ 黑天鵝結局什麼意思

在影片的結尾,給予了母親和Nina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Nina通過演出完成了自己的成長,同時,她在刺傷自己時也完成了殺死心中陰暗面的。

而母親是第一次離開「家」到劇場以一位觀眾的身份觀看Nina的演出,使得母親回歸到一種正常的旁觀者的狀態。

(4)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影片中,黑天鵝的品格與白天鵝是完全對立的,黑天鵝象徵著一種對於慾望的追求,而且是一種毫不掩飾的追求。影片的主要角色中,Beth、Lilly和母親三個人物是一直以黑色形象出現的,這三個人物與影片開始時的Nina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三個人成熟、有明確的慾望,雖然表現的方式不同。

這一特點體現在母親身上時,並不像另外兩個人那樣張揚,但是這種力量足以控制Nina的生活。母親將Nina視為自己的一個部分,像控制自己的四肢一樣控制著Nina。從事和自己完全一樣的職業,在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劇團工作,並利用自己的人際關系控制著Nina。

對於母親來說,Nina不僅僅是一個女兒,更像是一種新生。她將Nina塑造成為一個與自己的曾經不同的人——單純、天真,以保證Nina不會范同樣的錯誤。而開始Nina的成長完全在母親的控制之中,並且完成了母親成為一流的舞蹈演員的願望。

㈤ 高分心理驚悚電影《黑天鵝》,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部電影里的執導天鵝湖的總監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論是白天鵝還是黑天鵝,他們都是同一個人。」這就是貫穿了整部影片的一個主題。

很多人都是這樣披著白天鵝外衣的黑天鵝,這就有點像荀子所提倡的「人之初,性本惡」了。人本是邪惡的,只是在漫長的生活中逐漸披上了善良的外罩,可外界壓力達到一定承受范圍時,內心的邪惡就會再次被激發出來,所以,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大學宿舍研究生下毒。人都是矛盾的集合體,我們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體內的「惡」,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㈥ 電影黑天鵝表達的含義,意義是什麼

人性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再好的國家也有犯罪份子,再不好的國家也有善良的人。只要是演員,就會涉及到潛規則。黑天鵝表達的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內心開始腐化,最終變腐化變壞的那一部分跟自己同歸於盡了。人是會變的,在各種名聲和利益的誘導下,再好的人也是會變壞的,要麼同流合污自我毀滅,要麼被排擠放逐。

㈦ 電影黑天鵝講的是什麼

電影《黑天鵝》劇情簡介:

紐約劇團要重拍《天鵝湖》,因前領舞Beth(薇諾娜•賴德 飾)離去,總監Thomas(文森特•卡索爾 飾)決定海選新領舞,且要求領舞要分飾黑天鵝與白天鵝。Nina(娜塔莉•波特曼 飾)自幼練習芭蕾舞,在母親的細心關照下,技藝出眾。

這次,她希望可以脫穎而出。然而,在競爭中,她發現心機頗重的Lily(米拉•庫妮絲 飾)是自己的強勁對手。在選拔中,她的白天鵝表演的無可挑剔,但是黑天鵝不及Lily。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還發現了背部的紅斑與腳傷。她一個人找到總監,希望爭取一下。

總監趁機親吻她,卻被她強硬拒絕。結果,總監居然選了她。隊友懷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會上,Beth甚至當眾發泄。這種壓力外加傷病,一直影響著她的發揮。總監啟發她要釋放激情,表現出黑天鵝的誘惑。在強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鵝的角色。

(7)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影片介紹

《黑天鵝》,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執導,娜塔莉·波特曼、文森·卡索主演的驚悚影片,於2010年12月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

2011年,影片獲得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馬賽羅·馬斯楚安尼獎。娜塔莉·波特曼憑借影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68屆美國金球獎情類最佳女主角、第6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二、角色介紹

妮娜(娜塔莉·波特曼 飾),一位紐約的芭蕾舞演員,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職業目標。新一季《天鵝湖》中,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

莉莉(米拉·庫妮絲 飾),一名芭蕾舞演員,在新一季《天鵝湖》的競爭中,她是妮娜成為第一候選人強有力的競爭者。

㈧ 電影黑天鵝想表達什麼,主旨是什麼,看了一遍沒太看懂

我個人看法:《黑天鵝》里女主角她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惜挑戰自己超出自己極限的人,片中大篇幅都是主人公幻想,主人公是一個公主型人物,是她媽媽的寄託.媽媽和她自己給予的壓力導致她產生很多超出她正常生活的幻想,正是因為她看到女配角的一段舞蹈,從而衍生出對女配角的敵對幻想(而實際上女配角對她並無敵意).片中的男教練對她的一句話對她產生了影響(男教練告訴她應該有點黑暗的地方),這句話引導了她心理上的叛逆,這份叛逆在那段半真半假的與她母親吵架的中達到了高潮.最後女主角在她的黑天鵝舞蹈中完全化身為了黑天鵝(片中她從自己傷口中挖出的黑色羽毛暗示著她的心理正在漸漸變化),女主角就此達到了藝術巔峰,達到了完美.
(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爆發出來的---這句台詞正體現了主旨)

㈨ 誰看過黑天鵝這部電影講了什麼

《黑天鵝》編劇將舞蹈演員的生活與新天鵝湖芭蕾舞劇本融為一體。
新版天鵝湖中純潔的少女被巫師Rothbart變成了白天鵝,她渴望自由,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愛才能解除魔咒,王子的到來是她的願望幾乎成真,就在王子將要表白真愛之際,黑天鵝施展手段迷惑了王子,白天鵝悲痛欲絕,跳崖自盡,在死亡中獲得了自由。
新劇需要主角一人分飾兩角,一個白天鵝:高貴、優雅、純潔、怯弱、無力、自卑、單純;另一個黑天鵝:性感、具有誘惑力、神秘、邪惡、自信、富有激情。
Thomas選Nina為新的天鵝皇後,Thomas覺得Nina有潛力演好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只是需要Nina去找到自己黑天鵝的一面,展現黑天鵝的魅力。在芭蕾舞劇排練的過程中,Nina喜歡上自己的老師Thomas,Tomas成為了Nina心目中的王子被黑天鵝「Lily」誘惑,白天鵝Nina幾近崩潰、絕望,Nina在黑白天鵝雙重人格的互斗中自傷,黑天鵝Nina絢爛出場後褪去,恍然醒悟、悲痛、絕望的白天鵝在「跳崖」中「釋然」, Nina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完美」。
Nina在生活中佔主導的一面就是一個白天鵝,乖巧、聽話、純潔、優雅、拘謹、膽小、怯弱、無力、自卑、沒有自我。Nina在母親極其壓抑、控制的環境下長大,母親將不能繼續自己的事業歸咎於因為有了Nina,用內疚感控制著Nina,同時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Nina身上,對自己和Nina的情感、本能的需求都極其壓抑。在母親極其嚴格的管教下,Nina的生活只有母親和芭蕾,而母親生活的重心全都在Nina身上,就像一種共生關系,在這種關系裡 Nina只能是一個長不大的乖巧的、聽話的、純潔的、沒有自我、永遠的依賴著母親的孩子。畢竟Nina是個成年人,她也有成人的部分,長期被壓抑的部分形成了Nina的人格陰影--黑天鵝,其實黑天鵝原本並不邪惡,健康的黑天鵝是成熟、神秘、性感、自信、真實、有自我、有力量、有魅力的,只是因不被接納、長期被壓抑,與邪惡的力量結合而成為了邪惡的黑天鵝,充滿著慾望、誘惑、邪惡、殘忍、具有攻擊性、毀滅性。Nina先前的主導人格白天鵝不了解後繼主導人格黑天鵝--一個與白天鵝完全不同的人格側面,但是黑天鵝了解白天鵝,了解白天鵝的懦弱、無力、渴望。 Nina的兩面性在影片中時常交替出現,如:抓傷自己、剪自己的手指,那是Nina內心世界中黑天鵝對白天鵝的憤怒、攻擊。白天鵝、黑天鵝交替出現主導同一個身體,兩個人格之間的攻擊都是在傷害Nina自己。

這部電影很意象化,片中的顏色、服飾、人物等,有非常多的象徵意義,下面的圖文解釋了一些影片中的某些細節的具體象徵意義

在一開始一小段優美的旋律後,有一段陰森的背景音樂、黑黑的沒有圖像、一個很邪惡的笑聲出現,象徵意義:雖然看不到那某股力量,但是它是存在的,給人邪惡、可怕的感覺。
接著優雅、美麗、純潔的少女Nina在一束光的背景下優雅起舞,象徵意義:光亮的部分少,黑暗的部分多,象徵著自知少,對於自我,有很多是未知的;同時她也是孤獨的
這時的她還是一個女孩

黑魔王出現把少女變為天鵝
邪惡的巫師Rothbart:一身的黑色羽毛,頭上有象徵著魔鬼的角,Rothbart邪惡而有力量
Nina的裙子已由之前的象徵少女的白紗裙變成了象徵白天鵝的芭蕾舞裙,Rothbart把女孩變為了天鵝,驚恐的白天鵝撲棱著翅膀,還掉落了些許羽毛,逃向有光的地方
這是Nina的夢,邪惡的Rothbart控制了她,已經把她變成了白天鵝,白天鵝柔弱、膽小、恐懼

兩面鏡子中的Nina,鏡子前只有一個Nina,可是鏡子里的感覺是做著不同動作的兩個人,影片中多處地方都運用了這樣的拍攝手法,象徵著她的兩個人格做著不同的事情

初遇Lily,Lily女人的魅力、自信、自然、開朗都很吸引Nina,Nina目不轉睛的看著Lily。其實Nina自己也有這樣的一面,只是她自己不知道,現實中她就會被這樣的女孩吸引

導演在此處運用鏡子所拍攝出的Tomas雙重人影的效果預示著Nina的人格分裂

在Nina心中Beth是完美的,追求完美的Nina偷用Beth的化妝品,象徵著Nina渴望像Beth一樣完美,向她心目中的完美認同
讓人追求完美同樣是魔鬼的伎倆,會讓人越來越沒有生命力或失去靈魂

迎面走來的黑頭發黑衣服的Nina,是Nina的幻覺,是Nina心中隔離出去的某部分人格投射到現實中的影像,是她自己的另一面--黑天鵝的Nina,不同的人格狀態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喜好,包括長相身材等都會有所不同
白天鵝Nina:白色絨毛狀的圍巾、紮起的頭發一絲不苟、粉色的外套象徵著Nina單純、可愛又嚴於自律的小女孩的狀態,頭發是情感的象徵,紮起的頭發象徵著Nina對自己情感的自控、壓抑
黑天鵝Nina:飄逸的頭發、黑色的衣服:很女人、神秘、有力、自信

Nina努力練習,指甲的裂開,預示著Nina人格的分裂

白色和粉色為主色調的房間,被子、枕頭上黑色的花,象徵著黑天鵝一直都在,與粉色象徵的純潔、單純可愛的白天鵝並存,黑色的花在粉色的房間里格外顯眼

Nina的家裡都是黑壓壓的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象徵著母女兩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很壓抑的
Nina母親的房間的畫,壓抑和躁動的感覺並存,象徵著Nina母親的心理狀態,平時很壓抑,但也很容易會發火房間一整面牆上鏡子上都是母女倆,象徵芭蕾和Nina是媽媽的全部

高貴、優雅、美麗、不自信的白天鵝

這是心中的黑天鵝做出的具有傷害性的行為,導演用Nina看到幻覺的方式展現了Nina內心中兩個人格間的互動。雙重人格先前的主導人格和後繼人格常常是性格完全相反的兩種人格,如果先前的人格是內向、膽小、害羞、壓抑的,後繼的人格就是外向、有膽量、開放的,先前的主導人格不認識後繼人格,而後繼人格很了解先前的人格,因為長期被壓抑,後繼人格對先前的人格有很多的憤怒、攻擊

身體的黑和面部的白、翅膀羽毛黑白相間、人的身體、天鵝的翅膀,象徵著黑白天鵝合一、人鵝一體、和黑暗力量合一。
遠看雕像時很美,近看雕像,五官模糊不清晰,破敗的羽毛、面部被塗成白色(在後面Nina演出的多個畫面中,都很強調的突出了Nina塗白的面部)、眼部、嘴部呈黑色,這樣的雕像讓人感覺不舒服,但對Nina很有吸引力

Nina想自己脫衣服都不可以,從小到大長期這樣生活,Nina的自我就沒有機會形成,母親對Nina的照顧讓人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媽媽需要長不大的孩子,媽媽有被需要的需求
對於Nina現在的待遇,母親既高興又羨慕嫉妒
給Nina剪指甲,可見媽媽對待Nina沒有像對待一個成人那樣
一個抓痕引起媽媽極大的憤怒,這種憤怒是嫉妒的轉化還是愛之深責之切?憤怒之下剪傷Nina的指甲後又很內疚的去吻Nina的手,Nina敢怒不敢言,有多處場景媽媽的情緒與事件極大的不符,Nina媽媽的情緒狀態是很不穩定的、情緒化的
肩胛骨的抓痕,象徵著黑天鵝欲破繭而出,將要長羽毛的地方是會有些癢的

鏡中憤怒、邪惡、殘忍的黑天鵝
白天鵝是壓抑性的,黑天鵝對性是開放的,長期的壓抑,性變成了黑天鵝的權利,她是不會讓白天鵝享受性的,所以當白天鵝自慰時黑天鵝就出現了,並且兇狠殘忍的剪傷用來自慰的白天鵝的手指

Nina其實是很喜歡Lily的,渴望有那樣的女性魅力
一起喝酒的男孩問Nina她是誰,她說自己是舞者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顯示出Nina沒有自我,她生活的全部都是芭蕾;從她和男孩的交談中看出她的社會經驗很少,不如Lily的適應能力強、靈活。
Nina和Lily被人誤認為是兩姐妹,「Lily」和Nina確實是兩姐妹,像《大話西遊》里的青霞紫霞一樣,白天鵝和黑天鵝也是一對姐妹
對於新版本天鵝湖自殺的結局,Nina覺得那是很美的,象徵著Nina身上的自毀傾向,為後面的自殺埋下了伏筆
在葯物作用下,Nina開始出現幻覺,感覺手就像腳蹼一樣黏在一起的感覺;在舞池中,黑天鵝和白天鵝交替出現在Nina的身上

Nina和Lily的性行為可以象徵著Nina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像Lily一樣的魅力、自信、力量
但對於黑天鵝,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主導Nina的身體,替換白天鵝
在葯物解除白天鵝心理抑制的情況下,黑天鵝和白天鵝結合

和黑天鵝結合後的Nina穿著變了,是偏黑色的毛衣,丟掉了家裡的玩具娃娃,象徵著Nina在心理上有了黑天鵝的成熟

Nina第一次清楚的看見了撓背的人,在Nina心中確實一直有一個人在抓癢癢,她在Nina心中一直存在,現實中不存在

Nina擔心被Lily頂替掉,覺得Lily別有用心,確實是有人別有用心想頂替Nina,Nina的感覺是對的,不過不是Lily,是「Lily」—黑天鵝的Nina
從Tomas的言辭中看出,Nina早上的表演有突破,那是因為昨晚黑天鵝和白天鵝結合的緣故

開始是看到的是Lily和Tomas,「Lily」在誘惑「Tomas」,Nina感覺Lily是想取代自己的位置而誘惑了Tomas
後來看見是Nina和Rothbart,這是黑天鵝和魔鬼的結合,黑天鵝長期被壓抑,借著魔鬼的力量讓自己重見天日,此時的黑天鵝是邪惡的,她要的只是被看見,不論藉助什麼力量付出什麼代價

自毀的Nina,和魔鬼結合的黑天鵝是帶有自毀的沖動的,她要毀掉白天鵝心中的完美,要白天鵝崩潰

整個畫面多呈黑白紅三色,畫中人物面部變形、哭泣、絕望,像莫奈的《吶喊》,象徵著白天鵝瀕臨崩潰

Nina肩胛骨長出黑色的羽毛,象徵著黑天鵝破繭而出,讓白天鵝崩潰,黑天鵝才有了機會主導Nina的身體,黑天鵝確實別有用心

Nina關門夾到媽媽的手,手象徵著媽媽的控制,是黑天鵝要掙脫媽媽的控制,對媽媽的攻擊是對媽媽長期控制、壓抑的憤怒,她想要得到自己的自由,黑天鵝需要從白天鵝的身體里長出來

小腿彎曲處變到後部,象天鵝的腿部一樣,象徵著Nina心理上在一步一步蛻變為黑天鵝

堅持自己立場維護自己利益的Nina,眼中的力量和堅定顯示出這時的Nina不是白天鵝,她的面孔就像那個雕塑的面孔,被塗上白色的面孔,白天鵝、黑天鵝、黑暗力量合為一體

演出前在化妝間穿襪子,腳趾長在一起,像天鵝一樣的腳蹼,象徵著Nina在心理上越來越是一隻真正的天鵝

化妝間的「Lily」--黑天鵝,黑天鵝非常了解白天鵝,知道她的弱點,當白天鵝受挫悲痛、無力時,刺激白天鵝,激起白天鵝的憤怒,當白天鵝憤怒時,白天鵝的意識就會減弱,黑天鵝就有機會主導身體
雙重人格的替換時機:時間、葯物、極大的情緒或疼痛
時間
很多影片中的雙重人格在時間上有一個分界點,白天和晚上,通常不被接納的那個人格都會是晚上才出現的,因為白天意識強,晚上意識弱,所以潛意識里不被接納的人格會在晚上出現;
葯物
還有的就是在服用葯物後,精神上的抑制力解除,被壓抑的人格就會有機會成為主導人格;
極大的情緒或疼痛
在極大的情緒或疼痛下,人的意識降低,壓抑減少,被壓抑人格就有機會占據主導

一白一黑都是Nina,長期被壓抑的黑天鵝討厭柔弱的白天鵝,她希望自己也能出場,被壓抑的另一面不惜任何代價,目標只有一個:要讓人知道她的存在。她需要有自己出場的機會—my turn
Nina自以為殺死了「Lily」, 黑天鵝的意象是死了,但是黑天鵝的心理能量並沒有死,白天鵝在極其恐慌的狀態中漸漸失去意識,黑天鵝有了機會,在浴室中, Nina的眼睛慢慢變紅,這時是黑天鵝主導了Nina的身體
人有很多側面,你不喜歡的另一部分是無法被殺死的,無論你討厭什麼或恐懼什麼,他們都在,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他們,不是殺死他們,每一個人格側面都是自己,傷害他們就是傷害自己

邪惡、有力、自信、神秘的黑天鵝,舞台上表演時很有張力,在舞台後面整個人呈現出來的舒展的快感,像tomas說Beth一樣:她的表演充滿著快感,讓人戰栗,某一刻完美無缺………
黑天鵝的面孔、之前白天鵝的面孔和雕塑的面孔是一樣的

全身黑色羽毛、黑色翅膀,象徵著她的黑天鵝的那一面已長大、羽翼豐滿。這就是黑天鵝想要的,她想要展現的機會,為了能完美登場,她聯合魔鬼的力量沖破白天鵝和母親的鎮壓,當然,聯合魔鬼是要付出代價的,魔鬼會給你想要的一切,但會奪走你的靈魂、生命

絢爛出場後的黑天鵝,在慢慢一點一點褪去,眼白不再是紅色

黑天鵝是主動的、有魅力的,黑天鵝的吻讓Tomas有些不知所措、激盪不已,Tomas完全一掃以前的嚴肅、鎮定、不羈、自戀
像Tomas期望的那樣,黑天鵝來引誘他

心願已了的黑天鵝完全褪去後,慢慢恢復意識的白天鵝Nina看到了前來道賀的Lily,才慢慢意識到了
之前Lily並不在化妝室,殺死的不是Lily
是白天鵝傷了黑天鵝,還是黑天鵝傷了白天鵝?無論是誰,傷的都是Nina自己

這時Nina的眼裡沒有了留戀、痛楚、無力、絕望
白天鵝、黑天鵝充分展現了優美動人的舞蹈、實現了媽媽和自己的願望、達到了Tomas的期望,在人生最頂峰落幕,在最美好的時刻結束,留給別人、自己的最後一刻永遠都是最美的,所有人記住的是這最美的一刻

㈩ 電影《黑天鵝》想要表達什麼


閱讀全文

與電影黑天鵝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秋五霸電影插曲 瀏覽:64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