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朝偉《我是路人甲》寫的觀後感是怎樣的
感動
2. 我看電影我是路人甲雖然覺得拍得不怎麼好,但我忍不住流出了淚水我自己也具體說不出是什麼戳到我內心深處
感動是他人的感情故事與本人的感情思想相遇所產生的感情共鳴。
感動的瞬間身體的反映!
想流淚,身體有一股跟電流般的感覺滑過,還有心跳的速度會加快,有微顫的感覺。
3. 我是路人甲觀後感
講的很現實 都是一群在橫店跑龍套的群眾演員 不是說成功就能成功
4. 看了 我是路人甲 感覺好現實啊,為什麼有點心酸
很難得,在這個爛片時代,這是一部有心的電影,你無法站在高處去審視,也無需陷在泥潭裡去仰望,它能自發地與觀眾建立平等交流的情感。它也是很久以來,大陸院線環境下第一部沒有明星主演,不追求商業價值最大化,認真誠懇地記錄當下橫漂這個體、橫店這個地方,同時在其中灌注心血和情感的作品。而對這部電影的評論,也讓我認識到全國范圍內對橫店影視文化、橫店人的諸多看法。有些人從電影本身情節出發,認為它「故事和真實被他們提前預設的各種類型片俗套元素帶偏」。其所追求的徹頭徹尾的所謂真實,真正實現理想化創作,不過是一種畸形的創作觀念。電影創作不能不考慮場,不考慮橫漂體、普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時候的接受度。《我是路人甲》已經是導演自己投資風險下,最大化個人風格、理想的創作模式,也是香港導演融入內地最徹底的一次嘗試,還是一次電影大投資的嘗試。也有人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認為「橫漂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外形不佳,運氣不好。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沒有天賦,無法讓人通過肢體感受角色的情緒,無法讓人透過雙眼觸摸角色的靈魂。」,「劇情中存在的勵志浮誇,過多的雞湯是天方夜譚的痴人說夢。」《我是路人甲》的劇情浮誇嗎?不見得,也許電影中是有一些生硬的轉折和一些爛俗的老梗,但依然是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說著橫漂的故事,不僅不浮誇,而且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真實。地方報上每禮拜都會有一版中的一大塊來采訪一個橫漂,好多年了,實際上真的都是電影中發生的這些事:剛開始來橫店的不適應,有一個個的小團體,家庭關系處理的危機,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在片場談戀愛,一點點做到特和特約。橫漂們的情緒可能會時不時突然爆發一下,也做過自己也知道完成不了的明星夢。曾經什麼都不懂的人,會成為遞紅包的老油條。還有好多人,經常性地被打擊,有堅持不下去回家的,也有無論如何都待在橫店混日子的。他們會拿著一本小本子,密密麻麻記著在哪演屍體,在哪演太監,賺了多少錢,見到了什麼大明星。那些所謂電視劇,很多都是我們看都不看就知道是什麼水準的國產雷劇;那些所謂大明星,又有多少是有天賦會演戲,能夠讓人感受人物而非花瓶。相反,我們能從《我是路人甲》橫漂演員的表演中,找到更加生澀同時更加質朴、真實的表現。很多時候,我甚至不敢直視他們發光的渴望的眼神,那種早已不屬於當下慌亂熒幕奇觀中那份真誠演戲的沖動,心中的不確定和緊張,最平凡的熱愛。 「是不是這樣演?這樣對嗎?」我想橫漂體在拍《我是路人甲》的很多時候心中是這樣糾結的,甚至這部電影對他們的意義之高,會讓他們在那段期間分不清自我,演戲和生活成為一個混合體。他們並非沒有演戲的天賦。 也有些人自視甚高,說《我是路人甲》是在「騙情懷,消費橫漂」,有更多人說它是「濃濃的雞湯」,我不這么認為。《我是路人甲》實際上是握住了現實中恰到好處的情感和荒謬感來作為內核,同時做到了立足人物來發展故事。它讓我由衷地感到喜歡,是因為影片存在一股力量,就像卓別林的《城之光》,能傳遞給我們這種正面的生命的力量:在角色經歷各自生活的劇痛之後,電影回歸了正能量,同時不矯情、不惡心。影片主角萬國鵬憨憨地說 「拍戲對於我而言就是超現實。」的時候,他結結巴巴地說「我和你,就像是一隻狗和一隻蝴蝶,怎麼就不能彼此了解?」的時候,他有氣無力地說「我的夢想好像滅的差不多了。」的時候,每個觀眾的心臟真的有被狠狠戳中的感覺。在中段過後,《我是路人甲》其實是在以雞湯來「反雞湯」。命運無法許諾給你什麼,我們也分不清到底什麼是生活。就和好多在朋友圈裡發的雞湯一樣,就和與朋友之間、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一樣,我不知道這輩子說了多少叫自己快點努力,可以把生活過好的話,但是生活不會因為你說了做了,發瘋努力了,就讓你成功,就和《我是路人甲》里大多數要麼失敗,要麼依然原地不前的橫漂一樣。其實絕大多數人究其一生都不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毫無理想地活著,缺乏生活的意義;去追求的人又大多無非是死抱夢想的小強,不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影片里展示了很多在橫店,有著夢想卻連基礎保障都沒有的橫漂,電影里說「眾演員里沒有人成功。」每次看報紙專欄里對橫漂的采訪,有橫漂會對記者說,「不後悔」「一定會成功」「已經離成功已經很近」;《我是路人甲》結局之後,所有主要演員面對鏡頭,不是很肯定地說著「自己會成功」「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也許你肯定不信「我一定會成功」的論調,但是,當面對鏡頭和話筒,你大概也是露出僵硬的笑容,說同樣的話。這一切人生里的荒謬,《我是路人甲》沒有無視。我個人覺得,《我是路人甲》的缺點是內容雜亂、剪輯上缺水準;最後段太過夢幻而造成了段落間有一定的割裂現象。但無論如何,爾冬升對橫漂題材和其內容的處理方式,我都十分佩服。因為我不敢說,自己不是一事無成;因為我被這一切是生活也是戲的或簡單質朴,或殘無奈,或雞湯反雞湯的一切感動了,被一雙雙散發光芒的眼睛打動了。情感真摯就像《我是路人甲》灼熱、善良、勇敢的心,不管它外表再糙、存在缺點,我依然喜歡它的「不完美卻又了不起」。
5. 唐斌斌我是路人甲紀錄片上分析影評
即便是部電影幕後紀錄片,諸如《霍比特人》的、吉卜力動畫創作過程的,有時候甚至喜... 描寫那位比利時小老頭如何逐一排查分析各種線索,並將來龍去脈抽絲破繭呈現的過程,...
6. 電影我是路人甲影評
2012年初,《大魔術師》上映。之後的三年裡,我和爾冬升各忙各的,幾乎再沒見過面。
這三年中,我聽說這位老友跑去橫店拍了一部和群眾演員有關的電影,叫作《我是路人甲》。當時最令我感到好奇的,其實不是他為什麼要去拍路人甲,而是他要怎麼拍。這個一出道就當男主角,才貌雙全又很任性的大個子,他從來都沒做過路人甲,他要怎麼去拍出路人甲的人生?
就是這樣一個人,最近突然找到我,說要請我看電影。於是,我有幸提前看到了那部傳說中的《我是路人甲》。
這是一次很意外的觀影經歷,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會想到「舒服」。對,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舒服最清新的一部片,也是我最喜歡的類型,有傳遞信息,會讓人思考,無論笑或哭都發自內心,毫不勉強。
爾冬升好像變了,變成熟了。
我想他聽到這句話可能不一定很開心。
時光流轉回2001年,那一年,我去橫店拍《英雄》。
那是我第一次去橫店,當時天氣轉涼,還沒有那麼多人,我每天踩著單車去片場,收工之後也會騎車到處轉轉,無聊時還會買些煙花,然後找個空曠的地方放一放。橫店的夜晚很靜,放煙花的時候會嚇到一些鄉親大叫,我躲起來偷笑,假裝與我無關。
那年的11月19號,新聞說晚上會有獅子座流星雨。半夜收工後,我拖著導演還有組里的人跑去片場的樓頂很興奮地等著。突然,一顆流星劃過,然後,又一顆。起初我們都會開心地歡呼,接下來就被越來越多的流星嚇到,每個人都不再說話。
在這樣安靜的環境里,我隱約地聽到了「咻咻」的聲音,起初我有些奇怪那是什麼聲音,後來隨著「咻」的一聲,又一顆流星劃過頭頂,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流星劃過天空的聲音。
在那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流星也會有聲音,城市裡太嘈雜,人人都很忙,沒時間聽流星說話。
因為那場流星雨,我至今對橫店都留有很美好的印象。
時光流轉回30年前,當時的我還在賣家用電器,生活無風無浪。那時候我對未來的唯一設想就是,如果沒意外的話,大概會一直升職到銷售經理吧。
這樣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但偶爾會覺得,這似乎不是我要的生活,至於我到底要什麼,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
多虧一位老友,那段時間一直給我洗腦,每天給我畫各種光怪陸離的藍圖,勸我放棄工作和他一起去考藝員訓練班,我最後被他說動,於是邁出了那一步。
我很感謝那位老友,但我媽當時很生氣,因為她覺得這個叫周星馳的傢伙害他兒子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去上什麼前途未卜的培訓班,我至今都記得她當時對我說的那句話:「衰仔!我一塊錢都不會給你!」
她真的是講得出就做得到,在藝員訓練班的那一年,是我靠自己之前的積蓄撐下來的。那一年,我每天出門只帶十塊錢,走路去上課。如果不小心起晚了,十塊錢就要交給的士司機,那天便只能捱餓。
我很懷疑我有沒有對爾冬升講過那段經歷,因為,電影里那個叫萬國鵬的男孩,和當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樣的境遇。不單是他,戲里的每一個路人甲,從初入行時的不知所措,到演戲時的每一次用力過猛,都會讓我忍不住笑出聲,就好像看到30年前的自己。
唯一的區別,是他們帶著明確的目標去了橫店,而我是在進入訓練班之後,才發現這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要成為一名演員,不是明星,不是影帝,就只是演員。
「演員」這個詞對我而言分量太重。2013年,我在L.A工作的時候接觸到一些「臨時演員」,他們平時都在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有的是侍應,有的是清潔工,但當你問他們是做什麼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說:「我是個演員。」
我相信,能說出「我是演員」這句話的人,對演戲一定是有熱情的。對我來說,演員的工作就是無條件把戲做好,無關其他。
這些年來,經常有人問我,如果不做演員會做什麼?我至今都想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不會做別的,從我入行那天起,就有一個強烈的執念伴隨我,就是:不管我的角色是什麼,戲份有多少,哪怕只給我一秒鍾的鏡頭,我也要想辦法讓你在這一秒鍾內記住我。
為了實現這個執念,我努力練習了很久,很難說這個執念就是我最初的「夢想」,但我要對得住「演員」這兩個字,就必須做到這一點。
在片場的時候,我會常常忘記我是梁朝偉,因為我只記得那個執念,到今天也是這樣。
回到眼前。我最近在家裡看了很多日本電影,尤其是染谷將太主演的幾部電影我很喜歡。看《我是路人甲》的時候,也好幾次有種錯覺,那個叫萬國鵬的男孩和染谷將太有些相似,懵懂的樣子在無形中化解了故事本身的壓力,令到觀影過程也變得輕松愉悅起來。
是的,《我是路人甲》這故事本身並不輕松,主演亦都是陌生稚嫩的面孔,但爾冬升太聰明,他很清楚,要完成這個題材,唯一的辦法,就是找真正的路人甲來演。對演員抱持著清楚的認知和無比信任的態度,是他自《癲佬正傳》開始樹立起來的風格,我一直記得他看演員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就是在說:對,我沒看錯,你就是這樣的人。
這感覺有時候很討厭,但他偏偏總是對的。
戲里,年輕的路人甲們在探討何為成功,我看的時候也在思考。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無憂,不是獲獎無數,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過程。有夢想有目標是好事,但如果只看到目標,就很容易忽略過程,就像跑步一樣,你一心想跑到終點,就會忘記欣賞沿途的風景。
所以,我們有時不懂珍惜,有時自視過高,有時怨天尤人,其實說到底,都是放不下自我。很多心中不平都因為放不下,當我們學會放下,往往會獲得更多。
夢想,不僅僅是有夢、敢想,還有做夢和思考的過程。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所以,結果是什麼,也沒那麼重要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路人甲只是路人甲,就像偶爾擦過夜空的流星,不會一直停留在你的生命里。
但是,即使微弱如流星,也會有它的軌跡,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借著劃過夜空的那一秒鍾,發出屬於它自己的聲音,希望被有心的人聽到。
我想,路人甲也是一樣,在默默堅持了那麼久之後,終於遇到了那個叫爾冬升的人。
這一次,希望有更多人聽見流星的聲音,哪怕只有一秒。
2015年5月24日,梁朝偉
7. 看完《我是路人甲》後的感受
今晚看完,滿滿的感想,覺得這部電影很像教科書,人物也很標簽化,激發了我寫人物分析和段落分析的沖動。
在好幾個星期前看過偉仔的觀影感想,當時感受與得知他打飛的去喂鴿子時一樣,但這部寄託著夢想實現的電影並沒有帶來同等程度的鼓勵和安撫。
萬國鵬相較於很多同齡人,已經很幸運。本會在雪鄉繼承父業運木為生,過著枯燥又封閉的一生,但在幾乎沒什麼阻撓的情況下,他就出來了。想想現實中那些被父母逼婚逼分手,嚴禁從事某某職業,嚴禁離開家鄉,嚴禁一切和父母對著乾的孩子們,他已經擁有了很多的自由。他的直率誠實和樂觀幽默又贏得了足夠的友情和尊重。相對於他的滿懷激情來到這片土地,王婷只是玩玩而已。有著不錯姿色的她如果把努力寄予熱情也能有一番成就。但她的歸屬是一個穩定的未來。她一直對他的前進感到不安,甚至催促他離開自己的夢想回到現實中來。然而對於有夢想的人來說,現實的一切,橫店的一切都是真的,都是他的詩與遠方。而並不是她說的演戲就是假的,虛幻的。他們有著不同的方向。而當他說出,你就是我全部的夢想,她仍要去找長期飯票,大概很多觀眾已經和萬國鵬一樣,急得抓耳撓腮無計可施。女人可以耍性子,鬧分手,但鐵下心來,離開前慷慨就義般付出第一次,卻急轉彎投向另一個人的懷抱,實在讓這份感情暖不起來。後來在飯票的車上,飯票坦白自己的初衷是一無所有時被女友拋棄了所以他想要找她替代而已,如果彼此心裡都還有另一個人就不要在一起罷。她竟然問,你有嗎?她被感動了被追回來了,難道就能坦然面對他要去北京的事實嗎。與王婷的決絕不同的是林晨的堅忍。
堅忍著給魏星找工作。魏星的人物形象很具體,就是一個眼高手低卻總是自怨自艾懷才不遇,指望女人去賺錢給自己上幾萬塊培訓班,外表硬朗內里懦弱至極的男人。但林晨堅持著,甚至在她這個loser男人又埋怨現實的時候依然不嫌棄地安撫他理解他。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袁詠儀和徐小琴給了她一支強心針,不要害怕他不會成功,你怎麼知道他不會成功呢。我認為最應該打強心針的是對自己和男友都沒信心的王婷。諷刺的是堅忍帶來的結果只是對方的背棄。
徐小琴一直很淡定,做一個不喧囂不埋怨的賢內助。在她懷孕換來只是沈凱一句你耽誤了我的未來我堅決要打掉孩子時,才果斷地斷了念想。雖然最後仍然心甘照料瘋了的丈夫,但想想那句話能刺痛多少女人的心。雖然沒有同樣經歷,仍然覺得心涼。
頗欣賞蒿怡菲,敢於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有主見有判斷力。雖然剛開始時為這個不諳世事會被潛都不知道的孩子捏把汗,但她堅決離開姐姐,不聽信姐姐謠言,真心覺得她的果敢和獨立遠超許多同齡人。而控制欲強,名為保護妹妹實則依賴性強,不敢獨自生活的姐姐,終於在被「拋棄」後學會堅強。
8. 《我是路人甲》你產生共鳴了嗎
《我是路人甲》註定不會成為所有觀眾都能產生共鳴的電影,事實上,觀眾對它的感受大致會呈現一種近乎兩極分化的局面:正在逐夢或經歷過逐夢過程的人會被電影中那股熱烈的對夢想的堅持與努力所感染,並不由自主的聯想到自己,由此產生共鳴而被觸動;未曾堅持追逐過某個夢想或過早的「認清現實」的人則會對電影所描繪的故事感到無趣,尤其是向來反感心靈雞湯的人甚至會對影片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爾冬升導演的一次「個性化抒情」。
這不能嗔怪觀眾,如果電影是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那必然會存在不同的情感共鳴,得到的感受也會趨於不同。我們既不能強求一個從艱苦中成長的人十分到位地體會富足生活的奢侈享受,也不能太去期望一個在優渥環境里長大的人恰到好處地感受艱苦生活的清貧滋味。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體會到《我是路人甲》所傳遞出來的那股關乎夢想、關乎奮斗、關乎現實的情感,而不要一味地反感所謂的心靈雞湯。與爾冬升導演之前的作品大為不同的是,《我是路人甲》將關懷的視角聚焦在了一群平時鮮有人關心的平凡人身上:在橫店影視城或期待、或等待、或接待著似有若無的戲份的群眾演員。就像「群眾」這個詞本身帶給人的印象一樣,沒有人真正會對他們報以足夠的關懷,甚至會有人從來不知道有那麼一個群體或職業存在。每年上映或沒上映的大量影視劇里,他們當中的幸運者會在畫面里說上幾句台詞露一兩次臉,稍微幸運者會在畫面里呈現一個一閃而過的身影,而不幸者,則完全沒有出現在畫面里的機會——大量的刪減讓他們的影像歸於永恆的被忽視。可一旦將這種比較橫移到現實里,那些因刪減而未能出現在畫面里的人又都是幸運的,至少,他們在拍攝當時,擁有了一個群演的機會——更多的人連群演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一面咬牙堅持,一面四處爭取,從而承受著生活的不易。這個群體就像一個尷尬的存在:他們大多數懷抱著夢想,而電影工業體系又不能給他們提供太多的機會,以致於他們時常游離在影視邊緣,徘徊在夢想的堅持與放棄之間。
9. 如何評價影片《我是路人甲》
電影引起了「橫漂」們的共鳴,一個個子蠻高但有點黑的男生,說話時不停地在發抖,「只要努力,以後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我會朝著夢想前進,不會放棄。」
但一場電影並改變不了什麼。馮阿姨說,這些天,她看到《我是路人甲》的演員依然像往常一樣在跑劇組。馮阿姨的兒子伍文韜,也是一個群演。2012年,因為看到一則王寶強的采訪,已經30歲的伍文韜辭掉物業的保安工作,帶著幾件衣服、揣著2000塊錢,從長沙坐火車來到橫店,干著一天40塊錢的群演。因為剛來,沒人認識,他常常接不到戲,只能住120元月租的地下室,被子、衣服全部被潮氣沾染,穿在身上、蓋在身上都是濕答答的。
伍文韜說:「躺在地上扮演屍體,可以多拿一個紅包,但一個紅包里通常只有2塊錢。」伍文韜抬起腳,指著腳底板說,「紅包還得放在腳底板下,避邪。」
為了掙錢,那時候,伍文韜早上做群演,晚上還要推著小車幫媽媽賣餃子。一路從群演,做到群特(特約群演,工資較高,一天約五六百元),再做到群頭,副導演,製片,然後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馮阿姨說,如果兒子繼續當群演,不會有什麼發展。她也表示,也許電影上映後,真的會有很多很多的人來橫店,追演員夢。
即使《我是路人甲》火了,橫漂現狀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即使《我是路人甲》是一個奇跡,但並不是每個「橫漂」都能遇到爾冬升。
伍文韜告訴快報,所有「橫漂」都知道,爾導的劇組待遇是最好的,還有就是徐克導演的劇組,「我接觸過的和合作過的導演中,香港導演比內地大多數導演都要好很多,至少他們懂得尊重每一個工作人員,包括群演。」
梁朝偉在那篇影評中說:「電影里那個叫萬國鵬的男孩,和當年的我,真的是一模一樣的境遇。」幸運的萬國鵬很感謝爾冬升,他告訴快報,在《我是路人甲》劇組,所有的群演,無論有台詞的還是當背景板的,都不用蹲在地上捧著飯盒吃飯,不只如此,劇組還會變著花樣做盒飯,而且肯定讓吃飽。他特別提到,「爾導的劇組是給桌椅吃飯的,場務會累一些,因為每天飯前搬桌椅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