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觀後感格式範文有哪些
電影觀後感格式範文:
《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以賣假葯救人性命為主題的一個故事。
在看的過程中,主人公程勇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印度仿製抗癌葯的中國代理,又接著認識了劉思慧,黃毛,劉牧師,由他們幾個把葯運到中國,賣了出去,雖說賣假葯是犯罪的行為,但是他們只是想救別人或者自己的性命,你們還覺得是犯罪行為嗎?
再到後來程勇說解散了吧,但是葯不會停只是換了個人賣而與,在這以後就由劉長林去賣葯了,他們卻以為是開玩笑的,但最後劉長林被通緝了,也停止賣葯了。
到最後老呂死了,程勇又開始運假葯了,而且價格比以前還要低,後來黃毛為了救程勇,被大卡車撞死了,程勇最後也被抓了,看完這個電影對我的觸動很深。
而最後給我最大的觸動,是程勇去監獄的車上,在他那裡買葯的白血病患者來為他送行的場景,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劉思慧甚至給女兒摘下了口罩,他們以示尊敬。
因為幾個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見面的時候,因為是有菌環境而戴著口罩講話,程勇說你戴著口罩和我談,我都看不清楚你們的臉,是對我的不尊重,當時只不過是耍橫的話,強行的要求,最後卻是白血病患者們自己主動為他摘下了口罩,這是大家對他的認可。
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就是這一刻,我的眼淚就掉了下來,這部電影的畫面給我的感覺很沉悶,偶爾的喜劇效果,幽默風趣感覺它的背後夾雜著更多的是心酸和無奈。
如果想要別人的尊重,就得先做讓人尊重的事情。
㈡ 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熊出沒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震撼。從開始演出到現在,我們能發現他的動物形象越來越深刻,而且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一樣的感覺,現在的形象看起來更加的高清,更加的喜劇化,而且更加的可愛。
對於兒童而言,在這樣的形象當中,確實能夠引來很多的想像和喜愛。尤其整部電影的製作方面看起來也比較高級。
給我們兒童能夠帶來很多想像,把很多的科幻融入了故事當中,編劇也非常的優秀,在整個創作過程當中非常嚴肅態度端正在國產動畫電影裡面用科幻來表達主題的很少,所以這動畫片能夠把孩子們的想像拉到更高的高度。
㈢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㈣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範文
《天才眼鏡狗》觀後感
今天,我們去看電影,名叫《天才眼鏡狗》。
一隻狗撿了一個小男孩當做自己的兒子,為什麼把這只狗叫"天才眼鏡狗呢"?是因為這只狗能說人話、能用兩只腳走路,而且還很聰明。這只狗為了讓兒子懂得更多的知識,就發明了一個時光穿梭器。
有一天,小男孩在學校把一個同學咬了,為了討好這個同學,就把狗爸爸發明的時光穿梭器的開關打開了。狗爸爸為了陪伴小男孩,也一起去冒險,他們去了古埃及、古羅馬、還認識了很多名人,有達芬奇、愛因斯坦等等一些人物,期間還發生了一些稀奇古怪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還經歷了許多困難和危險。
通過這個電影,我感受到了這只狗和小男孩之間的父子情深,以及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能相互體諒、相互寬容地待人。這,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
電影《急速蝸牛》觀後感
我看了《急速蝸牛》這部電影,主角Turbo是整部電影主題的一個載體而不具有靈魂,他是沖動的,愛做夢的,勵志到底的,但給我特別的印象倒是的它哥哥,那隻早已對生活認命的胖蝸牛讓我稍有觸動。它那個胖哥哥對於生活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有的吃,有的事做,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的弟弟,哪怕每日重復著同樣的日子。逐漸變得麻木——比如看著每天早上被烏鴉逮走的同伴也無動於衷——他對於生活早已沒有了幻想。同樣,墨西哥卷餅兄弟與Turbo兄弟如出一轍的相似。就不細表。所以,我覺得這個電影非常適合哥哥弟弟一起去看,哥哥弟弟一定能找到彼此心裡的哥哥與弟弟在哪裡。
觀電影《地心引力》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個名叫《地心引力》的電影,電影講的是兩名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到了外太空,他們在外太空走路的時候,因為氧氣不夠,並且自己的飛船又爆炸了,他們只好用最後的氧氣飛到國際空間站,可是國際空間站內的一些設施也快要爆炸了,一名宇航員因為沒拉住綁在他倆中間的繩子就漂到了外太空,另外一名宇航員找到了天宮一號,再藉助飛船,最終回到地球。
電影裡面有些地方很恐怖,我眼睛都不敢眨,但是我從這部電影中學到了很多太空知識,感覺收獲很多。我還希望以後能多看這方面的書,那樣可以知道更多太空知識。
㈤ 搜索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搜索》講述了都市白領葉藍秋因為一件公車不讓座的小事,而引發了蝴蝶效應般的網路暴力,以致最終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
不得不承認,社會發展所帶出來的鬧劇、新聞傳媒的瘋狂炒作、不明真相市民的瘋狂轟擊、迫於周圍無數輿論平地而起,對一個癌症晚期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一昧的相信網路,一昧的不分真假。受到網路的迷惑而不能自我,被扭曲事實而看不到真相。
他們一昧的為了自己,為了名利,受到報復心的左右,捏造事實,無中生有,為了一己私心,不惜把一件小事成千百倍擴大,添油加醋,使得本來小事,經過一番調味,偏離了原本的軌跡,任由私心操控而不能自己,更致使民眾不明真相,盲目信從。
他們借著錢財滿貫,肆無忌憚。她,為了點小事而爭風吃醋、胡亂猜忌,為了自己所謂的名譽而造謠他人,看到了由嫉妒而引發的幻象,捏造一些所不存在的事,導致了事件的進一步惡化。
事情的真相原本很簡單,但被人包裝過後你便看不見它了。《搜索》之所以成功,那是抓住了人的本性,這也這是我所喜歡的一點。它將人性幾個側陰暗面活靈活現、淋漓精緻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的世界。
電影觀後感寫法技巧
1、「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觀」而生
只有認真地觀看影片,理清其思路,透徹地掌握影片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影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觀後感,首先要弄懂所觀影片。
2、要認真思考
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就要在讀懂影視故事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影片所表達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才能避免脫離影片,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㈥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先大概描述一下電影的主要內容,然後說明一下哪一點讓你感觸最深的,最後描寫一下自己以後的打算就可以了。
㈦ 看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紅色經典電影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不畏生死,奮勇拼搏,為祖國的強盛,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犧牲和巨大的貢獻,為如今百姓的安逸生活立下汗馬功勞。
通過觀看電影,重溫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引導社區黨員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和諧宜居社區建設。
所以說中國紅色經典電影所展現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奮勇的精神。對於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的想法,其實就是每個人向中國紅色經典致敬。
如今紅日已經升起,人民生活安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想讓紅日高掛不落,我們就應當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不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思想、科技上不落後,鑄就更強更美好的中國。
㈧ 怎樣寫電影觀後感
你知道如何寫影片的觀後感嗎?一起來看看吧。
01、在寫影片觀後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的就是影片主要人物的形象特色和各自的心理活動,以及他們背後所代表的社會意義。
02、在寫影片觀後感的時候我們還應該針對影片中所重復出現和大量多次出現的一些特殊地點和鏡頭語言進行分析。
03、在寫影片觀後感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影片的淚點或者說記憶點進行著重的剖析。思考導演的用意和意圖。
04、在線影片觀後感的時候我們還應該觀察影片的構圖,盡量選擇一些構圖好的場景以及它的後期攝影攝像等光效處理進行分析。
㈨ 電影觀後感
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除了看了電影中的劇情,有時候還會深受啟發,從而產生一些感想。而觀後感基本上在看過電影後都會有。如果是搞笑電影,可能會覺得真搞笑,好玩。但是一些有意義的電影,卻也在啟發著我們,讓我們恍然大悟,明白一些道理。
而如果是寫電影的觀後感,那麼我們可以從這幾點下手。首先我們需要完整的看完這部電影,然後弄清楚劇情調理,劇中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主人公是誰,而主角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樣做,主角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而我們從這個過程,或者結果上,看出來什麼道理。
或者是由別人想到自己,電影中的人物做的什麼事情,而現實中的我們有沒有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或者是受到電影的啟發,也應該去做一些事情。因此,只要認真看了電影,從上面這幾個方面,就能寫出不錯的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