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赤道》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韓國搞出了攜帶型核武器,此事應屬絕對機密,但鷹醬還是嗅到了一絲氣息,但因為不能直接說:「嘿!我的特務發現了你的新玩意哦!」於是只好暗地來。我個人認為赤道是美國特工,或者至少是受雇於山姆大叔。因為買家是美國人,一般黑社會、軍火商見到核武器都是見到燙山芋一樣地避之不及,只有國家層面才會對核武器有興趣。電影有提到赤道以前是偷日本天皇的珠寶而已,核武器這種難出手,高風險的贓物,應該是受雇才會去偷的。
⑵ 陣仗浩大的電影《赤道》究竟怎麼樣
相比較於兩位導演的前作《寒戰》,《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模式,大投資、大陣仗、大明星,火拚、肉搏、核彈、碟中諜、騙中騙,多方絞力,大開殺戒。善惡難辨,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好人和壞人兩敗俱傷。遙想當年,《寒戰》狂攬九座金像獎,平了歷史最佳紀錄,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一夜之間紅的發紫。猶記得兩人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們在劇本上下了苦功夫,幾乎每天都在研究劇本。好的劇本就像磁場一樣,會吸引好多好的東西,對於劇本的精益求精,讓兩位導演嘗到了甜頭,《寒戰》成功的後續效應就是,兩個人再也不必為影片的投資費心了。《赤道》總投資2億人民幣,是寒戰的兩倍。拍攝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戰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較《寒戰》而言《赤道》的劇本更加扎實、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劇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劇的體量。但也正是由於劇情太過於龐大,觀影時一直在擔心影片無法收尾,看到最後也確實由於敘事空間有限而草草收尾,成為了這部影片唯一的遺憾。導演說如果票房好的話,電影還會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實根本不用如果,沒有續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故事根本就還沒展開。簡單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劇情發展,就是一個借用《24小時》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從劇情走向,人物設置、懸念鋪陳到講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鑒了《24小時和同類諜戰電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彈、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規手段對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擊的反恐基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奸和叛徒、各種勢力相互暗戰……連香港反恐特勤組基地的裝修風格都和CTU總部一模一樣。張家輝站在二樓的玻璃房子里,讓人特別想念傑克·鮑爾。張家輝的角色就是按照鮑小強的模式設置的,比如他會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質要挾恐怖分子,《24小時》第六季,鮑小強也這么干過。只可惜,由於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太多,張家輝發揮空間有限,如果能夠讓其成為戲眼,完全暴走,這電影想必會更加熱鬧、好看。除了某國內大咖,梁樂民、陸劍青把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調教的非常出色,就連幾位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張震扮演的反派太過出彩,風頭甚至蓋過了幾位正面人物,以至於當影片結尾處,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壞人幾乎毫發無損,讓人覺得導演是故意拍了這樣一部反派大獲全勝的電影,也許導演是真捨不得讓那麼帥的反派在電影里死掉吧。除了幾位老戲骨和張震,這部電影里讓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學,演技大爆發!能夠看得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不得不草草收場,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其次,由於故事過於龐大,人物眾多,不得不權衡每個人的戲份,以至於沒有一個主要人物能夠引領全劇,缺少一個鮑小強那樣的主心骨起到串聯作用,各路人馬各自為政,顯得稍微有那麼點兒散亂。雖然結尾有那麼點遺憾,國內大咖演技有點兒違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香港電影,梁樂民、陸劍青兩位讓人看到了港片殘存的希望,特別期待兩個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對待電影的熱誠態度,為未來的香港電影殺出一條血路!香港電影不死!!!
⑶ 赤道結局什麼意思 赤道結局是什麼
結局:中、韓、港三方面表面目標一致,卻各懷目的。崔民浩既要追捕「赤道」,奪回武器,並且要確保國家機密不能泄露。宋鞍以中國立場,解決香港當前危機,以國力遏止任何境內的恐怖活動。李彥明跟肇志仁面對兩國壓力,並要處理反恐部隊成立以來最大挑戰,形勢愈形緊張。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隨著「信差」被捕,武器落入香港警隊之手,中韓為擁武器權誰屬起爭議。另一方面,「赤道」現身澳門,他開始幫助韓國人,部署奪回武器及報復行動。
陰謀真相逐步嚗光,所有人防不勝防,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肇志仁,香港大學物理學教授其實才是真正的赤道,而李彥明最終查到赤道真正身份後被張怡君勒死,後來肇志仁和宋鞍二人為了躲避抓捕行動,逃到了京都,故事到這里也就結束了。
(3)電影赤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赤盜」(張震飾)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文詠珊飾)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王學圻飾)跟助手袁曉文(馮文娟飾);
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張家輝飾)、范家明(余文樂飾)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張學友飾),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池珍熙飾)、朴宇哲(崔始源飾)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
⑷ 電影《赤道》到底講的什麼故事
一、劇情簡介
張震在影片中飾演的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赤道」,他與助手在一家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盜走了一批鈾原料球,刑警隊里傳來他們要將偷來的原材料鍛煉成超級武器,並且得到消息,他們將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於是,他們立刻採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宋鞍來自中國內地,他和助手袁曉文聯繫到香港警察李彥明、范家明,還有專門在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等,各路奇能異士都來一同相助追擊「赤道」,首次拯救最大危機案件。
二 、創作背景
影片故事起源來自於兩位導演整理資料時的真實信息。在拍攝《寒戰》的過程中,兩位導演搜集了大量有關香港警察系統的資料,其中,一個在2008年成立的新部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這個部門就是片中張家輝飾演的角色所在的反恐特勤組,主要職責是收集情報。導演還發現,香港不僅是全亞洲最安全的城市,也承擔著遠東情報中心的職責。於是,故事就慢慢成型了。
(4)電影赤道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評析:
這個電影的開頭片段,是一個短小精煉簡單有效的傳統的警匪行動,最終結果也很不錯。但是中央並不讓這個武器運回韓國,原因很復雜,充滿這中韓英美各國家緊密的外交角斗和斡旋。
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有著一套政治隱喻,彷彿在說明香港已捲入了中國政府程序化體系中。這部電影體現了在這種中國政府程序化體系下,香港警察的一種縮手縮腳。其實這也是香港警察的問題,在國際形勢變化的今天,香港警察並沒有改變自己原先做事的作風。
除了劇情的反轉和動作戲之外,眾多中韓新老男神的聯袂出演也是此片的最大看點之一。他們在片中的先後亮相不僅令此片男色顏值爆表。其中張學友的儒雅、張家輝的搏命、余文樂的耿直、池珍熙的善良、王學圻的強勢等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張震的冷峻與崔始源的熱血更是出彩。
⑸ 如何評價電影《赤道》
其實《赤道》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一部爛片,但也覺得不會成為一部特別經典的影片,但它絕對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故事以背景音樂,色彩來呈現出故事的精彩程度。大家如果仔細觀看會發現,在沒有音樂的部分都是平淡的,一旦音樂聲響起,故事就會開始精彩。我們不去說這故事的結局是什麼意思,我們也不去管故事在最後有那麼多的沒有交代是不是導演特別想去拍第2部。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張學友最後的光頭形象的確是一個亮點,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犯罪份子被抓後,便需要剃光頭,而張學友扮演的赤道似乎已經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抓了。鬍子也颳了,頭發也剃了。為監獄里的獄警著實節約了很多的工作量。是一個有道義的賊啊。要被抓了,都還那麼體貼,你說你能不愛上這樣的大盜嗎?
⑹ 赤道電影想表達什麼
http://ke..com/link?url=fHye6qsr_fscQNVrQyAeSV5uc8fy_Ziv9gWU3
參考評價
⑺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評價,劇情解析。
赤道,赤盜,但是「道」比「盜」有更多含義。這個電影講的故事並不復雜,復雜的是如何處理各方關系。赤道從韓國盜得手提核武器DC8,流落香港准備交易,卻不想這只是赤道的設計,是為了引誘韓方科學家啟動核武器程序,從而真正獲得這個武器。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潛伏的各國特工蠢蠢欲動,諜報信息交易更是驚人。尤其是再加入國際政治力量角逐的背景,讓這部電影更是懸念重重,反轉驚人。
這部電影算是香港警匪片的高級版,其實從《寒戰》開始,香港警匪片就開始煥然一新,並不斷嘗試著把香港背景放到世界國際背景下去講故事。只能說,赤道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可惜並沒有繼續下去。
⑻ 電影赤道結局是什麼意思啊莫名其妙就結束了!真是加長版預告片,幕後兇手是張學友嗎但是又沒抓他。我
《赤道》應該不會拍續了,所謂的戰爭剛剛開始,只是正義方不想承認失敗的借口罷了。故事的結局,宋鞍以為抓到了赤道的兩個信差,也就是故事中一直出現的兩個反叛角色,但其實宋身邊的小袁是第三個信差,這也就呼應了之前片中小袁沒有被直接槍殺鏡頭(一開始我還以為當時是為了威脅宋,但最後告訴我不是這樣的)。證據就是赤道說了之前宋跟小袁說的那句話「善攻者不知其所守,善守者不知其所攻」,這段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當時車里只有小袁,宋鞍以及司機甲。所以只能是小袁是間諜。以上是背景,下面我來回顧一下故事結局。
宋說,買家已經被找到了,赤道的兩個信差已經被抓。赤道說,他的信差偷了原料球,原料球在香港,自己被抓,原料球就會被引爆。宋說,根本沒有原料球(因為兩個信差都被抓了,所以根本沒有信差去偷原料球,而原料球在買家手裡,買家也被抓了,所以宋肯定他沒有原料球)。然後赤道說了軍機的事情和「善攻者」這段話。這段話上面已經分析了,而軍機的事情,小袁是直接參與者,其目的也是為了表明小袁是第三個信差。所以宋鞍對於沒有原料球的判斷是不準確的,他根本不確定到底小袁有沒有偷原料球。所以故事的最後,列車到站,宋鞍為了安全起見,肯定不會抓赤道。結局也就是赤道再一次逃脫。故事的最後的原料球的紅字,是宋平衡利弊放走赤道的理由。當然,也有可能是宋最後找到了原料球,對其傷害進行評估。不論哪一種,原料球被偷的事情應該是真的,畢竟赤道連原料球的個數位置都很清楚外加一個小袁,不可能是臨時偽造的。
所以故事的結局是赤道逃脫,宋鞍無功而返。如果僅就這一件事情來看,好人並沒有打敗壞人。壞人依舊逍遙法外。所謂的戰爭剛剛開始,只是正義方不想承認失敗的借口罷了。所謂開始,也僅僅是在下一次赤道進行武器交易的時候抓住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