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04 05:37:51

Ⅰ 求電影《孔子》的觀後感 600字左右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 孔子,這個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對他之後的中國人影響巨大。電影《孔子》的開篇,是從孔子中年為官開始講起的。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熱血和鬥志,想藉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國家機器——軍-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個人不著邊際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彷彿空中飛舞的風箏,自己並不能完全掌控,線一斷便沒有了蹤影。一個人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過低則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後都經歷了,直到兩個弟子先後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紀,於是思想方才變得穩重務實。孔子回魯國後,不涉足政治的決定實在是難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後人傳頌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敗得失,緣於他有三個知音人。
其一,弟子顏回。顏回誓死一輩子追隨無論貧窮與富貴的孔子。在孔子被迫離開魯國的時候,顏回和眾弟子的追隨給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動力。孔子周遊列國,如果沒有弟子們的追隨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說不定早客死他鄉了。顏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幾次徒手打撈書簡,是因為太在乎老師的書簡了,可惜聰明的顏回沒有想到人腦遠比書簡更重要。顏回的死,讓孔子傷心欲絕,一個貼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衛國南子。周迅飾演的南子,並沒有傳說中的色和盪,可能這無關演技,導演用錯人了。衛國,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機會施展個人才能和影響力的外國。而給他這個機會的是南子,沒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機會在他國施展自己的學識和抱負。所以講究禮節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眾人的勸誡,去見了名聲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輕-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預料之中,可是南子卻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這句話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學識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戲中,不過短短幾分鍾,卻是神來之筆,她的言語拔高了孔子的歷史形象。
其三,魯國大相國季恆子。季恆子的扮演者陳建斌,其演技可圈可點。季恆子雖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識時務懂謀略。季恆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魯國改革的主要對手,又是迫使孔子周遊列國的推動人,最後還是讓孔子還歸故里的邀請人。造化弄人,季恆子的所作所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禮義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且季恆子還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國。
邀請周潤發扮演孔子,可能是導演胡玫經過反復思考後的決定,發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別是眼神無人能及。能夠有機會飾演孔子我相信是發哥的一種榮耀,但是戲中的情節未必吻合發哥的想法。不知是出於商業的考量,還是編輯的能力有限,電影中的孔子與歷史中的孔子相去甚遠。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讓人想到諸葛亮和墨者革離,不知道這和宣揚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麼相關聯的?有人說,看了電影《孔子》就像在看「喪家犬」。悲哉,可憐一代聖人,讓後人如此詮釋!

Ⅱ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

電影所選取的一些故事單元也比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進而代國相;夾谷會盟,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叛將陷都,鎮定自若,救大廈之將傾;墮三都,三桓掣肘,功虧一簣。比射藝奪兵符,守周禮以身作則,機智辯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彈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弟子顏回、子貢、子路、冉有性格各異……,影片中有東周諸侯爭霸的宏大戰爭場面,也有子見南子時說的「愛德如愛色」的觀眾笑聲,讓我們有幸對兩千年前的這位君夫人想像一番,周遊列國,或許也只有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對君夫人的離去心中不禁惋嘆,也客觀上調節了下半場故事的節奏。
孔子最初的形象是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批林批孔運動中鋪天蓋地的孔老二漫畫,小時候連環畫中的孔老二如「喪家之犬」到處周遊列國。電影在下半場表現孔子十幾年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雖然狼狽,卻表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始終不渝追求、堅持、宣揚信念的精神,這也是電影比較感人的地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看完影片後評論到:「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失敗者。這個世界不應該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不是說誰成功了,我們就去頌揚他,我們頌揚一個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我活著的時候沒有勝利我不要緊,我相信我的思想在以後會穿越宇宙會讓後人感動。」
孔子在70歲的時候才回到故鄉魯國。開始整理文獻,言傳身教,他一生培養了3000弟子,更深深地影響了2000多年中華的思想和文化,從這點說孔子是個成功者。
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了解一點孔子的思想。
昨晚攜全家去看了場電影《孔子》,離場時已經23點了,看到還有很多年輕人在等候入場。在看電影之前,我問女兒,你知道孔子嗎?她說:知道,可又不知道。孔子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是個聖人,但卻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00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一氣呵成,感謝曾執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著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說教,孔子是個聖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聖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但在觀看電影之前最擔心的是電影流於說教,幸好導演的功力加上幾位大牌明星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盡可能的逾越了此類古裝片的「台詞檻」,既未戲說,又輕松詼諧。

Ⅲ 電影《孔子》讀後感

看電影《孔子》有感
時間飛遜,轉眼間已到2010年。但是,我們這些後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榮歷史。
《孔子》主要講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戰爭,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電影只截取了他51歲到去世,前一半講他的政治生涯,後一半講他周遊列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電影中……
孔子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魯國季相國的葬禮上,有一個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國生前最喜歡的小奴。他因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時逃跑,被發覺後季孫斯派了還有很多士兵進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裡。在一次朝會上,孔子向君上請求赦免這個小男孩,並在朝會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孔子向這種慘絕人寰的殉葬制度發起了犀利的攻勢,最後他戰勝了世俗偏見。
孔子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魯國大治,引起鄰國齊國的不安,試圖通過相約會盟的方式挾制魯國國君。孔子深知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陰謀,於是求季孫斯援兵五百乘。但當魯國國君和孔子到達夾谷時,兵車並沒跟來。當齊國准備發動軍隊挾制魯國國君時,孔子設計的第二方案是讓一百牛車在後方揚起了灰塵,讓敵人以為有千軍萬馬,硬生生收了兵,還歸還了之前被搶的汶上三城。這一戰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謀。
孔子是一個有軍事指揮才能的人。魯國一直被「三桓」所把持。當孔子代理國相時,立即提出墮三都(即拆毀三家所建城堡)的舉措。政令下達後,公山狃帶頭起兵反叛,孔子率領眾弟子保護國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聲令下,無數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後以十二條熊熊火龍將叛軍徹底制服。但墮三都的行動因種種陰謀阻撓半途而廢,隨後魯定公和季桓氏開始迷戀齊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並且在郊祭時沒有送給孔子祭肉,這也直接導致了孔子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在孔子周遊列國時,齊國再次發兵攻佔魯國。年邁的季孫斯想把孔子迎回魯國。但最終只讓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國。冉求在齊魯大戰中率軍取得大勝。垂暮之年的季孫斯幡然悔悟,希望在臨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諒。他交代兒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魯國。最終孔子決定啟程歸魯。歸魯後的孔子不再參政,只專心講學,一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Ⅳ 孔子電影觀後感

說起孔子,應該無一不知,無人不曉,那電影《孔子》,大家都看過沒有,這部電影真是一部良心之作,把歷史大家——孔子,老先生一生的故事講述得非常好。

介紹孔子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演說家,他用一生為大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思想,在教育、文化、治國、社會等等,全方面都有他的影響。

觀後感

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感受到了孔子的不易,他有著滿腔熱血,但周遊列國,累累若喪家之犬,非常的不容易,但他始終堅持自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初衷,並把自己的思想傳給弟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奮發圖強

學習偉人的品質,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不絕。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新時代有新時代的任務與使命,讓我們充實自我、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做貢獻。

Ⅳ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這部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時,孔子為了理想在諸侯割據、相互征戰的混亂時代四處奔走,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的事情。

不管懂不懂孔子,我們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遇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孔子。之所以說這么高的評價,只是因為一直有人跳出來說這是部爛片,開口商業氣息,閉口拉低聖賢。更有人要和西方人對耶穌的態度攪起來。難道孔子在魯國城門口的下跪,就是對聖人高高在上的形象的褻瀆?

難道「喪家犬」、人生的失敗者就是惡俗,就是可怕的誹謗?我彷彿看到一幫明清的衛道士,忙著要把孔子貼金鍍銀,看到一個路人對他們說:「嘿,這是個人!」便要跳到半空中罵個不停。

我認可孔子的偉大,但我更願意稱他為「夫子」,為「君子」,而不是聖人。把孔子的悲哀,把他的喜樂呈現給眾人,才更能讓大家了解他,去知道他所堅持的道,而不是放在神壇上供著,用侍奉神的卑微態度說著自己都不知曉其意義的偉大。

沒有孔子作為,人才能感受到,經歷過的悲劇,有怎能表現他堅持仁的偉大。

Ⅵ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

要點:

1、大致敘述電影的內容

2、選取幾個經典的片段談談自己的感悟

範文:

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於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裡,但他堅持自己的思想,開班教學,創立了私學,改寫了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歷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備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發生的故事,導致孔子受連累被逐出魯國。

孔子在諸侯各國游說講學,推崇仁政思想,企圖改變各國戰爭紛爭的局面,改變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後來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後,又被魯君召回國,在此期間創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孔子的幾條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對我們教育很多,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身不喜歡學,不會學,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他,也沒有教他的必要。

這句話給我們的教義是十分大的,告訴我們,要主動學習,態度端正,要對學習抱著喜歡的態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這樣老師才會對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師見你學習態度好,必定會想:「他(她)是一個有希望的學生」,也會因此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會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不會讓老師天天一副「苦瓜臉」對著你,豈不是一舉兩得!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我同樣記憶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用,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講仁義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然後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這樣的人,以後必定會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們雖然談不上「千古流芳」,但這樣做至少不會「遺臭萬年」。

所以,《孔子》這部影片對我們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論是孔子的政治思想還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給了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發!

曾幾何時,他為了傳播這正確美好的思想而到處顛沛流離!為了改變這紛爭世界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為了對後人的正確教育、啟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難、傾注了多少心血!

Ⅶ 電影孔子觀後感

從孔子造像研究角度來看,紀錄片《孔子》意義非常。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就曾以楷木為其造像。西漢時期的孔子像,保存至今的至少有三件。2000多年的孔子造像史,每個時代的藝術家以不同的圖像方式,運用各種可能的媒材,刻繪了大量的孔子圖像。

這些圖像,既是歷代藝術家發揮獨特藝術想像的天才創造,也是刻繪者因應時代思想、文化和審美需求的寶貴財富。這些圖像,與孔子學說一起,在不同時代發揮了不同的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現代社會,如何運用新技術手段創造新的孔子圖像,以現代傳播途徑弘揚儒家思想,紀錄片《孔子》無疑做了有益嘗試。

現已播出的國際版《孔子》和即將開拍的六集國內版《孔子》,可能不僅是傳統文化史、儒學傳播史上的大事件,而且也應是孔子造像史上的重要事件。

紀錄片《孔子》中的孔子圖像,在媒材使用、製作程式、圖像樣式、呈現方式、傳播路徑、文化蘊涵,以及制像者身份和受眾范圍等方面,均迥異於傳統的各類孔子圖像。

《孔子》以新媒體手段塑造孔子形象,是孔子造像的新方式。因此,僅就藝術學而言,兩個版本的紀錄片,不僅應該成為影視學研究的新對象,也自然應成為孔子造像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90分鍾的紀錄片能在毫無時間知覺的狀態下一氣看完,於我尚為首次。看這樣時長的紀錄片,完全感覺不到時間,完全不需要意志力,僅憑這一點,紀錄片《孔子》就值得舉手稱贊!

Ⅷ 電影 孔子 觀後感

我個人感覺這個不錯,觀點或者看法都很尖銳獨到,可以參考著自己寫寫,抄來抄去有什麼意思呢!祝學習快樂!

《孔子》觀後感
「通過電影這樣一種藝術形式來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幾代電影人的夙願,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當代意義,拍攝《孔子》是中國電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銀幕形象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這也體現了我們電影人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這部影片的拍攝為明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一份寶貴的精神厚禮」
——張宏森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會為這部電影提供最廣泛的宣傳。提供最有保障的發行。總之,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會盡全力來推進這部影片,《孔子》將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長久影響力的作品,也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給予這部電影高度關注,為中國電影、中國文化宣傳和張揚,我們堅信這部電影會獲得成功」
——韓三平

「《孔子》的最大價值,是當做一部國學的課外輔導作品。於丹講《論語》固然講得活色生香,但畢竟仍是課堂。故事片的受眾群要廣得多,藉助劇情和明星傳播孔子的理念,論廣度會超過任何課堂。美國有一個笑話,說一名中學生跟他老師抱怨,說莎士比亞有啥了不起,整部作品全是用名言串起來的。咱們這部《孔子》也有這樣的效果,名言之密集,大有讓我省卻購買《論語》之必要,至少是省下買『《論語》心得』的錢。不過,我這么說可不是在抱怨,名言雖多,但用得基本恰當,不覺突兀。如果是五四前的學生們觀看此片,一定能夠給周潤發的台詞接龍。但我們這一輩經過數次打倒孔家店,真有補課的必要。一個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
——周黎明

「如果給這部電影一個評價,那就是人們需要一個筏子去到岸邊發現新大陸,電影《孔子》或許就是這個筏子,最終引向精深的論語和儒家思想。」
——張頤武

「看得出劇組在學術方面下了極大的功夫,但也許聽了太多專家的意見,反而束縛了創造力。前半部相當感人,後半部就比較粗糙,急於交待故事,而且好多細節都有問題。」
——孔慶東

「《孔子》上映能得到各界這么多不同的聲音,在我看來是好事。可見每個中國人對孔子的敬仰是從骨子裡。像《2012》、《阿凡達》都是經過了大家熱烈的討論,並成為一種社會性的話題。而今《孔子》也已經成為又一個熱題,我覺得沒什麼不好。因為孔子確實太偉大了,讓我們有點觸不可及,有點高不可攀的,因為孔子的思想太深奧了,所以我們覺得有點陌生。而通過這個片子,大家開始關注孔子,走進孔子,想了解孔子,我覺得這個片子的意義就存在了。」
——王斑

「《孔子》這部電影,無論從拍攝意義,商業利潤,藝術追求,電影探索,教育啟蒙,警世感人,視聽震撼,娛樂消遣,記錄歷史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
——韓寒

「你這部電影出來了,你總得要有一個心理准備,因為你自己宣傳動靜弄得這么大,大家期望值也比較高,我本身就期望值很高,那麼看完以後你總得想別人有不同意見。別人的不同意見你不能用這種態度。他自己說寫過兩本有關孔子的書,也寫過這個劇本,你說他跟孔子也算接觸這么長時間了,怎麼還是這種風度,看來,也不是說學了孔子,修養就一定能夠變成特別好。」
——鮑鵬山

「孔子在那個時候也不被所有人接受,像屈原這么愛國當時也被趕走,歷史上很多可悲的事情發生在現在也是有可能的。」
——陳汗

「《孔子》是視覺和心靈的盛宴。」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閱讀全文

與孔子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