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一生推薦一部電影,你會推薦哪部
推薦《星際穿越》。
豆瓣評分9.2,有許多人把它評為迄今為止最好的科幻片,但盛名之下對這部影片不感冒的觀眾也不在少數,有人說它科幻不夠就拿感情來湊數,也有影評家說這算不上一部科幻電影,更偏向一部科學報告,毀譽都有之,但自從人類開始仰望星空,便就有了一個星際夢。
電影通篇除了前三十分鍾的鋪墊略顯沉悶,後面劇情緊湊,關於人性的探討也發人深省,而後面那一幕據說是當今科學可以模擬出來的最像黑洞本身的黑洞鏡像也蔚為壯觀。
諾蘭導演御用的配樂大師漢斯季莫為《星際穿越》譜寫主題曲,漢斯季莫大量啟用管風琴製造出宇宙的廣袤,無垠,空靈,和未知的恐懼,表達的非常完美。而此片的卡司也很精準到位,男主角由影帝馬修麥康納飾演,奉獻了一場極為動人的哭戲,女神安妮·海瑟薇依舊非常美,而且不只是花瓶。
❷ 美劇《致命女人》開播至今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9.4。這個成績實至名歸。
作為一部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劇情聚焦在三名婚姻遭遇背叛的女性,成功地點亮了三個女人一台戲,最終決定磨刀霍霍向渣男的故事。
無論從劇情還是表現手法上來看,這都是值得觀看的劇。
❸ 法國有哪些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1.《鋼琴家》
以二戰為題材的喜劇電影,劇情輕松搞笑。影片講述男主角雅各布為安慰在戰火中飽受苦難的同胞,編造出諸多謊言,成為人們活著的強大信念。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元素為最大亮點,推薦!
❹ 電影《後來的我們》靠什麼打動了人們
電影上映前偶然看到《後來的我們》預告,被打動,就期待了一下。上映當天就去看了,沒什麼故事的我,眼睛都哭腫了。或許片子遠不算完美,但惹了我一包紙巾的眼淚,哭了個痛快,也值得我下載下豆瓣來給個五分。不知道評論里有多少高分和低分是水軍在刷,我是路人,只是想為我的眼淚站出來說句話。說我矯情也無所謂,總之眼淚是真的。哭慘了,真的哭慘了。大概電影開始剛半小時就忍不住落淚,後來一波又一波,來不及擦乾淚水就是又一波淚點,幾次忍不住哭出聲音。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留言哦。
❺ 豆瓣電影 親愛的 影評 600字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
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
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
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普通話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為戲劇沖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
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普通話,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普通話),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而演員,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納一些溢美之詞。
黃渤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有一句評價,「只是我認命,你不認命。」
太准確!郝蕾的美始終有一種不認命的決絕和凄婉。
我記得她下樓的時候,黃渤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痛苦,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我記得她在那個互助大會上,面對張譯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片子的開頭,她是一個那麼渴望說話會爭論的女人,在這里她沉默了。很難得的一段留白,沒有周圍人多餘的面部特寫和台詞(雖然對於沒給特寫這一點也蠻奇怪的),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郝蕾突然出聲而崩裂。她哭著說,「對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丟的。」能夠看到她嘴唇顫抖,緩慢地蹲下去。我理解這種內疚感,聯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黃渤耳光的一場,能夠深深理解這種因為內疚而帶來的巨大折磨,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絕丈夫性要求的真實原因,她無法原諒自己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錯誤。而這一刻,她的爆發,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發。
還有黃渤痛哭那場,她攔住想要上前的張譯,自然,無聲,瞭然地看了黃渤一眼,將心中的情緒都慢慢地壓了下去。
動人的,都是這些細節,感情,都在眉眼之間。看起來,舉動都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❻ 如何評價日劇《大叔之愛》第二季
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配方。主角們的名字、故事核心和敘事風格沒有任何變化,但第二季不是第一季的延續,故事是全新的故事。與第一季相比,這季除了將職場從房地產銷售公司搬到了航空公司外,劇情設置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雖然到了他這個年紀再來演這種充滿「少年感」的愛情喜劇難度不低,但吉田鋼太郎准確的把握住了與對手之間的感覺,又沒有過於明顯的壓制田中圭的氣場,還表演出了如懷春少女一般患得患失的戀愛感。
❼ 最近有哪些好看的電視劇
那絕逼是國產革命諜戰劇里再度驚現的超級神作《紅色》啊!!
結局的持續高能更是屢屢突破天際了。 這兩年大陸超高質量的抗日諜戰劇頗為高產,事實證明這類題材在國內電視劇的各種神棍編劇手裡早已駕輕就熟,在類似題材的掌控上絲毫不輸甚至遠超那些雷聲大雨點小的美劇。
❽ 海上鋼琴師評價零差評,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最好看的爛片——
這話當然不是伯光評價的,而是而是西方媒體還有大多數觀眾,評價這部《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被評價為「最好看的爛片」。
而中國文化里這種對於藝術和某種東西的忘我,被形容為「痴」,為此廢寢忘食,甚至犧牲性命,非但不會受到責難,往往還會受到世人的敬佩。
中國觀眾之所以推崇《海上鋼琴師》,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這種純粹。在現代已經選擇攻利的情況下,保持著這種道子般的「純粹」吧。
更多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