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豆瓣電影評分是怎麼來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豆瓣評分機制是根據用戶打星來決定的,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電腦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
豆瓣評分通常是電腦自動控制,沒有人為干預。但如果出現惡意刷分現象,也會有工作人員進行人工操作,從而保證豆瓣評分的客觀性。
豆瓣是中國最大的民間電影和電視劇評判網站之一,豆瓣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常大,很多民眾以豆瓣評分高低來衡量是否願意看這部電影或電視劇,有時甚至可以影響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票房率和播放率。
豆瓣評分匯集了中國和全世界熱愛影評的網友,其中不乏有專業影評人士或影視公司,豆瓣評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影視作品在大眾心目中的關注度,甚至影響評獎。中國的某些人氣類獎項,例如中國電視金鷹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有時也會根據豆瓣評分來考慮評獎。(並非唯一標准)
B. 怎麼讓豆瓣電影里的電視劇開始播放
豆瓣電影提供最新的電影介紹及評論包括上映影片的影訊查詢及購票服務。你可以記錄想看、在看和看過的電影電視劇,順便打分、寫影評。
C. 豆瓣電影的評分標準是什麼有何演算法
豆瓣的注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
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豆瓣的工作人員偶然收到「我明明給這個片子打了五星,為什麼評分一點沒變」的投訴的時候,除了心裡嘀咕一下「哎,你拿這些紅人/獨生子女/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數學不好的人怎麼辦」以外,會(或者應該)這樣耐心解釋:評分實際是變了,只是在小數點後四位,被四捨五入掉了。
但如果有幾千個人和你一樣都打五星的時候,分數就會變。
「一人一票」唯一的例外,是豆瓣的程序判斷是「非正常打分」的帳號。這些打分會被排除在外。具體下面會說到。
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這個主旨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
它並不是專家、影視從業人員或者資深人士對電影的看法,雖然這些看法會被豆瓣算在「普通觀影大眾」之內。所以有次聽到「豆瓣電影評分不專業」的說法的時候,我的反應這是在說「大眾不專業」,應該怪語文才是。個人認為匯總專家意見會是另一個很有價值的服務,但這個確實不是豆瓣評分的宗旨。
豆瓣簡介
豆瓣(douban)是一家社區網站。網站由楊勃(網名「阿北」)[3]創立於2005年3月6日。該網站以書影音起家,提供關於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的信息,無論描述還是評論都由用戶提供,是中國Web 2.0網站中具有特色的一個網站。
網站還提供書影音推薦、線下同城活動、小組話題交流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品味系統(讀書、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於一體的創新網路服務,一直致力於幫助都市人群發現生活中有用的事物。2012年,豆瓣閱讀上線,開始進入網上電子書版權領域。
(3)開始電影豆瓣擴展閱讀:
豆瓣其他產品
1.豆瓣FM
豆瓣FM是你專屬的個性化音樂收聽工具,打開就能收聽,可以用「紅心」、「垃圾桶」或者「跳過」 告訴豆瓣FM你的喜好。豆瓣FM將根據你的操作和反饋,從海量曲庫中自動發現並播出符合你音樂口味的歌曲,提供公共、私人和紅心三種收聽方式。在紅心兆赫離線也能收聽。
2.豆瓣讀書- 豆瓣讀書自2005年上線,已成為國內信息最全、用戶數量最大且最為活躍的讀書網站。我們專注於為用戶提供全面、且精細化的讀書服務,同時不斷探索新的產品模式。到2012年豆瓣讀書每個月有超過800萬的來訪用戶,過億的訪問次數。
3.豆瓣閱讀
豆瓣閱讀是豆瓣讀書2012年推出的數字閱讀服務,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動設備,自2012年5月7日作品商店上線以來,商店作品達600餘部,用戶評論3000餘篇,有50萬用戶購買過付費或者免費作品。
豆瓣閱讀的現有內容涵蓋了小說、歷史、科技、藝術與設計、生活等多種門類,定位為短篇作品和圖書於一體的綜合平台。
4.豆瓣音樂
豆瓣音樂是中國最大的音樂分享、評論、音樂人推廣社區,擁有最完整的全球音樂信息庫、最權威的用戶音樂評論,和最具創造力的獨立音樂人資源。匯集90多萬音樂條目,包括小凡say、幼稚園殺手、MC光光、呆寶靜等21000多位獨立音樂人入駐,2011年全年平均每5分鍾誕生一首原創音樂,覆蓋粉絲超千萬。
5.豆瓣同城
豆瓣同城是國內最大的線下活動信息發布平台,包括音樂/演出、話劇、展覽、電影、講座/沙龍、戲劇/曲藝、生活/聚會、體育、旅行、公益……專注於一線城市業餘生活方式。
6.豆瓣小組
豆瓣小組於2005年上線,定位於「對同一個話題感興趣的人的聚集地」,至今已有30多萬個小組被用戶創建,月獨立用戶超過5500萬。內容包括娛樂、美容、時尚、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戶在這里發布內容,同時也通過互動或瀏覽,發現更多感興趣的內容。
D. 怎麼讓豆瓣電影里的電視劇開始播放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E. 為什麼多數電影,要以豆瓣分為標准呢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豆瓣還是IMDB或爛番茄,單一一個評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義一部電影的好壞。不過豆瓣代表了大眾偏專業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評分平台。
豆瓣電影評分是一個相對被認可,相對公正的評分系統。電影剛剛上映時,為了給電影造勢極可能會出現水軍刷分的現象,但隨著觀影人數的增加,豆瓣的評分也會逐漸描摹出於電影的真實輪廓。電影的欣賞是需要慢慢沉澱的,每個時間段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對豆瓣評分的贊同或者不贊同,也是一個自主的過程。
F. 剛開始接觸豆瓣,聽說玩豆瓣的人都比較有idea 對於像我這種的怎麼玩好豆瓣,還有知乎,天涯
得學會思考跟學習,這是最最基本的
知乎跟果殼,內容很多,專業,文筆飛揚,且大多數理科流,幾千上萬字的洋洋灑灑,各種物理化學計算公式,在知乎混,得勤於思考,並且很累,大量知識充斥,是個不斷學習的地方。當然,學歷高一點很多東西也好理解。
豆瓣僅僅是電影跟文學的討論區,這個就是愛好了。人天生藝術欣賞能力不同,都具備獨到眼光,這些純 文藝 並且 藝術化 的東西,純粹的陶冶情操的好地方。前提就是,你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喜歡藝術,喜歡電影,喜歡看書讀書,是個浪漫溫情的地方,多的是討論,沒有那麼多知識。豆瓣就是愛好了,這里不需要idea。
天涯就算了,各種腦殘五毛美分集中營,全都是公婆雞毛蒜皮,一大堆所謂的經濟大神,毫無科學理論的一大堆垃圾內容,甚至周易八卦占星這些東西都能引來當做科學討論,謠言滿地,動不動開罵,大多是素質低劣的人在裡面。一個帖子一半回復都是在罵人,無獨立思考的人居多,不去也罷。
能去的地方還有虎撲步行街,或者根據愛好玩網路貼吧也可以。國觀什麼不要去,熱血青年滿地
G. 《開端》豆瓣評分高達9.2分,好評如潮,這部劇為何如此受歡迎
《開端》這部電視劇在剛出時因其新穎、有內涵的劇情吸引了觀眾,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在豆瓣上,這部電視劇的評分高達9.2分,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有多高。
《開端》豆瓣評分高達9.2分,好評如潮,這部劇為何如此受歡迎?
這部電視劇因為新穎、有創意的內容和完整的細節感動了大家,在播出後就獲得了大量的好評。電視劇市場帶來了新一波的流行模式。這部戲沒有流量明星的陣容,即使演員數量少,製作成本也不高。許多對這部戲提出抱怨的小夥伴說,演員總是感到相當尷尬。甚至有人說她不咸,線條也很難擠。可以看出,該劇不僅是在解釋一個案件的驚險刺激,而且還關注「人」的故事。演員精湛的演技讓人們期待著今晚的電視劇。
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編。戲劇方面顯然用巧妙的技巧呈現了許多循環。結構流暢,邏輯性強,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事實上,但對於公交車上的普通乘客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有一條領帶。可以理解的是,在生死抉擇的時候很難倉促前行,但這樣一座橋實在令人心寒。
H. 在影視劇方面,豆瓣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I. 電影,豆瓣有哪些一開始評分低後來評分越來越高的好
何以當得「悟空傳」?!
文/夢里詩書
除了貫穿始終的打鬥,讓人所見於中國電影的精進和一群明星的顏值外,這幾乎就是一部一無是處的平庸之作,沒有行之有效的節奏掌控,也沒有合理清晰的故事架構,其只是讓人感受到了那將魔幻與青春校園二者的狗血揉合在一起,會是多麼的爛俗無趣。
作為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個人也曾有看過《悟空傳》的原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將《西遊記》與《大話西遊》揉合在了一起,當然也加入了作者今何在自己的思考創作,雖然說不上有多麼妙筆生花,但好在也尚算有血有肉的創新之作,而到了這部翻拍電影中,大刀闊斧的改編不但一切都是同原作貌合神離的,也沒有給帶來何般新的生機,其所給我最為直觀的印象就是這不過是一場假借西遊之名的明星偶像劇。
整個《悟空傳》並不誇張的說儼然完全摒棄了一部電影本當有的邏輯性,最初天機塾的「天班」「地班」之分毫無意義,緊接其次的便是彭於晏飾演的孫悟空不明覺厲的登場,再接下來所謂的天尊代替了玉皇與王母,而為了黑化彷彿從地獄而來的天兵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在完全沒有任何情感帶入和背景融入的境況下,一個又一個牽強造作滿是狗血的愛情故事,只是讓人覺得如同過家家般的幼稚可笑。
在這樣一個第一印象便尤為糟糕的作品中,所有人物給我的感覺在那俊朗靚麗的顏值下其實都是呆滯的,這也讓原本尤為深刻對權威命運的抗爭變成了一種無力的宣講,所以最後即便電影如何的想去營造煽情,其實都很難真正的去調動何般情緒可言,這也就是為何電影最後即便有著一個很燃的結局,有著看似炫酷的金句,卻給人的感覺不過是一個所謂的英雄人物被強加的主角光環,不過是為了再拍續作的故弄玄虛。
本當大氣磅礴世界觀架構的缺位,宛如過家家游戲般的人物情感,這些都讓電影只是局限在了一個青春偶像劇的范疇,這樣的作品又能拿什麼來著點這本當深刻的愛與命運?又何以當得「悟空傳」三字的份量?!
J. 你是從哪部電影開始不再認同豆瓣的評分的
《流浪地球》,先不說這部電影有多麼的好,但絕對差不到哪兒去。我是正月初一去影院看的,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刷豆瓣,一堆給出一星的,留言全都是:國產科幻堅決不看;有吳京堅決不看;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堅決不看等等。沒看的人怎麼知道電影好不好?有什麼資格評價?搞不懂為什麼沒看過的人都能隨意性的給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