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人間正道電影觀後感

人間正道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08 07:18:36

A. 求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巧了 這兩天正好打算寫點《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東西 隨便在這先說幾點吧 希望能給你點啟發。
雖然是作為國慶獻禮的影片,但這部片子在歷史功過的評述上客觀真誠,故事緊湊有趣。所以沒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說教灌輸之感。
沒有渲染大人物的縱橫捭闔,而是堅持透過小人物來講述大事件。「中山艦事件」里楊立青只是個普通學員,即使是到了「南昌起義」他一不過是個負責扼守鐵路橋的營長。說遠也不遠,在上海中央特科時的「伍豪」(周恩來)、在四野時的「101」(林彪)都曾是楊的頂頭上司。但哪怕鏡頭就是中央軍委的小屋旁、「蔣總司令」的帳篷外,也絕不弄幾個特型演員來裝模作樣。對大人物的輕描淡寫甚至刻意迴避,讓人看來平實而自然。普通的人其實離偉大的歷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價值觀。透過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兩種意義:「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一種是理想通過我得以實現,縱然犧牲了我的生命。」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心懷崇高理想的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才有今天的共和國。然而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時代,這種精神卻顯得可笑甚至虛假。楊立青在劇中前說:「歷史不能忘記」,這也可以看作是劇作者的對整個社會期待,期待著這種精神的回歸。
革命與愛情,記不得是楊麗華還是瞿霞曾經說過:「愛情和革命本質是一樣的,都會讓人變得熱情、盲目。」楊家和瞿家的情感糾葛無疑也是影片講述的一個重點。這里我就不展開說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還可以看人民軍隊的建設、東北工業對於解放戰爭的意義等等。
這部片子確實拍得不錯,能從很多角度去了解過去那段歷史。具有史料價值的同時還兼具娛樂性。主旋律能拍成這樣確實是難得了。
2

B.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影評

看點就是孫紅雷 來自液體冰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評論 本身劇情很一般。孫紅雷是看點。先不說他合理的問題,中國電視劇能有這樣的作品,我個人已經很欣慰了。在08-09年出了很多作品,真正有內容的真不多。劇中孫紅雷這個英雄,我個人認為還是很真的。是從平凡走到英雄,比如進軍校,如果不找人是不可能那麼容易的進去的。其實電視劇沒那麼直接表達,但觀眾是可以看的出的,有兩場劇都表現了這個觀點。反映出什麼。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人情」「關系」是多麼的重要。

作品名字叫「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個名字到很大氣,但這和作品思想沒有直接間接的關系。孫紅雷走的就是正道嗎!這部作品中沒有對與錯,沒有正與反,只有立場,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有時我在想如果社會反過來。勝者和敗者反過來會是什麼樣子。可能那才是正道。

從明星角度看。孫紅雷的作品,真的不錯。他可以把人物內心演活,能從平凡中演英雄,我想這也和他從無人問津的平民走向人人都知曉的大名星是有關系的。每當看孫的劇都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希望他能有更多好的作品。

C. 《人間正道是滄桑》從親情,愛情,友情,信仰四個角度分別一篇觀後感。誰會

走向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 不顧黑眼圈,不顧人憔悴,連續20來天,天天熬到午夜1點來看中央一套播放的50集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後來才知道中央8套也在播,時間上早了許多,於是又看了8套看1套,來來回回,重復著看,還是饒有興趣。這說明什麼,說明這部電視拍得好,吸引了我。要知道這樣的革命題材戰爭題材我並不是很喜歡看,能把我牢牢粘在電視機旁的電視劇不多。

D. 求一篇《人間正道》讀後感,急急急,謝謝

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一個信仰,一個承諾…… 文:小馬發光

前幾天,家裡人一直在看《正道》,每每在飯後都會與他們一起看幾眼,因為很喜歡孫紅雷,這部戲又是主演,沒想到就是這幾眼,卻欲罷不能了。一到晚上就守候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正道》,等著看紅雷!

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可以看出《人間正道》的前半部分,如此濃墨重彩的表現出年輕人尋求個人理想與奮斗的過程,拋卻特定年代的特定條件,同樣能夠成為現代年輕人的一部勵志之作。楊立青如此,楊力仁也是如此,他們之所以命運不同,就是因為各自站的隊伍不同。《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格外突出了一代青年對國家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感,這點一直到今天也並不會過時。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以最有典範意義的黃埔軍校為主線,年少輕狂也好,熱血激情也好,繼承著「先烈之血、主義之花」的黃埔精神,堅持著「陞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斯門」的黃埔信條,同窗信仰不同,發展到兵戎相見,卻又感情不變,愛國不減,中國人的根不變,凝聚力也就不變,精神也就不變。如此看來《正道》更像是給當代青年寫出的勵志藍本。

《正道》這部戲男演員的實力很強,有紅的發紫的孫紅雷,有實力派但一直沒有好機遇的黃志忠,有老牌演員孫淳,還有柯藍、張恆。電視機看到這里,給小馬的感覺是男女演員的實力失衡,男演員的實力明顯勝過女演員。不知道是黎叔的失誤還是他刻意的安排。

從前很少看一些歷史劇,上學的時候歷史成績很撓頭。但是《正道》讓小馬看進去了,當然也不是因為對歷史的探究,而是把該劇看成是勵志劇,在用心的體會楊立青們和楊力仁們的信仰和追求。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們可以舍棄自己情感、鮮血,甚至是生命,讓我們當年的年輕人在那麼歷史背景下體悟忠誠與信仰。從這一點說,這部戲一點也不過時,也很有教育意義。

該劇的主演孫紅雷就不再評價了,今天可以算是紅雷年,《潛伏》火的不得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小馬認為該劇的亮點就是黃志忠所飾演的楊力仁這個角色,在網上查了查,很多網友都認為他這個角色似乎比楊立青更加出色。楊立仁的激進與熱情,帶著青春的沖動,似乎只有那麼一次。經歷了險些家破人亡的代價之後,他似乎徹底清醒了。從那以後,他再沒有一次「非理性」行動。這種理性的政治立場,雖然讓他在事業上平步青雲,但離自己最初的目標與理想,卻漸行漸遠。在對待家庭上,楊立仁始終是近乎無情的,對犧牲家庭利益毫不猶豫,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無情,讓他在事業與愛情上,都同樣成為弟弟的手下敗將。然而不經意之間,他對老爺子遺體的擁抱,他哄著立華開心的低聲下氣,他與立青電報中不必言傳的意會,仍然透露著他對弟妹家人埋藏於最心底的一絲柔情。

楊力仁這個角色很擰巴,也很難拿捏,這對黃志忠是個挑戰。黃志忠的機遇來了,自己的大戲登錄了央視,終於修成正果,演技受到認可是對他的最大肯定。相信迎接他的會是更多的片約和好的角色。

人不能沒有了信仰,那將如同行屍走肉,很可怕!只要我們把心中的信仰,表現日常的行動中,我們就會成功!即使沒有成功也會無悔。信仰,信仰讓我們走正道……

E.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人間正道是滄桑》被從央視開年大戲拿下前,我就看過了,看的是盜版光碟。因為碟子很好看,所以對這個消息比較關注,又因為這是我祖籍江蘇台的重頭戲,就更要去琢磨這個戲被拿下的原因。

在看了諸多網友的發言之後,又重新瀏覽了一下這部戲,發現原來編導與網友都心存疑惑:那場革命何以發生?何以要有兩個黨?要是在那個時候,我們該跟著誰?

所有劇中「言之鑿鑿」的對第二次革命的肯定語,並不是編導內心的肯定,而是給自己壯膽的必不可少的語錄。對於編導真懂得並肯定的內容,比如游擊戰的一些做法,比如具體到某個個人的魅力與人格、和關於人性的闡述,劇中就能用細節表現的很好,而真到關鍵歷史問題與人物轉折的關鍵點,因為編導並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鍵點,所以,裡面的人物也就糊里糊塗的轉折,並乾脆在說一些不知所雲的莫名其妙的話。

那場革命何以發生?何以要有兩個黨?要是在那個時候,我們該跟著誰?

這就是這部戲看過後,會想提出的問題。
有朋友曾說:出身決定立場。

我小時侯,很疑惑:我奶奶那樣的人為什麼要參加革命,她家境不錯,能偷跑出去讀書。可她幹了半天革命,到老了老了坐在床上吃兩塊香腸還要偷摸背著我,顯然,看照片,她年輕的時候不這么慘。

一個家境不錯的人拚命去革命就是為換一些窮人做人上人,然後自己受窮困?道理何在?

我很同情她的遭遇。雖然我生來比她小時候窮多了。

人都是從窮到富容易,從富到窮難。

我小時候一直覺得要是我革命有道理,因為我一無所有。而她革命有點劃不來,為什麼許的呢?

我中學時寫過個作文,題目叫《奶奶之死》,就很冷漠客觀的描述了她去世前後的狀況,被老師評為:「什麼玩意兒啊,看了半天,連你奶奶是革命的反革命的都不知道。」

我那個時候不關心她革命還是反革命,只是想寫一個女人,那樣一個女人老死的狀態。照片上的她漂亮而有威儀。老了,也一直與人不很近,沒有一般老人與孫輩那樣的親昵,我不記得她曾經怎麼親熱的抱過我。因為,她去世的時候我只有10歲,所以,我不了解她的思想。

這是唯一一個我接觸過的,那個年代的親人。從個人際遇看,我確實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場革命何以發生?何以要有兩個黨?要是在那個時候,我們該跟著誰?

也不能說我沒有這樣思考過問題。我姥姥家就是國民黨。

可如今,我不能再這樣看問題。

歷史不能假設,歷史事實就是事實。

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遭遇決定自己的選擇,但歷史卻不由單個的個人主宰,而決定於絕大多數人們的選擇。就象一個球的均衡點,是整個球的球心,而不在那光彩的球面上。

「不要用個人的際遇去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如果說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何以發生,大家都很清楚的話,那麼為什麼還要有一個共產黨,還要進行一場土地革命,還要搞社會主義,今天有許多人不清楚,那個年代也有不少人不清楚。

前期有一些人參與到共產黨中,是因為熱情、前衛,革命當時也是一種時髦,也有對幻想的新社會報一種美好的憧憬所致,就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所表現的一樣。還有一些人在後期參與進來也不少與命運的誤打誤撞有關,比如,姜大牙之類。

可是,共產黨的中堅力量對於自己的使命是清楚的,是不糊塗的,比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瞿恩,就不可能是個糊里糊塗的革命者。因為,他們還肩負著引導和指引後來革命者的工作,自己稀里糊塗,別人會跟來嗎?

如果,當時的社會狀況如今天一樣,大家有基本的溫飽,中國在國際上有獨立的地位,那誰也不會跟著共產黨用性命去革命,革命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

所以,歷史的問題,必須歷史的看。

當時的地租普遍在45%-55%,不算稅賦,佃農種一年地,交完地租,一家人根本吃不到年底,吃不到就要借,借一斗,第二年就要還兩到三斗,這是當年普遍的利息。原來家中可以織土布填補家用,可洋布的普及讓這一部分家庭手工業破產。所以,破產失地的農民非常的多。

為什麼農民要減租減息?為什麼要鬧農運?

從電視劇中可以看出,《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編劇和導演不明白,他們也和劇中角色范稀亮一樣把當時的農民運動看成痞子運動。所以,當他讓范稀亮說出自己的看法來,就理直氣壯,而讓瞿恩的回答就不知所雲:你去問毛澤東吧!他知道。

其實,農民要革命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要活命。

一個老人對我說,我們家就是農民,當時交完租子,糧囤就見底,當時老人都說:就是要魔鬼也不要蔣介石。

上等人革命可以是先進、文雅、高貴、正義、主義。而農民要鬧事,就是為活命。

革命可能搭上性命,但成功就能換來家中其他人活下去。

在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國度,不把農民能活當成一個重要問題來考慮,只能被歷史淘汰。國民黨不是偶然的退到了台灣,共產黨就是那個以了解中國了解歷史的人為核心的組織。是掌握了中國這個球的均衡點的組織,所以,他勝利了。

天下真有什麼偶然嗎?

那個年代地主的日子也不好過,家中這樣重的地租收上來,如果土地少,依然不夠供兒女進城市洋學堂讀書,除非去經營生意,所以,很多地主將地產賣出將資金投往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民族資本家的日子,如果沒有買辦地位、官員後台也是在夾縫中生存。當時中國的「產業資本,1920外國資本為16.67億元,本國資本只有7億多元;1936年,外國資本為64億多元,本國資本為7.7億多元。金融資本相差更多。」

這些情況,當時的部分共產黨中堅力量是了解的,所以,他們認為國民黨作為資產階級政黨,因為來自地主階級,就不可能徹底的反封建,因為必須要依靠各國勢力,所以不可能反帝國主義,反而會一不小心成為了「美國錢袋裡的中國」。因為有以上兩種勢力的抑制,中國的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也不可能充分發展,所以,當時的中國想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走不通的。

這都是當年他們自己的政論文章中清清楚楚的寫著的,並不是我們今天的猜測,這也是後來的歷史證明了的,並不是他們當年的異想天開。

(「蔣政府在南京成立後,為取得列強承認與支持,不得不整理歷屆以及各地政府及民間外債進行償還。」「後從美國開始擾動白銀價格,到中國貨幣被納入美元勢力范圍,時間不足一年。」《金本位、銀本位與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

因為,當時的部分共產黨中堅力量對當時的中國狀況有這種認識,所以,才有不少家境很好的人選擇了參加共產主義革命的道路,這條路是不是能走通走好,他們當時不能說很清楚,但另外一條路不通,他們必須選擇別的路,他們是很明白的。

這些家境好的人選擇這條道路,是為了幫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尋一條出路:一條獨立、和平、自主的路。

這是中國「士階級」的責任。「以天下(在近代縮小為國家)為己任」。

F.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觀後感:

該劇做為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通過大膽的藝術概括,把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包括領袖人物的出身、經歷、品格和文化身份的某些方面融化在劇中。

該劇虛構人物的塑造和虛構情節的描寫豐富了一般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歷史內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把鏡頭的焦距對准了劇中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感受,用生動的情感沖突以及生命體驗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豐富人物的血肉,使全劇有了一種少見的性格光彩和信仰力量。

劇情:

1925年,湖南醴陵的楊氏家族,長子楊立仁(黃志忠 飾)本是個教書先生,心思細膩,足智多謀;唯一的女兒楊立華(張恆 飾)自幼念書,個性獨立有主見,是新女性的代表。

小兒子楊立青(孫紅雷 飾)雖生性頑劣叛逆,但為人勇敢正直。立仁起初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國民黨,後入軍校當教官,立青也碰巧在此時進入軍校學習,並結識了政治教官瞿恩(孫淳 飾)一家。

立青不僅將瞿恩當作精神導師,更對瞿恩的妹妹瞿霞(柯藍 飾)萌生了愛意。

國共兩黨的關系不斷變化,三兄妹的命運發生了突變,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在那動盪的年代,血濃於水的親情、革命理想以及純潔的愛情將何去何從?

G. 尋求<人間正道是滄桑 >的觀後感 1500字。

《人間正道是滄桑》更像是一部長篇電影。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畫面大量地使用了閃回、暗轉、疊化、特寫等手法,用字幕代替畫外音來交代劇中人物的去向、未來命運直至部分心理活動。這些技術手法的運用,使片子充滿了濃厚的詩意。非常電影化。我看第一遍用了四個晚上,覺得不過癮,因此又用了三天時間看了第二遍,看得真辛苦,可沒辦法,一打開就放不下,每一集都是那樣的精彩。 片子通過瞿、楊兩個家庭的五個青年在20世紀初中期懷揣著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發生的情感糾葛、不同的理想和主義的紛爭,講述了一個史詩般的故事。片子將楊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脈絡,融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於一體,將重大主題與生動的人物故事,經巧妙的構思,為我們展現了1925-1949年間那個波瀾壯闊的中國,以及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滄桑變遷。 這是一部歷史片,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我對這段歷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正史還是野史,但我喜歡片子中的人物,無論是正面還是反派;喜歡故事中不同思想、不同政黨的斗爭完全以個人私慾無關,只與信仰和主義有關;還喜歡片中對人性的描述,各種情感復雜交織,涵蓋了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即親情、愛情、友情。 以前看過的這類歷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濃厚,是非觀點明確,而此片卻與傳統的歷史片不同,沒有去大肆宣揚勝利者的輝煌,也沒有渲染失敗者的狼狽。片子講述了國共兩黨中的精英故事。讓我們看到,生長在那個動亂時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麼,都是有思想、有素質的,給人感覺身處那個時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路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述。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大進步。 片中最搶眼的是黃志忠出演的二號男角兒楊立仁,人長得並不帥,可非常出色,從一個狂熱的革命青年、黃埔軍校的參謀,到中統特務、******的高級軍官,無論著中山裝、西服還是軍裝,看上去都那麼有氣質,雖然是個反派人物,可很豪氣,很有男子漢的氣魄。他的魅力從到上海做了中統後突顯,一派貴族氣質、多智善謀、特務的陰郁和內心的沖突,以及多重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對林娥的那場感情戲,讓許多女人愛慕他理性背後的痴情。 其次是董建昌(張志堅飾)******第四軍司令,鏡頭不多,卻很有男人味兒,對楊立華的感情,對******的忠誠,以及直言不諱的觀點,十分務實的人生態度,給人很深的印象。 孫紅雷飾演一號男角兒楊立青,一個成功的八路軍將領,演得也不錯,說話幽默、處處逗樂,感覺挺真實,不過總覺得還應該更豪氣、更英雄一些,說不好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感覺上沒有立仁出彩。 三號男角兒瞿恩(孫淳飾),感覺氣質上與****軍委高級領導這個角色的要求稍差了一點,我想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形象上應該塑造得更高大更具感染力。 三個女角兒演得一般,我想大概飾者對那個時代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吧。 不過,整部片子的總體感覺很不錯,場面恢宏,拍技不凡。 我喜歡這個片子最主要的一點是片子中的主要角色都不低俗,個個都有極高的理想和精神。無論是什麼主義,無論在何種狀態下,他們的紛爭只有主義的不同,道路的不同,而沒有個人的恩怨,人格的互貶。片中的四大男角兒都很棒,有思想、有氣質。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我們看到了中國在那一時期並不缺乏精神,雖然他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個個都有理想,人人都很愛國。歷史沒有走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日戰爭期間,很多有志之士,為國家付出了青春甚至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崇敬。 人們希望看到歷史的真實面目。這部片子,給人這樣一個感覺:國共合作的失敗,是這個民族的一大損失。******有那麼多的愛國精英、優秀人才,因主義不同,不能寬容,企圖致異黨於死地,最終卻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我想這是當時******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政黨利益至上,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歷史已經過去,不再重演,人與人之間,將更加寬容,更多理解,以文明的方式解決主義和思想意識上的問題,而不再是戰爭。

H.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人間正道是滄桑》做為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通過大膽的藝術概括,把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包括領袖人物的出身、經歷、品格和文化身份的某些方面融化在劇中,該劇虛構人物的塑造和虛構情節的描寫豐富了一般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歷史內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人間正道是滄桑》把鏡頭的焦距對准了劇中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感受,用生動的情感沖突以及生命體驗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豐富人物的血肉,使全劇有了一種少見的性格光彩和信仰力量。這部電視劇不僅提升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品位,而且它的內涵比《亮劍》、《歷史的天空》等同類影視作品要豐富的多。



(8)人間正道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1925年,湖南醴陵的楊氏家族,長子楊立仁(黃志忠 飾)本是個教書先生,心思細膩,足智多謀;唯一的女兒楊立華(張恆 飾)自幼念書,個性獨立有主見,是新女性的代表;小兒子楊立青(孫紅雷 飾)雖生性頑劣叛逆,但為人勇敢正直。

立仁起初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國民黨,後入黃埔軍校當教官,立青也碰巧在此時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結識了共產黨籍黃埔政治教官瞿恩(孫淳 飾)一家。

立青不僅將瞿恩當作精神導師,更對瞿恩的妹妹瞿霞(柯藍 飾)萌生了愛意。國共兩黨的關系不斷變化,三兄妹的命運發生了突變,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在那動盪的年代,血濃於水的親情、革命理想以及純潔的愛情將何去何從。

I. 《人間正道是滄桑》或《民國往事》400字觀後感.

你也是葵城的?
建議先去看看電視劇,要是懶得看,就找點文字介紹的劇情看下,然後隨便寫一兩個人物,寫寫自己的看法,400字、不難

J. 求電視劇 人間正道是滄桑 的主要內容以及讀後感 要自己寫的~

一個要好的朋友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很好看,她看了兩遍。長達50集的國產連續劇能看兩遍,真讓人不可思議。立馬去買了該片的DVD碟,沒想到的是,我也看了兩遍。這部片子是我近幾年來看到的最好看的國產電視片。片子拍得很講究,無論是內容、場景、還是演技都比以往看過的片子好很多。

《人間正道是滄桑》更像是一部長篇電影。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畫面大量地使用了閃回、暗轉、疊化、特寫等手法,用字幕代替畫外音來交代劇中人物的去向、未來命運直至部分心理活動。這些技術手法的運用,使片子充滿了濃厚的詩意。非常電影化。我看第一遍用了四個晚上,覺得不過癮,因此又用了三天時間看了第二遍,看得真辛苦,可沒辦法,一打開就放不下,每一集都是那樣的精彩。

片子通過瞿、楊兩個家庭的五個青年在20世紀初中期懷揣著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發生的情感糾葛、不同的理想和主義的紛爭,講述了一個史詩般的故事。片子將楊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脈絡,融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於一體,將重大主題與生動的人物故事,經巧妙的構思,為我們展現了1925-1949年間那個波瀾壯闊的中國,以及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滄桑變遷。

這是一部歷史片,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我對這段歷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正史還是野史,但我喜歡片子中的人物,無論是正面還是反派;喜歡故事中不同思想、不同政黨的斗爭完全以個人私慾無關,只與信仰和主義有關;還喜歡片中對人性的描述,各種情感復雜交織,涵蓋了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即親情、愛情、友情。

以前看過的這類歷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濃厚,是非觀點明確,而此片卻與傳統的歷史片不同,沒有去大肆宣揚勝利者的輝煌,也沒有渲染失敗者的狼狽。片子講述了國共兩黨中的精英故事。讓我們看到,生長在那個動亂時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麼,都是有思想、有素質的,給人感覺身處那個時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路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述。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大進步。

閱讀全文

與人間正道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