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創業的觀後感300字到400字
寫作思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
正文:
北京雷力集團北京研發生產基地組織了觀看《創業》紅色電影,這部影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石油會戰為背景鐵人王進喜為原型、以大慶石油工人艱苦奮斗的史實為素材.真實地再現了當年大慶創業時的艱難和石油工人的風貌。
該片反映了中國石油工業艱難多舛而又轟轟烈烈的創業史。以周挺杉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具有博大的襟懷、鋼鐵般的意志,和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
影片以他們艱苦奮斗的史實為依據,真實地再現了創業時期的艱難和油田的風貌,為石油工人的豪邁壯舉譜寫了一曲頌歌。
這部影片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石油隊組織學習毛澤東主席的《矛盾論》之後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研究、解決建設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堅持抓主要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把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統一起來 ,從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矛盾論》是毛澤東寫於1937年8月的文章。《矛盾論》 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統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在《矛盾論》中,毛主席講到"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多種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由此可以知道,矛盾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⑵ 龐大創業視頻觀後感
今天,就業指導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電影 創業 ,電影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石油會戰為背景,反映了中國石油工業艱難多舛而又轟轟烈烈的創業史。當時,我國石油落後的面貌還未改觀,「中國貧油 的論調還在擴散。這時,北方草原上有幾口探井噴油,石油部在那裡舉行了石油會戰。周挺杉鑽井隊前去參加會戰,與周和華政委一起,提出打破洋框框,放開手腳,拿下大油田,在他們及工人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為國家拿下了大面積高質量的創業油田。 不久國家實現了原油自給,使帝國主義的預言歸於破產。以周挺杉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具有博大的襟懷、鋼鐵般的意志,和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成功展現了石油工人的「鐵人精神」。為我們新一代的石油工人樹立了榜樣,我們作為石化行業的新人,要學習他們「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乾的奉獻精神。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著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我們現在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別,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鐵人的是什麼?我想我們要繼承發揚的是鐵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的永不後退的精神;是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的不畏艱難困苦的頑強奉獻精神。
在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會戰的條件是設備嚴重不足,周挺杉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眾人用撬杠抬,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綳斷,但是石油工人用脊樑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在荒原間盪氣回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www.yxtVG.com" target="_blank">http://www.yxtVG.com 教師述職報告 )球也要抖三抖!」最終在周挺杉的帶領下,大家肩拉人扛硬是把機械運到了指定地點。周挺杉對石油事業一如既往的執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追求是應該就是這樣的境界吧!如果我們都能夠努力貫徹、保證按時完成各項工作,我們的未來也一定是光明的。但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周挺杉這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對待我們的學習?
另外,影片還塑造了一個敢為人先、勇於承擔責任、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的領導幹部形象。還記得《創業》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由於糧食供應不足,周挺杉將自己的窩窩頭偷偷放進隊長的飯盒,隊長又將窩窩頭放進其他人的飯盒??看到這幕時,我的眼睛是濕潤的,冰天雪地里,一個窩窩頭代表著領導與工人之間、工友之間、工人與領導之間那種默默的、無聲的、真摯的關心,溫暖著每一個人。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馮超」的角色,跟周挺杉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同的。馮超用兩面派手法為周挺杉等人製造障礙。周挺杉帶領鑽井隊工人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艱苦創業,經受了種種嚴峻考驗。蘇聯背信棄義,斷絕油料供應,馮超又里應外合,蓄意製造停電和井噴事故。周挺杉帶領全隊職工及家屬在黨的領導下,揭露了馮超的反革命罪行。在當時的人看來,那人的舉動真的是太讓人憤慨了。怎麼可以那樣?但是今天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馮超,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
通過影片,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生活中朴實無華、在困難面前積極樂觀、在關鍵時刻敢於
犧牲自己的石油工人形象。周挺杉那種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永不服輸的干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率先吃苦的務實作風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那樣,才不會出現那麼多學生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的學生脆弱地走上輕生,(www.yxtvg.cOm" target="_blank">http://www.yxtvg.cOm 工作計劃 )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麼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啊!
作為一名班幹部,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勇於承擔責任,不找借口」,這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幹部的基本要求。影片所提倡的鐵人精神在經濟正遭受挫折的現在,給與了人們戰勝眼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又給處於經濟高速發展中的人們以嚴正的忠告,鐵人般的創業精神與奉獻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要求。我們一定要發揚這種鐵人精神,完成自我建設。每位同學都應認真、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提高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使命感與責任感,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與戰鬥力。但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同學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同學們以平和的、正確的心態面對錯誤與批評,要學會在錯誤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這樣才能加速個人成長。
⑶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有事例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成功來自拼搏
《中國合夥人》不僅勵志,更發人深省,給人奮斗的力量和成功的希望。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可以讓很多人引起共鳴的青春勵志片,它貼近現實,深刻折射出了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下社會青年創業旅程的坎坷與艱辛,觀眾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找到曾經或者現在的自己,重溫那些逝去得青澀回憶。也清晰了詮釋了一個道理—理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需要爭取、堅持、拼搏才能成功。
成冬青是窮苦者的代表,他出生在農村,懷揣著美國夢,積極努力,一直為美國簽證而努力,在簽證失敗時,他憤怒地高聲呼喊「美國人民需要我」,讓我一再反省。我們都高看了自己,以為自己是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殊不知當我們有這種心態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失敗了,於是他終究被美國拋棄。他在學校教書,卻也不慎被開除,生活把他逼向了絕境。而這時他早已忘記夢想是什麼,為了生存,他開始到處貼廣告辦培訓班,在惡劣的條件下授課,憑著自己的實力,漸漸贏得了聲譽。所以腳踏實力積極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夢想不是靠說,而是靠做的。
夢想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不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堅持。
孟驍俊則是演繹了高富帥、海歸重拾尊嚴的歷程,他才華橫溢、思想先進、眼光獨到,讓我敬佩。現今有很多知識分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不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崗位上掙扎,浪費著自己的年華,也承受著別人的輕視。在新夢想,他盡情發揮著自己的才華,沒有他就沒有新夢想的輝煌。從一開始,最開始他要留美;在美國夢碎後,他的個人境界得到的升華,他也不斷成長,我以為他想要成功。在他為新夢想盡心努力的日子裡,他那麼耀眼,那麼閃亮,他就是新夢想。新夢想已經很響亮了,他卻因為上市不惜和好朋友翻臉,我隱約覺得他要的不是成功,不止是成功。到最後,我猛然醒悟,是尊嚴,他要的一直是尊嚴。而這份尊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爭取的。孟驍俊告訴我們,當你強大到別人無法忽視你,不能不看到你,沒有索取,沒有討好,你要的都會在你手中。
黃曉明飾演的「土鱉」成冬青、佟大為飾演的「憤青」王陽以及鄧超飾演的「海歸」孟曉駿,三位主人翁各有特色,有的執著勤奮,有的貪圖女色,有的懷揣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中,都不可避免的經歷了落魄、掙扎、彷徨、無奈。
去美國談判時,三人都把最心底的話說了出來。孟曉駿講述了他在美國失敗的生活,解釋了他之所以急於把新夢想上市的原因。三人的心結打開,在談判中把默契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孟曉駿,他把三人的友情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影片最後,王陽和成東青也幫助孟曉駿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中國合夥人》讓人看到了成功者的辛酸與執著,讓人在感嘆青春不再,現實依舊的同時,更加堅定自己追尋夢想的決心。「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因此,還有什麼理由不從現在開始把握自己,為夢想而努力的奮斗呢?
合夥人是三個人的堅持,卻詮釋了一群人的成功。它告訴我們成功沒有捷徑,只要不畏困難,永不放棄,夢想終會實現。記得今天流淚流汗的日子吧,或許多年後我們回望今日,會發現它是那麼閃亮,讓我們久久不忘。
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你是否找到了適合於你的前進動力?奮斗沒有了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
思路決定出路,努力、拼搏、奮斗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⑷ 青銅匯大學生創業路演觀後感
創作思路: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正文:
創業觀後感:
根據集團整體安排,軍訓第一天晚上,我們觀賞了一部名為《創業》的電影。沒看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在我還沒出生之前拍攝的電影,一定索然無味吧?但在觀賞過程中,我沒有一絲困意,完全被劇情所吸引。
我看到的不僅是創業的艱辛,更看到了一群為了石油事業不屈不撓、排除萬難、始終如一向目標邁進的人們那股頑強拼搏的精神!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搬運鑽井機械遇到困難時,周挺杉山說的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最終在周挺杉的帶領下,大家肩拉人扛硬是把機械運到了指定地點。劇中主人公周挺杉對石油事業一如既往的執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讓我想到了新天地只對結果說話的工作作風,我們追求是應該就是這樣的境界吧!
雖然在工作執行、落實過程中,我們都能夠努力貫徹、保證工作按時完成,但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周挺杉這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對待我們的事業?企業發展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我們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⑸ 觀看關於創業的電影800字觀後感
創業觀後感
根據集團整體安排,軍訓第一天晚上,我們觀賞了一部名為《創業》的電影。
沒看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在我還沒出生之前拍攝的電影,一定索然無味吧?但在觀賞過程中,我沒有一絲困意,完全被劇情所吸引。我看到的不僅是創業的艱辛,更看到了一群為了石油事業不屈不撓、排除萬難、始終如一向目標邁進的人們那股頑強拼搏的精神!
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搬運鑽井機械遇到困難時,周挺杉山說的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最終在周挺杉的帶領下,大家肩拉人扛硬是把機械運到了指定地點。劇中主人公周挺杉對石油事業一如既往的執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讓我想到了新天地只對結果說話的工作作風,我們追求是應該就是這樣的境界吧!雖然在工作執行、落實過程中,我們都能夠努力貫徹、保證工作按時完成,但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周挺杉這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對待我們的事業?
企業發展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我們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在工作推進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遇到各種阻礙,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周挺山一樣,對於我們的事業保持高度的熱情,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冷卻,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為了打造「東北第一摩爾」、成就「百年中東」的目標全力以赴,任何困難都將成為我們的腳下亡魂!我們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事業必將更加輝煌!
4月28日下午,田興鐵礦組織職工觀看了《創業》這部電影,該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慶石油會戰為背景,講述了中國石油工業壯烈、艱難的創業史,通過周挺山這個人物形象,展現了石油工人的「鐵人精神」。影片以他們艱苦奮斗的史實為依據,真實地再現了創業時期的環境的艱苦,過程的艱辛,面對困境不屈不撓、排除萬難、始終如一向目標邁進的那股頑強拼搏的精神,為石油工人對創業的熱情和豪邁壯舉譜寫了一曲頌歌。
通過影片,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生活中處處為工友著想、勇於承擔責任,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在最危急時刻敢於犧牲自己的石油工人形象。周挺山那種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永不服輸的干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吃苦耐勞的務實作風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劇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搬運鑽井機械碰到困難時,周挺山說的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最終在周挺山的帶領下,大家肩拉人扛硬是把機械運到了指定地點。劇中主人公周挺山對事業一如既往的執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何將這種力量凝聚在一起,值得深思。現在正值我礦基建工程期,艱苦創業階段,我們必須發揮團隊的最大的能量,全礦職工在礦領導的正確引導將心團結在一起,工作中要勤思考、勤動腦,以飽滿的熱情去工作,提高工作質量、縮短工程完成時限,提高員工積極主動學習有關井建知識、全面發展,堅持「艱苦創業科學發展 精細管理 勇爭一流」的方針,為加快建設「國內領先 國際一流」礦山努力拚搏奮斗!
⑹ 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中國夢想人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Do you have a dream?Yes,I do.
——王陽
如果說成東青是司令,孟曉駿是軍師,那王陽就是一位永遠忠於團隊的將軍。
似乎每個學生小團體中總有一個像王陽一樣的傢伙,總有一個熱血不羈的文藝小青年,總讓人真是忍俊不禁。孟曉駿有過自私的時候,成東青有過迷茫的時候,而王陽在他們失意時總是那個默默傾聽的人。
在我看來三個人中他是最重情義的,從主動要去探望肺結核的成東青,到送曉駿出國時罵著你有種就別回來卻和他抱在一起,到在新夢想面對是否該上市時在東青曉駿二人中勸說調解,再到最後為了維護三個人的友誼和曉駿大打出手。我感動於他這永遠把利益排在友誼之外的精神。他借著自己優秀的口語,教學生美國式思維,為新夢想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他的股份最初只佔了24%,可她卻絲毫沒有怨言。
他總是在維護東青和曉駿的友誼,因為他知道他們是一個整體。他的智慧在於他能從不經意間為很多事做出貢獻,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停下來思考。
他辦簽證時總會對簽證人員大喊「I love my country!」,典型的憤青,可就是那麼淳樸的讓人感動。我想王陽這種人,絕對是一個生意上的好合作夥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青春給每個人的憧憬和希望是不一樣的,青春給予王陽的是一直的堅持和守護,他的成功就像他泡到洋妞的經歷是一樣的:用他獨特的智慧吸引別人的目光,用自己獨特的能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獨特的性格去維護朋友的意義。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成功,不會像愛情一樣暫停。
面對美國人的刁鑽,孟曉駿和成東青都在舌戰群儒,時刻保持著警惕,准備出擊,而而他卻總是一副很淡定的樣子,似乎早就知道勝券在握。記得在成東青在被開除後,他滿不在乎的告訴他「肯定餓不死你」,果然之後成冬青不但沒把自己餓死,反而有了比私自辦學偉大多了的成就。他始終就像一個久經風霜的智者,「預言」了成功。
如果誰青春是一場雨,王陽就是一棵過早開花,卻依然結果的樹。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王陽將永遠年輕。
就這樣,他們成功了。
——夢想·青春·改變
三個人的夢想之所以偉大,因為它不僅僅講出了夢想,更講出了一代人對於的改變命運。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要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誰都不想做一個失敗者,可誰又都避免不了失敗,那麼,嘗試著去嘗試吧。
世界是殘酷的,無數年輕人都在在掙扎著渴望夢想中的生活,有些人在經歷的無數艱辛後倒下了,留下來的只有那些不相信命運的人。世界被按下了快進鍵,躁動的世界不會靜下來思考,所以才釀成了不美好的事實。
有媒體評論說《中國合夥人》是男版的《致青春》,我很慶幸,我沒有看過《致青春》。青春不僅是愛情,而是熱血和奮斗,當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時,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將被他們改變。我很難弄清《中國合夥人》中誰才是男一號,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拿出來單拍一部片。我是90後後,我還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歲月,他們令我羨慕,因為他們的青春沒有遺憾。
我想,改變世界對於個人來說是很難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很微薄,不成熟的人會因為他們自己為的瀟灑和熱血而用一生去做無為之事,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先歸順於世界,在等待時機去反擊,讓世界看到他個人的改變。
世界是殘酷、不公平的,作為世界上的一個人,只有理解了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在如今這飛速發展的世界,許多美好的東西被埋葬在了歲月中,只有他們年輕的心,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
一棵樹經歷多少風吹雨打才會參天不倒,一滴松脂要經歷多少年孕育後才會成為晶瑩的琥珀,一個國家要經歷多少年艱苦奮斗才會成為東方雄雞,一群人要經歷多少艱辛後才能夠成為精英。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他們是中國合夥人,他們做到了。
⑺ 喬布斯電影觀後感
這個電影實際描述了喬布斯年輕時曾經的夢想,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喬布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在幾個好朋友與鄰居的幫助下,從最初生意冷清的小小車庫商店到人人曉知的大公司。
喬布斯因為蘋果公司的ceo(總經理)亞瑟的責罵而氣憤的退出了,自己又創辦了一個公司,取名為NEXT,而失去了喬布斯的蘋果公司的銷量大減,股票暴跌,達到了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時,喬布斯正享受著他的生活,與妻子孩子在一起,而NEXT公司也經營的不錯,喬布斯也經常去看望以前幫他一起創辦公司的好朋友。
這時的.蘋果公司才醒悟過來,蘋果公司的新總經理來找他,想讓他回去,在總經理的求和下,喬布斯最終回到了蘋果公司,繼續創業,震撼全世界,使蘋果公司又「活」了起來。
其實我們從偉人身上學到的東西可以很多,復制是不可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能夠領會到其中的一兩點已經對於我們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已經有很大的作用。
⑻ 麥當勞創始人電影觀後感
寫作思路:首先談整體感受,其次簡述影片的內容,最後根據劇情寫感觸。
從整個電影方面,或許也會有敘事過於直白,台詞劇情過於老套的抱怨。這里只是從自認為客觀的角度,來談談對生活、產品、資本,以及情感道德觀的一些體會罷。
影片以中性的角度講述了麥當勞品牌創始人雷·克洛克從一名人到中年還事業無成,每天聽著成功學講座的奶昔攪拌機推銷員到將麥當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餐飲帝國之一的創業故事。
影片最後的結果,雷拋棄了麥當勞兄弟,買斷了其經營權,並且還毀諾沒有交付期版權費。從商場角度而言,或許會說是麥當勞兄弟的短視、守舊固執、沒有自知之明不適合企業的發簪;從道德角度和情感角度而言,雷以近乎絕情的方式拋棄了自己創業的夥伴,很難讓人接受。
我對雷的情感態度不是很認同。這里不想去談論是雷的喜新忘舊,還是說兩個人本來不適合最終的分開才是好的結局。而是,從人生伴侶的選擇與決定上來看待這件事。
每個人在婚前婚後,或許會有著某些變化,但是一個人的特質、性格是很少會有大的變化的。而雷必然是早就對於其自身的追求和與其前妻的性格有所了解,然而其結合更多的是自己的某種失意對於命運的妥協,尋找一個幫助其處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助手。
他們的身上,都有著一種特質,那就是想到點子,馬上行動嘗試;遇到問題,馬上行動調整。做任何事情何嘗不是這樣呢。努力固然重要,然而沒有方向、漫無目的的做功,也許最終還是在原地打轉。所以,要在商場、市場脫穎而出,敏銳的洞察力不可或缺。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商人為牟利而忽視產品的質量,甚至枉顧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而現今的內容生產者或是服務提供商,早已沉浸於滿足客戶的最低需求,完成上級的數量安排,連規范與准確也常常無法做到,何談創作型?
當然,產品真正做到極致談何容易!只是,願每一個產品人,每一個產品的輸出都能夠盡其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