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中國電影如何發展

中國電影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10 13:45:37

A.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強,則國產電影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影逐漸成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觀看電影,隨之而來是電影票房的大爆發

從2011年全國總票房100億,到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6年的時間,總票房翻了5倍,這個5倍可是以億為起點的。由此可見電影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路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一、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製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註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二、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準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占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三、未來,電影行業市場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1、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拓展,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進程加速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國城鎮化達到57.35%,城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城市房地產、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也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這將為電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億,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4、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漸加大有利於電影行業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對於鼓勵和推動電影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已逐步同國際市場慣例接軌。在知識產權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電影企業投資製作大電影,音像製品、電視及網路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將得以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再加上國家頒布的《電影促進法》,所以中國電影市場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接近公眾,粉絲,觀影人,門檻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

B. 國產電影發展快速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是內容創作。

中國電影市場在過去十多年中呈現了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近兩年來,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產能平穩,票房增速放緩,外部熱資本逐漸淡出,IP熱減退,進入了理性的沉澱期和調整期,開始更多地依靠電影質量、依靠優質內容來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

具體情況

1、打造精品力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電影精品作為立身之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要勇於開拓創新,推進電影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跨越。

2、藉助技術提升電影質量和電影工業水平。未來高格式電影將是助推電影放映市場升級的強大力量,放映技術的升級也將帶動製片技術和內容創作的升級。沉浸融入式的觀影時代將要到來,會大大提升中國電影工業的整體水平。

3、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展電影相關產業。要嚴格規范電影行業管理,杜絕影院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要推動區域聯動,增進影片宣傳發行的合作,加強區域合作和企業間合作。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是內容創作

C. 中國電影應如何走向世界

一、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藉助國家戰略

目前世界電影產業的主要增量來自中國華語電影,中國電影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因為電影城鎮化還在不斷推進,城鎮化帶來的觀影人口將不斷增長,三四五線城市的增量仍然會帶來紅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力依然停滯不前。中國電影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應該藉助於國家戰略,為中國電影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世界電影的新秩序。」

二、好萊塢電影人馬丁·基斯特勒:打造全球化故事

在本屆北影節「好萊塢工匠·中美電影交流高峰論壇」上,IG創始人、CEO馬丁·基斯特勒認為電影要想走出去,就必須講述一個全球化故事。「講故事是以新的方式闡述故事,要不聚焦本地的故事,要不聚焦全球的故事,這個取決於你想捕捉什麼觀眾。」馬丁·基斯特勒認為50%中國電影像好萊塢電影,《戰狼》風格跟好萊塢的風格非常類似,但是可以打動中國觀眾。最重要是內容、故事的呈現和講述方式。故事的講述方式一定要捕捉全球的觀眾。」這位好萊塢電影人認為故事首先要好,然後才是營銷手段層面的問題。「最重要是你的故事原生態,看一下你這個故事是不是被全球的觀眾所認可或者能打動全球的觀眾。」我們現在做電影是讓全球的觀眾來看,我們會把中國好的電影帶給全球觀眾,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了。」

三、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主席蘇彥韜: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除了作品的輸出,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也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個有效途徑。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中美雙節」主席蘇彥韜宣布第十四屆「中美雙節」將於10月27日至11月30日在美國好萊塢、洛杉磯、舊金山、達拉斯、拉斯維加斯等全美各地舉辦影視盛典、影視高峰論壇、「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以及電影合拍論壇、電視劇合拍論壇等數十場各具特色的大型電影專場、研討活動和200多場次的影片展映活動,為中美影視業界的合作搭建更廣闊的平台。近期的《戰狼》《紅海行動》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電影,這些電影振奮了人心之餘,大家對於影片話題的熱愛造就了一個更好的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契機

D. 中國將蟬聯2021年全球票房市場冠軍,中國電影業發展現狀如何

如今中國內地影視市場的不斷蓬勃發展,在近些年來,我們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影視工作人員也將自己的工作熱情以及心意投入到電影創作上,也確實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主旋律影片,也讓國人領略得到我國電影製作水平巨大提升。同時也能夠通過電影的製作來譜寫時代的主旋律,更好的凝聚國人的民族向心力。

在這一年多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份額增長,最主要的就是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擁有很好的防控措施與成效,加上進口電影的減少,也對中國票房收入產生正面影響,作為全球電影產業龍頭的美國好萊塢,要想能夠重新占據電影市場份額巔峰,很大程度宜取決於美國接下來如何應對新一輪的新冠疫情。

E. 中國的電影發展史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1]世界電影與電影業起源於19世紀末法國、英國、美國等地。
中國電影包括中國大陸電影、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拉開了中國電影發展的序幕。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任慶泰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4]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8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1082部,年總票房達到607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60079塊。

F. 關於中國影視未來發展和出路

當前,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本世紀頭20年既是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廣播影視發展非常難得、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說,今天中國的廣播影視正處於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期。考察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背景,我想以下幾個方面是不能忽視的。

一是經濟體制變遷。中國已實現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市場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各個領域的資源配置中越來越發揮基礎性作用,這給廣播影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廣播影視不能游離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外,必須適應新形勢確立新的發展觀念,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謀求新的更大的發展。

G. 中國電影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中國電影發展史(1896-1949)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H. 如今國內的影片發展道路是怎麼樣的

對於國產電影總是有人褒貶不一,而如今國內影片的發展道路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越來越重視精神世界,但是電影的發展之路卻非常崎嶇,很難再有經典之作,大多數電影都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這樣的電影在仔細斟酌之後往往就沒有了回甘,也很難讓觀眾們印象深刻。不論是導演還是電影演員,他們都應該拍電影當成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百花齊放在影壇也很難能夠看到,我們希望影壇能夠看到形形色色的電影。

I. 中國電影發展史4個階段是什麼

四個階段如下

1、初步建設(1949-1951),2、穩步發展(1953-1957),3、躍進發展(1958-1960)、4、多樣發展(1961-1966)。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內國際局勢復雜;電影業以國有為主體;諸多條件使得電影的生產必定與政治密切相關。

東北電影製片廠(1946)、北平電影製片廠(1949)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組成的三大國營製片廠是這一時期的創作主力。

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

1987年到1992年,可稱為轉型期。這個時期,在整個外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的壓力下,中國電影產業的市場經濟基礎雖未形成,但已逐步出現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明確意向與行為。這表現在娛樂片的討論引發了娛樂片生產的高潮,要求改革電影體制的呼聲也日趨強烈。而市場經濟在電影業的真正出現,應該從1993年算起。

J. 你覺得中國影視業發展現狀如何

截止2020年1月23日,7部賀歲片集體宣布撤檔,擇期再映;截至2月12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52526例,累計死亡病例1367例。嚴峻的疫情對2018年本身發展不順利的影視劇行業來說,沖擊巨大。春節檔票房對於全年總票房來說具有較大比例,2020年春節檔票房的慘淡對2020年全年電影票房成績影響較大,預計2020全年票房或減少近百億。

疫情沖擊影視行業上下游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正值春節,疫情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影視行業產業鏈上游的影響包括自2020年1月25日開始,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等多家影視基地相繼閉園,全部劇組的拍攝活動停止,轄區內拍攝場景悉數關閉,包括了拍攝基地、外景拍攝基地和攝影棚等。對電影產業鏈下游的影響包括1月23日,7部賀歲片集體宣布撤檔,擇期再映,所有撤檔影片均可無條件全額退款;線下院線自1月24日起全部暫停營業。

但是可客觀估計,疫情結束後,影視劇行業將有較為樂觀的發展。疫情的發生對影視劇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倒逼行業創新發展的機會。疫情結束後,積壓的很多優質產品都會尋找到更好的機會放映,同時大眾也需要娛樂活動,重新回到正常生活,這時候院線將會迎來顯著性回暖。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