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紅的經典書籍讀後感和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各一篇字數三千字左右。。急 謝謝。。
讀紅色經典巨著《長征》有感
自幼就與紅色經典名著有著不解的情結,利用再次拜讀了由我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嘔心瀝血精心打造的紅色經典巨著《長征》,書中以50多萬字的篇幅,描述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艱難卓絕的各個細節。
一滴一滴的淚,像蒙蒙細雨一樣,灑落大地,眼前閃過的畫面讓我永無難忘,那是一場奇跡的話劇,那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紀錄,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記憶!當我合上《長征》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原來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根植於我的心裡。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被譽為二十世紀「最令人神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軍事奇跡,是人類戰爭史上一部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在歷時兩年時間里,各路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的艱難險阻,縱橫十餘省,長驅二萬五千里,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雄關漫道、險象環生,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是終年積雪履蓋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4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敵人派來追擊的中央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放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但他們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飢,他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同心同德、眾志成誠征服了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是的,縱使裝備極其簡陋,給養嚴重匱乏,環境殿堂艱苦,數十倍敵軍前堵後追,但中國……人卻沒有屈服和害怕;沒有埋怨和嘆息;沒有懦弱和退縮。他們把個人命運與黨的命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一起,義無反顧肩負起拯救中華民族於危難這中的歷史重任,他們用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抒寫了一首盪氣回腸、感動世界、震驚歷史的英雄史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在國際形式日益緊張、天下尚未太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更需要虔誠的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道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寧說過: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就應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用科技來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於世界強林之列。
畢竟,任何輝煌的業績都需用努力去創造,我們應從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吃皮帶」、「嚼草根」的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命運的精神中學習他們那種艱苦奮斗精神,無怨無悔的氣概,為理想而奮斗的勇氣。而知識就像滿目琳琅的大寶庫,探尋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只有經過磨練的人,才會不停地與困難做斗爭,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如徐霞客歷經千辛萬苦終完成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就像司馬遷飽受屈辱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像梵高孤獨貧窮一生卻為後人留下價值連城的作品;就像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撫著琴鍵譜出優美的驚世曲調。
身處太平盛事,想想那些為了後來者的幸福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的長征英雄們,我們還有任何理由和資格去埋怨周圍的一切嗎?
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此刻重新聆聽《長征》的故事,感受長征先驅們創造的輝煌,體驗他們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動之餘無不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崇敬,同時也對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聖和光榮。
當我真正靜下心來,雙手虔誠的捧著《長征》這部卷帙浩繁的經典名著時,才恍然體悟到那段血風腥雨史告訴我們,其實生命是一條美麗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的麗蝶,也有荊棘叢生,要想人生美麗輝煌,就應該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一路虔誠地走過,一路播撒希望的種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彎,布滿了荊棘,但成功者總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堅強忍韌的毅力開辟通向輝煌的康莊大道。
2. 飛奪瀘定橋觀後感作文400字(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
看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看完後,我那晶瑩的淚花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從來不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有成千上萬個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胸前佩帶的紅領巾是紅軍勝利的象徵,我們要好好愛護紅領巾,因為紅領巾是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必須要懂得為啥要好好地愛護紅領巾。現在有些小朋友不當紅領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臟了、臭了就仍掉再買一條,好象一條紅領巾的價值就只有五毛錢、一元錢,還有的用紅領巾當武器使用,你們在與朋友玩耍嬉戲是,有沒有聽到紅領巾在無聲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要愛護、珍惜紅領巾,這也算是一種好學生的行為吧!
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看別的小朋友有一樣好玩、好看的東西,就嚷著要父母買,他們不買,就大哭大鬧,你們知道嗎?那時侯的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更別說什麼東西了,衣服破了,縫一縫。寒冷的冬天連棉被都沒有,只有用茅草來蓋一蓋。有些紅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還弄得妻離子散,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可他們卻執意要保衛國家,可見紅軍們對共產黨忠心耿耿。作為學生,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紅軍啊!你們是春蠶,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獻給我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們敬佩你!
3. 看完了《血戰湘江》以後,都會有比較好的觀後感嗎
血戰湘江,是紅軍長征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也是一場最值得總結經驗與教訓的歷史事件。也許對於那段歷史了解的並不清楚,也許對於那場懸殊對決的慘烈沒有概念,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你至少能夠學會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敬仰。但是相對於電影故事主題與史實,《血戰湘江》這部電影並不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在戰場之外,主旋律性太強,讓整個故事講述太過俗套,人物性格,表現都太過臉譜化,最終只讓這部電影裡面只剩下了符號,缺少史實講述的鮮活感。讓那段慘烈且宏偉的故事,只剩下了說教感。強烈的趕客感,浪費了「血戰湘江「這樣好的主題和深意。
4. 急需一篇愛國主義的觀後感
假期里,我每天做完功課,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平時我喜歡看動漫,但是這個假期,爸爸媽媽還給我找了好多愛國主義教育的片子,比如,《我的長征》、《建黨偉業》、《南京!南京!》、《建國大業》、《周恩來》、《董存瑞》、《焦裕祿》等等,對我的感觸很大。
這些電影的內容都十分的感人,深深的教育了我,激起了我對革命烈士和老一輩革命家的深深懷念,他們為了我們的祖國強盛,繁榮,人民生活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無畏精神,也深深的激勵了我。我為我生長在現在的中國而感到驕傲,這是一個沒有硝煙,沒有火葯味,更沒有戰爭的國家,每個人都過著安康、富足、平和的幸福生活,然而,我看了那些電影才知道我們現在這樣的生活多麼的來之不易,我們的祖國也曾戰爭頻頻,飽受帝國主義的欺凌。90年前的舊中國,由於那時的ZF軟弱無能,使我們的國家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為了自己的一私之利而混戰的大小軍閥,生靈塗炭,老百姓都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飢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生活甚至賣兒賣女!然而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它領導中國人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憑著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的革命精神,先烈們前赴後繼,經過了28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又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光輝大道,發揚戰爭年代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經過60多年的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高速發展,國力空前強大,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而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卻依靠著不屈的革命精神,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都過上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也已經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防軍隊,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雄壯之師,保衛著我們的國防邊境,海洋和藍天,讓那些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從此不敢小看我們,更不敢再欺凌我們!
我為我生長在強大的中國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我要感謝共產黨,正是有了共產黨,我才能每天生活在無憂無慮中,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哪有我今天美滿幸福的生活!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更要牢記偉大的共產黨為人民所作的貢獻,是共產黨創造了新中國!我要學習革命先烈們的大無畏精神,努力學習,刻苦向上,學好文化知識,爭取早日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建設祖國!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現在,放眼未來,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用實際行動向祖國向黨做出最響亮的回答.
5. 浴血廣昌觀後感300字以上
縱觀整部《浴血廣昌》,可以堪稱一部戰爭大片,影片就在當年戰爭的發生地江西撫州取景,最大程度的進行了場景的還原,而對於戰爭場面的慘烈刻畫,無論是敵機恐襲、炮火連天,還是奮力阻擊、白刃相見,格外驚心動魄如身臨其境,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視聽震撼,由此更能感知戰場的慘烈,與生命的無常。
同時,影片也講述了當年流傳在蘇區的一個真實故事,圍繞賴婆婆及她的五個紅軍孫子的小人物故事展開,帶來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五兄弟前仆後繼鏖戰沙場的傳奇。在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紅軍經歷了廣昌保衛戰和高虎腦戰役等一系列生死激戰,賴婆婆的四個孫子相繼為革命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小孫子五伢子在同敵人一次次的生死較量中,也從一個膽小懦弱怕見血的農村孩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
兄弟情深,血濃於水,卻都難抵革命理想的號召,這也是他們能夠不懼犧牲、奮勇前進的原因。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老大為了掩護老三,慘死於還鄉團的槍下之後,老三在戰場遇到了不停追問大哥的五伢子,他忍住巨大的悲慟說:"大哥以後只能活在我們心裡了……",這里沒有豪言壯語,卻讓人淚如雨下,兄弟親情,生離死別,在隱忍與克制中,力重萬鈞。在這里不得不說一下扮演五伢子的演員楊俊生,戰台烽之前在延安看過4D電影《阿良的戰爭》,片中的小男主角阿良便是由他扮演,而此次在經歷了廣昌保衛戰之後,紅軍們也開啟了萬里長征的行程,兩個角色儼然有了人物上的重疊,看起來特別帶感。
通過《浴血廣昌》,我們既感受到了人物的命運跌宕,人與人之間毫無功利的溫情,還體會了戰火紛飛般的震撼,引出了人們發自內心的激情和感動。同時,影片所截取的"敗仗"視角,也讓我們看到了文藝作品的客觀性與進步性,也正是由於這場戰爭,紅軍在數次的反圍剿中,樹立了全新的戰略部署。因此,不僅僅是勝利有著巨大的意義,失敗,同樣是成功的要因。
在片尾,紅軍們踏上了長征之路,把所有孩子都送到了戰場的賴婆婆看著戰士們在山路上蜿蜒而遠去的身影說:"伢子們,我等著你們回來!"她的臉上是期許,也是自信,更是對未來的勝利,充滿了堅定的信心。這,應是整部《浴血廣昌》所傳遞的精神價值與意義所在。影片定檔於八月一日建軍節,值得大家到影院接受這場難忘的精神洗禮。
6. 我的長征電影觀後感
看完《我的長征》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都參加了長征,可是殘酷的戰爭相繼奪去了他父親、姐姐和姐夫的生命,痛苦和艱險磨礪著少年的心,一直關心著他的主席用長輩般的慈愛撫慰和激勵著他,使少不更事的王瑞在炮火和硝煙中真正成長了起來。
整部影片充斥著苦難與抉擇、充斥著光榮與犧牲,並藉助王瑞的成長歷程再現了紅軍長征這段神奇的歷史。
電影雖然結束了,但片中一幕幕氣勢磅礴的影像卻歷歷在目。當二十多名戰士身掛沖鋒槍,背插馬刀,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的那一刻,我震驚了,紅軍戰士們在那樣險峻與艱難的環境下,競還能以血肉之身搏以敵人的那數以千計的武器,那是一種怎樣偉大的精神啊!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豎起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斗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只有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而艱巨的歷史責任。
7.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怎麼寫120字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_350字
今天早晨,老師帶領我們在教室看了一部電影——《閃閃的紅星》。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愛國電影,電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勇敢、堅強、不怕吃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他爸爸那樣的紅軍戰士,親手殺死壞蛋們。
我痛恨貪財的地主和殘忍的日本軍,他們不分晝夜地搜刮無辜的老百姓們,只要老百姓有一點兒違抗,不管老人孩子,一律嚴刑拷打。
當潘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鄉親們而被日本軍用大火燒死時,鄉親們哭了,我也哭了,日本軍全是豬狗不如的人!不,他們不是人!潘冬子的媽媽在臨死前唱的那首《映山紅》和那熊熊燃燒的大火,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最讓我難忘的,是紅軍們再次來到潘冬子家的情景。當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映山紅的花海時,鄉親們都從花海里竄了上來,手捧映山紅,涌到紅軍面前,那熟悉的歌兒再次回響在我的耳邊……
潘冬子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把那閃閃的紅星戴在了自己的帽子上,並親手砍死了地主,我在心裡歡呼!鄉親們終於消滅土匪,討還血債了!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也深深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戰士用血肉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共同建設偉大的祖國!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_500字
中國共產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今天,我我觀看了一部以一九七三年紅軍長征作故事背景的電影《閃閃的紅星》。
這是一部老電影,它的小男主人公名叫潘冬子,生活在江西柳溪村裡。冬子的父親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村中對抗奸角土豪胡漢三,卻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紅軍赤衛隊員所救,從此冬子對赤衛隊隊長修竹極度崇拜。柳溪村在赤衛隊的保護下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好景不常,紅軍要遠赴長征,冬子父親也要隨行。父子分別時,潘父贈送一顆紅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勵。父親離開後,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衛隊員駐扎,大漢奸胡漢三在此時僱用了一批冷血殺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佔柳溪村,冬子只好與母親隨赤衛隊遠走避開。赤衛隊在一次策劃反擊中,潘母為救所有人犧牲了。後來,潘冬子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胡漢三,成為了一名小紅軍。
我望著電視,久久不願移開雙眼,我同情潘冬子,但又佩服他的勇敢和智慧。我看著胸前的紅領巾,這才知道了他的來之不易。這神聖的紅領巾是多少人辛苦的汗水!我忽然想起一年級入隊的時候……
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決心遵照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勞動,准備著為中國共產黨貢獻出一切力量。
我由衷的向大家推薦這一部電影!
8. 看完了長征的書觀後感50字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
命理想。長征喚醒了中國的千百萬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沖擊了這個東方大國之後,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
的赤貧的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的產業工人從共產黨人的宣傳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世間可以有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於是,當那面畫著鐮刀斧頭的紅
旗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共產黨人所領導的革命和工農紅軍所進行的征戰可以改變世間的一切不公。他們隨手抓起身邊的鋤頭、鐵錘甚至
僅僅只是一根木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跟隨著那面紅旗一路遠去,他們堅信這條道路的盡頭就是勞苦大眾千百年來所夢想的中國——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一個
嶄新的中國的啟程。
長征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線的人類精神的豐碑。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無論持有何種意識形態,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
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從<長征>中我看到了紅軍不畏艱險、堅忍不拔、勇於犧牲的精神,看到信念的偉大指引力,看到共產主義理想的五彩光
芒,覺得作為發展對象抑或預備黨員的我們應該時刻反思一下自己,我們做的足夠好嗎?我們是否有如此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敢於犧牲自己的勇敢?長征途
中,紅軍戰士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在難以承載的犧牲中始終抱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艱難險阻皆成為一種鍛造,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可以創造人間奇跡的精
神,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這些精神,牢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勝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在讀到裡面的一些細節時,自己收獲頗多。山城堡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的決死一戰,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最後一戰。在讀到最後一戰勝利時,自己內心為
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歡呼雀躍了一陣。知道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是用無數勇士的鮮血換來的,他們激情萬丈、前赴後繼、視死如歸踏上長征之旅,最火也終於獲得了革命
的火種,播下了革命的精神。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山城堡集會,這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個方面軍的官兵第一次相聚在
一起。紅軍戰士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不過長征結束後,戰士們的使命並沒有隨之結束,前面還有更大的民族使命等著他們去完成,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朱德
說:「三大紅軍主力西北大會師,到山城堡戰斗結束了長征。長征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我們要在陝甘蘇區站穩腳跟,迎接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看了這個細節「山城堡戰斗結束後,紅軍炊事員朱家勝挑著擔子跟著部隊往陝北走,因為戰友犧牲了,他一個人擔著的東西太多,漸漸落在了隊伍的最後。夜色沉
寂,雪落無聲。朱家勝踩著戰友們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一直向前。天邊出現了一抹淡紅色的光亮,朱家勝看見了向他跑來的紅軍。紅軍接過了他肩上的擔子,撲打著
他身上的雪花,往他手裡塞了個熱乎乎的洋芋。一位紅軍幹部從背包里翻出一個藍布小包,拿出裡面的針線對他說:『同志,到家了,補補吧。』紅軍幹部一針一針
地縫補朱家勝那件破得很難再補的衣服,那是他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離開根據地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一件單衣。」自己的眼睛也慢慢濕潤起來,變得模糊起來,為這樣
可親可敬的紅軍和紅軍幹部所鼓舞。想到長征途中無數個像朱家勝這樣的戰士,他們沒有時間為死去的戰士默哀,更沒有時間讓他們從悲傷中緩過來。他們有的只是
前赴後繼,擔起死去戰士的擔子繼續前行。但最後朱家勝形單影只挑著擔子迎著風雪在夜色中前行,那是一個多麼悲壯凄涼的背影,看了讓人心酸,但更多的是鼓舞
和感動。
從<長征>的一幕幕中自己了解了當時的很多事跡,但裡面的精神是自己醫生也學不完的,我覺得自己今後是應該花點時間向這些可愛可敬的戰士學習,反思自己,這樣我們才會偶進步,才會不斷成長。
9. 飛奪瀘定橋的觀後感怎樣寫
要點:
1、介紹《飛奪瀘定橋》的內容。
2、我學會或者感悟到了什麼。
3、我應該怎樣去做。
《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毛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
敵人抽走了瀘定橋上所有的木板,正逢陰天,敵人的殘忍似乎讓橋上的鐵鏈也變得寒光閃閃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電影中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那時敵人抽走了瀘定橋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十幾根鐵索。紅四團的戰士們先命令了22位壯士去爬橋渡河。後面又有人在鋪木板,讓大部隊過去。在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還要頂著敵人的槍淋彈打,許多人都墜落河中。要換成現在人,絕對不敢上去。
後面又有人在鋪木板,讓大部隊過去。在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還要頂著敵人的槍淋彈打,許多人都墜落河中。要換成現在人,絕對不敢上去。
看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毛他那種面臨困難不害怕,可以腦子靈機一轉,就可以想出一條好辦法去贏得戰役,我很佩服。
還有紅軍那種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可是我們現在卻並沒有那些精神。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
10. 長征的讀後感50字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
長征喚醒了中國的千百萬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沖擊了這個東方大國之後,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的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的產業工人從共產黨人的宣傳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世間可以有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
於是,當那面畫著鐮刀斧頭的紅旗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共產黨人所領導的革命和工農紅軍所進行的征戰可以改變世間的一切不公。
他們隨手抓起身邊的鋤頭、鐵錘甚至僅僅只是一根木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跟隨著那面紅旗一路遠去,他們堅信這條道路的盡頭就是勞苦大眾千百年來所夢想的中國——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一個嶄新的中國的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