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三毛從軍記電影觀後感

三毛從軍記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12 10:06:29

㈠ 看完三毛從軍記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看了《三毛從軍記》,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在打鬼子的時候,三毛很聰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獲得了英雄獎章.最後,戰爭勝利了,三毛離開了軍隊.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舊社會很窮,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經歷了很多苦難.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會里,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勤奮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爭光.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三毛從軍記》,這是戰爭年代的一部電影,上面寫了三毛的一些故事.
我覺得這幾句寫的最有趣,就是兩三名偵查兵在看有沒有異常情況,那時,三毛正好路過,他躲在草叢里,一隻從河裡爬上來的螃蟹,爬了過來,要了三毛一口,疼得他吱、吱叫.還有一次就是,一個老人領著同志們摔碗,三毛使勁一摔,結果拽到了自己的腳上,他疼的抱著腳嗚嗚的哭了.
我們現在是和平年代,以前是戰爭年代,就是一些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參加革命,攻擊敵人,不讓敵人侵略他們的美好家園.
再後來好像就是幸福年代了.
影片是講抗日戰爭爆發,三毛想當兵,可長官嫌他年紀小,不肯收他.他靈機一動,假扮成大人模樣,騙過了長官,參了軍.在軍隊里規矩很多,三毛畢竟還小,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他的天真、熱情很吸引我.三毛人雖小,但他在作戰中勇敢又機智,巧妙躲過敵人封鎖,偵察敵情,報告部隊,讓日本鬼子們統統成了俘虜.
看到三毛和戰友們為慶祝勝利高興地跳起來歡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動.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三毛參軍時,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堅強、勇敢和機智、靈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前幾天,我讀了兩本書,它們分別是《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這兩本書是兩本漫畫書,有人可能會問了,漫畫書有什麼好看呢?可是,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漫畫書,與那些日本漫畫截然不同.漫畫的主人公三毛是一個頭上只有三根頭發,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大,無依無靠的流浪兒,他經歷了很多我們同齡孩子經歷不到的事情,如討飯,打工,參軍.當三毛在遇到高興的事情時,他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樣,又唱又跳,完全忘記了他和其他孩子的區別,當他做事遇到挫折時,又不象其他孩子一樣輕言放棄,而是努力的把化成動力,把那件事情做好,這也是我們要向三毛學習的地方.三毛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會遇上挫折,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而我們要做的正是要把挫折排開,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你把事情都做好了,才會看到好的結果,正所謂「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㈡ 如何評價電影《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軍記》是張樂平先生的名作。這位名垂青史的大漫畫家,用三毛見證了人間百態,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成年人看來完全不同。也正因為如此,《三毛從軍記》沒有一般戰爭應有的壯懷激烈,更像是一種兒戲。但這種貌似兒戲的表皮下,戰爭對於弱者(兒童)的殘酷和冷漠尤其突出。縱然台下觀眾在觀看的時候開懷大笑,笑聲中卻滿是人間的辛酸。



㈢ 電影三毛從軍記800字讀後感

端午節放假在家,爸爸給我買了本《三毛從軍記》。這本漫畫書是由被稱作「三毛之父」的張樂平爺爺畫的,裡面的故事和文字介紹都很有趣,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吸引了過來,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書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三毛騙過了徵兵處的長官,來到軍營,當兵入伍成了一名戰士。由於他實際年紀小,人又瘦弱,在部隊發生了一系列有趣而又辛酸的事情。其中一個講的是,三毛被抽中當敢死隊員,和戰友一起去炸敵人的大炮,在路上,他的敢死隊戰友都犧牲了,他一開始也很害怕躲進河裡,無意中發現了一頭水牛,就想到利用古人「火牛陣」的辦法,在牛角上綁上手榴彈,將牛尾巴上綁上鞭炮,點燃鞭炮,讓牛受驚向敵人的陣地沖過去,結果牛給敵人殺死吃掉了。就在三毛准備自己與敵人拼殺的時候,卻發現敵人因為喝酒吃牛肉慶祝,全部喝醉躺倒在地。三毛喊來戰友,一起將敵人抓住了。在回來的路上,瘦小的三毛騎在戰友老兵的肩上,高高興興地押著戰俘。長官來了,老兵站正行禮,卻忘了三毛還在自己肩上,一撒手,三毛重重地摔在地上,頭上隆起了個大包。這本書中,類似這樣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本書的最後寫道,日本人終於投降了,戰爭終於結束了,三毛也被批准復員。但是,他看著空空的大地,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讀完這本書,我想了很多。三毛生長的舊社會,他人小,經常受欺負,但是他依然保持著善良、淳樸的本質,他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熱愛我們的國家,敢於向各種不正當的行為挑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個個勝利,贏得戰友的尊重和愛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生活、學習條件比三毛從軍的時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三毛在舊社會,最後對自己的出路感到迷茫,而我們在新時代,只要好好學習有本領,我們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因此,我們就更有必要刻苦學習,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來實現我們的夢想,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三毛從軍記》有感 劉書楊 800字

㈣ 三毛從軍記的讀後感怎麼寫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三毛從軍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徵兵的時候,徵兵處的長官嫌三毛年齡小,不願意要他。三毛靈機一動,踩著高蹺、穿著長衣長褲,蒙騙過了長官。
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
有一次,三毛坐飛機,長官命令他趕快跳傘,三毛一看,這么高啊!不敢跳,長管又叫他跳,三毛只好膽戰心驚地跳傘,他跳下去的時候,正好落在一棵綠油油的大樹上,下面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一隻餓狼看見了,跑過來想吃掉三毛,三毛覺得很害怕,狼跳了起來,三毛腳手縮在一團,後來砰地一槍,彈飛過來,正好打中了狼。狼死掉了,三毛想是誰開的槍呀?三毛往下看,啊!是個鬼子呀!三毛想這回我一定會死的了,鬼子看見三毛在樹枝上掛著,鬼子抬起獵槍瞄準三毛,正好打中三毛的包帶,三毛掉了下來,壓住了鬼子的頭,鬼子死了。
讀了三毛系列叢書,我體會到了三毛生活的艱辛,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㈤ 三毛從軍記觀後感

我想大家都認識三毛吧,是不是都認為他只是一個流浪兒,那你們都錯了有一部電影《三毛從軍記》,那裡面的三毛可不一般哦!他可是殺了好多鬼子為國爭光的呢!讓我說一說吧!
開始,他正在被警察追殺,突然看到了一個地方正在招兵,他心血來潮不怕被人笑話,當上了兵,不過他這兵當得可搞笑了,衣服太大穿不下、吃飯被人擠進飯桶里、學習扔手榴彈時一不小心用真的手榴彈把教官炸成煤炭、打仗時掩護坑挖的太高他看不見敵人,突然一發子彈在他的頭盔上打了一個窟漏。不過別看他什麼都不行。在日本人的追殺下他和大叔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幹掉了日本鬼子一個小隊的敵人。
我覺得三毛是個愛國、愛人民的人,他和小兵張嘎不一樣,因為他是沒有親人的鼓勵的,但是他還是不怕其他兵的嘲笑被授予了錦旗,我覺得這種精神很偉大應該向他學習。
三毛真偉大啊!!

㈥ 《三毛從軍記》觀後感有100多字了嗎

看完三毛從軍記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我來答共2條回答
zuiitvLV.112017-11-22
看了《三毛從軍記》,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在打鬼子的時候,三毛很聰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獲得了英雄獎章.最後,戰爭勝利了,三毛離開了軍隊.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舊社會很窮,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經歷了很多苦難.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會里,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勤奮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爭光。

㈦ 三毛從軍記的影片評價

電影《三毛從軍記》中三毛參加戰斗嚴格按照淞滬戰役處理,用黑白紀錄片似的方式重現,真紀錄片與卡通段落拼接,玩真假於股掌之間。(新浪娛樂評 )
電影《三毛從軍記》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喜劇影片,也是導演張建亞向漫畫大師張樂平致敬的作品,因此影片更大程度的還原了原作的漫畫風格。在影像上除了演員的誇張幽默表演外,還藉助了更多例如紀錄片等其他表現手法,使得影片不但符合大人和孩子的童趣心理,也充滿了反諷的寓意。(央視網評 )
電影《三毛從軍記》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游戲心理,且有濃厚的熱鬧、好玩、情趣盎然等受到兒童喜愛的特色。但實際上,本片並不是一部兒童電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影片。影片對畫面的解構處理,處處可見的間離效果,以及對時事政治的深入嘲諷,都帶有後現代主義的鮮明特徵。(金鷹網評 )

㈧ 三毛從軍記 讀後感

這本書是講抗日戰爭爆發,三毛想當兵,可長官嫌他年紀小,不肯收他。他靈機一動,假扮成大人模樣,騙過了長官,參了軍。在軍隊里規矩很多,三毛畢竟還小,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他的天真、熱情很吸引我。三毛人雖小,但他在作戰中勇敢又機智,巧妙躲過敵人封鎖,偵察敵情,報告部隊,讓日本鬼子們統統成了俘虜。

看到三毛和戰友們為慶祝勝利高興地跳起來歡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動。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三毛參軍時,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堅強、勇敢和機智、靈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贊同

㈨ 觀三毛從軍記有感

《三毛從軍記》讀後感
我讀了《三毛從軍記》這本書,講述了許多三毛當兵打鬼子的有趣又好笑的故事。三毛剛開始當勤務兵,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什麼累活臟活他都干,長官和老兵還經常欺負他。在打鬼子的時候,三毛很聰明,又很勇敢,打死了好多鬼子,獲得了英雄獎章。最後,戰爭勝利了,三毛離開了軍隊。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三毛的童年生活很不幸,舊社會很窮,三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經歷了很多苦難。而我生活在富裕美好的新社會里,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勤奮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爭光。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三毛從軍記》,這是戰爭年代的一部電影,上面寫了三毛的一些故事。
我覺得這幾句寫的最有趣,就是兩三名偵查兵在看有沒有異常情況,那時,三毛正好路過,他躲在草叢里,一隻從河裡爬上來的螃蟹,爬了過來,要了三毛一口,疼得他吱、吱叫。還有一次就是,一個老人領著同志們摔碗,三毛使勁一摔,結果拽到了自己的腳上,他疼的抱著腳嗚嗚的哭了。
我們現在是和平年代,以前是戰爭年代,就是一些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參加革命,攻擊敵人,不讓敵人侵略他們的美好家園。

再後來好像就是幸福年代了。
這本書是講抗日戰爭爆發,三毛想當兵,可長官嫌他年紀小,不肯收他。他靈機一動,假扮成大人模樣,騙過了長官,參了軍。在軍隊里規矩很多,三毛畢竟還小,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他的天真、熱情很吸引我。三毛人雖小,但他在作戰中勇敢又機智,巧妙躲過敵人封鎖,偵察敵情,報告部隊,讓日本鬼子們統統成了俘虜。

看到三毛和戰友們為慶祝勝利高興地跳起來歡呼的情景,我也很激動。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三毛參軍時,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但他的堅強、勇敢和機智、靈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前幾天,我讀了兩本書,它們分別是《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這兩本書是兩本

㈩ 有沒有關於《三毛從軍記》的影評。

與「第五代」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深刻思辨的電影寓言不同,張建亞的漫畫電影是不要求觀眾在電影中大費腦筋的,其電影以極度誇張的喜劇手法對經典本文進行了滑稽的模仿,在不經意間玩起了「後現代」。
提起「後現代」,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周星馳,隨著《大話西遊》在大陸的走紅,「後現代」已成為一種時尚標簽,被影迷們貼在星爺身上大加崇拜。殊不知中國第五代導演張建亞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兩部後現代主義的傑作,《三毛從軍記》和《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其代表作《三毛從軍記》在形式上大膽打破傳統喜劇的創作規范,以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兼收雜取、拼貼戲仿、花樣翻新的方法表現出強烈的喜劇效果。在藝術上不注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嚴謹與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湊與解構,但對道具、表演、場面及電影鏡頭形式的誇張搞笑特別注重,讓觀眾在獲得觀賞影片當下獲得瞬間快樂與滿足,並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游戲與漫畫
影片開始就上演了一幕經典的「你追我逃」場面,三毛在前面上躥下跳把在後面追的警察耍的團團轉,一個靈活敏捷,一個狼狽不堪,所到之處「雞飛狗跳」,讓人看了啼笑皆非。這種無厘頭式的搞笑風格貫穿了始終,寬大的軍裝,瘦骨如柴的身體在整個軍中顯得尤其突兀。特別是當他在扛木頭時,由於個子太矮,竟被木頭「抬」著走,這種力量的懸殊被導演處理的尤為精妙。
動畫中大量出現的手法也被導演放到這部真人電影中重現:被車壓死的人變成了紙片,人撞在玻璃上留下了一個人形,訓練官被炸彈炸得焦黑,被榔頭砸死的人還不時翹下腳以示掙扎。這種誇張的惡搞現實情景也只能在漫畫中才能看到了,但張建亞卻打破傳統,把這種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而且也不會讓人覺得做作,反而更具喜劇效果。
經典戲仿
戲仿遵奉快樂原則,在給人帶來開懷大笑的同時,也帶來了看待時事和人生的另一種眼光,看出了人生荒誕掙扎、可鄙可笑的一面。創作者以調侃、嘲諷、玩笑抑或致敬的心態仿擬原作,觀眾在仿文的變形和誇張中,以游戲的心態,聯想到源文,從而享受急速心理落差帶來的刺激和快感。張建亞對於經典的戲仿、解構看上去就像漫不經心地散落在電影的每個角落中。影片中的許多段落和細節,都是經典電影中的典故,而且似乎都給張建亞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水上舞台勞軍場面中,可以看到,是借鑒了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但張建亞卻讓望遠鏡飛起來這種戲虐的手法讓人感到神奇。而且在之後又添上了獨具中國色彩的京劇表演,從道具、表演、化妝上塑造了一個三毛版的岳飛,就連他的敵人——日本鬼子也畫上了臉譜,這種戲曲的場面也算是對經典的解構吧。如果說一顆炸彈落在池塘里炸死了魚,是模仿《希望與光榮》,可第二顆炸彈落下把魚都烤熟了就完全是出自張建亞幽默的想像力。
當年庄嚴的「革命樣板戲」更逃不過張建亞的嘲弄,不但樣板戲中最為經典的十八棵青松造型的影像成為了他顛覆的對象,而且他還讓《沙家浜》中的蘆葦盪以活躍其間的新四軍戰士出現在三毛的夢中,連鼓點、動作、走場乃至手勢、念白都是一模一樣。
甚至於,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的一句聲明也被張建亞拿去搞笑了一番,在電影開頭就來了這樣一句聲明:「本故事全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而影片也是基於這句聲明出現了大段新聞紀錄片片段,穿插在整個影片中。為了看上去真實,影片在形式上的模仿也做的面面俱到——片中的新聞片段都根據解放前電影膠片條件採用了粗顆粒影像的黑白片,偶爾還會有士兵回過頭來偷偷瞟一眼鏡頭,以吻合紀錄片拍攝時常常會出現的情況。
乍看之下,這樣一鍋端了的大雜燴似乎使這部影片有些荒誕不經,然而正是這星星點點散落全篇的細節構築起張建亞漫畫的全部風格:在電影中調侃電影,調侃藝術,最主要的還是調侃一下人們自己。這樣的調侃和自嘲輕松隨意卻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誕滑稽之餘又令人在細細回味時感到一絲淡淡的辛酸。
反諷社會
張樂平先生的《三毛》原本書寫的是一個在舊中國的街市上游盪乞討的苦孩子,他的境遇是對舊世界的嘲諷和控訴。而在張建亞的影片中,三毛卻成了一個在諸多偶然因素的造化中屢屢勝利的「抗日英雄」,排長、團長、師長通通都只是他的陪襯。這無疑是在戲弄嘲笑所謂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諷刺社會現實。影片以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為代表,遵循底層百姓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力圖撕扯正統權威的虛偽面具,還原歷史真實。
真實是:做了英雄,以為成功了,但僅僅是以為。影片開頭,大人物發話「要以無數的無名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要以無數的無名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於是三毛去當兵,做個精忠報國的英雄,受過苦吃過難,雖然沒有為國捐軀,但也立下過不少功勞。可到頭來,還是被人遺忘,最後終於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無名的小人物。小人物永遠是小人物,小把戲永遠是小把戲,他和牛師長一樣,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最後一句台詞「完了」一語雙關,也同時把我們拉回了現實。
影片的反諷通常具有雙意指向,表層意義似謎面,是一種不可靠的敘述,所言非所指。一方面採取佯狂超然的立場,另一方面又用多種手段暗示,引導觀眾洞察謎面背後的深層隱喻。人們在嬉笑滑稽可笑的同時,不斷參悟到一些思想的機智和反諷的鋒芒。
由影片轉向競爭激烈的社會,對芸芸眾生,尤其是灰色小人物來說,自我命運無法把握,以「無厘頭」式的滑稽模仿產生喜劇效果,來紓解現實生活的壓力。這樣民眾就可以在電影這個「幻想世界」里獲得某種替代性的想像和遠距離的心理滿足。

閱讀全文

與三毛從軍記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