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我和我們電影觀後感

我和我們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12 19:23:55

『壹』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該怎麼寫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之前夜》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今的七十年,這段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歲月中,藏著太多太多的不容易。《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正是分別講述了建國七十周年以來的一個個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叫《前夜》的故事,就發生在舉行開國大典前一天的晚上。林治遠工程師正在為電動升旗裝置做准備,他為了確保方案萬無一失,就用三比一的模型進行了最後的實驗。然而升旗實驗卻出了問題,林治遠沖破一切阻撓來到廣場——焊接阻斷球只有他能做。他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焊接。
我當時很難想像林治遠是如何克服了恐高的心理,換成是我,我肯定會恐懼得說不出話、手腳發軟。
第二天,當毛主席按下按鈕,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伴著庄嚴的國歌冉冉升起,昂揚地飄揚在空中,飄揚在世界的東方。林治遠望著國旗,滾燙的兩行淚流在他的臉上。
我當時明白了,讓林治遠奮不顧身的到底是什麼。
想起在這之前,有一位軍長派來的軍人的想法和林治遠的意見相左,氣得林治遠說:「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塊紅布嗎?」
升起來的當然不僅僅是一塊紅布,它是國家成立的.一個標志,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這也正是林治遠所擔當的責任,它推動著他,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做了一回「英雄」。
我看完這個故事,內心的感動與敬佩之情久久不能平復。為了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大家精益求精,在原材料缺少時,北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紛紛送上了自己家裡的物品。
我們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萬千中華兒女偉大的母親,我們與她緊密相連。我在《前夜》中甚至隱隱看到了我和我身邊眾人的影子,因為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貳』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起初以為也就是表現農村教師的電影,或者說也就是贊揚那種蠟燭精神的電影而已,可當我和我的女友在電影院里與幾乎滿座的人們共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實在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許多的話擁擠在胸,只感覺不寫點東西為這部電影心中就不會暢通的。
先從羅老師不讓這兩個支教的老師上課說起。
從這開頭一看,我覺得這就是個引線,是個導演安排的一個讓人帶著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懸念,當看到羅老師與村長一起參與這事時我就更加確定這個想法。也正是有這么一個懸念,使得人們從開頭的一點笑聲慢慢的被帶入一個疑問中:什麼那個羅老師不讓她們倆個上課呢?難道真如電影後面所說的只是羅老師的一點「私心」嗎?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覺得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懸念存在的,這是推動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電影所要表現的一切都從這個矛盾演發出來,而這個矛盾就是:當下農村的教育實際情況與「我們」的主觀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要在「我們」上上個引號呢,因為我覺得這個「我們」包含的群體太多了,不僅僅是支教的我們,還有教育界的我們,還有象身在事外的類似於看電影的我們。其實,電影的矛盾是借羅老師那一點「私心」從他口中表述出來的,當下的我們真的對農村的教育實際不了解,或是說不太了解。農村的學校與我們城市裡學校的情況實有大相徑庭之感,這里有人知道農村學校的上課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嗎?農村學校除了寒暑假還有別的一個假期嗎?
羅老師的死,也許是要用羅老師的死來表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種奉獻的精神,也許這是為許曉萌後來進村做的一個必要的鋪墊與設置,我覺得導演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一個看法,那就是希望舊體制解散(羅老師的死亡)新體制的建立(許曉萌進村),也想為農村教育指出一個出路,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處理的不太好,結局如果改成許曉萌站在城市遙望農村而滿腹躊躇的樣子為更好,因為這樣才把這個問題放大了活生生的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所有的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不要談論那些支教大學生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怎樣來做才對農村教育的最有好處?怎樣做才是解決農村教育落後的最終之根本?
正如電影開頭里那遒勁震撼的火車鳴笛與那狹長而交錯的鐵軌道路足以表明這個問題是怎樣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叄』 電影觀後感100字 只要100個漢字

今天,我去看了電影——《熊出沒之熊心歸來》。 這是《熊出沒》系列的第三部大電影,主要講述每年雨季前熊大都會帶領動物們對大壩進行維修加固,但是小動物們偷懶,乘熊大不注意在打麻將,只有熊大一個人在認真修大壩。結果大壩很不牢固。一天下起了暴雨,大壩被沖垮了,熊大憤然離開家園,沒想到卻被洪水沖走。當它醒來時發現自己在一個馬戲團里,通過自己的努力,熊大成為馬戲團里的大明星。最後,他跟黑猩猩、熊二、光頭強等一起救出了被馬戲團老闆准備賣掉的珍貴動物。看完電影,媽媽問我體會到什麼道理沒有。我想了想,覺得小動物們偷懶不幹活,結果大壩被沖毀,這是不對的。媽媽說,這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叫「未雨綢繆」,意思就是凡事要提前做准備,打下基礎,以防危險來的時候無法應對。 前段時間我和姐姐,媽媽。去電影院看《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姐姐給我們買上電影票和3D眼鏡,這時我的快樂的不得了,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期待電影的開演。這次看的是動畫電影。 早就聽說,《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這部電影很好看,我經不住誘惑,就叫爸爸買了幾張電影票。星期一,爸爸帶我和哥哥到電影院看電影。我們剛到電影院門口,就看見一個巨大的屏幕在播放預。 看了《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總是浮現出嘟嘟的身影。一場意外事故,將兩個外表相似卻內容各異的箱子調換。光頭強始料未及,自己的「寶貝箱子。 老師隨機贈送作者:欣賞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欣然面對每一個不可重復的今天。

『肆』 作文我和我們

[我和我們作文]
藉此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是一個團結的群體,我和我們作文。 論智慧,我不比我們。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任憑一個見識廣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我,也不如有著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的我們來得厲害。如果古人懂得這一點,諸葛先生與周瑜二人通力合作,相信史書上就不會有公元263、280年蜀、吳分別被滅 的記載了。當今社會,一網聯天下的時代已經到來。正是因為明白了我們比我更重要,人們才加強各個領域的資源共享與交流,更能促進社會的迅速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長足進步。 論力量,我不比我們。一個我在這茫茫宇宙中是何其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力量尚不敵一羽鴻毛;而我們,整個充滿智慧與力量的人類卻並非如此,總有一天,我們人類能以其團結的力量駕駛整個宇宙!原始人類正是因為我的力量過於單薄才會有群居的生活。21世紀的今天,人們更加註重團隊精神,是因為我們的力量更大,集體的利益更為重要。我們所具備的實力更能體現力量的強大。 論綜合實力,要看我們而不是我。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要看這個國家的整體,是看我們。不論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是資源與外交,都不以個人或地區的我作為判定的標准。最重要的不是我一個人的綜合實力而是我們的整體實力。我們比較某個企業的實力,要看其整體而不是只看其某一個部門,就好比一個我。我們比較的不但有業績,有整個公司的運作情況,還有整個企業的發展前景。這,就像我們。 這些例子,足以表明,最重要的一個詞是我們。我們是一個更具智慧,更有力量,更有實力的目標。而我卻是孤立、勢單力薄的小個體。可是,我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一 個詞嗎? 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世人皆知。如果不是一個個的我提出各具特色的主張,哪有異彩紛呈的文化碩果呢?如果沒有一個個我的發明、創造,哪來中國科學史上的輝煌?這,都是眾多的我發揮的作用。成功的我們中包涵著無數個我。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不也是由一個個的我的智慧、力量來組成的我們而推動的嗎?我們固然最重要,可如果沒有了我,我們不也就盪然無存了嗎?有時,我也是舉足輕重的,小學生作文《我和我們作文》。 因此,我並不是一個最不重要的一個詞! 只有把我融入我們,我們才能充滿智慧,擁有力量,更有實力。 我重要,我們更重要!機會,我得到了許多教育,於是,我准備寫這篇觀後感,交流我的感受。這個話劇的內容是:李大米是一名學習不好有很自卑的學生,直到有一天,他的影子出現了,幫助李大米改掉了許多壞毛病,李大米從影子身上學到了很多。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也交了許多朋友,變成了一名誠實的好學生,為班級爭得了許多榮譽……要做一名好學生,光有智慧是不夠的,還要有友誼,要有良好的道德風范以及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畢竟德、智、體、美、勞,德在第一位。此外,要敢於說出心裡話。在作文方面,是自己真情實感寫出的作文,那才叫好作文,如果是胡編亂造寫出的作文,即使再好,也不是真實的情感。有什麼心裡話要說但不敢說出口,可以說給你信任的人聽,然後讓他(她)幫你出主意想辦法。其次,要學會誠實守信。古人雲:言必行,行必果。就是這個道理。關於誠信,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爬行上班的小學校長》。1998年11月9日,美國猶他州土爾市的一位小學校長——42歲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歷時3個小時去上班,受到過路人和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原來,這學期初,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路克曾公開打賭:如果你們在11月9日前讀書15萬頁,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接下來全校師生猛勁讀書,終於在11月9日前讀完了15萬頁書,才有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聽完這個故事,你是否被路克校長那種一諾千金的精神所感動呢?如果是的話,那就行動起來,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伍』 我們倆觀後感作文300

影評課上看完的馬儷文導演的《我們倆》,我沒有想到這部只有400萬的小投資電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該片製作班底十分朴實,總共歷時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輪回完全是真實場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說,她看任何一部名著從未掉過眼淚,但是在拍片過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裡的親情感動著。「該片是當今一片喧囂中的電影珍品。」這樣的評價當之無愧。

全篇的音樂是非常滄桑泛古的,來自竇唯,以季節時間轉換來巧妙地演繹劇情發展的各個分界點。每個季節的聲樂都有意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和進入下一個階段。
充斥著寂寞、孤獨和沖突的氛圍。在破舊的四合院里,一切在悄悄的發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難讓我們甚至揣測,是不是她的故意作為,而就是替其孫子找個能乾的好媳婦。喜歡預測劇情,可是越往後面看越覺得沖突、矛盾是那麼的真實。老太太就是難相處,就是精明,就是會算計,就是咄咄逼人。小馬就是不喜歡總吃虧,就是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她們是那麼的真實。
裡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比如,房東老太太和小馬因為誰偷打電話花了300多元而大相爭執,互相誤會,老人氣將小馬趕走,還搗壞了所有小馬為慶祝新年而高掛的燈籠。當得知是自己的孫子爆打的電話,心生歉意,快九十歲的老人將燈籠一個個掛起來,還碎碎念,你脾氣不該,你就孤獨終老吧......然後,鏡頭拉遠,向我們呈現一位老人,坐在掛滿燈籠的庭院的門口正中央,抵著拐杖,盼啊盼啊盼~

為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帶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馬從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過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難處的外表下一顆善良、孤獨、寂寞、簡單而又害怕被人遺忘卻總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小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我覺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小馬養條狗,表現的不怎麼願意的老太太,最後,在小馬不在家的時候,居然主動跟這只不會說話的小東西講起話來。

外面炮竹聲隆隆,年三十,鏡頭停留在窗外,透過窗戶,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外地求學的小姑娘對坐一張小四腳桌,吃著一條整盤的鯉魚。昏暗的燈光下,黃暈泛泛而生,她們會在講些什麼呢,這么多年,小馬沒有出現之前的日子,這位老人一個人,她會又幹些什麼呢。也許可能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吧,實在再加點,就是曬太陽,或者期待遇上收破爛的或走錯門的陌生人,好講幾句話,也為了不荒廢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冬天走到夏天,小馬也不再當自己是房客的身份,需要什麼就直接拿,開冰箱也不打招呼了,老人雖嘴裡念叨,怎麼越來越放肆,把這兒都當自己家了。可是心裡還是很開心,更沒有與她斤斤計較。其實,此時,矛盾,沖突到這里時,已經開始慢慢緩沖、化解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馬不可能永遠住在這里,而老太太也不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時間永遠不會停止與某一個時期,狀態。

『陸』 求作文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00字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隨著女歌唱家甜美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大幕徐徐拉開。電影通過「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展開的時間軸來展現新中國成立到今天的變遷。
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中國國旗冉冉升起那一刻的驕傲;科學家們為了科研隱姓瞞名遠離親人,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還有冬冬和小美的女排故事,冬冬在友情和女排比賽里來回徘徊,看著街坊鄰居的期待眼神,冬冬像個戰斗一般身披「戰袍」沖向屋頂扶住電線,正是這一刻中國女排戰勝了美國隊,整條街的街坊歡呼雀躍把冬冬拋向了天空,冬冬錯過了和小美的告別,雖然很遺憾但他鑒證了女排精神,更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香港回歸故事是聽爸爸媽媽講的,今天在電影里能親眼目睹真得非常驕傲,女警官換警徽的動作實在瀟灑極了;去過北京但沒有去過「鳥巢」,我也很想去摸摸這位「小哥哥」爸爸勞動過的欄桿,北京是首都,是中國的第一扇窗戶,它把最溫暖的陽作文光灑遍了祖國每一個角落;看「白晝流星」之前我還不懂得什麼是「失足少年」,李叔用自己救命的錢換來兩個少年的醒悟,讓我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淚,航空員的返回艙就像白日里的流星,給迷失方向的人們帶來了希望,李叔的精神不就是那個流星嗎?我也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備飛」,為什麼最優秀的飛行員不能在閱兵儀式的上空飛翔,寧可成全了隊員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是何得的大愛,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傳承下來的美德。
影片里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述說大時代,那些時代都是我這個年紀不曾經歷過的,所以我看得很認真也很仔細,小人物從來都不是小人物,他們對待工作時的堅守,以及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時表現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讓歷史的高光時刻更加奪目耀眼。
我真慶幸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定的時代里,可以在明亮舒適的教室里學習文化,可以在假期里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些都是一代代中國人民的努力換來的,我也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追尋閃光足跡,賡續紅色基因,接力奮斗追夢。

『柒』 我愛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看電影之前這首歌的旋律便縈繞耳畔,久久不能消失,直到看完電影,腦子里仍然循環播放,似乎被這首歌「洗腦」,《我和我的祖國》對我的觸動真的很大。

整部影片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來的七個重大歷史時刻,導演們卻把鏡頭聚焦在普通人之上,把大歷史背後的故事展現給觀眾。
我們知道開國大典毛主席按下升旗開關,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國歌冉冉升起,卻不知道這背後經歷了多少艱辛,付出了多少努力,《前夜》中,當旗桿頂部的阻斷求彈出,需要矽鉻鎳這幾種元素時,各家各戶掏出燈泡手錶收音機乃至小孩子的長命鎖,看到這里瞬間淚流滿面。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團結一致,每個人都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微不足道。當林治遠先生爬上旗桿焊接阻斷球時,高處的風在先生耳邊呼嘯而過,縱使內心非常害怕,也一定要繼續向上,此時旗桿下拽住繩子的人對先生高喊「別往下看!一直向上就不會害怕了!」那一刻眼淚又一次決堤。是啊,華夏兒女從來都是團結一心的,奮進向上的。正是這樣的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仍然經久不衰,更加熠熠生輝。
《奪冠》把鏡頭留給了兩個可愛的小朋友。男孩冬冬想要送一份禮物給即將出國的女孩小美,時間卻正好卡在了中國女排和美國隊爭奪奧運冠軍這里。那個年代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電視機,影片中只有冬冬家有有線的老式黑白電視機。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時最怕刮風下雨,每次都祈禱天線乖乖待在正確的位置。電影中冬冬為了讓大家看到女排奪冠去穩住天線,錯過了與小美的最後一次見面。當大家振臂歡呼時冬冬卻嚎啕大哭。爸爸回來時問冬冬為什麼哭,冬冬說「女排奪冠,我太激動了!」最後還抽抽著說「爸,咱家電視天線太差了。」看到這里整個電影院里的觀眾又哭又笑。不得不說,小演員的共情能力真的很好。
《回歸》這一片段是整部電影中我最緊張的部分。以前的我只知道香港回歸時的舉國歡慶,卻不知道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的背後中英雙方為了爭奪這兩秒所經歷的十六輪談判。中方要求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英方則要求0分0秒撤下英國國旗。中國外交官安文彬先生字字鏗鏘:「這一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可對我們來說是開始,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最後流程比計劃快了十二秒,等待的這十二秒似乎比一個世紀還漫長,隨著手錶清晰的滴答聲,我彷彿聽見了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聲。當秒針打到0那一刻,當國歌奏響那一刻,當國旗揚起來的那一刻,滾燙的淚水再一次滑落。我從沒想到自己竟如此矯情。《回歸》中一位香港警察校對手錶的鏡頭也很打動我。正如黃建新導演所說,拍《回歸》,只有大陸人的感受還不夠,還需要香港普通民眾的感受。黃建新導演在采訪中還聊到早些年一個香港導演朋友說的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他說「香港人以前沒有國家的概念,從七月一號起,我們有國家了。」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看完電影,熟悉的旋律依舊在耳邊回盪,將動人的故事一遍遍向我訴說。

『捌』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作文200字!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

201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共和國成立70周年華誕,在十一假期,我孩子一起走進電影院,觀看了愛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故事從開國大典開始描述了七個有意義的故事,孩子們看得專心致志,感受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心情無比激動和自豪。

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每一個故事從小事見國事,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中國人共同回憶。《前夜》主要講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描述了當時每一個人為開國大典做出的貢獻和激動心情。

《奪冠》主要從一個小孩的視角描述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回歸》主要講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故事。《北京你好》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普通的北京人與汶川地震孩子的故事。

《白晝流星》衣著破舊、灰頭土臉的貧困流浪少年兄弟之大哥,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洗禮。《護航》主要講述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

每一個人故事都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的強大經歷了多少人的努力奮斗,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在以後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玖』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昨天跟爸媽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也真正感受到了笑著笑著就哭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對我來說家鄉這個詞沒有太深的感覺,從爸爸媽媽的表情和言語中感到了深深的感情和眷戀。
電影總共用了五個篇章,每個篇章都代表了一個地方特色,有悲傷,有笑點。
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壓軸出場的《神筆馬亮》,也是整部電影最好看的一個篇章!帶著熟悉的喜劇風格,全場掌聲和笑聲不斷,幾個配角也是非常有戲,魏翔的村長角色設計的非常有意思。這個篇章沒有過度煽情,通過喜劇元素進行了稀釋了一位小人物的偉大!
我想家鄉這兩個字,是融在每個人血液里的,聽一個別人一生的故事,沉浸其中,要不電影結束在午夜,我爸還拉著我和媽媽講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對這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情竟然聽得津津有味!家鄉這個主題,在父母在爺爺奶奶這一輩似乎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無論第幾次看到這兩個字,腦子里想的也還會和以前一樣。
這個假期,無論身在何方,看完《我和我的家鄉》莫名引發共情,正是那些家鄉小人物們的溫暖故事與故鄉的畫面最打動人心,直擊心肺。無論我們的未來有多遠,但家鄉總是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改變自己從小走出去的地方,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可以說是小人物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了,當然這也是最幸福的,家鄉就像是每個人的根,人無論走到哪裡,心卻還留在家鄉,守護著這根,對這根,人們永保持著一種執念,懷著一種幸福,留念的情愫,對家鄉的感情是不一樣的,為家鄉做的事自然也是別有用心的。
小人物用著自己的方式來感動著家鄉,試圖改變著自己身邊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完這一些,卻發現,自己在別人心中早已不是那個簡簡單單的小人物。
在此,我也願意做一位這樣的小人物,懷揣夢想走出去,帶著「本事」走回來!

『拾』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250字左右

從1949到2019,新中國在復興大道上不斷前行。這70年,是先烈捨命創造的70年,是充滿艱難險阻的70年,是中國砥礪前行的70年,更是中國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70年!今年,全國人民都為祖國70華誕感到歡喜和驕傲,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母親送去了祝福。陳凱歌、張一白、徐崢等聯合執導的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個畫面,重現祖國70年的經歷,使人產生極強的共鳴,相信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選取代表中國幾個不同階段的大事件,將70年的大事件呈現出來,使每個人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祖國的70年經歷。每個小故事都將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將幾代人聯系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力量的強大。
令觀眾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前兩個故事《前夜》和《相遇》。《前夜》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是關於開國大典前夕的故事。黃渤扮演的林治遠說過:「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僅僅兩個數字,就讓很多人熱淚盈眶。爭分奪秒地為國奮斗,眾志成城的群策群力。這面旗幟看起來很簡單,背後卻有著無法計數的人們共同努力。影片中生動的內容,不僅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讓人們被歷史感動,為這樣的歷史而自豪。而《相遇》則是關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叫什麼名字?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在新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背後,所有人共同的狀態——無名。他們將個人的情感深埋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換來國家的強盛。他們唱響了青春之歌的主旋律——奉獻!當方敏和高遠在慶祝的人群中走散、當若干年後方敏看著電視流下情緒復雜的眼淚,影廳里多數觀眾也都跟著流下了眼淚。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

閱讀全文

與我和我們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