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本齋觀後感300字
當馬本齋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了「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的誓言。為了挽救國家,救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他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終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惋惜至極,乃中華民族的一大損失!馬本齋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他的愛國熱情和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Ⅱ 草房子電影觀後感200字自己寫不許在網上抄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盪。這里是油麻地。那裡有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草房子」的電影版。雖早已看過原著,但還是忍不住跟隨著電影再回味一遍……
我走進「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的堅守,紙月柔外表背後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越到條件陡然變成失學兒童不甘的斗爭;桑桑面對病魔的糾纏表現出來對生與死的坦然。
在這里最令我感動的還有杜小康,杜小康家住在''紅門''里,他們家是油麻地的首富,可卻一夜之間一貧如洗,他們家破產了,他停了學。可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堅持。杜小康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孤獨、憂傷、生病、寒冷、飢餓……一切一切的困擾、折磨,他咀嚼著災難帶來的美麗和殘酷。
還有紙月、桑桑。紙月,那麼一個楚楚可憐的纖弱小姑娘,和奶奶相依為命,但是卻那麼堅定,一個人來去幾里路堅持去上學,風雨無阻……在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後來桑桑的患病,他爸爸背著他走南闖北,四處尋訪名醫,找葯方,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的病好了,那一幕是最感動的!
在這里能讓你看見一個又一個看似平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桑桑有著一樣高貴的品質。桑桑目睹了這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深刻的六年。
結尾,看到桑桑的樣子,大家都在默默祈禱:他不會死吧?希望不要!可謂是人境之深。
草房子就是一間充滿陽光的房子,讓我們想起溫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美的寧靜、溫馨、悠遠,而且永遠……
Ⅲ 觀《馬本齋》有感作文350字
在抗日戰爭時期,無數中華兒女為了祖國前赴後繼,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而在我心中,磨滅不了的英雄是馬本齋和他的母親。馬本齋是我國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他領導的回民隊伍,令日軍心驚膽戰,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敵人為了戰勝馬本齋,卑鄙的包圍了他的家鄉——辛庄,企圖抓住馬本齋的母親,用來脅迫特別孝順的馬本齋。敵人把全庄人集中在一起,強迫他們說出誰是馬本齋的母親,可鄉親誰也不開口,氣急敗壞的敵人一連殺了好幾個鄉親,還用刺刀挖出了一個小孩的心臟。為了不讓鄉親們遭敵人屠殺,馬老太太拚命向前擠,可鄉親們為了保護她,使勁拽住她的衣襟,讓她無法走到人群前面。馬老太太無奈,只好在人群中喊道:「我就是馬本齋的母親。」敵人假惺惺的把馬老太太「請」到軍營,還做了一頓回民飯菜,勸她寫信給馬本齋,讓他投降。結果卻遭到她的斥責。這時,敵人兇相畢露,對老太太說,「如果不寫信,死啦死啦的!」敵人的威脅又一次遭到蔑視。敵人氣憤不已,又大聲叫道:「老太太,死啦死啦的!」老太太從容的站起來,由於氣憤至極,口吐鮮血,昏了過去。老太太身體越來越糟糕,她以頑強的毅力與敵人展開斗爭——絕食。三天後,老太太閉上了眼睛,她給鄉親們的最後一句話是:「讓本齋他們狠狠地打日本鬼子,替鄉親們報仇。」馬本齋本人也因積勞成疾,於1944年病逝。朱德寫了一副輓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是啊!我們也應該學習馬老太太寧死不屈的精神。
Ⅳ 《英雄人物故事》讀後感
英雄,當然也是有感情的。《禮記》曰:「仁者,義之本也。」所謂「仁者,愛人」,英雄大愛。
一起假裝開店偵察敵情,又一起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入獄同屋受刑……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地下黨員李白和裘慧英,生死與共、伉儷情深;盧溝橋血戰前夕,決心死戰的佟麟閣,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貼身項鏈,託人轉交愛妻———英雄,也有愛情。
驚聞虎將葉成煥犧牲,當初不打麻醉就開刀的錚錚鐵漢劉伯承,也不禁直撲擔架抱軀大慟;親睹將士在殘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上將張自忠,也不禁潸然淚下,「為歷百戰中惟一之慘淚」———英雄,也會痛哭。
戰死沙場了,臨終前,趙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沒什麼,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英勇就義了,遺書上,趙一曼句句深情,「寧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英雄,也念親情。
雖肚裂腸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腳,奄奄一息的趙尚志仍怒目圓睜斥敵寇:「混……蛋」;抗日還沒打響,卻有日寇恐嚇勸降,馬佔山勃然大怒拍案起:「想要黑龍江,拿血來換!」——英雄,也會「罵娘」。
山本隊長氣急敗壞寫來恐嚇信:「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馬本齋針鋒相對回敬繞口令:「有你山本就沒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還有元帥聶榮臻,硝煙中救出日本孤兒撫養,仁者大愛。
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一文總結秦亡教訓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持久抗日之所以最後勝利,又何嘗不是因了這些「仁義英雄」,這些「仁義之師」呢……
智者無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義者無顧。
更何況,我們的抗日英雄,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
這「大」,正源於他們身上所共有的那一份民族氣節與家國精神,那一份不屈之志。
時窮節乃現,英雄浩氣長存天地間。
戰後許久了,當年劃開楊靖宇胃部的岸谷隆一郎,終於還是忍受不了英雄烈舉的震撼,內心不堪折磨,直至剖腹自殺。
精神
他在遺書中懺悔:「中國擁有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把敵人都震服了,這就是我們的抗日英雄啊!
他們,與天地齊,萬世景仰。
Ⅳ "馬本齋和他的母親″的觀後感作文150字
今天是母親節。我不送您一束鮮花,也不送您一張賀卡,更不送您一個吻。我只送您一顆感恩的心。這顆心就像盛開在母親節的一束康乃馨。我真心祝您在母親節里無比快樂。
媽媽,我要謝謝您對我的養育之恩。沒有您那有我?十三年前您生下了我。您讓我看見了這五顏六色的世界。您教我說話,教我走路,教我認字讀書,您還帶我去上幼兒園,又陪我去上小學,您不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我,還教我做人的道理。在我和朋友吵架時,您總是對我說:「面對朋友你應該跟他相互幫助,要珍惜這段友誼。」在我學不好時,您還總是不厭其煩的教我讀書做練習。您說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恩情怎麼能讓我忘懷?媽媽您就像那冬天的火焰,夏天的綠樹,在我成長的道路上為我遮風擋雨的大傘。媽媽的眼睛像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裡不是水,而全是愛。
光陰從您的身旁流過,它走時在您的黑發上留下幾根白發,在您額頭上刻上了幾道皺紋。我多想成為一個魔術師,為您染黑白發,撫平皺紋,但這是不可能的。古人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再過幾年就會收到您兒子的名牌大學錄取的喜報。您放心,您的兒子一定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讓您為我自豪,為我驕傲。讓我為您爭光!
記得母親節的那天中午,天氣十分炎熱,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烤著大地。我們吃完午飯,媽媽就抱著一疊衣服去陽台上曬,我一看,趕緊跟媽媽一起去,看我能幫上媽媽什麼忙。一到陽台,我就覺得一股熱氣撲面而來,我的汗也跟著往下流,我很快幫媽媽一件一件掛上去了,回到家我感覺身上潮潮的,頭上的汗順著頭發直往下淌,一摸,原來我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晚上,我正在做作業,看見媽媽拿起拖把,像要幹活,我趕緊站起來,邊從媽媽的手裡搶過來拖把,邊認真的說:「媽,您歇會兒,今天讓我幫您拖一回地吧。」媽媽贊賞的點了點頭。我接過拖把開始幹了起來,剛開始還行,越到後面就越累,動作也慢了許多,真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我心裡開始著急。這時,媽媽走過來心疼的問我:你要不要休息一會兒,我一開始還有點猶豫,可是一想到媽媽平時的勞累,我堅決的回答:「不,我不休息。」
說完,我繼續拖,終於完成了。我放下拖把伸了伸胳膊,抬起頭正好看見媽媽慈愛的目光:「兒子,你今天的表現是送給媽媽的最好的禮物,媽媽真的很高興,你長大了,媽媽也真心的謝謝你。媽媽愛你。」說完,媽媽輕輕地在我的額頭上親了一下。
雖然,我幫媽媽的只是些小事,但我從中知道了媽媽的辛勞,我知道了媽媽為我付出的是多少,她所做的一點一滴,是多麼的無私,是無價之寶,是一種用語言也無法形容出來的啊!
母親節的一天讓我學到了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媽媽的愛是博大的,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我將來能自食其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了回報我的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Ⅵ 觀《一樣的天空》有感800字
今天,參加微電影《一樣的天空》首映式,心潮澎湃,感慨頗多,遐想悠悠,春夜靜思,夜不能寐,披衣下床,敲起鍵盤,作一小記,一吐為快。
組織單位經過周密策劃,精心安排,首映式《一樣的天空》終於隆重粉墨登場了!
故事是根據高邑作者原創 改編,在高邑拍攝,演員大部分是高邑籍人主演,又是人們聽說的時髦的微電影,好奇感與新鮮感匯聚在一起,誘發了高邑人的期盼,增添了幾分親切感與關注度,何況縣委領導高度重視,大力宣傳,傾心打造,竭力宣傳,更引起了高邑人們的期待。一部影片拍攝投資是一個方面,後期宣傳包裝同樣不可小噓,宣傳推廣,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來到影院的是 祖國的花朵小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穿著清一色的校服,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有序、慢慢有條不紊步入會場。由於座位臨時調整,一度入口處擁擠不堪,停頓良久方才入內。安全第一,工作人員嚴陣以待,猶如大敵來臨,不敢有絲毫鬆懈。
新聞記者、媒體單位、省市領導、縣四大班子領導車輛魚貫而入,電影院前面廣場頓時忙碌起來,人們紛紛湧入場內。等待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考驗與磨礪。在等待中浪費了許多小朋友的掌聲。預告片頭放了幾遍,孩子們鼓幾次掌,天真無邪的他們以為放映開始了,一群小學生實在忍不住低向衛生間跑。
下午,3時,主持人一男一女款款站立舞台中央,宣告電影首映儀式正式開始。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蘇瑞 首先致辭。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稱之為開創文化歷史先河。具有劃時代意義。里程碑式一次活動。她是本次活動策劃從開始到首映式最忙碌的一個人,是這次活動的始作俑者,策劃人,發起人,組織者,功不可沒,值得一書。戴一副眼鏡,文質彬彬,一臉的書卷氣,小巧玲瓏的身材,看上去弱不禁風,走起路來匆匆忙忙,風風火火,雷厲風行,就像上滿發條的時鍾不知疲倦,緊湊有節奏。年輕有為的70後,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巾幗不讓須眉。不禁想起蘇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英姿勃發之類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想幹事能幹事務實肯乾的人。從聯系拍攝,演員海選,協調動員,親身力行,敢於擔當,盡職履責,義不容辭 。終於導演出了今天 的微電影首映式。
導演製片人河北電影製片廠負責人講話,一些客套的相互表揚,只記一句:今後拍攝更大的影片。
導演劇組上台接受采訪,清一色年輕人,在高邑縣拍攝11天,高邑支持,服務配合好。
糖尿病醫院院長張恆敏講話。創作體會、拍攝服務、相互配合。西裝革履,著裝整潔,緊張有餘,言語激動。
認識結交到相熟悉是在工商局趙麗平引薦下認識的,當時我看到了創作的小說《家在北方》,經過修改後推薦在《今鄗新聞》連載。後來在2011年一次詩詞協會會議上,進行深入交談交流,談到了文聯需要建設陣地創刊物設平台,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些想法,詳細的設計了創辦《開拓》雜志方案。他表示願意出資贊助,為公益做貢獻,自己愛好文化,宣傳意識較強。一雙細小的眼睛,風風火火的脾氣,睿智偏激的認識與談話留給我很深印象。當時,許多人們從許多方面懷疑能否與他合作創辦?文壇上初出茅廬,沒有作品沒有影響力,號召力。自古文人相輕,流傳數千年,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文化藝術界人們思想活躍,對事有看法,有想法,這是必然的。人需要理解,需要大度,決不能無事生非,否則引火燒身。當時,文聯經費少的可憐,幾年頻頻人事調整,獨木難撐,創辦刊物簡直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信任感、期盼感交融在一起,召開調研、力排眾議,採取不爭論,干實事,干成事的驚人之舉,毅然決定說干就干。感謝張恆敏、趙麗平、馮新志、趙振國等同志們的大力支持。2011年10月,文聯策劃出版《開拓》文學雜志的創辦第一期清樣,並且徵求市文聯的大力支持。同年年底到市文聯,協調《太行文學》負責人發表了《家在北方》長篇小說。次年春天,開拓文學得到高邑籍在京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與關注,在社會產生強烈的反響。
緊接著萌生了拍攝電影電視的念頭,在高邑縣與電影有過接觸的寥寥無幾,扮演:回民支隊的馬本齋系高邑庄頭人,參與《一塊銀元》拍攝工商局幹部趙麗平,是編劇之一,高邑籍在北京發展的李立卓,作為編劇與影視打交道,翻箱倒櫃,如數家珍,鳳毛麟角。創新敢為天下先,闖一闖,抓機遇,一直困擾著他。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之人。2012年春天省文化廳響應號召,包村下鄉,組長是文化廳的高局長,於是通過關系取得支持,推薦省電影製片廠,組建拍攝班子,完成了《一樣天空的》微電影的拍攝。
演職員上台接受采訪,談一些拍攝花絮與體會。主要演員石家莊市小朋友流利的語言,標準的普通話,引起觀眾強烈興趣。采訪語言過於成熟,失去10歲的天真,像背書念課本。
主持台詞造作、采訪形式化僵硬、念錯台詞是首映式一次遺憾,已經是很優秀了,想突破發揮上升層次需要鳳凰涅盤。落落大方,口語化,電影主持娛樂主持不能像政治采訪,嚴肅端莊,老是看不到一絲笑容。女主持笑容可掬,男主持不要太緊,活潑開朗,普通話講得聲情並茂、抑揚頓挫,效果會更好。禮儀服裝夠范 。
電影終於開始了 ,期待盼望已久的微電影開始播放了。由於是微電影情節簡單,孩子勵志跳舞,學跳舞,患有糖尿病,醫生告訴不能劇烈活動,可是跳舞是孩子唯一理想,邊治療邊學舞,家長不慎,被騙使用假葯,導致孩子孩子失去治療時機,在參加學校舞蹈比賽暈倒,經搶救後脫離危險,治療後家長為滿足孩子願望,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專場舞會,給孩子創造一個應屬於她的:一樣的天空。
《一樣的天空》首映式,圓滿落下帷幕,預祝高邑縣文學藝術的春天更加絢麗斑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Ⅶ 觀電影《血戰千頃窪》有感
1942年5月初,日本華北方面軍開始了「1942年度肅正作戰計劃」,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惡狠狠的宣布,從五月初開始在冀中進行突然襲擊的包圍作戰,趕在青紗帳形成之前取得肅正作戰的成果。然後,一面進行掃盪作戰,一面實行治安建設。以期一舉將冀中建設成為皇軍統管下的治安區。因日本這一作戰計劃是在五月一日開始執行,所以被稱為「五一」掃盪。
1942年5月1日,日本方面盪調集三個師團和兩個旅團的日軍,加上從華北各地抽調的「皇協軍」、「治安軍」、「**部隊」等五萬餘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出動坦克、汽車八百多輛,以及汽艇和裝甲車,由岡村寧次親自指揮,對我冀中軍民發動了空前殘酷、空前野蠻的「鐵壁合圍」式的大掃盪。這次掃盪,敵人憑借軍事上的機動優勢,採取多路密集的「拉網」、「梳篦」、「鐵壁合圍」戰術,迅速在冀中大地上掀起肅殺的氣氛。當時,在冀中的百姓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五一掃盪鬧渾了天,敵人到處把崗樓安;姦淫搶殺抓青年,殺人消息天天傳;白天無人街上走,晚上誰敢把燈點;這樣的苦日子哪天完?白天盼,黑夜盼;盼著八路下高山,撥開雲霧見青天。」
為了引開日軍兵力,保障冀中黨政軍機關的安全,冀中軍區命令回民支隊立即攻打泊鎮(今泊頭市)和交河,要求一定要打,以便吸引日軍主力。接到命令後,馬本齋司令員馬上召集三個大隊領導開會,部署了作戰任務,一、二大隊攻打泊鎮,三大隊攻打交河,兩場戰鬥打的都很好,使在冀中各地分路掃盪的日偽軍聞訊蜂擁而至。這兩場戰鬥成功轉移了敵掃盪部隊的視線,有力減輕了冀中黨政軍機關的壓力。很快,整個回民支隊處在了敵人「鐵壁合圍」的中心。
連夜急行軍,隱蔽於高紀庄
此際已是5月下旬,沉浸在接連勝利喜悅中的回民支隊,還並沒有完全意識到危險已經快速靠近。月底接到冀中軍區電報:目前形勢危急,回民支隊需立即撤離這個地區。由於敵人採用的是大迂迴包抄戰術,支隊偵察員們還沒發現有近距離合圍的跡象。馬本齋也不忍放棄艱苦創建的冀中根據地,想再觀察一下敵情變化再做決定,耽誤了兩天。
Ⅷ 觀馬本齋紀念館有感3000字
觀馬本齋紀念館有感
我參觀了抗日英雄馬本齋紀念館,聆聽了馬本齋母子英雄事跡的介紹,不由對兩位先烈肅然起敬。馬本齋出身於河北獻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從小接受了母親的愛 國 主 義 教育,通過聆聽母親口中的 「岳母刺字」、「蘇武牧羊」、「花木蘭從軍」等歷史故事,激發了強烈的愛 國 主 義 熱情。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馳騁於冀中平原,轉戰於冀魯邊區和冀魯豫邊區,建立起一支「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並屢次克敵制勝,讓日偽軍聞風喪膽。
他既是回族同胞的光榮,也是祖國母親的驕傲,他雖然離去了,但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堅貞不屈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偉大獻身精神,正在並將永遠教育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沿著英雄留下的光輝足跡,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不斷增強政治責任感和革命事業心,發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精神,發奮圖強,忘我工作!
有幫助請及時採納哦 O(∩_∩)O謝謝
Ⅸ 看《馬本齋和他的母親》有感600字
這。。。我只有筆記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