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月與安生給了你什麼樣的感悟
一
活在他人的期待中,這是七月的宿命。
父母期望她安分守己,好好學習,讀重點高中,上大學,工作求穩,繼而結婚生子。一眼望去,就是一生。出界是不被允許的,意外是極力避免的,無甚波瀾,家庭和樂,就好。安生雖然食無飽,居無安,但她的青春盡是寫作素材,想必閱盡世間風華與落寞,更懂得如何落筆,何謂人生。我之渴望,想必是覺得在自己和一名真正的作家之間,還隔著一個「安生」。但真正變成安生,也許我又期望「七月」。
只是沒放肆過,有時,也想放肆一把。有機會(在我工作合約期滿時),我想帶著一身的故事,講給你聽。
THE END.
尹沽城,青年編劇,簡書簽約作者,微博讀書簽約作者,微信公眾號|微博|簡書 ID:尹沽城。
2. 七月與安生影評500字
七月與安生有原著脈絡,但呈現了比原著更為豐富的細節,以及更加厚重的主題。影片並不是簡單的「二女一男」狗血青春愛情,而更像兩個女生的成長史——從少不更事到成熟灑脫。
3. 電影《七月與安生》70字影評
七月與安生有原著脈絡,但呈現了比原著更為豐富的細節,以及更加厚重的主題。影片並不是簡單的「二女一男」狗血青春愛情,而更像兩個女生的成長史——從少不更事到成熟灑脫。
4.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七月和安生的第一次相識在十三歲,她們一個是特立獨行飛揚跋扈的「野孩子」,一個是單純溫婉循規蹈矩的「乖乖女」,從那一年開始,七月和安生幾乎形影不離,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為蘇家明的少年出現在了七月的身邊,七月戀愛了。
安生決定前往北京討生活,臨別之前,七月意外的發現蘇家明貼身帶著的玉佩,竟然出現在了安生的衣領里。安生走了,七月和蘇家明的戀情持續著,他們考入了同一所大學,約定一畢業就結婚。可是,事情並沒有像七月所想像的那樣發展,而她和蘇家明之間的關系,亦因為安生的歸來而產生了新的變數。
扮演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和馬思純帶給我們的,不僅有驚喜,還有驚艷。兩個姑娘眼神交匯的一瞬間火花十足,力量顯得格外驚人,而哭戲,尤其是一眼萬年。她們就是現實生活里可能會出現的七月和安生。在教室里,在酒吧內,在大街上,在人潮中。
總會有些樣子回到以前的片段里,一一拼合重疊。 鏡頭對准分外青澀的兩張臉,一步步推進至「坦誠相見」,七月和安生相視一笑,跨越了十幾年,而這交錯的時空和歲月里,影影綽綽,原來只有你還在這里。
安生羨慕七月的安穩,七月又羨慕安生的自由。可是安生不知道,七月的安穩是犧牲了所有關於自由的幻想,而七月也不知道安生的自由是犧牲了所有關於安穩地依賴。兩個女孩在不同的風格中凝望對方,並想成為對方。可他們並沒有勇氣朝另一個自己邁開一步。
曾經分不清誰砸了消防鈴、誰喝了雪梨湯,年少讓我們不分彼此;後來分太清,誰掛了玉觀音、誰寫了問候信。
愛情讓七月和安生分崩離析;結尾時,七月在鏡子里看見了安生的影子,終於安生和七月再無分別。誰生的小姑娘古靈精怪,誰寫的故事叫人唏噓,這樣的結局也還是比較正能量吧,活著的人,生活還是在快樂地繼續著。
5. 看了《七月與安生》你們覺得怎麼樣
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在當下泛濫成災的青春電影中,多少是以一種異軍突起的姿態存在著。一者是因它的切入焦點並非如常的男歡女愛與少年懷春,二者是因它幾乎摒棄了傳統青春電影的敘事格局。當然,《七月與安生》沒有完全脫離青春電影中慣常的相愛相殺與相互撕逼,它也有著這些類似狗血的橋段,只是很難得的是這些橋段是懂得收殮的、是適可而止的。
國產青春片中鮮有將鏡頭的主視角聚焦於女生與女生之間的情感,所以單單就此,《七月與安生》就顯得極為異類。電影中七月與安生那種曖昧不清的情感無疑為全片籠上了一層欲說還休的朦朧感;再者電影中男性角色的刻意削弱,似乎電影中男性角色存在的作用無非是為了襯托出兩位女性,也彰顯了電影對女性的側重面。只是,《七月與安生》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同性電影,它所刻畫的感情依然是停留在大眾能認可的層面上,並未逾越這個度。這樣說來,曾國祥對《七月與安生》的掌控力的確顯得較為老成,一方面他有著作為男性導演的對於青春電影新一種類型的大膽嘗試,另一方面他也有著不亞於女性導演對於少女心事的揣摩與處理能力。電影中很多細節,都帶有特有的女性主義色彩。譬如說,安生聽到七月有了喜歡的男孩時,那股扭捏作勢之態;安生與七月久別重逢,並沒有太過轟轟烈烈的情感宣洩,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安生與七月在浴室里的那場撕逼之戰,也刻畫得相當到位。曾國祥似乎真的有著作為男性導演不常有的女性情感的細膩表達能力,大概吧,是因為電影監制陳可辛的保駕護航吧。
6. 《七月與安生》給你帶來了什麼感悟
電影講述了兩個女孩子的友誼,從13歲開始的相識,然後到15歲三年的形影不離,再到各自考上高中和技校,然後所有的關系變化都在遇到男主後發生,一切都開始慢慢變化了。此電影是由周冬雨飾演安生、馬思純飾演七月,兩個90後女孩都特別的有活力有朝氣,而且演技真不是吹的,特別棒,兩人還因此片得了金馬影後呢。從這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和演技精湛的程度。
「世間最美的艷遇,便是遇見了自己」,他們兩個完美貼近了這句台詞。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看。兩個女孩子之間的那種友誼的情感糾葛真的讓人很感動,也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好朋友,真心的對待每一位愛自己的人,不要留遺憾。大家還有那些感悟呢?
7. 電影《七月與安生》教會我們什麼道理
1、傷口是別人給予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2、相見的唯一一個夜晚,安生因為喝醉睡得很熟。七月失眠卻無法和安生說話,只能一個人對著黑暗沉默。她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並肩睡在一起。可是安生再不會象以前那樣,愛嬌地摟著她,把頭埋在她懷里,把手和腿放在她身上。
8. 怎麼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中七月和安生友情中那些細碎的小心事顯得格外的真實動人。
過往熒幕上的女青年,多數要麼順從賢良如七月,要麼叛逆張揚如安生;但凡涉及到性別觀念革新帶來的女性自我身份認知時,或者用新時代的時裝包裹著禮教的餘孽,或者恨不得乾脆讓女性角色手捧一部波伏娃的《第二性》以示摩登。
2,林七月
年少的七月是文靜、乖巧又安分的。小家碧玉型,永遠的優等生。
她心裡有十分反叛的一面,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不斷壓抑自己。作為補償,她訂定了每階段人生的「幸褔」計劃,只要這些期望都能按她的本子達到,生活也算可耐。80%用腦袋待人和戀愛,所以雖然看起來柔弱,心裡其實沒太受傷。
9. 如何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他的內容非常的感人,令我一直難以忘記。在這部影片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去看了,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感覺這就像我們的青春一樣,我以前也有一位這樣的朋友,我們的關系非常好,是彼此最熟悉自己的人,後來卻因為喜歡上了同一個男生,兩個人的關系開始變得緊張了起來,為了這個男生,我們兩個開始相愛相殺,明明都非常的關心對方,卻經常會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情,我們都彼此羨慕對方的生活,覺得她比自己過得更好,結果最後都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和朋友之間的故事和這部影片非常的契合,在這部電影中,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10. 電影《七月與安生》你是怎麼樣去評價的呢
《七月與安生》作為一部青春愛情片,講出了青澀時光中不管是不是幸福的細微末節,一點一滴中表露出年少時光的誠摯與迷人。電影較大的話題便是倆位女一號性情差別的撞擊,在這其中描述了一個漂亮又真人真事,把小說集栩栩如生地重現出來,故事情節圓潤真正,優勢與缺陷一樣突顯。電影也就這樣才稱之為造型藝術。
《七月與安生》更改至安妮寶貝的小說集。這篇小說集及其電影一直非常容易令人想到到電影《雪花秘扇》。一樣講的是女士中間的友誼,真情,乃至有一絲的「感情」。由於家明,安生最終變成「七月」,七月也在安生的內心變成「安生」,替代了自身來源於脊髓血夜裡的不安分。這即是對實際生活的一種讓步,也是對心理期盼生活壓抑感以後的一種寄語。自然也是對家明的一種『心地善良」,相互之間可以沒有內疚與黑影的更強生活。
這一部電影自身便是女士電影,許多的女士觀眾們看了覺得很有共鳴點,表明電影的邏輯思維合乎女性思維慣性力。而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發覺,實際上女性思維慣性力是理性而彈跳的,有時他們所做的一些決策,並沒什麼「因為什麼而緣由」的邏輯性,便是那麼做,沒有為何。因此假如用這類心理狀態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就不容易有那麼多的疑惑,可以能夠更好地去體會電影的核心觀念。
一部電影的優劣,和它在限制時間里裝的內容和觀念的量有一定的關聯,顯而易見這一部《七月與安生》拍得有內容有深度,是一部非常值得回味無窮的好電影。假如你只看了一遍,提議你空閑時間再來一個二刷,或許有新的一種感官和享有。人生是始終討論不僅、討論不完、一直都津津樂道的話題討論,而《七月與安生》便是敘述人生的一個有趣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