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可以凈化心靈提升思想的電影
記得多年前看的一部片子《媽媽在愛我一次》可以說感動了一代人,你可以看看。影響挺深的,還有《南海十三郎》也挺不錯的,都是一代人的青春。
『貳』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英語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將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過程寫一下,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
正文:
Titanic was the largest passenger ship with the most luxurious internal facilities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and had the reputation of "unsinkable".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Unfortunately, on her maiden voyage, however, the Titanic was doomed - she set out from Southampton, England, for New York, USA. At about 23:40 on April 14, 1912, the Titanic collided with an iceberg, resulting in the rupture of the starboard bow to the middle of the ship and the flooding of five watertight compartments.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駛向美國紐約。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
At about 2:20 a.m. on April 15, the Titanic's hull broke into two pieces and sank to 3700 meters at the bottom of the Atlantic Ocean. Of the 2224 crew and passengers, 1517 were killed, of which only 333 were recovered.
4月15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
同名電影劇情簡介
1912年4月10日,號稱「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凱特·溫絲萊特飾)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放盪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
羅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偽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羅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為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面臨沉船的命運,羅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
『叄』 現在什麼電影好看
1、聖境預言書 The Celestine Prophecy
觀後感:人和大自然一樣,都具一種能量的展現狀態,無法用肉眼看到,但可以用心感受得到,是溫暖的、舒展的、安全的,還是陰冷的、緊縮的、恐懼的,經由此片,對宇宙的合一能有所了解。有趣的是影片中一個情節讓我了解到當一個男人對女人表達好感時,為什麼女人能感受到那是愛還是需求,雖然行動可能是一樣的,但心念不同,所散發的能量是不同的。
2、重返榮耀 Legend of Bagger Vanc
觀後感:一個人的成功和勝利絕對不是一個人的成功和勝利,老祖宗說得對,天時、地利、人合也。非常欣賞女主角的敢想敢做!
3、讓愛傳下去 Pay It Forward
觀後感:很美好的願望和行動,雖然只是個不到12歲的小男孩,雖然生活在充滿創傷的環境中,但那心中的一點點光亮,卻能照亮整個世界!.悲傷的結尾雖然令人流淚,但也許正因為這樣,才讓故事更完美。「讓愛傳出去,這並不容易,媽媽做到了,因為她很勇敢。有些人害怕了,認為這世界還不算太爛,習慣了原本生活的人不願意改變,就算現狀很糟,也很難改變,他們還是放棄了,他們一放棄,每個人都還是輸家。。。」
4、成事在人 The Human Factor
觀後感:看到曼德拉寬恕的境界,看到他是個心念運用的高手,還看到他孩子般的純真甚至有點頑皮,也看到他人生中的無奈,是個非常接地氣的聖人。
5、卡特教練 Coach Carter
觀後感:非常欣賞卡特教練以球育人的作風,雖然他只是個受聘的籃球教練,但他深信並堅持育人比贏得比賽更重要,在充滿競爭和既得利益的美國社會,這份堅持更是難能可貴。「我們最怕的不是別人看不起我們,我們最怕的是我們前途無量,我們真正怕的是我們的光明一面,而不是陰暗面,。。。。。。我們都是前途無量。不光是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讓我們發揮潛能,我們身邊的人自然而然會效仿,讓我們自己從恐懼中解脫出來,我們的行為也能讓他人解脫。」
6、救世主
未來世界裡,宇宙間有一種平行空間,在平行空間里,可以居住著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觀後感:充滿想像力的多維空間展示,讓我們突破了對肉眼所見的三維世界的局限性。在我們平靜的外表下,內在四分五裂的次人格之間的交戰與影片中的戰斗同樣激烈和精彩。
7、地海王朝 Legend of Earthsea地海傳說
觀後感:主角的成長過程正是我們心靈成長過程的一個展現,受內心一點靈明之心的指引,遇高人指點,努力修行,當本領越來越大時,同時發現如影隨行的恐懼也越來越大,最後只有面對自己的恐懼,真正看清楚那是自己的一部分,並且接納它,這時,真正的力量才成倍增長。。。很值得一看的靈修影片,由其是「接納自己的恐懼」這一幕特別有感受。
8、蕾切爾的婚禮
觀後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信念下面創造著自己的故事,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所看到的故事完全不一樣。當把那個罪疚信以為真時,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濟於事,甚至變本加利,也更加沒有寬恕的能力,首先還是放自己一馬吧。。。
.
9、忠犬八公的故事 Hachi
觀後感:單純的動物往往給我們帶來最深的感動,它讓我們體驗到一種近乎是無條件的愛,它也給予我們一種內心渴望的聯接感,同時也為它執著的忠誠而心痛,我和女兒一起看得淚流滿面。。。祝福你,親愛的八公!
10、好好先生 yes man
觀後感:這世界有很多人不會說YES,也有很多人不會說NO!總是說No 的人在學習說 YES的過程中有得也有失,總是說YES的人在學習說NO的過程也有同樣的困擾,也許說「yes"和說:"NO"都不是問題,那真正的問題是?。
11、沙丘魔堡 Dune 沙丘
觀後感:原來痛苦真的可以是虛幻的,恐懼也一樣並不真實,大智慧即是有能力看出這世界的虛幻不實,穿越痛苦和恐懼才能達到與真相合一的境界。
12、鴛鴦蝴蝶 Yuan yang hu die
觀後感:無巧不成書的愛情故事,讓人總感嘆真的有命中註定這回事嗎? 最重要的是片中那個內在小孩的呈現,讓我們能形象的感受到自己與我們的內在小孩相處的模式,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等著被你關注被你愛的內在小孩。
13、遙遠星球的孩子
導演:沈可尚 主演:陳坤 周迅 產地:中國台灣
觀後感:不僅僅是被貼上「孤獨症」標簽的人,我猜每個人在小時候多少都有過「我好象不屬於這個星球」的感覺,如果你相信這個感覺,那你就會感到孤獨,然而小我有很多辦法都想讓你忘記這個感覺,於是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忘記了。
14、香巴拉信使
觀後感:很朴實,也很感人!影片中就是中國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生活,讓我們在平凡的老百姓身上看到聖靈。
15、優雅的宇宙 The Elegant Universe
觀後感:從科學的角度詮釋靈性,對存在的理解思維很有啟發,讓人在生活中也產生一種不知是真還是幻的感覺。
16、姐姐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觀後感:全都是因為愛!但很多時候,我們會以愛的名義做一些非愛的事,同時,也有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非愛的事來表達愛。控告也是種愛,放手也是種愛,你真的有慧眼分清什麼是愛,什麼非真愛嗎?
17、想飛的鋼琴少年
觀後感:欣賞和羨慕這樣的孩子,如果在中國,想要有機會和能力來實現這樣一個夢想,真是太難了!希望只能寄託在90後,00後身上了!
18、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觀後感:很欣賞女主角的個性,敢愛敢恨敢面對敢承擔。幸好結局令人滿意,否則哪裡還有勇氣去相信和捍衛愛情!
19、撞 車 Crash
觀後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投射的世界裡,愛恨交織,無法自拔!無法判斷好壞對錯,總之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唯一可寄希望的就是那點靈明之心。
20、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
觀後感:很精彩的一場由受害者到創造者的故事,只要內心做了一個決定,什麼事的難不倒你!
21、三傻大鬧寶萊塢 3 Idiots
觀後感:雖然是在印度,原來教育體制的問題也和中國一樣,有幾個人能象pari那樣在與體制抗爭之後取得勝利呢!欣賞和羨慕!
22、楚門的世界
觀後感:非常有趣的一個影片,人生就是一場戲,幕後的導演是誰呢?當你想要掙脫戲里的角色時,你有勇氣去面對恐懼嗎?
23、遺願清單/一路玩到掛
觀後感:如果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死期,那這世界一定很不一樣,應該會多很多活得真實而全然的人吧!
24、從今以後 Hereafter
觀後感:雖然有許多東西我們看不到,但我們寧願相信其有!因為那會讓我們的世界會多一些光亮,多一些希望,多一些信心,也多一些力量。
25、幸福終點站 The Terminal 航站奇緣 | 機場客運站
觀後感: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喜劇片,主角面對生活的態度真的境界很高,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只有活在當下。面對令人無法理解的處境和困難,也總是那麼積極地為自己的一切負責,從來不把自己當受害者,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幸福!
26、荒島餘生 Cast Away
觀後感:雖然主角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了堅強,也許那隻是一種求生的本能,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潛能是如此巨大。
27、地球上的星星 Taare Zameen Par
觀後感:當做父母的被你獨特的孩子搞得頭暈腦脹,無可奈何時,不如坐下來看看這部電影,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你真的愛他嗎?
28、春夏秋冬又一春
觀後感:故事很簡單,畫面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美,獸性、人性、佛性、靈性,感嘆,無言!
29、小王子
觀後感:從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講述一個充滿靈性的故事。「如果你喜歡我,就豢養我吧!」
30、托斯卡尼的艷陽下 Under the Tuscan
觀後感:陽光總在風雨後,女人離婚以後是生命的一個轉機,在靈性開啟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新的改變。
31、心靈捕手
觀後感:一個療愈心理創傷的過程,療愈者也是被療愈的人。
32、開心家族 Hello Ghost 開心遇鬼 | 開心鬼上身 |
觀後感:典型的次人格療愈整合過程,非常好的一部影片,雖然是喜劇,卻也非常感人!我們很多人都活得象他一樣,背負了很多需要我們關照的次人格。
33、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
觀後感:幸福是比較而來的,做為女人,跟她比真覺得自己生得好幸福!她的經歷,讓我們有機會療愈自己痛苦之身的創傷。
34、綠色奇跡
觀後感:發生在一個死囚監獄里的神跡奇事,讓我們對社會、對道德、對人性、對靈性、對生命、對死亡重新認識,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一切存在的意義,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的念頭。。。
35、瑪麗和馬克思 Mary and Max
觀後感:動畫片中人物形象非常誇張的狀態和生動的表情,充分表現了真實人物的心理的狀態,一個寬恕的願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整個世界,也只有寬恕才有真正治癒的能力。
36、香草天空 Vanilla Sky
觀後感:這世界的虛幻本質讓人真的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幻。無論是美夢,還是惡夢,都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即使做了150的美夢,但那不是永恆的天鄉,遲早會變成惡夢。為了從夢中醒來,寧願舍棄生命。。。
37、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和平戰士
觀後感:一個運用心靈的力量和宇宙的大能獲得成功的故事。無為而為,無欲則剛。
38、致命游戲 The game
觀後感:一場全情投入的游戲,也許真的要以生命為代價。但如果不投入這場游戲,跟死了又有什麼區別。重要的是還有一個人知道,無論如何,你是安全的!
39、海上鋼琴師
觀後感:被音樂所感動,被高度所震撼,也為他沒有走出自己的寬度而遺憾。其實也夠了,一生不能太貪心,幸與不幸,只有老天知道。。。
40、人生不再重來/瀟灑走一回
觀後感:很喜歡看印度的歌舞片,主角也非常帥。不同個性的三個男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狀態,來自三個不同的家庭,面對面對同樣的恐懼,看著一個個化解了恐懼,走上真實的成長故事,真為他們也為自己開心!
41、源代碼 Source Code
觀後感:人真的可能通過改變自己的思維(想法)來改變事情的發生,現在可以還只是個科幻片,但我相信只要人想得到的,總有一天能做得到。
42、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觀後感:從小我就想當一名老師,可至今天仍然沒有實現這個夢想。但如果我真的有一天當了老師,也一定是象劇中主角這樣的老師。有心有愛有原則!
43、美食、祈禱和戀愛
觀後感:一個獨身女人的靈性成長與生活的故事,我喜歡!因為害怕再次失去而選擇不要是愚蠢的。愛與宗教其實是想通的,他們存在的目的都很簡單,就是讓人感到幸福。只要幸福了,世界永遠都是晴天。
44、盜夢空間/全面啟動 Inception
觀後感:也曾有過夢中做夢的經歷,但那就是無意識的。這影片中的一層又一層的夢境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而主角不但能有意識地控制和創造夢境,還能集體進入同一夢境,值得一看!
45、龍貓 My Neighbor Totoro
觀後感:宮崎駿的動畫作品總有很多大人喜歡看。龍貓也是一部讓人哭讓人笑的感人作品。
46、命運好好玩 click
觀後感:很多時候我們都想控制自己的命運,可即使你有「命運遙控器」,到頭來仍然是事與願為。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47、黑客帝國 /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觀後感:「這世界並不存在,死亡並不存在,你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改變一下看世界的眼光」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話,會讓你發瘋嗎?也許你看完這個電影以後,會有些不一樣的感受。
48、天算不如人算 Life or Something Like
觀後感:當感覺生活遭遇不可控的不幸時,我們大多時候會怨天尤人,感嘆「人算不如天算」,不如「聽天由命」吧。然而這部影片卻告訴你「天算不如人算」,決定權永遠在你自己身上,你自己才是「決擇者」。
49、蜻蜓 Dragonfly
觀後感:不管故事是不是真實,但是很美,寧願相信。我們需要相信自己內在的感覺,即使看起來很瘋狂!
50、魔戒三部曲:1魔戒現身 2雙塔騎兵 3王者歸來
觀後感:真正能夠帶我們回家的就是身邊的「咕嚕」,你無法擺脫他,只能學會與他相處。最後完成使命的,往往是看上去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小矮人。校導網
『肆』 關於電影《撞車》的影評 以及反映出的美國文化
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沒那麼好地表達能力,所以只能復制幾篇給你,希望能幫你,給不給分無所謂,反正不是我原創的
影片一舉打敗獲獎大熱門《斷臂山》,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是一個多線索共同進行的故事,單單看導演有條不紊的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的串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過看過他的前一部編劇的作品《百萬寶貝》的人應該不會有絲毫的驚奇,因為《撞車》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與《百萬寶貝》敲擊人心的痛楚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哈吉斯希望觀眾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要報著「逃避生活」的目的來度過這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希望人們都能從自己的內心來檢測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類似影片中的心態。關種族以及人際交往的問題,現在仍然是爭論頗多。哈吉斯利用電影語言,向人們揭示了這種糟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由來。選擇洛杉磯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由於洛杉磯的城市特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更容易引發新的沖突。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圍,導演哈吉斯將鏡頭中的洛杉磯處理得象一座人間地獄。不過,在影片的結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當中,創作者還是給觀眾們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
《撞車》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文化差異太大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和生存環境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電影的人物的動機上肯定會有影響。你不會真正理解那個老傢伙為什麼開槍;你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那個導演停車;你不會理解……很多。看這個片子我疼了2次——2次槍響。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心靈的碰撞,其實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觸動已經足夠了,哪怕只是瞬間。
這片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故事編得太圓了,太圓潤,以至不夠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劇,這些人為的編排痕跡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間。這個問題,在很多美國劇作家和一線導演身上都有,不僅僅保羅·哈吉斯。因為好萊塢的游戲法則是既定的,是要求導演迎合觀眾的,太多的導演習慣於從觀眾角度為出發點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矯枉過正,妥協過多。保羅·哈吉斯的問題在他今後的影片里還會再次暴露出來,作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和相當有水準的導演,我希望他在親近奧斯卡之餘,也能夠做些稍稍出軌的事,尤其是在改編《父輩的旗幟》的時候,不要太迎合好萊塢的製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評人。
本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導演保羅•哈吉斯在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焦灼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看到人際間沖突的路徑隱伏之處,導演並不激憤,在視覺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他有意識地平行處理著主人公們的行為,通過並不炫目的電影鏡頭映襯著普通人偶然間生活逆轉的故事,沖突步步鋪陳,矛盾點點累積,在揭示人際間交流和膚色偏見的問題時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道德沖突的描寫。雖然生活中時常上演著宿命般的悲劇,但影片還是在努力傳遞給觀眾一種試圖看到陽光時費力掙扎的氣息。
《撞車》 精彩影評
之一: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撞車》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面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
《撞車》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之二: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
《撞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撞車》——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
之三:善惡一念間
不得不佩服《撞車》的編導保羅·哈吉斯,他十分准確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動,並使之成為推動這個多線索故事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的大都市,人們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們時刻忍受著未知的恐懼,卻又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檢察官的妻子簡因為汽車遭兩名黑人青年搶奪,而對所有有色人種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為父親無法得到及時診療,而遷怒於一對黑人夫婦;購槍時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將怒氣發泄到鎖匠丹尼爾身上……恐懼和憤怒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裡蔓延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負面壓力愈積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會演變為一場致命的事故。
本來,看到人們的命運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誤差而導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悲劇,就已經足夠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這些看似純屬意外的誤差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難以違逆的幕後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偏見、恐懼以及憤怒。這並非僅僅存在於美國這個多民族文化國家,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以貌取人、恃強凌弱、遷怒他人、宣洩不滿等等。只是平時我們無法看到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以為只是小事一樁,很快就忘了。而導演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後續影響,看到它們如何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掀起狂風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著重於細節的積累和情緒的醞釀,我一直以為它將會導向一個巨大的悲劇,以此給觀眾留下極具
《撞車》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當我看到導演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結局時,我的心再次受到強烈的震動。警察瑞安處理一場車禍,竟發現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經非禮過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絕瑞安的營救,而瑞安仍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她。那一刻,兩人的心恐怕如同車禍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克里斯汀究竟該痛恨還是該感激?瑞安究竟是善還是惡?誰也說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瑞安稱得上幸運,遇到一個能夠彌補過錯的機會,並且珍惜了它。與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熱血形象出現的年輕警察湯米,最後竟因一次多疑而誤殺了黑人青年,並親手掩埋殺人證據……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轉讓一直以為明辨是非的觀眾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見,重新思考人性的復雜。
前半部分,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任意宣洩不良情緒的連鎖反應,後半部分又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巨大振幅與彈性,以及由之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合體,風雲際會,境遇逆轉,善惡輪回。有時候,作惡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緣由,但這卻不能成為他為惡的借口,因為,社會上的人看似孤立,實則彼此聯系,哪怕一點小小的惡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會傷及無辜的人,甚至也會最終報應到自己身上。善與惡僅僅是一念之差,卻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也許我們無法解決深刻的民族問題、階級差異,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泛濫之前,冷靜幾秒鍾,盡量理智的做出正確選擇。
『伍』 求寫電影《撞車》英文影評,,謝謝各位了
The message at the heart of Paul Haggis' "Crash" is admirable and true: as human beings, we are all afflicted with racial biases and a tendency to stereotype thos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nd this demeans and distorts a great many of our relationships. Thus, we are always ennobled by overcoming our prejudices. I whole-heartedly agree with this message and I believe it is worthy of respect. Unfortunately, in art, no matter how good a message is, it doesn't justify mangling the means used to express it.
The means of a story are character and plot. Strong characters can sometimes save a weak plot, and a compelling plot can sometimes support weak characters, but no story can succeed when both of these elements are dysfunctional. In "Crash," the characters are little more than collections of cultural attitudes: more character types than real human beings. They interact in a highly contrived plot made up of preposterously unlikely coincidences. These coincidences converge in various dramatic scenes which are well performed by excellent actors, and occasionally they even have some good dialogue to work with. But since the characters aren't fully developed, and many of the situations are so pat and improbable, there is no verisimilitude in many of the critical scenes, and thus, no sympathy for the characters, and so, no real drama.
"Crash" has good intentions. In this case, they paved the road to, if not mediocrity, then a more fashionable suburb close by.
『陸』 急需一篇《冰河三》的英文觀後感,200字左右,我英語不好,拜託了
"We've been living above an entire world, and we didn't even know it!"
As most movie-goers should be aware of, dinosaurs predated the mammals of the Ice Age series by millions of years. Thus, 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 is a children's cartoon, and expecting it to be paleontologically accurate is rather imprudent. Nevertheless, if this small detail keeps coming to mind ring the movie, it may be an indication that Fox has gone to the well one too many times with this franchise. Dawn of the Dinosaurs is a charming film, but it's more of an agreeable television event than a majestic animated feature.
it's as good as the first two films and I liked it slightly more than the second as there are many lovely new characters. Great to see some dinosaur characters. Plenty of funny moments and great detailed animation work.
or, may you prefer below:
Dawn of the Dinosaurs is the third movie of the Ice Age series. In this one we follow how's life treats our three main characters, Manny expecting the birth of his first baby with Ellie, Diego feeling frustrated because he has no adventure in his life anymore and Sid thinking tha... read moret no one cares about him. When Sid finds three dinosaur eggs and take them with him is when the adventure begins. The movie is funny from the beginning till the end, an hour and a half of pure entertainment. The animation as always is excellent , the story is good and the plot very well developed. The cast is excellent. Ray Romano (Manny), Dennis Leary (Diego), John Leguizamo (Sid), Queen Latifah (Ellie), Sean William Scott (Crash) and Josh Peck (Eddie) repeating characters and Simon Pegg as the new character Buck are very good and convincing. In conclusion, 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 is a very entertaining and enjoyable family movie everyone will like.
『柒』 求美國影片電影沖撞的網址及觀後感
電驢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7110/
影評:
《撞車》:站在善惡間,我一度迷失了
文:米新磊
一般來說,安逸的生活會讓人遲鈍,會讓人只知道享受,所以會有「居安思危」這個詞閃現出來警示我們。
同樣的道理,永遠的生活在天真的美好中,陶醉在幻想的完美中,也會不自覺的對現實的醜陋產生抗體。可拒絕接受就能代表它不存在嗎?
前些天看到一句讓我心驚的話:無知者只是人的半成品。我突然瘋狂的想觸摸更多的真理了,不管它是善是惡,不管它是否殘酷的讓人心驚。我可不想當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完整的活過。
前些天看了一部讓我心驚的電影:撞車。我突然惶恐的不知所措了,因為我發現當自己真正站在善與惡的中間時,竟一度迷失了。人性的天平,究竟傾向哪一邊多一點呢?
看完影片我腦中浮現了另一部結構手法極及其相似的電影――《木蘭花》,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既深受好評的《不羈夜》之後推出的又一部佳作。湯姆•克魯斯在本片中也奉獻了演繹生涯中最好的一次表演,為他贏得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如果要論區別,最顯著的就是《木蘭花》里有著很多超現實主義的表現,而本片卻是實實在在的寫實路線。
這是一個多線索共同進行的故事,單單看導演有條不紊的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的串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過看過他的前一部編劇的作品《百萬寶貝》的人應該不會有絲毫的驚奇,因為《撞車》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與《百萬寶貝》敲擊人心的痛楚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故事發生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
瑞恩,一個中年巡警,我可以看得出他臉上的焦慮和無奈,因為父親的疾病得不到合理得治療而在深夜無助得呻吟,因為那個黑人秘書一次次的無禮拒絕。這一切都讓我的心底泛上絲絲的同情和憐憫。可這些細微的感覺立即就被接踵而至的情景完全抹殺:瑞恩在晚上巡邏的時候,攔下一輛黑人夫婦駕駛的汽車,並因莫須有的原因對女士進行強行搜身,當他的手在她身上上下撫動的時候,當女士和她怯懦的丈夫眼睛裡都噙滿淚水的時候,我的心情已經抽離震驚,轉向憤怒了。從見證他所作所為的年輕同事漢森當時疑惑和震驚的眼神中,我讀到了同樣的信息:眼前的這個警察,已經因為他的劣跡,被我們本能的劃到了惡人的一邊。這是無可避免的,即使他面對父親時的眼神再無辜也無濟於事。
漢森出場時的凌然正氣已經給了我們很大的好感,他因為這件事而主動要求調走的請求則更堅定了我們的看法,這才是我們心中那個正義的警察形象,這才是真正的善意的化身。臨走道別前,瑞恩握住漢森的手說了一句話:「等到你多干幾年吧!你以為你知道自己是誰嗎?你根本不知道。」
我不以為然,漢森同樣不以為然,一句威脅的話而已。當時我真的以為,那隻是威脅而已。
遭到侵犯的黑人夫婦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妻子無法忍受作為一個知名導演的丈夫在那一刻讓人絕望的怯懦,而丈夫也因為這件事使尊嚴遭到了巨大的打擊,這是作為一個男人最嚴重的尊嚴,這讓他覺得幾近崩潰。
一切沖突都是矛盾爆發的契機,體會到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影片為什麼叫「撞車」了,英文名crash直譯應該是沖撞,墜毀的意思。這里有個隱語,當那些存在於人生的矛盾積累到無法掩蓋時,它就會借著看似偶然的沖突肆意宣洩出來。
一對黑人小偷,整天滿口仁義道德,做的卻全是雞鳴狗盜的活。這次他們瞄準的對象,竟然是他們自己的同胞,一個黑人。不幸的是,這個黑人情緒低落,自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正沉浸在無邊的痛苦之中。沒錯,他正是那個導演。積聚在心口的痛苦無法排遣時,這兩個小偷卻來搶劫。這讓他找到了瘋狂的理由,他感到怒火中燒,他想爆發,沖破一切怯懦和羞恥。他的失常的舉動嚇壞了小偷,也讓到場的警察感到威脅,還好,冷靜的漢森及時趕到了現場,只有他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黑人導演的沖動的情緒。控制了現場,也就等於挽救了一條生命。黑人導演還沒有完全消除內心無能的虛弱,他還含著淚不斷的重復:「你們到底要我做什麼?」但漢森已經因為成功的處理了這件事而隱隱感到自豪,因為他感覺到了自身背負的重大責任。更重要的是,比起瑞恩來,他是個好警察!
生活往往在你最自以為是的時候發生逆轉,讓你不知道做何反應,應該詫異還是應該震驚。
瑞恩巡邏的時候發現一起車禍,車主奄奄一息車子瀕臨爆炸。他死命的鑽進車里要把受傷的車主救出來。可車主看到他的面孔時卻驚恐的拚命抵抗:「為什麼是你,我不要是你?!」車主正是被他強行搜身的黑人導演的妻子!這時候瑞恩的反應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個已經被我主觀的定義為壞人的警察不顧一切的在爆炸的一剎那把她從車里拉了出來,在爆炸的轟鳴聲中他把驚魂甫定驚惶失措的她緊緊摟在懷里。被人摻扶著漸漸遠去的黑人妻子轉過頭看了瑞恩,眼神里滿是復雜的感情:是感激,還是些許迷惑。那一刻,我也是同樣的感受,這到底是為什麼,前後他的反差讓我感到無所適從,就好像剛剛認定的真理又被一個極有理由的論據給推翻了一般。然而,這只是剛剛開始。
下班歸家中的漢森,在路邊接了一個搭車的黑人―――那兩個打劫的黑人小偷之一,當然漢森並不知道這一點。黑人因為他的熱心而感激,卻沒想到因為打趣惹怒的漢森。漢森警告似的掏出手槍。車里發出了「砰」的一聲悶響。雖然我既不願意看到這是事實,但它卻就這樣發生了。漢森不敢相信自己剛才做的一切,被他失手打死的黑人手裡攥著的不是槍,只是一個小雕刻而已。他慌亂之極語無倫次,片刻之後把屍體扔到了車外並燒掉了車子。殊不知我的內心也在這里劇烈的翻騰,這簡直是一種顛覆。這是那個正氣凌然的漢森嗎?是那個面對瑞恩的醜行要求調離的漢森嗎?是那個冷靜坦然臨危不懼的漢森嗎?難道人性的弱點都無一例外的會在極度恐懼和困難面前無限放大而顯的如此卑污齷齪嗎?如果瑞恩的反差僅是讓我無所適從的話,漢森的所為就讓我徹底迷失了,究竟什麼才是對的,什麼能是好的,什麼又是人性呢?
這個故事中的人都無一例外的在進行著善與惡的角色轉換。
本來耿直的偵探因為想知道失蹤弟弟的下落而做了一次偽證,可當他最終找到弟弟時卻只是在路邊的一具屍體,那個被漢森失手殺死的小偷!
落魄的店鋪老闆因為自己的疏忽使自己唯一的店鋪被洗劫一空。絕望的他拿起手槍去找與此事完全無關僅是因為與他發生了口角的鎖匠丹尼爾復仇。
地位顯赫的地區檢查官的妻子簡向來仇視黑人。在她意外跌落樓梯後卻發現她20年的好友只顧著玩樂,唯一留在身邊悉心照顧她的是她一直漠視的黑人保姆。
角色在不斷的變換著,內心在不停的左右搖擺著,疑問在無限的放散擴大。難道沒有一些不會變的東西嗎?我知道沒有人能做到盡善或者盡惡,可在這之間,沒有一些信念會讓我感到平衡嗎?
深夜,鎖匠丹尼爾來到小女兒的房間。女兒的床上沒有人,丹尼爾撥開床單看了看床下,一雙純凈的眼睛看著他。
「你好嗎?」
「好」
「被什麼東西嚇著了嗎?壁櫥裡面沒有怪獸的,我討厭怪獸」
「我聽到了槍聲……」
「好吧,你知道嗎?我五歲的時候,仙女飛來我的房間。他給我一件隱身斗篷,子彈穿不透它的。仙女告訴我,當你的女兒5歲的時候就把這件斗篷傳給她。現在,我就把它給你穿上!你想要嗎?」
女兒點點頭。
丹尼爾鄭重其事的把那件「隱形斗篷」穿在了女兒身上。
「現在你什麼都不用怕了!」
女兒親了親爸爸,安心的睡了。臉上的笑容像天使一樣。
翌日,落魄的店鋪的老闆找到了丹尼爾家,他的手上拿著一把槍,他的眼睛裡冒出的是絕望的瘋狂的復仇的火焰。他用槍指著驚惶失措的丹尼爾,丹尼爾卻大叫著不讓屋裡的小女兒出來。站在門口的小女兒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驚恐的說了一句話:天哪,爸爸沒穿隱身斗篷。接著,不顧一切的沖出了門外。就在她撲到爸爸身上的那一刻,槍聲響了。
讓我覺得心臟隨著狠狠的震動了一下。
曾經讓我覺得無法接受的槍聲有很多次,《死亡詩社》里尼爾自殺的那聲槍響,《黑暗中的舞者》里莎瑪打傷警察的那聲槍響,本片里漢森失手打死黑人的那聲槍響。因為我知道槍聲緊接著意味著什麼,雖然我極不希望它發生,但那種緊接而來的死亡的冗長卻每次都讓我窒息。
此刻,我屏著呼吸,等待著下一刻的窒息的感覺。
丹尼爾瘋狂了,他痛苦的吼叫。他的妻子痛不欲生。店鋪的老闆面對著眼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愣愣的不知如何是好,嘴角在顫動,卻無法說出話來。
「沒事了,爸爸。我會保護你的」這時候小女兒喃喃的話語像奇跡一樣的出現了,丹尼爾急切的翻開女兒的衣服,竟毫發無傷。我沒有等到讓我窒息的一刻,卻等來了讓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的一句話。
「這件斗篷真好!」女兒趴在爸爸肩上說道。
我無可抑止的哭了,完全無法抑止。我記得全場看到小女兒安然無恙這一幕時爆發的是一股善意和驚喜的笑聲,而在黑暗中我的淚水卻充盈了眼眶模糊了屏幕。這好像是男人的特性吧,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哭出來,再渴望流出的淚都要咽回肚子里去。「這件斗篷真好!」孩子無辜的純真的說出的這句話卻把我的堅持摧毀的無影無蹤。小女孩聖潔的像個天使,即使在黑洞洞的槍口面前。
不管他是否知道自己的子彈不是真的這件事,這已經不重要了。此刻,店鋪老闆緩緩的向自己的女兒訴說著今天發生的事,臉上充盈的是滿足和嚮往的笑容。
「你知道嗎?在她活過來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她是我的天使!」
我的心靜的沒有一絲波瀾。好像人人都在這部電影之中掙扎著,為自己內心的潛規則掙扎,為自己的搖擺不定在掙扎,為自己的迷失而掙扎。可這一刻我卻出奇的清醒。
小女孩確實是個天使,是我們所有人的天使,她永遠站在所有人的心頭,讓那些幻想著極端人生的人,在經歷挫折困苦後,回歸到人性的平衡中來。
2005.11.20
本文刊載於《明星·南腔北調》雜志 2006年3月號
『捌』 急求:007量子危機的影評做參考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影評: 還記得第一次聆聽到《007大破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的原聲專輯唱片的時候,就依稀感覺這個家喻戶曉的間諜勞模,將走進一個更為黑暗殘酷、充滿暴力殺戮的世界。而隨著一開篇的汽車追逐中的槍戰鏡頭出現,就完全印證了這種預期。循著上一集的情節主線,詹姆斯邦德又踏上了一段尋找真相的鋤奸之旅。 和以往的007電影相比,這部《007大破量子危機》的質感顯得更為粗糙黑暗、富有陽剛氣,甚至例牌的重點之一——火辣性感的床戲,都大幅度縮水,取而代之的一種西部片里常見的蕭瑟肅殺之感,沙漠、礦場這些惡劣的背景,強化了主人公作為一個特工,如小強一般旺盛的生命耐力。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007有失衣冠楚楚的體統和溫文爾雅的氣質,然而我認為在這樣一樣越來越多的人男女不分、自以為中性狀就酷就帥的今天,能保持男人應有的傳統陽剛氣,實在太難能可貴了,這個世界的娘娘腔已經多到叫人忍無可忍的時候,這個新一代007無疑能讓人重新找回男人應有的姿態和魅力所在。因此,單就丹尼爾克雷吉(Daniel Craig)那雙堅毅果敢、令心懷叵測者或小肚雞腸者無法直視、甚至膽戰心驚的凌厲眼神,就足以成為雄性基因充足的男性喜歡並膜拜的目標。 銀幕上太多優柔寡斷、扭扭捏捏的所謂新型男人(確切地說這些人妖都不應該算成男人),新一代的邦德在性別界定上的分明就值得褒獎。除了床戲的銳減,這部《007大破量子危機》的陽剛離子已經滲透到了每一個細節之中,無論是畫面的剪輯、色彩的暗沉、質感的粗糙、配樂的凌厲,無時無刻不傳遞出這個系列的原著本身就是給真男人看的這一初衷。因此,所有的娘娘腔在此都被一掃殆盡,連女主角在生猛度上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部007電影,包括華人女打星楊紫瓊擔綱的《007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 和以往007電影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這部影片的女性獨立意識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邦女郎的字典里,終於不擺脫了所謂情感「臣服」的套路,即使末了的吻別,也能保持一種平等的格局,也更反映出真正的男人應有的胸懷與大度。 正是這種實際上並不強調女人非要什麼做的都和男人一樣才代表平等的理念,也使這個一貫對女性的觀感有失偏頗的系列作品,再度傳遞出它那傳統男女性別觀中,一個非常值得肯定的看法——男女從根本上是有別的,男人對女人的保護也的確是理所應當。正如同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雄性動物都責無旁貸地保護雌性動物的本能。 從一開始,影片《007大破量子危機》都無時無刻不散發出一股後續的味道,這不僅僅因為故事情節的編排上承襲了上一部《007決戰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的主線脈絡,更因為整體質感上的延續性做得非常到位。如果說《007決戰皇家賭場》的視覺風格讓人們找到了邦德系列出生的冷戰時代,那種驚悚黑暗、充滿涇渭分明的正邪對立感以及扣人心弦的時代特質,那麼《007大破量子危機》則在漫天荒沙的幕布下,巧用和邦德同時代風行的西部片那種粗曠質地,營造出更為狂野彪悍的硬漢型超級間諜形象,更符合原作者意欲打造一個跨時代真男人典範的想法。這種質地上的繼往開來最典型的莫過於畫面的顆粒感,一個又一個灰頭土臉的畫面很容易勾起人們對那些西部片里末路英雄的無限懷舊之情。 整部《007大破量子危機》,如果用最簡單的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緊湊火爆。每一分每一秒都不給觀眾感覺沉悶的空間,上天入地、海陸空近乎齊上陣的追逐與武鬥,足以滿足動作片愛好者追求火爆熱鬧的口味。通常,對於這種場面取勝的商業動作片,人們很容易習慣地把它的情節編排歸入蛋白質一類,這是因為確實有太多這種作品不斷印證著人們預期的觀感,但是在這部《007大破量子危機》中,情節的編排比上一部《007決戰皇家賭場》又多了點深度。上一部《007決戰皇家賭場》講述的是一個男人通過女人對情感有冷靜認知的故事,而這次的《007大破量子危機》則帶給人們更值得思索的一個課題,作為間諜,他所捍衛的到底應該是打著當政者旗號的利益集團還是出於自己職責真正應該效忠的國家,片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面臨這樣的抉擇,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勢,最終逼迫邦德做出了自己的獨特選擇。他甚至不再是為軍情六處或英國政府做事,而是在為自己要追索的真相赴湯蹈火。 《007決戰皇家賭場》作為007系列電影重新開啟的一個發端,帶著邦德領教了情感的教訓,而《007大破量子危機》作為它的後續故事,帶著邦德領教了政治的兩面三刀。而觀看後者的時候,一直有這樣一種感覺,故事是被人用3-4個不同的原著素材串聯生成的,而整部影片看起來其實就能以大型的決斗場景分成四到五個部分,而這每一個部分都明顯取自弗萊明爵士不同的原版故事構思。好在以《撞車》(Crash)一片榮膺奧斯卡(Oscar)最佳原創劇本殊榮的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揉合拿捏得還算比較流暢,不至於彼此割裂、毫無連貫可言。而保羅為這部《007大破量子危機》注入的深層主題,也多少還有些《撞車》的影子,這種到底該站在哪邊的選擇說到底,都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標桿。 從配樂的應用上看,大衛阿諾德的創作非常稱職,聽他的配樂,就已經能很清楚地勾勒出整個影片的畫面輪廓,再看電影的過程中,這種聲畫結合的感染力更為強大,讓觀眾緊綳著神經隨主人公一起絲毫不敢懈怠地尋找著真相。配上串場的一些幽默對白,算得上張弛有度,致使有些笑話太英國化,文化上的差異導致不同國家的人看起來未必能如作者預期的那麼忍俊不禁,放鬆情緒。 時至今日的007系列電影,早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電影,作為歷史最有悠久的一套定期持續性商業系列作品,它的任何一個細節在今天都能引發無數的聯想和說道了。別的不說,《007大破量子危機》中至少安排了一幕向另一部007經典影片《007大戰金手指》(Golden Finger)致敬的編排。 隨著故事的發展,《007大破量子危機》中的詹姆斯邦德不僅揭開了上一部《007決戰皇家賭場》背後更大的陰謀集團真相,還親手了了積壓在心頭的夙願,看著他原去的身影以及扔在雪地上逐漸被掩埋的前女友的項鏈,詹姆斯邦德完成了他作為職業特工成熟的必經之路,剩下的就是他在如何以老練的狀態應對工作所必須面對的種種險象、危機和陰謀了。 和以往的邦德電影、甚至同類的商業動作電影相比,《007大破量子危機》篇幅上的創新是最令人稱道的,不長不短的傳統時長——一百零六分鍾,在整體節奏上更顯緊湊,決不浪費一分一秒的膠片。而丹尼爾塑造的新一代的邦德也比扮演過這個角色的以往任何一位前任男演員,甚至他自己都更講究實干,拋卻了沒完沒了地語言廢話,每句話都言簡意賅,哪怕一語雙關,也不是在繞口令式地兜圈子。在這種狀態下,觀眾還哪裡有機會去犯困呢?套用昔日干譙龍的一句口號來概括《007大破量子危機》未來能在收益和口碑上取勝的關鍵,實在太合適不過了——「干,是一種美德。」 當然,《007大破量子危機》也並非十全十美的作品,主題歌太欠缺旋律感,情節推進的節奏有時顯得過於倉促、銜接上的一些細節缺損,都是些瑜之外的瑕。而作為一個早就進入套路化、程式化的老牌系列電影題材,能變化成今天的這幅面貌,還能同時喚起人們對這個系列的懷舊與憧憬之情,已經難能可貴了。期待著兩年之後,這個以陽剛堅毅的新風取勝的詹姆斯邦德再度回到人們的視線。 PS:看片子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發現,很早就知道進口分賬大片為了防盜版會在膠片的某些部分做一些處理,加上防盜編碼,以前對此並沒有沒太在意,這次看《007大破量子危機》得過程中,卻清楚地看到了防盜編碼瞬時出現在畫面的正中間(816#),但是閃動的瞬間極其短暫,多數人相信並沒有注意到,其效果如同每卷電影膠片放至結尾時出現的一些數字亂碼,這也是第一次對防盜編碼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玖』 求一篇關於《2012世界末日》的英文觀後感。高中水平。
Response to the Movie 「2012」
「2012」 is a science fiction and disaster film directed by Roland Emmerich. In Mayan』s theory, the year 2012 is the end of world. The setting of this movie is in 2012, which refer to the end of world.
In the movie, young scientist Adrian Helmsley and his friend Dr. Satnam Tsurtuani discover that a big disaster will take place on the earth. Adrian informs US President Thomas Wilson about the disaster. In G8 global summit, governments of several countries become aware of this problem and decide to fund a project which will make sure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 The only way for public to survive is paying $1,000,000,000 for a special ship ticket.
At vary same time, Jackson Curtis is a writer in Los angles. Jackson and his children are on a camping trip to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In the National Park, Jackson meet a reporter who tells Jackson the world is going to be destroyed, but Jackson think the reporter is mad. Then Jackson notices the disaster, he rents a small plane and try to rescue his family (which include his two children, his ex-wife and his ex-wife』s boyfriend). After several difficulties, they take the map from the reporter and fly to Las Vegas. In Las Vegas they board on a Russian billionaire』s plane with his two sons, his girlfriend, a pilot and himself. In a crash-landing in China kills the pilot Sasha. However, Yuri and his sons (who have tickets), board a plane which heads to the ships. Jackson and his family is abandon, because of they have no ticket. Luckily, they found a Tibet family which heads to the ships. At last they board the ship.
In this marvelous movie, we can feel love everywhere. Love between young scientist and his father; love between Jackson and his family; love between Russian billionaire and his sons. The most affecting part of the movie is when the Russian billionaire uses all his strength to put his two sons into the ship, and he fells into the gorge. Disasters can evoke peoples』 feeling. When they face to lose everything, they become to realize that theirs families are most important for them.
The movie expresses that every single sole in this world is equal. When 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ople waiting outside the ship, people inside the ship become no more selfish, they decide to open the door. This action may cause humanity extinguish, but they succeed, that save thousands of lives.
Fortunately, the scene we saw in the movie definitely would not happen in the real world. When we fell lucky for ourselves, we must be aware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ing, and we need to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arth we live. The movie also tells us to treasure your family members, they are people who care about you, and the person who really need you to care.
『拾』 《crash》觀後感英文版
In Paul Haggis' Crash, an array of characters live in Los Angeles. Their lives interse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go through an unbearably straightforward series of melodramatic incidents, mainly e to a car crash. The movie as a whole is executed in a pretend-mythical style—astoundingly overused, absurdly glossy spiritual symbols, artificial, inlgent melodramatics instead of genuine humanity and insight. The characters are portrayed as either victimized angels or bigoted demons that repent to become victimized angels.
The movie itself is so clean, manufactured and mass-proced that it feels like a plastic shell. The characters are nothing more than pop abstractions that begin with little-to-none dimension and, paradoxically, lose dimension as they progres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idbits portrayed here are illustrated in straight, bold, plain lines. Crash's formality feels so out-of-place, so uncomfortable, that even with any redeeming values, it's impossible to forgive.
Now, technically speaking, it's not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 and it's not the worst of the decade, either. In fact, based on technical guidelines, it's not even the worst movie of 2005. However, in applying the Joe Queenan theory-—that the truly worst movies ever made are the ones that shot for the moon and offshooted; the movies that bugged you; the ones that stuck with you for a long, long time - Crash is really the worst of its year. It is also one of the worst of the decade (only The Village,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Hancock and a few others fare worse). It's wildly visionary approach simply felt like a mammoth-scale failure. It got to me. It bugged me. The whimper this movie got out of such a fruitful idea was simply sad to watch. Any faint merits or respectable attempts for greatness made it seem all the more heartbreakingly terrible—this pretentious, cheap disaster seems so wasted.
The movie is a deformed pastiche of political blindness, soullessness and emptiness. It appeared to me as a lifeless, rushed scam - a movie that feeds off mass consensus of opinion without trying anything revolutionary itself.
Crash is a movie that gives itself the undeserved assertion that it really is revolutionary-—yet it pathetically follows the crowd while it obnoxiously assumes it is leading. This movie could have been so much more—something modest, something in-touch, something relevant--or, at the very least, something tole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