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狼圖騰的觀後感
終於把《狼圖騰》看完了,感觸很深。
終於把《狼圖騰》看完了,感觸很深。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我們漢族人民怕狼的弱點,還有就是我們怕狼,所以打狼。而蒙古人民,因為他們天天與狼相處,所以有膽識、勇氣和那種嘎斯邁的精神。
中國的人民喜歡把狼訓成羊,而蒙古人民喜歡把狗訓成狼。著兩者的差別是多麼的大啊!中國的人民讓畜生低聲下氣,蒙古的人民卻讓畜生斗氣高昂,之所以這樣,在我們的眼中,狼一文不值,羊卻抵過千狼。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狼陰險狡詐、生性險惡,羊卻聰明、勤奮;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狼圖騰》這本書里,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徵,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懶惰。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後它終於為自由奮斗到終點。無論「我們」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麼的令我們震撼啊!
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雖然我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
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里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
但願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里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磨練自己!
㈡ 狼圖騰讀後感500字的急用
不知道 字數是多是少 自己再潤色一下吧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剛毅之魂。
近日,拜讀了2004年十大暢銷書之一《狼圖騰》,心靈被作者描寫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內蒙額侖草原插隊11年,用了3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讀過了《狼圖騰》,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草原狼把我從平靜的生活一下子帶到了西部草原的深廣與另類的生活感受,讓我覺得我的血液在擴張、在膨脹、在嚮往----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對著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卻油然而生敬意與憐愛之情。
難忘《狼圖騰》中狼的自由強悍的進取精神,也更難忘狼為了勝利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犧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義。下面,我就從三方面談談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感悟吧!
一、發揚團隊精神
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團結的群體。這種團結是在千百年實地作戰的經驗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為在強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軍奮戰只能是自取滅亡。蒙古狼爭奪食物的戰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群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殺氣騰騰,這種氣勢就壓倒了弱者。
「在雷電和黑暗的掩護下,狼群以飛箭的速度直插馬群中央,隨即中心開花,然後急轉掉頭,又沖向四周的馬群,把馬群沖的七零八落,沖成了最有利於狼群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
「暫時後撤的狼群行動有條不紊,它門不急於去吞食已經倒斃的獵物而是趁馬倌和兒馬子重新整隊的時候,分頭追殺東南方的散兵游勇。」
從書中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狼的集體作戰攻勢銳不可擋,對戰果也是力求最大,也決不盲目貪多戀戰,不亂陣腳。狼群在頭狼的統一指揮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
為了集體的勝利,狼的犧牲精神更讓人欽佩有嘉。當發現獵人時,為了保護大批的狼群,會有兩只狼做誘餌把獵人引開,以犧牲自己來保全集體;還有喪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殺式的攻擊方式重重的懸掛在馬的側腹做最後的殊死的拚殺。這種不計較個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體主義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人類社會,我們也是生活在集體的大家庭中,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是不是也要學習狼的團隊精神呢?我們也要以集體利益為重,放棄自己的小利益。在工作中對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不逞英雄主義,不好大喜功,不脫離集體。在行動上,要中心明確,一切行動聽指揮,發揮團隊作戰的最大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困難面前無堅不破。
二、危機意識
危機,是鍛煉強者的搖籃。廣闊的草原,危機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長、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學會了在冰窖雪窖中儲存食物;在捕殺獵物中學會了氣象與戰術;在生存的危機中學會了選擇生育地點的隱蔽與逃生;在精裝減負中選擇了殘殺弱病傷員。狼,兇猛、強悍;狼,也更智慧與善戰。在生與亡的死亡線上,強者存,弱者亡,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
所以,危機存在於每個事物中,也是我們人類的生存法則。國家要富強,企業要發展,也必須學會在危機中強盛。因為世界也選擇強者。國家不強就要被列強瓜分;企業不發展就要瀕臨破產。而人呢?不進取,也就是自甘被淘汰。所以,改革,就是要把人變的更強。不要懼怕改革,我們要學習狼的「不息、不淫、不移、不屈」的狼的精神和狼圖騰精神,以更堅韌的毅力對待改革,接受鍛煉,在危機中成長,壯大。
三、生態平衡的意義
從蒙古草原的食物鏈上,我們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價值。狼是捕殺大批黃羊、旱獺、老鼠的殺手,從而保護了草原上最珍貴的草資源。狼對動物的腐屍也是樂此不疲,既清潔了草原,也預防了病菌的傳播。 草原有草,才能抵禦風沙、大旱;草原有草,才有牛羊的食物,才有人的生存啊!
所以,在草原上,狼殺黃羊不殺絕,狼打旱獺專打大不打小。蒙古人打狼、打獺子更是不趕盡殺絕。這些草原的規矩,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
連狼都知道保護的草原生態平衡,我們聰明的、高智商的人類不是更應該保護生態平衡,為我們後世的子孫留下美好的家園嗎?
有樹才能抵禦風寒,有水才能凈化空氣,有草才能減少風沙,我們的地球,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生長在地球上,我們就有義務讓這自然的生態平衡更趨於自然啊!
狼圖騰,我學到了很多我應該具備的品格。
狼圖騰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堅韌向上的進取精神的一種。願這種狼圖騰的精神能永遠在我們中華大地上紮根,永不衰竭!
㈢ 狼圖騰讀後感怎麼寫
狼的團結,狼的勇敢,並且把狼與人對比開來,在神聖的狼面前,人是多麼的愚昧,正如無知的羊把菜根吃盡,自尋死路。
這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中,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隨地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隊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如此和諧,這一切將那些一味敢殺狼群的人們烘托的臭氣烘天。
或許在一些人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認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尚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普通至極的野獸而已,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他永遠只能作配角,然而,在書中隨著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與明白這些獨狼片面的看法是多麼無知甚至愚昧,現在在我看來,這「野獸」不是狼,是人。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上狼不殺獵物時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攻擊都堪稱經典,他們不打無准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斗爭中這種智慧隨處可見,為了不是狼群暴露,獨處而被發現的狼,往往逃往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只是簡單的聰明,而是天賜的智慧。
狼是團結的,他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便是它們被牧民、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會鎮定自若、陣型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死亡,他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自己去撕咬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獵狗斗殺中,狼也是前仆後繼,即使戰斗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
在那片草原上,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與生存
㈣ 狼圖騰電影觀後感300字
自從我看了《小狼小狼》這本書後,就一直想著要是這本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該有多好啊。果然,今年春節《狼圖騰》上映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既高興又興奮,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一睹為快。
狼聰明機智,狼群具備團體作戰能力。有一次,狼群在夜間趁著鵝毛大雪的天氣攻擊馬群,馬群當時一片混亂,四處逃竄。聰明的狼群有組織性地把馬群逼進了一條河裡,結果馬都被凍死在河裡。
狼很有耐心,不打無准備之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還有一次,當一隻前哨狼發現了黃羊群,就秘密通知狼群,狼群很有組織地進行布控,等待時機。
黃羊群沒有意識到任何危險,繼續吃草,一個個吃圓了肚子走不動了,躺下休息。就在此時,狼群突然襲擊,黃羊群遭到重創,死傷無數,狼群還把吃剩下的黃羊埋藏在雪堆里備用。
狼還是自由、獨立、有尊嚴的,草原狼驕傲的自由精神讓人動容。相比施捨的食物,狼更喜歡用自己的能力捕食。狼寧願跳崖自殺,也不容許人類的鎖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狼,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在草原,狼是神。蒙古老人說:狼是騰格里派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
這部《狼圖騰》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廣闊的草原上,我們人類就是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羊的善良、溫和,也要學習狼的勇於拼搏、不屈不撓、團隊合作精神。
㈤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
首先簡要敘述原文內容,對所讀文章做一個簡要的概述。寫作部分主要是為寫自己的感想做一個前期鋪墊。這部分寫作的重點一定要突出「簡」。
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北方大雪般壯烈的情感;不是江南小雨般柔美的情感;不是兩情相悅般酥麻的情感;不是關懷備至般細膩的情感……這種感覺,好似一道閃電直擊內心深處所有的細胞,從頭發尖到腳趾的觸動之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好像在那1869頁的中國漢語字典中都找不到任何一個詞來形容它。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
圖騰仍在飄盪,狼已成為傳說……
初讀這本書源於我的老師,在一次課外話題中,無意提了這本書,由於好奇心,驅使我買下了這本書,於是,就踏出了我對狼認識的第一步。
起初,我並不了解狼,只是常從電視或書籍中看到狼常為反面人物出場,就會覺得狼是一個無惡不作,殘忍殺害動物的卑鄙種群,「豺狼成性」「狗肺狼心」「杯盤狼籍」等成語都是比喻人或社會像狼一樣的邪惡。
所以,自古以來,狼在人們心裡一直扮演著一個凶惡狡詐的角色,但事實恰恰相反,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頗深……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竟想不到我穿越了,穿越到了時期的內蒙古大草原。湛藍的天空下,一望無際的油油碧草。成群結隊的草原狼、悠閑自得的旱獺。遠處白色的蒙古包和那裊裊炊煙構成了一幅美麗潔白的畫卷。
遠方那個是主人公陳陣嗎?我真的在這個山美水美的額侖草原上嗎?我真的要去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狼災嗎?我和陳陣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
我們在這個與狼共生存的環境里,彷彿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我們著迷,讓我們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當我們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群,睿智的狩獲大量的獵物時,我們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種.種奇怪的舉動所迷惑;當我們看見狼群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我們又為狼群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贊嘆。
狼是一種多麼神秘的動物!它那幽幽的眼睛就會告訴我們它們的智慧無人能比,它們的組織能力超於尋常,還有它們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彷彿與身俱來!它們是團結的,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
從不產生逆反心理,忠於狼王,因而團結,他們團隊合作意識強,所有事情都是有規劃,有計劃地去做。
它們懂得知己知彼,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的攻擊很少失誤;狼,懂得同進同退,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卻是最團結的動物!它們雖然兇殘,但是母狼卻是母性最強的動物之一。
可以為了孩子放棄獵物,可以為了孩子飢腸轆轆,可以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是舍棄生命!為什們成吉思汗帶領了一小部分人,卻能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因為狼。
就是因為他們,使得成吉思汗從中獲取狼的精華及一身,所以他能成功。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裡,狼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眾多品德的化身。而並不是所謂的「殘忍種群」。
而真正殘忍的卻是人類,故事的最後,狼被殘忍無情的人類大面積捕殺,原因就是那些不懂生態規律,卻自我感覺良好的那些人,原因就是那些所謂值錢的狼皮大衣,人類啊,你們已經被奢侈的生活和骯臟的金錢蒙蔽了雙眼!醒醒吧!看看那些動物被扒去皮毛後無助害怕的眼神!摸摸自己身上穿的大衣。
是不是那些用生命為你構造出美麗的無辜亡靈!看看自己手上是不是已經有了屬於自己同胞的片片血跡!「棕熊」「巴里虎」「斑驢」等等等等這些以血為代價的警鍾還不能敲醒屬於我們真正的靈魂嗎?放下那些殘害生靈的斧子吧!請記住,上天能夠給與我們的東西,他同樣也能收回……
圖騰仍在飄揚,狼已成為傳說……
㈥ 《狼圖騰》觀後感
終於把《狼圖騰》看完了,感觸很深。
終於把《狼圖騰》看完了,感觸很深。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我們漢族人民怕狼的弱點,還有就是我們怕狼,所以打狼。而蒙古人民,因為他們天天與狼相處,所以有膽識、勇氣和那種嘎斯邁的精神。
中國的人民喜歡把狼訓成羊,而蒙古人民喜歡把狗訓成狼。著兩者的差別是多麼的大啊!中國的人民讓畜生低聲下氣,蒙古的人民卻讓畜生斗氣高昂,之所以這樣,在我們的眼中,狼一文不值,羊卻抵過千狼。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狼陰險狡詐、生性險惡,羊卻聰明、勤奮;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狼圖騰》這本書里,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徵,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懶惰。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後它終於為自由奮斗到終點。無論「我們」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麼的令我們震撼啊!
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雖然我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
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里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
但願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里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磨練自己!
㈦ 狼圖騰電影觀後感500
蒙古人歷來以長生天為圖騰,確實沒有狼圖騰一說。
狼圖騰的說法是因為蒙古秘史記載中,蒙古人是蒼狼和白鹿的後代,狼是神靈的化身。但是也有不同說法,例如有的學說認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人的名字,還有說法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部族的名稱。
但我記得清清楚楚,老輩的蒙古人確實認為狼有神靈之氣的動物,對狼非常的敬畏,在老輩蒙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例如我還記得,誰有不許說:沒見過狼。否則會有災難。
於是,狼圖騰就好解釋了:這里說的圖騰是一種修辭手段,指的是崇拜,這符合蒙古人對狼的敬畏之心。
㈧ 電影《狼圖騰》觀後感400字
狼不是蒙古人的圖騰,狼系游牧民族的天敵也。充其量狼與老虎,豹子,羚羊等一樣均被蒙古人獵殺的野生動物之一。蒙古國蒙獒輕松抓吃一隻狼;訓練老鷹專門獵殺狼!蒙古人沒有圖騰,如果非要找一個圖騰的話那隻是蒼生天,其次是駿馬,還有獵榫 。蒙古人自古以來稱自己為蒼生天的孩子。蒙古國的國旗是用以「白馬鬃」做的,戰旗是用「黑馬鬃」做的,蒙古族樂器的傑出代表是馬頭琴,而不是狼頭琴。蒙古國國徽里的動物圖案是「駿馬」和「獵榫」,而不是狼。蒙古人的哲學是游牧哲學,信捧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和為一體的處世思想,其核心是善待自然,敬畏自然。以家庭為單位的狼的思想與行為只是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遵循自然規律,以開放心態的游牧文明 ,怎麼可能崇拜並供捧自己的天敵--狼狼呢?。《狼圖騰》是個不懂蒙古文化內涵的下鄉知青的所虛構的長篇小說而已。但是不可否認這篇長篇已經蒙敝了包括蒙古族的文盲和非文盲,不懂蒙古民俗的大眾了,「狼圖騰」電影一經播發,更會蒙騙全世界的觀眾的,因為是法國著名導演導的,中央電視台播發的嘛。法國導演為了好奇和商業利益,不可能去考證民俗。可悲得是我們的那些所為蒙古史學家和研究民俗的學者們都那兒去了?
狼更不是蒙古人的祖先,「蒙古秘史」開頭說的那一段關於「蒼狼」和「白鹿」,是狗屁反譯,應該譯為叫「蒼狼」的人和他的婁子叫「白鹿」的人才正確,蒙古人習慣用動物名字命名人名的用意是「確保平安」!比如:「黑虎」,「賴狗」,「黃狼」,「貓如」等等!這樣豈不全成了圖騰?
希望電腦高手們傳到網上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