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Ⅱ 《生死96小時》觀後感怎麼寫
方法: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Ⅲ 求一篇電影《生死抉擇》或《真水無香》的觀後感!
真水無香篇。比較正統回答
「大象無形,真水無香」,這是對人生至高境界的總結,也是看過影片《真水無香》後留給我們思索回味的源泉。
《真水無香》是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魚水同志的先進事跡為原型改編而成的一部司法宣教片。影片寫實生動,主人公宋魚水法官的敬業態度、工作方式,以及在情理與法理間的糾結困惑,和為此不斷探索尋求出路的精神,都深深吸引著我。
在中國這個歷史悠久但法制傳統薄弱、法制觀念淡薄的國度里,推進現代化法治建設的確可謂舉步維艱。正如片中所說,在這樣一個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里,「如何形成法制傳統」以及「如何樹立法制信仰」是一直以來都需要解決的難題。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導致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與精神文明建設並不能很好的同步發展,往往是前者先於後者,從而帶來種種社會矛盾。
威嚴的法庭,嚴肅的宣判,高額的律師費,「潛規則」,「鐵證如山」與「憑良心做事」,究竟該如何裁判?一切紛爭都會隨法槌的輕擊聲戛然而止,但這一錘的分量法官們自知會有多重。那一聲輕擊承載著民心向背,承載著解決種種社會矛盾,承載著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宋魚水同志是人民的法官,她真正做到了「公正司法、情系於民」,一絲不苟地實踐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弘揚著人民法官為人民服務的裁判理念,堅持著「以誠待人、以理服人」的人生准則,努力化解糾紛,使社會成本降到最低,促進法治社會的建立和完善。
「法律無情人有情」,這句被我們常掛嘴邊的話,要怎樣付之以行動才能不覺它的空洞?司法的運作,不僅僅是讓法官當裁判,公平公正地判案,而是要努力找到法理與情理的均衡點,讓法理更有說服力,讓情理更加人性化。而這一切只靠單方面的努力是收效甚微的,真正要做的是讓人們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這就有待我們每個人去學法、懂法、用法,遵循司法規則,用法律來捍衛自身的權益。
回到現實中來,其實每一個職業都如此,只要你抱著如宋法官一樣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你都會體會到快樂和滿足。有些道理對我們來講其實很簡單,所以腦海里形成了理所當然的印象,可是,當換個角度、換個角色,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所以在面對我們的客戶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真誠相待,熱情服務,從而使他們的問題得到最周全的解答。宋魚水同志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了,真正為他人著想,那麼對方是一定會感受到這份情意,也一定會為之感動的!上善若水,真水無香,這便是我們為人所應該去追求的境界!
生死抉擇篇
。從頭到尾,我都在發自肺腑認真的看,不過到影片最後我卻在想一個問題:如果連那個省委書記和省委副書記也是一夥的怎麼辦?於是瞬間,偶的世界觀人生觀便崩塌了,從此不再腦殘。
這部電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重復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清官」神話,重復在草民中渲染「包青天」情結。可是,這種反腐神話最終都歸結到上面那一個大Boss的廉腐問題。簡言之,上面Boss清廉的話,就能解決下面的貪污問題;但如果上面大Boss和貪污的人沆瀣一氣的話,對不起,麻煩你再祈求Boss's boss能夠不腐敗。於是,一級一級推導下去,在最壞情況下問題全部取決於整個官員體系最頂層的那個人,古時候叫皇帝,而現在曰Core。這彷彿宇宙大爆炸理論中的那個「奇點」,無怪乎古時之人都祈求能身逢堯舜之君。
「生死抉擇」,這就是個偽命題,生死唯君裁之,豈容自擇?君命在上,臣下當體會聖意,用心辦差,又豈可不識大體,這般叫人今後如何用心做事?故千言萬語一語概之:「皇上聖明,草民萬死無以報聖恩萬一。」
Ⅳ 求電影《生死抉擇》系經濟體制改革的觀後感,要原創的,高分懸賞。
一看就知道是賀福安老師的學生。。。
Ⅳ <<生死抉擇>>觀後感,急!~急!~急!~
《生死抉擇》觀後感
「我決不能讓你們這些人毀了黨,悔了改革的前程!」李高成的這番話直到現在,還嬸嬸的震撼著我的心靈。昨天晚上,看完了《生死抉擇》這部影片之後,我只覺得在電影里,一股浩然正氣超乎塵埃之外,充塞天地之間,使人敬仰,令人感奮。一個*共*產*黨*員在面臨生死之間的抉擇,如立明鏡,不僅照出了*共*產*黨*員的崇高靈魂,而且照出了一切蠅營狗苟者的卑劣。
李高成同志為了黨忠誠、辛勤的工作,無愧與「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誓言。在最後發現自己的旗子竟然貪污受賄,毅然的做出一個*共*產*黨*員的生死抉擇,誓要維護黨的形象、改革的前程。同那些貪污受賄的不法者做最激烈的斗爭,這一切,代表著大部分*共*產*黨*員崇高的品質。但同時反映出少部分的*共*產*黨*員貪污受賄,同那些不法份子勾結在一起,被金錢、利益熏心,忘記了當初在國旗下庄嚴宣誓的誓言。做出了損害黨,損害國家,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
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事實證明那些人是不會得到好下場的。最近的成克傑、胡長清不是最鮮明的活例嗎?
然而,人民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只有越來越多的人認清了貪污腐敗帶來的危害,改變觀念,才能杜絕貪污腐敗,改變社會的風氣。
我希望每個人看了《生死抉擇》之後,都能從中得到啟示,向高志成同志學習,憑著那種精神,一齊同貪污腐敗斗爭到底!
Ⅵ 譚千秋最後一課電影觀後感 急急急!!! 長500字呀!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在地動山搖時,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這個老師就是譚千秋,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老師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今年教師節時,溫總理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愛的前提首先是自愛——懷著虔誠的心情愛自己的職業、懷著敬畏的心情愛自己的名聲、懷著崇敬的心情愛自己的責任。沒有自愛,就談不上去道德的自律,更談不上真心去愛自己的學生。自愛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約束,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內涵,豐富知識儲備,追求思想境界。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人的一生應該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雖苦但樂在其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古人雲:「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師德的核心是什麼?千百年來,千言萬語凝成一個字——「愛」!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動人的詩句來謳歌教師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贊美教師的崗位,但是,我要用我滿腔的熱愛寫下我一生的承諾:做一個自愛然後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
風雨飄搖,日月如梭。十年燦爛如花的教學歲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人生就是實實在在,就是默默無聞,就是不求索取。她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只有從瑣碎的工作中細細地理出一些的思路;她沒有驚險的飛躍,只有歲歲年年、朝朝暮暮與學生的風雨兼程。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一燈如豆,四壁青輝。物慾橫飛與我無關。盡管我們的門外就是繁華,盡管我身邊就是喧囂,但我還是會固守一方的寧靜與安詳,在瑣碎和平凡中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堅定的守望,守望著鹿邑教育的明天,守望著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和輝煌,守望著心靈深處的那方凈土,用愛寫好「師德」。
Ⅶ 生死96小時觀後感作文600字
《生死96小時》觀後感500字
電影《生死96小時》是由苑本立執導,由聶遠、葉一雲、馬強等主演。生死96小時劇情講述一支紅軍偵察小分隊,接受了為紅軍大部隊戰略轉移開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過在安順的96小時激戰,最終以巨大犧牲完成任務的故事。
一支性格各異、出身各異、年齡各異的紅軍偵察小分隊,接受了為紅軍大部隊戰略轉移開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過在安順96小時的時間里,經歷人生大考,最終以巨大犧牲完成任務的故事。
影片於今年4月開機拍攝,生死96小時劇情講述一支性格各異、出身各異、年齡各異的紅軍偵察小分隊,接受為紅軍大部隊戰略轉移開辟血路的特殊使命。在通過安順少數民族地區96小時的時間里,經歷人生大考,每前進一步都面臨生死抉擇,最終以巨大犧牲鋪平一條前進道路。
該片拍攝場景全部選擇在安順地區的黃果樹景區、雲峰八寨、雲台山、轎子山知青林場、西秀黔秀通影視基地、平壩鳳凰林場等著名景區拍攝,力求透過貴州的旖旎風光,展示紅軍官兵的信念、血性、犧牲與壯別。
該影片集結了數十位實力派演員。在《革命軍人永遠年輕》《建黨偉業》《綉春刀》等多部影視劇中飾演重要角色的貴州籍著名演員聶遠擔任男一號,女一號是在《狼煙北平》《刑警隊長2》等多部影視劇中擔綱主要角色的著名演員葉一雲。
Ⅷ 生死抉擇的影片評價
《生死抉擇》是一部反腐倡廉力作,全片聲畫製作精良、敘事線索層次清晰、電影語言運用純熟,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
影片人物刻畫十分成功、性格走向脈絡清楚,特別對主要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表現得絲絲入扣,成功地塑造出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他們在金錢、親情,友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
同時,影片中揭露的腐敗現象發人深省,深刻地揭示了反腐敗是一場關繫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斗爭。
同時,該片以1.2億的票房總成績位列當年國產電影的首位。
反腐倡廉——《生死抉擇》觀後感
這個烏煙瘴氣的娛樂城,幕後老闆正是中陽紡織廠的領導班子。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是他從嚴書記家回來,在一座大橋上看這美麗的大城市,在黑夜中,燈光閃爍,好象繁星點點,他感到有一股熱流從身上涌了上來,全身熱血沸騰,他決定了,一定要和腐敗分子干到底!哪怕是撤職、坐牢,甚至殺頭,他也一定要干到底!雖然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提拔的老部下是些腐敗分子,沒想到他的老領導是腐敗分子,更沒想到自己心愛的妻子也是腐敗分子。但他頑強不屈,堅持自己的主張,並憑著那種精神,一齊同貪污腐敗斗爭到底!
《生死抉擇》這部反腐倡廉力作,片中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他們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從他們的身上折射出黨和政府反對腐敗、從嚴治黨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它鞭苔邪惡腐敗、塑造美好心靈。
我相信反腐倡廉的工程一定能不斷取得階段性勝利,直到最後勝利!
主人公海州市市長李高成是中紡提拔起來的市領導,廠新班子成員以廠長郭中姚為首利用國有企業改革的時機,集體貪污受賄,趁李市長黨校學習期間變本加厲的侵貪國有資產,利用廠子重組的機會,大撈特撈,還聲稱有權不使,過期作廢。並名目繁多的設立分公司,安插各級官員的親人或是退下來的老領導承擔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恰好是海州市面臨選新的市委書記,在風浪的高處,市委主持工作的楊成做李高成耐心細致的工作,共同頂住各種壓力,克服困難,敢於同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為作斗爭。腐敗的溫床侵蝕著李高成的家人,對他的父母,兄弟,孩子利用妻子的弱點,處處小恩小惠,想讓李高成成為他們的保護傘,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光下面存在腐敗行為,作為省級的嚴陣也在為腐敗分子大開綠燈,使各工作組很難查到中紡存在的問題。
李高成認真做好愛妻的工作,把所有的花退回去,把30萬交給了楊成,並親自送妻子投案自首,感情、親情交織在一起,顯示了他和那些蛀蟲決心戰斗到底不屈不撓的精神。
在省委和中紀委正確領導下,在萬書記的關懷下,市長李高成在大會上詳細講述了中紡牽扯到的一切腐敗行為,該落網的全部落網,該判刑的全部判了刑,純潔了組織,懲治了腐敗,大快人心,李高成仍然是海州市市長。
通過觀看電影《生死抉擇》,依然使人不得不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些政府官員和國企的負責人,雖然所處的環境與影片中有所不同,但腐敗的私慾一日也沒有停止過,仍利用職位的便利、致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不顧,大膽地侵吞和浪費、損失國家資舍。明明知道是違規甚至違法行為,但偏要為之;特別在人事調整和物資采購上,明目張膽收受財物,吃消回扣,本應通過招投標可采購到優良價格和品牌的物資,但卻偏巧立名目去釆購那些單價昴貴的東西,甚至習以為常,變本加厲,覺得占點小便宜不算什麼,並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殊不知,如此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落個身敗名裂。
反腐倡廉教育是長期的教育內容,黨中央對腐敗的問題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決不姑息」。胡總書記的講話,既表明我黨將已更加堅決的態度反對腐敗,也表明我黨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黨員幹部遇到的誘惑和考驗有很多,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只有認真執行幹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時刻牢固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身體力行「三個代表」,堅決同腐敗行為做斗爭,才能保證我黨的事業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
Ⅸ 觀《生命抉擇》有感的作文。
是《生死抉擇》吧?
前幾天,觀看了《生死抉擇》這部影片,在長達2小時48分的放映過程中,情節的扣人心弦、劇中人李高成面臨的痛苦抉擇緊緊抓住了我的心,讓我從中看到很多東西,現匯報如下:
一、影片簡評
市長李高成剛從中央黨校學習回來就面臨復雜的局面和尖銳的矛盾:中陽紡織廠上千工人准備到市府請願,來了才半年的主持市委工作的楊誠對中陽紡織廠一事緊追不放……隨著調查的步步深入,李高成發現:他一手提拔並信任的中陽紡織廠領導班子集體腐敗,妻子吳藹珍也深深地捲入其中,更令他震驚的是,培養了他的省委副書記嚴陣就是這張盤根錯節關系網的根子。何去何從?黨性和良知要求李高成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彷徨,他面臨著痛苦的抉擇!……(影片內容簡介)
可以說《生死抉擇》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反腐倡廉力作,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影片以澎湃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他們在金錢、親情、友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從他們的身上折射出黨和政府反對腐敗、從嚴治黨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時,影片中揭露的腐敗現象發人深省,深刻地揭示了反腐敗是一場關繫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斗爭。 另一反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對腐敗的根治,並不是多出幾個李高成式的英雄人物就能解決的,清官再多,"人治"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要治標治本,還得靠法制的健全、靠監督機制的健全。"缺少監督的權力必定滋生腐敗",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們黨為了治理腐敗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現在正在開展的三講回頭看活動,對提高黨的領導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抗禦風險能力,推進黨的建設,就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同時,我們黨在不斷加快法制化進程,針對腐敗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並加大了監督執法力度,為懲治腐敗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影片的現實意義
應該說現實生活中,讓我們都學李高成的大義滅親以懲治腐敗是不可能的,哪裡找這么多的腐敗分子呀?那麼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又有哪些啟示呢,我想是應該是他那不畏壓力,勇於同不良現象作斗爭的精神吧!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共產黨員面對不良現象,畏首畏尾,總是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如果說的嚴重些這是缺乏黨性的表現。"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一些小問題上敷衍了事,必然會養成一種患得患失、唯利是圖的不良作風,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無法履行"不惜犧牲一切為黨奮斗終身"的誓言。
現在,社會風氣確實不是很好,遇到一些不良現象,不少群眾會冷眼旁觀,而這時也正是體現一個黨員作用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我們要敢於同不良現象作斗爭。我們所想到的不應該是個人得失、困難的嚴重性,而應該是有黨在支持我們,有那麼多的群眾在看著我們,我們決不能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
當然,這也不是叫我們不假思索,胡亂的沖上去,一定要考慮必要的方式、方法,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成功。以上就是我觀看影片《生死抉擇》後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