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律電影觀後感
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麼,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傷心的人。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縹緲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等等很多的事。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
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
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
Ⅱ 法律電影觀後感1200字
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於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慘。曾以為那隻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天,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裡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時間鬧得網上網下沸沸揚揚的葯家鑫事件。葯家鑫要是懂一點法律知識,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賠錢和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可惜,他枉為大學生,居然一點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麼,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傷心的人!我從網路上看到,葯家鑫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生不如死,多麼可憐的母親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因為,世上沒有後悔葯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並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願,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願,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Ⅲ 跪求看一部法制電影,寫一篇感言(1000字)
強烈推薦《法官媽媽》
【導演】穆德遠
【主演】奚美娟, 陳思成, 趙有亮, 劉希媛
【類型】犯罪 劇情
【年份】2002
【地區】中國內地
【語言】國語
【片長】90分鍾
【色彩】彩色
【電影介紹】
十五歲少年張帥因為入室搶劫,正面臨法律的裁決,他的家人為減輕他的罪行,通過為其辯護的李律師欲給審判法官安慧兩萬元錢,不想卻被李律師暗中侵吞。張帥被判實刑三年,他的母親也於這三年中病逝。不知內情的張帥出獄後,帶著對安慧的刻骨仇恨,決心潛入安慧家,搜集她收受賄賂的證據,意圖讓她也一嘗牢獄之苦。
安慧絲毫沒有察覺危險的降臨,她仍在致力於少年法庭的設計,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張帥站在她家門口……
計劃進行的相當順利,張帥很快取得了安慧的信任,他通過安裝在她家的竊聽器,每天記錄下安慧的談話,試圖找到什麼證據。但是一天天的過去了,張帥不但沒有發現安慧有什麼可疑之處。相反她的善良,她對少年犯家屬的態度,以及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使張帥對自己的計劃產生了懷疑,他甚至想過放棄。但是當他面對他母親的照片時,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仇恨。
後來張帥又從醫院里得知他的母親為了他,賣腎換取了一筆巨款送給安慧,而安慧卻矢口否認時,張帥又重新燃起了怒火,他終於將搜集到的「證據」,提交到檢察院。安慧到此時才發現他真心愛護的張師竟然在騙她。出乎張師的意料,安慧平靜的對待了這件事。只是告訴他自己是清白的,她甚至高興張帥能用法律方法來解決問題。
張帥離開了安慧家,一個人在街上徘徊卻被巡警帶走,他又一次面對鐵窗,只有安慧過來接他,其實在他內心深處也不相信安慧會有此事,但是安慧已經開始接受法院的內部調查,張帥和安慧都面臨痛苦的尷尬。
就在安慧給張帥過十八歲生日的時候;一封被遺忘的信重新出現,一切的真相就在這封信中揭曉。安慧和張帥之間的瑕隙終於冰釋,張帥在那一天己成人,在送別的車站,張帥看著安慧,他不知道該不該喊出那兩個字……
《法官媽媽》在北京上映時,許多學校和團體都組織大家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觀看人次達到了上萬人。影片結束後,許多觀眾還坐在位子上擦眼淚。就連影片中主人公的原型、在少年刑事審判工作中有著出色表現的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尚秀雲也為影片落了3次淚。
尚法官說:「這部影片我看過4遍,落了3次淚。影片中的事情我很多都遇到過,每當演到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時,我都會回想起那時克服的困難,影片中那樣的話我也說過,真的是觸景生情。」尚法官曾對媒體表示,影片中90%以上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其能感動大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這個「真」。
Ⅳ 關於法律的電影觀後感
在看了《法外情》 《一級恐懼》 《一級重罪》 《沉默的羔羊》···等幾部精彩的電影之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視覺和情感上的沖擊、以及對人性和理性的思考,還了解到一些法律上的知識,通過中國與美國的法律電影認識到它們法律制度的區別。
在這幾部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法外情》了,影片情節曲折感人,部分片段有令人泫然而泣的效果。主要講述老妓劉惠蘭因自衛殺死了出身名門的嫖客曾某,僅在倫敦大學法學院剛畢業的劉志鵬出於正義願為她出庭作證。在種種的壓力下,憑著他的不屈不撓,與著名的主控官展開一番舌戰唇槍,幾經艱苦,終於得到勝利,使被告得以無罪釋放。這部影片提出當時低下階層對社會貧賤富貴的控訴及法與情之間的矛盾,讓觀眾產生極大震撼與共鳴。它講述的這個故事讓人們認識到原來在理性的法律制度下,還是有著真情存在的。都說「法不容情」,可是若是心懷真情和正義,便終將會贏得勝利!法律只是一種保護權益的手段,它最終還是為了人們的權益而存在,為了正義而存在。總之,堅持正義必勝!
《一級恐懼》是一部美國電影,電影講述芝加哥發生了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羅森被人謀殺,身上共被刺了78刀。警察在現場抓到了滿手鮮血的少年艾倫。著名律師馬丁·威爾決定經辦此案。他在拘留所看到了面色蒼白,稚氣未脫的艾倫,通過交談他認為艾倫是無辜的,並決定免費為他辯護。其中,有這樣一句台詞,威爾對艾倫說:「我來說,你不必說。你要做的就是看起來很無辜的坐在那。」為什麼要表現的很無辜呢?因為要獲取陪審團的支持,陪審團對一個案件的判決非常重要。在美國,審判中都會有陪審團出現。在英美法系中,陪審團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制度,它對案件的判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陪審團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一個案件的判決能夠說服陪審團,意味著能夠符合社會廣大階層的正義觀和價值觀。在我國,顯然是沒有陪審團這一制度的,這也是中國和美國司法制度的最大不同之處。
這部影片劇情很精彩,讓我們對人性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反思,影片最後威爾勝利了,成功為艾倫脫罪,他去向艾倫告別,大家都以為高潮已過全局終,正義戰勝邪惡。在受壓迫的弱者得以沉冤昭雪時,人性的秘密卻再一次被泄露出來——嚴重的不公經歷是會對心理造成扭曲的,再純潔的靈魂也不會倖免遇難。或許的確存在過羅伊與艾倫同時並存的時候,也許是在主教剛收留他,也許是很小的時候,被變態父親凌辱時,兩種面孔同時占據著他的身體。但最終,為了改變現狀,結束這令靈魂顫栗恥辱的一
切,懦弱的艾倫最終完全消失了,沒有等來任何及時救贖的純潔良知泯滅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殘忍,暴力的羅伊,他更殘酷更強大,所以更適應這個世界。就像影片最後羅伊向威爾喊的那樣,「你會感激我的,你總會變得心狠手辣。」片尾威爾定定地站在那裡,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是否仍然相信人性本善呢,是否依舊如往日為他感興趣的殺人犯辯護,探究為何善良的人也會殺人。他是否仍然對自己的信仰堅信不疑,還是僅僅將之歸結到自己洞察人性的能力不足呢。一切無從知曉,如同最後那首嘹亮澎湃的葡萄牙小曲一樣,鬼魅一樣的曲調,久久地盤旋在觀眾心中,亮麗而妖異如同夜幕下大海中折射著月光的美麗魚鱗,剔透晶瑩地隱現在暗潮洶涌的浪濤之間。法律雖然無法代表人性,但我們卻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探索人性,思考和反思自身。
提到《一級重罪》,不得不提到案中的軍事法庭,軍事法庭與一般的法庭有所不同,因為可能會涉及到國家機密,不能公開審理,其中的一些制度、規則、稱呼都有一些不同。查理說:「如果軍歌可以算作音樂,那麼軍法可以算作司法」「軍法體制以否決為基礎,挑戰體制?NO,照體制內的游戲規則,挑戰必輸無疑」,由此可見一斑。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舊金山女律師克萊爾與成功商人湯姆一直過著令人羨慕的婚姻生活。然而這種平靜瞬息之間就被打破了,就在兩人在街巷中散步時,卻有不知何處來的大批軍警忽然把兩人圍住,把湯姆強行帶走。幾經查問,克萊爾終於被告知,丈夫曾是秘密軍人,而軍方現正指控他在巴西的薩爾瓦多犯下了「屠殺罪」! 涉及國家機密,丈夫的案件不能公開審理。軍事法庭又是軍隊高層說了算,錄音帶不被采證,醫療保險單不被采證,甚至克萊爾有可能被剝奪辯護資格。於是克萊爾找到了陸戰隊律師查理一同來調查這場詭異的官司。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觸很大,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上級的命令,海軍陸戰隊的官兵被國家洗腦,一件件罪惡滔天、任意殺伐的事出自他們的手下,事情敗露後總得有人頂雷,這個人要麼是死去的人,要麼是其中一名部下。
最後在克萊爾的努力下,國防部撤訴了,原因是涉及到了國家機密,可是這中間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事情呢?真相面前沒有真愛,克萊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查了個翻天覆地,把丈夫變成無罪釋放,到頭來卻是一場連環欺騙?丈夫追殺戰友,後來追殺丈夫的人也來了,到底誰有罪,誰是罪惡的源頭? 臨死的丈夫說:「我不希望這樣做,對不起」,是誰逼他這樣做,是誰讓他離開愛的軌道越來越遠,是誰將他視為秘密的一環,讓他把環前環後清除,再清除他?到底還有多少掩飾的罪行比我們的想像還要大?到底還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將倒在他們黑色堂皇的槍口下?這恐怕又要引發
我們新的反思了。
最具有懸念最驚悚的影片當屬這部《沉默的羔羊》,影片中的克拉麗絲是聯邦調查局的見習特工。她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兇手是一名專剝女性的皮的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迄今為止,受害的女性已達5人。克拉麗絲的任務是去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訪問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同他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以此獲取罪犯的心理行為資料來幫助破案。漢尼拔被關在地牢里,他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但高度變態的中年男子,並且是個食人狂魔,他要求克拉麗絲說出個人經歷供自己分析以換取他的協助。他是一位造詣很深的精神病專家,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人,更確切他說是一名心理變態者,「明知自己在犯罪卻毫不在乎的精神變態者,純粹同社會作對」。影片通過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試圖探尋當代美國社會恐怖的根源,這使得影片的主題得以深化。在影片中,那種精神上的對抗、那種「天使和魔鬼」的鮮明對比、那種建立在較緩慢節奏上的內在哲理性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廣泛地引起了公眾對社會犯罪、恐怖以及邪惡勢力的憎惡和譴責。
看完這幾部電影,真的獲益匪淺,欽佩那些電影主角的勇氣,智慧,堅持和正義;感慨軍事法庭的特殊化;贊嘆陪審團制度的人性化。總之,學到了很多。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法律都逐漸呈現一體化,各國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我相信我國對外來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針終將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各方面體制,依法治國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得到最大化的貫徹和實施。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天完善的法治社會!
Ⅳ 法律電影觀後感800字
從《秋菊打官司》看中國的法律建設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西北地區的一個小山村。秋菊的丈夫萬慶來因為要修辣椒樓而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因為罵了村長而被被村長踢中要害。秋菊懷著身孕去找村長說理,村長不肯認錯。秋菊又到鄉政府告狀,在鄉政府的調解下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但是實際上並不服氣的村長把錢扔在地上,感到受到侮辱的秋菊沒有撿錢,因為秋菊本就不是要村長賠償經濟損失,她要的只是村長的一句道歉,她覺得村長打她丈夫打得太狠了。於是,沒有得到村長道歉的她去了縣里、市裡去討說法。在這過程中她受到了幾次欺騙,但同時也有好心人的幫助,小旅館的老闆、市公安局局長等等都給了她很大的幫助。不過,最終通過行政手段秋菊還是沒有討到她想要的說法。於是,在好心的局長的幫助下她又來到了法院,想要要通過訴訟討個說法。在第一次上訴失敗後,她再次提起了上訴,在判決結果還未出來的除夕之夜,秋菊難產,村長摒棄前嫌組織村民連夜把秋菊送到醫院,使秋菊順利生產,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萬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當秋菊家慶賀孩子滿月時,傳來法院判決,村長因傷害罪被刑事拘留十五天。望著遠處警車揚起的煙塵,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過訴訟來獲得正義的,並且在我們看來她也確實獲得了正義。但實際上最後她獲得的正義並非她想要的正義,也許這對於秋菊來說更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她獲得的大概也只是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將村長送入監獄將使得秋菊在村民中的形象大減,人們會認為她不通情達理,不就是兩個人打了一下嘛,至於把人送進監獄嗎?但實際上秋菊上訴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把村長送進監獄,她只是想讓村長承認自己錯了,甚至她都沒有想要村長賠償自己家的經濟損失,她只是覺得村長打人打的太狠了,這時不應該的。於是,雖然最後她贏了官司,但她並不開心,尤其是在自己難產是人家村長還不計前嫌幫助自己。把村長送入監獄也許會成為秋菊心中永遠的遺憾……
但是不想把村長送進監獄的秋菊最終還是把村長送進了監獄,盡管這並不是她的本意……也許這就是法律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的沖突,這更是法治的無奈。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也只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法律既不是全部社會規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會規范。而就道德來說,它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准則,它不僅關乎人的行為,而且連接人的內心。法治要想離開道德而獨自存在,那隻是一種空想。法治不僅不會排斥道德,而且還是以道德的存在與作用的發揮作為社會基礎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圍而要將其他社會規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可以說秋菊打官司的結局就是法治的無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法治的無情使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法治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須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審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論事,根據當時人的訴訟請求來依法作出判決,一旦法官在判決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決內容(比如按照傳統的道德觀,順從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決該村長向秋菊道歉並賠償損失而不追究其他責任),其馬上就有可能被懷疑是否有受賄的嫌疑,而且社會也有可能會因此而亂了套。所以也只能把這歸咎為法治的無奈,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理論的發展人們慢慢的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對我國的法律制度現狀,我要說的是,各項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確實對我國人民的和諧生活功不可沒,也為我國的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在新頒布的眾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們國家雖然說起步比較晚,94年開始全面建立,但是我們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國務院已經頒布了《法律援助條例》,而且在全國法律援助機構普遍上都建立了,據了解,每年實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幾十萬件,應該說幫助那些社會弱勢群體維護了權利、討回了公道。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的是,國家在通過法律實現其權威時,如何在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剛性的法律之間實現一種平衡,不再讓秋菊那樣雖然討得了說法,卻陷於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國公民法律素質狀況來看,應該說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舉個例子說吧,現在大部分人遇到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這裡面應當有什麼權利,應當怎麼保護自己的權利,這些權利觀念就能看出來老百姓的法律意識確實是提高了。再一個,大家遇到了糾紛,想到的都是通過法律途徑來討回公道,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識提高了。當然,我們國家由於幅員遼闊,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裡面的市民法律意識高一點,偏遠地區的人受法律宣傳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偏遠地區的法律知識宣傳,就像在影片中如果村長知道那是違法的事情我想他也許就會在打人之前考慮一下了。那樣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一系列事情了。但是,雖然部分偏遠地區人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單薄,法律素質相對而言還比較差,總體來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在逐漸提高,這對於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進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總而言之,我覺得,在逐步完善我國法制環境和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同時,如果能夠實現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法律之間的平衡的話,我國的和諧社會的目標的達到指日可待。
http://wenku..com/view/7696cd0c52ea551810a6878e.html
Ⅵ 法制電影觀後感
[法制電影觀後感]正是如花一樣的少年,正應該去學知識,學文化的時期,但卻有那麼多的少年們成了搶劫犯、強奸犯、殺人犯,法制電影觀後感。莫讓悔恨伴青春,電影中的這一個標題說的多麼透啊。但是世上有後悔葯嗎?沒有!所以才會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世身。 對於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除卻家庭的影響,最多的是周圍同學們的言談舉止以及老師在教育中的影響。但這些都是外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每個人自身的原因。 古人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都是教育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不要認為那些事沒什麼,須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以學生的學習為例。可能剛開始時有一次不交作業,如果不引起重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在這個時候如果仍然不把老師的要求當回事,自己也沒有警覺起來,只是認為不交作業挺輕松的,那麼就會漸漸地不寫作業,進而成績逐步下降,最後什麼也不會。再想學習想把成績提高那可真是難上加難了。此時就產生了一個質變的過程。即:本來你可能是一個中等程度的學生,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學差生,最終成了老師們所說的那種破罐子,只好破摔下去了。 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呢?我想一個詞語就可以說明了,那就是防微杜漸。對於第一次發生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要想讓這些事不出現第二次,那麼就一定不要有第一次。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第一次不交作業?不要給自己找什麼借口,一定要強迫自己,牢記這次不交作業的可怕,今後絕對不可以發生再一次的情況。許多老師(包括我在內)對於學生犯的第一次錯誤都很緊張,正是這個原因。因為如果第一次犯錯時輕輕放過,那麼就可能會有第二次第N次,以至最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防微杜漸是我們需時時提醒自己的重要環節,觀後感《法制電影觀後感》。 那麼如何做到防微杜漸呢?我想孔子說的一句話就可以的了: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做一個檢討式的反觀自省,看看這一天有哪些事做的不太合適,今後要多加註意,倘能經常這樣作,那麼雖不敢說離聖人不遠,但至少你會成為一個正直、善良、品德高尚、得到大家認同與尊敬的人。 當然這樣做很不容易,但世上有哪些事是容易的呢?或許象一位哲人說的那件事是最容易的:世上唯一不用花費力氣就能做到的事,就是慢慢變老。---------------編導涉及這一題材時,多以大量的篇幅為我們描繪高官之間的爾虞我詐、貪官的無窮貪婪和反貪的無比困難,權欲、貪欲、情慾等等錯綜復雜的交換比比皆是。但是經過最後的曲折斗爭,正義終於戰勝邪惡,清官畢竟打敗貪官,反貪獲得徹底勝利,老百姓是皆大歡喜。剛剛看類似題材的電視覺得新鮮,因為這是過去幾乎不可能涉及的禁區,即使有,也是說的不痛不癢,但隨著舉國反腐力度的深化與加強,這類事情暴露出來的就多了,而且有些還涉及到深層次的原因,官階也達到省級,有些還有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看的多了,就有了一種似曾雷同的感覺,好像又是在走公式化的道路。一是反面人物行政口的多,黨群口的少。電視里的貪官多是市長、省長、廠長、總經理之類的,絕少有書記什麼的。比如《國家公訴》里的市委書記唐朝陽就是敢於頂硬反貪不惜丟烏紗帽的清官,那個林市長就軟了;《抉擇》好像也是這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賣官的倒好像是書記乾的多,組織幹部問題的腐敗,不是一個人的腐敗,講導致一大批幹部的腐敗。其實說書記好不一定就是歌頌黨,說市長壞也不一定就是說黨不好。二是反面人物副職的多,正職的少。電視里的副市長、副省長多是貪官,正市長、正省長多是清官。同樣是《國家公訴》里的副省長道貌岸然,實際是個壞貪官。實際上,一把手的職務犯罪更難受到監督,副職對正職的監督等於零,所以現在特別提出在反腐中,應當加強對第一把手的監督。最最重要的是第三,反貪的最終結果還是人治大於法制。所有反貪的勝利似乎不是法律的勝利,制度的勝利,而是權利更大的官勝利了。由於更大的官表態了,於是貪官才被揪出來。在《國家公訴》里,檢察長辦案的每一步都得向市委書記匯報,好在書記是清官,但盡管如此,市委書記還是的向副省長匯報,否則還是辦不起來。為了表示精彩,好些劇情都在關鍵時刻,或殺頭、或丟官時,省委書記匆匆從外地趕到,並出現在會場,貪官紛紛落馬。在此之前,各種渠道反映、斗爭都毫無用處,而只有更大的清官出來了,事情才得以解決。《國家公訴》里的市委書記差點丟掉官,還是省委書記一句話,市委書記官復原職,人們皆大歡喜。劇情里反映的官上面還有官,監督是上對下的監督,負責是下對上的負責。反貪亦是如此,只有上面反下,下面是不能反上的,倘若《國家公訴》里的省委書記也是個貪官,像唐朝陽那樣的清官還是要倒霉的,因為官員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高官員的手裡。也許這不是編導的錯,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但我總覺得有點別扭。
Ⅶ 陽光路上法制微電影觀後感
觀《陽光路上》觀後感
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於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慘。曾以為那隻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天,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裡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時間鬧得網上網下沸沸揚揚的葯家鑫事件。葯家鑫要是懂一點法律知識,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賠錢和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可惜,他枉為大學生,居然一點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 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麼,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傷心的人!我從網路上看到,葯家鑫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生不如死,多麼可憐的母親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因為,世上沒有後悔葯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並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願,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願,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收起
Ⅷ 寫一篇普法電影的觀後感,不要那種太普遍得,急
昨晚我看了七、八十年代的一部優秀電影——《少年犯》。看後,可以說是情愫種種,感慨頗多,更被劇中感人的情節催下了含著各種滋味的淚水……
《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責任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鍾!
電影開篇鏡頭是一台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接著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一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非常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寫,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鍾。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通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一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應該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一起,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麼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閑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一事件的交待,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己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一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通過王剛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可以說是一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一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一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一個社會的人都應該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餘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非常精彩、非常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通過一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一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責任,只是我們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一些關心。也許每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鍾,就會造就一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鍾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一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傷心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棄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麼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一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你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一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麼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在我看來,能通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文明的一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一部廣大中小學生所應該觀賞的好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
Ⅸ 求法制電影觀後感一篇
法制教育片》觀後感 我通過觀看了《法制教育片》之後,使我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知道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它裡面講了很多青少年典型真實案件,講了很多青少年都是由純真無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悲劇,指點我們預防和減少犯罪的途徑和方法。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基本上來源於家庭教育,管理體制有誤和受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很容易因為一步之差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互聯網是現代高科技的綜合成果,它給人類共享豐富的科學技術等創造了條件,為經濟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但它也可以作為傳播不良有害信息的手段或渠道,腐蝕傷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比如互聯網中交網友吧,它很耗精力,交了網友自然要保持聯系,這一聯系起來,通常以小時為單位,友誼深淺與溝通時間成正比,這自然要消耗較多的時間與精力使正常的生活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走火入魔」,釀成悲劇,所以我們要加強上網的自製教育,自覺構築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牆」,正確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只要正確利用它,就能發揮它的特長。 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因為家庭矛盾或一些瑣事而引起打鬥等事件,而釀成人命關天的大禍,所以我們要學會禮讓,容忍、寬容、對事要冷靜,理性地去處理矛盾和問題,妥善來化解事情,不要沖動,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否則會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導致你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我保護能力,還要學會怎麼樣抵制不良影響和不良誘惑的能力。我們要了解與掌握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要自覺守法,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各種違法犯罪作斗爭。
Ⅹ 法制專題教育影片觀後感二百字或三百字
老師為了對我們進行法制教育,今天,組織我們在多媒體教室觀看《法制教育》這部碟片。
這部碟片是講青少年犯法問題的,這些花季少年,本來應該和我們一樣,過著快樂的陽光生活,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卻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他們有的殺了人,有的搶劫,有的強奸,有的賭博。每一畫面都令我們觸目驚心,心驚膽戰。縱觀這些少年犯罪的道路,他們都是一步一步的陷下去的,他們便賭氣離家出走;與社會上的小混混到一起;有的抵制不住不良傾向的誘惑,痴迷於網路游戲和不健康的書籍錄像等,最後搶劫,強奸犯罪;有的人僅僅因為一是之努不能剋制,就傷害了一個無辜的生命……這其中的教訓太深刻了。受了在場法制教育,我深深感到我們小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我們的判別能離和控制能力還很弱,因此,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自覺抵制不良社會現象的侵蝕,自覺遵守國家法規,防微杜漸,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