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卧虎藏龍》 影評
流在你身體里的血液--我看《卧虎藏龍》
這是一部如此充滿中國風情與絢爛懷想的電影,從拍攝手法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看的出李安確實有深埋的武俠情懷,從未拍攝過武俠片,卻拍出了最濃郁的武俠中國。
影片第一段武打戲中,李安用長鏡頭從各個角度跟拍兩個女主角在屋頂上施展輕功,追逐跳躍的情景,在這一刻,我竟覺得無比的舒服,攝影機在兩個人的後上方不緊不慢的跟隨著,連擺動的時候都保持著優美的旋轉姿態,彷彿與整個情景融合在一起,說不出的優柔與內在的剛毅,這美感惟有中國人才可以做的出,惟有中國人才能這樣在運動與靜止之間保持著節制與內斂的速度更是把握著長袖飄舞一般的從容。
在後來不斷出現的打鬥戲里,李安更是多用遠景來表現人物的輕功,象章子怡從地面飛上牆面,鏡頭在遠處一動不動的將這輕靈飄逸的一刻包囊在整個畫面,人在天地間那一剎那間的恣意與輕靈就這么輕巧的溢出畫面之外;李安的剪切手法更是讓我不得不為之傾倒,在各個角度間的跳盪取捨就如同一個武學名家一樣的古樸又時時閃現著讓你驚喜的光彩。
就象是對古典中國的最忠實又最寫意的膜拜,這部電影從取景到道具甚至到融環境與人物為一體的構圖,無一不體現中國人古典文化中的精髓。說到人物的設置與他們之間的互動,李安依然保持著他中庸又傳統的性格:李幕白修為高深而重情重義的中年男人的形象,簡直就是中國好男人的典型;俞秀蓮外柔內剛,心思縝密,雖然嚮往真正的愛情卻始終恪守婦道,中國傳統的禮節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也是最悲劇的體現;玉嬌龍,任性蠻橫,從不知天高地厚,想入江湖,卻不知道江湖凶險,為了愛可以拋棄一切。。。但是到了最後,劇情依然推動她反悔自己的過錯讓她自投山谷――這樣的結局表面上看好象有些不能容忍現代中國人無視傳統無視禮教的行為方式,其實我倒是覺出了李安在這快意恩仇間一絲對中國社會文化的憂慮:傳統的禮教帶來悲劇,不服從禮教卻又迷茫到不知道正邪何以區分――這樣的路究竟往何處走?用怎麼樣的信仰才可以走出迷霧?李安表面上維護傳統,實際上提出了一個中國人自己最棘手的問題。
中國人愛不愛看自己的電影?我想一定愛看--我不相信一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人除了聽Nirvana除了看《猜火車》就沒有一點中國人自己的血液在身體里流動。我依然鍾情於這樣一個我閉上眼都能聞見的人文環境,它雖然古老,但是依然會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就好象我一定會把《陽光燦爛的日子》排在我個人最愛的首位――因為他說的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也是中國最出色的電影之一。
就好象你有沒有練過毛筆字?你有沒有看過古龍金庸的武俠小說甚至你曾經想像過飛檐走壁的神奇?你有沒有背過唐詩,有沒有體驗過游覽中國山水時所感覺到的秀美??如果你有,那麼他們此刻就在你的血液里流淌著,並且就象河水中不斷湧起的浪花,飛濺不息,在山谷間拍打出一聲聲的回響。
一定延綿不絕。
㈡ 急需一篇800字的卧虎藏龍電影觀後感 拜託了
卧虎藏龍觀後感
現在才來說這個,好象有點兒炒舊飯的味道哦,其實這些想法是早在第一次看後就有了的,只是懶的動筆也懶的動腦,只是覺得章子怡真是很爛不值得我去大動腦筋,只是覺得周潤發和楊紫瓊實在很冤我很難去大動腦筋.
今天吃飯間歇,又瞄到哪個電視台在放《卧虎藏龍》,被迫看了很多眼,唉.
說實話,我是為了楊紫瓊才看這部電影,雖然她並不算是很漂亮的女子,但卻很有味道,看上去就給人非常豪爽的感覺,也許是因為她的形象和她獨立的性格,她一般很少扮演嬌滴滴需要人照顧的小家碧玉,更多是外表堅強其實內心柔情似水的角色,更多是那種非常渴望激情卻非常壓抑的女子,當然,她很善良,「強悍」的外表下有一顆善良的心,仍然記得那部《阿金的故事》,演別人也演自己,當然周潤發也是很喜歡的演員,笑起來露著白白的牙齒,還有兩個酒窩,仍然記得《英雄本色》里的小馬哥,一領長長的風衣,嘴裡永遠咬著一根火柴棒.
不明白為什麼兩位大哥大姐肯來為章做配角,我實在實在是為他們不值,真的.也許我說話很刻薄,可章有哪裡好?要相貌沒相貌,要演技沒演技,拍脫了衣服的戲更加沒身材,像搓板似的,那面目表情更是不敢恭維,哼.
也許是我愚鈍,整部電影,我看來看去也沒看明白,就看到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飛來飛去再飛來飛去,讓我想起那部很搞笑的《天龍八部》,林青霞也是在天上飛來飛去,五指輪番掀動,「轟轟轟轟」,就有無數的山頭在她高超的武功下化為塵土,哇,真是連f16轟炸機都得五體投地俯首稱臣.
唯一明白的就是,楊紫瓊的未婚夫和周潤發是拜把兄弟,為救周潤發死了,所以他們倆就算如何深愛對方,卻無奈的守著精神的貞節牌坊.印象最深的就是,為了救那個該死的章,他們倆確滿含著遺憾生離死別了.
據說章扮演的是「玉嬌龍」,拜託?!玉嬌龍是這樣的嗎?和半天雲的愛情就是這樣的?我糊塗了.
我看的第一部武俠章回小說就是《玉嬌龍傳奇》,那時候是在一本叫《今古傳奇》的雜志上連載的,我奶奶非常喜歡看,每次都讓我到書店去買.那時候,我總會在雜志發行的第二天准時出現在書店門前,當時一本雜志是1元5角,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那時候正在學習時間的換算,1小時=60分,1分=60秒,那售貨員對我說「一塊半」,我總是惶惚的遞給他一元3角,嘿嘿.
我看的小說可不是這么寫的呢!
㈢ 卧虎藏龍的觀後感
喜愛電影的我今天才完全看了,《卧虎藏龍》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悔恨,那種感覺讓人很感到很復雜,特別,神秘,從任何一個角度劇情它接近國際大片的劇情委婉復雜離奇讓人猜不透,如果拿起那些簡單的港台片的劇情完全是無法比擬的。在動作片上簡直是一個逾越,給人於全新的視覺。
我不敢對片子做任何的評價因為我並不是搞藝術的,但我知道隨著我們的社會發展至今天,每個的品味在不斷的提高,就好像是"春晚"一樣隨著觀眾的品味提高能在春晚後叫好的人越來越少,好像說能滿足現在人胃口的但又不庸俗而卻讓人容易接受猜是最好的太簡單,又不能太復雜適到最好。即不庸俗又能讓人接受,而且有回味這是最好的。我是成龍的忠實『粉絲',他的動作非常讓人吃驚,可是他的片子的劇情真的很讓人要命太過簡單了,根本沒有讓人品味的餘地,打鬥隨著劇情的結束而結束。比如說《一個好人》和《紅蕃區》我我們可以說這兩個劇情有區別嗎?
《 卧虎藏龍》的開局以李慕白的出場而開始,他如大徹大誤,看透塵世一般,退出江湖做引子開始了劇情,俞秀蓮的出場很清楚的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李慕白的愛慕之情,聽到李慕白到來消息的表情表現,以及在出門看見李慕白時候的動作表情活活的把一個中年婦女像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淋漓盡致的把俞秀蓮對李慕白的喜愛表現。但是見到李慕白之時立馬又變了另一個人似的的接觸方式。
李慕白的在談上京之時我們又知道他也會隨後跟來,我們可以看到俞秀蓮當時的在乎。我們以為這一部電影也就是在講他們之間的恩怨恩愛。中間可能會加上報師仇的劇情,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上京,送劍,一切好像是那麼的順利,但是由著玉嬌龍的盜劍出場,好像一切的寂靜環境被它打破了,我們當時會有什麼想法我們會在想,這丫頭真是夠賤的,人家好心給她看劍,為什麼還要夜潛貝府盜劍,對她好像很不滿意,做人那麼的假惺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貝勒府里的下人問話,她也不給人以好感她的出場好像給人帶來的好像是麻煩。盜劍後我們清楚的感覺到,俞秀蓮自己清楚的知道這一切是玉嬌龍所作所為。
這一斷時間的打鬥之中,給人一震撼的效果,大膽的把中國功夫中所傳說的輕功表現的灑脫之極。動作上大膽誇張。在大斗中重新可以能看到每一個人的感情流露。在俞秀蓮聽到有人盜劍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反映緊張程度,但是呢!在打鬥之中就是不想摘下面紗又不想傷害她但是可又想留下寶劍的信念.我們在看到這里也可以猜到是玉嬌龍在盜劍,能清楚的感覺到,她的蠻橫以及她的不擇手段,這一段最後以玉嬌龍被救逃脫而告終。
這一段如果我們想的話又給我們埋下了點以為,一就是為什麼她葯偷劍1.對劍的喜愛。2.還是又一個李慕白的「粉絲」。3.他的仇人。並卻在這里用的是武當派的武功,在這里又就有更多的疑問。在這里救玉嬌龍的人又是誰又有了更更多的疑問.
在接下來劇情之中李慕白的趕到,當在俞秀蓮不知道李慕白來的原因之時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