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炮觀後感100字
怎麼說呢?好幾部片子是在熱評後去看的, 結果都很失望,比如《夏洛特煩惱》們;這部片子也是滿懷期待去的,去之前誠心沒有看影評和劇透。
在我看來,老炮是一部關於兩代地(所)痞(謂)流(江)氓(湖)觀念的瓜葛和交鋒,關於北京胡同兒串子那點事,是男人之間的較量;關於仗義與友情、關於人性與民風、關於善良、關於規則與底線、關於社會現狀與人情冷暖……
我是一個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外地人,雖然對老北京的民風與故事不了如指掌,但也耳濡目染,也基本門兒清片中那些地道的方言和俗語,因此沒有觀影障礙;尤其是那些語言中的郎鐺兒比如「你他媽的……」「丫的~」、「揍性」等等在裉節兒上反倒聽起來挺到位和解氣~
一直認為「胡同兒串子」這詞兒不是褒義的(可能我狹隘了),老炮兒讓人(或者讓我)有了新的認識——甭管什麼串子,做事有底線講規矩有誠信就是好串子~ 六爺就是這樣一個講究人,凡事仗義有里兒有面兒;只是時過境遷,他那個時代有底線的老流氓與新時代的古惑仔們不圖金錢不圖女人只圖一樂呵搭不到一起。
片中有很多關於友情與人情冷暖的橋段比如借錢、比如施捨、比如;我有過向別人借錢與借給別人錢的不同經歷,在看到老炮兒為贖回兒子四處借錢那一段,深有共鳴;說到底,借與不借都無可厚非,但真誠與信任最能衡量一個人的人品~
當然也有些硬傷的,比如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汽車修理工,怎麼可能用那種低級手段修復法拉利的劃痕?
另外,片子里那麼多很真實的描述比如警察當街查抄並打了小商販,能被審核通過這也是一大進步啊,這可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行為哦~
被感動到鼻子發酸的橋段:六爺父子倆在飯館的交心、六爺在寒冷的清晨騎車追趕自由了的大鳥、片尾那首崔健的老歌……
有點搞笑的橋段:馮導與許晴的大尺度激情戲實在讓我笑了場,馮導共獻的半截屁股可真夠白的,哈哈哈!(對不起,我俗了~)
總之,是一部值得花錢去電影院看的被熱捧的片子。北京人可以找尋些或者檢驗一下那熟悉的過往甚是可以對號入座,外地人也了解和體驗一下北京胡同兒人生的局氣、霸氣與溫情……
最後,如果不是馮小剛演六爺,會是怎樣呢?
Ⅱ 看老炮兒觀後感俄語作文
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張涵予、李易峰、吳亦凡等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於2015年12月24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當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頑主六爺被時代所拋棄,現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幾個老哥們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沒有許晴,老炮兒這炮聲根本響不起來。不管是情慾,和情分,還是對化解六爺父子之間矛盾,話匣子對於六爺來說,都必不可少。
但毋庸置疑,是許晴成就了話匣子這個角色,因為許晴本身氣質的不俗,才能讓話匣子穿行在酒吧、路邊攤、小飯店裡,依然能顯出一個擁有大格局的女人氣場,在一家熱氣騰騰空間狹窄的餐館里,許晴對六爺說,你籌到多少?反正我沒錢,就走了,來去風風火火,但是眼裡對六爺的心疼和憐惜卻是溢出來了。果然,六爺在走了一圈好哥們之後,也只是籌到了兩萬塊,他最終還是帶著話匣子甩給他的錢去贖兒子。
在這樣一部純粹的男人戲里,許晴竟然沒有淪為花瓶,反倒是由她來串起了六爺晚年生活種種落寞、傷心、仗義和一個老男人義氣江湖的生活。許晴的表演是不能跑偏的,若是她只顧美,只顧靜候在一個男人旁邊,失了個性,就不會這么出彩,她身上的那股子北京女人的風骨,絕對正宗。六爺是個什麼人物,何等厲害?他所愛的女人,必定也是不凡的,許晴身上有奔放,也有內斂,她在六爺身邊,有時候是冷冽的臘梅,有時候是怒放的海棠,她身上的冷和她的奔,都只有六爺能駕馭。
所以,許晴在表演上並非只一味地往外放,她的內心戲收得很好,在醫院里滿走廊地追逃跑的六爺時,她內心裡帶著焦灼,表面上氣得咬牙,心裡卻是欲哭無淚。最後一場戲,六爺倒在冰湖上,鏡頭掃過許晴,這個女人的表情像是在回憶自己和一個男人的一生,眼淚停止,她的心像碎裂的冰塊,許晴的眼淚,也是這場高潮戲不可或缺的,六爺的身後,豈能只有江湖而沒有女人呢?
「話匣子」這個角色,一定是許晴出道這么多年的一個標簽,事實上,這兩年許晴被綜藝化了許多,很多人可能會忽略她作為演員精湛的演技,但如果能把之前的任盈盈,還有《如夢之夢》里穿著黑色吊帶睡裙演全場的顧香蘭,串聯在一起,許晴在表演上的韌性,剛柔有度。
Ⅲ 關於老炮兒,我還能說些什麼(老炮兒)影評
觀影歸來。
在看電影以前,我無數次猜想過我的反應,我覺得我會哭,會激動,會反反復復和別人把我的感受訴說個不停,會立刻打電話給我的父母向他們表達我的愛意,但是在電影結束的那一剎那,我坐在椅子上,張了張嘴,沒有蹦出一個字。
我覺得震撼。
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感情,我特想說點什麼,仔仔細細把我的心情描述出來,我想剖析我的思想,讓所有能看到我敘述的人明白這是個多麼偉大的片子,但是我竟然無法完完整整的表達它帶給我的感受。
我以為這是一部描述父子之情的電影,再或者主題可能是打擊犯罪,更可能它就是用白描的手法來行雲流水的把一個小人物的一生娓娓道來,但是都不是。看完之後,我覺得導演塑造了一個龐大的世界,那裡面的任何一個人都鮮活立體的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各有各的性格,平凡朴實接地氣,彷彿他們就在我眼前,我出門,過馬路時就能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彷彿在向我訴說著什麼,那是導演本身想表達給觀眾的一種情懷,是我找到的最貼合的主題,是那在電影中反復提及的兩個字——規矩。
規矩就是六爺。
馮導這個新晉金馬影帝用他精湛的演技向我們展示了一代人、一類人身上都特有的一種精神,那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一種品質,一種能讓人熱血沸騰的江湖氣息,一種與兄弟、與親人、與社會的相處方式,這些「老炮兒」們,每個人的身上好像都有一股勁兒,一種混不吝的精神,道義,局氣,牛逼!
導演沒有生硬的用大段教條式的語言的描述來表達「規矩」,而是通過很多小的細節去描述那些人心裡認定的那些「理」。比如父子在小酒館那裡,兩個人舉杯喝酒,李易峰飾演的張曉波抬手與父親六爺碰杯,因杯口高於對方的杯口而被六爺管教。而這時,我聽見我身後傳來一個低沉的男聲,有些含糊不清的聲音透露出主人的年邁,他用懷念感慨的語氣笑呵呵的說:「對的,就是這樣,這就是老一輩的規矩,現在大家都忘了啊。」
是的,我們忘了很多規矩。現在人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很難想起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很多東西是在什麼時候從我們身邊消失殆盡的。通過這部電影,我又懷念起了那一個時代的很多東西,關於親情、愛情、友情,其實我們都應該學習」老炮兒「的那種心態,那種責任感。六爺說得好:」我是誰啊?我誰都不是,我就是一小老百姓。「但是這個小老百姓,可一點都不平凡,完全當得起」英雄「二字。
當然他也有缺點,人無完人嘛!比如跟兒子關系完全破裂的原因,比如這個老頭也太犟了吧,比如他骨子裡還是有著老一輩的思想——避諱西醫,他說:」拿刀子把你肚子劃開在裡面攪和,那能有個好嗎?「我在想,如果他能做那個手術,那麼他和兒子相處的時間,是不是就會久一些?
Ⅳ 老炮兒 電影觀後感300字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
有些事,咱還得辦。
致敬六爺。
這是我看完整場電影最大的感受,
沒有很催淚的地方,
可我卻會
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從電影開場就出來了,漸次鋪陳,路邊的二爺和吆喝,
街道兩側蜿蜒斑駁的古調屋檐,
還有一句句干凈利落的方言。
穿插主
題的——所謂現代與過去思想的沖突,
也通過鏡頭的咖啡屋和年輕人
的打架透露出來,
一切為影片故事延續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鋪墊。
六爺
那保守講理的思想與愈加發展迅速的時代產生的細微摩擦在故事中
不經意的被放大,比如那個「理」字和如今的有錢能使磨推鬼,比如
醫院中的手術和吃葯問題,還有所謂朋友之交的仗義和人心。
「老炮
兒」之所以為「老炮兒」
,沒有這上輩人的調調和一股勁兒,就沒有
屏幕前讓我為之動容的六爺。
我寶出演的叛逆兒子張曉波是讓我眼前一亮的存在,
看慣了李易
峰屏幕上帥氣可愛的樣子,一下子成了懟他爹的孩子讓我不禁嘖嘖
嘖,
開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強了讓我轉不過角色,
結果我波一出來沖
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這個熊孩子真讓人上火,
好心當作驢
肝肺啊——我當時就替六爺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說一處吧,我最喜
歡的那場父子倆人在飯館吵架,
曉波站起來把臉貼上去仰頭一句:
「
打
啊!
」不甘心、憤怒、張狂、失望,曉波的眼中飽含的凌厲情感一瞬
間就爆發出來,我是真的想伸手給他一耳刮子的。這是新的李易峰,
演技的新高度。
六爺讓我想起我爸來,
自己的規矩自己的理由,
他們的做法和想
法讓很多年輕人可能為之取笑,可是還是那句話——都是為了孩子。
「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
」六爺就是小老百姓們的縮影,他搞不懂
年輕人的想法,
只想簡簡單單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鳥逛逛胡同,
給二爺
點個煙,
去情人兒那裡溫存一會兒,
孩子出了事一樣低頭一樣願意傾
家盪產。小飛說:
「我以為只有小說里才有您這種人。
」其實天底下的
父親對於孩子的愛不只是像老炮兒這樣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
在老炮兒的身上他只能這樣做。最後冰上的奔跑我幾乎是流淚看完
的,在六爺的心裡,給自己兒子一個交代一個理,這就是他的任務,
或許只願兒子醒來之後得到一個徹底的安寧。
我開始覺得他犟——一
百萬的事兒誰都樂意,
為啥非要打架。
後來他將舉報信上交我才懂得
那句話「但有些事,咱還得辦。
」他是希望自己贏的,贏了,不僅可
以換一個穩當,
還能為國家除一個貪污毒瘤,
明明比誰都不在乎什麼
國家大事,
只是對得住自己一顆赤裸裸的良心。
那個揮刀的吶喊和最
後的爆發才是真正的老炮兒,伴隨著心臟最後的脈搏,敢面對、敢豁
出去、有情有義、有良心。
一個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偉大的人。
值得看。
Ⅳ 影評《老炮兒》,你憑什麼給這個世界定規矩
看《老炮兒》,邊看邊堵得慌。終於,野湖冰面,老炮兒老六死了,不堵了;小炮兒吳亦凡的那滴淚,又堵上了。
《老炮兒》是部不錯的電影。當然,也就僅僅是不錯而已,比管虎自己的《鬥牛》還是差點。馮小剛也演也不錯,但是也不至於能夠超過《烈日灼心》的鄧超得影帝。
電影里的老六應該是管虎,馮小剛應該是洋火兒。對於老六,管虎是崇拜的;馮小剛的態度應該是:還好哥混成了洋火兒,但還是演演老六吧,時刻警醒自己,也紀念下消逝很久的青春。
小飛和老六串起了一個完整的老炮兒,管虎應該是故意的。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無所事事,整天飆車、喝酒、泡妞、鬧事;原來的大院孩子(當然也都是官二代),同樣無所事事,整天茬歌、茬酒、茬架。父輩某種原因沒落了,所有的優越感都沒有了,就開始覺得是世界變了。其實,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變過,只是曾經的得勢者接受不了現在的失敗而已。不甘心也不相信。小飛是認同並崇拜老六的,最後野湖的那滴淚可以看出。非常明顯,小飛父親倒了,小飛以後將成為第二個老六。這是管虎設計的傳承。這個傳承如果是刻意和崇尚的話,我只能說:這很無恥。
老六是個可悲的人,而且可恥。如果老六象悶三兒一樣孤家寡人,他沉迷在自己過往的世界裡,也僅僅就是可悲而已。但是,老六有家庭,有小孩,還生活在自己消失的光輝歲月里那就可恥了。規矩,什麼是規矩?一個男人基本的規矩就是責任!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滿世界對著別人講規矩是件很可笑的事情。老六對悶三兒、燈罩兒一直很仗義,是因為在他們兩面前他才能找回已經不存在的滿足和尊嚴。但是燈罩兒同樣會說,子不教父子過。老六也是個自私的人,從他貌似悲壯牛逼實際混蛋傻逼的最後單刀赴會就可以看出。他沒有想過,兒子小波以後怎麼辦,話匣子怎麼辦。死的那個是最輕松的,活著的才痛苦。死遠比活著容易。尤其是為了並不存在的臉面和規矩去死,一文不值,輕如鴻毛說的就是這種人。老六是個不講規矩或者只要求別人講規矩的人。老六告訴小炮兒規矩不能打女人。老六應該知道,男人對於女人的規矩有兩條:一、不打女人;二、不花女人錢。可他每次屁股都是話匣子插的。有人會說後面他把房子給了話匣子,但是很顯然,話匣子沒要。最後給小波開了聚義廳。那女孩送小波回來了,並偷出了那十萬塊錢還給老六。按規矩,這十萬塊老六是斷然不能收的。但是,老六沒按規矩來。這樣一個自私不講規矩的老炮兒,你憑什麼給這個世界定規矩?
電影里還有很多場景在現實世界是決然不會出現的。第一,悶三兒帶著一幫小炮兒去砸汽修廠。悶三兒是沒有這個號召力的,這個社會現在打架打的不是人,是錢。喊人是要付費的,悶三兒是付不起的。第二,小飛父親的手下龔叔帶著一幫成年人抄老六的家,在胡同里圍堵毆打老六。有哪個省級幹部會讓手下用這么不上檯面的方法?第三,在現在國內銀行都是郵箱、簡訊、微信提供電子賬單的年代,瑞士銀行還每月漂洋過海寄紙質對賬單?第四,野湖出戰,無論誰邀請,無論關系過去多鐵,洋火兒這種人是不會去的,更不會拎著扳手沖上去。這群人,活在當下,而且活得很好。所有的這些橋段,只是管虎為了連貫老炮兒和小炮兒他推崇的傳承意淫出來的。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出現在銀幕是很恐怖的事情。老六把資料寄給某委也是不符合老炮兒的規矩的。老炮兒信用是放第一位的,江湖事江湖了。當然,不這樣安排電影過不了審。更重要,小飛父親就不會有事,小飛和老六的傳承這條線也就斷了。
電影里馮小剛的角色叫六爺,我一直喊他老六。因為在自己世界當爺的人,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基本都是個孫子。
Ⅵ 老炮兒觀後感200字
整部電影的核心是「規矩」,六哥總是抱怨年輕人沒「規矩」。他所說的規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麼打招呼,天上天下無所不包。
這些規矩滲透在日常生活里,劇中人都認同這套法則,因此這些法則才能不成文地永遠存在。胡同里的人深信這是普世法則,「放哪都是這個理」,這些(理應)超越時間空間存在的法則,讓六哥的人生充滿意義。
Ⅶ 《老炮兒》:何為英雄,何為規矩 – 《老炮兒》影評
老炮不老
文/夢里詩書
以父子親情為奠基的展開,《老炮兒》對小人物的精雕細琢下既是新舊兩代人不同觀念的對峙,也是對那昔日四九城裡帶有規矩道義時代的緬懷,馮小剛飾演的六爺演活了一個既有頑主本色,也有著作為父親軟肋羈絆的北京老炮兒,江湖道義包裹下是至誠的動容。
老北京的市井形成了《老炮兒》的底蘊,何為「老炮兒」?它是北方俚語中對提籠遛鳥、無所事事老混兒的專指,但能從小混兒混成老炮兒,自然不會是一個被世人所不恥的真混混,電影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表面上只是一家小店的店主,但實則里則是胡同片里說話能頂事的能人,但這種昔日里講求道義的規矩,在面對今日那些真正的權貴面前卻又顯得那麼不值一提,而六爺為了孩子與富二代的對決,沒有了能令人唏噓的威風,江湖道義在錢權面前顯得如此渺小,例如《颶風營救》那種孤單雄鷹亦不會屬於這部以現實為本的電影,遲暮的六爺在電影中已是一個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
親情的羈絆,永遠是最能為人動容的情愫,而這個屬於老炮兒混不吝的故事,自然需要親情來作為呈現情懷的調和劑,電影中那厚重的父子情深,從隔閡到破冰,親情的本態構築了《老炮兒》的脈絡,令人印象頗為深刻的是六爺與李易峰飾演的兒子曉波一起喝酒的那段文戲,真摯而細膩的情感表露,從伊始劍拔弩張的對質到最後的真情表露,杯酒釋心結的歷程,令人看到了馮小剛堪為影帝的本色,而李易峰亦也第一次讓人看到了他明星光環外的演技,以此賦予了電影人物以最為寫實的形態。
電影在反角的塑造上,並不只是一個單令人憎惡的權貴惡少,而是真正著點到了這個人物的正反兩面上,吳亦凡飾演的小飛,喜看《小李飛刀》,對於老炮兒的江湖心生嚮往之,他認「理」,也信服「規矩」,更對六爺有著敬佩之意,小飛這一人物並不是目空一切,盲目無知的跋扈反派,他是一個真正具有人物特性,情感充沛的角色,同時深植於這一人物背後的社會隱喻也隨之呼之欲出,老炮兒與小飛的對決,實則就是以將權利變為謀取私利的官員階層和普通老百姓之間的沖突對立,以此迎來最後的那冰湖決戰,為電影畫上一個賦有詩意遐想的結局。
英雄遲暮,老炮不老,馮小剛的京派六爺,將一個關乎道義規矩的故事搬到了今時,那飛奔鴕鳥的魔幻現實主義也將一份激情熱血燃盡到了最後一刻。
Ⅷ 老炮兒的影評600怎麼寫
電影《老炮兒》觀後感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 有些事,咱還得辦。 致敬六爺。
這是我看完整場電影最大的感受,沒有很催淚的地方,可我卻會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從電影開場就出來了,漸次鋪陳,路邊的二爺和吆喝,街道兩側蜿蜒斑駁的古調屋檐,還有一句句干凈利落的方言。穿插主題的——所謂現代與過去思想的沖突,也通過鏡頭的咖啡屋和年輕人的打架透露出來,一切為影片故事延續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鋪墊。六爺那保守講理的思想與愈加發展迅速的時代產生的細微摩擦在故事中不經意的被放大,比如那個「理」字和如今的有錢能使磨推鬼,比如醫院中的手術和吃葯問題,還有所謂朋友之交的仗義和人心。「老炮兒」之所以為「老炮兒」,沒有這上輩人的調調和一股勁兒,就沒有屏幕前讓我為之動容的六爺。
我寶出演的叛逆兒子張曉波是讓我眼前一亮的存在,看慣了李易峰屏幕上帥氣可愛的樣子,一下子成了懟他爹的孩子讓我不禁嘖嘖嘖,開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強了讓我轉不過角色,結果我波一出來沖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這個熊孩子真讓人上火,好心當作驢肝肺啊——我當時就替六爺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說一處吧,我最喜歡的那場父子倆人在飯館吵架,曉波站起來把臉貼上去仰頭一句:「打啊!」不甘心、憤怒、張狂、失望,曉波的眼中飽含的凌厲情感一瞬間就爆發出來,我是真的想伸手給他一耳刮子的。這是新的李易峰,演技的新高度。
六爺讓我想起我爸來,自己的規矩自己的理由,他們的做法和想法讓很多年輕人可能為之取笑,可是還是那句話——都是為了孩子。「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六爺就是小老百姓們的縮影,他搞不懂年輕人的想法,只想簡簡單單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鳥逛逛胡同,給二爺點個煙,去情人兒那裡溫存一會兒,孩子出了事一樣低頭一樣願意傾家盪產。小飛說:「我以為只有小說里才有您這種人。」其實天底下的父親對於孩子的愛不只是像老炮兒這樣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在老炮兒的身上他只能這樣做。最後冰上的奔跑我幾乎是流淚看完的,在六爺的心裡,給自己兒子一個交代一個理,這就是他的任務,或許只願兒子醒來之後得到一個徹底的安寧。我開始覺得他犟——一百萬的事兒誰都樂意,為啥非要打架。後來他將舉報信上交我才懂得那句話「但有些事,咱還得辦。」他是希望自己贏的,贏了,不僅可以換一個穩當,還能為國家除一個貪污毒瘤,明明比誰都不在乎什麼國家大事,只是對得住自己一顆赤裸裸的良心。那個揮刀的吶喊和最後的爆發才是真正的老炮兒,伴隨著心臟最後的脈搏,敢面對、敢豁出去、有情有義、有良心。
一個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偉大的人。
值得看。
Ⅸ 老炮兒影評分析
老炮兒是馮小剛導演指導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對老闆,因為這部電影特別有意思,還很逗樂
Ⅹ 怎麼評價老炮兒這部片,觀後感
垃圾電影~其實一直到最後一刻我的熱淚都准備好了,馮小剛竟然趴在了冰面上,我要說,瞎了這部電影了!結尾一幕應該是老炮和小崽子們火拚,力竭而死!!我要大喊三聲導演你真他媽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