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詳細介紹
片名:《第3次世界大戰》 英文名:GROUND ZERO 導演: 主演: 地區: 歐美影視 類型:戰爭片 級別:普通 上映:2005年(美國) 在這個虛構的故事中,柏林牆崩潰了,接著蘇聯解體了,豈止是現實了冷戰的終結,就連蘇聯和美國的對立也激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被柏林牆分割成為東西兩德的最終對抗已經進入倒計時。。。,終於蘇聯從地上基地發射了核導彈。美國勒布拉斯卡基地飛出了無數架毀滅戰機,發起了這次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武器鋪天蓋地的毀滅戰。第3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Ⅱ 如何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
主要就是"一戰"的影響了,可以從:社會性質,階級力量,社會文化的變化,對當時世界格局的影響,對周邊國家的改革的影響以及對任人民生活水平的影響做出評價,另一方面就是對將來社會的教訓,這種題目回答不要過於冗長,抓住要點就可以了,一般都有相似的框架,我高三時候歷史還超級差勁,基本上都不及格,但是高考前一個星期,用自己的方法,把歷史趕上去了,文綜三門總分280(總分300)!
嘻嘻....自賣自誇了啦^_^
A.
(對人民生活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這點可以不用這么具體
B.
(對社會性質,社會階級力量,世界格局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C.
(對其他國家革命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
Ⅲ 世界大戰的影片評價
以外星人襲擊地球、全人類面臨災難這種類型的科幻片早被好萊塢拍到不能再拍,可《世界大戰》里至少保證不會出現以下俗套:沒有顯著的地標性建築被毀滅,沒有針對紐約不必要的攻擊行動,沒有畫蛇添足的記者們假裝知道發生了什麼,不會讓政治家、科學家或者其他顯要的人物擔當影片主人公,沒有軍方要人拿著小棍子指指點點的鏡頭。《世界大戰》就是關於一個平凡家庭面對「最兇殘」的外星人,恐慌到極點的故事。(《邁阿密先驅報》評)
號稱老斯「最黑暗科幻片」的《世界大戰》打著平凡人物的「親情牌」,動用數千人的軍隊,以一架波音747客機和一艘千噸巨輪為代價,展現人類面對成千上萬「吸血三腳怪」襲擊的瘋狂大逃亡。動用了《辛德勒名單》的攝影師,《E.T》的視覺特效師,以一種嶄新的模式來呈現《世界大戰》。(《舊金山紀事報》評)
史提芬·斯皮爾伯格的《世界大戰》是一部龐大的,令人恐懼的,生動的和有趣的電影,展現出另一種科幻片的風格 。(《紐約雜志》評)
Ⅳ 如何看待印度神劇《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覺得非常的燒腦,全程讓人吐槽不斷。
在潛水艇里,中印口水大戰終於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中國上校嚇唬印度軍官說:我們將攻打你們印度的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金奈、海德拉巴、班加羅爾等各大城市。而印度軍官在被施以酷刑後依然堅強的抵抗到:我們也會攻打你們的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天津、成都、西安、廈門、南京、濟南、武漢、河北、哈爾濱、煙台、昆明、福州、鄭州。這不是我們這里的小孩子吵架嗎?還真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哈。印度軍官的身體被注入了一種叫「電磁化學液體炸彈」毒葯後,居然還能殺死中國上校,並打電話通知印度媒體中國對印度實施經濟戰的陰謀。然後打開潛艇上的煤氣罐引爆中國潛艇。這部所謂的戰爭片,除了播放的游戲短片和中途出現了幾十秒打槍的鏡頭外,完全沒有其他任何戰爭畫面。全程就是在兩個人的口水戰中完成的。真的燒腦啊,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Ⅳ 如何評價阿三神片《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簡稱三戰)是假想的下一次世界的大規模戰爭,在美蘇冷戰時,若雙方發生了戰爭,其嚴重性就可稱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慶幸的是雙方都盡力避免著發生戰爭,直到冷戰結束雙方都沒有爆發。至今為止三戰都只是被推測和假想而已,並未爆發,但是一旦爆發,將會嚴重影響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世界各國人民在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蘇冷戰的重大磨難之後,都渴望和平、反對戰爭。
Ⅵ 直接描寫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電影
好不誇張的說,我所有的大片全部看過!
2000年以後沒有這樣的電影,以前也沒拍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電影。
經典影片《兵臨城下》!
近期《X戰警:第一戰》,以美蘇對抗為背景,場面很大!
Ⅶ 為什麼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呢
因為即使拍了世界上也不會讓播放,現在社會講究和平,和諧
Ⅷ 如何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一戰持續時間長達4年零3個月,在這次戰爭中,參加國家多達30多個,約1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總數的67%。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
美國在戰爭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Ⅸ 哈特之戰的影片評價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j結束,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拍了無數,也留下許多經典。二戰似乎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盡可以由著想像力豐富的電影人挖掘。而關於法庭調查審訊的片子好萊塢也是拍之不倦,而且不可否認精彩場面紛呈。種族主義也是個可以大做文章的話題,雖然要做得深刻很難。
本片沖突一個套一個,美軍與德軍之間,美軍軍官之間,美軍白人與黑人之間,都是矛盾。軍隊,戰爭,法庭,謀殺,種族, 從早期的《殺死一隻知更鳥》到《殺戮時刻》,從《好人寥寥》到《將軍的女兒》,許多影片都設法從這些材料中做出點東西,本片將種種元素結合起來,最終落在此類題材一定會涉及的地方:榮譽,責任,犧牲,正義,還有,救贖。
「英雄是根據他所做的來衡量的。」和所有此類影片一樣,主人公一定要面臨困難的抉擇,重新思考他一直堅信不移的東西。本片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它人物的多面。惡到底的壞人沒什麼看頭,太完美的英雄也沒什麼趣,只有復雜的人物才能使影片有更多內涵。同時對於種族間的問題,歧視或者隔閡,並沒有做太理想主義的刻畫,哈特和斯各特並沒有因為需要一起面對不利局面而完全融洽。國家利益也好個人榮譽也好,在沖突不可調解才能看到一部電影應該提供給觀眾的戲劇沖突,大到戰爭背景,小到案件調查,電影要給觀眾看的是這些事件中人們的信念,看到影片的核心。
Heroes Are Measured By What They Do.
Beyond Courage, Beyond Honor.
Germany 1944. For some the war has ended. For colonel William McNamara, it has not ended. For Lieutenant Thomas Hart... It has just begun.
虎頭蛇尾的戰俘影片。
——《紐約郵報》
一部與眾不同並頗具煽動性的戰爭片。
——《紐約觀察家》
這部二戰戰俘題材影片毫無新意可言。
——《奧斯汀紀事》
Ⅹ 推薦幾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要美國的
1、辛德勒的名單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辛德勒(連姆·尼森 飾)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2、珍珠港
雷夫(本•阿弗萊特)和丹尼(喬什•哈奈特)是一對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兩人對飛行都有很大興趣,曾一起學習過駕駛飛機,二戰初期,兩人又一起加入了美國空軍部隊。受訓期間,雷夫與軍中醫院里的女護士伊弗琳(凱特•貝金賽爾)墜入愛河。
為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並將伊弗琳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噩耗傳來,雷夫的飛機在空戰中不幸被德軍擊落,生還可能幾乎為零。伊弗琳與丹尼在相互勉勵的傷痛中,萌生愛情。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雷夫並沒死去,當三人重聚首時,尷尬頓生。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幫他們解了圍,雷夫與丹尼決定不做情敵做戰友。
3、最後死戰
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勇敢嘗試里,丘吉爾和英國最高指揮部策劃出一個特別的計劃 - 操控蔬果市場。35000名英國兵被空降到德國已佔領的荷蘭敵後。在這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入侵行動中,一小組代號「火柴盒」的士兵有著自己的任務。當「火柴盒」被擊落在著陸區域以外時,他們的成功機會似乎已經變的渺茫。
4、絕密飛行
凱拉(傑西卡·貝爾 飾)和亨利(傑米·福克斯 飾)都是頂尖出色的飛行員。這天,他們接到了一項秘密任務:訓練他們的新夥伴"鐵蛋"。出人意料的是,"鐵蛋"竟然是一架全智能的無人駕駛飛機,他們的任務就是把它訓練成為鋒利的尖刀。
在完成一次飛行任務後,"鐵蛋"意外被閃電擊中,"鐵蛋"因此擁有了情感的自主性。在隨後的任務中,總部對當時情況進行考慮後打算放棄任務,豈料"鐵蛋"突然飛離編隊,將鑽地炸彈投入了敵人的核武器庫,造成一場前所未有的核災難。
5、風語者
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風中的語言,在戰爭中,指的是傳遞著無數秘密的電波。每個風語者都背負著高級軍事機密。 本·亞齊(亞當·比奇 Adam Beach 飾)就是這樣一個風語者。
海軍陸戰隊員喬·恩德斯(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 奉命去保護本·亞齊和電波中的秘密。在舉足輕重的塞班島戰役中,喬·恩德斯將會如何保護自己的戰友和國家機密,這部影片,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關於戰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