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棒少年紀錄片影評
《棒!少年》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電影講述了退役棒球運動員孫嶺峰打造了一個愛心棒球基地,並從全國貧困留守家庭選拔少年進行棒球培訓,以期給他們不一樣的未來。
體育競賽總是燃血的,我們印象里是《灌籃高手》里的王者必須擁有渴望勝利的野心,是《奪冠》里扭轉乾坤的逆襲。但是《棒!少年》給我們展現了,背負命運包袱的少年如何在黑暗中摸索、隱忍、失望、甚至絕望。
雖然他們比賽失敗了,但是這些少年在球場上習得規矩、磨煉意志,拚命努力,團結協作,盡情揮灑力量,不斷進行著生命的綻放和蛻變,是無數青少年的學習榜樣,在如今物質橫流的時代,這種精神最為寶貴。
體育精神里的「燃」不只是賽場上面對對手的愈戰愈勇,更是命運雖不曾垂青於我,但我仍有熱愛生活的勇氣。
『貳』 如何評價紀錄片《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與令人熱血沸騰的體育題材紀錄片不同,《棒!少年》更多聚焦少年們在愛心棒球基地和貧困家鄉的平凡生活場景,在剋制中彰顯著人性的溫存與希望。"真心希望棒球可以帶給他們快樂,彌補內心的缺失,獲得生存的能力和尊嚴,有更多的人幫助和關照他們的成長。"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表達了拍攝影片的初衷。
體育,讓少年重新找回了陪伴、關愛和自我價值
剛進基地的馬虎,是個上課吃粉筆、吐口水,成天打架的"刺頭"。父親常年打工不回家,後媽不管他,馬虎的功課跟不上了 如果不是在棒球隊中學會了紀律與自控,可能"出門就是一流氓"。《棒!少年》中的少年很多都像馬虎一樣家徒四壁。棒球並非他們主動選擇的興趣愛好,而是在困窘中的希望和出路。
馬虎錯過了棒球最佳啟蒙年齡,但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還是將他收入門下。"這些孩子就是我們的窗口"孫嶺峰說。其實從身體素質和運動天賦來說,大多數進入愛心基地的孩子長期營養不良,都是不合格的"運動員"。但比起未來職業前景如何,愛心棒球基地的建立,更重在幫孩子們健康成長和建立完善的三觀。正如孩子們每天訓練時間為三個小時,除了賽場上的磨煉,紀錄片中大量鏡頭都在講述孩子們的吃穿住行,老師們如何用耐心教導和團隊生活引導他們走上人生的正軌。"給予孩子們同等的機會和希望,比給予物質更重要。"
在愛心棒球基地,少年們重新找回了童年匱乏的陪伴、關愛和自我價值,體育打開了更寬廣的視野。正如許慧晶所言,真正吸引他的是"人在困境的情況下所呈現的狀態"。在不斷的自拔與更新中,少年們終有一日能走出內心的孤獨,為未來創造一片新天地。
比起崇拜成功,社會更需要包容失敗和關愛弱者
《棒!少年》雖然是一部紀錄片,卻借鑒了故事片的剪輯手法,採用"雙男主"的故事線。從剪輯到上映,許慧晶把片子剪輯了40多版。他將紀錄片的後期剪輯比喻為編劇的過程,"好的電影肯定是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又能讓觀眾有所收獲。我要去真正關注人,關注他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所尋求的改變。"
片中,當棒球少年被邀請前往美國參加世界頂級的少年棒球聯賽時,很多人意料中最"燃"的冠軍時刻並沒有出現。那一場比賽中,少年們大敗而歸,鏡頭對准了痛哭不止的投球手小雙。"機會還有很多。"馬虎給他擦淚,小雙卻放不下自責,"機會只有一次!"小雙父親死於腦溢血,母親生下孩子之後就離開了家,家裡養不活兩個孩子,小雙的雙胞胎哥哥就被送走了。許慧晶回憶第一次拍攝,小雙眼神里的憂傷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這種憂郁也和馬虎橫沖直撞的個性形成了鮮明反差。在愛心基地的日子裡,小雙從怯懦少年逐漸建立勇氣,但比賽失利後,二伯罹患胃癌,他又逃回了家 小雙能重返賽場嗎?他的命運讓無數觀眾牽掛。
『叄』 電影《棒!少年》講述怎麼樣的棒球故事
這是一群父母早逝、離異或無人照管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青少年棒球比賽並試圖通過棒球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叫做「太棒了!少年」紀錄片告訴大家。藝和大象聚光燈在北京宣布,他們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獎。青少年將於在國家電影院上映。對邋遢的「叛逆少年」印象特別深刻。影片展現了邋遢等孩子的成長軌跡,既有棒球比賽的血腥畫面,又有教育意義。這部電影被稱為「一部非常適合兒童觀看的真實電影」,這部電影中青少年通過棒球訓練的成長和轉化可以說是體育人才培養的生動例子。家長可以從影片中得到很多啟示: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孩子的導師,正確發掘孩子的才能和優勢;孩子也會像野草一樣從這群同齡的年輕人身上得到鼓勵,更新鬥志。
來自河北淶源山區的梁,「像一隻貓」,細膩敏感,冷靜內斂,與他的年齡格格不入。人們喜歡稱他為「小霜」。邋遢,比小霜大一歲,來自寧夏西吉縣乾旱的黃土高原。和像貓一樣的小霜相比,邋遢是名副其實的,性格很虎。他就像一隻焦慮易怒的老虎,桀驁不馴,勇敢無畏。棒球比賽中最重要和最激烈的環節是擊球手和投手之間的比賽。小霜是投手,粗心是擊球手。投手是防守方決定勝負的靈魂,擊球手是進攻方贏得分的核心。小霜和邋遢,一個擅長控制,另一個擅長爆發。人格、角色、身體條件的沖突與互補構成紀錄片的主要動力。
『肆』 棒球少年觀後感
看過電影《棒球少年》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的心像平靜的一泓清泉投入一顆巨石頓時翻起層層漣漪,它猶如黑夜中的指路明燈為我指明了前進的路途,使迷茫的我不再徘徊,為困頓的我找回了內心中曾經迷失的自己。 《棒球少年》主要講述主人公「少爺」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自己的夢想,刻苦練習棒球的各種動作,歷經家人的反對,隊員的嘲笑與苛責,技術的突破障礙,最終他選擇了堅持和永不放棄,最終柳暗花明,苦盡甘來,贏得全國大賽,他也成長為球隊中的明星。不明就裡的你也許認為他是一位農民子弟,可他卻是一名名符其實的「少爺」。他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可「少爺」為了練棒球,堅定地走出了溫室,拋棄了少爺應有的生活。放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接受魔鬼訓練。放棄養尊處優高人一等的習慣,選擇接受教練的訓斥,隊員們的指責、與嘲弄。每當參加完比賽,許多人將失敗的因素往「少爺」身上安,可「少爺」對這些也只是丟下一個憂傷的眼神,偷偷一人躲在宿舍里哭泣。他沒有反駁自己的隊員們,因為他堅信自己應該做得更好。
影片中令我最為感動的一件事,還要從全國青少年棒球比賽說起。在離全國大賽只剩12天時,教練要求隊員們練習滑壘,「少爺」雖然全力以赴的練習。可輪到他時,內心總是無法克服無以言表的恐懼,總是害怕摔斷腿部,因此規范標準的動作變得僵硬和呆板,結果摔了個四腿朝天。平靜面對教練無情的批評,繼續耐心向隊員們請教滑壘的技巧,以及動作的做法要領。他虛心聽取隊員們的建議,結合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練習。可天有不測風雲,「少爺」專心致志地練習滑壘時,遙遠的天空涌來烏雲,月亮好似也與隊員們玩捉迷藏似的,輕輕得轉身,溜進了烏雲背後,隨著「轟隆」雷聲鳴響,小雨滴為隊員們演奏的一曲「自然贊歌」!風雨中依然綻放朵朵玫瑰,「少爺」與球員們繼續練習。「少爺」的爸爸當初也反對「少爺」練習棒球,可看到孩子這樣的拚命練習,內心的堅冰悄然融化,「爸爸終於坦然接受了「少爺」的選擇。如此這般,歷經二十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少爺」與球員們的不懈努力結出了碩果,「少爺」的球隊贏得了全國大賽的冠軍!
今天的你我,是否也能像「少爺」那樣堅持夢想,是否也能像他那樣平靜對待別人的熱潮與冷諷,是否也能像他那樣一個動作堅持練習成千上萬次,是否也能像他那樣經受住一次次失敗的考驗。
「少爺」的事跡就像永不停息的馬達催我奮進,就像一顆鮮紅的路標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的事跡激勵我前進,鼓舞我積極進取,激發我完成自己的夢想! 大概就是這樣了- -,
『伍』 看過電影《棒!少年》,觀看體驗如何
電影《棒!少年》自上映以來就一直都備受大家的關注和熱議,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網友們的觀點也是褒貶不一,那麼,你覺得電影《棒!少年》怎麼樣?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你是一種什麼體驗呢?當初看到這部電影的相關宣傳信息的時候其實不是很想去看,因為這裡面沒有很知名的明星,也沒有什麼大碗,所以開始這部電影是不怎麼吸引我的,不過後來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覺得電影《棒!少年》真的非常不錯,雖然沒有大明星但是電影拍得很朴實,這種朴實無華的電影往往最能打動人心,當時看完只有覺得非常有感觸,而且真的是淚流滿面,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一定有有所收獲。建議家長也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一看這部電影,相信對他們來說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啟發,我覺得應該多一些這種題材的電影,真的很有意義,比一些流量明星的片子更有意義。
『陸』 《棒!少年》行走時代邊緣的少年,擁有叫板命運的勇氣,對你怎樣的感受呢
在2020年的FIRST青年人國際電影節奪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二項巨獎的紀錄片《棒!少年》已於12月11在全國各地公映。這一部將棒球與貧困兒童融合起來的紀錄片憑著精湛的製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取得成功虜獲了很多觀眾們的鍾愛。盡管是一部紀錄片,但《棒!少年》一點也不低沉,反倒具備較強的故事類,在這些方面一點都不遜色於影片。《棒!少年》敘述了北京郊區,一群貧苦的留守孩子在70幾歲老教授的領著下訓練棒球。叛逆不服氣教導的馬虎也趕到了棒球隊。而他的來臨擺脫維持已久的寧靜。
《棒!少年》好在沒有過去紀錄片那類低沉的特性,在人物解決和故事情節交叉中,充分發揮了十足的游戲娛樂實際效果,讓觀眾們在真正中,跟這些小棒球手們做感情的波動,使我們看到了劇情電影的的層次感,也體會到人物的真正與單純。但是,大家為夢而生也是有機遇照到這些處在邊沿的青少年。青少年勇於叫囂運勢,而好的紀錄片應當被大量人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