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考電影學研究生~~愛電影的好人來幫一下!
考電影學對嗎??哪些學校有考電影學的研究生??都考哪些東西??
天津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你自己的選擇沒什麼對或錯,只要你自己認為自己喜歡的有能力做的,just do it!
介紹幾間大學給你!
天津師范大學
影視藝術學院是天津師范大學直屬學院。現開設:影視表演、戲劇影視文學兩個本科專業和影視人物形象設計、影視後期製作技術、影視攝影、影視美術四個專科專業。
上海大學夜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
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
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影視中心)為直屬南昌大學的一級研究所,中心主任為著名作家、中國高教學會影視專業學術委員會理事胡辛教授。
影視中心的研究方向是:電視創作及理論研究,電視節目製作藝術及技術研究和電視社會學研究。
影視中心以文學院影視研究方面的教授、副教授為主體,誠請有關部門專家為科技指導進行運轉。
影視中心誠聘了中國著名電視學專家學者仲呈祥、黃會林、紹武、陳漢元、陸天明等先生為兼職教授。
影視中心在科研方面,已出版了影視論著《電視藝術十二講》、《百年回眸--名導名片管窺》等,在文藝報、文藝研究、南昌大學學報等上發表相關論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思考》、《電視劇與小說緣份更深》、《靈性的碰撞》、《小說與電視劇:不解之緣》、《電視劇腳本創作談》、《追求一種特殊的美》、《科技進步與歸真返璞》、《走了多遠--另一種回眸》、《神聖的思考--<千里踏訪頌師魂>拍攝手記》、《銀幕百年--生命紀實與虛構的相撞相融》等數十篇,其中多篇為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有論著、論文獲江西省優秀社科獎和中國高教學會優秀美育論著論文獎。影視藝術CAI課件建設已成系列,並獲得學校、教育廳獎勵;"高校影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獲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獲得相關的省級課題有《電視劇與當代小說結緣研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形式及其管理研究》、《影視欣賞教學與大學生素質教育》、《高校影視教育研究與實踐》、《江西革命歷史題材(文學與影視)創作研究》、《江西高校的"中國影視美學體系"的建設研究》等多項。
影視中心在影視創作實踐方面,作為主創人員拍攝了:電視系列片《瓷都景德鎮》,獲中國電視二等獎、江西省政府大獎;電視專題片《千里踏訪頌師魂》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江西省台和教育台播放,獲中國教育電視專題片二等獎;電視劇《井岡之子》、《四個四十歲的女人》、《這里有泉水》、《中國藍》、《貞節坊下》、《薔薇雨》等皆有較大的社會反響。其中有的電視片並有現當代文學影視方向研究生參與。《井岡之子》、《薔薇雨》的電視文學劇本皆已正式出版,並為國家圖書館藏書。
在硬體研究條件方面,將容納221人的生物樓階梯教室建設成影視教學的多媒體教室,對影視鑒賞課程已實施了多媒體教學,並且早已利用這一資源為文學院本科生和現當代文學碩士生生進行影視文學的教學。
影視中心目前與文學院聯合申報廣播電視藝術碩士點。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已獲批,2003年9月將啟動招生。
影視中心的特色:著重於應用理論研究。依託中心人力資源的特長,創作製作和理論研究結合,文理工滲透,是本中心研究的創新之處。具體在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又注重年輕的影視藝術和古老的文學相結合,這也是本中心的長處。
影視中心在未來五年的研究領域,將繼續揚己之長,在應用研究方面作出新的開創。將完善出版一整套高校影視教育叢書,已出版《電視藝術》、《百年回眸》,繼續出版《影視語言》、《中外電視劇精品賞析》、《紀錄生命》、《扛起攝像機》等,並繼續力爭拿到相關的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
將完備影視技術重點實驗室、音像資料庫、視聽拉片室、剪輯室、後期製作室等,建設一流的影視藝術工作室。將率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生投入拍攝教學資料片、做CAI教學輔助課件的實際工作,並調動碩士生和文學院影視專業本科生的創作積極性,創作、拍攝紀錄片(人物、風光)與自編自導自演電視劇等,以達研究、創作互動的生動活潑局面。
我們將走出校門,加盟北師大發起的中國影視美學體系的理論建設工作中;繼續聘請國內外影視理論權威和名流為兼職教授,尋求國內外有實力的合作者。五年中創造條件,建設一支過硬的學術隊伍,爭取上影視學博士點。
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
百年來,北京大學不僅是中國學術研究的重鎮,同時也在不同領域帶動中國現代歷史和各社會層面的發展,話劇在中國的開展即與北京大學20世紀初的文化運動有密切關系,在前人的基礎上,我們希望北京大學能成為將中國戲劇推向新的美學境界的主要動力。
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的主要目的如下:一、摸索與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年輕優秀的高級戲劇人才;二、追求有創造力、生命力以及真正屬於中國人的現代戲劇。長期以來中國話劇的發展缺乏對本土藝術傳統的建設,從表、導演教學到整體話劇創作方法仍是沿習西方的模式,這使話劇在美學上缺乏文化的主體性,我們認為中國要建立屬於本土的現代戲劇,就必須要從表、導演、創作和美學上建立屬於中國的表、導演學派和戲劇教學模式。當今中國戲劇商業化和庸俗化傾向使中國戲劇越來越喪失創造力和生命力,加之年輕的、具有創造力的、高知識水平的戲劇人才嚴重缺乏,這將在未來更加劇僵化戲劇發展。
為此,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將試圖提出和探索本土化戲劇教育的改革,並結合新的教學計劃進行戲劇實踐和理論的雙重訓練,包括編劇、導演、演員、舞台美術暨燈光設計、戲劇評論者等,有針對性地培育新的戲劇人才,使他們能在戲劇實踐和理論知識方面達到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
以上幾間學院`你參考下!
❷ 碩士研究生電影學專業高校排行榜
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電影學專業排行如下:A+級:北京電影學院A級: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B+級:上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大學B級:西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
❸ 去美國讀電影類研究生 什麼專業比較好。
南加州大學
1.批判研究
在電影藝術碩士學位,在關鍵的跟蹤研究電視的管理機構是研究生院。考生的學位受研究生院的一般要求。 36個單位需要在400或更高級別,包括全面審查。至少有兩個,這些單位的三分之二,必須在500點的水平或更高。
2.影視製作
與電影及電視製作碩士跟蹤美術學士學位,需要在400或500一級的52個單位在電影藝術的最低。阿的論點是不需要的M.F.A.學位。對研究生的生產計劃接受申請為秋季和春季學期。
約翰C亨奇部動畫與數字藝術
在美術動畫及數碼藝術碩士是一個為期三年(6學期)研究生課程對誰明確確定其主要興趣在電影動畫和數碼藝術系學生設計的。該計劃側重於動畫製作,包括技術和審美各種辦法,從手工繪制的人物動畫的狀態最先進的互動式數字動畫。同時包括傳統形式,程序大力鼓勵創新和試驗,並強調想像力,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學生畢業時應該動畫從概念的全面認識,通過實現;一個中期和美學歷史的了解,在的電腦動畫軟體深入了解和數字及互動媒體的最重要因素。該程序需要50個單位的最低要求:35個單位在規定的,在電影藝術學院的課程順序。其他15個是電影藝術的選修課,其中4個必須在批判性研究司採取的。阿論點是必需的M.F.A.學位。新技術,傳統和數字媒體正在舉辦的講習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入場被授予一次在秋季一年沒有春季招生。大約14名學生將修讀每個傳入類。除了實際生產,該計劃還提供實地的經驗和實習機會,以協助他們專業的學生的過渡。
3.互動娛樂
在美術互動媒體碩士學位,是一項為期三年的密集計劃,目的是准備在新興的互動娛樂領域的創造性事業的學生。雖然該計劃並不需要先進的計算機能力,熟悉計算機和舒適的創作和製作/後期製作工具的建議。該學位要求的50個單位,其中36人的要求和14個選修課程。其中選修,6個單位的最低必須採取的電影藝術學校。學生須完成一個先進的互動項目,他們設計和生產與臨床594ab的碩士論文。大約有12名學生是在秋季學期承認(沒有春季入學)。
4.彼得斯塔克生產計劃
從生產計劃彼得斯塔克藝術碩士程度是一個創新的為期兩年(四個學期)的全日制研究生課程,旨在准備一份獨立電影和電視製作或事業非常積極的學生選擇在議案組負責人圖片和電視公司。大約25彼得斯塔克計劃招收學生,每年秋季(沒有春季入學)。該課程重視創意和管理並重,以加強和發展藝術技巧和判斷力,同時提供良好的商業本質的背景。每門課程的不斷更新,以確保斯塔克項目仍然是順應學生的需要和不斷變化的電影,電視和通訊領域。 44個單位的400級和500級課程的最低要求為彼得斯塔克生產計劃,導致外交部學位。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學生須參加他們的第一學期在生產過程中。
5.寫作和電視屏幕
在美術大師與在電視屏幕和寫作重要,是一個密集的兩年制學位課程是為電影和電視敘事寫作集中。一共有44個單位需要,其中30個單位的最低必須是500級或以上。課程包括了親手製作的指示,表演和導演。學習期間,學生受益於實習和指導的機會,作為頂部編劇,導演,製片公司和電影公司學校的密切,因而可廣泛。教學提供了小作坊,由專業作家樣式類,有技能和經驗的多種。該方法側重於講故事的可視化工具,發展中國家從人物的故事,然後在亞里士多德三個行為結構。裂縫敘述,合奏的故事,試驗,時間和觀點,以及其他奇特的敘事風格,也解決。該課程包括其他專業,包括法律問題,代理和作家的協會,以及歷史和分析問題的電影。每32名學生被選中,開始計劃下降,沒有春季招生。
供你選擇。
❹ 我朋友很喜歡電影,不知道研究生有什麼專業和電影研究有關
喜歡電影也用不著去考研吧,你說的是北廣吧,兼並了很多大學,這個專業是有的。不過一般感覺本科開設這門的比較多些
❺ 電影專業研究生畢業都從事什麼工作
1、大中專院校。現在幾乎所有的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條件最少都要求具有博士學位,但因為影視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因此,在一些北京之外的地方院校,影視專業的門檻相對較低,電影學碩士還有少許的就業機會,這兩年每年也都有師兄師姐到地方高校就職。
2、新聞出版機構。這包括報社、雜志社和出版社等單位。就這兩年來看,到新聞出版行業的師兄師姐似乎是最多的,像高教出版社、新華社等比較牛的地方都有師兄師姐的身影。(高教社是全國最大的出版社,每年的銷售碼洋達20億元。新華社就不用介紹了。)
3、相關國家機關和行政單位。這主要是指國家廣電總局、中影公司、地方廣電集團(局)以及文聯等單位。進入這些機構一般都需要參加國家或地方的公務員考試。
4、影視傳媒行業。主要是指中央電視台、地方電視台以及各種影視傳媒公司等。能以正式編制進入這些單位的人很少很少,因此,畢業後直接進入電視台或是影視公司的師兄師姐不是很多,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在乎什麼戶口、編制,只是為了能夠從事影視行業,所以選擇了此道。
5、企業、公司宣傳部門。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許多人都會有到電視台、雜志、報紙實習的機會,能夠積累一些媒體工作經驗,所以,畢業時,大企業、大公司的宣傳部門(主要是媒體宣傳崗位)也就成了我們的一個就業方向。前兩年,好像就有師姐到了中石化作宣傳工作,中石化可是人人羨慕的大型國企。
6、其他就業方向。
從上面的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無權威數據支持)來看,電影學專業的畢業生真正能從事電影製作相關的職業者少之又少,如果有師弟師妹純粹了為了自己的電影夢想,夢想未來當一名導演什麼的,那肯定要大失所望的了。據我了解,現在電影業雖然有起色,但從業人員依然有限,學電影而又能拍電影的人少之又少,這個行業的門檻畢竟不是太低。今年北京某區法院招聘一個做庭審錄像的應屆畢業生,結果一大批電影學院攝影系的研究生前去應聘,最後招了其中一個。可見電影專業的就業何等之難,很多不願「屈尊」的電影學院的畢業生要麼去電影劇組打工,要麼飄在北京,等待機會,稍好的,能去拍拍電視劇或者廣告。連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都這么難進入電影行業,更不用說師大了。(當然了,研究生畢竟是偏學術的,實踐性的東西本科生就足夠了)
從我們現在找工作的情況來看,除了少數高校之外,幾乎沒有用人單位在招聘公告中標明要電影學的畢業生,於是,只要看到人家要中文、新聞、傳播或者不限專業,我們便一窩蜂而上,尋求一線希望(聽上去好像有點慘烈,呵呵),有些同學甚至在簡歷中把專業改成中文或傳播,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當然,這也是近年來總體的就業形勢緊張造成的,但電影學專業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人對這個專業的不了解使得我們的就業難度似乎要大很多。就總的情況來看,隨著電影學的逐年擴招(這兩年穩定在30人左右,之前也就10來人),畢業生的就業也越來越不容樂觀,03年之前的畢業生,大多有不錯的歸屬,但從03年之後,就不是那麼樂觀了,去年就有好幾個師兄師姐沒有找到正式工作,最後選擇了去電視台或其它地方「飄零」。當然,還算欣慰的是,大部分電影學的畢業生都還能找到工作,很多人甚至還有三五個可選擇的用人單位,如果不計較戶口什麼的話,找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是沒什麼問題的。
說了這么多,得出一點小小的建議:如果你十分喜歡電影,十分嚮往輕松的研究生生活,不那麼在乎工作前景,那你就義無反顧的報考吧,三年的電影學研究生生活是很幸福的(特別是研一和研二,會很開心),電影學的研究生課程(和廣播電視藝術學一摸一樣)雖然不盡合理,老師也不是那麼理想,但至少學習的過程是很輕松而快樂的,如果你足夠努力,也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的,也能給你帶來不少的收獲,藝術學院主辦的每年一屆的大學生電影節也會給喜歡電影的同學帶來不少的狂歡和驚喜,還算豐富的實習機會也會為你提供良好的鍛煉平台......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或者只是為了獲取一個學位證書,那建議你三思。
說了這么多,其實只想說,大家在選擇自己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的時候,最好冷靜、理性一些,師大電影學是很不錯,但未必是最理想的目標,我很希望每個想報考電影學的師弟師妹都能真正成為我的師弟師妹,但同時又不忍看到很多盲目的報考者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尷尬處境。人生有很多選擇,最理想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一點在找配偶時同樣適用)。所以,今年考得不太理想的師弟師妹,可以靜下心來,好好考慮一下,是從頭再來一次,還是另謀新的出路。准備明年考的師弟師妹,也應該考慮清楚,只要考慮清楚了,作出了決定,就安下心來,好好復習,只好足夠用功,肯定會有好的結果。對於進入復試的師弟師妹,看了我的這些介紹,也不好灰心,能進入復試的,就是強者,就是牛人,現在能做的就是啥也別想,全力復習。
❻ 有關讀法國的電影碩士若干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不太明白,什麼叫都是學文學的?
法國的電影專業,公立大學偏理論,私立大學偏實踐。上私立學校還是有很多動手機會的。當然想搞研究就去公立。
公立的大學里巴黎8大稍微偏實踐。
房租看你租哪裡的,什麼樣的房子了。一般學生們都是找400-600歐的偏多。當然有更好的。看自己的經濟水平了。
❼ 電影類的研究生學什麼啊,有前途嗎
羅素悖論
一天,薩維爾村理發師掛出一塊招牌:「村裡所有不自己理發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理發,我也只給這些人理發。」於是有人問他:「您的頭發由誰理呢?」理發師頓時啞口無言。
因為,如果他給自己理發,那麼他就屬於自己給自己理發的那類人。但是,招牌上說明他不給這類人理發,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個人給他理發,他就是不給自己理發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說他要給所有不自己理發的男人理發,因此,他應該自己理。由此可見,不管怎樣的推論,理發師所說的話總是自相矛盾的。
這是一個著名的悖論,稱為「羅素悖論」。這是由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來的,他把關於集合論的一個著名悖論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來。
1874年,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創立了集合論,很快滲透到大部分數學分支,成為它們的基礎。到19世紀末,全部數學幾乎都建立在 集合論的基礎之上了。就在這時,集合論中接連出現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結果,特別是1902年羅素提出的理發師故事反映的悖論,它極 為簡單、明確、通俗。於是,數學的基礎被動搖了,這就是所謂的第三次「數學危機」。
此後,為了克服這些悖論,數學家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產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帶來了數學觀念的革命。
諾伊曼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願以10倍於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後,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後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後,又致力於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傑出著作 《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戰後 ,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製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高 斯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後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後因病去世,沒有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後來娶了羅捷雅,第二年他們的孩子高斯出生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孩子。父親對高斯要求極為嚴厲,甚至有些過份,常常喜歡憑自己的經驗為年幼的高斯規劃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親,並且秉承了其父誠實、謹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時高斯已經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
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於母親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歲那年死於肺結核,留下了兩個孩子: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為人熱情而又聰明能幹投身於紡織貿易頗有成就。他發現姐姐的兒子聰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發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後,已成年並成就顯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對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產的思想,不無傷感地說,舅舅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於弗利德里希慧眼識英才,經常勸導姐夫讓孩子向學者方面發展,才使得高斯沒有成為園丁或者泥瓦匠。
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樣很幸運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羅捷雅直到34歲才出嫁,生下高斯時已有35歲了。他性格堅強、聰明賢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范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他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羅捷雅真誠地希望兒子能幹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對高斯的才華極為珍視。然而,他也不敢輕易地讓兒子投入當時尚不能養家糊口的數學研究中。在高斯19歲那年,盡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朋友W.波爾約(W.Bolyai,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Buttner),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學生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確答案。不過,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據對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E.T.Bell)考證,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貝爾寫道,高斯晚年經常喜歡向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的孩子們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麼方法那麼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數學史家們傾向於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貝爾根據高斯本人晚年的說法而敘述的史實,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而且,這更能反映高斯從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質的數學方法這一特點。
高斯的計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1788年,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學校,他在新的學校里,所有的功課都極好,特別是古典文學、數學尤為突出。經過巴特爾斯等人的引薦,布倫茲維克公爵召見了14歲的高斯。這位朴實、聰明但家境貧寒的孩子贏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願意作高斯的資助人,讓他繼續學習。
布倫茲維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如此,這種作用實際上反映了歐洲近代科學發展的一種模式,表明在科學研究社會化以前,私人的資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高斯正處於私人資助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社會化的轉變時期。
1792年,高斯進入布倫茲維克的卡羅琳學院繼續學習。1795年,公爵又為他支付各種費用,送他入德國著名的哥丁根大家,這樣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奮地學習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生計擔憂而病倒時—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已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成功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為高斯付諸了長篇博士論文的印刷費用,送給他一幢公寓,又為他印刷了《算術研究》,使該書得以在1801年問世;還負擔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費用。所有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動。他在博士論文和《算術研究》中,寫下了情真意切的獻詞:"獻給大公","你的仁慈,將我從所有煩惱中解放出來,使我能從事這種獨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崙統帥的法軍時不幸陣亡,這給高斯以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長時間對法國人有一種深深的敵意。大公的去世給高斯帶來了經濟上的拮據,德國處於法軍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個妻子的逝世,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剛強的漢子,從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況,也不讓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們只是在19世紀整理他的未公布於眾的數學手稿時才得知他那時的心態。在一篇討論橢圓函數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細微的鉛筆字:"對我來說,死去也比這樣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資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須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於高斯在天文學、數學方面的傑出工作,他的名聲從1802年起就已開始傳遍歐洲。彼得堡科學院不斷暗示他,自從1783年歐拉去世後,歐拉在彼得堡科學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著象高斯這樣的天才。公爵在世時堅決勸阻高斯去俄國,他甚至願意給高斯增加薪金,為他建立天文台。現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臨著新的選擇。
為了不使德國失去最偉大的天才,德國著名學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聯合其他學者和政界人物,為高斯爭取到了享有特權的哥丁根大學數學和天文學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長的職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職,全家遷居於此。從這時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參加科學會議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適的生活環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發揮其天才,而且為哥丁根數學學派的創立、德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數學中心創造了條件。同時,這也標志著科學研究社會化的一個良好開端。
高斯的學術地位,歷來為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或加上歐拉)。人們還稱贊高斯是"人類的驕傲"。天才、早熟、高產、創造力不衰、……,人類智力領域的幾乎所有褒獎之詞,對於高斯都不過份。
高斯的研究領域,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各個領域,並且開辟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研究風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體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紀之交的中堅人物。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
雖然數學研究、科學工作在18世紀末仍然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時,因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際,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各國政府都開始重視科學研究。隨著拿破崙對法國科學家、科學研究的重視,俄國的沙皇以及歐洲的許多君主也開始對科學家、科學研究刮目相看,科學研究的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科學的地位不斷提高。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高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泰斗都把高斯當作自己的老師。
1802年,高斯被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選為通訊院士、喀山大學教授;1877年,丹麥政府任命他為科學顧問,這一年,德國漢諾威政府也聘請他擔任政府科學顧問。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學者的一生。他始終保持著農家的儉朴,使人難以想像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先後結過兩次婚,幾個孩子曾使他頗為惱火。不過,這些對他的科學創造影響不太大。在獲得崇高聲譽、德國數學開始主宰世界之時,一代天驕走完了生命旅程。
笛卡爾
解析幾何的產生
十六世紀以後,由於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天文、力學、航海等方面都對幾何學提出了新的需要。比如,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現行星是繞著太陽沿著橢圓軌道運行的,太陽處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投擲物體試驗著拋物線運動的。這些發現都涉及到圓錐曲線,要研究這些比較復雜的曲線,原先的一套方法顯然已經不適應了,這就導致了解析幾何的出現。
1637年,法國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發表了他的著作《方法論》,這本書的後面有三篇附錄,一篇叫《折光學》,一篇叫《流星學》,一篇叫《幾何學》。當時的這個「幾何學」實際上指的是數學,就像我國古代「算術」和「數學」是一個意思一樣。
笛卡爾的《幾何學》共分三卷,第一卷討論尺規作圖;第二卷是曲線的性質;第三卷是立體和「超立體」的作圖,但他實際是代數問題,探討方程的根的性質。後世的數學家和數學史學家都把笛卡爾的《幾何學》作為解析幾何的起點。
從笛卡爾的《幾何學》中可以看出,笛卡爾的中心思想是建立起一種「普遍」的數學,把算術、代數、幾何統一起來。他設想,把任何數學問題化為一個代數問題,在把任何代數問題歸結到去解一個方程式。
為了實現上述的設想,笛卡爾茨從天文和地理的經緯制度出發,指出平面上的點和實數對(x,y)的對應關系。x,y的不同數值可以確定平面上許多不同的點,這樣就可以用代數的方法研究曲線的性質。這就是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
具體地說,平面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有兩個要點:第一,在平面建立坐標系,一點的坐標與一組有序的實數對相對應;第二,在平面上建立了坐標系後,平面上的一條曲線就可由帶兩個變數的一個代數方程來表示了。從這里可以看到,運用坐標法不僅可以把幾何問題通過代數的方法解決,而且還把變數、函數以及數和形等重要概念密切聯系了起來。
解析幾何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在笛卡爾寫《幾何學》以前,就有許多學者研究過用兩條相交直線作為一種坐標系;也有人在研究天文、地理的時候,提出了一點位置可由兩個「坐標」(經度和緯度)來確定。這些都對解析幾何的創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數學史上,一般認為和笛卡爾同時代的法國業余數學家費爾馬也是解析幾何的創建者之一,應該分享這門學科創建的榮譽。
費爾馬是一個業余從事數學研究的學者,對數論、解析幾何、概率論三個方面都有重要貢獻。他性情謙和,好靜成癖,對自己所寫的「書」無意發表。但從他的通信中知道,他早在笛卡爾發表《幾何學》以前,就已寫了關於解析幾何的小文,就已經有了解析幾何的思想。只是直到1679年,費爾馬死後,他的思想和著述才從給友人的通信中公開發表。
笛卡爾的《幾何學》,作為一本解析幾何的書來看,是不完整的,但重要的是引入了新的思想,為開辟數學新園地做出了貢獻。
解析幾何的基本內容
在解析幾何中,首先是建立坐標系。如上圖,取定兩條相互垂直的、具有一定方向和度量單位的直線,叫做平面上的一個直角坐標系oxy。利用坐標系可以把平面內的點和一對實數(x,y)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除了直角坐標系外,還有斜坐標系、極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等等。在空間坐標系中還有球坐標和柱面坐標。
坐標系將幾何對象和數、幾何關系和函數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這樣就可以對空間形式的研究歸結成比較成熟也容易駕馭的數量關系的研究了。用這種方法研究幾何學,通常就叫做解析法。這種解析法不但對於解析幾何是重要的,就是對於幾何學的各個分支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解析幾何的創立,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數學概念,特別是將變數引入數學,使數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就是變數數學的時期。解析幾何在數學發展中起了推動作用。恩格斯對此曾經作過評價「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爾的變數,有了變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
解析幾何的應用
解析幾何又分作平面解析幾何和空間解析幾何。
在平面解析幾何中,除了研究直線的有關直線的性質外,主要是研究圓錐曲線(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的有關性質。
在空間解析幾何中,除了研究平面、直線有關性質外,主要研究柱面、錐面、旋轉曲面。
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有些性質,在生產或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比如電影放映機的聚光燈泡的反射面是橢圓面,燈絲在一個焦點上,影片門在另一個焦點上;探照燈、聚光燈、太陽灶、雷達天線、衛星的天線、射電望遠鏡等都是利用拋物線的原理製成的。
總的來說,解析幾何運用坐標法可以解決兩類基本問題:一類是滿足給定條件點的軌跡,通過坐標系建立它的方程;另一類是通過方程的討論,研究方程所表示的曲線性質。
運用坐標法解決問題的步驟是:首先在平面上建立坐標系,把已知點的軌跡的幾何條件「翻譯」成代數方程;然後運用代數工具對方程進行研究;最後把代數方程的性質用幾何語言敘述,從而得到原先幾何問題的答案。
坐標法的思想促使人們運用各種代數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先前被看作幾何學中的難題,一旦運用代數方法後就變得平淡無奇了。坐標法對近代數學的機械化證明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劉徽
(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萊布尼茲
萊布尼茲是17、18世紀之交德國最重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一個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他博覽群書,涉獵網路,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生平事跡
萊布尼茲出生於德國東部萊比錫的一個書香之家,廣泛接觸古希臘羅馬文化,閱讀了許多著名學者的著作,由此而獲得了堅實的文化功底和明確的學術目標。15歲時,他進了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還廣泛閱讀了培根、開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並對他們的著述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評價。在聽了教授講授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的課程後,萊布尼茲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歲時他在耶拿大學學習了短時期的數學,並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
20歲時他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論組合的藝術》。這是一篇關於數理邏輯的文章,其基本思想是出於想把理論的真理性論證歸結於一種計算的結果。這篇論文雖不夠成熟,但卻閃耀著創新的智慧和數學才華。
萊布尼茲在阿爾特道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便投身外交界。在出訪巴黎時,萊布尼茲深受帕斯卡事跡的鼓舞,決心鑽研高等數學,並研究了笛卡兒、費爾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他的興趣已明顯地朝向了數學和自然科學,開始了對無窮小演算法的研究,獨立地創立了微積分的基本概念與演算法,和牛頓並蒂雙輝共同奠定了微積分學。1700年被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促成建立了柏林科學院並任首任院長。
始創微積分
17世紀下半葉,歐洲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各方面的迫切需要,經各國科學家的努力與歷史的積累,建立在函數與極限概念基礎上的微積分理論應運而生了。微積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由阿基米德等人提出的計算面積和體積的方法。1665年牛頓創始了微積分,萊布尼茲在1673-1676年間也發表了微積分思想的論著。以前,微分和積分作為兩種數學運算、兩類數學問題,是分別加以研究的。卡瓦列里、巴羅、沃利斯等人得到了一系列求面積(積分)、求切線斜率(導數)的重要結果,但這些結果都是孤立的,不連貫的。
只有萊布尼茲和牛頓將積分和微分真正溝通起來,明確地找到了兩者內在的直接聯系:微分和積分是互逆的兩種運算。而這是微積分建立的關鍵所在。只有確立了這一基本關系,才能在此基礎上構建系統的微積分學。並從對各種函數的微分和求積公式中,總結出共同的演算法程序,使微積分方法普遍化,發展成用符號表示的微積分運演算法則。
然而關於微積分創立的優先權,數學上曾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實際上,牛頓在微積分方面的研究雖早於萊布尼茲,但萊布尼茲成果的發表則早於牛頓。萊布尼茲在1684年10月發表的《教師學報》上的論文,"一種求極大極小的奇妙類型的計算",在數學史上被認為是最早發表的微積分文獻。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寫道:"十年前在我和最傑出的幾何學家G
△法國科學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為了寫作《月球探險記》,就認真閱讀了500多種圖書資料。他一生之中共創作了104部科幻小說。讀書筆記達二萬五千本。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隨「貝格爾」號考察船環球考察,他環游海外,研究生物遺骸、記錄了50萬字的珍貴資料,最後寫出了轟動世界的《物種起源》一書,創立了進化論。
△俄國偉大作家契訶夫十分注意積累生活素材,隨時把聽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記在一個本子上,稱之為「生活手冊」。有一次,契訶夫聽一位朋友講了一個笑話,他笑出了眼淚。他一邊笑著,一邊拿出「生活手冊」,懇求說:「你再講一遍吧,讓我把它記下來。」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里,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櫥櫃上、床頭上、鏡子上,到處都掛著一串串小紙片,走近一看,原來紙片上都寫著美妙的詞語、生動的比喻,有用的資料。他把紙片掛在房間的各個部位。是為了在睡覺、穿衣、刮臉、踱步時,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都能記誦。外出時他也在衣袋裡裝著不少紙片。他這樣刻苦學習,積累資料,終於寫出了《熱愛生命》、《鐵蹄》、《海浪》等引人入勝的作品。
(1)、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裡來?就是從常常連
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後來不斷的擠出時間,所以他永遠有用不完
的實驗時間。從而變成了科學家。
(2)、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藝事業30年,視時間
如生命,筆耕不輟。
(3)、巴爾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
(4)、愛迪生為了科學發明,緊緊抓住每個「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除
了吃飯、睡覺、活動,幾乎沒有閑過。每天延長工作時間就等於延長了生命。因此,
當地79歲生日時,便稱自己是135歲的人了。愛迪生生活了85歲,僅在美國專利局登
記的發明專利就有1328項,平均15天就有一項發明。
(5)、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堅持每日作畫,除身體不適外,從不間斷。85歲那
年,一天他一連作畫四幅後,又特為昨天補畫一幅,並題字道:「昨日大風雨,心緒
不寧,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6)、「不教一日閑過」,所有業有所成者莫不為此。請看魯迅最後一年(1936
年)的生命歷程,從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個月,還寫雜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譯《死魂靈》第二部殘稿三章並作附記兩則,復信270多封,並給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堅持寫日記。病逝前三天,還給一翻譯小說寫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時間,魯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園附近,從他的住地到公園只有幾分鍾的路程,卻
從沒去公園玩過。這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魯迅。
名人事例——寬容
春秋時期,「問鼎」的楚莊王。
一天晚上,攜愛妃舉辦燭光晚會,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陣大風把蠟燭吹滅。一名武將欲乘黑調戲愛妃,被愛妃一把扯下盔上紅纓,愛妃建議楚王即刻點燈,看看哪個傢伙盔上紅纓已失,嚴加懲辦。朋友妻不可欺呀,何況是領導之妻呢?豈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眾將全都摘去盔上紅纓,然後方可點燈。不久,楚王御駕親征與敵國開戰,被困重圍,手下兵將四散奔逃,楚王命懸一發,忽然竄出一將拚死力戰,保楚王殺出重圍,撿回一條性命。楚王激動地說:「別人都自逃性命,唯有愛卿肯捨命救駕,你叫什麼?是哪個單位的?」該將答曰:「俺就是那日燭光晚會上調戲您媳婦的人啊!」
(傳說中,因為我說不出資料來源!)愛迪生製造了第一個燈泡,他讓他的一個弟子拿去試驗,卻被他摔碎了!弟子很羞愧。但是,當愛迪生製造出第二個燈泡時,不顧其他人的反對,依然給那弟子去試驗。愛迪生說「最大的寬容就是再給他機會!」
到報道的日子,林肯來到報道處考試,當他來到報道處時,發現監場的人是他曾經得罪過的人,他帶著沉重的考完。當他問起那件得罪過他的事時,那個人說:「有嗎?我不記得了。」
❽ 想要申請英國華威大學電影學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需要滿足些什麼條件
The Depar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華威大學影視專業有以下幾個相關的,
MA in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MA for Research in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MPhil/PhD in Film and/or Television Studies
MA in History and Film
相關要求你可以在華威大學的官網查到。以其中一個專業為例,要求如下:
We only consider applications from candidates who are in possession of (or about to be awarded with) a good BA Honours degree, or equivalent. For UK applicants this generally means that we only look seriously at candidates with at least a 2:1 degree.
Entry to our MA programmes is not restricted to candidates who have a first degree in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or a directly related discipline, and we regularly offer places to people who do not have a specialist academic background in this subject area. However, we do not offer introctory courses, and applicants must show that they have a strong commitment to the stud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history, aesthetics and theory, and that they have som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what this entails.
Note that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at Warwick is not the same as Media Studies, Communications Studies or Journalism Studies. We offer film and television courses which make more use of the kinds of methodologies employed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Art History than those practised in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instries. You will also see that we do not offer any training in the skills of practical filmmaking.
All applicants that we are potentially interested in are asked to provide us with a sample piece of written work of around 1,500-3,000 words (preferably, though not necessarily, on a film/TV-related subject) and a short (c. 200-300 words) description of the kind of research topic(s) they would b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for the mandatory 15,000 word dissertation our MA students undertake. For a speedier decision on your application, we advise you to provide us with these supplementary documents when you apply.
You can fill in the MA application form online. Alternatively, email Student Recruitment for a hard of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 further printed information about graate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please email our Postgraate Admissions Secretary, Mrs. Heather Hares.
❾ 哥大電影藝術碩士研究生後補待等里是什麼意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