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兩部愛國主義影片,並寫觀後感500字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麼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❷ 兩個小八路的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兩個小八路》。影片中的兩個小八路機智勇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孫大興和武建華。孫大興是一個小八路,當他那身為連長的父親犧牲之後,他就立志要為父親報仇。他和另一名小八路武建華一起燒了敵人搶去的糧食。有一次,孫大興在送情報的途中被敵人用槍打中了腿子,也沒感到,他拔起手榴彈扔了過去,炸死了一個敵人,另外一個敵人還想頑抗,大興又拔起一顆手榴彈扔了過去,把這個頑固分子也送上了西天。他很高興,上去還繳獲了一支槍。他跑到了團長那裡把情報交給了團長,團長知道他很想有一支槍,就把他繳獲的戰利品獎給了他。突然,孫大興腿疼得走不了路了。團長一看,原來是孫大興的腿中彈了,便讓孫大興呆在部隊里休息,而孫大興卻不肯,說:「我爬也要跟著部隊」。這種為革命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多麼值得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學習啊!
在這些故事當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是孫大興到日軍指揮部去偷聽敵人的作戰方案。
孫大興在日軍指揮部的窗外知道了敵軍的作戰方案。敵軍准備在我軍主力的外圍三個地方實行包圍攻擊。就在這時,突然有人來了,我們都為大興捏了一把冷汗,只見他敏捷地一跳,躲到了台階下,讓敵人絲毫沒有覺察。後來,他就趕快把情報告訴了一名老八路,老八路叫孫大興和武建華把情報送給團長。
在路上,孫大興叫武建華把情報送給團長,自己來引開敵軍的注意。孫大興隱藏在蘆葦盪里,敵軍用火把蘆葦點燃,准備把孫大興燒死。情急之中,孫大興用鐮刀割出一塊空地,讓敵人的陰謀落空。武建華也順利地把情報送給了團長。
《兩個小八路》這部電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戰爭年代,生活是那麼艱辛,那時候的八路軍都是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祖國的富強,我們一定要向八路軍學習,不怕困難,用自己的智慧把今天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❸ 求兩篇600字電影觀後感。
《南京》用真實的人物和當時的錄音影響資料,再現了日軍轟炸南京,攻陷南京,屠殺南京的現場。通過當時在南京的幾位外國人的親身經歷,完整的敘述了一個城市淪陷的經過,以及戰爭中,日本軍隊喪心病狂的罪行這是一部紀實電影,陸川通過在那場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人的記憶寫實的拍攝了這部電影,是在暗示戰爭是每個人都想逃避的東西,侵略者也好,被侵略者也好。隨著坦克的炮聲,南京城牆塌了,意味著南京人民的苦難開始了......印象最深刻兩個的地方,一是戰俘們麻木的死去。眼神,同樣還是眼神,告訴我們,這些人的靈魂已經死了。所以他們才會木然的被活埋。有人說,幾萬戰俘啊,為什麼不反抗?是的,他們沒有反抗,木然的被屠殺了,這個似乎很難解釋,但其實很好解釋,當人心死了的時候,就已經死了。他們已經絕望了,認命了,死已經是計劃中的事情了。你還指望他們反抗?但是,這樣下去,這個國家就無望了,就亡國了。所以,在最壓抑的時刻,雷鳴般的一聲「中國不會亡」!告訴我們,這個國家,心沒有死!沒有麻木,沒有認命!所以,我們一直打,一直打,我們沒有投降,雖然南京被血洗了,雖然半個中國丟了,但我們沒有停止抵抗,因為我們中還有大部分人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中國不會亡」。這是整個影片的一抹亮色!第二個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幾乎潸然淚下的,是那100位姐妹主動站出來,去充當慰安婦,她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整個難民營的苟且偷生,救下了無數的人,她們的行為,可堪當「慷慨赴死」四個字,而且這四個字的後面,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屈辱。導演表現這個段落的時候,用的是一隻只纖細孱弱的手,就是這些手,勇敢的擔當起了本不該她們擔當的屈辱和責任。無疑,她們是最偉大的一群。還有拉貝:我只說他盡了全力了,為了那些他救不了的人,他給中國人民跪下了。感動......
影片一開始,展現了一個高中橄欖球隊教練失敗的人生。屢戰屢敗,優秀球員轉校,有人要將他趕出球隊,屋子年久失修,開著隨時拋錨的老爺車,妻子想要個孩子,檢查下來卻是他有問題。真是人倒霉涼水都磣牙。在一個人四面楚歌的時候,他會怎樣?
泰勒是個有信仰的人。在痛哭一場之後,他到聖經里去尋求答案。清晨他到樹林中獨自祈禱,「主啊,你是我的神,你若不給我孩子,我也認了。你要怎樣來使用我?如果你有別的心意,請你給我一個啟示。」這樣的禱告,每個基督徒都會做。當我們的人生遇到患難和挫折時,我們常會如此尋求。
學校里有個虔誠人。他常常摸著學生的儲物櫃,為每個學生禱告。這天早晨他走進泰勒教練的辦公室,用啟示錄3章的經文對他說,「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泰勒要的啟示,神就這樣傳達給他。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我知道,這是神的行事方式,在聖經里,他也常如此行。他要興起一個人,會用各種方法。
泰勒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這是一支必輸的隊伍,人心渙散。但虔誠人講了個故事,兩個農夫求雨,只有一個人去地里做好准備,你想哪個是真正相信上帝的人?這個故事,也是我領會到的一個真理,真信心,會帶出信心的行為。若我說信,而我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卻不是信心,那我的信就是假的。
泰勒開始為那場神賜的「大雨」准備。他重新思考,球隊的意義是什麼。球隊的意義不在於贏球,而在於盡一切所能,榮耀上帝。泰勒開始用這樣的信念帶領他的球員。他關心的不再是球賽的輸贏,而是怎樣帶出一支榮耀上帝的球隊。無論是贏是輸,要拼盡全力,為基督而活。這真是活生生的信仰。他變了。在家裡找出臭味的根源,在球場關心球員的思想品德,幫助球員懂得遵行上帝的誡命,尊重家長,一切,都不一樣了。
印象深刻的是,隊長布洛克說,我們不行。泰勒要他背著隊友爬50碼,他說,我做不到。泰勒要他盡全力。然後,蒙起他的眼睛,大聲喊叫,一步步激勵他向前。當布洛克精疲力竭地倒下時,他已經爬完了全場,來到底線上。我想那個教訓,對布洛克一定很深刻。我們常常被自己的恐懼限制,卻不知道,唯有神曉得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泰勒教導球員麥特尊重父親,開始麥特不接受這樣的信仰,泰勒並不強求。但當聖靈動工時,麥特以及其他球員,彼此認罪,悔改歸向神,整個學校開始了一場復興。鏡頭閃回,那位虔誠的老師撫摸著一個個儲物櫃,為這些學生禱告,求主興起一代信他的人。這禱告,沒有落空。麥特去向他父親道歉,這位成功人士正在開會,他的商業夥伴說,「如果可以,我願意砍掉右臂,換我兒子對我說那幾句話。」一個人的改變,帶來他周圍關系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也影響到其他人。
泰勒教練意外的是,這改變也給他帶來一個禮物。他的老爺車不見了,代之以一輛新車。有人留言說,「你滿足了我們的需要,請讓我們也滿足你的需要。」泰勒掉淚的時候,我也感動落淚,主啊,我知道,你就是這樣看顧愛你的人,他們什麼好處也不缺。你顧念我們,真的顧念。(遠處是麥特的父親,也一樣地感動,微笑對兒子說,別告訴其他人。)
還有一個小子,新入學的大衛,看到他名字,我就想他身上肯定有戲。大衛面對歌利亞,正是以小勝大。這個大衛喜歡英式足球,對美式足球是外行。他父親鼓勵他參加球隊。他卻一直信心不足。沒踢就覺得自己踢不進去。泰勒的助理教練,那個黑人,居然用寬門窄門的經文來訓練他往球門中間踢,真有點搞笑。不過,看到這些人真正用經文來過日子,我覺得真是親切。
就這樣,一個改變了的教練,一支改變了的球隊,從必輸無疑,一場場打入復賽。但是,復賽第一場就輸了。泰勒很難過,他們那麼努力,他希望能讓隊員贏一場。結果,跟他們比賽的球隊,由於舞弊被取消資格,他們又重新進入比賽。最後,居然打進了決賽。對手是人數比他們多三倍的巨人隊。這真是一場歌利亞和大衛的對決。打到最後,疲憊的球員,在教練的大喊之下,拼盡全力,為榮耀上帝而戰。他們做到了。他們贏得最後兩秒鍾的得分機會。小個子大衛上場,他的任務是踢出51碼的球,還是迎風的。他毫無信心。教練在禱告,讓對方叫暫停,對方教練果然叫了。泰勒再次告訴大衛,「你相信上帝如果要讓你進球,他就能做到嗎?」大衛說,「如果他想,當然可以。」「那麼,你就盡你的全力,把結果留給上帝。」大衛殘疾的父親,為了鼓勵兒子,用力站直,旁邊人想扶他,他說,「不要碰我,我是為我兒子站起來的。」
大衛看著球門,「上帝,請幫助我踢出這個球。」高處國旗飄揚,風向轉了。教練大吼,「現在,現在。」大衛一記遠射,球高高拋起,毫無懸念地進進球門。他們以一分之差贏得了州冠軍。
回到休息室,泰勒問每個人,「上帝有沒有做不到的事?」每個球員說「沒有。」「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一生中都記住這一刻。」
當我們跟上帝在一起時,任何事都有可能。
泰勒的妻子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要告訴他。「你剛剛加入了爸爸隊的行列。」
她的檢查,也有小波折。先是嘔吐不適,但因為幾次假情報,已經不好意思再去,而且丈夫也說了,問題在他身上。這次呢?醫務人員抱歉地告訴她,不是的。然後她出來,站在車旁,陽光照在她臉上,「主啊,我仍然愛你。」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是的,即使我最祈盼的不能成就,主啊,我仍然愛你。
可是,呵親愛的主,你常常這樣試驗我們的信心,又為我們預備了更好的。醫務人員發現搞錯了,再跑出來糾正。我看到她的難以置信,激動,擁抱,我跟她一樣高興。因為主耶和華顧念我們。
這是一部呈現活潑信心的電影。雖然有些部分可能稍顯稚嫩,但底蘊和內涵,質朴得感人。許多構思精巧,演技精湛的片子,給我的只是感官上的滿足。但《面對巨人》給我的感動和激勵,是在靈裡面,在信心上。感謝主的恩典,賜下這么好的電影,這么活潑的信仰生活,堅固我們。願上帝祝福這些弟兄姊妹,再拍出更多更好的片子,激勵更多的人,將榮耀歸於他的名。
❹ 電影觀後感作文
讀完《詹天佑》這篇課文,我被詹天佑感動了,我深深地被他一腔赤誠的愛國主義情感所感動了。詹天佑,讓我振奮,給我力量。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詹天佑在內憂外患的舊中國,在層層重壓之下,他沒有彷徨,沒有膽怯,而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任務,給蔑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地回擊,為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挽回了尊嚴,讓中國人揚眉吐氣。詹天佑真是好樣的!他的行為讓我激動,讓我心潮翻滾。我靜下心來思索,詹天佑為什麼能夠頂住重重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地完成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顯而易見,那是因為他有一顆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心。所以,他能在祖國危難之時毅然接受任務;所以,他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工作;所以,他敢於創新敢於實踐做出鐵路史上的偉大創舉。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作為21世紀一代新人,我們遇上了好時代,不需要親歷詹天佑那艱難的創業之路,但是我們應該培養詹天佑那種為國爭光的使命感,培養詹天佑那種完成使命的責任感。我們這一代人不愁吃,不愁穿,所缺少的就是使命感和責任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昔日,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今日,我們應該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我們應該用青春和熱情書寫祖國的輝煌。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憧憬明天燦爛美好,但是明天的路不會是一帆風順,會有曲折崎嶇,會有坎坷荊棘。我們現在應該時刻准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努力培養豐厚的文化知識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請想一想,假若詹天佑僅有一腔愛國熱情,沒有知識和才能,他能主持修築好京張鐵路嗎?他的愛國理想能夠實現嗎?厚積才能博發,今日的學習就是為明天的運用作準備。所以,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也許有同學會說:「我害怕學習,我討厭學習,請你不要再提學習。」我要誠摯地對你說:「好同學,別泄氣,振奮起來,主動地學習,快樂地學習,你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的。」我過去愛學習,所以我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如今,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我會更加愛學習,我會用我的心,用我的情去學習,我相信明天我會更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的幸福。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同學們,請駕馭好自己,遠離游戲機室,遠離網吧,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把充沛的精力用到學習中去吧。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同學們,為我們美好的未來而學習吧,為祖國燦爛的明天而讀書吧!
❺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範文
《天才眼鏡狗》觀後感
今天,我們去看電影,名叫《天才眼鏡狗》。
一隻狗撿了一個小男孩當做自己的兒子,為什麼把這只狗叫"天才眼鏡狗呢"?是因為這只狗能說人話、能用兩只腳走路,而且還很聰明。這只狗為了讓兒子懂得更多的知識,就發明了一個時光穿梭器。
有一天,小男孩在學校把一個同學咬了,為了討好這個同學,就把狗爸爸發明的時光穿梭器的開關打開了。狗爸爸為了陪伴小男孩,也一起去冒險,他們去了古埃及、古羅馬、還認識了很多名人,有達芬奇、愛因斯坦等等一些人物,期間還發生了一些稀奇古怪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還經歷了許多困難和危險。
通過這個電影,我感受到了這只狗和小男孩之間的父子情深,以及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能相互體諒、相互寬容地待人。這,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
電影《急速蝸牛》觀後感
我看了《急速蝸牛》這部電影,主角Turbo是整部電影主題的一個載體而不具有靈魂,他是沖動的,愛做夢的,勵志到底的,但給我特別的印象倒是的它哥哥,那隻早已對生活認命的胖蝸牛讓我稍有觸動。它那個胖哥哥對於生活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有的吃,有的事做,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的弟弟,哪怕每日重復著同樣的日子。逐漸變得麻木——比如看著每天早上被烏鴉逮走的同伴也無動於衷——他對於生活早已沒有了幻想。同樣,墨西哥卷餅兄弟與Turbo兄弟如出一轍的相似。就不細表。所以,我覺得這個電影非常適合哥哥弟弟一起去看,哥哥弟弟一定能找到彼此心裡的哥哥與弟弟在哪裡。
觀電影《地心引力》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個名叫《地心引力》的電影,電影講的是兩名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到了外太空,他們在外太空走路的時候,因為氧氣不夠,並且自己的飛船又爆炸了,他們只好用最後的氧氣飛到國際空間站,可是國際空間站內的一些設施也快要爆炸了,一名宇航員因為沒拉住綁在他倆中間的繩子就漂到了外太空,另外一名宇航員找到了天宮一號,再藉助飛船,最終回到地球。
電影裡面有些地方很恐怖,我眼睛都不敢眨,但是我從這部電影中學到了很多太空知識,感覺收獲很多。我還希望以後能多看這方面的書,那樣可以知道更多太空知識。
❻ 如何寫好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則徐》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後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於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麼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希望採納
❼ 看兩部經典電影各寫一篇感悟作文
前不久,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一部影片——《音樂之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名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成龍
上面是國際武打明星成龍對《音樂之聲》的看法,也是所有看過了這部電影的想法,這部歷久常新的電影從頭到尾不會引起觀眾有絲毫不安或尷尬的情形,而且能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學音樂的和聽音樂的,都不約而同地被這部電影所感動。它在裡面所訴說的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從中我們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切都是在現在的影視作品,即便是那些上乘之作,都難以看到了。
《音樂之聲》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瑪利亞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
說到我對這部影片的美的享受有幾個地方:
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獨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愛的東西」、睿智的「十六以後是十七」等,都給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享受。再也沒有孩子們說「再見」比托普家的孩子們在其父親的晚宴客人們面前說「晚安,再見」更令人感到樂趣橫生了。
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這一切無不給我最美好的視覺享受,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時侯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飄零燕》,它裡面所製作的動畫畫面和影片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想不到我兒時所嚮往的伊甸園真的存在,我想在有能力的條件下我一定要親身去一趟的。
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上說說吧。第一感覺是瑪利亞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會順著孩子的發展規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學到東西必先是孩子願意去學,然後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都忽視了的方面,但恰恰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世界是不能缺少愛的,如果從我們自身來說,我們的一切言行舉止更不能沒有愛,教師所做的工作是影響一個,不,是更多的人的一生的工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愛滿天下。作為教師他要具備的愛要比父母的愛意義更深,范圍更廣,是一種博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會孩子去愛更是應該給孩子上的最重要的一節人生的課。從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須先學會去愛你身邊的一切,然後你的熱情才能感染到孩子,而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你,愛就是這樣傳承了下來。這應該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學方法了。
一部電影竟然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們還能說它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嗎?難怪經歷了多年它還是深受大眾的喜愛,看完影片後的人幾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裡面的悅耳的歌曲,我的觀後感也以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來結束吧。
❽ 誰能給我2個好一點的電影的觀後感
很久之前就聽說一部籃球電影《扣籃對決》要上映,昨天終於是有時間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裡面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家有兒女》裡面的小劉星也在裡面飾演角色。他在裡面演的是猴子。先不說劉X的表演,說說這部電影吧。
看完電影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是一部完全沒有特技的電影。籃球曾經是我少年時候的夢想,夢想著像喬丹一樣飛翔在藍框,夢想著像艾弗森一樣突破過人。沒想到電影里的小主人公們做的夢和我年輕時候的夢一樣,他們做到了我沒有實現的夢!
影片的一開始就把籃球這個主題引了進來,一個瘦瘦的大男孩,編織著自己的籃球夢。青春勵志題材的東西,一向都是很首觀眾追捧的,這部影片也不列外。不過這部電影,更像是一種嘻哈風格的勵志電影。街頭籃球這個主題下,嘻哈文化是一定不能少的。Jason這個人物的出現填補了這一點。嘻哈的勵志,正是這個年代的孩子們願意看到的東西。他們厭倦了教課書般的說教,更喜歡以另外一種方式去釋放他們的年輕和活力。我想如果所有的青少年都看這部電影的話,那麼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激情用到籃球場上。這一點上導演做的很好。用一種游戲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當然這不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這些側映出來的東西就不知道觀眾能不能消化吸收。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能打90分,題材切合奧運之年的精神,內容也是十分健康,積極向上,劇情的安排上沒有用很多復雜的手法,簡單易懂的故事,可以讓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的看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一點和很多國內的電影不同,導演總是喜歡拐彎抹角的說事情,好像只有引人入神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觀眾。這樣的安排可能和導演的性格有關系,據說導演是在外籍華人,西方文化的影像,使得導演在做這部中國電影的時候,更像是一部外國電影的風格,簡單的開場,直奔主題的內容。這可能就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不同吧。其實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做好,能夠把簡單的故事拍出內涵,能夠讓簡單的東西做的引人入勝,這才是一個導演的功力所在。美中不足的地方當然也有,不過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小成本的電影,資金是最大的障礙,現在的電影就是一項燒錢運動,沒有錢是不可能有那麼大手筆的製作的,不過這也成全了導演的一個願望,那就是不用特技。很多大成本的電影很多的資金都是用在了電腦製作上。這部小成本的電影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做特技處理,反而給觀眾帶來了一部最真實的籃球電影。這也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東西嗎?真實,原始的電影製作在現在是很難看到的了。
越是真的東西才越能打動人。總之看完之後帶給我的感動遠遠大於《大灌籃》。同是籃球電影,如果朱延平導演換個題材,不要拍攝籃球,把這些演員編織起來拍攝一部武俠片的話,我想效果會比拍攝籃球題材強一百倍。兩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給《灌籃》打50分,要是沒有周XX可能只有30分。恰恰相反的是,《扣籃對決》讓觀眾們從新認識了籃球,認識了人生的價值觀。讓我們這些久居城市的人們回想起了自己的成長之路。那不就是我們一步一步走來的原始寫真嗎!
用一句話來結束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就是:年輕就應該飛翔!!
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的觀後感
好長時間沒寫過觀後感了
母親辛苦的生下我們,用自己的汗水撫養我們長大,為此他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因此,母親在我們的心中的形象總是十分偉大的.自從看了<<媽媽在愛我一次>>,我便從那一刻深刻的明白了許多許多…… 假如我們是小草,那麼母親就是收留我們的大地;假如我們是小魚,那麼母親就是收留我們的池塘……母親是全天下最善良.對我們最好的人.我還依稀記得當年的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雖然我們現在談起來還真有點幼稚,但確實這首歌,一首普普通通的歌,卻唱響了無數人的心扉. 要不是天下的媽媽們,我們能成為將來的21世紀接班人.人中龍鳳嗎?是母親一點點把我們養大,是母親的辛苦栽培,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成就,甚至是將來的輝煌.沒有了母親的人真是太可憐,就向歌中唱的那樣:沒媽的孩子像跟草,確實缺少了母親的關愛,真的十分難受,好向少了點什麼,覺得心裡怪怪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所有的,千萬不要辜負或傷了母親的心呀!一想到電影中的小強,確實更應該讓我們深思與反省一下呀!小強被強迫給了另外一個人,每天每夜都想著自己的母親,在另外一個家庭中並沒有樂不思蜀,忘記了自己的母親.他對與母親的那股至死不渝親情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讓我們在心中永遠開啟一扇記憶之窗吧!讓我們在那個記憶之窗之中永遠記住我們的母親,記住他對我的點點滴滴,記住他的一顰一笑
❾ 觀看至少兩部抗日題材的電影,並寫出讀後感
——《為了勝利》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看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名為《為了勝利》。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這種完整敘述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感觸頗深!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天,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歷史證明中華民族一定會勝利,正義一定會勝利。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明白這段歷史就行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是這樣。日本政府的種種錯誤行為,從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切讓我們明白不僅僅我們自己要了解和明白這段歷史,同時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這段歷史,都明白這段歷史。讓共同反對戰爭,反對日本的歪曲歷史的行為成為全球人們共同的行為。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行為蒙蔽了其它國家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聲音掩蓋正義的聲音。
77年過去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壓迫、奴役的命運一去不復返。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們既面臨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全體中華兒女始終要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讓所有中華兒女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吧,中華民族從此是戰無不勝的!
《閃閃的紅星》讀後感
今天早晨,老師帶領我們在教室看了一部電影——《閃閃的紅星》。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愛國電影,電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勇敢、堅強、不怕吃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他爸爸那樣的紅軍戰士,親手殺死壞蛋們。
我痛恨貪財的地主和殘忍的日本軍,他們不分晝夜地搜刮無辜的老百姓們,只要老百姓有一點兒違抗,不管老人孩子,一律嚴刑拷打。
當潘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鄉親們而被日本軍用大火燒死時,鄉親們哭了,我也哭了,日本軍全是豬狗不如的人!不,他們不是人!潘冬子的媽媽在臨死前唱的那首《映山紅》和那熊熊燃燒的大火,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最讓我難忘的,是紅軍們再次來到潘冬子家的情景。當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映山紅的花海時,鄉親們都從花海里竄了上來,手捧映山紅,涌到紅軍面前,那熟悉的歌兒再次回響在我的耳邊……
潘冬子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把那閃閃的紅星戴在了自己的帽子上,並親手砍死了地主,我在心裡歡呼!鄉親們終於消滅土匪,討還血債了!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也深深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戰士用血肉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共同建設偉大的祖國!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_500字
中國共產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今天,我我觀看了一部以一九七三年紅軍長征作故事背景的電影《閃閃的紅星》。
這是一部老電影,它的小男主人公名叫潘冬子,生活在江西柳溪村裡。冬子的父親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村中對抗奸角土豪胡漢三,卻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紅軍赤衛隊員所救,從此冬子對赤衛隊隊長修竹極度崇拜。柳溪村在赤衛隊的保護下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好景不常,紅軍要遠赴長征,冬子父親也要隨行。父子分別時,潘父贈送一顆紅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勵。父親離開後,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衛隊員駐扎,大漢奸胡漢三在此時僱用了一批冷血殺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佔柳溪村,冬子只好與母親隨赤衛隊遠走避開。赤衛隊在一次策劃反擊中,潘母為救所有人犧牲了。後來,潘冬子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胡漢三,成為了一名小紅軍。
我望著電視,久久不願移開雙眼,我同情潘冬子,但又佩服他的勇敢和智慧。我看著胸前的紅領巾,這才知道了他的來之不易。這神聖的紅領巾是多少人辛苦的汗水!我忽然想起一年級入隊的時候……
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決心遵照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勞動,准備著為中國共產黨貢獻出一切力量。
我由衷的向大家推薦這一部電影!
❿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