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八路軍打起的人橋叫什麼電影

八路軍打起的人橋叫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18 09:00:32

① 炸橋修橋是什麼電影

您要找的應該是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由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李晨等人主演,該片已於大年初一上映。

該電影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結束了新興里和下碣隅里的戰斗之後,七連戰士們又接到了更艱巨的任務……

伍千里扮演者:演員&導演吳京,曾被譽為「功夫小子」,從1995年就開始接拍電視劇和電影,其主演兼導演的《戰狼》系列電影的總票房超過了五十億。

梅生扮演者:演員朱亞文,江蘇鹽城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2年本科生,是劉亦菲的同學,因主演《闖關東》受到了中央電視台的熱捧,其塑造的幾個軍人硬漢形象,既真實質朴又正義凜然。參演過的影視作品有:《懸崖之上》《長津湖》《我是證人》等。

②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③ 人橋是什麼電影

電影《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④ 電影八百裡面撤退的那個橋叫什麼橋

是浙江路橋

(Zhejiang Road Bridge),又名「老垃圾橋」,位於蘇州河河道之上,是中國上海市境內一座連接黃浦區與靜安區的過河通道,是亞洲罕見的魚腹式簡支鋼桁架橋之一,也是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⑤ 盧溝橋事變電影簡介、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1]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Lugou Bridge Incident/Lukouchiao Bridge Incident/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Roko Bridge Incident)
簡介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獨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具體簡述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經過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⑥ 抗美援朝炸橋什麼電影

抗美援朝炸橋的電影是《長津湖之水門橋》。

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共三次炸毀水門橋。在沒有任何重火力的掩護下,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惡劣風雪中,數千名志願軍踩著厚厚的積雪,挪動著已然凍僵的身軀。

反穿棉襖、身負炸葯,用血肉之軀把大橋連同基座全部炸毀。在我們用小米加步槍,用戰士的血肉之軀抗戰的時候,美軍則用飛機、坦克、大炮輪番轟炸,成百上千噸的炮彈在我軍狙擊陣地上炸響,1950年12月1日4日,我軍兩次炸毀水門橋,付出了巨大犧牲。

1950年12月6日,我軍再次下達了炸橋任務。在零下35度的極寒天氣下,七連的戰士拼盡全力,用血肉之軀綁上炸葯,硬生生的頂了上去,炸毀了水門橋。

之後,美軍生產了每個組件重達1.1噸的鋼橋組件,動用大型運輸機空投到美軍陣地,僅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載重機械部隊通過的橋梁。

最終,這場戰役以我軍犧牲巨大、美軍艱難撤退告終。我們落後、貧窮,這場戰役中,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試圖彌補著我們與美軍相差了一個世紀的武器裝備力量。也正是這赤裸裸的差距,不斷告誡著每一個國人,落後就要挨打。

⑦ 人橋是什麼電影是什麼

《沂蒙六姐妹》。

該片是由山東電影製片廠、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北京今典影業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王坪執導,范志博、李念、劉琳等人主演。於2009年9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人民為支援革命前線而忘我拼搏的感人故事。

劇情簡介: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

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

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沂蒙紅嫂們用她們的勇敢、堅毅、無私奉獻,詮釋了感動中國的沂蒙精神。

⑧ 集結號中炸的是什麼橋

電影里叫橫城大橋。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這座橋去阻擊國軍。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橫城大橋,趙二斗用炮彈炸的那座橋。

《集結號》里朝鮮戰爭場景一上來就是1951年,橫城郡。著名的橫城反擊戰所在地,不過影片中只是提到了這個地名,而沒有過多展開。

在電影中,抗美援朝戰爭中,連長趙二斗接到了任務,要在敵人眼皮底下設置處觀察點,在總攻發起前將橫城大橋炸成廢墟。

(8)八路軍打起的人橋叫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

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那橋去阻擊國軍。這座橋是空腹式圬工拱橋,在國內,這種橋型在60年代,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石拱橋的傳統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推廣。影片里的汶河橋就是這個時期的典型橋型。

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鄧超用炮彈炸的那座。這座橋跨度較大,是薄壁箱型拱橋,在(拱圈)吊裝技術較成熟的七八十年代運用較廣。



閱讀全文

與八路軍打起的人橋叫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韓國空姐電影 瀏覽:761
王剛是什麼電影 瀏覽:828
2017電影游輪 瀏覽:595
武俠電影奇門遁甲2015 瀏覽:772
2021年最新動作電影在線看 瀏覽:132
二周歲半小孩可看3D電影嗎 瀏覽:165
韓國電影重量下載 瀏覽:873
國外片贏了晉級輸了被殺電影 瀏覽:684
韓國電影出軌下載地址 瀏覽:269
電影票團購糯米網上海 瀏覽:680
俄羅斯電影老爺爺是狙擊手 瀏覽:732
韓國圖謀電影 瀏覽:122
老電影全集大全趙本山 瀏覽:110
電影位面大抽獎 瀏覽:135
比較的電影愛情電影 瀏覽:817
沈騰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182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國經典動畫 瀏覽:38
拉幫套是電視劇是電影 瀏覽:238
甄子丹黃曉明一起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15
電影票房的收入包括哪些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