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楚劇電影全集完整版大全

楚劇電影全集完整版大全

發布時間:2022-10-19 00:14:53

『壹』 怎樣用手機下載完整版楚劇

下載復制粘貼


因為你可能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貳』 萬瓊在最驚艷時選擇嫁人,她的老公是誰

我認為萬瓊在最驚艷時選擇嫁人,她的老公是誰今天要提到的女演員是萬瓊,她在邊肖非常喜歡的一部鄉村電影《八姑》中扮演八姑。作為一部以這個角色命名的電影,《八谷》自然是無處不在的靈魂人物。 萬瓊1963年出生於湖北省普賢縣。他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最初是楚劇演員。14歲時,在溥陰縣關二中學習,考入縣楚劇團學習戲劇,專攻花旦,後來在武漢楚劇團著名演員張毅平手下學習。曾經她,曾經是封面女郎,在一個時代是如此的美麗!


20世紀90年代初,方瓊婚後告別了電影業。萬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去新加坡做生意,現在已經在新加坡定居。據說她現在身價超過1億元,是個低調的富婆! 現在,萬瓊56歲了,婚姻幸福。自從結婚以來,夫妻一直相愛!生意也很好,生意越來越大。我祝她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叄』 跪求《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李翰祥導演

鏈接:

提取碼:wc4h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主演:凌波/樂蒂/任潔/井淼/高寶樹
類型:愛情/古裝/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63-04-03(中國香港)
片長:122分鍾
又名:TheLoveEterne該影片晉末年,某大戶人家小姐祝英台(樂蒂飾)渴望前往杭城求學,無奈父親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飯不想,憂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計,假扮郎中闡明小姐病因,終於令父親點頭同意。在求學途中,假扮男裝的英台巧遇風流倜儻的梁山伯(凌波飾)。二人相談投機,結伴通行。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結為好友,情深意篤,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英台心中漸漸萌生對山伯的愛意。無奈礙於身份,不忍道破實情。某日,英台為父親苦苦催還,只得告假還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經典戲碼。雖是這般試探與暗示,那愚訥的心上兒卻沒能了知心意,一別成了永遠。


『肆』 我要戲劇電影的全集目錄。。。。。不管是京劇還是什麼別的劇種,只要拍成老電影就算。

早起默片(就是無聲電影)《定軍山》《長坂坡》《青石山》《艷陽樓》《金錢豹》等,均為京劇短片,是由任慶泰的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分別由當時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和京劇俞派創始人俞菊生主演,後期梅蘭芳大師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蘭從軍》《西施》「羽舞」、《霸王別姬》「劍舞」、《上元夫人》「拂塵舞」等和崑曲《春香鬧學》等等。
到了1930年出現第一部有聲電影後的拍攝的戲曲電影就是有聲的了。主要有京劇《四郎探母》《周瑜歸天》《霸王別姬》《林沖夜奔》《斬經堂》《三娘教子》,費穆導演的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包括有《水淹七軍》《朱仙鎮》和《王寶釧》等戲,比較著名的還有費穆導演梅蘭芳主演的京劇電影《生死恨》。
1949建國年只有一部越劇電影《越劇精華》包含有《樓台會》《販馬記》《雙看相》《賣婆記》等摺子戲。
1954年的有漢劇《宇宙鋒》、桂劇《拾玉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錫劇《雙推磨》、淮劇《藍橋會》和京劇《蓋叫天的舞台藝術》(含《白水灘》《七雄聚義》《茂州廟》《劈山救母》《英雄義》《武松》)
1955-1959年的有評劇《秦香蓮》《三勘蝴蝶夢》、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曲劇《陳三兩》、川劇《杜十娘》、晉劇《打金枝》、錫劇《庵堂相會》《庵堂認母》,蒲劇《竇娥冤》、揚劇《上金山》《百歲掛帥》、閩劇《煉印》、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和京劇《洛神》《荒山淚》《群英會》《借東風》《梅蘭芳的舞台藝術》(含崑曲《斷橋》和京劇《宇宙鋒》《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
1960-1969年有崑曲《游園驚夢》、淮北梆子《寇準背靴》、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崑曲《牆頭馬上》、京劇《楊門女將》《穆桂英大戰洪湖》《野豬林》《尤三姐》《武松》《鍘美案》《傳槍記》《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含《徐策跑城》《下書殺惜》)《尚小雲舞台藝術》(含《昭君出塞》《失子驚瘋》)、越劇《紅樓夢》《碧玉簪》《毛子佩闖官》《柳毅傳書》,漢劇《齊王求將》,評劇《花為媒》,楚劇《雙教子》,錫劇《雙珠鳳》等,還有一些現代新戲。
1970-1975年,均為新戲、樣板戲
1976年公開發行的戲曲電影有河北梆子《寶蓮燈》京劇《打孟良》《打焦贊》《打韓昌》等,還有一些拍攝但未公開發行的如京劇《鬧天宮》《二堂舍子》《長坂坡》《斬黃袍》《盜魂鈴》《三岔口》《轅門斬子》《紅娘》《空城計》《白蟒台》《孔明弔孝》《羅成叫關》《武松打店》等
1977年有京劇《苗嶺風雷》,1979年吉劇《燕青賣線》《包公賠情》,京劇《鐵弓緣》,豫劇《七品芝麻官》,崑曲《西園記》。1980年京劇《白蛇傳》《盜御馬》,豫劇《包青天》、越調劇《諸葛亮弔孝》。1981年有河南越調《包公誤》《智收姜維》,京劇《紅娘》《李慧娘》,秦腔《三娘教子》等。1982年有豫劇《背靴訪帥》,曲劇《風雪配》《清官怨》,京劇《陞官記》等。1983年豫劇《程咬金照鏡子》《樊梨花》,京劇《白蛇傳》《呂布與貂蟬》《真假美猴王》等。1984年豫劇《風雨情緣》,越劇《五女拜壽》,黃梅戲《龍女》,晉劇《三關點帥》等。直到近年,均不斷有傳統戲或者現代戲搬上熒幕。近期還有戲曲《清風亭》《桃花庵》上演,也取得了很大的反響。
這些還只是大概,還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戲曲電影史的話,建議你買一本高小健的《中國戲曲電影史》,一定對你有很大幫助的。

『伍』 楚劇的簡介

楚劇是湖北地區主要的地方劇種之一。劇目多反映民間故事和家庭生活,表演朴實,幽默。傳統代表劇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緣》等。

楚劇,是孝感的傳統劇種,原名黃孝花鼓,也叫西路花鼓。 1926年 9月 10日,在湖北劇學總會開會時,由漢劇藝人傅心一提議,才正式定名為楚劇。
清代中葉,黃梅縣紫雲山、壟平山一帶的茶農,習慣由一丑一旦踏著高蹺歌唱,流傳到黃陂、孝感後,乃改為平地演唱,形成表演故事的打鑼腔,到道光中期才演變成「黃陂腔、孝感調」的黃孝花鼓戲,演員也發展到「三小」,即小生、小旦和小丑。咸豐前後,孝感的花鼓戲開始進入漢口水陸碼頭一帶演出,演出的劇目不多,只演少數生活摺子戲,故有「花鼓戲開了鑼,不是喻老四就是張德和」之說。浙江省餘姚縣人葉調元愛看戲,他看後有興寫了首《漢口竹枝詞》:「俗人偏自愛風情,浪語油腔最喜聽,土盪約看花鼓戲,開場總在兩三更」。 1902
年�光緒 28年,孝感花鼓戲進入漢口市內,演出於各租界的茶園、劇院,演員逐漸擴大到 40多人,不僅劇目多,影響也越來越大。 1927年在共產黨人李之龍的幫助下,楚劇進入了民眾樂園公演,以後到上海、河南、四川、湖南、廣西、貴州等地巡迴演出,孝感楚劇可謂譽滿江南。抗日期間,楚劇藝人組織六個「抗敵宣傳隊」赴重慶、桂林等地流動演出,受到郭沫若同志的表彰。他特地書贈沈雲陔條幅:「一夕三軍唱楚歌,霸王垓下嘆奈何,藝事從茲渾無敵,銅琶鐵板勝干戈。」楚劇具有題材廣泛,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鄉土氣息濃厚的特點,故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聞樂見。原孝感縣就有 40多個科班,連放牛伢都能哼上幾句伢腔。百餘年來,不斷發展和創新,造就了一大批名演員,影響較大的有 160多人,早期的有鄒全順、邱東元、湛春林、湛駝子、熊三元,楊德安等,名聲最著的始有「四喜」,即徐壽喜、李德喜、曹建喜、張四喜,後有章炳炎、關嘯彬。巾幗藝人則是胡桂香女士,藝名白蓮花,她是孝感西河街人,是孝感楚劇界的第一真旦。她的代表戲是在《送香茶》里飾張月英和《繆老三推車》里演張二妹。她扮相俊俏,唱腔圓潤,聲音悅耳,表演到位,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因此有首歌謠:「看戲不好白蓮花,心中好像雞子抓」。一次在新府城演出,當地大地主王慶南讓她幫著燒大煙,企圖污辱她,她一氣之下藉口沒有地方演戲離開了。人們都說她是德藝雙馨,所以才有白蓮花之稱。
解放後,原孝感縣成立聯盟楚劇工作團、花園楚劇團、車站漢劇團和京劇團。京劇團後由原地區收管。 1955年 10月,湖北省文化局在職劇團登記時,只登記了縣楚劇團和花園楚劇團,兩劇團演職人員 140人,曾獲「紅旗劇團」和「五好劇團」稱號。兩劇團上演了大量的摺子戲和新編歷史戲,在服務本地觀眾的同時,還到漢口、沙市、黃石、十堰、鄂州、黃陂、漢陽、武昌、新洲、麻城、鍾祥、天門、仙桃、洪湖和湖南、河南、陝西等地演出,留下了一路風光。 1952年的《送糧船》, 1953年的《新夫妻觀燈》,都被省人民廣播電台錄音轉播。 1956年的《狗油錐子》獲省劇目挖掘獎,演員吳月南獲表演二等獎;《婦女代表》的演員劉素琴獲表演二等獎;《趕工》獲劇本整理獎,演員李金翠獲表演二等獎。 1964年在省現代戲調演中,《雙教子》、《斗筆》、《老倆口過年》獲獎,《雙教子》在參加中南地區演出和進京匯演後,開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更值得一提的是, 1958年毛主席、周總理來孝感視察時,於 11
月 14日晚在軍分區禮堂觀看了楚劇《張二妹趕會》和《欄馬》,為孝感楚劇增添了光彩。

『陸』 求《秦香蓮(1964)》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張君秋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yHQjeCe8MtnGGj13c8k1rg

提取碼: 834j
導演: 郭維
主演: 張君秋 / 馬長禮 / 裘盛戎 / 馬連良 / 李多奎
類型: 劇情 / 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64
片長: 125分鍾
又名: The Case of Killing Chen Shimei / 鍘美案

故事發生在宋朝時代,陳世美(馬長禮 飾)和秦香蓮(張君秋 飾)本是恩愛的夫妻,心懷著遠大理想的陳世美決定進京趕考,秦香蓮則一邊照顧兩人的孩子一邊留在老家等待丈夫的喜訊。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世美果然一舉奪得了頭籌,然而,命運的意外轉變也激發了他內心的心魔,他早已經忘記了在老家的藏糠之妻,只想著如何成為駙馬爺。
眼看著丈夫遲遲沒有歸來,秦香蓮決定帶著孩子入京尋夫,沒想到,陳世美不但不理會二人的苦苦哀求,更想要殺死兩人滅口。最終,秦香蓮找到了包拯訴說自己的冤情,包拯一怒之下將陳世美鍘死了。


『柒』 跪求:關於戲曲的知識最好是楚劇的,謝謝了!

湖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黃陂、孝感一帶。原為湖北省黃陂、孝感地區的花鼓戲(簡稱黃孝花鼓),舊稱「哦呵腔」,又名「西路花鼓」,1926年在漢口定名為楚劇。

歷史沿革

根據藝人師承關系推算,黃孝花鼓戲的歷史可追溯到1850年以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葉調元所著《漢口竹枝詞》卷五中即有「俗人偏自愛風情,浪語油腔最喜聽;土盪約看花鼓戲,開場總在兩三更」的描述。文中所提到的花鼓戲即為黃孝花鼓。

楚劇是由鄂東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的語言、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劇種。其形成初期,只在農村元宵節玩燈時演唱,故又俗稱「燈戲」。演員大多是手工業者和農民,演出也多屬業余自娛性質。後來逐漸出現農閑時演出的麥黃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演員也逐漸開始由業余走向半專業或專業化,由自娛自樂變為賣藝謀生。最早的戲班是光緒年間黃陂彭家沖的艾九爹和黃陂橫店張麵糊籌組的兩個戲班。當時的唱腔只有哦呵腔、悲腔、四平以及[思兒]、[探親家]等小調。一個戲班七八個人,常演劇目也不多。

光緒二十六年(1900),原在農村演出的戲班開始進入漢口附近的沙口、水口兩鎮,在茶園清唱。當時漢口租界的外國當局和茶園老闆也想借演戲繁榮市面、增加稅收,因此黃孝花鼓戲於兩年之後(1902年)首先進入漢口德租界的清正茶園,開創了楚劇進入城市演出的歷史。辛亥革命後,戲園開始在租界內出現。最先演唱黃孝花鼓戲的租界戲園有四海昇平樓、共和昇平樓、玉壺春等,座位均有千人以上。最受歡迎的演員有小寶寶(花旦,後改名江秋屏)、小官寶(旦角,後改名李百川)和小雙紅(花旦兼小生)。常演劇目為《蔡鳴鳳辭店》、《張德和辭店》、《胡彥昌辭店》和《雲樓會》、《花樓會》、《東樓會》、《西樓會》等。

黃孝花鼓戲由農村步入城市演出是其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漢口為九省通衢,商業發達、人口密集、文化薈萃,劇種繁多。為適應城市觀眾觀賞要求,黃孝花鼓戲廣泛吸收移植本地其他劇種的劇目來充實自己;從演單邊戲、小戲、折戲,轉為演出故事連貫、情節曲折、有頭有尾的本戲和連台本戲,如《合同記》、《賣花記》、《打龍袍》、《蝴蝶杯》等。1922年李百川、章炳炎還曾組織戲班赴上海大世界演出達一年之久。上海觀眾不喜歡人聲幫腔,這就促使黃孝花鼓戲藝人開始考慮改革這種傳統唱法。1923年陶古鵬、章炳炎等知名演員聘請漢劇盲琴師嚴少臣將原先的人聲幫腔改為胡琴伴奏,獲得成功。此舉對打鑼腔系劇種的發展具有開創意義,對其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此後二十餘年裡,黃孝花鼓戲的演出逐漸擴大到鄰近武漢的一些縣城,並逐步取代了各地原先流行的花鼓戲劇種。這期間,黃孝花鼓戲的藝人學習吸收了京劇、漢劇的表演藝術,演出水平不斷提高;在布景、化妝、服裝等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連台本戲開始興起。

1926年黃孝花鼓戲以「楚劇進化社」的名義加入湖北劇學總會,並在該會的籌備會上正式定名為「楚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黃孝花鼓進入由共產黨人李之龍主持的漢口「血花世界」游藝場演出。楚劇在李之龍等人的幫助下,開辦了楚劇演員訓練班,整理、改編並演出了《尼姑思凡》、《汲水》、《費公智自殺》、《南歸》、《父之回家》等劇目。在這段時間里楚劇界代表人物陶古鵬、王若愚、段殿坤等在團結楚劇藝人、改革楚劇藝術等方面對楚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27年國共分裂後,楚劇被趕回租界演出。六十九個楚劇劇目和五家楚劇戲園遭查禁,七十二名楚劇演員也被逮捕,楚劇發展一度陷入困境。抗日戰爭爆發後,楚劇藝人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組成多個抗敵流動宣傳隊奔赴大後方演出。演出的劇目有《岳飛的母親》、《殺宮》、《新天河配》等。同時,一部分楚劇藝人參加了活躍於鄂豫皖邊區的新四軍第五師楚劇隊,他們編演了《法場風波》、《趕殺記》、《反共害民記》、《長沙淪陷記》、《白玉明回家》等一批劇目,對團結、教育、鼓舞抗戰軍民、瓦解敵人起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楚劇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先後成立了湖北省楚劇團、武漢市楚劇團和一批縣級專業劇團。楚劇流行地區也擴大到鄂中、鄂北和鄂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在培養演員、革新藝術、整理傳統和編演新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對《葛麻》、《寶蓮燈》、《烏金記》等八十多部傳統劇目進行了整理、改編。其中《葛麻》一劇在1952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還將該劇攝製成黑白影片。此外,《趕會》、《吳天壽觀書》、《打豆腐》、《白扇記》、《楊絆討親》等一批劇目被拍成資料片。創作、改編了現代題材和歷史題材劇目《劉介梅》、《奪佃》、《雙教子》、《追報記》、《桃花扇》、《太平天國》、《甲午海戰》;移植了一批現代題材的劇目,如《白毛女》、《劉胡蘭》、《羅漢錢》、《李雙雙》、《奪印》、《兩兄弟》、《江姐》、《沙家浜》等。其中《劉介梅》於1958年被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黑白影片;《雙教子》於1965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攝製成黑白影片,《追報記》於1977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影片。

藝術特點

楚劇原為一種一唱眾和、鑼鼓伴奏的演唱形式。其唱腔分為板腔、小調、高腔三種,以板腔類唱腔為主。板腔類唱腔有迓腔、悲腔、仙腔、應山腔、四平、十枝梅等。迓腔最早源自「哦呵腔」,是楚劇的主腔,分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西皮迓腔四種。其中,男腔粗獷簡朴,女腔委婉柔和,悲腔深沉哀怨,西皮腔質朴剛勁。迓腔的節奏靈活多變,既可敘事,又能抒情,運用廣泛,表現力強。悲腔早期又叫「大悲」,只有女腔,為宮徵交替調式。其曲調凄楚婉轉,長於表現悲傷凄涼的情感。仙腔為徵、商交替調式,唱腔的調性色彩變化多樣。其曲調或委婉凄楚、如泣如訴,或激烈奔放、悲情滿懷,擅長表達激昂悲憤的情緒。應山腔原為北路花鼓的一個腔調,現已成為楚劇的主要唱腔之一。其曲調活潑清新、甜美流暢。四平曲調明快華麗,長於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四平腔又發展派生出西皮四平,其旋律華麗婉轉,適於仙女、公主、及身份高貴的女性演唱。十枝梅原是天沔花鼓戲「單邊詞」《十枝梅》一劇的專用曲調,以後成為楚劇唱腔的組成部分。其曲調歡快柔和,擅長表現歡快或憂慮的情緒。

楚劇小調十分豐富,據統計有六十餘支,曲調風格各異,其中一部分來自湖北各路花鼓,原為一戲一曲,專曲專用。楚劇在進城前後用小調演唱的劇目占很大比例,多用於演唱生活小戲。以後由於劇目發生變化,一些小調隨著劇目的淘汰而很少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小調進行了改革,增強了小調的表現力,使用范圍也更加廣泛。小調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按曲填詞,每段唱詞的句數和句子長短必須按照曲調格式填寫,如《十綉調》、《賣雜貨》、《麻城調》等;另一類是報字接腔,開頭和結尾的曲調比較固定,中間可依唱詞的長短分成上下句,報字靈活,近似口語,如《討學錢》、《賣棉紗》、《紐絲調》等。

高腔曾是流布於湖北襄陽、黃岡、荊州、孝感等地的高腔劇種清戲,但早已絕響於舞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漢市楚劇團於1956年對麻城、鍾祥一帶高腔劇目和曲牌進行了挖掘、整理,並將其運用於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中的唱腔,從而使其成為楚劇唱腔的一個組成部分。高腔曲牌豐富,有《紅衲襖》、《鎖南枝》、《宜春令》、《梧桐雨》、《山坡羊》等一百餘首。其曲調優美,節奏平緩,唱詞優雅,抒情敘事均可。

角色行當

楚劇的表演藝術是在對子戲的基礎上,吸收京劇、漢劇的表演藝術,經過長期的演唱過程逐步發展而成,在角色行當上並無嚴格的區分。早期演出僅為一旦一丑,以後出現小生和鬍子生。進城演出後行當角色開始增加,出現正旦、小旦、花旦、老旦、窯旦、小生、老生、丑、花臉諸行當。舊時旦角均為男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出現女旦角。

楚劇重唱,說白很少。早期的「單邊詞」劇目都是一唱到底。個別劇目雖然有念白的自報家門,但仍要以唱詞補敘。這種特色在進入城市演出後雖有所改變,但仍側重唱工,有時一段唱詞可達百句以上。唱詞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和朗誦色彩,雖然有的唱句有二三十字,但演唱時仍能板眼分明、一氣呵成。

在楚劇表演中,旦角注重表現人情味很濃的家庭生活戲,唱腔朴實細膩、親切動人。旦角著名演員沈雲陔(藝名十歲紅),善於揣摩人物性格,將舞台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表演得准確自然。其表演的劇目如《殺狗驚妻》、《斷橋》、《呂蒙正潑粥》、《夜夢冠帶》等,均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生角則注重運用戲曲傳統表演程式,戲路較寬,既能演民間生活小戲,又能演袍帶戲。生角演員高月樓擅長運用傳統程式刻畫人物,素有「性格演員」之稱,以演《斷橋》中的許仙、《寶蓮燈》中的劉彥昌、《九件衣》中的申大成而享譽舞台。丑角講究運用詼諧的念白和變化豐富的面部表情來刻畫各種不同的人物角色。在楚劇劇目中,丑角曾塑造出許多極富特色的舞台人物形象。如《葛麻》中機智幽默的長工葛麻,《楊絆討親》中吝惜好色的土財主楊絆和多謀善辯的趙能言,《九相公鬧館》中混吃騙喝的文人九相公等。歷史上楚劇的著名演員主要有旦行的江秋屏、李百川、關嘯彬;生行的陶古鵬、高月樓、黃漢翔、章炳炎、黃楚材、李雅樵、袁璧玉、鍾惠然、高少樓;醜行的朱福全、羅小全、徐小哈、魯小山、熊劍嘯、楊少華等。

文獻介紹

楚劇進城一百年/余文祥著.--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179頁.--(武漢文史文叢.第一輯)

楚劇音樂/周淑蓮著.--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581頁

楚劇音樂概論/朱 彬編著.--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1.--472頁

中國戲曲志.湖北卷/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1.--664頁

『捌』 跪求《玉堂春1964》百度網盤免費資源在線觀看,胡金銓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fhgHxajOpD-MOZax4Ym1_g

提取碼: vgcf
《玉堂春》
導演: 胡金銓
編劇: 胡金銓
主演: 樂蒂、趙雷、高寶樹、李菁、田豐
類型: 愛情、古裝、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64-09-30(中國香港)
片長: 107分鍾
又名: The Story of Sue San
大導演胡金銓早年傑作,改編自
《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難逢夫〉。故事講述吏部尚書幼子王金龍(趙雷)與名妓蘇三(樂蒂)真情相愛,無奈床頭金盡,被趕出富春院。其後蘇三被老鴇(紅薇)暗賣予富戶沈燕林(楊志卿)為妾,卻被沈妻皮氏(高寶樹)誣告毒殺親夫,判以死罪。此時金龍已考取功名,官封八府巡按,為救蘇三,決意開堂覆審……本片由「古典美人」樂蒂飾女主角蘇三,配合胡金銓一絲不苟的製作,乃黃梅調片不朽的經典。


閱讀全文

與楚劇電影全集完整版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鵬電影車禍忘記前妻 瀏覽:953
韓國電影的箭 瀏覽:166
戀妹動漫電影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366
mike泰國主演的電影 瀏覽:440
電影建黨偉業導演 瀏覽:903
電影深海迷航為什麼看不 瀏覽:53
2018年國內上映西班牙語電影 瀏覽:714
忠縣電影城 瀏覽:539
愛奇藝搞笑電影推薦2020 瀏覽:424
什麼是電影畫面 瀏覽:206
南瓜電影怎麼只能看中國片了 瀏覽:166
俞飛鴻北京國際電影節 瀏覽:196
美團網電影票改簽後還能退嗎 瀏覽:428
老三秋霞電影院 瀏覽:680
chc高清電影怎麼交錢 瀏覽:620
播放媽媽您在哪裡電影 瀏覽:57
日本真人電影動漫 瀏覽:872
代訂電影票 瀏覽:906
歐美電影碎片 瀏覽:238
賭俠電影2018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