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看過一部貓和老鼠的電影,好像是他們賽車,以路上遇到許多危險,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別墅的鑰匙。
貓和老鼠之飆車之王(也叫瘋狂賽車)
❷ 《頭號玩家》哈利迪的三把鑰匙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看客。本文不是從畫面配樂、劇情結構、演員演技等這種相對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頭號玩家》這部電影,只粗淺的從影片的發展線索——三把鑰匙來談一談我的觀影感想和理解,然後再仔亂喚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對「哈利迪到底死沒死」這個爭議所持的意見。
為了部分還沒看過影片的小可愛更容易理解,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劇情,但劇透嚴重,不想看可直接跳過看下一段哈~
故事發生在2045年,一個所有人只想生存下來而不想改善崩潰世界的糟糕時代,天才哈利迪於亂世中開辟了一塊凈土——綠洲,一款火爆全球的虛擬社交遊戲,按照影片的說法就是,「人們來到綠洲,因為在這里可以做任何事;人們留在綠洲,因為他們可以變成任何模樣。」可想而知綠洲這個游戲對現實世界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陪歲力,所以它就再也不可能僅僅是一款游戲,綠洲這個虛擬世界的規則也不可能再那麼簡單。創始人哈利迪和合作夥伴同時也是好友的莫羅在是否制定更多規則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莫羅就此離開了綠洲。哈利迪不久後離世,留下了一份引導玩家尋找綠洲中隱藏彩蛋的視頻資料,並且聲明誰先找到就擁有了綠洲的控制權和股權,成為世界首富,由此吸引了全世界玩家踏上尋找彩蛋的冒險之旅,也衍生出了索倫托主導的尋找彩蛋的反派組織——IOI。主角韋德也是彩蛋獵人之一,現實中是個貧民窟的窮小子,因厭惡痛苦的現實世界而沉迷綠洲,他在游戲中還有三位好朋友:艾奇,大東,修。之後又結識了反IOI組織的彩蛋獵人薩曼莎,並與之陷入愛情。在彷彿開掛的主角之光籠罩下,韋德次次領先軍隊式搜索彩蛋的IOI,和朋友們一起對抗索倫托的陰謀,成功拿到了哈利迪隱藏在游戲中的三把鑰匙,最後獲得了哈利迪贈與的彩蛋。
01 銅鑄之匙
這個故事其實沒有太跳脫,類似於美帝典型的平民屌絲化身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但是,為什麼它在我心裡還是有一個不俗的分數呢?這就要從哈利迪隱藏的三把鑰匙說起了。
第一把「銅鑄之匙」的獲得,需要玩家飆車通過險象連念凱環的賽道,但從來沒有人沖過終點。主角韋德通過「哈利迪檔案館」中的影像資料得知,其實綠洲最初在哈利迪心裡就是一款游戲,他希望能有一次後退的機會,哪怕一次,全速後退。韋德領悟後,在賽車時沒有和其他玩家一起極速前進,而是全速倒退,最後發現其實有一條安全的暗道通向終點,韋德成為了第一個拿到鑰匙的人,並得到了尋找下一把鑰匙的線索。
在2045年那個年代,世界烏煙瘴氣,一塌糊塗,人類沒有能力解決面臨的危機,只好苟且偷生逃避現實,活在虛擬世界綠洲當中。哈利迪本人也和所有人一樣,從小沉溺游戲世界,無法與現實世界融合,他創建綠洲這個游戲時,並沒有想到它會變成人們的避難所,而當他彌留之際,突然悔悟,雖然現實世界痛苦,但他只有在現實世界才能吃上一頓好飯,游戲只是游戲,人只能活在現實中,所以他希望能有一次後退的機會,讓綠洲再回到最初的時候,單純的作為一款游戲的時候。這才是哈利迪通過第一把鑰匙傳達給玩家的信息。
02 翠玉之匙
「銅鑄之匙」打開的線索是,「厭惡自己造物的造物主,未邁出的一步,原路返回,逃離過去」。韋德和薩曼莎再次通過檔案館抽絲剝繭找到了哈利迪愛慕凱倫的信息,並由此推出第二把——「翠玉之匙」的隱藏地點和任務,歷經坎坷之後得到了「翠玉之匙」和線索。哈利迪年輕時愛慕凱倫,但因為畏懼退縮了,沒有在約會時勇敢表達心意親吻凱倫而遺憾錯過,最後凱倫成為了好友莫羅的妻子,哈利迪為愛跳舞的凱倫在綠洲中創建的「錯亂星球」舞廳也成為了他最厭惡的存在。
「翠玉之匙」的取得圍繞著哈利迪對凱倫愛而不得的故事展開,但我想哈利迪把它作為尋找第二把鑰匙的線索,並不僅僅是為了展示一段悲傷的過往而已,哈利迪真正想告訴玩家的是,他因為那「未邁出的一步」,錯過了很多,也遺憾了很久。而那「未邁出的一步」,我想一方面是沒有親吻凱倫,另一方面其實是沒有融入現實。
更可以大膽的推測,哈利迪是在後悔,他一直沉溺在游戲世界,和現實世界幾乎脫節,所以在現實世界中和凱倫約會時感到無措和怯懦,盡管他在游戲中為了凱倫建造了舞廳,但凱倫在現實中卻選擇了莫羅,他深深的明白了,游戲不能代替現實,他當初應該邁出那一步,勇敢的擁抱現實世界,勇敢的告白凱倫。
03 水晶之匙
第三把鑰匙「水晶之匙」的獲取也是故事的高潮,索倫托代表的IOI開啟並且壟斷了任務,韋德號召的普通玩家對此展開了激烈對抗,最後索倫托啟動了「毀滅之子」的終極武器,所有玩家瞬間狗帶,而韋德因為有館長輸給他的「加一條命」的「作弊道具」存活了下來,最後完成了《魔幻歷險》,拿到了最後一把「水晶之匙」。
其實第三把鑰匙的獲取並沒有詳細的推理過程,在我看來有意義的線索就是第二把鑰匙開啟的「你需要的想要的渴望的,都在那個悲傷的堡壘里」這句話。「悲傷的堡壘」其實是糟糕的現實世界的比喻,哈利迪想藉助第三把鑰匙告訴玩家的是,無論你在游戲世界多麼輝煌,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渴望的東西,只能從現實世界這個悲傷的堡壘里獲取,游戲給予玩家的,始終是一場虛擬的高潮,而不可能是一塊香甜的麵包。回歸現實,人們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
04 印證
在三把鑰匙的獲取之路上,我們的主角韋德,從在游戲里絕不組隊的孤膽英雄,到最後變成在現實世界裡和朋友並肩作戰的勇敢男人,並且把最後得到的綠洲財富和朋友一起分享,共同經營綠洲,請「哈利迪檔案館館長」莫羅回到綠洲,這些舉動都代表著,你想要的,財富、友情、愛情,都在現實世界中,同時也象徵著彌補哈利迪這一生最大的錯誤——和現實中最好的朋友莫羅分道揚鑣。這是哈利迪第三把鑰匙的印證。
韋德在拿到彩蛋之後,沒有立刻去簽游戲合同,而是先親吻薩曼莎,也表明韋德明白了哈利迪那「未邁出的一步」,從一個厭惡疊樓區逃避生活的網癮少年,變成了勇敢擁抱現實面對現實的good boy。這是哈利迪第二把鑰匙的印證。
而影片最後說韋德接管綠洲後,在每周的二、四關閉游戲,以此讓人們更親近現實,也意味著踐行了哈利迪的理念:關心綠洲,活在現實。綠洲也回到了最初單純作為一款游戲的位置上。這是哈利迪第一把鑰匙的印證。
05 虛擬與現實
三把鑰匙,三條尋找線索代表了哈利迪的三個願景,也隱含了哈利迪想告訴給玩家的三重道理,最後讓代表玩家的主角韋德實現了這三個願景,也就是說玩家們明白了哈利迪設計尋找彩蛋的苦心:雖然痛苦,但現實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
雖然身在2018的我不知道2045的那個時代是否真的會絕望透頂,但虛擬滲透現實這種情況我想並不是不可能。科技發達互聯網發展的當下,已經有非常多的人活在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中了,大把大把的時間被喂給了手機這個電子寵物。在票圈積極陽光,在微博消極頹喪,在知乎高談闊論,在抖音笑看瘋狂,一邊在網上高喊喜歡小哥哥小姐姐,一邊現實中從來不敢跟喜歡的人表白,一邊在網上用各種段子流行語談笑風生,一邊現實中從來不參加同學同事聚會活動。你可能握著手機就錯過了春天幼嫩的新芽,夏天繚亂的百花,秋天清冷的圓月,冬天飛舞的雪花,這些或許可以有四季輪回可以彌補,但你也可能像哈利迪一樣錯過你的莫羅,你的凱倫,而這些都是窮極一生無可挽回的。
我並不是好為人師的說教者,相反我是被朋友開玩笑的「網癮少女」,況且現在手機和網路代表的內容太過豐富,可能是你經濟的來源,也可能是你成功的基點,我自己也不可能一天不用手機和網路,甚至在此之前,聽我媽叨叨我說怎麼一天到晚玩手機我都會覺得好笑。但通過《頭號玩家》哈利迪的三把鑰匙,我有些明白了,其實虛擬和現實並不是矛盾的,互不相容的,哈利迪鼓勵的是,人不能藉由虛擬來逃避現實,人最終要活在現實而非虛擬。我來理解的話,就是玩兒手機的時候別忘了用它給親人打個電話,跟朋友連個視頻,給愛人…發個紅包吧哈哈哈哈~
06 是生是死
最後,關於影片結尾哈利迪死沒死的爭議,我先說我的立場吧,我覺得…死了,嗯。不羅嗦,直接列原因。
第一點,也是我做判斷的最重要的一點:阿諾克是角色,但哈利迪卻不僅僅是角色。引起爭議的對話來自影片結尾韋德問,「你不是游戲角色,對嗎?」哈利迪回答:「對的。」韋德又問,「哈利迪真的死了嗎?」哈利迪回答:「是的。「然後韋德問他:」那你又是什麼?「哈利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感謝後帶著孩童時期的自己離開了房間,關上了門。OK,畫面回憶完畢,讓我來斗膽分析一下導演這波文字游戲。看過影片的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贈與鑰匙的角色一直是哈利迪自己的游戲角色——阿諾克,包括三把鑰匙一起打開門後,最後的測試場景中,出現的也是阿諾克的形象,但是,測試過關之後,變成了哈利迪本人的形象,這說明什麼?說明哈利迪本人認為,他和阿諾克是有區別的,阿諾克這個形象可以是角色,是NPC,是道具,但哈利迪這個形象不是,哈利迪這個形象代表的是最後贈與彩蛋的主人,是游戲的開發者,是一種主宰的存在,因為這一切是他設計出來的,所以當韋德問」你不是游戲角色,對嗎?「,這個」你「其實指的是站在韋德面前的哈利迪的形象,而這個形象背後所蘊含的,是哈利迪本人的意識和思想。他回答是的,是因為從哈利迪這個綠洲造物者的角度來說,他是不會承認自己是一個游戲角色的,也不會把自己當作游戲角色來看待。也就是說,雖然哈利迪這個形象在游戲中,其實是一個智能NPC,但絕不僅僅是一個NPC。而韋德第二個問題「哈利迪真的死了嗎?」,這個地方用的是「哈利迪」而非第一次問題中的「你」,是因為「你」——也就是眼前的哈利迪形象,是不存在死與不死的,所以用了「哈利迪」,是因為要問的是現實中的哈利迪本人的生死,所以哈利迪的形象回答說「是的」。其實這就是導演給觀眾玩兒了一下文字游戲,也通過這些隱藏的意思來增強了哈利迪這個人物的性格塑造。
第二點,基於故事劇情的合理發展,導演可以得罪觀眾。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大家應該看過很多狗血的電視劇電影吧,尤其是長篇連載型的,為了拖長故事演下去,為了討好觀眾不給導演寄刀片,很多主角都是怎麼也死不掉,死掉也能出bug一樣復活,但其實,這樣的行為不僅違背故事的合理發展,也會讓觀眾感覺在鬧著玩兒,相反,該死的人順著劇情發展掛掉了,觀眾雖然惋惜痛心,但同時也會尊重這個故事,尊重導演。我想說的是,斯皮爾伯格導演,並不是那種因為不敢得罪觀眾而不敢掛掉角色的導演,所以就故事發展的真實合理性來說,哈利迪真的死了才是該有的結局。試想一下,如果他沒死,那這整個尋找彩蛋的遺囑豈不是變成一個笑話?而且如果他沒有死,以他對綠洲的熱愛,他怎麼會把綠洲的控制權交給別人呢?
第三點,最後哈利迪帶著孩童時期的自己離開了韋德所在的房間,去到了門外的另一個空間關上了門,我想意思有兩層,一是帶著從小就沉迷游戲的孩童自己走出遊戲,回歸現實;另一層意思是他已經和韋德所在的活人世界不是一個世界了,他要離開了……所以呢,通過以上三點,我認為哈利迪是真的死了。flag就這樣立了,希望不會出什麼第二部來打我的臉哈哈哈哈~
如果小可愛們看完我這波感慨分析有了興趣觀看,那我建議還是去影院觀看,畫面真的挺酷炫的,祝大家觀影愉快哦~
❸ 一部關於賽車的歐美動畫,正派五輛車,反派是機器人與獸人,通過像令牌一樣的鑰匙穿越空間,然後戰斗。里
變形金剛之賽博坦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