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八十年的國產喜劇片,農村題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灣的笑聲》,上映時間:1981年。
《月亮灣的笑聲》是徐蘇靈執導的喜劇片,張雁、仲星火等出演,於198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2,《甜蜜的事業》,上映時間:1979年。
《甜蜜的事業》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謝添執導的喜劇影片,由馬琳、凌元、李秀明、李連生主演,於197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農村婦女唐二嬸在田大媽的幫助下,摒棄落後的傳統觀念,樹立計劃生育、男女平等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樓》,上映時間:1983年。
《小小得月樓》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盧萍執導的一部蘇州話的喜劇電影,是由毛永明,陸辰生,顧薌,葉霞珍等主演,於1983年上映。影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蘇州的一群青年開辦飯店「小小得月樓」的故事。
4,《瞧這一家子》,上映時間:1979年。
《瞧這一家子》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79年上映。影片講述了毛紡廠車間主任老胡,女兒嘉英是車間的擋車工,與車間的修理工鬱林相戀,兒子嘉奇是文工團演員,一次他和大阮,張嵐逛公園時,奮不顧身去救根本沒落水的孩子。
5,《二子開店》,上映時間:1987年。
《二子開店》是王秉林執導的喜劇電影,由陳強、陳佩斯主演,於1987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該片是喜劇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⑵ 六七十年代國產農村題材喜劇電影
六七十年代國產農村題材喜劇電影主要包括以下幾部:
1. 《錦上添花》 這部電影以農村為背景,講述了一系列輕松幽默的故事,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多彩多姿。
2. 《他倆和她倆》 該片通過講述兩對農村青年的愛情故事,展現了農村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時融入了大量的喜劇元素。
3. 《大李小李和老李》 這部電影以農村中的不同年齡段的人物為主線,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互動,展現了農村社會的和諧與幽默。
4. 《兒子孫子和種子》 該片以農村家庭為背景,圍繞「種子」這一核心元素,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傳承、創新和農村發展的喜劇故事。
5. 《咱們的牛百歲》 這部電影以農村養牛戶的生活為背景,通過講述主人公牛百歲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展現了農村人的勤勞和智慧,同時也融入了豐富的喜劇元素。
以上這些電影都是六七十年代國產農村題材喜劇電影的代表作,它們以農村為背景,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⑶ 七八十年的國產喜劇片,農村題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灣的笑聲》:1981年上映,由徐蘇靈執導,張雁、仲星火等主演。該片描繪了江冒富在動亂時期的經歷及農村生活的新變化。
2,《甜蜜的事業》:1979年上映,由謝添執導,馬琳、凌元、李秀明、李連生主演。影片展現了唐二嬸在田大媽幫助下摒棄舊觀念,擁抱計劃生育和新風尚。
3,《小小得月樓》:1983年上映,盧萍執導,毛永明、陸辰生、顧薌、葉霞珍等主演。電影描述了改革開放初期蘇州青年開辦「小小得月樓」飯店的故事。
4,《瞧這一家子》:1979年上映,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該片敘述了老胡一家在毛紡廠的生活,以及孩子們的愛情和冒險。
5,《二子開店》:1987年上映,王秉林執導,陳強、陳佩斯主演。作為《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的一部分,電影講述了二子及其朋友們開個體旅店的故事。
⑷ 十部八十年代鄉村電影,部部是經典成了標桿
一、《甜蜜的事業》,1979年上映,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2。導演謝添以其獨到的視角,通過描繪農村生活,展現當時社會風貌和人們思想的變化。
二、《喜盈門》,1981年上映,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8.2。由編劇辛顯令和導演趙煥章共同打造,雖然兩人都是首次嘗試電影工作,但作品充滿生活氣息,深受觀眾喜愛。
三、《月亮灣的笑聲》,1981年上映,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6。導演手法和演員表演都十分真實,影片內容取材於農民生活,讓人倍感親切。
四、《飛來的女婿》,1982年上映,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6。影片具有濃郁的喜劇氛圍,演員表演生動察虧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五、《咱們的牛百歲》,1983年上映,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6。導演趙煥章在處理農村題材上經驗豐富,影片風格充滿鄉土氣息,人物形象鮮活。
六、《鄉音》,1983年上映,珠江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5。導演胡炳榴對鄉村生活有著深厚的情感,影片細膩溫情,引人深思。
七、《生財有道》,1983年上映,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7.9。導演謝添運用喜劇元素講述農村故事,演員表演精彩,令人捧腹。
八、迅握《人生》,1984年上映,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8.4。導演吳天明深入體驗生活,將西北農村的美麗和淳樸展現得淋漓盡致。
九、《笨人王老大》,1987年上映,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8.8。影片以喜劇形式講述悲劇故事,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引人共鳴。
十、《芙蓉鎮》敗昌神,1987年上映,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豆瓣評分9.2。導演謝晉將小說《芙蓉鎮》改編成電影,展現了中國農村的變遷和社會風貌,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⑸ 想找一些國產經典的電影,80,年代90年代的電影,已農村為題材的,或者喜劇的
暖春 我的父親母親 《俊俏媳婦開明婆》、《胖嬸進城》、《砸掉你的牙》、《村官過大年》、《村支書張仁和》、《荔枝紅了》、《果果的秋天》、《柳兒彎彎》、《那山、那人、那狗》、《工錢》、《秋菊》、《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舉起手來》、《飛來的女婿》、《山楂樹之戀》
⑹ 找一部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國產喜劇
1.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這部電影講述了老農許茂和他的四個女兒在農村生活中的種種趣事,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家庭的溫馨與幽默。
2. 《月亮灣的笑聲》(1981):本片以鄉村生活為背景,通過一系列輕松詼諧的故事,表現了農村人民的智慧和樂觀精神。
3. 《喜盈門》(1981):這部電影以一個家庭的故事為主線,展現了80年代初中國農村生活的美好變化和家庭關系的和諧。
4. 《喜鵲嶺茶歌》(1982):影片以茶農的生活為背景,通過一系列喜劇情節,展現了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風貌。
5. 《咱們的牛百歲》(1983):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牛百歲的故事,以幽默的方式反映了農村生活的多個方面。
6. 《鼓鄉春潮》(1983):影片描繪了湖南鼓鄉的風土人情,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故事,展現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7. 《月亮灣的風波》(1984):本片以月亮灣村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農村人在改革開放初期面臨的一系列波折和笑話。
8. 《瞧這一家子》(1979):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大家庭的喜怒哀樂,體現了70年代末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
9. 《甜蜜的事業》(1979):影片講述了一對青年農民在改革開放初期創業的故事,充滿了樂觀和幽默。
10. 《她倆和他倆》(1979):這部電影以兩個家庭為線索,展現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家庭關系和婚姻觀念。
11. 《小字輩》(1980):本片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在工廠里的生活故事,反映了80年代初中國工人階級的精神面貌。
12. 《赤橙黃綠青藍紫》(1982):影片通過一個家庭的故事,展現了80年代初期社會生活的多彩多姿。
13. 《鍋碗瓢盆交響曲》(1983):這部電影以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為背景,通過幽默的情節展現了家庭生活的樂趣。
14. 《小小得月樓》(1983):本片講述了一群孩子在得月樓酒店的有趣經歷,充滿了童真和歡樂。
15. 《快樂的單身漢》(1983):影片以單身漢的生活為線索,展現了當時中國城市青年的生活狀態。
16. 《郵緣》(1984):這部電影以郵政工作為背景,通過一系列溫馨的故事,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17. 《阿混新傳》(1984):本片講述了一個名叫阿混的年輕人的故事,以幽默的方式反映了城市青年的生活態度。
18. 《黑炮事件》(1986):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普通人在尋找丟失的象棋棋子「黑炮」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19. 《頑主》(1988):影片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在改革開放時期追求夢想和愛情的故事,充滿了時代特色和幽默感。
20. 《哥們發財記》(1988):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朋友共同努力,最終實現發家致富的故事,展現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創業精神。